篇1: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这篇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南京,德育,高中生,模式,报告,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这篇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南京,德育,高中生,模式,报告,研究,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19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教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规范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思考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能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于2019年上半年出台,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导。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和共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10月,由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约》于全校实施,其正面影响由学校辐射社会。这些都创设了一种有利的实践氛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
3.我校对此课题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较为厚实的文化积淀,艺术团、交响乐团、体育特色基地、素质发展报告、校报校刊等等,提供给学生十分宽广的自我教育平台。
5.课题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善于思考和勤于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合,由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一批特级教师作顾问,由一些硕士、博士加盟,阵容十分强大。
6.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教科研经费按课题级别下拨,课题研究经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八、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课题指导:高德胜
学校顾问:黄乃洋、蔡肇基、陈明芬
组长:吴晓茅
副组 长:李 敏、魏荣葆
2、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姚遐林、李宏亮
组员:张冬平、孙玉才、吴中英、刘言涛、张志军、樊世文
第二研究组组长:李宁吾、蒋 可
组员:严慧英、张全华、臧 锋、徐 娟、赵健蕙、唐 凤
综合组组长:吴煜姗
篇2:赴南京、宁波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3月2日至10日,按照区统一部署,我们先后参观了XX市XX区和XX市XX区的社区建设工作,他们超前的工作理念,扎实的工作,使我们受益匪浅,很受启发,现将参观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1.理念新。XX市和XX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特点是服务意识强,变传统的社区管理转变为社区服务,以优质的社区服务取得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的支持和信赖。
2.载体多。XX市和XX市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依托社区各种协会和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开展自治和各种服务活动,为和谐社区的创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形式活。XX市和XX市各社区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同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邻里交流、养老服务等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建设的内涵。
4.服务优。南京和宁波两市都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区、街都建有高标准的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普遍实行社区干部一帮一或联系户制度,同时充分发挥辖区单位、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区志愿者组织,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提供多层次、多方面、高质量的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5.投入大。南京和宁波两市对社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很大,XX市一年对一个社区的投入高达13万余元,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6.设施全。南京和宁波两市对社区的高投入,突出表现在社区的硬件建设上,各社区的图书阅览室都有150余平方米以上,其他的活动室等相关设施都是一流的,为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开展各项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工作打算
为了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借鉴南京和宁波两市的主要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社区管理民主化,社区服务人性化,人际关系亲情化,日常工作规范化”的总体思路,全面强化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打造精品社区。
1.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促进社区管理民主化。
①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代表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主体的社区自治组织,完善社区自治章程,推行居务公开。
②深化民主评议。扩大社区民主评议范围,将社区成员代表评议社区居委干部扩展到全体社区成员,进一步畅通民意诉讼渠道。
③实行社区重大事务公示制。将社区重大事务实施前实行公示制,保障社区成员的知情权,畅通社区决策渠道。
2.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实行社区服务人性化。
要求各社区广泛深入地调研,了解社区成员的需求,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协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每个社区都要建立5个以上的自治组织和3个信誉好、服务优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6-8支社区志愿者队伍,为辖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特别是居家养老工作,各社区要结合实际,创出特色。
3.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实现人际关系亲情化。
各社区在真情速递港实施救助的基础上,街道将于4月底成立慈善协会,建立慈善服务社,各社区成立慈善分会,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为辖区弱势群众撑起一片蓝天,体现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同时各社区要广泛开展“邻居节”和各种文化艺术节,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畅通居民之间沟通渠道,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睦邻友好,实现社区的人际关系和谐。
4.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规范化。
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社区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筹措资金为各社区改善办公条件,提高社区的办事效率,在完善石化社区事务受理站的基础上,筹建机械厂社区事务受理站,并在年内正式运行。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的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作。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宣传,浓厚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谐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鼓励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2.明确目标,强力推进。各社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总体要求,创造性地谋划好本社区工作,并限期完成。
3.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和谐社区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街道和社区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将其作为中心工作着力去抓,街道办事处干部分包社区,驻社区各单位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我区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存在欠账较多,硬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以进一步改善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紧张的瓶颈。
2.加大培训力度。目前的社区干部普遍存在着不适应社区工作,文化和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区统一组织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新时期的社区工作。
篇3: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政府迁来的甫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问礼图碑》。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甬道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露台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达4.18米,重乙37吨,做工精细,维妙维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札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5
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OO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晶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之一,丑次同车之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磬、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晶、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篇4: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三门四柱,颇为壮观。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篇5: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地处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是新兴的文化、商业、游览中心和庙市合一的繁华之地。
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
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
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
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
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
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
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从朝天宫迁来的,初为建康府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学,后为应天府学,清迁出府学,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学。
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9年)重建,抗战中为日军焚毁。
现存夫子庙为80年代初重建。
它采用前庙后学,孔庙在前,学宫在后,后来设立的贡院被布置在学宫的左侧。
因此,南京夫子庙比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庙、学宫、贡院。
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和以明远楼为中心的江南贡院陈列馆成为夫子庙地区最主要的旅游观光点。
夫子庙地区由于悠久的历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庙出现之前,就已成为古代南京比较有名的“佳丽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点外,还有吴敬梓故居、古桃叶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条街、文德桥、王谢故居、乌衣巷、媚香楼等景点。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
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地区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
请看广场前的这一条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
流经广场的这一段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庙时被改造为泮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
南岸的一堵红墙,是建于明万历(1575年)年间的大照壁,长达110米,气势磅礴,为全国照壁之最。
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
泮池北岸石栏则为明正德(1514年)年间所建,是历经了沧桑变迁之后,成为夫子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战前曾加以修整。
游人至此,凭栏小憩,观览秦淮秀色,心旷神怡。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
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
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如果您有机会的话,不妨在农历11月15日来文德桥边看一看。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
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现在我们看石栏北侧是新复建的天下文枢坊,表明此处为天下文化中心。
三门四柱,颇为壮观。
在古代,它与后面的棂星门对应,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间高门坊是皇帝幸临的御道,左右供郡亲王出入,一般的官员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时都用木栅栏封闭起来。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
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阁,阁内的魁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
古有“奎主文章”之说。
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
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
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精雕细琢,美仑美奂。
石柱顶端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作为一种标志。
此乃皇帝祭孔的仪门。
走过棂星门,我们就来到大成殿的大成门前。
大成门,又称戟门,是夫子庙的正大门,两旁为持敬门。
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
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东边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西边有公元1330年的残碑《集庆孔子庙碑》和由市政府迁来的甫齐永明二年(484年)的《孔于问礼图碑》。
以《孔子问礼图碑》为著。
院落甬道两旁排列了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八位,即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状甚虔诚,栩栩如生。
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0米,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
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
露台中央的孔于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达4.18米,重乙37吨,做工精细,维妙维肖,体态丰盈,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
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碑石30余块,供游人欣赏。
露台尽头即为巍峨庄严的夫子庙主殿—大成殿,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是重槽歇山顶的仿古建筑。
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
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
“大成”一词,源出《札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又见于《孟子.万章》。
“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屋脊鸱吻中有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这亦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亦或称之为“入乡随俗”吧。
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殿堂七楹,殿廊环立26根仿木圆柱;前后花格长门16扇,内殿藻井枋檩,素雅肃穆。
殿中央陈列有高6.5米、宽3.5米的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二侧还有12位门生中的另4位,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陈列有柷、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古代乐器。
四周墙壁悬挂了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为“孔子圣迹图”,是由浙江乐清2OO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内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绿、周村冻等石中名晶及黄金、珠宝、罗钿等贵重的珠宝饰件,耗3年之功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
画面采用中国古典全景式构图方式,辅以考证有据的细部描述,做工精细,色泽自然,富有立体感,给人以逼真神奇之感。
每幅面高2.5米,宽1.3米,画中 共有人物408位,造型面目自然、栩栩如生。
38幅壁画分别是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俎豆学礼、职司委吏、命名荣贶、职司乘田、问礼老聃、在齐闻韶、晏婴沮封、退修诗书、夹谷会齐、归田谢过、诛少正卯;女乐文马、因膰去鲁。
匡人解围。
丑次同车之一,丑次同车之二、宋人伐木、楛矢贯隼、适卫击磬、学琴师襄、西河返驾、灵公问陈、子路问津、在陈绝粮、子西沮封、作歌丘陵,杏坛礼乐、跪受赤虹、西狩获麟、梦奠两楹、治任别归、汉高祀鲁。
体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形象,这恰如殿中对联所写“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真乃谓“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由大成殿东庑北门出,经东市即进入学宫区。
东市和西市是由原来进出学宫的东、西甬道改成,用作秦淮河上往返船只经销商品的场所,现已成为夫子庙地区最具特色的工艺美术晶、文化用品销售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
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
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
走进学宫大门,就是古风盎然的明德堂,是士子们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集中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的场所,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
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
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
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
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
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游完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
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
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
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
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
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晶、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
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
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
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
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
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
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
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舍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
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
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
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
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古趣。
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
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
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
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
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庙的与众不同,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
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
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篇6: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篇7: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在夫子庙的东边有座江南贡院,是当年科举考试场所,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试的遗。科举制度发源于隋唐时期,当时有号20644间。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在院试中考中的是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参加第二级考试“乡试”,考中的人称“举人”,举人参加第三级考试“会试”,会试考中是“贡士”,贡士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由皇帝主考,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在夫子庙周围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的桃叶渡;吴敬梓故居陈列馆;东晋名望族王导、谢安古居及乌衣巷;明末传奇风尘女子李香君媚香楼等。好,游客们,今天的游览至此结束,再见!
问答
1、孔子生平及主要著作?
孔子,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
年,享年73岁。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他还编写了现存最早的偏年史《春秋》
2、夫子庙在我国众多孔庙中有哪些特点?
庙市合一,它先有学宫后有孔庙,有全国最大的照璧(长110米,高10米),有唯一用天然河道形成的泮池,有全国最大的孔子铜像,画像。
3、夫子庙的建筑特色及旅游特点是什么?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阁窗”的典型徽派建筑风格,集庙、市、景合一。
4、什么是泮池,照壁有什么作用?
所谓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称为“泮”。当年鲁国于泮水河畔建学宫,后人纷纷效仿,在孔庙前修一水池称为泮池。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是利用天然河道内秦淮河而形成的。照壁起遮蔽和装饰用。
5、夫子庙的泮池和寺庙前的放生池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易起火,泮池和放生池都是便于防火救火。 不同点:夫子庙前的泮池为月牙形,沿袭传统,教化黎民百姓像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寺庙前的放生池为圆形或半圆形,是供寺庙内和尚放生用的。
6、桃花扇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讲述了什么故事?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共40出,故事内容是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
7、国子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明代的国子监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他们除了教学授课外,还整理编订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国子监学生最多时多达9972名。
8、“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院”是什么意思?
因文德桥在每年的阴历十一月十五子时,月正当头,人立桥头自顾无影,桥的东西水面各有一半牙儿的倒影,相传古人在桥上争看这一奇景,曾数次将桥栏杆挤塌,故有此说,现在这句歇后语形容好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9、 为何何孔庙的门都叫“大成门”,大殿都叫“大成殿”
表示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10、 大成门内四块碑的名称,内容是什么?
a)孔子问礼图碑:记载孔子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从山东曲阜前往洛阳寻求巩固鲁国政权的办法,图上绘的是孔子跪在洛阳城门外,向坐在马车上的老子请教。
b) 《集庆孔子庙碑》撰写碑文的是元朝翰林院学士卢挚,内容是“诏以兴学作士为王政”强调教育及培养人才是立国之本。
c) 《封四氏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刻于1331年
d) 《封至圣夫人碑》是元文宗加封孔子夫人的碑,因孔子在元朝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加封孔子夫人为至圣夫人,刻于1331年。
11、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何年,终于何年?始于隋朝,终于清末1905年。
篇8: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我小时候对夫子庙的第一认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来过南京,但是没有去过夫子庙,那真是等于白来了!
夫子庙是南京的着名景点,历史悠久。夫子庙靠着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就像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一样。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时跃出来可爱的小鱼,坐在夫子庙的画舫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看夫子庙,一定要在晚上来。这时夫子庙灯火通明,霓虹灯五光十色,把城市的上空找的宛如发生了极光一般,十分华丽,此时此刻,人们也不顾着夜晚的疲惫,都来夫子庙闲逛。饿了?哈哈,没问题!FOLLOE ME!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羊肉串,不够再去KFC!麦当劳也有!还有南京的臭豆腐等经典小吃……对了!还有盐水鸭!盐水鸭可是南京的特产!欢迎品尝!盐水鸭的其中一种叫桂花鸭,在盐水鸭的层次上精益求精,含着桂花的清香。夫子庙当人不是“二号狮子桥”光是吃,也有许多时尚的商铺任你逛。当然,你的眼球也是不会闲着的,夫子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建筑,蕴含着老南京风味,那墙壁上的精雕细刻,屋顶的绚丽国花纹,美不胜收。还有,那夜晚的秦淮河也更是美丽,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绿树,建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秦淮河照的五彩缤纷。
到了元宵节,夫子庙更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里都有卖花灯的小店,有可爱的兔子灯,古老的走马灯、孔明灯。除了花灯,在元宵节那几天里,夫子庙里还有许多的元宵店。元宵有大有小,大的里面有芝麻,小的泡糖水,都十分好吃。
我们相信,不仅视夫子庙,更是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未来会更加美好!
篇9: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旧址等名胜古迹。
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
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
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
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
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
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
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
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
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
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
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
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
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
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
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
那时南京的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
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
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
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
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
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
”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
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
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
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
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夫子庙导游词夫子庙导游词。
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
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
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
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
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
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
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
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
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
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
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
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
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
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
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
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夫子庙。
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
门内侧有石碑四块。
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
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
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
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
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
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
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
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
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
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
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
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
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
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
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
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
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
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
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
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
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
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
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
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
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
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
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夫子庙导游词导游。
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
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那条与贡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贡院西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
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
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
明永一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
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
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
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
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
“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义”为立身之本。
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
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1919年除留下明远楼和一部分号舍建筑用以陈列历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为市场。
明远楼下的《金陵贡院遗迹碑》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各位游客:关于夫子庙我就介绍到这里。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还可以去西街一带品尝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夫子庙可谓是全国闻名的小吃荟萃之地。
篇10: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南京夫子庙即孔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孔庙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南京《夫子庙》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多年前另古乐风貌。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文化艺术展:中心庙院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展览。大成殿内也经常筹办其他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从大成殿后门走出,即进入学宫参观区。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为使士子接受教化,渐知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所以学宫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作为江苏古代文教中心的学宫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东南第一学”门匾由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
篇11: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Ladies and gentlemen. During yesterdays tour, I arranged for you to visitsuch places of interest as Zhongshan Mausoleum, Ming Xiaoling Mausoleum, LingguTemple and the former site of the presidential palace. Today, I will take you toQinhuai River and Confucius Temple. Qinhuai River tourist area is located in thesouth of the old urban area of Nanjing.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 to get thereby bus from the urban area. It is a tourist destination with Confucius Temple asthe center, integrating sightseeing, shopping and tasting, displaying the styleand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ethnic customs.
[origin and historical changes of Qinhuai River]
Qinhuai River is a river that onc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of Nanjing. Itis said that the Qinhuai River is an artificial canal ordered by the firstemperor of Qin Dynasty. When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 visited Kuaiji inthe Eas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navigation of ships, he ordered to digFangshan to connect the Huaihe River with the Yangtze River. However, accordingto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Qinhuai River is a natural river with a longhistory. At that time, the ancient river did pass through Fangshan. However, dueto geographical changes, the river changed its course and gradually formed thepresent river. The Qinhuai River in history has a wide channel. Since Yangxingmi, king of Wu in the Five Dynasties, built the stone city in the area ofchangganqiao, the river began to narrow and was divided into the inner and outerQinhuai River. The Inner Qinhuai River flows from the city of dongshuiguan,through the Confucius Temple, and then from the city of xishuiguan in the southof Shuiximen to join the outer Qinhuai River.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river is10 kilometers. This is the "Ten Mile Qinhuai River" that has been praised andvisited by countless scholars and scholars since ancient times. Li Bai, Liu Yuxiand Du Mu, the great poets of Tang Dynasty, wrote poems for her. Kong ShangrensPeach Blossom Fan and Wu Jingyangs scholars also vividly described the "ten liQinhuai River".
Compare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flows through the north of NanjingCity, the ancient Qinhuai River is very small, bu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Nanjing City,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cultural development of Nanjing area. As early as five or six thousand years agoin the Neolithic age, there have been human reproduction. So far, as many as 50or 60 relics of primitive villages have been found along both sides of theriver. In the Six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 feudal court alwaysregarded it as a natural barrier for the capital and a natural passage for theimperial palac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pital Jianye (Nanjing), SunQuan of the eastern Wu Dynasty used to make "gate ponds" on both sides of theQinhuai River, which could not only resist the enemy, but also prevent floods.Since the Six Dynasties, both sides of the Qinhuai River in the area ofConfucius Temple have been prosperous places with dense residents and connectedmarkets. The Qinhuai River has served as the main channel for foreign trade inNanjing, with boats and boats shuttling through the river. It is said that inthe old days, there were many song houses and restaurants on both sides of theQinhuai River, the river houses and water pavilions were full of splendor, theyacht paintings were well lighted, and the rich and noble lived a life ofpleasure and money. The working people, especially the vast number of women, hada good taste of the bitterness of the world. At that time, prostitutes inNanjing were mostly concentr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Qinhuai River. LiXiangjun, a famous prostitute who is not afraid of power and nobility, isdescribed in Peach Blossom Fan by Kong Shangren, a dramatist in Qing Dynasty.She lives by wendeqiao on the South Bank of Qinhuai River.
The beautiful Qinhuai River once flowed the loneliness of the wild age, theprosperity and extravagance since the Six Dynasties, the dirt of the oldsociety, the blood and tears of the working people, and even the blood of theNanjing Massacre. However, todays Qinhuai River, after the precipitation ofhistor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ople, has exuded the fragrance of healthand civilization, showing a clear and moving style. It is the witness ofNanjings history. No wonder people used to take "Qinhuai" as the pronoun ofNanjing.
[Qinhuai boat - Banchi - Zhaobi of Confucius Temple - Square in front ofthe temple - Lingxing gate]
Ladies and gentlemen: now we come to the Bank of the Qinhuai River. Thepainted defenses in the river are all made in the style of Ming Dynastyarchitecture, with big red balls and red lanterns hanging on the bow. Wheneverthe Lantern Festival, Nanjing people used to come here to enjoy the lights. Itis said tha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pital of Ming Dynasty, Zhu Yuanjinpaid a visit to the capital. When he came to the Bank of the Qinhuai River, hesaw tree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clear water, pavilions and pleasantscenery. He said casually, "Im sorry for the lack of boats in the river." Whenthe emperor opened the golden gate, he sent people all night to build the boatin order to win the favor of the emperor. Since then, Qinhuai painting hasbecome a major feature here. Especially in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tens ofthousands of lanterns are in full bloom on the river, and dragon lanterns aredanc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Songs, drums, cheers and laughter arecontinuous all night. It can be said that "Qinhuai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Nowonder there is a folk saying in Nanjing that "every family walks on the bridge,everyone looks at the light".
This section of Qinhuai River in front of us has become a Confucius Temple(Confucius Temple) and panchi since the Song Dynasty, also known as crescentmoon. In ancient times, the Imperial Academy was called Biyong, and the princesAcademy was called Pangong. The Confucius Temple Academy was equivalent to theplace where the princes gave lectures, so this pool was called "panchi".Generally, there are three stone bridges built on panchi. According to thegrade, county officials and students take the middle one, and scholars take thebridges on both sides. It is said that in ancient times, a scholar mistakenlywent to Zhongqiao. He was in a dilemma and had to jump into panchi byhimself.
Please look at a section of vermilion stone brick wall on the other side ofthe river. This is the screen wall of Confucius Temple. Zhaobi was built in thethird year of Wanli in the Ming Dynasty (Li Ze Nian), 110 meters long, which isthe highest Zhaobi in the whole family. Ladies and gentlemen, this ConfuciusTemple was built in 337, the third year of emperor chengdi of the Eastern JinDynasty. At that time, Emperor chengdi adopted the advice of Wang Dao: "the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and decided to establish the University on the Bank of Qinhuai river. In thefirst year of Jingpai (1034), the Confucius Temple was built on the basis ofXuefu. Therefore, Confucius Temple is a bustling city evolved from a culturaland educational center. It includes three main buildings: Confucius Temple,Academy and Gongyuan. Its scope is adjacent to the North Bank of Qinhuai Riverin the south, the east end of Jiankang road in the north, Yaojia Lane in theEast and Sifu Lane in the West. Although the Confucius Temple was destroyed manytimes, it was built and expanded in different dynasties. By the end of the Qing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its pavilions and temples were the best in the southeast. The present ConfuciusTemple is partly rebuil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partly rebuilt in recentyears. Please look back. This pavilion style building is called KuixingPavilion. It was first built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The waterfrontbuilding was destroyed twice and rebuilt in 1985.
Now we come to the square in front of the temple opened up in the QingDynasty. There are two steles standing at the East and West ends of the square,about one foot high, on which are engraved two words in Manchu and Chinese:"Minister of culture and military dismounts here", which shows respect for thesage Confucius. The pavilion with six corners and double eaves on the left iscalled "star gathering Pavilion", which means that all the stars areconcentrated and talents are gathered. It was built in the 14th year of Wanli inthe Ming Dynasty (1586), but it was not rebuilt until the 8th year of Tongzhi inthe Qing Dynasty (1869). This is the only Qing Dynasty building that survivedthe Japanese artillery fire. Unfortunately, it was demolished as "four old" in1968 and rebuilt in 1983, restoring its original style. The memorial archway inthe middle of the square is called "Tianxia Wenshu archway". Please continue tofollow me. This gate is called Lingxing gate, which is the gate of ConfuciusTemple. It is said that TA Xing is the star in charge of education in the sky.He is convenient and happy. The gate is a stone structure with six columns andthree gates. It was built in 1480, the 16th year of Chenghua in the MingDynasty. It was later destroyed and rebuilt in 1870. However, the polar gate wesee now was rebuilt in 1983.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gate are the Eastand West markets.
篇12: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Hello, everyone! 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Confucius Temple on theBank of Qinhuai River. Speaking of Confucius Temple, we have to talk aboutQinhuai River, the mother river of Nanjing people. Qinhuai River, also known ashuaishui, Xiaojiang and longzangpu, is the ancient origin of Nanjing culture. Itenters the city from dongshuiguan and leaves the city from xishuiguan. It flowsthrough the section about ten li in front of the Confucius Temple, so it iscalled "ten li Qinhuai".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both sides of theQinhuai River are a prosperous scene. Du Mus poem in the Tang Dynasty says:"smoke cage, cold water cage, sand cage, Night Mooring Qinhuai near therestaurant. Business women do not know the hatred of national subjugation, butthey still sing "the flowers in the back court" across the river. Afterliberation, with the vigorous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todays ten mile Qinhuai River has become a national 5A scenic spot showing theunique style of Jiangnan.
The Confucius Temple consists of Confucius Temple, Academy and Gongyuan. In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 imperial court built the Academy here; in the SongDynasty, the Confucius Temple was expanded on the former site of the Academy; in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hall Gongyuan was opened.However, the Confucius Temple was destroyed and built five times in history. Thelast one was destroyed in 1937 by the Japanese invaders. Todays ConfuciusTemple was rebuilt after 1984.
Temple Square (2 minutes)
Dear tourists, now we come to the square in front of the Confucius Temple.The integration of temple and market i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us Temple. The square is a temple in the verticaldirection and a city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temple and market areintegrated into a unique atmosphere. The red wall behind you is called Zhaobi,which has the functions of shielding, avoiding evil spirits and decoration. Itis 110 meters long and is the largest in China. The semicircular pool in frontof Zhaobi is called panchi. In ancient times,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lectured was called Biyong, the school palace where the princes lectured wascalled panchi, and the school palace of Confucius Temple was equivalent to theplace where the princes lectured. Therefore, this pool is called panchi. Thebridge on the west side of panchi is called Wende bridge, which is named for theConfucian advocating the moral of writing. Because the direction of the bridge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ridian, it is cultivated every year Around the 15th dayof November, the reflection of the bright moon in the sky will be divided intotwo parts by the shadow of the bridge. This spectacle is called "Wende dividingthe moon". There is a star gathering Pavilion on the west side of Wende BridgeSquare, which means "stars gather, talents gather". Facing this large archway,it is the "world Wenshu archway". The shape is four pillars and three doors,which means that it is the center of world culture. There is Kuixing Pavilion onthe south side of the archway. In ancient times, it was said that Kuixing was asign of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and also a symbol of winning the first place in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refore, Kuixing was regarded as a God by studentsof all ages. In the north of the square is the Lingxing gate. It is said thatthe Lingxing gate is the cultural star in the sky and the star cluster in chargeof education. The reason for its name is that it means that the scholars of theworld gather here.
Dachengmen, terrace (1 minute)
Dacheng gate is the main gate of Dacheng hall and the main gate ofConfucius Temple. In the ancient feudal hierarchy, only officials could go inand out from Dacheng gate, while ordinary scholars could only go in and out fromthe side gate. Two big characters, Li and Ren, are engraved on the walls on bothsides behind the door, which are the core of Confucius thought and his lifelonggoal. Behind the Dacheng gate and in front of the Dacheng hall, there is acorridor. On both sides of the corridor, there are eight of the twelve studentsof Confucius. They are all carved from white jade of Han Dynasty. They are minsang, ran Geng, ran Qiu, Duanmu Ci, ran Yong, Zai Yu, Yan Yan Yan and Zhong you.At the end of the corridor is a terrace, which is 1.4 meters high, 21.8 meterslong from east to west, and 14 meters wide from north to south. It is surroundedby stone railings. In front of the terrace are two dragon play pearls and Danbistones, and on both sides are stone lamps. The terrace is a place for sacrifice,singing and danc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terrace is a bronze statue ofConfucius. In front of the bronze statue is an iron censer, engraved with thetitle of "supreme saint and forerunner". With a height of 4.18 meters and aweight of 2.37 tons, the bronze statue is the largest one in the Confuciantemples in China. On both sides of the terrace, there used to be two verandahs,which were used to worship the memorial tablets of the 72 sages of Confucius andto store sacrificial, ceremonial and dancing utensils. Now they are reduced tosmall two verandahs and changed into stele corridors. There are more than 30steles with ink marks of famous calligraphers such as Zhao Puchu, Lin Sanzhi andWu Zhongqi for tourists to enjoy.
Dacheng Hall (2 minutes)
Dacheng hall is the landmark of Confucius Temple, 16.22 meters high, 27.3meters wide and 27.9 meters deep. The words "Dacheng hall" are written on thesea blue vertical plaque under the front eaves. There is a standing sculpture of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pearls on the roof of Dacheng hall, which is the firstof its kind in China. The light and beautiful style of the roof covered withgreen tile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orthern Confucius Templewith yellow glazed tiles. It is more easygoing and popular, which is one of themanifestations of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closer to folk culture. In the centerof the hall, there is the largest portrait of Confucius in China. On the top ofthe portrait are three plaques, all of which are written by emperors of pastdynasties. They are "model of the world" by Kangxi, "with heaven and earth" byQianlong, and "Si Wen Zai Zi" by Guangxu. In front of the portrait stand fourstudents of Confucius, namely Mencius, Kongji, Zengshen and Yanhui. In front ofthe portrait are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s such as Qin, guzheng and drum. Onthe walls around, there are 38 inlaid murals reflecting Confucius life anddeeds, which are "the picture of Confucius miracles", carved by 200 craftsmenin Yueqing, Zhejiang Province, using famous jade, chicken blood jelly, Shoushanstone, gold, jewelry and other precious ornaments from Zhejiang, Fujian, InnerMongolia, Guangdong, Guangxi and other places. The total investment is 5.8million yuan, and the current value is more than 100 million yuan The 38 muralsare: the picture of the holy trace, the preface of the title, the prayer ofNishan, the book of Qilin jade, the two dragons and five elders, etc.
Inscriptions (1 minute)
From Dacheng hall, the ancient well on the right is Yutu spring. Accordingto records, Yutu spring was discovered and excavated by Qin Hui. Beside thespring stands the stele of raising money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whichrecords the history of Li Hongzhang and Zuo Zongtangs donation of examineesfees to Beijing in the period of Liangjiang governor. On the other side, thereare four steles, the most famous of which is the stele of Confucius asking forrites, which was carved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It records the story ofConfucius seeking for rites from Laozi in Luoyang, the city where the emperorlived from the state of Lu to the state of Zhou, when slavery was about tocollapse at the en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addition, it is the onlythree steles in Nanjing, namely, the stele of Jiqing Confucius Temple and thestele of fengzhishengfu The stele of man and the stele of FengSi.
A school: school gate (30 seconds), Mingde Hall (1 minute 30 seconds),Zunjing Pavilion and its surroundings (1 minute)
The academy is located in the rear of Dacheng hall. It is inscribed on thelintel of the gate in the south by Zeng Guofan, and on the lintel of the gate inthe north by Qin Dashi, the number one scholar in the southeast. Entering thegate of the Academy, you can see a bell and a drum standing in the two pavilionson the left and right. On the forehead of the pavilions are the words "Xi Li"and "Yang Sheng", which were used by scholars to worship Confucius in ancienttimes.
Facing the gate of the school is Mingde hall, whose name is inscribed byWen Tianxiang. Mingde hall is the place where students gather. After thepilgrimage every month, students gather here to teach their tutors to preach theholy doctrine and the imperial edict, so as to cultivate their loyalty andpatriotism. Ming De Tang was originally named "Ming Lun Tang". When the yuanarmy was about to conquer Nanjing, Wen Tianxiang changed "Ming Lun Tang" to"Ming De Tang" by hand in order to show his determination to die rather thansurrender and his ambition to serve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 Zunjing Pavilion behind Mingde hall is three stories high, with doubleeaves and T-shaped ridge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t was a lecture hallwhere Confucian classics were stored and lectures were given. Now it is a museumof folk customs. Standing side by side with Zunjing pavilion are Chongshengtemple and Qingyun tower. Zunjing academy is divided into two sides behindZunjing Pavilion. Chongsheng temple was originally dedicated to Confuciusancestors, but now it is pear garden. Qingyun building was changed into alibrary in the Qing Dynasty. Zunjing academy is a place for lectures, which isequivalent to the present classroom. The small highland behind Zunjing Pavilionis called Weishan, with Jingyi pavilion built. The so-called "Jingyi" is thedevotion to Confucianism.
Other (1 minute)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Confucius Temple is prosperous during the day,and the Confucius Temple at night is even more colorful! As early as the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here was a Jinling Lantern Festival on theQinhuai River, and it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Qinhuai River inthe sound of oars and lights is unique in the world. Todays Confucius Templefollows the Huizhou architectural style of "blue brick, small tile, horse headwall, cloister with falling flowers and windows". When tourists come here, theycan not only apprecia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taste the uniqueQinhuai snacks, explore the legend of Qinhuai Bayan, enjoy the scenery on bothsides of the Strait by Qinhuai boat, or explore the traces of celebrities suchas Wuyi lane, former residence of Wang Dao xiean and former residence of LiXiangjun. This is the end of my explanation. Thank you!
B Gongyuan front street, Mingyuan building (1 minute 30 seconds)
Now we come to the front street of Gongyuan. There are six statues standingin the street. They are all talented people from all dynasties. They are TangYin, Wu Chengen, Zheng Banqiao, Wu Jingzi, Lin Zexu and Zhang Jian. On the eastside of the sculpture, there are 11 stone tablets, which record the rise andfall of the Gongyuan, as well as the praise, evaluation and chanting ofemperors, ministers and celebrities. In front of the front street is theGongyuan, on which there are couplets inscribed by Li Yu. It was built in the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is specially used for holding imperial examinations.At first, the number of examinees was small and the scale was not large. It wasonly us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government and county schools. When the numberof examinees increased, it even needed to borrow temples as temporaryexamination rooms. In the Yongl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Gongyuan wasrebuilt. Later, the scale of Nanjing Gongyuan continued to expand. When it wasofficially named "Jiangnan Gongyuan" in the Qing Dynasty, it reached anunprecedented trend, starting from yaojiaxiang in the East, In the west, thereare more than 20000 houses, bordering on the Qinhuai River in the South andJiankang road in the north. Aft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ngyuan was neglected.Until today, only Mingyuan building has been preserved as a historical relic.Mingyuan building was used for warning and giving orders in the past imperialexaminations. In the arch on the first floor, there are stone tablets of Ming,Qing and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record the rise and fall of Jiangnan Gongyuanin detail and effectively preserve the scen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hall infeudal times. In the 1980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established "JiangnanGongyuan exhibition hall" here.
Dormitory (1 minute)
Now more than 40 houses have been restored in Gongyuan. In the order ofthousand characters, the houses are 6 feet high, 4 feet deep and 3 feet wide,with an area of no more than 1.5 square meters. There are only two boards ondisplay. Examinees have to stay in it for 9 days and have three exams. Eating,drinking and sleeping are all here. During the day, they answer questions on thechopping board, and at night, they close their clothes and sleep on the choppingboard. We can imagine the hardships of the examination in those years. In thewest side of Gongyuan, wax figures were used to show the examinees attitudes.In the east side was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rea. Interested friends canexperience it.
To court (1 minute 30 second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began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ended inthe late Qing Dynasty, which lasted for 1300 years. In the Ming and QingDynasties, it gradually formed four levels of examination, namely, childrensexamination, rural examination, general examination and palace examination. The"Zhigong hall" you can see in front of you used to be the public land run by theexaminers. The word "Zhigong" means "fair, just and equal". Now it is theimperial examination exhibition room,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exhibitionhalls: East, West and East. In the middle of the exhibition hall is the imperialexamination culture exhibition room, in which there is a sculpture of Kuixingsfighting and monopolizing the first place. The horizontal shape next to it showsthe situation of No Its often spectacular. The pictures and materials on thewalls around introduc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mperialexamination system. The number one scholar hall on the east side displays a listof the number one scholar in China. On the west side is the hall of fame, whichdisplays celebrities related to Jiangnan Gongyuan, as well as some pictures and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is concludes the explanation of Confucius Temple. Thank you!
篇13: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Wild grass and flowers by the Zhuque bridge, sunset at the entrance ofWuyi Lane..." This is my first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us temple when I was achild.
I dont know. Im scared. If you are a tourist, have been to Nanjing, buthave not been to the Confucius Temple, it is really in vain!
Confucius Temple is a famous scenic spot in Nanjing with a long history.The Confucius Temple is close to the Qinhuai River, the mother river of Nanjing,just like th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in China. Qinhuai river rippling,sparkling, water from time to time out of the lovely fish, sitting on the boatof Confucius Temple to see the scenery, do not have a taste.
To see the Confucius Temple, you must come in the evening. At this time,the Confucius Temple is full of bright lights and colorful neon lights. It lookslike the aurora in the sky of the city. At this moment, people come to theConfucius Temple regardless of the fatigue of the night. Hungry? Ha ha, noproblem! Folloe me! Duck blood vermicelli soup, chicken juice soup bag, muttonkebab, not enough to KFC! McDonalds also has! And Nanjing stinky tofu and otherclassic snacks By the way! There are salted duck! Salted duck is a specialty ofNanjing! Welcome to taste! One of the salted duck is called osmanthus duck,which is improving on the level of salted duck, with the fragrance of osmanthus.Confucius Temple is not the "No.2 lion bridge". Its just food. There are manyfashionable shops for you to visit. Of course, your eyes will not be idle. TheConfucius Temple is an ancient building long ago, which contains the flavor ofold Nanjing. The exquisite carving on the walls and the gorgeous nationalpattern on the roof are so beautiful. In addition, the Qinhuai River at night iseven more beautiful. The clear water reflects the starry night sky, green trees,buildings, and the colorful lights, which make the Qinhuai River colorful.
On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Confucius Temple is full of people. There aresmall shops selling lanterns in the streets, including lovely rabbit lanterns,ancient horse lanterns and Kongming lanterns. In addition to lanterns, there aremany lantern shops in the Confucius Temple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LanternFestival has big and small, big inside sesame, small bubble sugar water, arevery delicious.
We believe that not only the Confucius Temple, but also Nanjing, a citywith a long history, will have a better future!
篇14: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篇15: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夫子庙。“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指的就是南京城南夫子庙地区的秦淮河风光带,自六朝起,这里就是居民商业集中地,为古都繁华地带。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文德桥,这里有著名奇观“文德半月”,秦淮河水从我们脚下缓缓渡过,“十里秦淮”就是指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水道。
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它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因为孔子在古代被人尊称为孔夫子,所以孔庙被称为“夫子庙”。它集旅游、休闲、文化、商业为一体,展现了六朝古都的风貌。
整个夫子庙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都是在一条南北中枢线上成方位对称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文德桥之所以有半边月的奇景,是因为它与子午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大家向东看,有一堵红墙,经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照壁,长110米,照壁起着遮蔽和装饰作用。
这是盼池,当时文人洗墨之处,也是失火取水之处。
池的东边是魁星阁,魁在古代是保佑文人高中的星宿,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说。池的西边是聚星亭,是天下群星聚集的地方,盼池的北边是一个牌坊,这就是“天下文枢”坊,四个字意指天下文化聚集的中心。
游客们,我们穿过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就来到了大成门,在左右各有两块石碑,这就是“孔子问礼图碑”,上面刻有孔子从山东到南京向老子虚心请教的情景,蹬上露台,我们可以看到一尊孔子青铜雕像,高4.18米,这是我国最高的孔子铜像。在铜像之后就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现在我们就到殿内看一看。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我国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前是孔子四位门生的汉白玉雕像。
殿内有38幅由翡翠、玛瑙、黄金、鸡血石为材料制作的“孔子圣迹图”,它描述了孔子一生的生平事迹。
穿过大成殿来到学宫,这里是当年秀才学习的地方,学宫的主体建筑是“明德堂”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袢所题,德指“忠信,忠于国家,取信于民”。
明德堂前有一钟亭,内有礼运钟,还有一鼓亭,内有圣音鼓,是为纪念孔子2550周年所建,在明德堂后面还有尊经阁、崇圣祠、青云楼等。
大成殿外东西两侧是东西市,是当时进行商品买卖的地方,它充分展现了明末清初街市风貌,所以夫子庙特色还在于庙市合一。
篇16: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庙,属于国家祀典内容之一。所以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和国学、府(州)县学联为一体。庙的位置或在学宫的前部,或偏于一侧。
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通过考试来取士的考场)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古时候的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
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
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为中国照壁之最。
泮池边的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20xx年所建,现也修饰完整。东有奎光阁,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风昌盛;庙前广场东西两侧立石柱,上书“文武大臣至此下马”,以示对“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的。平日用木栅栏封闭。
街东西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坊,民国以后被拆除。广场左右原有“聚星”、“思乐”二亭。聚星亭重檐六角,夫子庙于1983年复建;思乐亭今移建于东市小广场。
棂星门由三座单间石牌坊组成,石坊之间墙上嵌有牡丹图案的浮雕,中间石坊横楣刻有“棂星门”三个篆字,造型朴实无华。
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在封建时代,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不得逾矩。下阶为丹墀,东西并立三碑,东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为四亚圣碑,再西为清康熙修学宫碑记。丹墀左右为两庑,外有走廊通正殿。两庑供奉孔门的七十二贤人牌位。
正中是为“大成殿”,外有露台,是春秋祭奠时舞乐之地,三面环以石栏,四角设有紫铜燎炉,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时,光如白昼。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殿的东边有小门通学宫。
明清时代的大成门为五间,两侧为耳房,供执事人等休息之用,中为三门,门内陈列戟,东设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由大成门(中门)进,士子执事人等分走旁门。此门 与大殿同毁于日军兵火。1986年新建的大成门面宽三间,门内正中有汉白玉屏风,上镌刻“重修夫子庙记”,树立四块古碑,其中齐永明二年的“孔子问礼图碑”是由南京市人民政府院内迁至此处的一块重要的碑铭。
入大成门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现大殿是按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建筑为蓝本修建的,取消了原孔庙的后墙,使之与学宫融为一体。大殿七间,高18米,重檐歇山顶。原殿内正中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牌位,两旁配享四亚圣。现殿内有孔子铜像,两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汉白玉像。殿前有宽敞的露台,四周绕以石栏板,它是古时祭祀举行乐舞的地方。殿前两侧有廊庑相连,原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和历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现改作碑廊,墙上镶嵌陈列当今名流的书法碑石30多块。
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那时,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后为“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堂后为“尊经阁”,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
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相继重修扩建,恢复旧貌。然而,孔庙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解放后,原学宫部分作为秦淮区人民游乐场,“名宦乡贤祠”则改为夫子庙小学;大成殿遗址辟为夫子庙广场。“文化大革命”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坏。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夫子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致恢复旧貌。
夫子庙两侧的东西市场,原是学宫前甬道。东甬道为学宫正门,门前有坊,上书“泮宫”。坊东为明清两朝状元、榜眼、探花题名牌坊。坊西为会元、解元题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题名牌坊。东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两署。民国以后废科举,兴学堂,学宫遂渐衰落,祠、署分别改为学校、教育局、图书馆等,学宫甬道也成为摊贩市场,东西市场的名称便从那时开始。
现东西市场于1987年建成,总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的空间形式和尺度,采用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格,以石板铺地,店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1987年重建的尊经阁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底层辟为“秦淮彩灯馆”,二层为“秦淮文物古迹陈列室”,三层备有茶座,可供游人休息并眺望夫子庙全景。
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虽永乐十九年(1420xx年)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同治时又重扩建,范围更大,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
当时贡院东起今姚家巷,南至贡院东等和贡院街,西至贡院西街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内有号舍(俗称考棚)20644间,一人一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当时贡院正门在今永和园及秦淮剧场之间。
大门外街之东、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东、西辕门。大门外东西有石狮子一对及两座石牌坊,轴线上有门三道,分别称“贡院”、“开天文运”及“龙门”。
龙门后依次有明远楼、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后有门,门后有飞虹桥。桥之南属外帘,飞虹桥是内外帘的分界线。最后为衡鉴堂,是主考官阅考卷、评定名次的地方。考试期间内外帘分隔很严,不得擅自出入。整个贡院四周围以高墙,墙外为街道,街道另一边为店铺民居。自光绪三十一年(1920xx年)废科举后,贡院即闲置无用。民国7年决定拆除贡院,开辟市场,只保留了明远楼、飞虹桥和明远楼东西少数号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它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明远楼内已辟为科举制度陈列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展出了100多幅反映中国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并按原样复建了40间号舍。原安放在贡院内的22方明清碑刻,现集中陈列于明远楼东西两侧,它是研究明清贡院建制沿革和科举情况的实物资料。
篇17: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20xx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20xx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篇18: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南京夫子庙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夫子庙建于宋景佑元年,是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的,夫子庙五建五毁,最后一次是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1984年,南京政府对夫子庙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与建设,建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以秦淮河为轴线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它有三大建筑群,一座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大成殿,另一座是大成殿后面的学宫,第三是古代科举考试遗址——江南贡院。
秦淮河,又叫龙藏浦,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内秦淮河流经夫子庙,全长10公里,这便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自宋以后就成了孔庙泮池。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泮池西侧有一座桥叫文德桥,因为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为了和东边的武定桥相对,故建桥锁住泮池以蓄文气,因为桥的方向和子午线的方向一致,所以每年农历11月15日左右,站在桥上俯视,可见月亮被分成两半,这就是文德分月的由来。每到此时,桥上赏月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原为木桥,所以桥的栏杆经常被挤坏,所以南京有一句俗话叫“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泮池北岸有一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东侧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魁光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因为孔子对我国文献起了集大成作用,也叫戟门。庙院两侧是碑廊,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甬道走。甬道两侧立着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后八门生。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台,也叫丹墀。丹墀之上有目前我国孔子的最大的铜像高4.18米。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时间画成。两旁是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走出孔庙。我们可见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石《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石《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题有“东南第一学”。后面是明德堂,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现在的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明德堂前院中新建两个亭子,东为习礼亭,内挂“礼运钟”,西为仰圣亭,内置“圣音鼓”。
接着是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尊经阁原为上下两层,上存儒学经典,下为课堂。现为1988年新建的三楹三层仿古建筑,为南京民俗馆。青云楼为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江南贡院了。这里原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眼前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厚”。号舍在明远楼东部和西部,是考生三场九天考试住宿之地,原有20644间。现在来到的是当初主考官办公之地——至公堂。现为“科考陈列室”,以实物图片、资料等形式介绍科举制度的情况,正中有“魁星点斗”像。
各位游客:关于夫子庙我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景点;比如: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等。谢谢!
篇19: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游完学宫,向东过贡院西街走数十米,就是江南贡院。利用这一段时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夫子庙的其他情况。夫子庙地区除了夫子庙自身建筑之外,还有更为引人注目的民风民俗、特色市场和风味小吃。
其一,南京人向有过灯节的习俗,六朝时期佛兴灯旺,作为帝王之都的南京,每至元宵节,灯火满市井,为全国之冠。明朝时放灯时间延长,正月初八为上灯节。十八日为落灯节,是我国历史上为时最长的灯节,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由此,延至清代以及近代,南京灯节都极为隆重,以夫子庙地区为最盛。建国以后,夫子庙灯会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每年的正月,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店堂铺面、河房屋顶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前来观赏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煞是壮观,其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灯彩式样之多,在全国同类灯会中均名列前茅。
其二,夫子庙除了它的文化特色外,其商业文化也比较发达,首先是夫子庙建筑群两侧的东、西二市就以其丰富的工艺美术晶、古玩、字画及其他文化用品交易而显示出文化的商业性价值,其次在夫子庙还有小商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和古玩、珍藏品交易市场,体现了南京人的一种闲适心态和文化品位。夫子庙已成为现代商品云集的商业中心区之一。
其三,夫子庙还是南京四时茶食的发源地,随着各种节令的更替和食俗的形成,夫子庙秦淮小吃因时更新,各种茶食店铺,摊贩小吃,应有尽有,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历史最久、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区。从泮池文德桥至文源桥方圆百米左右的市面,风味饮食店就有数十家之多。可谓咸甜荤素风味迥异;东西南北各有千秋。最著名的店面有百年老店永和园、六凤居、老正兴、奇芳阁、蒋有记等,风味名点和小吃有数百种,极大地强化了夫子庙的区域性特征。
篇20: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好,我们已到了始建于1168年的江南贡院遗址。江南贡院是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初乡试、会试集中在此举行。后贡院规模扩大,待到清朝,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已经是规模空前,形成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其号舍达两万多个,在当时全国贡院中首屈一指。民国之后,贡院冷落,只有明远楼等,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上下三层,四四方方,飞檐出甍,面面皆窗,它本是贡院举行考试期间用来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如今楼下拱门内保留的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为有效地保存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复建了以“千字文”命名的部分号舍,陈列了神态各异的应试学子的塑像,供人们参观。同时,游人们还可以亲自体会一下“金榜题名”的古趣。各位朋友,您不想试一试?
游罢夫子庙的主要观光点,我们大概可以把夫子庙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夫子庙是一个庙市合一的活动场所,这是其最大特色,而其他城市的孔庙建筑及其文化氛围通常与商业文明、市井文化相隔离。在夫子庙,一方面是围墙内严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是围墙外、秦淮河两岸充满活力的商业文明,如工艺美术品、小商品、花鸟及现代商场、批销中心,以及业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俗文化,如传统的民风民俗—秦淮灯彩、秦淮风味小吃、云锦工艺、南京白局等,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夫子庙的繁华和与众不同。学宫、孔庙与市场(东西市等)、俗文化(秦淮民风民俗等)和谐相处,高雅的儒学文化与通俗的市井文化、商业文化相互兼容、共同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
第二,夫子庙建筑布局中有许多中国之最。如象征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长达110米的高大照壁,是全国最大的;泮池是以天然河道秦淮河的一段改作的,是所有孔庙中独一无二的。由此可知,秦淮河在夫子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夫子庙学宫明德堂的名称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成殿“三宝”—孔子画像、雕像和孔子生平事迹壁画,堪称全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京夫子庙的与众不同,地方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自80年代以来,开发并形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在东起东水关、西迄西水关的十里秦淮,发掘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秦淮胜迹,如瞻园、白鹭州、中华门城堡以及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和沿河景观,即所谓的“四点一线”,形成了集山水、园林、市街、河房河厅和民风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现已布局井然,初具规模,景致独特,美不胜收,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四十佳之一。基于此,有关部门还开辟了“夜泊秦淮”水上游旅游线路和陆上游一条线,成为继“湖南路灯光夜市”后又一颗照亮南京一片天空的“夜明珠”,使得夜晚的南京城更显魅力。
各位朋友,夫子庙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