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中餐用餐礼仪常识
中餐上菜的程序自古就很讲究。清朝乾隆年间的才子袁枚,在其著名的《随园食单》上,就曾对上菜程序做过如下论述:"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需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需用酸甘以提醒之。"衰枚的这段话,总结了中餐宴会上菜的一般程序。
目前中餐宴会上菜的顺序一般为:第一道凉菜,第二道主菜(较高贵的名菜),第三道热菜(菜数较多),第四道汤菜,第五道甜菜(随上点心),最后上水果。
由于中国的地方菜系很多,又有多种宴会种类,如著名的燕菜席、燕翅席、鱼翅席、鱼唇席、海参席、全羊席、全鸭席、全鳞席、全素席、满汉全席等。可见,地方菜系不同,宴会席面不同,其菜肴设计安排也就不同。在上菜程序上,也不会完全相同。例如,全鸭席的主菜,北京烤鸭,就不作为头菜上,而是作为最后一道大菜上的,人们称其为"千呼万唤始出来"。而谭家菜燕翅席,因为席上根本无炒菜,所以在主菜之后上的是烧、扒、蒸、烩一类的菜看。又如上点心的时间,各地习惯亦有不同,有的是在宴会进行中上,有的是在宴会将结束时上;有的甜、咸点心一起上,有的则分别上。这都是根据宴席的类型、特点和需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定。基本原则是既不可千篇一律,又要按照中餐宴会相对稳定的上菜程序进行。
篇2:中餐餐具礼仪知识
汤盅
汤盅是用来盛放汤类食物的。用餐时,使用汤盅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将汤勺取出放在垫盘上并把盅盖反转平放在汤盅上就是表示汤已经喝完。
水杯
中餐的水杯主要用于盛放清水、果汁、汽水等软饮料。注意不要用水杯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需注意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里,这样是十分不雅的。
牙签
牙签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扎取食物;二是用于剔牙。但是用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要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食物,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更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叼着牙签,更不要用其来扎取食物。
餐巾
中餐用餐前,一般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这块湿毛巾的作用是擦手,擦手后,应该把它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而宴会结束前,服务员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这块湿毛巾是用于擦嘴的,不能用其擦脸或抹汗。
篇3:中餐用餐礼仪常识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上菜的顺序是,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主人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
中餐点菜优先考虑的菜肴: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同时,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中餐点菜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1、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少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
2、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3、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另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
4、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篇4:中餐餐具礼仪知识
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碟、筷;西餐则是刀、叉、盘子。通常宴请外国人吃中餐,亦以中餐西吃为多、既摆切成小块,然后送入嘴内。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又。美国人则切割后把刀放下,用右手持叉送入口中。食用西餐要按刀叉顺序由外向里取用。最大的匙是汤匙,最大的刀叉是吃肉用的。用刀叉切食物时,应每次切一片或一块,不能同时全部切细。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平排放盘内,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或交叉摆放,刀口向内。吃鸡、龙虾时,经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开吃,否则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吃。吃面包、饼干或小粒水果、薯片可以用手取食,面包应撕成小片,涂料后入口。黄油用刀切,其放在碟或盘的左角。取面包时要取自己左手前面 的,不可取错。除了糖、酱、肉汁等流体汁酱可以直接浇在食物上,放在公盘内的配料,均用时取放在自己的.盘内。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在叉边切以免滑开。切菜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撞击盘子而发出声音。不容易上叉的食品可以用刀把它轻轻推上叉。除喝汤以外,不用匙进食。汤用深盘或小碗盛放,喝时用汤匙由内往外舀起送入嘴,即将喝尽可将盘向外略托起,但不能把汤盘或碗端起来喝。汤匙可以入口,但喝完后应放在盘中间,匙柄放在右边,匙心向上,与桌边平行。吃带有腥味或怪味的食品如鱼、虾、野味等均配有柠檬,可用手将汁挤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
宴会进行中,由于不慎,发生异常情况。如用力过猛,刀叉撞击盘子,发出声响或餐具摔落在地,或打翻酒水等,应沉着不必着急。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声“对不起”。餐具落地不能摈拟再用,而应由服务员另送一付。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妇女,只能把干净的餐巾或手帕递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宴会上遇到突然发生的事情不慌不乱,善于随机应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使事情缓和,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
篇5:中餐座次礼仪的注意事项_饮食礼仪_网
中国饭桌上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餐座次礼仪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座次礼仪:
中国饭桌上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其他的包括:
点菜礼仪: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1.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2.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3.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吃菜礼仪: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篇6:中餐礼仪中怎么使用筷子_饮食礼仪_网
用了这么多年的筷子,你知道中餐礼仪中怎么使用筷子吗?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告诉大家中餐礼仪中怎么使用筷子吧!
中餐礼仪中怎么使用筷子
中国的筷子是十分讲究的,“筷子”又称“箸(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
《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贵的标志。
做筷子的材料也不同,考究的有金筷、银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现在有塑料筷。
湖南的筷子最长,有的长达两尺左右;日本的筷子短而尖,这是由于吃鱼片等到片状食物的缘故。
筷子传入日本是唐代,现在它是世界上生产使用筷子最多的国家,平均年产130亿双筷子,其中90%,是只用一次的“剖箸”。日本人还把每年的8月4人日定为“筷子节”,并且在使用筷子时讲究”忌八筷”。
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祟的科学发明。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16世纪、17世纪才发明了刀叉,但刀叉哪能跟筷子相比呢?”日本的学者曾测定,人在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外国人对这两根神奇的棍状物能施展出夹、挑、舀、撅等功能钦羡不已,并以自己能使用它进食而感到高兴。
中餐礼仪中使用筷子的忌讳
1.夹菜时,不要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扒拉,挑拣自己喜欢的菜肴。这在古代意味和“刨坟”,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2.夹菜时,不要一次夹太多。夹得太多,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撒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会被视为严重失礼;也不要用筷子一口接一口连续夹取菜肴,吃相不好,也不礼貌。
3.夹菜时,不要用一根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或两根筷子当一根用。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也是不行的。
4.在用餐过程中,不要在桌面上摆放长短不一的筷子,造成“三长两短”的局面。这是很不吉利的,寓意着“死亡”。
5.在用餐过程中,不要把筷子交叉放在桌上,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
6.在用餐过程中,如果暂不用筷子,应将其整齐地摆放在桌子或饭碗旁边,切不可放在饭碗上。
7.在用餐过程中,不要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8.用筷子移动杯子、碗、转盘等餐具,一方面不卫生,另一面也没教养。
9.用筷子敲打碗盘,民间就有“敲碗敲筷子,讨吃一辈子”的说法,寓意着“贫穷”。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吸引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在同样使筷子吃饭的韩国和日本,这一忌讳也是一样的。
10.拿筷子“仙人指路”。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地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篇7:西餐礼仪中餐具的使用常识_饮食礼仪_网
西餐中有很多刀叉餐巾使用的礼仪,很多爱吃西餐的朋友你对此了解多少呢?不太清楚的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西餐礼仪中餐具的使用常识文章内容。
西餐礼仪中餐具的使用常识
用刀叉吃东西时,应以叉子将左边固定,用刀子切一小口大小, 蘸上调味汁送入口中。 美式的吃法是先将食物全部切成小块,再换右手拿叉子慢慢吃。但如果吃的是多汁的肉类菜肴,肉汁会流潢盘子,并不雅观。因此最好是切一口吃一口。
1. 进餐时,餐盘在中间,那么刀子和勺子放置在盘子的右边,叉子放在左边。一般右手写字的人,饮用西餐时,很自然地用右手拿刀或勺,左手拿叉,杯子也用右手来端。
2. 在桌子上摆放刀叉,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三副。三道菜以上的套餐,必须在摆放的刀叉用完后随上菜再放置新的刀叉。
3. 刀叉是从外侧向里侧按顺序使用(也就是说事先按使用顺序由外向里依次摆放)。
4. 进餐时,一般都是左右手互相配合,即一刀一叉成双成对使用的。有些例外,喝汤时,则只是把勺子放在右边——用右手持勺。食用生牡蛎一般也是用右手拿牡蛎叉食用。
5. 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而决定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喝汤时,要用大号勺,而喝咖啡和吃冰激凌时,则用小号为宜。
6. 忌讳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来布菜。
7.不能用叉子扎着食物进口,而应把食物铲起入口。当然现在这个规则已经变得不是那么的严格。英国人左手拿叉,叉尖朝下,把肉扎起来,送入口中,如果是烧烂的蔬菜,就用餐刀把菜拨到餐叉上,送入口中,美国人用同样的方法切肉,然后右手放下餐刀,换用餐叉,叉尖朝上,插到肉的下面,不用餐刀,把肉铲起来,送入口中,吃烧烂的蔬菜也是这样铲起来吃。
8. 如食用某道菜不需要用刀,也可用右手握叉,例如意大利人在吃面条时,只使用一把叉,不需要其他餐具,那么用右手来握叉倒是简易方便的。没有大块的肉要切的话,例如素食盘,只是不用切的蔬菜和副食,那么,按理也可用右手握叉来进餐。
9. 为了安全起见,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这也是对旁边的人的一种尊重。
10.叉子和勺子可入口,但刀子不能放入口中,不管它上面是否有食物。除了礼节上的要求,刀子入口也是危险的。
西餐中刀叉摆放含义在西餐时,刀叉的摆放也是有含义的,您的用餐意愿均可通过刀叉的摆放来传达:
1.我尚未用完餐:盘子没空,如你还想继续用餐,把刀叉分开放,大约呈三角形,那么服务员就不会把你的盘收走。
2.我已经用完餐:可以将刀叉平行放在餐盘的同一侧。这时,即便你盘里还有东西,服务员也会明白你已经用完餐了,会在适当时候把盘子收走。
3.请再给我添加饭菜:盘子已空,但你还想用餐,把刀叉分开放,大约呈八字形,那么服务员会再给你添加饭菜。
注意:只有在准许添加饭菜的宴会上或在食用有可能添加的那道菜时才适用。如果每道菜只有一盘的话,你没有必要把餐具放成这个样子。
西餐礼仪中调味品的使用常识
酱料
用马萝卜酱,薄荷胶,葡萄干胶,芥末,苹果酱,酸果萝酱时,要先用汤匙将其舀入盘子里。然后用叉子叉肉抹油食用。液体酱汁如薄荷,樱桃或杏鸭酱,要直接浇到肉上面。浇的最好要少些,这亲不会影响肉的整体的味道。吃蛋卷和饼干用的果胶,果酱和蜜饯要用汤匙舀到黄油盘子的一边,然后用刀平抹在面包或蛋卷小块上。如果没有汤匙,用刀取果胶前,先在盘子边上擦一擦。吃咖喱菜时,可把花生,椰子,酸辣酱等调料放到盘子里混合后配咖喱食用。酸辣酱也可作为配菜吃,不用混合。
盐和胡椒粉
先品尝食物,后加盐和胡椒粉。先放盐或胡椒粉是对厨师不礼貌的表现。如果桌上有盐罐,使用里面的盐匙,如果没有,就用干净的刀尖取用。蘸过盐的食物要放在自己的黄油盘里或餐盘里的一边。如果为你提供一个专人盐罐,你可以用手捏取。
色拉
接照传统,色拉要用叉子来吃,但是如果色拉的块太大,就应切开以免从叉子上掉下来。以前吃色拉和水果用的钢刀又锈又黑。现在不锈钢刀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状况。吃冰山莴苣一般要使用刀和叉。当色时作为主食吃的时候,不要把它放在餐盘里。要放在自己的黄油盘里,靠在主盘旁。通常用一块面包或蛋卷把叉子上的色拉推在盘子里。
黄油
往面包,蛋卷,饼干或土司上抹黄油要用刀,而且小块面包只能抹少量的黄油。不要往蔬菜上抹黄油。因为这被认为是对厨师的污辱。
西餐上菜服务礼仪介绍
西餐法式上菜
上菜人员将所有食品用小推车送上,因食物在厨房内只进行了初加工,成为半成品,加工为成品菜肴需在小车上完成,所以上菜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
具体程序是:客人就坐,上菜人员送饮料,再将厨房中烧煮各好的菜放进餐厅的手推小车上,在客人面前完成上菜的准备工作,将未烧好的半成品烧成食品并装盘,同时调味汁也需由上菜人员在客人面前调好,把烧好的菜放入盘里后再送给客人。面包、白脱、色拉或其他小物品装盘时,用左手从客人左边送上外,其他所有食品都从客人右边用右手送上,包括饮料。
另外,注意撤盘时仍用右手从客人右边拿走,端盘时应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手指不要碰到盘边的上部,以保证卫生。待所有客人吃完以后,要清除台面。主菜撤去后,将调味瓶也撤下,此时可以送上甜点了。法式上菜程序使客人感到很舒适,但上菜人员则在不停地工作。
西餐美式上菜
客人坐下后习惯先喝一杯冰水,这时应在客人的右边将水杯内倒满冰水,如有不喝冰水的客人,应为他送上鸡尾酒或其他开胃酒,再为所有宾客送上面包、白脱、汤中开胃品(色拉)等,用左手从左边送上,将开胃酒杯从右边撤下,再上主菜,一般是在厨房里装盘,放在托盘内送出,同时将汤和开胃品盘从右边撤下。主菜从客人左边送上,从左边再加面包和白脱,如需加咖啡,一般与主菜一起上,不过咖啡须从客人右边上,用右手把咖啡杯倒满,如果有甜点,把主菜盘撤走,再自左侧送上甜点盘,并加满饮料和咖啡。可见美式上菜速度快,方法简便。
西餐俄式上菜
客人就坐后,先上饮料,食物在厨房内已完全备好。当服务人员将大盘菜从客人的左边用右手分送给客人时,按逆时针方向进行。另外,大盘内分剩的菜可重新送回厨房,被再利用,减少浪费。
西餐上菜的顺序
1、头盘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或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焗蜗牛等。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较少,质量较高。
2、汤
与中餐有极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周打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局葱头汤。冷汤的品种较少,有德式冷汤、俄式冷汤等。
3、副菜
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均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西餐吃鱼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4、主菜
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猪、小牛仔等各个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为沙朗牛排(也称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调方法常用烤、煎、铁扒等。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靡菇汁、白尼斯汁等。
食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通常将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归入禽类菜肴禽类菜肴品种最多的是鸡,有山鸡、火鸡、竹鸡、可煮、可炸、可烤、可焖,主要的调味汁有黄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类菜肴
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之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与主菜同时服务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红柿、黄瓜、芦笋等制作。沙拉的主要调味汁有醋油汁、法国汁、干岛汁、奶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这类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进餐顺序上可以做为头盘食用。
还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条。熟食的蔬菜通常是与主菜的肉食类菜肴一同摆放在餐盘中上桌,称之为配菜。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7、咖啡、茶
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饮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西餐礼仪禁忌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拨到叉子上便可。若需要调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对方递给你,千万不要站起来俯前去取。
5、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6、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7、吃完每碟菜之后,如将刀叉四边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篇8:中餐餐桌上应注意什么礼仪_饮食礼仪_网
用餐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不要小看小小一方餐桌,这是最能体现家庭教养的地方之一。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餐餐桌上应注意什么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餐餐桌上应注意什么礼仪:座次礼仪
中国饭桌上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中餐餐桌上应注意什么礼仪:点菜礼仪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1.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2.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3.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中餐餐桌上应注意什么礼仪:吃菜礼仪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中餐餐桌上应注意什么礼仪:喝酒礼仪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1.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2.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3.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4.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5.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6.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不要放太低。
7.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8.碰杯,敬酒,要有说词。
9.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10.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
关于餐桌上的敬酒顺序: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中餐餐桌上应注意什么礼仪:倒茶礼仪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篇9:用餐时要注意的礼仪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篇10:喝茶需要注意的礼仪_礼仪常识_网
座位
茶道讲究“主随客便”,在座位的顺序上也是有礼仪原则的。主人左手方向顺时针开始,就是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边。上茶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双手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同递给客人或放在桌上,茶杯就位时,杯耳要朝外,每杯茶为杯高的三分之二为宜,遵循“浅茶满酒”的原则,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先敬尊长者。若是客人较多,则应按照礼仪顺序,依据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的先后次序上茶。
敬茶
敬茶时应尽量随便、自然。我国旧时讲究以茶待客不过三杯。一杯曰敬茶,二杯曰续茶,三杯曰送客茶。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劝人饮茶,就等于提醒来宾“应该走了”。特别是当我们以茶款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切勿因此而无意地得罪于人。
喝茶
饮茶之时,应一小口一小口地认真品尝,不要大口吞咽,喝得咕咚咕咚直响,或者一饮而尽。遇到飘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杯盖轻轻拂去。不要张口去吹,或以手捞出来扔在地上。若饮用的是红茶,茶匙是用来为茶降温的,不能以之取糖,或舀食茶汤。不用之时,不要把它插在杯里,而应放在杯托上。 不要把茶喝得“见底”。主人若暂时忘了为自己续水,也要耐心等待,最好不要自己起身去添加。
添茶
在和客人交谈是应注意给客人添茶续茶,添茶时切勿将水洒出,也不能杯满欲溢。
中国自古便有浅茶满酒,饮茶讲究浅斟慢饮。若满杯茶递与客人,便有欺客逐客之嫌,谓之不礼或失礼,浅浅一杯茶,浓郁着 人情美,反映了宾主之间和谐温馨。一杯茶,七分满。宜浅泡三开, 慢饮细品,以显示文雅与修养。
基本原则
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水为盛满为茶杯三分之二,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而打破,给客人造成难堪。
2、“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3、泡茶时,第一泡应倒了或用于温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4、轻拿轻放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有意挑衅”。至于泡茶呢,有很多细节,小编就偷个懒,不细说啦。
篇11:面试中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_职场礼仪_网
面试中会哪些禁忌?面试是女性生活中每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职场新人的必经之路,但是,面试中会有一些禁忌是新人们不了解的,那么,面试中究竟会有哪些禁忌呢?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就来告诉你面试中的6个禁忌,让求职者少走一些弯路,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
1.面试答案无法令人满意
“你认为十年后你能晋升到什么职位?”别小看,这个俗得不能再俗的老问题。
就是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求职者给出的答复足以改变HR对一个人的印象认知。
切记信马由缰的畅想未来。。比如:应聘者前来应聘的是媒体职位,却梦想着十年后成为一名设计师;或者应聘助理工作,只是为了日后借工作之便,搭上某个自己迷恋多时的小明星。
这些人在HR眼中,都属于“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的族群。
2.对面试官不了解
当应聘者在接到一份面试邀请后,需要提前做足准备工作——不仅仅要对公司的行业背景、发展情况、企业排名…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面试官的信息,掌握一二。比如:事先浏览一下面试官的微博、微信、博客…等主流社交平台,藉此研究一下对方的兴趣点和个人偏好。
通常情况下,应聘者与面试官交流时,如果能不禁意间说出些面试官感兴趣的话题,那必定会为自己加分,给HR留下深刻印象。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3.与领导对职位的需求,契合度不高
在这一点上,应聘者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不是所有应聘者都能满足不同领导的需求,并获得他们认可的。说白了每位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办事风格和用人哲学。也很难有应聘者,逢面试必过,场场被领导挑中。
有的领导期望HR为他们招位业务精英,来提升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力;也有些领导,则需要个特立独行的奇才怪咖,来为死气沉沉的部门注入新鲜活力。
总之,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面试失败的话,你大可不必自责,这真不是单纯的自身能力问题。
4.高不成低不就
如果应聘者表现出“只做大事儿,不做小事儿”的架势,那么亲爱的很遗憾,对不起啦!你将在第一时间内被HR火速淘汰掉。
毕竟办公室中总有些不起眼的卑微小事等着你,比如:复印打印、部门订餐、网购机票…等。
事实上,人人都爱那些不挑活儿的厚道人。那种越不起眼的工作越乐意干的人,反倒最招领导喜欢。
5.缺乏后续跟进措施
应聘和招聘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当应聘者离开后,我们希望可以得到应聘者的反馈。别误会,作为HR,我们期待的反馈绝不是收到一封感谢邮件或一张致谢卡,我们最想看到的是:应聘者对这份工作的渴望和对这个职位的具体工作意向。所以,当应聘者没有进行跟踪反馈时,我们将默认应聘者对企业的向往意愿不高。也就是说:即便公司、HR对你有意思,也未必会主动伸出橄榄枝。我们更希望看到应聘者的诚意。
6.如果应聘者自身条件过于优越,那么HR和招聘主管,往往都会心里打鼓。倒不是出于嫉贤妒能,而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优势往往会成为这类人成功的绊脚石。
即便是这类应聘者,在入职初期表现得非常亮眼,到头来也往往会因为工作本身缺乏挑战性、太容易被他们胜任,而迅速丧失激情,没办法再踏踏实的干下去。
第一范文网网:上面就是面试中会出现的9个禁忌,希望求职者们一定要谨慎对待这些面试中的禁忌哦。
篇12:吃中餐使用筷子礼仪和忌讳
中餐的筷子是最普遍使用的餐具之一。使用筷子的礼仪常识有很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吃中餐使用筷子礼仪和忌讳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吃中餐使用筷子礼仪和忌讳
中国的筷子是十分讲究的,“筷子”又称“箸(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贵的标志。做筷子的材料也不同,考究的有金筷、银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现在有塑料筷。湖南的筷子最长,有的长达两尺左右;日本的筷子短而尖,这是由于吃鱼片等到片状食物的缘故。筷子传入日本是唐代,现在它是世界上生产使用筷子最多的国家,平均年产130亿双筷子,其中90%,是只用一次的“剖箸”。日本人还把每年的8月4人日定为“筷子节”,并且在使用筷子时讲究”忌八筷”。
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祟的科学发明。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16世纪、17世纪才发明了刀叉,但刀叉哪能跟筷子相比呢?”日本的学者曾测定,人在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外国人对这两根神奇的棍状物能施展出夹、挑、舀、撅等功能钦羡不已,并以自己能使用它进食而感到高兴。
在长期的生括实践中,人们对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忌讳: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
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作刀具,在餐桌上乱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如何辨别筷子是否过期
如果筷子是木制的或者竹子制作的,那么筷子一旦出现了不是竹子或者木头本色的斑点,那么这就表示筷子很有可能已经发霉变质了,你可以用水清洗,看是否能否洗掉,如果一旦确认是发霉所引起,就不能在使用该筷子了
如果筷子表面出现发白,或者表面显得比较潮湿,更或者筷子弯曲,变形等等的一些情况,筷子就有可能已经受潮,或者是太久未使用而导致的一些问题,然后筷子就过期了
其实,通过闻,也可以发现过期的筷子。你可以试试用鼻子闻闻筷子,如果筷子出现明显的酸味,就表示筷子被污染了,如果筷子有明显的过期标识,那也不能再继续使用这样的筷子
筷子的使用注意事项
定期清洗
长时间没有使用的筷子也要定期进行清洗,因为发霉变质的筷子,如果用来吃饭就会引诱一系消化道疾病,有损健康。所以平时清洗筷子的时候也应该特别清洗,特别留意一下。
定期更换
其实筷子也是有保质期的,过期的筷子最好不要再继续使用了,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更换筷子,以免会引诱其他疾病。在进餐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公筷比较健康。
消毒
刚买回来的筷子一定要先用清水,洗洁精清洗一次,然后再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等消毒后再进行使用。之后也可以在太阳下爆嗮,可以杀死一些细菌哦。
存放
筷子洗干净后,尽量让筷子保持干燥后,在放入装筷子的地方,放筷子的地方也一定要保持通风,干燥的环境。毕竟,潮湿的环境,是很容易引起细菌的。所以大家也一定要注意。
筷子使用礼仪与禁忌
筷子文明
中国人使用筷子,有史记载在三千多年以前。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人在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外国人对这两根神奇的棍状物能施展出夹、挑、舀、撅等功能钦羡不已,并以自己能使用它进食而感到高兴。
筷子使用礼仪
1、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2、不能用舌头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或把筷子含在嘴里,或用筷子去推动碗、盘和杯子。
3、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和用筷子指点别人。
4、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
5、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盘子上,否则容易碰掉。
6、不能将筷子颠倒了使用,若颠倒了是会被人看不起,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将筷子使倒了,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7、不能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中国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古代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的,这无疑也是在否定自己。 8、宴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但不收拾碗碟,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 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代就有。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中国筷子文化十五忌
疑筷:忌举筷不定,不知夹什么好;
脏筷: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
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
抢筷: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结果筷子撞在一起;
刺筷:就是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当叉子,扎着夹;
横筷:这表示用餐完毕,客人和晚辈不能先横筷子;
吸筷:即使菜上有汤汁也不能嘬筷子;
泪筷:夹菜时不干净,菜上挂汤淋了一桌;
别筷: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撕扯肉类菜;
供筷:忌讳筷子插在饭菜上;
拉筷:正嚼着的东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或者当牙签;
粘筷:筷子上还粘着东西时不能夹别的菜;
连筷:同一道菜不能连夹3次以上;
斜筷:吃菜要注意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要吃得太远,不要斜着伸筷够菜。
分筷:摆筷子,不要分放在餐具左右,只有在吃绝交饭时才这样摆。 以上所说的使用筷子的禁忌,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应当注意的,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宋代文人程良规的这首诗,是对筷子那种奉献精神的生动描绘。筷子作为中国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已在世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政道博士就曾经自豪地说:从我国人民使用独特的筷子这一点,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民族。
篇13:中餐用餐礼仪常识
中餐的主餐具包括筷、匙、碗、盘等;中餐的辅餐具(即在用餐时发挥辅助作用的餐具)有:水杯、湿巾、水盂、牙签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杯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1—餐碟;2—汤碗;3—汤匙;4—调味碟;5—筷架;6—筷子;7—银匙;8—水杯;9—红酒杯;10—白酒杯;11—餐巾;12—菜单
① 筷子。筷子虽构造简单,但不仅集刀叉功能于一身,而且有健身益智的功效,有助于手指灵巧、头脑发达,它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问世了,公元4~6世纪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在宴会中使用筷子要符合礼仪要求,注意以下禁忌:
忌插筷——不要用筷子插取食物,只有祭祀祖先时才插放筷子在食物中;
忌舔筷——不要用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
忌迷筷——不要举着筷子却不知道夹什么,在菜碟间来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拨盘子里的菜;
忌泪筷——忌夹菜时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
忌移筷——不能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
忌敲筷——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忌滥用——不要以筷子代劳其他事,比如剔牙,挠痒等。
② 汤匙。用匙取食不宜过满,可在舀取食物后,在碗边停一下,待汤汁不滴后,再移向自己享用。使用汤匙要注意:
a. 应用右手使用汤匙。
b. 取用食物后应移向自己食用,不要把食物再倒回原处。
c. 若取用的食物过烫,不可用嘴来吹。
d. 食用匙里盛放的食物时,尽量不要把汤匙塞入口中,或反复吮吸。
③ 餐盘。中餐的餐盘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一般应保持原位,不宜挪动,取放的菜肴种类和数量不宜过多,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应轻放在餐盘前端,待侍者更换餐盘。稍小一些的盘子,被称做碟子。
④ 碗。碗用于盛放汤菜,不要端起碗,尤其是不要双手端起碗来进食。碗内的食品要用餐具取,不能用嘴吸。
⑤ 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不要倒扣水杯,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去(如茶叶)。
⑥ 餐巾。当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其他人才可以取出餐巾平铺在腿上,动作要小。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不要将餐巾别在领上或围在脖子上,只能用餐巾一角擦拭嘴唇,不能擦脸、擦餐具。如果暂时离开座位,要将餐巾叠放在椅背或椅子上。
⑦ 湿巾。用餐前的湿巾只能用来擦手,绝不可用以擦脸、擦嘴、擦汗。正式宴会结束前,再上一块湿巾,它只能用来擦嘴。
⑧ 水盂(洗指盅)。需要手持食物进餐时,会在餐桌上摆一个水盂,即盛放清水的水盆。可将指尖轻轻浸入水中涮洗,洗手时动作不宜过大,不要乱抖乱甩。
篇14:中餐用餐礼仪常识
1、中餐宴席进餐一开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嚓手的千万不要用它去嚓脸。
2、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水盆其中飘着柠檬片或玫瑰花瓣它可不是饮料而是用来洗手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刷洗然后在用小毛巾搽干。
3、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举杯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
4、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领座前面一次夹菜不宜过多。
5、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浪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6、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盘子里。
7、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和吃菜时的“咕噜咕噜”声。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8、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
9、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
10、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
11、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
12、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裼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13、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
14、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大饱嗝或暖气。
15、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篇15:中餐用餐礼仪常识_礼仪常识_网
我们都吃中餐,但是用餐的礼仪大家知道吗?下面是中餐用餐礼仪常识,欢迎阅读了解。
1、中餐宴席进餐一开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嚓手的千万不要用它去嚓脸。
2、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水盆其中飘着柠檬片或玫瑰花瓣它可不是饮料而是用来洗手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刷洗然后在用小毛巾搽干。
3、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举杯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
4、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领座前面一次夹菜不宜过多。
5、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浪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6、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盘子里。
7、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和吃菜时的“咕噜咕噜”声。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8、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
9、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
10、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
11、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
12、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裼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13、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
14、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大饱嗝或暖气。
15、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篇16:中餐用餐礼仪常识
先冷后热,先菜后点,先咸后甜,先炒后烧,先清淡后肥厚,先优质后一般。
(1)上拔丝菜,如拔丝鱼条、拔丝苹果、拔丝山芋、拔丝荔枝肉等,要托热水上,即用汤碗盛装热水,将装有拔丝菜的盘子搁在汤碗上用托盘端送上席,并跟凉开水数碗。托热水上拔丝菜,可防止糖汁凝固,保持拔丝菜的风味。
(2)如果有的热菜跟佐料、小料等,应同热菜一起上齐。如清蒸鱼配有姜醋汁,北京烤鸭配有葱、酱、饼等,在上菜时可略作说明。
(3)上易变形的炸爆炒菜看,如高丽虾仁、炸虾球、油爆肚仁等,一出锅即须立即端上餐桌。上菜时要轻稳,以保持菜看的形状和风味。
(4)上有声响的菜,如锅巴海参、锅巴肉片、锅巴什锦,这些菜一出锅就要以最快速度端上台,随即把汤汁浇在锅巴上,使之发出响声。做这一系列动作要连贯,不能耽搁,否则此菜将失去应有效果。
篇17:中餐需要注意的进餐礼仪
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篇18:用餐时要注意的礼仪
和西餐相比较,中餐的一大特色就是就餐餐具有所不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平时经常出现问题的餐具的使用。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
四是严格筷子的职能。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暂停”片刻,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复吮吸、舔食。
3.盘子
稍小点的盘子就是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着重介绍的,是一种用途比较特殊的被称为食碟的盘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的。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4.水杯
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6.牙签
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更不要用来扎取食物。
篇19:中餐使用筷子时的礼仪_饮食礼仪_网
中餐(Chinese food),即指中国风味的餐食菜肴。
其中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
除”八大菜系“外还有一些在中国较有影响的菜系,如:东北菜、冀菜、豫菜、鄂菜、本帮菜、客家菜、赣菜、京菜、清真菜等菜系。
筷子
在长期的生括实践中,人们对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礼仪上的忌讳: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 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作刀具,在餐桌上乱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篇20:吃中餐要注意哪些礼仪问题_饮食礼仪_网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餐礼仪,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菜礼仪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同时,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餐具礼仪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在上虾、蟹、鸡等菜肴前,服务员会送上一只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蘸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座次礼仪
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筷子礼仪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餐桌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相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子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筷子要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要把筷子当作道具,在餐桌上乱七八糟地挥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吃饭夹菜的礼仪
一道菜上桌后,通常须等主人或长者动手后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
夹菜时,要等到菜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不可抢在邻座前面。夹菜一次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夹起的菜放回菜盘中,又伸筷夹另一道菜。夹菜偶尔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将其放回菜盘内。遇邻座夹菜要避让,谨防筷子打架。若同桌有外宾,对他不要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
如何婉拒不喜爱的菜肴
碰到不喜欢的菜肴时,假如参加的是自助餐式宴会,比较好办,只要敬而远之就行;但如果是固定一道一道出菜时,该如何对应呢?其实,上桌的菜必须吃才有礼节,否则主人、其他客人、服务生或厨师,心里都会不舒服,尤其是主菜不吃,更会令人介意。
当然,这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勉强吃下。除了特殊的菜肴之外,其他一律不分好恶的全部吃下,才是礼貌的行为。可是,如果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过敏等疾病、或宗教的理由不能吃,应该告知主人。
因过敏等疾病、或宗教的理由不能吃,应该告知主人
若是在婚宴这种无法提出个人意见的宴会上,取菜时就可选小块或取少些。这样纵使留在盘上,也不致过于醒目。否则完全不取也无所谓。但是,不能只取配菜,不取主菜的肉或鱼;相反的,可以只取主菜不取配菜。
如果是由服务生分菜,发现不能吃或不想吃的菜肴,可使用刀叉表示不吃,即在盘上摆出用餐完毕的信号。这样,服务生就能掌握意思,走到下一位客人身边。
要是菜肴放在盘中才端出来,那该怎么办呢?如果有充分的理由,还是可以婉拒。这样虽然稍微无礼,但总比勉强吃下而觉不舒服好多了。但事实上没吃,却故意把菜搅乱装作已经吃过,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
使用调羹的礼仪
调羹也是常用的餐具,它同使用筷子一样,也有一定的讲究。手持调羹的方式。右手持调羹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调羹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支撑。有的同学持调羹的方式是拇指在上,按住调羹的柄,食指和中指在下支撑,这是不正确的。
使用调羹,主要是喝汤,有时也可以用调羹盛装滑溜的食物。尤其是在喝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时,不要将调羹碰碗、盘发出声响
从外向里舀(吃西餐则应从内往外舀),调羹就口的程度,要以不离碗、盘正面为限,切不可使汤滴在碗、盘的外面。
2、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
有的同学对此不太注意,嘴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是十分粗俗的。
3、口对着热汤吹气
有时端上桌的汤很烫,这时,应先少舀些汤尝一尝。如果太烫,可将汤倒入碗里用调羹慢慢地舀一舀,等汤稍许降温时,再一口一口地喝。
4、将汤碗直接就口
当汤碗里的汤将喝尽时,应用左手端碗,将汤碗稍为侧转,再以右手持调羹舀汤。不要将汤碗端起来,一饮而尽,这样做不符合餐桌礼仪的要求。
喝酒的姿势与方法
酒类服务通常是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倒入洒杯中,让客人鉴别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经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答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其放在桌上由待者去倒。正确的握标姿势是用手指握杯脚。
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洒杯看人、拿着酒杯边说话边喝酒、吃东西时喝酒、口红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