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古代讣告的写法
家严某府君讳字某某(如是女的,就写家慈某府某氏太君)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痛于公元某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吉时,享年某岁。
不孝男某某侍奉在侧,亲视含殓,遵俗改服,遵母(父)命谨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殡出,(或写在某地设家奠或公祭),遵礼成服。凡我亲、友、族人,不敢劳赐吊唁。(或写亲世友赐奠哀此讣)。
孤子孤女 某某 某某 泣血稽颡
期服弟某某 抆泪拜
功服兄某某 顿首拜
功服弟某某 顿首拜
篇2:古代讣告的写法
显生妣陶太夫人痛于民国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即夏历丙寅年十一月十七日寅时寿终京寓内寝享年七十一岁不孝等侍奉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择期回淮阴先茔安葬叨在(以下字体变大)寅年世学乡戚族谊哀此讣闻 孤哀子路孝植忱(植忱二字并立,两子之名,字号小)泣血稽颡 丧居北京西单牌楼武功卫三号本宅
妣,对亡母的称呼。亡父称考。
显妣,对亡母的美称。显考,原来称高祖为显考,元朝以后专称亡父为显考。
生妣,大概是说,这位死者是亲生的母亲。
含殓:含就是在死者的口中放一样东西,就像他还活着一样,不忍虚其口。古时,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碧,士含贝。殓,给死者穿着入棺。民间旧说收敛。
成服:旧时丧礼大殓后,死者的亲属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着应持的丧服叫成服。
孤哀子:古代父母之丧,都称哀子。唐宋以后,父丧称孤子,母丧称哀子。父母双亡,称孤哀子。
稽颡:叩首。
篇3:农村旧时丧事讣告的写法
讣告:
先母×××于公元××××年××月××日××市病故,享年九十岁。
兹定于××月××日×午×时,在××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
谨此讣告。
×××哀告
××××年××月××日
送终介绍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
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介绍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介绍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
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 ,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但在江苏徐州及周边地区,却是脚朝里头朝外。
守铺介绍
死者的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
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介绍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
"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居丧介绍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
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
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
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
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吊唁介绍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
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
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
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
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
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
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
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
"奠敬×元"的字样。
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接三介绍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
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
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
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
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
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
民间举行仪式, 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
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较常用。
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
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出殡介绍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
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
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
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
转棺介绍
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起行
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
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
两项礼仪
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另 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
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
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
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
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
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
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
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
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
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介绍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居丧三年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
这就是居丧。
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
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
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
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
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篇4:事业单位讣告的写法
讣告是死者的工作单位或治丧委员会报丧时所使用的告知性应用文。它可以张贴,也可也登报。
讣告常见的有三种:
普通式、公告式、新闻报道式。普通式讣告用于一般人员;公告式讣告用于级别较高的国家干部或知名人士;新闻讣告用于有一定新闻性的人物。下面着重介绍普通讣告的写作:
普通讣告由标题、正文和尾部组成。
标题一般直接写为“讣告”即可,也可由治丧委员会名称加文种构成,如“某某某治丧委员会讣告”。
正文有三项内容:
一是死者简介,包括姓名、身份、职务、职称、死亡原因、死亡日期、死亡地点、终年岁数等;
二是通知有关吊唁和追悼会事宜;
三是结束语,一般写为“特此讣告”。
尾部包括落款和时间两项。落款为发讣告的单位或治丧委员会名称,其下为年月日期。
篇5:公告式讣告的格式写法及注意事项_礼仪文书_网
公告式讣告比一般讣告要隆重、庄严得多。它一般由党和国家或一定级别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等作出决定才发出的。 公告式讣告一般包括公告以及其它一些文件(消息)共同组成。在内容上公告式讣告与一般性讣告基本无大差别,但在结构安排上有显著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其性质的庄严隆重。 公告式讣告的写法一般有以下几项。(一)公布消息1.标题 标题的构成由发文单位、团体的名称和文种名共同构成。这一点同一般性讣告不同,公告前为发出单位名称,而一般性讣告前为死者的姓名。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告》。2.正文(1)要求写明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原因、时间、地点以及享年岁数。(2)对死者的简单评价和哀悼之辞。3.落款 署名公告时间,发文单位已在标题显示,故省去发文单位的名称。(二)治丧委员会公告 这是讣告的核心部分。主要交待一些主要事宜,具体写法如下:1.标题 用粗体大写字写明“治丧委员会公告”字样。2.正文 写明对丧事的安排及具体要求。如要写出吊唁或瞻仰遗容的具体时间地点,参加人;具体召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以及追悼会召开时的其他事宜,诸如社会各界,机关单位,人民群众团体的吊唁活动安排等。3.结尾和落款 “公告”结尾要注明“特此公告”字样,同时在右下方署明公告发布日期。(三)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 治衰委员会名单的安排通常分两部分。一个是治丧委员会领导成员名单,一般按职务排名。再一个是全体治丧委员会名单,一般以姓氏笔划排列。要交待清治丧委员会成员人数。(四)公告式讣告注意事项 公告式讣告由“公告”、“治丧委员会公告”、“治丧委员会名单”等几部分共同组 成一个完整的讣告,因此各部分要同时公布于众。 公告式讣告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万不可乱用。
篇6:般性讣告的格式写法及注意事项_礼仪文书_网
一般性讣告告是最常见的讣告形式。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标题 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由文种名称组成,在头一行中间写上“讣告”二字。 另一种由死者名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鲁迅先生讣告”。 标题一般要字体略大于正文字体。或者给标题字加黑。(二)正文 讣告的正文通常要写出下面几项内容: 首先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死因、逝世的日期、具体时间、地点、终年岁数。这里需指出的是,终年也有的写为享年,意思是享受过的有生之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长辈或人们所敬重的老者。终年指死时已活到多少岁。终年的用法较为广泛,不带有感情色彩。 然后简介死者生平主要经历及政治、学术、艺术、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死者的经历是其代表性的经历,而不是其个人履历的一种复写。 最后告知吊唁、追悼会的时间、地点、接送车辆安排等其它有关事宜。(三)落款 讣告的落款署明发讣告的单位、团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以及发讣告的时间。例:鲁迅先生讣告 鲁迅(周树人)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病卒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即日移置万国殡仪馆,由二十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为各界瞻仰遗容的时间。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谨此讣闻。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蔡元培、内山完造宋庆龄、A·史沫特莱沈钧儒、萧三、曹靖华许季、茅盾、胡愈之胡风、周作人、周建人(四)一般性讣告注意事项 讣告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炼、严肃、郑重。时代变化了,有些词语带有极强书面语味道的,在行文时,理应淘汰。如要用“先父”、“ 先母”代替过去的“先考”、“先妣”。凡讣告的用纸,依据我国的传统忌用红色,一般用白纸、上书黑字即可。一般性讣告需在告别仪式之前尽早发出,以便死者亲友及时地做出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备花圈,写挽联。【 病例分析 】讣告夫张(原××市××厂党委书记,离休)于19xx年4月18日上午因病逝世,终年7 4岁。在此沉痛告知社会各界。张遗体告别仪式定于4月24日在××殡仪馆举行,欢迎各位届时光临。妻:王率子:媳:孙:女:婿:外孙:泣告该讣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正文介绍死者逝世时间时,要写明具体时间,而该文“4月18日上午”说法模糊不清 ,可改为“4月18日上午几点几分”。另外,死者仅是某厂的党委书记,不为社会上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故正文中“在此沉痛告 知社会各界”不妥,可改为“在此沉痛告知其生前战友,同事和好友。”第三,讣告语言要郑重、严肃。该讣告正文结尾“欢迎各位届时光临”句失去了讣告的严肃 性,显得极不庄重。
篇7:2025年讣告写法和格式_讣告_网
般性讣告告是最常见的讣告形式。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标题
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由文种名称组成,在头一行中间写上“讣告”二字。
另一种由死者名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鲁迅先生讣告”。
标题一般要字体略大于正文字体。或者给标题字加黑。
(二)正文
讣告的正文通常要写出下面几项内容:
首先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死因、逝世的日期、具体时间、地点、终年岁数。这里需指出的是,终年也有的写为享年,意思是享受过的有生之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长辈或人们所敬重的老者。终年指死时已活到多少岁。终年的用法较为广泛,不带有感情色彩。
然后简介死者生平主要经历及、学术、艺术、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死者的经历是其代表性的经历,而不是其个人履历的一种复写。
最后告知吊唁、追悼会的时间、地点、接送车辆安排等其它有关事宜。
(三)落款
讣告的落款署明发讣告的单位、团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以及发讣告的时间。
例:
鲁迅先生讣告
鲁迅(周树人)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病卒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即日移置万国殡仪馆,由二十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为各界瞻仰遗容的时间。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谨此讣闻。
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
蔡元培、内山完造
宋庆龄、A·史沫特莱
沈钧儒、萧三、曹靖华
许季?、茅盾、胡愈之
胡风、周作人、周建人
(四)一般性讣告注意事项
讣告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炼、严肃、郑重。
时代变化了,有些词语带有极强书面语味道的,在行文时,理应淘汰。如要用“先父”、“先母”代替过去的“先考”、“先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