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温泉导游词范文
北投位于大屯火山群、金山断层上,为中国台湾百年来最著名的温泉乡。走过日据时代的浴场风光、光复后的声色风月,北投近年来正快速从没落颓寂中复生,温泉博物馆、亲水公园带来久违的人文风雅与清泷绿茵,加上观光温泉旅馆区蓬勃更新,韵致幽幽的北投,正以怀旧而清新的风貌,重新蜕变为温泉休闲的热门去处。
北投原为凯达格兰族北投社人聚居之地,因大屯山上终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故称之为Pakto(“女巫”之意),译成汉音即为“北投”。日本商人平田源吾因流连于北投的温泉与美景,遂与在此地成立第一家温泉旅馆——天狗庵,从此开启了温泉乡的发展史:旅馆、温泉浴室和俱乐部竞相成立,到北投洗温泉,是许多走过日据时代老人的旧情回意。
北投温泉的泉源主要来自地热谷及行义路底的龙凤谷,地热谷涌出的热泉澈绿似玉,称为青磺,属盐酸酸性泉,因泉水中又含有少量的放射性镭,也称为“镭温泉”;由龙凤谷接管引来的白磺又称为星汤,属酸性硫酸盐泉,两种泉质均有治疗慢性关节炎、肌肉酸痛、慢性皮肤炎等疗效。时至今日,也有许多爱汤族喜欢晨昏来北投泡泡澡,再漫步一遭,格外神清气爽。
北投的温泉游憩多集中在北投公园周边地带,北投公园内花木扶疏,石造拱桥古朴典雅,游人特别喜欢于此徘徊留影,中国台湾早年盛极一时的台语片电影,就经常在园内捕捉外景,或迳借宿温泉旅社作为拍摄场景,难怪北投曾有“台语片的好莱坞”之称。而昔日的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就座落在公园一隅,曾经是全岛最负盛名、规模最大的公共浴场,如今经过重修复原,已成为极具历史意义的温泉博物馆。北投溪畔,新辟的木质栈道曲折通幽,路旁斜坡上还有雅致的公共石砌浴池,民众可在此享受难得的露天汤浴。
近年,不少观光级旅馆林立山区,或为日治时期留存改建,或是全新建筑;到北投,住宿温泉旅馆享受一晚温泉乡情调,或是泡个温泉澡当日往返,都有不少选择:如光明路244号的泷乃汤,已近90年历史的泡汤文化,男女大众池,分池而浴;原名星乃汤的逸屯及幽雅路上的吟松阁,其木造建筑及庭院仍保留着日式情调,提供泡汤休息、住宿用餐;春天酒店是国际级温泉渡假饭店,属最高价位的享受;其他还有热海、泉都、嘉宾阁、新年庄饭店等提供一般住宿。
来北投不仅可洗温泉,附近山径也有不少值得流连细赏的景点,如幽静的北投儿童乐园、须踏上苔斑石阶方得登临的普济寺,都很适合浴后漫步。
2主要景点编辑
北投温泉风景区是中国台湾温泉之冠。它距台北市12公里,位于阳明山麓北投镇。三面有大屯、七星、纱帽诸峰环绕,南面的淡水河,蜿蜒如带。这里温泉密布,别致的温泉旅社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隐现于岩谷溪涧之间。
北投有三大温泉区:北投、阳明山和金山。这三处温泉各有特点:北投温泉水色粉白,多少带有脂粉气;阳明山温泉水色浓绿,有很重的硫磺味;金山温泉水色清澈,可浴亦可饮。 北投是大屯人山温泉区中最大的温泉区。大屯火山群由大屯山、七星山、竹子山、内寮山、磺嘴山等十多个死火山构成,海拔高度为1000米左右,雄踞在台北市的北面。大屯火山区的温泉,沿东北一西南向的金山断层(旧称“新庄断层”)分布。在北投至金山之间,长约18公里,宽约3公里的狭长地带密布的13个温泉,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温泉区之一。主要有新北投、大磺嘴、大庄(后山公园)、阳明山、竹子湖、小油坑、马槽、三重桥,大油坑等温泉。
大屯火山温泉区泉眼密布,居全国首位,温泉泉源有二三十处之多。不但单位面积的密度大,而已泉水温度高,喷气孔或硫气孔温度可达100摄氏度以上。温泉多为酸性盐泉,并有难闻的硫化氢气体喷出。早在200多年前,北投乃是一片荒坡,人迹罕见,惟有一些高山族同胞的村落零星分布。这里虽已发现硫磺,但未经开发。1698年,浙江人郁永河漂洋过海,到北投来采集硫磺,他看到这里山川秀美,撰写了《埤海纪游》,对此地的风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描述。以后,北投得到开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温泉的利用,直到成为名闻遐迩的胜地,则只是近60年来的事。
北投温泉区有三类泉源:一是单纯土类泉,泉质无色透明,略带酸味,泉温59摄氏度,被称为“铁汤”,这是因为在泉水中夹杂着赤褐色的沉淀物,故而得名。实际上,“铁汤”本身是透明无色无臭的,患有神经痛、肠胃病的人,适于在单纯土类温泉中作浴。二是酸性绿矾泉,为无色无味透明液体,略具酸性,泉温65摄氏度,俗称“泷汤”,经常沐浴能治疗癞疮和溃疡等顽症。三是酸性流化氢泉,水色浊白,略带硫磺味,泉温48摄氏度,俗称“腥汤”,患有皮肤病和妇科疾病的人,则可以沐浴酸性硫化氢泉。“铁扬”、“泷汤”和“腥汤”三种温泉,对于患有不同疾病的人,各具疗效。
阳明山温泉从七星山麓涌出,是单纯硫化氢泉,水量多,溢成溪流,人们称它为北投的姐妹泉。这里风光秀丽,春天,樱花绚丽,杜鹃吐红,夏天,清风习习,松涛阵阵,为避暑胜地。
北投公园内的温泉水池,曲径环绕,亭榭小桥点缀其间,布景玲珑,引人入胜。公园北隅山中有一条微呈黄色的小瀑布,有趣的是这条瀑布竟是温热的,所以被称为“北投温瀑”。沿着左侧的幽静小道上坡行进,大约半个多小时,“地狱谷”三个大字赫然入目。这里是北投众多温泉溪流的发源地。地狱谷略呈椭圆形,面积约三四十亩。谷底泉孔密布,大者如掌,小者似珠,终年有热水涌出,久而久之汇成一个热水湖。湖中偶尔喷出十多丈高的白烟,磺气蒸腾,似云雾缭绕而上,灼热逼人,泉温高达90摄氏度。游人为增添旅游乐趣,将生鸡蛋放在流动的温泉水中, 15分钟即可煮熟。吃在嘴里,有一股淡淡的硫磺味。
“地狱谷”谷背山腹间,林木葱茏,沸腾的温泉水自石缝中涌出。这里终日烟雾迷朦,给人一种虚无飘渺的神秘感。偶尔一阵清风吹过,人们才能一窥美景的庐山真面目。
当夜幕降临时,整个地狱谷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显得既迷人又恐怖。传闻过去有一位游客曾失足掉进热水湖中烫死。“地狱谷”这个带有恐怖色彩的名字,便由此传开。后来,有关当局觉得其名不雅,将其改称为“玉泉谷”,然而并没有叫起来,“地狱谷”早已是“名声在外”了。
从北投乘火车往南行,至士林区,可以换乘汽车去游览参观芝山岩和故宫博物院。芝山岩位于台北士林区通向外双溪与阳明山之间交叉路口的一座孤山之上,海拔高度约50米。外表看来,它与大屯山群不相连,实际上却与下竹林山、拔子埔山一脉相承。芝山岩四周岩壁断直垂立,显得格外挺拔,附近林木参天,环境甚为清幽。据说福建漳州有一座芝山,十分出名。漳州移民渡海来到这里以后,由于怀念大陆故土,常登临此山遥望,后来使用家乡的名山命名之。
很多游人喜欢到芝山岩来访古,寻觅开发台北的历史遗迹。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来自大陆福建沿海的漳州人,就来到石牌附近开垦,逐渐拓展到士林及芝山岩一带。当时,人们力求神佑保护,便择定秀丽苍翠的圆山仔芝山岩一带,作为建庙供奉之地。乾隆十七年,建开漳圣王庙,供奉漳州人心目中的守护神“开漳圣王”陈元光。后来又建钟楼、鼓楼,称为惠济宫。一直到今天,惠济宫仍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祖国人民开发和经营中国台湾岛的证物。清朝道光年间,当地居民又在芝山岩文昌祠内,办起了第一个私塾,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895年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台湾,逼迫台湾同胞学日语,士林义民不甘同化,奋起反抗,在芝山岩歼灭日本官员及军士多名。日军迁怒于当地居民,滥杀无辜,后人遂在芝山岩顶立碑纪念。当时的日本首相闻讯惊慌不已,下令建立芝山岩神社,以纪念侵略者的亡灵。抗日战争胜利后,深受苦难的中国台湾人民拆毁了那座为侵略者招魂的神社,并建立了一座“芝山岩事业碑纪”的碑坊。
这里还有清朝道光年间修筑的古城堡——芝山石城,城墙全部用石料建造,原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而今三座城门荒废,仅仅剩下西门尚可供游人凭吊。登临其上,颇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与芝山岩近在咫尺的是双溪公园。其东面,有一个依山建筑,碧瓦黄墙、巍峨壮观的故宫博物院。它既是台湾同胞欣赏祖国文物,又是寻“根”问“底”表示怀乡之情的地方。
金山温泉位于台北县金山乡水尾村。据传说,清同治六年(1867),金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其南部有磺泉涌出,从此得名“金山温泉”。
金山海岸是一片风沙地带,这里的温泉叫磺港温泉,水温约60-80摄氏度,泉水呈赭色,能治肠胃病、皮肤病和妇女病等。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崀山导游词精选范文
为什么叫牛鼻山?牛鼻寨,山上有两个孔,活像牛鼻孔,故叫牛鼻山。首先请慢慢往前走,来到了迎宾亭,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天然水画“银珠岩”,水珠似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自上而下。
几经曲折,大家来到了陡岩脚下,迎面红霞赤壁如铁壁铜墙铁墙向人们压来,使人不禁心惊跳,悬崖上有一白色“天桥”,我们经过“天桥”便可来到“天下第一巷”,这是丹霞地貌创始人,着名地质学家、中医院院士陈国达1992年10月亲笔命名。沿石级小径而上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两面石壁如刀壁斧削,全长238.8米,最宽处0.8米,最窄处0.33米,平均宽0.5米,巷道笔直,上下成弧形,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堪称天下一绝。
走出巷不远,横跨一清泉,此泉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月夜巡游,就会出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前行不到200米,便来到三叉路口,左边是一天然崖洞,宽敞平整,是一个天然观景台。
登上“遇仙巷”,沿右面岩壁攀藤过巷,进入了一个幽静世界,花木丛生,小径穿上一道“穿岩”,人在其中,绕有情趣。右边则有“马蹄巷”、“翠竹巷”,两边翠竹掩映,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继续往前行便来到了一马鞍形石级小梯--揽月梯,最窄处只有26公分。走到谷底可以看到景外景的一隘口上有一个阴阳八卦阵。此时,前边的路纵横交错,若无人指引,很可能迷失方向。在猿人头的下前方,大家能清楚地看到一栋七层大厦,谓之“七层楼”。沿着数百级台阶便可进入桃源冲,你看这途中有一天然盆景“长寿树”。桃源冲,长满了翠竹,可以在此小憩。
底下有一个飞来石上“望月亭”,站在亭上,大家可以随视线一直往前看,正山中有一天然单拱石桥,也是“亚洲第二桥”,跨度45米,高20米,厚5米。如白练分系两头,分外美丽。
八角寨位于湖广交界,海拔818米,从远眺寨顶飞出八个犄角而得名。沿途要过三道门:第一道角门;第二道龙门;第三道便是寨门。走完1708个台阶便来到了一个平台,站在这个地方,双脚步可以分跳两个省。继续向前,便来到湘西南名刹--“云台寺”。八角寨的最佳去处在“龙头香”,站在“龙头香”上既可眺远处的“骆驼峰”、“书生流泪”、“骆驼接吻”尼姑庵,又可近观“仙人下棋”、“鲤鱼跃龙门”、“哪咤抽龙筋”。这就是世界奇观--天然油画“鲸鱼闹海”,生机勃勃令人回味。
篇2:重庆丰都导游词_重庆导游词_网
丰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从枳县划出单独设县,定名为“丰都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带来的重庆丰都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重庆丰都导游词一:
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大家。
举世闻名的丰都名山——“鬼城”位于重庆市下游72公里的长江北岸,古称“平都山”,因北宋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丰都名山系道家72洞天福地之一。名山古刹多达27座;丰都鬼城是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堪称“中国神曲之乡”,其惩恶扬善的思想及功用为世人所称道。
丰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从枳县划出单独设县,定名为“丰都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鬼城”丰都天下独有,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
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这里流传着许多鬼神传说,《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钟馗传》等许多中外文学名着对“鬼城”丰都均有生动描述,颇富传奇色彩。
鬼城丰都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神奇的传说,秀美的风光和难以替代的观赏价值,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载体和独特源泉,向中外游客展现出神秘的东方神韶。
丰都“鬼城”,景点独特,内涵丰富,冠绝宇内。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景区名胜古迹名山,有国内最大的鬼神动态人文景观鬼国神宫;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还有堪称世界之最的鬼王石刻,中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汉墓群,惊险刺激的龙河飘流,风景优美的四坪低海拔森林公园休闲度假……按 “鬼城”之说人死后必来丰都报到,而人在生前到“鬼城”走一遍,将有幸饱览奇绝的景观,感触独特的风情,得到一份终生难忘的享受。
丰都县境内主要景观有:丰都名山、双桂山、“鬼国神宫”、“阴司街”,是国内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观,也是西南地区最壮观的动态人文景观,这里还有建筑奇特壮观,密集程度大,时代跨度大、文化价值高,在全国实属罕见的汇南汉墓群;有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树人大鬼石刻,还有低海拔(海拔 380-520米)的四坪森林公园,有三抚原始林场,龙河风景区(溶洞、漂流)等自然景观。
自汉代阴长生、王方平居名山修道成仙之说而讹传“阴、王、”二人为“阴王”,阴间之王居所即为“鬼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就“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诗句,更使鬼城之名远扬。经明清小说的渲染,更加神秘怪诞。
鬼城仿阳间司法体系,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融逮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为一炉的“阴曹地府”。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虽阎王判官小鬼只传说虚妄,但其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能用又为人们所称道。
丰都鬼城名山原名“平都山”,因北宋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海拔287.3米,面积0.45平方公里。相传汉代有阴长生、王方平两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道家就把这里列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
至唐代,有人误将“阴”、“王”两姓联缀为“阴王”,于是名山就逐步被传说附会为“阴王”(阴间之王)所居之地,即演变成“阴曹地府”的鬼都了。
并随之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阴曹地府”相关的寺庙殿宇。有哼哈祠、报恩殿、奈河桥、玉皇殿、百子殿、无常殿、大雄宝殿、鬼门关、黄泉路、望乡台、天子殿、二仙楼、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山上还有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历代名人的碑刻题咏。
名山景区林木苍翠,建筑精美,磐鼓晨钟,江山一脉;朝霞夕照,风光醉人,庙宇殿堂神像森罗,楼台亭阁依山而立;名人骚客流墨遗雅,碑刻诗联韵味隽永。
主要景点有全国最大的民俗文化动态人文景观鬼国神宫,“阴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拟人间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构思奇特,神态逼真。山上还有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历代名人的碑刻题咏。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名山。
鬼城仿阳间司法体系,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融逮 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为一炉的“阴曹地府”。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虽阎王判官小鬼只传说虚妄,但其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用又为人所称道。
每年农历三月三“鬼城庙会”,车船爆满,游人如织:“阴天子娶亲”、“城隍出巡”、“钟馗嫁妹”、“鬼国乐舞”等民俗民风游行表演,惊奇谐趣,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参观完名山的阴世鬼都之后,人们踏过跨在两山之间的壮观的仿古建筑铁索吊桥--“阴阳桥”,就到了“阳间”双桂山。双桂山高401米,面积约 1平方公里。它风景优美,绿树茂密,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建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玉鸣泉等楼阁泉池。还建有纪念周恩来的“恩来亭”,纪念刘伯承早年在丰都讨袁护国的“护国亭”,纪念贺龙的“贺龙亭”等.
好了,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希望大家玩的开心愉快!谢谢!
重庆丰都导游词二:
丰都位于忠县和涪陵之间的长江北岸边,是一座以神奇传说而著称的古城,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中所说的“阴曹地府”、“鬼国幽都”。
丰都城的旅游景区主要是两座山,一是名山,二是双桂山。
名山原名“平都山”,海拔287.3米,面积0.45平方公里。相传汉代有阴长生、王方平两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道家就把这里列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
至唐代,有人误将“阴”、“王”两姓联缀为“阴王”,于是名山就逐步被传说附会为“阴王”(阴间之王)所居之地,即演变成“阴曹地府”的鬼都了。并随之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阴曹地府”相关的寺庙殿宇。有哼哈祠、报恩殿、奈河桥、玉皇殿、百子殿、无常殿、大雄宝殿、鬼门关、黄泉路、望乡台、天子殿、二仙楼、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参观完名山的阴世鬼都之后,人们踏过跨在两山之间的壮观的仿古建筑铁索吊桥——“阴阳桥”,就到了“阳间”双桂山。
双桂山高401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它风景优美,绿树茂密,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建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玉鸣泉等楼阁泉池。还建有纪念周恩来的“恩来亭”,纪念刘伯承早年在丰都讨袁护国的“护国亭”,纪念贺龙的“贺龙亭”等。
重庆丰都导游词三: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丰都鬼城。我是来自阴曹地府的导游安娜·栀子妹妹。我绝对不会像香港导游那样气死拿过金牌的运动员。
大家知道,自从有了人以后,鬼就诞生了。可以说,没有女人男人就没有大鬼小鬼;没有老人孩子就没有饱鬼饿鬼;没有好人坏人就没有明鬼暗鬼。有鬼就有人,有人就有鬼。是鬼让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尖叫、郁闷、恐怖、烦恼、愤懑、颤抖、忧郁和无奈。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鬼。
若要人不知,除非鬼莫为。
在人间暗地里做鬼事的也都是鬼。
不过,我们今天不谈那些。
大家知道,由于地狱各部门分管领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地狱的建设者们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地狱的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随着物欲横流的突飞猛进,地狱原有的规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为使每一个来到地狱的人都有立足之地,地狱的管理部门本着以鬼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已经完成第三期改造工程。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主体工程的一部分。
亲爱的游客们:按照翰林待诏李白同志的说法,“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每一个不相信有神存在的人在永远眯上眼睛之后,都要先到这里来报道到。
(游客插话:那不是我们提前来报到了?)
请大家安静!过分的噪音会打搅鬼的睡眠。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唯一有“鬼城”二字的牌坊。给大家三分钟留影。回去以后可以在上面题字“某某生前到此一游”。
实话告诉大家,那边比这边更实在。这边的东西不断产生又不断毁灭,而那边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大家请看,这就是传说中的白无常。他的帽子上的字写的是:你也来了。他是在欢迎好人。
请大家注意了,俗话说,七情六欲最难收,争争斗斗何时休,待到气数将尽时,鬼门关前使人愁。好人来到鬼城,死了又还魂,坏人来到鬼城,阎罗薄上注明。好坏天有天的标准,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入阴曹地府。在这里可以听听来自地狱的声音:
恶人坏人大家好,到地狱的列车每3分钟开行一趟。还没有购票的丧德的、饶舌的、诽谤的、不孝的、杀人的、放火的、受贿收贿的、贪污浪费的人请抓紧时间用行为换取车票。
其实,因为地狱本来就是存在的,所以,你先来看看地狱的情况大有必要。
(游客发问:有没有人贿赂阎王?)阎王不接受贿赂。要贿赂黑白无常和其他妖魔鬼怪也是不行的,因为他们都经过严格的选拔。首先主动报名,接着是组织部门的明察暗访,经过在地狱里已经期满将转生的那些人的推荐,然后公示。这些人对地狱的记忆是永不磨灭的,况且,他们没有了肠胃功能,也没有七情六欲······
唯一可怕的是,不断有一些鬼从地狱里溜出来冒充人,祸害人间,这一点大家都有知觉的。
下面你们步入的是阴司街。这是鬼散步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在这里明白了要做鬼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请大家注意一下,看看这里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对了,这就是阎王殿的特色:很高的门槛。他的目的就是叫你在低头看路的一瞬间就给阎王鞠了一躬。阎王知道您的到来会非常高兴的。进去你可以烧香,这里烧香的价格是明码实价的。如果您想带回20xx年的阳寿,就进去吧!
亲爱的朋友们,地狱是非常可怕的。地狱的门是为作恶者敞开的。请大家跟我来。
有人会问,“新鬼烦冤旧鬼哭”的情况还存不存在。我仅代表鬼城的管理者告诉你们,这种情况在旧鬼城是存在的,但在目前欣欣向荣的新鬼城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
好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奈何桥”,这里其实有三座桥,左边是银桥,右边是金桥,中间才是奈何桥。凡是发誓要“生是某家人,死是某家鬼”的女人,一定要拉着您挚爱的男人走过去,那样你们下辈子还有做夫妻的机会。原路返回的时候,您可以选择金桥银桥,也可以走中间的平安桥。
反正随便什么东西都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这里顺便提醒大家一句,钟馗最近到三亚去看比基尼小姐大赛去了,没时间清理孤魂野鬼,大家不要脱离团队一个人跑到旮旮旯旯里去。因为活人没有不怕鬼的。特别是美女,如果撞见色欲鬼,少不得花容失色,梨花带雨!那可不是人间的性骚扰那么简单,
好了,你们的贼船将在10点半开行,请大家抓紧时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地狱的基本情况,回去以后好向领导和同志们做一个详尽的汇报。一定要把这次参观鬼城的精神带回去,让每一个人在领略鬼城的风采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顺便提醒大家,鬼城是大家三峡之旅的第一个景点,接下来你们将看到逝去美学价值的三峡,然后不得不忍受厕所的龌龊——比如小便池里溢出的黄色液体,四处可见的垃圾,找你们施舍的假“比丘”,卖一斤土特产品称给你6两的小贩,假的三峡石、假的黄杨木梳,假的人生,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虚幻的。
不过,我还是祝愿大家旅途愉快!
我今天的讲解就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3:介绍丽江古城的导游词
暑假,我和妈妈去云南旅游八天。我们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出发,来到了地高天远的高原,感觉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新鲜!尤其是丽江古城,更令我魂牵梦绕。
那天,从玉龙雪山下来,天色已晚,我们在丽江市的一个农家小园享用晚餐。餐毕,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古城。据导游介绍,丽江古城原名叫大研镇,古时候是高原上的重要集镇,在历史上既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又是通往印度的必经之路。由于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丽江古城被人们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
走进丽江古城,脚踩着古老的石板路,路边“哗哗”的溪流声为我们伴奏,我们走到哪儿,溪流便跟到哪儿。那溪流变幻多端,有时像瀑布飞流直下,有时像小河静静流淌,有时像清泉汩汩而出。水是生命之源,鲜活的水流贯穿全城,仿佛是古城的血脉,给古城注入活力,使丽江古城更显灵动,更显年轻,仿佛一支不朽的高原神曲!
古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那灰瓦红柱,凌空飞翔的屋檐,精雕细琢的木窗,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悠久历史。我们在不同的店铺里驻足,逗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玉的世界,银子的世界,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我最喜欢银器了,只要一看到银子散发出光芒,我就热血沸腾。在我眼中,银色是最高贵、最迷人的颜色。我轻轻摸过任何一件能摸的银器,感觉是那么惬意,我默默地想:如果我每天能看到这迷人的银器,与它们作伴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在一家玉器店里,老板娘拿出了一块她珍藏多年的玉的原石。粗看没什么特别的,与普通的山石并无二致,可在老板娘的指点下仔细一看,果然发现原石中隐隐约约发出的绿色光芒。据说有赌石经验的人,就是根据这一丁点的蛛丝马迹,来判断这块石头是不是玉石。由此看来这世间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即使掩饰得再好,也总有光芒显露出来。我忽然想到我的一个老师曾说:“看准一个人就要善于捕捉他身上表现出的细节,譬如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果然是万物同理!
从丽江古城出来,我的眼睛,我的心,我的思想,都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它们的满足。丽江,果然无愧于那些美誉!
篇4:关于秋茂园的导游词
1998年疆域资源部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域乐业县举办土地资源观测时,发明一种天下有数的地质异景 - 喀斯特漏斗群,又称乐业天坑群。该地域为典范的喀斯专程貌(即岩溶地貌),降水量大,为地下窟窿的发育提供了精采前提。其典范特色是地质结构奇异,生物种类繁多。代表景观为大石围。
大石围天坑
大石围天坑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北边,距县城23公里,属红水河南端的干热河谷地带,是整个"天坑"溶洞群中的最有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有"自然绝壁地宫"之美称。大石围天坑地下原始丛林面积9.6万平方米,垂直深度613米,对象长600米,南北宽420米,容积约0.8亿立方米,其地下丛林面积位居天下第一,深度位居天下第二,容积位居天下第三。原始丛林底部地下溶洞高50~200米,宽70~150米,洞中有两条宽7~13米的地下暗河,西藏导游词,是广西今朝河道量最大、流程最远的地下暗河之一。
两条暗河中,一条冷,一条暖,冷暖两条河道长约30公里,被称为鸳鸯暗河。河里有很多的地下水生生物,最具特色的是通体透明的盲鱼,河岸两旁有金黄的沙岸和五彩的奇石及庞大的化学沉积物。大石围天坑底部暗河下流6公里处,有一处宽30-50米,高约100多米的瀑布,被专家称为地下第一大型瀑布。20xx年9月,新疆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阿迪力乐成徒步超过大石围天坑,更为其增加无限的人文魅力。
布柳河神仙桥景区
布柳河神仙桥景区,地处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布柳河大峡谷,距县城51公里,该峡谷全长16.9公里。沿河中国台湾绿树成荫,古树繁多,野猴成群,鸟语鸣啼,有"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国"之美称,河里鱼儿穿梭,既可漂泊,又可参观旅游,被专家称为"桂西第一漂"。尤为怪异的是,布柳河上尚有一座由三座大山塌陷形成的自然石拱桥,坐落于漂泊河段下流。石桥天成,巧夺天工,桥拱对称,拱底滑腻,内地人称为"神仙桥"。神仙桥拱孔跨度177.14米,桥宽19.3米,桥身长280米,桥身厚78米,总桥高165米,拱高87米,像一条巨龙凌驾在河的中国台湾,绝景天成,气魄宏伟,是有数的自然石拱桥。被专家称为天下上最大、最美的水上生成桥,具有极高的抚玩代价。
布柳河是集奇山、秀水、仙桥、溶洞于一体的漂游参观景区,情形清幽,天气宜人,是八方旅客最为憧憬的生态漂游参观圣地。
黄猄洞天坑国度丛林公园景区
黄猄洞天坑国度丛林公园距乐业县城30公里,是天下级大石围天坑群的重要构成部门。公园集天坑、溶洞、高山、丛林、瀑布于一体,具有"奇、秀、幽、野"等景观特色。公园天气暖和,夏无酷暑,是赏识参观、休闲度假、科普考查最为抱负的场合。
黄猄洞天坑国度丛林公园由黄猄洞天坑景区、风岩天坑景区、花坪景区、盘古王景区,一沟景区和西南习惯风情园构成,拥有六大天坑,67个风光资源点,个中黄猄洞天坑最为奇异,天坑地貌惊险壮观,坑口丛林茂密,坑底大面积地下丛林栖息着大型野活跃物,坑内西侧有落差一百多米的季候性瀑布,坑边有蛙王护洞的传说和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坑内有隐秘天坑金刚、天坑仙鸽和黄猄神像等29个天然风光点,堪称天坑、丛林、瀑布、神话的美满团结。在天坑内成立了天坑攀岩基地,开拓有三条国度级攀岩线路和两条170米高的速降线路。
穿洞天坑
穿洞天坑地处乐业县刷把村竹林坝屯,距县城18公里。整个天坑呈多边形,由六座山峰围着,是全部天坑中峰体最多的天坑,属天下六大超大型天坑之一。在所开拓的天坑中,惟有该天坑可通过溶洞走入坑底,一览坑底之神心,穿洞天坑的存在增进了天坑旅游的隐秘,新颖代价。出格是坑底西南端的厅堂式窟窿,其顶部发育有一个小口天窗,光柱自108米高处射下,令人感想洞厅的广大与空旷,球形洞室及天窗的存在,增进了天然景观的隐秘感。该景点是集溶洞、地下河、光柱、原始林林于一体的"天坑"缩影。
篇5:大湖公园导游词范文
大湖公园位于台北市内湖盆地东侧,大湖公园以水鸟景观着名,大湖公园面对五指山、忠勇山。白鹭湖又名大湖,早期只是隐身深山内的幽僻湖水,吸引野鸭、野鸟经常在此栖息、嬉戏,呈现一幅无争景象。惜哉!随着文明脚步踏上此地,附近住宅区如雨后春笋兴起以后,已失去昔日静谧的气氛了。
大湖公园电视剧取景曝光率高,可见其山光水色搏得众爱,原为幽静的湖泊。锦带拱挢,红白相间,高耸于湖面已成大湖公园着名的地景,造型独特的九曲挢,衔接亭台楼阁,凭栏眺望湖面风光,风光明媚,几疑是天上人间的如真似幻!幸运地,湖面尚未被污染,为了推展观光事业,市府因而在此建亭台阁楼、拱桥花圃,点缀湖上风光,倒也无伤雅致。
早晨时刻,湖面经常有水鸟、鹭鸶安闲栖息或蜻蜓点水般滑翔而过,大湖公园因而成为动物摄影家、赏鸟人士经常驻足之地。因野鸭、白鹭鸶常在此栖息故称白鹭湖,后因大兴土木破坏原来宁静、隐密的气氛。附近有东义观光果园,白鹭山位于大湖旁,俯瞰内湖风光。
篇6:关于日月潭的导游词英文
Hello, everyone, today I take you to visit Chinas great legacy - the Great Wall.
We see the Great Wall from a distance, the Great Wall is like a long dragon hovering between the mountains. On the Great Wall, we can see the wall, there are many small incision, which is used to shoot nozzle, convex to buttress, where soldiers can hide to shoot outside.
Used by the emperor built the Great Wall and on the building of the Great Wall there is a beautiful legend! I say to you: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man called Fan Xiliang, he has a wife named meng jiangnu. , Fan Xiliang was levied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qin winter came, didnt see meng jiangnu give husband Fan Xiliang woolies husband, when he asked other migrant workers when other migrant workers told her Fan Xiliang is dead. Meng jiangnu cry, tears fell the Great Wall is over 800 meters.
The next free activity, but be careful not to graffito of the scribble on the wall.
篇7:关于日月潭的导游词英文
Dear visitors friends:
Welcome to the Palace Museum, I am your tour guide, ya ya.
Believe we all know,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the Forbidden City. It is the most complete existing ancient buildings in China. Its total area is about 720xx0, is the world famous art museum, many cultural relics is a national treasure.
This is the meridian gate, is the main entrance of the palace. It is very important. Many great ceremony are held here. Meridian gate you will think of "exit the meridian gate beheaded" this sentence. It is a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past, the emperor and his ministers council alway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In the Ming dynasty can break his ministers to the meridian gate for external use bamboo to be spanked, dont look down upon this bamboo, it is a kind of bamboo wankou thick, inside irrigation on the mercury, eve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damage, several wars can were raw. Be dozen deathless also want to permanently disabled. This horror from the palace to folk, it gradually became "exit the meridian gate beheaded"
? Dont be excited, first in front of the beautiful scenery waiting for us!
篇8:关于八仙山的导游词
八仙山白云缠绕,高耸在龙华镇旁,山有8个主峰,有如8个罗汉排成一排,盘膝打坐,所以叫做“八仙山。” 八仙山大佛,不知凿于何时,静静地直立在龙溪河岸山腰海拔891米高处的石崖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列入的世界十大佛像,八仙山大佛榜上有名。八仙山大佛头盘螺髻,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20xx年3月,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无情摧毁后,八仙山大佛便成为世界第一立佛,同时也是全国第三大佛。万绿丛中远眺,发如螺髻,身着袈裟。右手托钵,左手下垂,形态丰满,庄严慈祥,是一龛典型的西方接引佛造像。
1985年新编《屏山县志》说它“高32米”;《宜宾文史资料选》和1998年屏山县编写的《金沙江上的明珠屏山》说它“身高37米,胸宽11米”。它的膝盖以下部分还没有开凿成形。如果把脚凿好,可能还要加高10米。但当地老乡说这佛脚不能刻,如果刻了出来,大佛就要洗脚,每年夏天,山脚大、小龙溪,就要涨洪水,下游的龙华古镇,就会被冲卷一空。 八仙山丹霞洞窟群,位于大佛右方,据传为清道光年间当地著名人士周天成以梦见“太上老君(即道家尊奉的老子李耳)要来八仙山落脚“为名,当地政府准由周天成、徐以东等人向地方募捐,历经三年多凿成。
石窟群由9个洞窟组成,皆为佛教和道教遗迹,外形为仿木结构梁柱,每洞皆镌有匾对,雕刻精美。最为奇特的是玉皇洞左右两侧的门联:“日晶月朋”。 其中双日、四日、三月、四月四字无人能识,内容无人能解,成为亘古之谜。 八仙山毗邻龙华古镇,到达龙华古镇后可步行或乘坐当地交通工具前往。
篇9:龙河导游词400字
黄山风景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阮铄腾,大家叫我阮导好了。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这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
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黄山着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个性: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等会儿我们还能够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
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此刻,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
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祝大家玩得愉快!
篇10:2025年海南假日海滩的导游词
海岸带景观:在海南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摄氏度,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岸森林景观----红树林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已在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
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有的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歌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类锋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着热带原始森林,最著名的有乐东县尖峰岭、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
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其中有昌江县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县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等。
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中间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琼中县的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海南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一座是位于琼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该岭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亚市的落笔洞、保亭县的千龙洞、昌江县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七仙岭温泉、官塘温泉和半岭矿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古迹名胜: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苏公祠、为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丘浚(明代名臣)之墓、海瑞(明代大清官)之墓,汉武帝派遗率兵入海南的伏波将军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还有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阁等等。革命纪念地有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塑像、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等。
民族风情: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海南是我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海南岛上种植了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到热带水果,一饱口福。
篇11:孙中山市政纪念公园导游词_澳门导游词_网
孙中山先生市政纪念公园位于澳门西北角马路边,原为填海区,面积约有70000平方公尺, 呈长条形西北走向,是近年来澳门市政厅投资兴建面积最大的公园,也是澳门半岛规模最大的公园。
公园的景观分中、西两部份:东北部为中式设计、有人工湖、曲 桥、凉亭、小楼;西南部为西式设计,有体育设施及温室。东北部的凉亭建在人工小山上,可以眺望珠海的拱北;小楼红墙绿瓦, 幽雅恬静;曲桥迂回,景致迷人。
公园中部建有一条山铁架筑成的儿童游乐设施,由三座塔形铁枝建成。开头较为有趣。中部还有一条长达500公尺的回廊环绕, 连接了园中大部分景观,是澳门所有公园中最长的回廊。公园里有可容纳几百人的露天剧场、回力球场及温室等。
在公园里,新落成了一座名为“永远的握手”雕塑,是纪念中葡友谊的建筑物之一。
篇12:怀玉山风景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森林公园怀玉山旅游,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地处怀玉山中心的玉峰村山门区块虎形体验区。未建体验区之前,这里还是荒草丛生,乱石成堆的荒原地,竹林附近还建有多间破败的厕所,与周边环境显得极不雅观、协调。按照怀玉山景区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对虎形体验区进行了精心设计,将竹林区块打造成现在的农家庭院,既美化了环境,又为民宿提供了方便,成为赏心悦目的新景点。沿游步道往前走,不远之处就是虎形中国工农红军营地体验区,这高高的亭子就是占地30多平方米,高7.2米的撩望塔,站在上面就能侦察到十里方圆的动向。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在桥边的游步道时),右边是红军1号主力碉堡,是战时营地指挥所,总高度是5.6米,二层石木结构,一层高2.5米,二层高3.1米,碉堡北面是悬崖,在这里布有三个点火力把守,能够消灭来自西北方向的敌军,左边是中国工农红军操练场,(进入安全铁丝网后)这里就是练兵场,里面有浮桥、梅花桩、单行道、匍匐练习道等体能拓展体验设施。我们沿木板道继续往前走,第一个是1号战壕,掩体长43米,2.6米高,再沿木板道下木梯,第二个是2号战壕,掩体长46米,高1.8米,是战时隐蔽自己,消灭敌人的主要阵地;我们站在2号战壕的西北端往下看,分别是2号碉堡和3号碉堡,碉堡里都布了机枪火力,可以消灭来自西边的敌人。
走在在中国工农红军营地体验区,我们依然会想到曾经发生在怀玉山那惨烈的场面。那是1935年1月,怀玉山区大雪纷飞,国民党军逐山逐垅地搜剿,不断搜出打死冻馁交加的红军。后来,国军干脆就放起火来,跟着火势搜剿。就这样,王如痴被搜出来了,21师师长胡天桃被搜出来了,原红10军参谋长曹仰山被搜出来了,彭杨陆军学校校长彭干臣牺牲了。1月27日,冻饿交加的刘畴西昏倒在程家湾附近,也被搜出。刘被押到搜剿军指挥部,总指挥俞济时和他是黄埔同期的同学,但俞连顿饱饭热水都没给他。
面对如此惨景,方志_痛苦万分。怀着生的信念,他不分昼夜地爬山越岭,在冰天雪地中苦苦支撑,希望能闯出一条生路来。此时国民党军已搜山近一月,也是冻累交加,疲惫不堪。搜剿指挥部认为清剿任务已基本完成,方志_可能已突围,要求撤回休整。就在这时,方志_的警卫员魏长发叛变告密,在南昌的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说方志_仍在山上,在搜到以前,凡要求撤军休整者杀无赦。就这样,国民党军再次加大了搜山的力度,一树一草地逐层搜索。1月29日傍晚,方志_在德兴与玉山交界的垅首村被两个国民党兵搜出。同一天,中央红军开始一渡赤水。2月2日,方志_等人被押到南昌。他们受到了酷刑对待,但始终信仰不变。蒋介石亲自来劝降,也被方回绝。在6个月的铁窗生活中,方志_积极鼓励狱中难友团结起来和敌人斗争;争取看守的同情准备越狱。他借着敌人要他写供状的机会,分秒必争的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16篇文章。在书中,方志_写道:“我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的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一腔赤诚,跃然纸上。
中国工农红军营地体验区,到处都是红军时的图片、标语,在这里,可以来一场真正的红军生活体验。按照部队规定,民主选举连长、副连长,并上报了军委,批准后生效。接着指导员庄重地把“中国工农红军”军旗交到战士手里,牢记“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要在”使命,准备完成,第一项任务就是站军姿:服装要整齐、风纪扣扣好、腰带正确佩戴,五角星朝上……不要小看这么简单的动作,要做规范、标准,必须要下功夫的。
扛着队旗,雄赳赳气昂昂向目标进发,开始重走长征路。为革命付出心血的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可歌可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体验抬担架、推独轮车、扔手榴弹,这些事情每个战士都要熟练掌握,来不得一点儿马虎,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指导员的带领下,齐唱军歌,牢记自己的使命。在训练场地,大家体验了红军战士不怕累、不怕脏、刻苦训练的的精神,匍匐前进、练刺杀,这些是战斗技能。人人会耕田、插秧、磨豆浆,叠行军被、扎绑腿等这些是生活本领。
虽然,这些都是模仿战争年代的,比较简易,但是,我们依然感受到,战争年代里,人们自力更生,客服种.种困难,成立了新中国,让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继续往水塘方向出口经游步道,请各位游客注意脚下安全。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走过的是水塘原木游步道,别看这不起眼的水塘,石坝却全部是用天然木纹大理石砌成,建筑历史已有百年之久,因山区灌溉用的都是“望天水”,许多农作户基本上是“望天丘”,水塘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旱季用水需要。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走过的是用挡墙、回填土、配之绿化,用苗木衬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和“怀玉山”三个大字,其意就是使怀玉山的红色基调更为凸显。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沿怀玉山的玉峰水泥路前行不远,前面的村庄就是七盘岭自然村,随着怀玉山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游客量不断增多,这里先后建起了停车场和游客中心。为游人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对影响村容村貌的排水沟,露天厕所、挡土墙全部进行拆除和改造,对农家庭院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新建适应高山气候的绿化带,进行美化和绿化,使怀玉山旅游的硬件和农户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和改观。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这是七盘岭小广场,由此往下看,这里原来是一条宽不到一米的羊肠小道,村民们称之为“七盘古道”,就是这样一条不显眼的小路,却是祖祖辈辈怀玉山人连接外界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山区交通事业的发展,七盘古道早已不复存在,只能残留在老一辈怀玉山人的记忆中。
提起七盘古道,可谓是闻名遐迩。但时光悠悠,岁月沧桑,七盘古道和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一样,早已成为永远的文化符号,沉寂在历史的最深处。
七盘岭本是怀玉山余脉,整条山脉在由北而南的延伸过程中,在玉峰村一带异峰突起,形成了高入云端的七盘山,七盘山再向南,山势渐趋平缓,七盘岭是七盘山的主峰。
古时,黄巢为扼制官兵,在今怀玉山玉峰村七盘岭上建起了第一座古关。这里有多处水源,离人烟近,便于补给和排兵演阵,是兵家用兵的绝胜之地,所以设有关楼、关亭、马厩等。
后来,黄巢往返七盘岭时,几经激战,人疲马乏,军需不足,加之山高路险,风大天寒,许多妇女和老弱没有马骑,有的在山上冰冻饥饿而死,有的滚落悬崖而亡,全军士气越来越糟糕。有的将士痛失了亲人,心中无比悲愤,有的士兵本来就远离故土,如今越过赣东第一关更多了思乡之苦,幸好当地民众出手相助,救助那些特别困难的眷属,找寻那些在路上走散和失踪的亲人。黄巢和他的御营兵全部下马,步行于崎岖山道间,用他们的战马开展施救。于是士气大振。顺利通过七盘岭。
七盘岭虽说是关,其实是高山。七盘岭山势峻拔,山道曲折迂回,坎坷难行。雄琐七盘关定址之后,一直是作为赣东北古道出入的第一道屏障而名震四方。在怀玉山公路通车之前,浙赣两地相互往来,车马、邮差必走七盘古道,必过七盘关。
“自古名关多战事”。悠悠七盘关经历过岁稔余丰的安定岁月,也经历过烽烟战乱、灾祸频繁的苦难年代。见证了古代无数悲壮的历史故事,见证了农民起义军的壮怀与柔情,也见证中国工农红军鲜洒热土情景。
为复原七盘古道,重拾对七盘古道的记忆,对七盘古道进行保护性修复,这条长370余米、宽1.3米的古道,就是按照原来古道进行修复,既再现了古道往昔风貌,又引发起游人的思古之情,也是先人们常在这里迎接亲人、休憩、避雨的亭子,因年久已久,经日晒雨淋,亭子已经坍塌,不复存在了。古时候,村民经常需要下山交换食物获取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而身处大山深处的他们,在没有道路,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来一回可能就需要十天半个月,有的,可能根本回不来。因为他们除了面对苛刻的自然环境,还需要面对当时的一只山中猛兽,也就是老虎。或许此虎年长已经萌生了些许灵性,它探得了村民们往返道路,时长蹲守于那,捕食村民。
而此地则是最佳的看望地点,可以最远距离的看到归来的家人。但有一段时间,山间猛虎似乎有点暴躁,未归的男人越来越多,每天在此等候丈夫的妻子们也越来越多。不论刮风下雨,她们每天都会来等候,也许她们知道也许丈夫回不来了,但总有一点执念。村民们不忍心,便在此处修葺了一座亭子,让她们等待丈夫的归来。然而,等待的人还是越来越多,慢慢的,亭子已经容纳不下更多的人。
后来,在一位农妇的提议下,她们决定放下一切,消灭这害人不浅的野兽。她们自己动手制作捕兽工具,制作防具,准备与野兽做一场搏斗。浩浩荡荡将近十人,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些人一个也没有回来,但那只老虎似乎也消失了。从此,出去的男人都安全的回到了家。那个亭子里面等待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已经没人去那了,因为,每个人都能安全到家,渐渐的,亭子就破落消失了,如今我们按照当地老人的描述建造了现在的亭子并取名为“盼归亭”,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虎形工农红军营地、游客集散中心和对面的房屋立面改造后的江南古民居。
(继续走游步道)我们继续往前走,下面是20__年8月份开始动工的环村公路。
“十八龙潭” 讲解词
怀玉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而溪涧成网、瀑布成群,瀑潭相间,分外娇媚。在海拔1538米的怀玉山云盖峰下,有一条不易被人发现的峡谷,其间,溪涧相连,流水湍急,途中十八个较大的溪潭,潭瀑相依,形成怀玉山独特的景观——“十八龙潭”。
“十八龙潭”全长4.5公里,从小怀玉水口至八际村,总落差600米。其间,经20__年怀玉乡考察队员实地勘察竟然有30个潭、瀑,远远不止十八个龙潭。队员们,一一将这些潭、瀑命名为二叠瀑、双帘瀑、灵岩飞瀑、三叠瀑、银瀑、龙潭飞瀑……
这些瀑布,有的水石相击、浪花飞溅,远看似朵朵白莲;有的如铙钹敲击,八音齐奏,声色俱美;有的倾泻而下,其状如帘、其声如沸;有的如奔雷击鼓、与天风松涛相应,声传数里;有的似云絮雪涛,瑰丽异常;有的高挂天边,气垫磅礴,蔚为壮观;有的珠光闪烁,瑞气氤氲,声如隐雷,山鸣谷应。身临其境,使你置身于“石上泉飞千尺雪,岩山花落万年松”的诗意中。
“十八龙潭”,溪名来历充满神话色彩。相传古时有一条孽龙因触犯天条,被许仙追赶,从怀玉山逃命于鄱阳湖,启程时连翻十八个跟斗,每个跟斗便成一潭,故名十八龙潭。
十八龙潭,一潭连一潭,一潭比一潭深。朋友们,来到这里,大家注意脚下安全,有道是“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海拔高的朋友呢,您还要当心头顶的树仙子,一不留神,会和哪一棵树仙子亲密相吻一回,那可是痛并快乐着啊!说不定,晚上树仙子还会来到您的梦中,和您亲密约会哦!
在很久以前,舅舅许仙和外甥聂龙在同一书院学习。由于聂龙后来成了一条龙,无恶不作,大家都叫他孽龙。
一天,孽龙在浔阳江畔玩耍,拾到一块光彩夺目的红珠。舅父要看,外甥不给,两人便抢夺起来。外甥躲藏不过,急忙将红珠含在口中。寻路而逃。不小心,红珠咽入腹中。顿时,孽龙口干舌燥,肚子沉痛。他喝干了书院的茶水,水池中的清水,仍不能解除口渴。许仙知道闯了祸,便离开书院,赴南海学法。孽龙经法海禅寺老和尚的精心治理,病情有了转机。他从此有了呼风唤雨的本领。
受天庭委派,他开始掌管怀玉山一带的雨水。
孽龙自从成了真龙,他开始变得专横凶狠,从不为百姓造福,不肯将雨水发放人间。因此怀玉山一带十年有九旱。孽龙不仅凶横,还十分好色,他看到玉琊溪里的鲤鱼精长得漂亮,便强占为妻。自此,他更沉醉于酒色之中,或叫奴婢唱歌跳舞,或叫虾兵舞刀弄棍,再也不给人间雨水,人民受害最烈。
这一年,又是一个大旱,怀玉山方圆百里地皮裂开,禾苗干枯,奄奄一息。庙堂里、大路上,到处是烧香的、撒纸的、求雨的人群叹息而归。
农历六月初六,怀玉山十里八乡百姓齐聚,抬了猪头,挑了美酒,装香烧纸,鸣锣敲鼓,千余人齐往龙潭,求龙王爷开恩,发放雨水,拯救万民。这时只见大路上走来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他问是何事。领头的老汉答道:“先生有所不知,咱这里自从玉帝派来东海龙孙,便年年干旱,田里禾苗干枯,饿死、渴死之人不计其数,我们年年烧香烧纸,龙王就是不肯发雨。”那汉子听得说,满脸怒容,说道:“真是岂有此理!待我前去问问看。”
汉子告诉大家,他是许仙,相隔数年学法回家,见今年久旱无雨,特来走访民情。他和百姓来到龙潭边,燃起香纸,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占起卦来,依此做了几回之后,忽对众人说:“孽龙不肯发卦,即不肯发雨,待我去他讲讲道理,如肯发雨,万事皆休,如不发雨,我准备和他大战一番。如果我们打起架来,你们就鸣锣击鼓,呐喊助威。”说完踏步往龙潭走去,只见一道金光闪闪,那龙潭竟自动让开一条路,放他进去。百姓看得呆了,方知这许真君是个神仙,心中无比高兴。
却说许仙拨开清水,一路直奔龙宫,一路果然壮观,奇花异草满目皆是,各种鱼虾追打戏耍,水底宝石金光闪闪。许仙无心赏景,急匆匆而行,眨眼来到宫门口,早有虾兵虾将拦住,喝问何人。
许仙高叫:“我乃许仙,如来佛主之徒,寿福老爷之后,特来拜访我的外甥你们的大王。”虾兵通报之后,仍是宫门紧闭。
许仙心里清楚,不杀孽龙,后患无穷,于是他每日磨刀霍霍,整天打听孽龙下落。一天,许仙发现孽龙在坳家集游玩,挥舞宝剑,一路杀来。孽龙妻子怀孕三载,跪地求舅舅许仙放孽龙一回。许仙扬腿一脚,正中孽龙妻子下腹,痛得孽龙妻子就地打滚。
许仙仍不见孽龙踪影,尾随孽妻身后。孽妻正要临产。许仙握剑守在屋外,企图斩草除根。屋内小龙听见屋外的响动,一个个飞了出来。许仙见一杀一,连续八条小生命死在他的剑下。第九条小龙见兄被杀,他来了个先俯后仰的飞行动作,结果被斩断了尾巴,带着血淋淋的残躯冲向天空,回首望了面黄肌瘦的母亲,就不知去向。
孽龙趁黑夜回到家中,看见凄惨的场景,悲痛万分,决心与许仙拼个你死我活。路上,他又饥又饿,便进了一家饮食店,要了一碗面条。谁知一筷面条刚下肚,腹中就像翻江倒海的搅动,张嘴吐出一条铁锁链,牢牢地将孽龙锁住。孽龙大声疾呼:天啊!我命该绝!
原来是观音将孽龙锁住,关押在信州某一八角井中。
时隔数日的一天傍晚,市妇打水漂豆芽到井旁,随手将灯笼挂在铁树上。朦胧中的孽龙,看到井边这一景象,想起观音临走时丢下的一句话:“等到铁树开花,炒豆发芽时,就是你的出头之日。”孽龙大声呼到:“大嫂,救救我!我是聂龙,请你点香设案拜观音,放我出去。”谁知,孽龙回山之日,就是亡命之时。
许仙整天设坛练法,精炼他的灭魄剑。当得知孽龙返宫的消息,急将灭魄剑化成一束青光,进得龙宫,抬眼一看,真个金碧辉煌,再看那孽龙,右手搂着鲤鱼精,左手端着大酒碗。二人施礼后,孽龙问:“你还是我舅舅么?”许仙和颜悦色地说:“今天你若发放雨水,我还认你这个外娚!”孽龙一听此话,立即变了脸:“你不修行炼身,却来管此闲事,实在可恼!”许仙道:“我们都是神仙,应以造福万民为本,养性修善为根,方能为百姓铭记千载,否则将让民众唾弃万年,望老邻居三思。”孽龙大怒:“你以为我真的慴你不成,敢来教训于我!你要知趣,给我快快滚出宫门,永世不得再来烦扰,要不知趣,小心我一时性起,一口将你活吞了去!”许仙冷笑三声,不紧不慢地说:“亏你还是东海龙王之后,却原来是一个无赖之徒,凶顽之辈,你竟敢口出狂言,孽龙,你来吧!”孽龙听得气急,两只眼睛露出凶光,张开那血盆大口,喷起那几尺长的胡须,身子就势从龙殿上滚下来,左盘右旋,把座宫殿搅得直摇直晃,接着大吼三声,惊得水浪掀起十丈多高,它喷出阵阵黑气,操起定海杆恶狠狠地向许仙打来,却不见打中,定海杆击在圆柱上,震得虎口剧痛。铜铃眼环视四周,却不见许仙踪影。原来许仙道法高深,霎时已变成螃蟹崽,悄悄爬上龙背,用大爪在头颈上狠劲一夹,痛得孽龙大叫一声,在地上连打三个滚。他立即命蟹将查看,蟹将一见是自己的崽,顺手扒下说:“没什么,可能是你刚才把龙痣碰了一下而发痛。”许仙一到地上,现了原形,脸上带着轻蔑的微笑,立在孽龙面前。孽龙青筋直跳,鼓起眼睛,顺势用龙须卷许真君。许仙道法多,又变成虾将孙,一跳抓住须根,使劲一拔,脱了一根,痛得孽龙直流眼泪。孽龙又命虾将查看须中有啥,虾顺手撵下地,说:“没什么,可能是你喷须用力过猛,脱了几根龙须。”许仙又现原形站在孽龙面前,孽龙气得一身龙鳞直抖,四脚乱踏,凶猛猛,恶狠狠将定海杆朝许真君打来,许仙即拿拐杖来迎,两人就在龙殿里斗起来。他两个,一来一往,一上一下,定海杆搅得水浪冲击云涌,神拐杖舞得龙殿左右摇摆。惊得那鱼公鱼婆,龙子龙孙一个个站不稳,立不住,整个龙潭只听见孽龙的咆哮声、许仙的怒骂声。波翻浪滚,黑气弥漫。他俩人斗得性起,索性跳出龙宫,云在吼,雾在啸,沙在撒,石在飞,山在摇,地在动。
再说那龙潭边,万民伫立,目送许仙进潭不久,即见水面上水浪翻滚,百姓惊起,方记得许仙之言,立即锣声鼓大作,惊天动地。许仙与孽龙大战三百回合,仍不见胜负,趁孽龙喘息的机会,许仙顺手抛出缚龙绳,恰恰套住颈脖。那孽龙头乱窜,尾乱摆,腰乱扭,脚乱蹬,却死也挣不脱,痛得他满潭乱滚,嘴里发出阵阵哀嚎,连呼饶命,答应立即发雨。
孽龙终于服贴了,它喘息着,张开嘴,呼雷唤电。立即狂风大作,天黑下来了,黑得象锅底一样,孽龙无力地闭上眼睛,张开大嘴,滔滔大水从龙嘴里喷了出来。
倾盆大雨落下来了,田里满了,河里满了,山塘里也满了!人们敲锣打鼓庆贺。
许仙见孽龙被降服,手上的龙绳松动,说时迟那时快,孽龙立即挣脱束缚,转身就跑,许仙怕孽龙迫害百姓,起身追赶,孽龙连翻十八个跟斗,从怀玉山逃命于鄱阳湖,每个跟斗便成一潭,故名十八龙潭。
在这多姿的十八龙潭还曾发生过另一个悲壮的故事。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皖南遭遇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撤返赣东北时在怀玉山展开血战。
时值元月,怀玉山区,雨雪纷飞,地冻天寒。红军战士,经两月的艰苦转战,伤亡不断增加,本已十分疲劳,现又被敌围困山林,饥寒交迫,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当时,由红十军团第十九师参谋长、师长王如痴心急火燎。他积极协同方志_、刘畴西在怀玉山的东南山地和北部的冷水坑、玉峰、马峰等地,指挥部队,同敌军进行血战,欲图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而被撤回。这时,方志_、刘畴西决心潜回赣东北,重振旗鼓。并授命王如痴全权指挥队伍,留守山林,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的轰击下,红军战士已被冲散分割,各自为战。开始,敌军因山高林密,搜索不便,还派飞机轮番轰炸;后来,敌人索性放火烧山,有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被活活烧死。有的拒敌搜捕,则且战且退,被逼上山顶绝路,宁死不屈,舍身跳崖,表现出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王如痴深深为红军兄弟这种无比悲壮的行为所感动。1月24日晚,王如痴几经组织发动,决心再次率领红军战士1000余人,乘黑夜偷袭敌军封锁线,力图强行突围。可是,又被敌警戒部队发觉击回。1月25日,敌二十一旅即派1团兵力,集中向怀玉山发起围攻和结队搜捕。王如痴率领十九师三个排共150余名战士组成的尖兵连准备通过十八龙潭向山下的八祭村转移时,却遭到国民党四十二团数倍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红军战士英勇突围,但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势,红军伤亡惨重,十八龙潭的溪水被鲜血染红,瀑布成了红色的绸带,惨烈异常。
王如痴遭敌团团围住而被俘。接着刘畴西、方志_亦未能回赣东北苏区,先后于德兴陇首村封锁线上被俘,三人同时被押往江西上饶监狱,后解南昌。1935年8月6日,王如痴和方志_一起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目前由政府投资1500余万元,对十八龙潭项目进行综合开发,该项目于20__年3月份开工,,目前已经完成栈道、观景台的水泥平台浇筑工作,预计20__年10月中旬竣工。
篇13:上海迪士尼游玩导游词
在迪士尼乐园的门口有一个很大的喷泉,喷泉中间有一条用石头雕成的巨大鲸鱼,它喷射出来的水柱上面有一个踩着冲浪板的米奇,随着水柱的压力变化上升或下降。在四周分别是高飞、米妮、布鲁托等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形象。
进入大门后,我们去了幻想世界。那里的机动游戏都很好玩,不过“小小世界”让我印象深刻。在这里要乘上一条小船,穿过不同风格的地点,两旁有布满各种各样的小人偶,载歌载舞,整个过程十分有趣。玩完之后,我们就去“小小世界雪糕屋”买了一个巧克力香蕉味的雪糕篮来吃,味道好极了!
逛完了幻想世界,我们来到了探险世界,前往泰山树屋游玩。那儿要顺着楼梯爬到约二十米高的树屋上,那里会有各种场景告诉我们泰山的故事。
接下来在七个小矮人的行程中,我最喜欢的是“七个小矮人矿山车”。它在行驶过程中会突然下坠、急停甚至倒着走,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就来挑战它吧!
其实,最震惊我的是晚上那烟花们的聚会――星梦奇缘。瞧,仙女挥动魔法棒,三颗火焰小球欢快地跳上星空,拉开烟火序幕。然后,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多么奇妙啊!有机会你一定要亲眼看看“星梦奇缘”。
这一天,多么难忘,又多么让人流连忘返!
篇14:鲁迅故居导游词范文
导游资料:鲁迅故居一百草园一三味书屋一鲁迅祖居一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一咸亨酒店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别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篇15:富春江最新导游词
我的第一次解说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八(2)章绍亮
游客们注意了,现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富春江景区。南朝文学家吴均曾在《与朱元思书》中,极力赞扬富春江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元朝吴恒赞也曾咏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很明显,富春江的招牌便是山与水。
如我们眼前所见,这山层层叠叠,高耸陡峭,以一“绝”字也尽叙其美。另外,我们也可望见山边的树木,一株株都伟岸挺拔,暗绿色的他们仿佛在叙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仔细听听,鸟儿此起彼伏是他们的话语,更冲刷着我们的身心。再向下看看水,清澈见底,缓缓地流着,那样安详,那样平和,但这仅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已。再往前,那儿两岸紧密地接着,水流湍急,激起千堆的浪…… ——八(2)杨承印
篇16:长城英文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范文_网
到长城旅游还是有着很多外国人的,所以你需要准备英文的导游词,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长城英文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长城英文导游词范文
The Great Wall, like the Pyramids of Egypt, the Taj Mahal(1) in India and the 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2), is one of the great wonders of the world. Starting out in the east on the banks of the Yalu River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Wall stretches westwards for 12,700 kilometers to Jiayuguan in the Gobi desert, thus known as the Ten Thousand Li Wall in China. The Wall climbs up and down, twists and turns along the ridges of the Yanshan and Yinshan Mountain Chains through five provinces-Liaoning, Hebei, Shanxi, Shaanxi, and Gansu--and two autonomous regions--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 binding the northern China together.
Historical records tra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Wall to defensive fortification back to the year 656 B.C.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Cheng of the States of Chu. Its construction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the fifth Century B.C. when ducal states Yan, Zhao, Wei, and Qin were frequently plundered by the nomadic peoples living north of the Yinshan and Yanshan mountain ranges. Walls, then, were built separately by these ducal states to ward off such harassments. Later in 221 B.C., when Qin conquered the other states and unified China, Emperor Qinshihuang ordered the connection of these individual walls and further extensions to form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great wall. As a matter of fact, a separate outer wall was constructed north of the Yinshan range in the Han Dynasty(206 BC--1644 BC.), which went to ruin through years of neglect. In the many intervening centuries, succeeding dynasties rebuilt parts of the Wall. The most extensive reinforcements and reno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hen altogether 18 lengthy stretches were reinforced with bricks and rocks. it is mostly the Ming Dynasty Wall that visitors see today. The Great Wall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east and west, with Shanxi Province as the dividing line. The west part is a rammed earth construction, about 5.3 meters high on average. In the eastern part, the core of the Wall is rammed earth as well, but the outer shell is reinforced with bricks and rocks. The most imposing and best preserved sections of the Great Wall are at Badaling and Mutianyu, not far from Beijing and both are open to visitors. The Wall of those sections is 7.8 meters high and 6.5 meters wide at its base, narrowing to 5.8 meters on the ramparts, wide enough for five horses to gallop abreast. There are ramparts, embrasures, peep-holes and apertures for archers on the top, besides gutters with gargoyles to drain rain-water off the parapet walk. Two-storied watch-towers are built at approximately 400-meters internals. The top stories of the watch-tower were designed for observing enemy movements, while the first was used for storing grain, fodder, military equipment and gunpowder as well as for quartering garrison soldiers. The highest watch-tower at Badaling standing on a hill-top, is reached only after a steep climb, like "climbing a ladder to heaven". The view from the top is rewarding, hoverer. The Wall follows the contour of mountains that rise one behind the other until they finally fade and merge with distant haze. A signal system formerly existed that served to communicate military information to the dynastic capital. This consisted of beacon towers on the Wall itself and on mountain tops within sight of the Wall. At the approach of enemy troops, smoke signals gave the alarm from the beacon towers in the daytime and bonfire did this at night.
Emergency signals could be relayed to the capital from distant places within a few hour long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anything like modern communications. There stand 14 major passes (Guan, in Chinese) at plac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along the Great Wall, the most important being Shanghaiguan and Jiayuguan. Yet the most impressive one is Juyongguan, about 50 kilometers northwest of Beijing. Known as "Tian Xia Di YI Guan" (The First Pass Under Heaven), Shanghaiguan Pass is situated between two sheer cliffs forming a neck connecting north China with the northeast. It had been, therefore, a key junction contested by all strategists and many famous battles were fought here. It was the gate of Shanghaiguan that the Ming general Wu Sangui opened to the Manchu army to suppress the peasant rebellion led by Li Zicheng and so surrendered the whole Ming empire to the Manchus, lea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Jiayuguan Pass was not so much as the "Strategic pass Under the Heaven" a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center in Chinese history. Cleft between the snow-capped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rolling Mazong Mountains, it was 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Zhang Qian, the first envoy of Emperor Wu Di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24 A.D), crossed it on his journey to the western regions. Later, silk flowed to the west through this pass too. The gate-tower of Jiayuguan is an attractive building of excellent workmanship. It has an inner city and an outer city, the former square in shape and surrounded by a wall 11.7 meters high and 730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It has two gates, an eastern one and a western one. On each gate sits a tower facing each other.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 are occupied by four watch towers, one for each. Juyongguan, a gateway to ancient Beijing from Inner Mongolia, was built in a 15-kilometer long ravine flanked by mountains. The cavalrymen of Genghis Khan swept through it in the 13th century. At the center of the pass is a white marble platform named the Cloud terrace, which was called the Crossing-Street Dagoba, since its narrow arch spanned the main street of the pass and on the top of the terrace there used to be three stone dagobas, built in the Yuan Daynasty(1206-1368). At the bottom of the terrace is a half-octagonal arch gateway, interesting for its wealth of detail: it is decorated with splendid images of Buddha and four celestial guardians carved on the walls. The vividness of their expressions is matched by the exquisite workmanship. such grandiose relics works, with several stones pieced together, are rarely seen in ancient Chinese carving. The gate jambs bear a multi-lingual Buddhist sutra, carved some 600 years ago in Sanskrit(3), Tibetan, Mongolian, Uigur(4), Han Chinese and the language of Western Xia. Undoubtedly, they are valuable to the study of Buddhism and ancient languages. As a cultural heritage, the Wall belongs not only to China but to the world. The Venice charter sa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not only includes the individual architectural works, but also the urban or rural environment that witnessed certain civilizations, significant social developments or historical events." The Great Wall is the largest of su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and that is why it continues to be so attractive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n 1987, the Wall was listed by UNESCO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Notes:1. the Taj Mahal in India 印度的泰姬陵2. the 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3. Sanskrit 梵语4. Uigur 维吾尔语
There stand 14 major passes (Guan, in Chinese) at plac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along the Great Wall, the most important being Shanghaiguan and Jiayuguan. Yet the most impressive one is Juyongguan, about 50 kilometers northwest of Beijing.
Known as "Tian Xia Di YI Guan" (The First Pass Under Heaven), Shanghaiguan Pass is situated between two sheer cliffs forming a neck connecting north China with the northeast. It had been, therefore, a key junction contested by all strategists and many famous battles were fought here. It was the gate of Shanghaiguan that the Ming general Wu Sangui opened to the Manchu army to suppress the peasant rebellion led by Li Zicheng and so surrendered the whole Ming empire to theManchus, lea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Jiayuguan Pass was not so much as the "Strategic pass Under the Heaven" a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center in Chinese history. Cleft between the snow-capped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rolling Mazong Mountains, it was on the ancient Silk Road. Zhang Qian, the first envoy of Emperor Wu Di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24 A.D), crossed it on his journey to the western regions. Later, silk flowed to the west through this pass too. The gate-tower of Jiayuguan is an attractive building of excellent workmanship. It has an inner city and an outer city, the former square in shape and surrounded by a wall 11.7 meters high and 730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It has two gates, an eastern one and a western one. On each gate sits a tower facing each other.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 are occupied by four watch towers, one for each.
Juyongguan, a gateway to ancient Beijing from Inner Mongolia, was built in a 15-kilometer long ravine flanked by mountains. The cavalrymen of Genghis Khan swept through it in the 13th century. At the center of the pass is a white marble platform named the Cloud terrace, which was called the Crossing-Street Dagoba, since its narrow arch spanned the main street of the pass and on the top of the terrace there used to be three stone dagobas, built in the Yuan Daynasty(1206-1368). At the bottom of the terrace is a half-octagonal arch gateway, interesting for its wealth of detail: it is decorated with splendid images of Buddha and four celestial guardians carved on the walls. The vividness of their expressions is matched by the exquisite workmanship. such grandiose relics works, with several stones pieced together, are rarely seen in ancient Chinese carving. The gate jambs bear a multi-lingual Buddhist sutra, carved some 600 years ago in Sanskrit(3), Tibetan, Mongolian, Uigur(4), Han Chinese and the language of Western Xia. Undoubtedly, they are valuable to the study of Buddhism and ancient languages.
As a cultural heritage, the Wall belongs not only to China but to the world. The Venice charter sa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not only includes the individual architectural works, but also the urban or rural environment that witnessed certain civilizations, significant social developments or historical events." The Great Wall is the largest of su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rchitecture, and that is why it continues to be so attractive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n 1987, the Wall was listed by UNESCO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万里长城导游词400字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壮丽的万里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万里长城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啊!长城是中国民族的象征,身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来游览一番呢?
古时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动人传说:勤劳聪明的孟姜女为了寻找被官兵捉去修长城的丈夫,千里迢迢来到长城下,经过打听,却知丈夫已被活活累死!听到这晴天霹雳,孟姜女伤心地在长城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只听"轰隆"一声,8百里长城倒下了.游客们,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
万里长城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中,那磅礴的气势,闻名世界.
我们此时正站在八达岭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着陡峭的山岭.游客们,看着这些,我们没有理由不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们的智慧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万里长城到处都是雄伟壮丽的景象,说也说不尽,下面就请大家慢慢游览吧!
长城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姓薛,大家可以叫我薛导游,今天大家游览的地方是长城,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就让我们登上长城做好汉吧!
北京长城如同一条条沉睡的金色的巨龙,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保卫着祖国伟大的毛主席,这天安门广场,就像龙身上的一片片鳞甲;这一个一个巨大的堡垒,好像龙身上的麟,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发动一百八十万民工,将各个长城连接成了万里长城。
中间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是用泥和热水来粘成的,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好汉坡了,登上了它们就是好汉了!我们扶好鉄扶手,我们向前吧!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里就来到了万里长城的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一条条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今天的旅游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下次再来观看这万里长城,看看我们中国这样气魄雄伟的奇迹呀!
篇17:2025关于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运河之都,礼仪之邦的济宁。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济宁最美丽的公园杨家河公园。我是本团的小导游,我叫黄子力,你们叫我黄导或小黄就好了。希望在杨家河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浏览过程中玩得开心。
杨家河公园位于济宁城区东北部,新三二七国道南,洸府河以东,杨柳国际新城北部。
杨家河公园分为主题花卉园和盆景盆栽园。主题花卉园包括:樱花芬芳园、郁金香风情园、百花争艳园、月季玫瑰园、桃花园,缤纷大道区等。
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吧!这里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里有许多大家从来没听说过的花,你看,在我右手边的是美女樱,花儿争斗艳,像一名名美女在哪里翩翩起舞,再看我左手边的黄金雀,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往前走一片茂密的林子,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还有许多花在等着大家,欢迎大家慢慢欣赏吧,在欣赏过程中,希望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一、 要爱护花草树木
二、 照顾好自己的小孩,不要在河边戏水
三、 不乱扔果皮纸屑
谢谢合作。
篇18:北投温泉导游词
从化温泉又名流溪河温泉位于广东从化市西北,距广州市75公里,是广东省名传遐迩的风景区和疗养胜地。这里气候宜人,四面山峦重叠,环境幽静,是旅游和疗养胜地。
早在中国明朝时期,“百丈飞泉”列为从化县八景之一。1930年代,温泉一度兴起开发旅游热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温泉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特别是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改革开放后的开发动作较大。 ·明朝与清朝
从化温泉早在明清时已列为游览胜地。明代御史邑人黎贯赋诗赞道:“卷却银河水,青山应更清;等闲寻陆羽,来此续《茶经》”。明崇祯七年(1634年)《从化县志》中有“汤泉”和“百丈飞泉”的记载,并将“百丈飞泉”列为从化县八泉之一。清朝从化知县孙绳称温泉为“枕漱”佳境,适于隐居休养。明清时期,温泉已闻名遐迩,外地名士常到温泉游览。
·中华民国
民国期间,从民国21~25年(1933~1936年)在温泉兴起开发旅游热,短短数年,建有各式别墅和房屋37栋。
民国21年(l933年),西南航空公司常务理事刘沛泉(又名刘毅夫),在一次驾机飞行中,看到温泉瀑布,甚觉惊奇。便邀好友陈大年(律师)、梁培基(医师)等人前往调查,他们看到这里沿河两岸景色秀丽,有山有水,有瀑布,又有温泉,空气清新,认为颇有开发价值。
当时的从化县县长李务滋也开始注意利用温泉发展地方经济。他首先投资在河东建了一间茶室。同时,由刘、梁、陈、李等4人合资在河边兴建了玉壶溪馆,茅草为顶,四面走廊,中间3间平房,作为他们到温泉游玩和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在他们的倡议下,成立了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从事风景区的开发工作,各界人士纷纷入会。该会规定会员凡捐资300元(法币)以上的,到温泉游览时可免费住在玉壶溪馆,还可在促进会购置的荒地中,投资建筑别墅、楼宇。刘沛泉还雇工凿石,刻了一块题有“温泉”二字的石碑,竖于河东泉眼旁,作为开发温泉的标志(该石碑今迁至广东温泉宾馆河东餐厅侧)。该会在
河东建了1座公共温泉浴室,在河西开辟了通向瀑布的栈道,沿途架设几道跨越溪涧的小桥,在陡峭的崖壁上修砌石级;在河西往南2公里处建了一座竹木结构的凉亭,名为“二里亭”,从这里登山直通百丈飞泉。
民国23年(1934年),广韶公路修筑到温泉附近,促进会便开辟道路接通公路干线直通温泉,在今河东碧浪桥附近建小亭,从这里沿河北上约200多米的岸边,用鹅卵石筑起渡船码头(今北溪11号楼附近)。码头下有沙滩一片,温泉水溢于沙滩上,人称为“热沙”。游人在这河边戏水游玩,可凉可热,自由选择,各得其趣,更佳妙的是,下水之前,游人可将鸡蛋掩埋沙中,泳罢蛋熟,就地剥食,饶有情趣。
温泉建设委员会对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别出心裁:在河西把原来已有的竹丛再扩大,有计划地扩种成竹林,并兴建别墅,称为“竹庄”;在河西北面,建颐养园于青松间,称为“松园”;在河西南岸植上梅树,称为“梅村”。这些布局,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岁寒三友图”。
这一期间,岭南大学教授冼玉清撰文介绍温泉的优美景色和特殊环境;该校化学系的德国医生柯道对温泉水进行化验,并发表研究成果,认为温泉对皮肤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有疗效。经过温泉建设促边会广为宣传,温泉兴旺一时。这期间,在温泉兴建的别墅、楼宇主要有:珠江颐养园温泉分院,如玉轩、若梦庐、溪滨一屋、柯树山房、己酉山房、萱荫园等,陈济棠、刘纪文、林云陔、谢瀛洲等人也建有别墅,基督教女青年会及由外国人士组成的高级俱乐部“万国扶轮会”也分别在温泉建筑楼宇,作为活动场所。
随着游客日益增多,商业投资也接踵而来,旅游业、饮食业及其他服务设施也陆续兴建。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化成为半沦陷区,温泉的建设停顿,游人罕至。温泉的旅馆、食店、商店等也相继关门停业,除少数别墅有专人看管外,大部分是“人去楼空”。
【风景区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温泉风景区从50年代起便有计划地建设,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和广东温泉宾馆都先后建了一批楼宇。期间,温泉建设处于停顿状态。I978年以后,温泉的建设进入兴盛时期,温泉风景区的旅游、疗养设施逐步完善。
◇1、1953年至1965年,温泉较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有省干部疗养院、广东温泉宾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温泉招待所等3家。省干部疗养院兴建的主要楼宇是1、2号疗养楼,俱乐部(礼堂),建筑面积6108平方米,使该院成为初具规模的疗养院。广东温泉宾馆先后建有楼宇17栋,建筑面积11.64万平方米。主要楼字有河东4、9、10号楼松园1、2、3、4、5、6、7号楼,翠溪大楼和1、2、3、6号楼,湖滨大楼,陶然厅等。广州军区从化温泉招待所建成楼宇和别墅6栋,建筑面积4550平方米,主要楼宇有接待大楼,2、3、4号别墅,小岛6、7号别墅,这些别墅人们称为“将军楼”。
◇2、1966~1976年,由于受的影响,仅广东温泉宾馆兴建的有松园餐厅,县商业局兴建了2栋楼房,省干部疗养院兴建有5号疗养楼。 ◇3、1977~1985年,省、市、县有16个单位,先后投资2328万元,新建楼宇45栋,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省干部疗养院兴建的理疗楼8号楼、县水电局兴建的红楼招待所、县经济委员会兴建的展销大楼、碧泉餐厅、从化县干部疗养院兴建的1、2号疗养楼和理疗楼、天湖旅游公司兴建的松屏山庄、钻石山庄、广州市第一汽车公司兴建的玉溪山庄和玉溪餐厅、水利电力部与广东省水电厅合资兴建的疗养院、省邮电局兴建的邮电休养楼、县农业银行兴建的招待所、省公路局兴建的疗养楼。
篇19:峡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来旅游观光。我是大家三峡之旅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能够与你们一起游览美丽的长江三峡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让欢声笑语伴我们一路前行。好了,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景点—长江三峡。有人说:“不走三峡,不算到过长江;不游三峡,不算了解长江”首先呢,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江,现在我们的船只就行驶在长江的江面上大家都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最后从上海注入东海。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 “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恢宏,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位居全国十大风景区之首。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1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这三个峡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衢塘峡雄伟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三峡两岸重峦叠嶂,形态各异,船行驶在三峡中,一会儿山色全阻,一会儿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美国人罗斯福曾说,每个美国人都一定要去看看科罗拉多大峡谷,因为峡谷是用时间缓慢雕刻出的惊心动魄。和科罗拉多大峡谷纯粹沙石沟壑的粗犷相比,三峡更完美地将山、水、文化景观结合到了一起,而且三峡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大峡谷中唯一可以乘船在大江上游览的大峡谷。世界上大江大河很多,大峡谷也少,但是要么有江无峡,要么有峡无江,只有我国的长江三峡才同时拥有著名的大江和雄壮的峡谷两者兼备的风光。
朋友们,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这里建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穿过南津关以后,江面由20xx多米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现在我们的船只就行驶在西陵峡间,它东起宜昌市的南津关,西至秭归的香溪口,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四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古语云:“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以前船只只要经过这一带,便经常发生“触礁船破碎,满江尸浮尘”的惨剧。青滩上就有一座“白骨塔”,是专门用来堆积死难船工尸骨的地方。不过现在大家不用担心了,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已对这里进行了治理,现在已经是有惊无险了。
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是因为如果晚上游览这里,月悬西山,皎洁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美的难以言喻,由此得名“明月峡”。大家请看,在这边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归来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家能不能看出奇石各自代表的形象呢?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特别像皮影戏中的人物,故名灯影峡。在灯影四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有“万里长江第一石”之誉的沙僧石,它呈蘑菇云状,重达100多吨,底部支撑点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0.5吨的重量,如此单薄的身躯历经数千万年的沧海桑田,竟能安然无恙,堪称世界奇观。从山下仰望,似乎只要用手轻轻一拨,沙僧石就会转动起来,如此神奇的巨石,被各地的摄影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拍下姿态万方的图片,流传甚广,成为长江三峡的标识之一。 大家是不是把他们师徒四人都找到了呢?有没有看到孙悟空的踪影?其实孙悟空正在履行他的职责,在前面为师弟们探路。大家请看前方的山崖间,孙悟空正手搭凉蓬,左右张望,用他那双火眼金睛寻找前进的道路。
乘船继续西上,翘首南望,便可以在彩云间看到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黄牛一名的由来,贯穿着夏禹开山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间来治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摔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相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奔腾,忿怒的以角触山,顿时山崩地裂,响声如雷。民妇吓得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了石壁间。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涡旋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行船的艰难,因为在这个江段,不仅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极慢。
由于大坝蓄水,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已被江水淹没;牛肝马肺峡经文物部门的全力抢救现已被送到了秭归县的凤凰山文物保护区。随着长江水位的不断上涨,峡江两岸前来观赏“高峡出平湖”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里就是香溪宽谷。在宽谷的东端、长江的北岸,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小溪,当地人把它叫做“香溪”。在这里,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汉代的王昭君。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见底、芳香四溢,水中含香,所以人们叫把这里叫做香溪。听当地人说溪水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还有美容和养颜的功能呢!至于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大家可以试试看。大家请看,在香溪旁边的那座雕像就是王昭君了,她的故乡就在香溪河上游的兴山县宝瓶村。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美人所生活的空气和我们那里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巫峡长”穿过兵书宝剑峡和香溪口继续西行,我们也就进入了画廊般的巫峡。巫峡东起湖北巴东县的关渡口,西止重庆大宁河口,全长45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既长又整齐的一峡。巫山春秋时为夔子之国,战国时是楚国的巫郡。据晋代郭璞《巫咸山赋》载,唐尧时有一御医巫咸深得尧心,生前封于此山,死后葬于山中,故以巫为地名。此峡因在重峦叠嶂的巫山怀抱之中,故称巫峡。巫峡谷深峡长,日照时短,峡中湿气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雾,云雾千姿百态,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变化多端,有的似飞龙走马,有的擦在地上缓缓蠕动,有的像瀑布一样捶挂绝壁,有时又聚成滔滔云纱,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巫峡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屏列于巫峡南北两岸的巫山十二峰极为壮观,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为俏丽。古往今来的游人莫不被这里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三峡水库到达175米以后,巫峡水位仅提高80米,对幽深秀丽的峡谷风光没有多大的影响,相反的有杉木壤溪、神女溪等更幽深的峡谷景观可以开发,给游览三峡增加更多的奇情野趣。 出了大宁河我们便来到了我们长江三峡的最后一个峡——瞿塘峡。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是瞿塘峡的代表景观,也是长江三峡在景观上特征最明显的景观。我们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到这里就突然变窄,最窄处不到十米,形成了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雄壮景观,人们常称“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现在,临江的石壁上,还刻有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十个行书大字,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门”和行书“夔门,瞿塘”均历历在目。
篇20: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500字
我姓何,大家可以叫我何导或者小何。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世界每一大佛——乐山大佛。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满意。
现在,我们进入了乐山大佛景区。大家看,大佛双手抚膝危坐的姿态,造型计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了乞求神灵保佑,让洪水减退而发起的。海通死后,他的徒弟接手修筑。直至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多少劳动人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成这高高在上的乐山大佛。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我们登上乐山大佛的头顶,就可以和乐山亲密接触了。大佛的现个鼻孔就像现两个宽大的车库。可以停进去两辆小轿车。脚面上坐上百人还有余地。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了多少人间春色,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现在可以自由活动,大家可以拍照留念。注新安全,一小时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请认清我们的导游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