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京导游介绍词(20篇)

浏览

5660

范文

1000

关于介绍河北老龙头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澄海楼高居长城之上,临峙万里海崖,其气势绝非一般长城楼阁所比。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出关、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登澄海楼也是11次。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是来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

皇帝每次来这里,都和侍从诸大臣观海、饮宴、赋诗。在二楼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这澄海楼建筑奇巧,即使是刮风的天气,外面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内门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菜阁的“避风亭”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皇帝首倡的。他登澄海楼,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水”字或带三点水偏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平仄,除开头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后来,嘉庆、道光纷纷效仿,在澄海楼咏禁体诗联句,被传为佳话。由于皇帝们频频登临,澄海楼名声大噪。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着来老龙头观光,即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盛极一时。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19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治国颇具才干,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与气魄。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面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因为这里就是仙境。登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再题澄海楼壁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又无古,不减又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介绍西柏坡的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51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西柏坡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中正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政府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文革"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政府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政府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政府当败,蒋中正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部队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了冀中部队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情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部队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介绍天津五大道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具有天津小洋楼代名词的五大道。说起小洋楼,在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都有很多。但比起来,天津的小洋楼却是现存最多、保存最好、而且是最为集中的。1860年—1920_年,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自此,天津被九国列强分割,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设立租界,而小洋楼最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莫过于英租界的五大道。据统计,这一地区的名人旧居和风貌建筑有300余处,与其他地区相比,无论从地域面积、文物的数量、近代名人遗迹等都是首屈一指的。

五大道是指座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城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以西的长方形地段,共有22条道路,总长17公里,面积1.28平方公里。

好,我们到了,在此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下车时,请戴好我们旅行社的标志,以方便大家互相辨认。我们的车牌号为津A1234,在大家的右手边看到的是天津外国语学院,我们的车就停在外院的门口,请您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停车位置,带好随身物品,我们一同下车。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五大道中最长的一条马路—马场道,它全长3216米,因通往英租界的跑马场而得名,曾是达官显贵云集、交错往返的一条繁华道路。在马场道上唯一的一处法式建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津外国语学院。它始建于1920_年,它的前身是天津工商大学,也曾是北疆博物院及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我们看到它的主体建筑正面上的大时钟充分体现了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在他的旁边是五大道上第一处小洋楼,也是唯一的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别墅住宅。

好,我们继续往前走,顺着马场道左拐,我们就来到了重庆道。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座王府—庆王府。所谓王府,就是王爷居住的地方。但是天津并没有王爷,哪来的王府呢?庆王府的前身原本是清末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居住的地方。1920_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清室的第四代和硕亲王载振也从北京庆王府举家移居天津,载振为在天津寻找一处安宁的宅第,相中了小德张的这个院子,便以大量的金钱、土地和房产置换到手。

中国建筑的一个传统的手法,大家在回头看这些石头,都是太湖石,堆积如山,面前有一座桥,是小桥流水,旁边是两个狮子,表示子孙昌盛,千秋万代。

下面的时间留给大家自由活动,大家可以乘坐五大道的观光马车,前往常德道爱梦缘文化艺术博物馆参观楹联和藏头诗,还有河北路的粤唯鲜海鲜酒楼],是一个能吃的博物馆,在那里

不仅能吃到丰富的海鲜,而且还能欣赏到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石刻,石像,古代兵器等,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财务,注意安全,2个小时后,我们在车上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京海洋馆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一进海底世界的大门,首页映入眼帘的是一直巨大的鲸鱼的标本,这只鲸鱼油2米宽,3米长,一看到这只鲸鱼标本,我就想到人们肯定费了不少劲,捉住它,并把它制成标本。我们大家又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下一个展厅。这里的水族箱内,五彩斑斓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丑炮弹”和“炮弹鱼”厥着嘴巴,鱼鳍一抖一抖,十分笨拙。“魔鬼刀”乌黑乌黑,身体扁扁的,从头到尾,越来越窄,尾巴尖尖的,整个身体就像一把可怕的魔鬼刀。电鳗对我们虎视眈眈,好像要发出高压电流,把我们通通赶走。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展厅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一条条不知名的鱼在我们眼前游泳,无忧无虑。

下一个展览馆里有什么动物呢?我们好奇地走了进去,原来,这里是企鹅馆。你瞧,那一只只远道而来的小家伙,似乎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自由自在地玩耍着。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一个小展厅,别看这里小,却又奇特的海生动物——鲨。鲨很有用,它的肉可以吃。鲨的形状很有趣,硬硬的壳,一对小眼睛,甲壳两边长着许多小刺,还有一条尖尖的笔直的长尾巴。

要进模拟的海底走廊了,我第一个进去,只见小鱼成群从我们身边有过,鲨鱼不时从我们头顶掠过,海龟背着厚厚的盔甲,扇着已经退化的四肢在水中漫游。不多一会儿我们走出了长廊,我真想在看看海底走廊,可是时间有限,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踏上归程。

再见了,美丽的南京海底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介绍香溪源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香溪源头所在之地是著名的茶叶之乡。这里的茶地分布在林深绿重、朝日暮雨的海拔700-1200米之间的山包和谷地中。由于经年的雨水冲积,这里富含腐殖质、偏酸性的土壤深厚肥活;丰沛的雨量、繁茂的植被和较小的风速,又使这里时常云弥雾漫,空气清新湿润;这里晨日照数少,散射和漫射光多,无严冬酷署,气候温和宜人;高山之云雾、香溪之净水、万木之芳香、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造就了神农奇峰茶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优势。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采药,为民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今在神农架的莽莽原始森林中,仍可寻得野生茶树,可见神农架产茶历史之悠久。

在神农架清香缕缕的茶乡,流传着许多优美的故事:少女时的王昭君常在香溪河畔的花园里采茶,并向采茶姑娘们学唱采茶歌,昭君还把自己亲手焙制的新茶,送给四乡八邻的姐妹们品尝,那些喝过昭君赠茶的姑娘们一个个越长越美丽;唐朝时茶叶专家陆羽曾泛舟长江,经过香溪口时,为香溪水的清澈甘甜所吸引,一直寻至香溪源头,用香溪源之水煮茶品尝,顿时满口清香,心旷神怡,称香溪源为“天下第十四泉”;用香溪水泡春茶,从怀里冒出的热气即可形成一只翩跹起舞的白鹤升腾,给品茗者以无限美好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介绍贵州镇远古镇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75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湘黔咽喉,太极古镇”镇远古城来参观游览。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我们镇远的四张金名片?接下来就由我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第一张金名片就是“文化之州”。镇远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公元前220xx年,汉高祖刘邦就在这里设立了元阳县。直到宋代年间,取“威震四方”的寓意,将这里称为镇远。请大家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金名片是“生态之州”。镇远县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为黔东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地区。镇远县的森林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8%。野生植物非常丰富,含有国家多种一级保护植物,比如说南方红豆杉、银杏等。

第三张金名片为“美酒之州”。整个贵州目前一共有两大酒谷,我们镇远的舞阳河青溪镇就是其中之一。镇远现在最有名的酒当数花酒,它不添加任何东西,是用鲜花酿造出的一种美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浓郁的鲜花芳香,又有甘醇的白酒气息,这种酒无色、清澈、透明。目前贵州花酒酒业有限公司可是中国唯一一家用可食用纯鲜花酿造白酒的企业,它的鲜花酿酒工艺是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苗族祖传下来的,到现在已有近320xx年的历史了。

这最后的一张金名片就是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在镇远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到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千米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一~报京。这是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镇远去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古镇风情吧!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桥就是有名的祝圣桥了,它是一座历经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古桥。祝圣桥全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原来叫作“溪桥”,之后因为要给康熙大帝祝寿,所以就把改成了“祝圣桥”。

游客朋友们,我们眼前的这条蜿蜒流淌着的河流就是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阳河了,濟阳河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城西28千米的群山峻岭中,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长林乡,全长大约是400千米,其中流经镇远境内大概是93.7千米左右。在濟阳河的下游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比如说这里喊泉,它可是有喊必应,有着这“呼之水出,止之水隐”一说。

我国著名的清代爱国名将林则徐曾经就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之下。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的绝佳赞叹。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依山而立的古建筑群就是当地著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了。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城东中河山,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它修建于明朝中期,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古建筑群一共包括“七寺八阁九座庙”,是由青龙洞、紫禅书院等6个部分36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青龙洞了。青龙洞是一个神奇的地下溶洞,位于盐边县苍蒲村的青龙山下。在青龙洞附近,有几股终年常流不断的地下水。其中有一股桶口粗细的泉水,被用来做水渠,人们把它就叫作“龙泉圣水”。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洞里,在这里大家是不是可以隐约看见岩溶形成的“龙”体?这条龙有头有尾,有影有甲,那就是青龙了。因为有龙的存在,所以当地人还形象地把这里称为龙宫。在龙宫里面,我们可以聆听到奇异美妙的乐曲,洞里的滴水声此起彼落,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就好像古诗《琵琶行》写的那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些梦幻般的音符,是不是让大家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了呢,各位游客,我们在此休息一会儿,再到下一个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颐和园景区观光游览,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参观,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叫我王导,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皇家林园,是一个宏伟的古典园林。

我们现在夸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著名的长廊。你们看,这绿漆的柱子,再看看这红漆的栏杆,真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真多啊!每间都有好看的画,你看这人物、花草、风景,没有一幅相同,你有没有为古代人民的智慧而赞叹呢?我是十分钦佩的哦!

不知不觉我们一走到了长廊的尽头,大家朝前看,那就是万寿山,再抬头向上看,那座坐落在半山腰的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瞧,这昆明湖多美啊,它静得好像在一面大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绿的圆盘,游船画舫在它面上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时间如流水,快乐的时光就是短暂。今天就该和大家说再见了。下面的时间,请大家自己游览观光。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独自一人行走,要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另外请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做一个文明游客,为我们的“世界遗产”增添光彩!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徽宏村导游词介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来宾,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西递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X,大家可以叫我X导。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工作,也希望大家爱护环境,文明旅游,并注意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顺便说一下,旅游景点人多拥挤,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来到的位置就是西递村的入口处,在此呢,我们稍作停留,由我给大家介绍下西递的概况。

西递位于黟县城东约8公里之处,因其地处古徽州府之西,并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即公元1049年至公元1053年,发展于明朝的景泰年间即公元1450年至公元1457年,鼎盛于清代初年,距今已经有了9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西递胡姓村民本姓李,是皇族后裔,在唐代末年因躲避战乱,改姓隐居于此,所以,村内有一民俗即胡李不通婚,也是源于此。

西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众多,先后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员胡尚增、巨富胡贯三和大收藏家胡积堂等人。据统计,自明清两代以来,该村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人多达115人;西递村还完整的保留着明清古宅第124座和古祠堂两座即敬爱堂和追慕堂,另外在村口还矗立着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牌坊即胡文光刺史牌坊,它堪称徽州建筑艺术的典范。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递和宏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在20__年的11月30日西递和宏村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各位团友,西递就暂时先介绍到这里,下面的时间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村内参观。进入西递村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座胡文光刺史牌坊,它俗称西递牌坊,始建于明朝万历6年也就是公元1578年,明朝嘉靖35年也就是公元1556年的时候,西递人胡文光考取进士,后官至四品,因其政绩卓越,皇帝特恩准其在家乡修建这座牌坊,以便让其光宗耀祖。整个牌坊高12.3米,宽9.95米,为3门4柱5层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砌成,上面还雕有鳌鱼、八仙过海以及32个圆形花盘,寓意着独占鳌头、各显神通和花团锦簇的意思,过去在胡文光刺史牌坊的西侧还有12座贞洁牌坊和孝子牌坊,遗憾的是毁于一旦,至今令人叹息。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来到的位置就是履福堂,它是清代大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座三层砖木式结构的建筑。在其屋内厅堂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块6代都没有移动过的“履福堂”三个大字的匾额,中堂之上还悬挂着一副“松鹤图”,在“松鹤图”的两侧还有3副对联,第一幅对联是“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孙耕种”,第二幅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第三幅对联是“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口天空”,整个对联的内容彰显了主人低调的为人处世原则,另外厅堂之上还有学士椅、八仙桌和景德镇青花瓷茶具等一应俱全,在东西两侧的条几上还放置有花瓶和铜镜,寓意着“东平西静”。屋内天井的下面还放置有石桌、假山、盆景和水池,水池之中还放置一块8代祖传的水浮石,遇水而不沉,非常的神奇;天井两侧还各有12扇木门,每一扇木门上还雕刻有花草、飞禽和走兽,在每一扇木门的中间部位还雕有一副孝义故事图,合起来就是一副完整的24孝图。

各位团友,我们来到西递旅游,就不得不参观下西递的敬爱堂,它位于村子的正中部位,是西递胡姓村民的宗族祠堂。它是一座跨度达到30米,建筑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的砖木式结构的建筑。过去,主要用于西递胡氏祭祀列祖列宗和宗族议事以及教训不肖子孙的地方;在它的后厅还悬有一个硕大的“孝”字,它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写的,这个“孝”字非常的奇特,即“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大家请看,这个“孝”字的正上部位是不是特别像一个双膝跪在地上、仰面作揖、恭迎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它的后脑勺却是一个尖嘴猴头。寓意非常的深刻即“百善孝为先,反之枉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万里长城导游词_介绍万里长城的导游语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绿色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我叫陈旭,大家能够叫我小陈或小旭。这天就由我带大家参观这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长城位于北京的北方,修筑在八达岭上。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一万三千多里。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为了互相防御,便把长城修在了山势比较险峻的八达岭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更好的防御,又把长城修长了一些。并称它为万里长城。秦始皇修长城动用了百万之众,竟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想当初古代人民艰苦劳动,才把一块块重达千斤的条石、城砖抬上这峭壁深壑。因此为了尊重古代人民,我想提醒大家以下三点:

一、不要乱扔垃圾

二、不要乱涂乱画

三、不要破坏建筑

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每隔300多米就会有一个“烽火台,也就是方形的城台。在这“烽火台上,周幽王还以前导演过“烽火戏诸侯的历史闹剧。国父孙中山参观长城后,评价道:“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讲到那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传说:

最新长城的导游词演讲稿

古时候,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到处抓民夫和书生,孟姜女的丈夫范纪梁也在内。冬天,孟姜女做了几件衣服要给丈夫送去,可她一打听,丈夫早已累死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很悲哀,号啕大哭,泪水溶化了长城的三百多米。这个传说足以告诉我们:长城虽然雄伟壮观,但是它是用无数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换来的。

好了,天色不早了想必大家必须很累了吧!那就会宾馆休息一下吧!

因为万里长城雄伟壮观,是外国人心中伟大的墙。因为万里长城是用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所以是我们华夏儿女心中的骄傲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北京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下午,我们刚来时导游姐姐提醒我们北京的饭菜很差,被游客们称之为“三乎”。哪“三乎”呢,就是咸乎乎、黑乎乎、黏糊糊。

今天早晨,我们体验了来北京的第一顿早餐。来到餐厅排着队,我伸长脖子一看,大出意外,还不错哦。有小笼包、豆浆、茶蛋,还有清爽的小咸菜。吃过后,我觉得味道还不错,和那“三乎”好像一点也不挨边,虚惊一场。导游姐姐是故意吓唬我们吧。

吃过饭,大家坐上车来到了新前门大街。 北京的前门是古都北京九门之首,前门大街位于中轴线上的南端,为皇帝祭天之道,所以也被称为“天街”。现在是北京重点打造的历史风貌保护区。

这里有古色古香的五牌楼,风格各异的仿古建筑,别有一番风味。这条街很长很长,街两边都是一些商店,有卖衣服的,有卖茶叶的,还有卖小饰品的。

不过,因为我们来的太早,好多商家还没营业呢。这里汇聚了许多老字号的店铺,比如谦祥益、全聚德、大北照相馆等。这里曾是老北京三大商业区之一,始于明盛于清。颠峰时期商贾云集,老字号多达上百家。

青石铺就的路面干净整洁,路中央铺着长长的铁轨。不过,很遗憾没有看见传说中的“铛铛车”。

这里的路灯与众不同,有鸟笼形的,有糖葫芦形的,不知道晚上点亮后会是怎样的美景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介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南京栖霞山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2840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介绍浙江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柯岩景区,坐落在绍兴城西12公里处的柯山脚下。柯岩云骨从平地上直插云霄,形体曲折,可称奇观。云骨高30余米,底围仅4米。耸立如锥, 婷婷娉娉。顶端古柏苍翠,虬枝横斜,据考证树龄已逾千载。

其西为柯岩石佛,为唐代僧人依岩开凿而成,弥勒坐像,高10.6米,通体一石。此外还有蚕花洞、七星岩、蝙蝠洞诸景,均系古代采石所留,石洞幽深,各具姿态。开辟"名士苑",塑有越中历代名士像;又新建圆善园,古色古香,气度不凡,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柯岩石佛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柯岩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包括柯岩,鉴湖,鲁镇和香林四大景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至清代,有著名"柯岩八景"之称,为越中名胜。

景区总规划面积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始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至清代,形成著名"柯岩八景",为越中胜景,经过现代别具匠心的园林营造,现已形成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圆善园及香林等五大景区,集中反映了绍兴的石文化、水文化、名士文化及宗教文化,游程4-6小时,是近年来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并融自然、园林、宗教及娱乐、休闲项目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该景区包含以下子景点:鉴湖景区 ,圆善园景区 ,名士苑景区,镜水湾,鲁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介绍山东崂山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班组织到济南红叶谷去看红叶,一大早我们就坐上了大客车,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要到了红叶谷。这里的道路弯弯曲曲,盘旋而上,危险极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爬山游览的兴趣。

我与同学们一块儿,兴高采烈地来到天趣园。刚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只金刚鹦鹉。它们的身体比一般鹦鹉大好几倍,因此而得名。这里有好多动物,有天鹅、孔雀、鸳鸯、绿头鸭,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鸟。我抬头一看,在高高的山坡上,有一张大大的网,其作用大概是怕鸟儿们飞出去,回不了家了。

游览了一会儿,我们就去寻找休息的地方。我们找到一个小饭店,旁边有一个水池,往里面看,哇,竟然有很多小螃蟹!咦?这里还有一个紫色的呢!然后,我们顺着小路来到了一个“空中别墅”, 只见底下有一棵粗粗的大树扎根在泥土中,四边还有四棵小树,分别支撑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真是好壮观啊。接着,我们找到一块空地,开始吃起了午餐。

午饭后,冷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同学打扑克牌,每个组派出一个代表,结果都败在了冷老师的手下。

玩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继续游玩,一路往山上爬。走到半山腰,往回一看,只见一层层的红叶,一簇簇地堆积在一起,那么可爱,那么生机盎然。啊,秋天原来如此美丽!

我们玩到将近一点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红叶谷,走进大自然的感觉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陕西天台山导游词介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可读书人有的是办法,能够借助一切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司马相如发现了帘子后面的卓文君,一曲之后,马上换了曲调,即兴弹起了那曲著名的《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史书上说:“相如以琴心挑之。”那么,他到底是用哪一曲《凤求凰》赢得卓文君的芳心的呢?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真正的《凤求凰》早已失传,我刚才给大家背诵的,其实是后人伪托之作。

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首歌词吧。从字面上看,“永为妃”还算是正正经经在求爱,在表明心迹。如果按照形象思维去想象一下,“交情通意”是不是有点太具体了?而“中夜相从别有谁?”这不分明是在叫人家同他一起私奔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都文殊院导游词介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巷子两边大大小小的院落,三面环墙,临街只留一道门脸儿,雕花的窗户,气派的门楼,讲究的门饰,虽已有些破落,却依然在诉说着老巷子里的沧桑历史。宽窄巷子是最能再现老成都人生活场景的地方。街坊邻居习惯了端把竹椅坐在巷口摆龙门阵,茶余饭后就在墙下摆上一桌麻将,品着茶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巷子里的人来车往。或者一家人在院子里喝着稀饭,用温婉而幽默的成都话聊着家常。

不过,今天大家要看到的宽窄巷子已不是那有些破落的老巷子了。__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打造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__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重新梳理后的宽窄巷子,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院落文化,也使整个街区肌理更加清晰,同时为现代宽窄巷子梳理出更清晰的气质: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

朋友们,前面大概还有3分钟就将抵达成都宽窄巷子了。等到了宽窄巷子,你就会发现成都的“休闲”真的是名不虚传。

好了,请大家收拾好随身物品,跟着我一起去品位宽窄巷子的休闲气息吧。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抵达宽窄巷子了,接下来我会为大家细细地讲解宽窄巷子里的一些特色建筑,请大家跟好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介绍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林导,大家可千万不要叫我领导哦!我只是姓林的导游,哈哈!

我们今天要前往名胜古迹——故宫。在路程中,我就先简单介绍下故宫吧!

古代故宫叫做紫禁城,因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所以十分高大雄伟,占地面积约有72万平方米。体质弱的客人们,可能没办法把故宫游完哦,希望大家能在车上多休息,争取游遍这72万平方米的故宫。

以前,故宫里住了很多人,有将军、战士、侍女……需要成千上万间房子,而且古代科技不发达,不像我们几十户人家只需一栋高楼大厦,他们只好建9000多间房子装下那么多人啦。

皇帝是需要保护的,这故宫里的战士夜晚是需要睡觉的,无法保护。所以聪明的皇帝就在故宫周围建筑了52米宽的长长的护城河,敌人坐船也难过这条护城河。

故宫已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录里。有许多外国游客,他们是不会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的。希望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不文明行为说“不”,为我们祖国争光吧!准备下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在天门山1264米高的绝壁之上,生出一个南北洞穿的天然门洞,洞底至洞顶131.5米,宽37米,纵深30米。洞北面顶部边缘,有倒垂的龙头竹,它的根像龙头,树叶像凤尾,因此又叫凤尾竹。东侧是高约200多米的沟槽,有泉水从上面飘散,落下点点梅花雨。据说谁能张口接下48滴梅花雨,便可羽化成仙。天门洞口,经常能看到岩燕飞舞,山鹰盘旋。随着天气的变化,天门洞有时候吞云吐雾,有时候明朗似镜,构成循环往复、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

那么,天门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地质学家覃功炯先生认为是“漏斗”溶蚀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天门洞东侧地形微向西倾,西侧地形微向东倾,向斜的核部正对天门洞道。东西两壁为两条走向320度左右节理所切,同时有一条走向40度的节理在天门洞处与其相交。洞顶的两处岩溶漏斗也对岩溶过程起了重要作用。雨水落下后,地表水顺地面斜坡向漏斗流动,一部分涌入土中的水,顺着地层的层间裂隙朝着向斜的核部汇集下流,长期不断的溶蚀过程使局部崩塌,最终使两组溶洞并为一体,形成了天门洞。

但是,也有人对此产生异议:天门洞照此理形成,为什么洞的底座是一块巨大的平台,这些岩石能平展展地“崩”出洞外吗?所以说,天门洞的形成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天门山寺)天门山寺最早建于唐代,古称云钵庵、灵泉院、嵩梁堂,明代时,因择址不当而屡遭风摧又常遭水荒,才将天门山寺从东部山顶迁移至此。以前这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古寺门楣上刻有“天门仙山”四字,大门两边的对联是:“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传为李自成部将野拂撰书。进门为大佛殿后面有观音堂,两边六间平房,最后一栋是祖师殿,规模宏大。民间概括为“三进堂、六耳房,砖墙铁瓦锅如圹”。山寺原建筑十分讲究,飞檐翘角,雕龙画凤,并塑有佛道神像菩萨等。还有大鼓一面,千斤大钟一口,一座七级石塔和一个大化钱炉。据碑刻记载,自清乾隆至民国五年的163年间,天门山寺共修葺过七次,香火曾盛极一时,湘鄂川黔边境十多个县的信徒络绎不绝,都来这里进香拜佛。现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规模地修复天门山寺,昔日的繁华又将重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介绍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73 字

+ 加入清单

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亭绵山位于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2月15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侵占介休县城。失陷前,牺盟特派员_敏,县长张德含带领党、政、军等500余人,撤出县城,转移到绵山,就在这三孔窑洞里,建立了“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此后铁索岭便成为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护送了大批前往延安的革命干部。薄一波、陈赓以及爱国将领方震武等曾在这里开展工作,指挥战斗。1940年,形势进一步恶化后,抗日民主政府又转移至绵山银空洞。

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所以又叫抱腹岩。抱腹岩之腹大,大得惊人:抱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抗战时期,介休抗日民主政府常在这里召开全县军民大会,部署生产和战斗任务。抱腹岩是天然生成的超大型礼堂。抱腹岩坐东面西,为一高约18丈,长约45丈,深约15丈的巨形岩洞。岩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直角排列的大岩洞,很象砖圈的“无量殿”,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犹如空中楼阁。更引人注目的是岩洞顶壁的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抱腹岩挂铃为绵山一绝,每逢庙会,许了愿的善男信女们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

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清代康熙年间介休文人王清在《抱腹岩》一诗中写道:“寺古云常在,岩空势欲倾。此中真得地,以外纵浮名。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可谓绘声绘色的抱腹岩写照。其中“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更成为大家广泛传颂的名句。很久以前,绵山中生活着一种叫吻的野兽,非常凶猛,常常伤害过往行人。附近的村民靠山吃山,以采药为生,而野兽封山,村民们无不头痛万分/于是推荐了一个身体强健,狩猎本领很强的年轻人前去降吻。这个年轻人想只凭自身的力量那太微不足道了,如果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一定会万无一失。于是他就去求空王佛保佑,祈求老人家赐给自身一件法宝,以降服吻兽。年轻人祈祷完毕,正要走时,忽然看见供案上金光闪闪,霎时满殿生辉。走近一看,原来是只铜铃,铜铃上还有一道经文。这时殿内突然有个缥缈的声音:“念此咒,便可降住怪兽,快快去吧。”年轻人这才恍然大悟,慌忙叩拜点化之恩。后来果然降服了吻,大家为了感谢空王佛的慈悲之心,就把这个铜铃挂在抱腹岩的岩顶上,让它为大家消灾免祸。

空王古佛主要奉祀空王古佛。空王为过去世之一佛,也是佛的总称。佛经说,佛为万法之王,所以又叫空王。阿弥陀佛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但他在作比丘时,常拜空王佛眉间的白毫相,并因此而成佛。可见空王佛的地位之高。他的两侧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位菩萨。两旁是他的弟子摩斯、银空。殿前门廊是两位护法神——哼、哈二将。因哼将鼻喷光气,哈将口吐白光,故称哼将和哈将。

空王殿空王佛是云峰寺以及整个绵山供奉的佛祖,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他俗名田志超,曾对佛教禅宗临济宗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后圆寂坐化成佛。殿内这尊佛像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相传,他为反抗官府及地痞的盘剥离家出走,几经辗转,来到了介休城内的华严寺。他每日在寺内打坐念经,修行养性。农忙时节,全城的农户都忙着去田间干活,但人手太少,又怕误了时日,非常着急,都先后来求志超帮忙。志超有求必应,一口气答应了二十八家,并照帮不误。后来他又云游到义棠弘济寺,因为寺前要修塔,但用水很困难,于是又指挥兔、鹿用铜钟抬水,加快了工程进度。最后他选择了绵山,受到了善男信女的广泛膜拜。唐贞观十二年(戊戌),李世民向绵山求雨,志超命正在做饭的弟子摩斯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洒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甘露,干旱解除,万民欢腾。以后每逢大旱,晋陕一带百姓都要来绵山祈雨,可谓盛极一时。后来为感谢志超

“解民倒悬”之恩,李世民率众臣朝山拜佛。志超的弟子银空在抱腹岩接驾告师父已圆寂西归。李世民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佛”字样。于是唐太宗下旨在这里修建了空王殿。这个殿又叫石佛殿,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坐、门拱均为石雕,保持了唐代以前的风格。

慈云法雨御匾光绪二年(丙子)、三年(丁丑),三晋七十八州县大旱。山西巡抚曾国荃设坛祈雨,空王佛显灵,天降大雨。介休义棠籍人、工部屯田员外郎李敦愚等奏请朝廷颁发匾额。光绪责成南书房翰林恭书匾额一方,交曾国荃悬挂于抱腹岩空王古佛正殿。

阿弥陀佛殿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间闲置的僧舍,对面的僧舍则住着一位住持。他每天晚上念诵经文直至深夜。一日,见对面屋内通亮,他以为是着了火,提着水桶就往过跑。进去一看,原来上面端坐着阿弥陀佛,两边分别为左、右胁士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正在给六菩萨说法。他静听一夜,终于大彻大悟,成了一位得道的僧人,化缘于四方。后又回到绵山为阿弥陀佛修建了此殿。本殿供奉阿弥陀佛,净土宗称他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因他能接引虔心向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称接引佛。两边的胁士分别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两旁分别是其他六位菩萨:师子戏、师子奋、师子幡、师子作,坚勇精进,击金刚慧菩萨。殿前门廊下站立的分别是帝释天、吉祥天,他们的职责是保护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弥勒高僧殿正中供奉弥勒佛,是竖三世佛的未来佛。大家印象中的弥勒佛都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形象,而我们这里供奉的则是弥勒佛的法身。两边所供的十二高僧,他们是佛教五个宗派的代表人物,是罗汉、菩萨和佛的继承人。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弥勒殿呢?弥勒曾带领十二高僧来给空王佛做寿,又留下了他的笑口。大家为了纪念,便在这里修建了弥勒高僧殿。殿前廊下两位护法神是伽蓝菩萨和韦驮菩萨。韦驮又叫天韦将军,后因他追回了小偷手中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而成为菩萨。

另一位是伽蓝菩萨——关公。讲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关圣帝君本是道教之神,刚才在龙头寺还是高台危坐,为何到此又站立在佛殿之前?这里有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三国时,关羽曾坐镇荆州,因没有执行“联吴抗曹”的策略而失去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军俘虏遇害。他阴魂不散,悠悠荡荡来到了荆州当阳的玉泉山。一天夜里,三更以后,只见空中关羽骑一匹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大呼“还我头来”。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认得是关羽,便以手中拂尘召曰:“云长安在?”关羽当即下马,乘风落于普净座前。普净说:“今将军被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那么被你所斩杀的颜良、文丑等六将之头又向谁去索要?”一席话,问得关羽哑口无言,于是恍然大悟:斩斩杀杀为佛门之大戒,自身与颜良、文丑均属无辜。从此皈依佛门,普净收他为半个佛,为护法大神。从此他忠于职守,成年累月伫立于殿门或山门。

介公祠供奉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及其母亲。介之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被后人广为传诵,成为千古佳话。当年晋文公寻找介之推,为使之推出山,有人建议:“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三面举火,他一定会背着老母出山的。”但万万没想到介之推终究没有出来,他和母亲都抱树被火焚羽化。后晋文公为旌表介之推,封绵上田为介田,并将烧剩的柏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上,口中不停地念叨“足下”。直到现在,每逢他的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家家吃冷食,禁烟火,为“寒食节”。两千年来,寒食之俗盛传不衰。历代写寒食节的诗词甚多,仅《全唐诗》就有一百三十余首。那么为什么把介公祠建在了偏殿呢?那是在清代乾隆年间,今河南省有位读书人,名叫品公滋,读书很是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无一没有使用过,就是《诗经》《尚书》也能倒背如流。只是他运气不佳,屡试不中

,为此卧床不起。他的这种执着被介之推得知后,就托梦给他,“来年你一定要进京赶考,介休就是你施展才华的地方”,说完便飘然而去了。吕公滋照梦而行,果然中了进士,于乾隆四十一年作了介休知县。一到任,他便决定为介之推修庙。但这里已经有了规模宏大的介神庙,很是惋惜,并不停地自责。这时有人建议:“既然朝拜介神的人很多,我们何不就近在抱腹岩再建个介公祠呢?这样既能满足百姓的需求,又能实现你的夙愿。”就这样,在这里修了这个介公祠。吕公滋为官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以后又改任汾州通判。

空王磨志超与龙母在棋盘洞对奕,大战了五百多个回合。龙母几乎每盘皆输,很是不快,随手将棋子一扔,交棋认输。从此志超便在抱腹寺坐禅修行,成了远近闻名的高僧。而被龙母所扔的这一枚棋子因沾了龙母的灵气,成了妖精。此妖精经常下山,到附近村舍里为非做歹。村民们便来绵山抱腹岩拜见活佛志超,请求为民解危。志超得知是棋子所化,便命徒弟摩斯将它化为一块石磨,让它将功赎罪。从此我们这里就有了这样一个“空王磨”。关于“空王磨”的传说,《续高僧传》中有所记载:一年春天,青黄不接,绵山寺庙中的粮食只剩六担了,只能维持十几天的生活。但使用“空王磨”,从春到夏,每天磨五斗,共应磨九十石,但只用了四石,六担粮食还剩两石。僧大家很惊奇,知这是佛祖保佑,于是把多余的粮食做成斋饭,救济民众,帮这一带百姓渡过了灾荒。这里曾经有过煮粥用的“万人锅”,可惜现已丢失。

龙池池内生水,平时供寺僧和游人食用。五龙畈依佛门后,常造福远近的百姓。天旱时,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这里祈雨,十分灵验。所以绵山一带五谷丰登,大家安居乐业。为此称它为龙池。

释迦殿释迦成佛后,曾云游四方。当来到绵山时,发现这里山青水秀,是一个修行养性的好地方,但也有许多妖魔怪兽。释迦决定通过讲法教化他们,龙众也赶来听法。后来志超择地绵山,为感谢释迦,在这里修建释迦殿。本殿奉祀的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二十九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苦行。在佛陀迦耶树下“成道”。悟到世间无常和缘起等理,便在鹿野苑开始传教。其后四十五年间,在中印度各地游行教化,信众很多,都尊称他为“佛陀”——觉悟者。八十岁时,在拘尸那城附近的沙罗双树下入灭。他的弟子将他一生所说的教法记录整理,成为经、律、论“三藏”,此后佛教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世界性的宗教。两旁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及两位龙王(龙众的代表)。

铁索岭是由抱腹岩而上的一个高二十余丈的山岭,由岭上“闫王橛”拖下两根铁索,每根长18丈,由300余个铁环连接而成,每个重14斤,两条共重四千余斤。大家背向万丈深渊,面向摩天山岭,手抓铁环,沿75度的斜坡攀援而上,可至绵山峰顶。其惊险程度真不亚于华山千尺幢。介休市委书记冯建平有诗赞曰:“危危铁索岭,穹穹抱腹岩,最是惊魂处,人已崖上悬。”《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载,铁索岭的铁索,始悬于唐代之前。唐代有名诗人贺知章当年就是从岩沟登云梯上抱腹寺,再由铁索岭上到岩顶的。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健儿们经常身背机枪、地雷,肩扛食物攀铁索上下;并曾由这里护送到延安去的干部过封锁线;救援跳伞着陆的美国飞行员。铁索岭是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

大唐汾州抱腹寺碑从抱腹岩沿“云梯”下行约四十五丈,到距沟底约三十余丈的一个方圆的小丘上,便可看见举世闻名的《大唐汾洲抱腹寺碑》。杨仲昌撰文,张晋书丹,僧人思本检校。碑通高九尺,螭首二尺五寸,宽三尺,厚一尺。碑文为隶书,字径一寸,24行,每行50字,共1200字。因年深日久,风化剥落70余字。碑两侧有唐、宋名人题记。曾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的有名诗人贺知章题记中有“昔年与亲友俱登抱腹山数重,攀云梯……”的记述。可见此地原有“云梯”。攀云梯到抱腹岩,再绕行到铁索岭下攀二十一丈铁索到绵山上方,最后登上四丈高的摩斯塔,有通天云衢,青云直上。这便是开元二十年碑中所说的“云梯铁索”。碑文主要记述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筹划经营开发绵山,魏明帝曹睿特诏建抱腹寺等情况。其书法结构宽舒,字迹古朴刚劲,有汉隶遗韵,为唐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棋盘洞在开元碑后距地面六尺。这两个长九尺,高六尺,深六尺的石窟,就是当年唐高僧志超与龙母下棋的地方。右窟内顶部有50个高六寸的石刻雕像,也是唐代文物。两窟内还有一些游人题留,也颇具文物价值。

五龙松五龙为绵山的地方保护神,五龙松是五龙的化身。唐高僧志超入山时,绵山为五龙占据。龙母已知志超为空王古佛转世,便与他在抱腹岩下棋盘洞内对奕,有意输掉绵山,让于志超。五龙兄弟暴躁气盛,对志超十分恼怒,就一起作法欲将抱腹岩推倒。高僧志超法力无边,右手托起岩顶,抱腹岩安然无恙。五龙战败归依佛门,成为绵山护法真神。从此五龙便化为五棵长生不老之松,永远镇守在这里。

金大定谢雨碑金大定十一年(1171),汾州一带久旱不雨,遍地灾荒,民不聊生。汾州军太守王琦久闻绵山龙王很有法力,有求必应,便在衙内摆案祷雨。果然,汾州地境一连数日大雨滂沱,百姓无不称奇感恩。后为感谢龙王降雨救灾之恩,王琦亲率汾州官员并百姓人等前来朝拜,并立此谢雨祭文碑。

大明正德碑邑人任九皐(曾任河北平乡县丞)撰文,强恕子书丹,郭海勒刊,大明正德十三年(1518)悟空、悟禅立石。碑文记载了当年重修空王古佛殿的缘由,介绍了唐代高僧志超成佛的故事,以及唐太宗李世民为感谢“善友解民倒悬”的恩德,于贞观十五年(641)农历三月十七上山朝拜,以及北宋宰相张商英朝山拜佛,明晋恭王朱冈主持重修空王古佛殿的经过。

明王殿当年高僧志超历经艰险,终于来到绵山聚徒弘法。但有很多野兽汲取了绵山之灵气,常出来兴风作浪,扰乱百姓。一次,释迦牟尼云游到绵山,看出志超定会成真,就命十大明王帮志超降妖除魔。志超成佛后,就托梦于百姓,在这里修建了释迦、明王殿。十大明王来到这里,又担负起了保护藏经楼中经书的职责。他们恪尽职责,降妖伏魔。明王受佛的教令而现出忿怒勇猛的形象,以降伏诸恶魔。之所以称明王,是因为明为光明之义,此佛以智慧而明,以智慧摧毁一切魔障。本殿供奉的明王有:一、焰曼得迦大忿怒明王,二、无能胜大忿怒明王,三、钵纳曼得迦大忿怒明王,四。尾觐那得迦大忿怒明王,五、不动尊大忿怒明王,六、吒枳大忿怒明王,七、你罗难拿大忿怒明王,八、大力大忿怒明王,九、送婆大忿怒明王,十、傅日罗播多罗大忿怒明王。该殿塑像为唐代风格,特别是三层悬塑,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堪称精品。

五龙殿五龙为绵山的地方保护神。大家请看,五龙个个位居正中而龙母却被供奉到了一边,这与古代以孝道为重的美德是相违背的。原来这有一段来历:高僧志超入山时,绵山为五龙占据。龙母知道志超为空王古佛转世,便与他在抱腹岩下棋盘洞内下棋,有意输掉绵山。五龙对此表示不满,殿内的塑像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五龙想考验志超是否诚心向佛,便下起了漂泊大雨,大有将抱腹岩冲塌之势。志超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右手托起了岩顶,使抱腹岩安然无恙。现在五龙殿前岩顶还留有个巨大的佛掌印。这就是志超用手托山的印记。此殿为明代建筑。殿内还塑有五条龙,其中两条龙的爪里抓着人头。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有两个拦路抢劫财物的歹人,吓得百姓们不敢上山。后来,兴地村一个胆大的年轻人受众人委托,绕后山拜见空王佛。空王佛得知后,便命已皈依佛门的二龙去捉拿,二龙奉命行事,将两人捉拿到此。

毗卢殿正中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的应身——释加牟尼及他的十大杰出弟子。他们分别是:摩诃迦叶、阿难、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迦旃延、优婆利、罗睺罗、富楼那、阿那律;其中目犍连即目连,号称神通第一。

笑口常开过了塔林,可见一笑口常开的佛山。这是弥勒佛的化身,是年三月十七绵山庙会,弥勒佛赶来赴会。他曾率十二高僧站在此迎接各方佛祖。此后便留在绵山参禅打坐,后打坐之处便有了他们的化身。因弥勒笑口常开,故有“弥勒笑迎四方客”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介绍北京居庸关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78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从八达岭长城往南,沿著名的“关沟”直下约5公里的中间地带,就是明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居庸关。居庸关自古就是今北京地区西北的屏障。

如果说八达岭是西北进入北京的第一道门户的话,这里就是第二道门户。居庸关两侧高山耸立,翠峰重迭,峭壁陡不可攀。中间一径相通,地势十分险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

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为“军都关”,由辽以后经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称谓“居庸关”。秦时,虽然秦始皇所修长城不经过这里,但此地已是秦军都县和居庸县的关口。到北魏时期的公元446年,这里才开始有了长城。公元555年,北齐政权所修长城也曾经过这里。此时,居庸关才真正成为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明朝建立之初,就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关城。关城两侧的长城城墙,紧接关城向两翼山上延伸,其形如大鹏展翅。城墙随山势地形而筑,在山巅平缓处的垛口为“凹”字形,墙筑在陡峭山坡,垛口为台阶式,呈锯齿状。关城设南北二门,街长二里余,南门筑有瓮城。垛口、射洞齐备,咽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它与明长城的倒马关和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居庸关云台位于居庸关城的中心,为一过街塔基座,用汉白玉砌成。建于元至元五年(公元1345年)。台上原矗立三座石制-塔,俗称“过街塔”。塔在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在台上重建寺院,名泰安寺。寺又于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xx年)被焚毁。现存塔基高9.5米,下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安设有雕刻精美的石护栏及排水龙头。台座正中间南北各开一券门,券洞为八边折角式拱券,这是我国仅存的宋、元以前城关门洞的建筑形式。券面及券洞内雕有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卷叶花等。券洞内左右两壁,刻有属于-教内容的佛教图像,如四大天王像,以大鹏、鲸鱼等六种形象组成的法相饰“六〓具”等。四大天王之间,布满了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西夏六种文字刻写的佛经,以及用汉文刻写的《造塔功德记》。券洞顶部雕刻有10尊坐佛和若干小佛像,还雕刻有各种花草图案。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关的中心有一个“过街塔”基座,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一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南北长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云台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毁于元末明初。此后在台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20xx年),寺遭火焚,仅存云台。现在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

居庸关附近,还有“仙枕石”、“五郎庙”、“六郎寨”、“弹琴峡”、“望京石”、“天险”、“穆桂英点将台”、“詹天佑铜像”等景点,增添了这座雄关的风采。1992年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关城附近自然景观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 汉代沿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然而,这个汉代关始设立的开口,历尽沧桑,残损严重,渐渐失

居庸关长城(4张)去公众的关注。历时4年、耗资上亿元的居庸关长城修复工程已竣工,居庸关长城已于1998年3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游览居庸关主要是观赏那高六雄伟的关城和连锦起伏的垛口,以及云台精美石雕。

关城:明代居庸关有南北雨个外围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为八达岭口(北口),关城就设在南口北边的峡谷 (关淆)中。城设南北门,南门筑有瓮城,一条困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关城两旁高山耸立,重因叠蟑,林木葱郁,早在 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云台:在关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名为「云台」,建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 345年),原是建 筑物的台基,台上先后建有过街塔、泰安寺,现仅存星座。云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雨侧到有金刚杵及各种兽类浮雕,正中刻有金翅鸟王;券洞内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汉、藏、回、蒙、梵、西夏6种文字所到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布满曼陀罗花及小佛像,雕刻极为精致。

建筑特点

1.呈圆周封闭形建筑形式;

2.宽窄、高低变化大,最宽16.7米,最窄1.2米。东山长城比河 居庸关长城

套长城高出370米左右。墙体内侧低,外侧高,外侧叫垛口墙,内侧叫女墙或宇墙,可以有效地抗击敌人;

3.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是整个长城建筑的精华,在清理基址时发现有花岗岩条石垒成的,有碎石块砌成的,有砖砌的,说明它的建筑年代不同;

4.军事防御范围广,周围面积50多公顷,南北券城相距约850米左右,东山顶至西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防御设施有南、北券城、城楼、水门、水闸、敌楼、铺房、烽隧、角楼、炮台等。长城上的敌楼、烽燧、铺房,是古代打仗时作为掩体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复了25座,这些按明代规制烧的城砖,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运送材料。高大雄伟的城楼,南北各有一座,楼为三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翦边,高21米,下面城台高10米。城楼是指挥作战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楼上,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观敌情。城台下面有券门通瓮城。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景点

券城与南北关

南关瓮城呈马蹄形,南关主城门南北走,向上有重檐歇山城楼一座,自地面计算高31.8米,瓮城西侧有瓮城城门通往关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瓮城城台上设有炮台,陈列着明代古灯,外墙有垛口,内侧墙低矮无垛口。作战时可将敌人诱入瓮城,主城关闭阻其入城,再放瓮城闸门,敌人就被困在瓮城里,只能束手就擒,有“瓮中捉鳖”之意,因此得名瓮城,在瓮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关城的关王庙。北关与南关作用相同,呈长方形的瓮城上设有炮台,瓮城城门朝向北侧,北瓮城中建有北方镇守大神真武庙,庙内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古炮

资料图片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陈列5门古炮。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米,炮口口径8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1.7米,炮口口径15厘米;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径7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径为14厘米和8厘米。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制铸和使用最兴盛时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献十支新式武器“火铳”。用火药发射铁弹丸,当时称为“火龙枪”。明朝建立以后,专门设有兵仗军器局,研制铸造大炮。大炮被称为“神威大将军”。在军队中,设有使用大炮的军机营。京城卫戎,长城关口要冲,配备神机营。明成祖时,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还“佛郎机”“神枪”“铁铳”等。《明史.兵志》记载,到了明代中叶,大炮的铸造工业逐于精良,制造出的“红夷大炮”长可二丈有余,重三千斤。发之洞裂石城,声震数十里。这种炮,有照门和准星用于瞄准,射程可达500多米。在修复居庸关北关城时,发掘出土石炮弹23枚,最大直径为15厘米,铁炮弹6枚,最大直径5 厘米。[1]

云台石刻

云台石刻堪称一绝,券门内两侧右壁及顶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动,雕刻技艺高超,六种文字的石刻经文、咒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进入券门两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躯高大,怒目圆睁,并有厉鬼在其左右,是护持佛法,镇守国家四方的尊神。据说明朝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游,夜间骑马偷偷混出居庸关时,他的坐骑见到四大天王像,吓得不敢前行。无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烟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关。

券门两壁四天王的空间处,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儿、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如来心经》经文、咒语、造塔功德记等,西夏文是纪录我国古代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创制于公元1036—1038年间,当时约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师八思巴创立的蒙古新字。它脱胎于藏文,采用拼音的方式书写,并于公元1269年颁诏推行。以上两种文字流传时间很短便废弃不用,而保存下来的石刻文字对破译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历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居庸关

居庸关券门顶部刻有五个曼荼罗,即五组圆形图案式佛像,佛界称其为坛场。坛场的设立有保护众佛修炼铁,防止魔众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罗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为: 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菩萨形)、阿佛(菩萨形)、金刚手菩萨、普明菩萨。其中除释迦牟尼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萨在此显现,则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罗连同其他佛像,共197尊。

券顶两侧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围还分别刻有小佛102座,共计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这些小佛,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时,由镇守永宁(今延庆县境)的太监谷春主持补刻的。连同十方佛下的菩萨、比丘,券项两侧部共有刻像1060尊。

券门的南北券面上,雕刻着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一组造像,其中有大鹏、鲸鱼、龙子、童男、兽王、象王等等,佛界称其为“六拿具”。大鹏寓意慈悲鲸鱼为保护之相,龙子表示救护之意,童男骑在兽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资在天,而象王则有温驯善师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纹饰为交杵,又称羯魔杵、金刚杵。原本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在此为断烦恼、伏恶魔,护持佛法的法器。鉴于云台刻石造像的历史与文物价值,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云台刻石造像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真武庙(1996年修复)

明洪熙元年(1420xx年)建。真武庙所祀主神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时尊为“镇天真武灵应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元朝时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神。明代对真武信仰达到鼎盛。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将其所谓修炼之地——武当山赐名“大岳太和山”。相传,洪武初大将军徐达北征“屡有真武灵助之”,因而在关内修建此庙。修复的庙内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帅、六丁六甲神将、水火二将和青龙、白虎等神像。

城隍庙

这组庙宇规模较大。城隍是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种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后两神合二为一,就成为城池之神了。道教认为城隍是剪恶除凶、护城安民之神,能应人之求,旱时降雨,涝时转晴,以保五谷丰登,百姓安泰。

最早是三国东吴时,在安徽芜湖建城隍神庙,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渐普遍,人们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开明人士死后奉为城隍神,希望他能继续福佑乡土,保护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乡。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规模宏大的城隍庙,并颁布城隍神的封号爵级,敕封京城城隍为帝,开封临濠等地的城隍为王;府级城隍为威灵公,官居二品,州级城隍为显佑伯,官居四品,并按照级别,配制服饰。另外,城隍还管领亡魂。朱元璋还为城隍组织了一套机构,设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机声称“城隍老爷”有权拘捕活人到阴间,死人的阴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庙去接受审问。新官上任必须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庙后,方得进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还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视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对大学士宋濂透露过心里话:“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说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过是震慑臣民,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居庸关的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这里建置城隍庙除为了护佑关城外,还有约束军民的用意。这次修复是1996年,庙内塑有城隍、阎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水门

居庸关地形险要两侧高山,中间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贯穿关城。长城与河道交叉之处,建有双孔圆拱水门,水门上有闸楼,内设水闸,借此控制门内外水量。洪水季节打开闸口,泻洪,枯水季节,储备河水供关城使用。水门桥墩为南北尖状,以利于减少洪水对水门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毁坏,延长使用时间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介绍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_贵州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925 字

+ 加入清单

5篇介绍贵州文昌阁导游词范文

文昌阁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建筑,许多地方都有修建,但各地文昌阁内所祀神祇数目不一。一般来说,文昌阁都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但贵阳文昌阁却是九角形楼阁,建筑风格奇特:文昌阁底层呈正方形,第二层和第三层是不等度数9个角;文昌阁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数;二、三层的椤木,各为9根。“九”在易经里意味着至高无上,代表崇高的地位。文昌阁坐落在贵阳城老东门的月城上,地势较高,登阁远眺,山川城郭尽收眼底,视野辽阔,是欣赏贵阳风景的好去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一)

文昌阁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于武山南端高处,别名“奎阁”,故将此景称为“奎阁凌霄”。原建筑造于清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至民国时期已破败不堪。

1920xx年,蒋介石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倾斜,于是就请他的哥哥蒋介卿召集民工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飞檐翘角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蒋介石名之为“乐亭”,作《乐亭记》以描述其胜。但溪口人仍称之为“文昌阁”,文昌阁改建后,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1920xx年蒋宋联姻后,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军委会“严加管束”,次年1月13日,被送到溪口幽禁。张学良到达溪口,最先的落脚点就是文昌阁,几天以后才被押送上雪窦山,1939年12月12日,6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把文昌阁夷为平地,以后直至蒋介石离开大陆,始终是一片废墟。1987年,政府拨款,在原址按原样重建,雕梁画栋,风姿胜旧。

现在我们去参观小洋房。这所三间二层小平房就是蒋经国先生住过的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当时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称为“洋灰”,故此房叫 “小洋房”,原是为美国军事顾问端纳先生所建。这房子背靠武山,面临剡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居住于此,直至1939年到江西赣州任国民党行署专员,蒋介石曾为其子请了两位老师,严教不懈,以解除其马列主义武装,同时为其妻蒋方良女士教国文。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一间为卧室,西面一间为书房,中间为客厅,屋顶平台较宽敞,楼下由伴读徐道邻、高理文等住宿。屋内有一石碑携刻着蒋经国手书的“以血洗血”四字,表示他对日侵的痛恨及替母复仇的决心。

5篇介绍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二)

贵阳古城有"九门四阁",这文昌阁就是老东门上的一阁。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城垣一段段被高楼大厦吞没,惟有这一段城墙,保留着古老的记忆。文昌阁不但是贵阳的,而且是中国的,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顾名思义,文昌阁供奉的是文昌君,也就是天上的魁星。像这样的宫观阁楼,在贵阳,在贵州,在其他各地都很平常,但贵阳文昌阁却是"平中见奇",在建筑结构上独具匠心,颇有"点石成金"的奇妙之处。

文昌阁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虽然几经磨难,几次重修,但基本框架始终未改,不失它的原貌。据史书记载,在清代嘉庆年间,贵阳发生了一次较强烈的地震,不少房屋被毁,就连构筑坚固的城墙也在地震中崩塌。文昌阁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仅仅是"阁顶挫斜",晃动了几下,依然安稳地立在城垣上。人们开始注意文昌阁,探寻它"大难不毁"的奥秘。

文昌阁从外观看以乎看不出什么新奇之处,无非是一座三层三檐的阁楼。再仔细一看,它的底层呈正方形,而第二层和第三层却变成了9个角。把圆周分为9等份倒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可是,这9个角的度数是不等同的,前面3个角的角度仅为30度,其余6个角均为45度。这9角是怎样划分的呢?原来,它是将圆周先作4等分,然后将正面的这一段弧平分3段,又将其余3段弧一分为二,这样便成了不等边九角形。古建筑学专家告诉我们,这种不等边九角攒尖顶阁楼,在国内堪称一绝,不知是鲁班的哪位高足得了莫传才修建成的。

文昌阁高耸在古城墙上,背后是一带远山,栖雷岭巍峨、苍翠。正是:"浓翠万重当槛出,清光一片抱城来。"文昌阁侧的古城墙下,最近新辟了一片绿地,为贵阳城增添了几分春色,是人们休息、乘凉的好地方。

5篇介绍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三)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贵阳市武胜门旁修建了文昌阁,文昌阁选址在东门,高踞在武圣门旁,居高临下,从大十字上东门,地形一路升高,体现办教育的崇高地位,文昌阁成了贵阳城文气最足的响当当的地名。文昌阁的出名,一是出在文人蔚起,二是阁楼建筑的独特性在全国绝无仅有。

文昌阁还以其独特的平面形式和奇妙的结构在全国古建筑界极负盛名:阁高20米,通圆阔11.47米,进深11.58米,为三层三檐九角翘檐,九面开窗,除底部为四方形外,二、三层皆为九边形,屋顶为九角,梁为十八根、柱为五十四根,二、三层的楞木各为九根。底层为四方,二、三层为九方。九角亭阁,已属罕见,更妙者是九角划分,尤为独特,它是在东、南、北三面90°内各划成三等分,而西面(正面)的90°内划成三等分,形成一个不等边而又有规律的九角形。各檐的翼角挑枋,前挑翘角,后挑井口柱,中间以檐柱顶撑,起到“杠杆”作用。全国古建筑名师考察文昌阁独特的建筑后,冠以一个地位很高的名字叫绝世奇楼。

5篇介绍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贵阳九门四阁中的文昌阁,大家一定不枉此行,因为文昌阁现有碑文上记载,这里是贵阳风水最好的地方,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1596)年,是九门四阁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遗迹。

文昌阁修建的目的是培养文风和扶掖地方教化,阁分为三层,上层祀奎星,奎星是白虎七星的第一宿,古人观天相,形式非常像鞋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行远”,就需要“文”,所以文章之事就归奎星管。第二层祭祀文昌帝君,“文昌”为天上星座,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也叫“文昌”,历来为读书人所尊崇。第一层祭祀武安王(关羽),据碑文记载:“而武安王则所谓绝伦超群,读《春秋》明大节义以成仁者也。”用第一层来祭武安王,寓读书人首先要立“节”明“义”,方能成“仁”。阁是文昌宫寺院的主体建筑,坐东向西,后倚城墙,东门在贵阳各城门中地势最高,阁又高踞东门之上,有高屋建瓴之势,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是隐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

贵阳文昌阁为达灵性,在设计上处处体现“天人合一”。建筑上都采用“三”和“九”的倍数,九是极大极多之意。梁有81根,柱有54根,这在全国极为罕见,另外,文昌阁第一层为四角,二,三层均为九角不等边,设计上先是将圆四等分,东南北三面再二等分,西面三等分,使每一个角都成为30°和45°的特殊角度。这是目前国内古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阁楼三层由下向上逐层收紧,为了争取各层均由较大使用空间,顶层的金柱用楼过梁承托,不再下穿,部分二层檐柱又与底层金柱对齐,底层檐柱再向外放出,形成上小下大的稳定结构,这种处理方法使二层和底层各少了一圈柱网,当受到震灾时还有对水平方向的能量取到张冲的作用,这种处理方式在国内阁楼中是少见的。另外,文昌阁各翼的角梁用挑枋挑出,挑枋穿过檐柱,以檐柱为支点,将内部金柱挑起,形成杠杆式结构,这种结构在国内阁楼中也是少见的。民国20xx年(1939年)日机空袭贵阳,文昌阁附近多处中弹,使东北角阁基下沉,檐柱下坐,内槽墙沉落,以至楼过梁及楼面随之下沉,但二层金柱因有挑枋未下坐,仅与楼板过梁分离,出现约3厘米的缝隙。说明杠杆结构起了作用。结构巧妙,匠心独运,难怪民间有贵阳文昌阁是“鲁班亲手掌的墨”的传说。

文昌阁经历多次维修,康熙八年(1669年),三十一年(1692年),嘉庆四年(1799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都维修过。民国年间失修,沦为驻兵和监禁进步人士的地方,机关有时也占用。解放后,在这里办过“文昌阁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阁中壁画,神像全被捣毁,因无人管理,成为市民的大杂院。1976年秋阁楼宝顶被雷击落,随宝顶一起被击落的东西有:历书、茶叶、五谷及钱币等。历书现被省博物馆收藏,宝顶陈列在阁内二楼。1983年贵阳市政府维修,1988年全面对外开放,1997年被开辟为贵阳市钱币博物馆,20xx年贵阳市政府再次维修,现阁内一层有“中国名楼名阁图片展”。1981年经市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经贵州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历经战乱的浩劫和岁月的洗礼,文昌阁仍然屹立于贵阳的东门,成为贵阳九门四阁中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遗迹,我们参观的不仅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是品鉴历史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的时候带上孩子,来祭拜文昌帝君。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单独问我,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和理解,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再见!

5篇介绍贵州文昌阁的导游词范文(五)

贵阳东门的文昌阁,是我国千百年来实行科举制度的产物,它建于十六世纪末(公元1596年、明万历20xx年),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文昌阁造型独特,其结构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底层为四方,二、三层为九方。顶角的划分是将四周等分后,再将正面(西面)一条弧三等分,其余三条二等分。据考证,这种造型的阁楼为目前国内仅存。近日,文昌阁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为什么要修建文昌阁并供奉文昌为神?文昌是什么样的神?它与科举文化有什么关系?

文昌神的由来

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不免产生宿命论和迷信思想,认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都由神在操纵。我国是多神教的国家,读书人供奉的神就是文昌。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天文学家就发现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以之作为夜间辨别方向的标志。七颗星中有四颗(第一至第四颗)排列成长方形,古人称之为斗魁,第五至第七颗排列成一条线,称之为斗柄(半杓),总称北斗七星或文曲星。

汉代,实行开科取士,设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等,选拔有学问的人,授予官职。有的人被选中,有的人没选中,于是,就有人把读书人的命运与北斗星联系起来,说什么七颗星中的第一颗叫“奎”,“奎主文章”(《孝经·授神契》)。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天官书》说:“斗魁戴匡(筐)六星,曰文昌官(即七颗星中除一颗奎星外,其余六颗合称文昌宫)。六颗星分别主宰人间的功名禄位,并各有名称:“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唐宋时,读书人为了追求功名,大都供奉组成文昌宫的六颗星。元代仁宗延佑3年(公元1320xx年),诏封文昌宫六颗星为文昌帝君,于是开始有人立庙祀之,并把它塑成帝王之像。

贵州地处西南,元代尚未正式建省,亦未在贵州举行乡试(举人考试),故贵州境内立庙供祀文昌帝君者极少,仅有乌撒卫(辖今威宁、赫章县地)有文昌庙一座,建于公元1324-1320xx年间,是省内最早的一座文昌庙。

明代永乐20xx年(1420xx年),贵州正式建省后,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考生增多,信奉文昌者众,于是,贵州各地相继出现供奉文昌的神庙,有称文昌祠、文昌宫、文昌阁的。

贵阳最早出现的文昌祠。在贵州宣慰司文庙左,建于明洪武初。

明嘉靖20xx年(1535年),朝廷批准贵州在本省举行乡试后(在此之前,贵州生员须到湖广、云南参加乡试),贵州省内相继出现不少文昌庙。到了万历20xx年(1596年)贵阳新修一座文昌阁,屹立于东门月城上,阁为三层,规模最大,为全省之冠,并以其结构奇特著名全国(以上见明万历贵州巡抚郭子章著《黔记》及万历《贵州通志》)。

我国阁楼的传统模式,一般都是四角、六角、八角。而贵阳文昌阁却是九角。除阁的顶层表现为九角外,还有各层梁柱中处处表现九或九的倍数,如梁为81根,柱为54根,楼楞木二、三层各9根。

这是因为我国古人认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清人汪中《释三九》云:“凡一二之不能尽者,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如九重天、九霄云外、一言九鼎等,皆是以九形容极多、极高。文昌阁所以建为九角,楞木均为九的倍数,显然含有极高、极多之义,除显示文昌神地位最高外,也含有祝愿贵州考生在科举考试中名列最高、人数最多之义。

魁(奎)星神的来历

明末清初,战乱频仍,各省举人进京考试,途中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往往连进士也考不上,争取考上前三名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有人编造说:考生试卷经主考官评出前三名,送请皇帝作最后圈点,才能定出谁是状元、谁是榜眼、谁是探花。有的皇帝不懂文章,甚至不看内容,随意圈点,这当中就有神在操纵皇帝的御笔,这个神就是主宰文章的奎星。于是,考生们不仅供奉文昌,还要供奉奎星。

但奎星塑成什么形象来供奉,却是问题。奎字的解释,据《广雅·释言》载:“奎,胯也。”引申为两足张开之义。但不可能将两足张开塑为神像。明清之际出了一位著名学者顾炎武,他在晚年所著《日知录·魁》中,提出解决的办法说:“(神像)不能像奎,可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道教中人根据他的这一说法,遂将魁星塑为一个鬼的形状,魁字的大弯钩,作为魁的左足向后翘起踢着一斗,鬼用左手捧卷,右手执笔作点定试卷的姿态。于是魁星塑像设计成功,各地文昌阁中都按此式样,加塑了魁星神像。贵阳文昌阁的魁星神像是康熙31年(1692年)贵州巡抚卫既齐主持重修文昌阁时增塑的。

人才蔚起

清代建立政权之后,遵循“古开创之世,类以文教为治”的经验,大力提倡尊奉文昌,因而对省城的文昌阁积极加以维修。仅康熙年间就大修两次;一次是康熙8年贵州巡抚佟凤彩主持;一次是康熙31年贵州巡抚卫既齐主持。现文昌阁仍保存有两次《重修文昌阁碑记》。

也许是种巧合,就在上述官方大修文昌阁之后不久,康熙33年贵阳人周起渭(渔璜)考起了进士,其人才华出众,名噪一起,曾典试浙江,擢侍读学士(给皇帝讲学),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42年又有贵阳曹维城考取武进士第一,成为贵州第一个武状元。这就大大鼓舞了贵州文武生员的学习情绪,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追求科举功名的热潮。其间曾出现一些传为佳话的科名盛事:如嘉庆时广顺州金殿行有四子鼎寿、鼎梅、鼎铭、鼎年皆中举,被誉为一门四举人。麻江县周泰等举人,其祖父之翰举人,父周诚举人,一门三代举人。同治8年贵阳人陈灿、陈田兄弟同榜举人,后来又都考取进士。

考文状元最不容易,但到了光绪20xx年贵阳人赵以炯终于考取了一甲进士第一名,成为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若从明嘉靖20xx年贵州开科乡试算起,那就是经过351年,贵州才算出了一个文状元。当时贵州籍的省内外学者、生员闻之,无不引为荣幸。在京的贵阳人曾任礼部尚书的李端棻贺以联云:“沐熙朝未有殊恩,听鸿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启吾黔久钟间气,忆神仙流传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扬胜江南。”

在赵以炯考取文状元之后仅隔20xx年,即光绪20xx年,贵州麻哈(今麻江)县人夏同和又考取了文状元,这对贵州考生是一次极大的鼓舞。但就在这时,清朝统治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戊戌变法高潮。光绪30年宣布停止科举考试。

贵州两状元

清代贵州一共出了两个状元,据清朱彭寿著《旧典备征》载:清朝自顺治3年开科起,至光绪甲辰停止科举止,这258年间,共举行殿试112科(次),录取状元人数114名(其中贵州2名),按112科计应为112名,多两名是因顺治壬辰、乙未两科满汉分榜,各取状元一名,故多2名。

明清两朝贵州产生了多少举人进士?据民国《贵州通志·选举志》载:

贵州自明代开科乡试以来至清末,共有文举人约6千名(包括明代举人1145名),清代举人4800余名);共有文进士714名(包括明代进士105名,清代进士609人)。故有6000举人,700进士的总称。

另有武进士134名(包括明代武进士32名,清代武进士102名)。

这些举人、进士,除一部分担任文武官吏外,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府学教授、州学学正、县学教谕及各级训导、书院院长、山长,或私人开讲授徒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对贵州文化、教育的奠基、开拓、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文昌神庙的兴衰

贵州举人、进士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科举制度产物的文昌阁神庙也随之兴旺起来,认为人才蔚起与文昌庇佑有关。如雍正时任贵州巡抚的张广泗重修贵阳文昌阁后,题一联云:“盛世车书环斗极,遐方文物应奎垣。”

明代贵阳城区只有文昌阁两座,乡间无文昌阁。清代贵阳城区发展为9座,各乡发展为25座,城乡共计34座。数量之多,居各种神庙之冠。与民间较为流行的关帝庙和观音寺相比较,明清两代贵阳城乡共有关帝庙24座、观音寺19座,远不如文昌阁之盛(《贵阳市志·宗教志》)。

1920xx年辛亥革命胜利,清朝统治结束,千百年来的科举制度随之告终,文昌神也渐失去信众。民国成立,各种神庙渐被打倒。贵阳境内的文昌神庙有的改办学校,有的改作公房,有的变为民宅,陆续消失,贵州各县情况也大致相同。贵阳惟东门月城上的文昌阁,民国时期常被军队驻扎,并一度改作监狱。解放初期曾设文昌小学于内,因此,神像等虽被拆除,房屋旧貌基本保存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