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选题依据最新20篇

浏览

5865

范文

4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的原则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887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原则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一般来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吸收外国的经验和技术,引进外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在当前贯彻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注意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等等。二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工资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物价的调整、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社会治安、法制教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经验总结、改革预测、研究决策等。另外,有些题材看似具体小事,却关系着干家万户,也可作为选题。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勤俭持家问题等。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有些题目也并不一定直接与现实挂钩或有直接的实际用途,如对历史问题、典籍问题、外国问题的研究等。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题材能够表示某种趋势,或对现实有借鉴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理论价值,这样的题目当然也是可以选的。我们所要反对的只是那种脱离现实、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东西。

二、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毕业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对于毕业论文来讲,限于条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

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是前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老题材了。可有的人敏锐地抓住了企业实行股份制后,职工思想出现的波动和变化,收集了大量新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股份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方法》一文,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如同样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有的学员针对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合同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从小生产者向产业工人的转化,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农民合同工的思想特征以及对整个职工队伍思想的影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这样的文章同样具有新意。

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

要发现有新意的题目,首先要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事物及其矛盾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面临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和社会风气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原有的理论要再认识、再发展,而且需要创立许多新的理论。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撰写的具有新意的毕业论题。其次,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过去已经形成的理论,包括教科书上的一些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还可以进行再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分析资料。对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弄清楚别人写过什么东西,有些什么论点,有何争论及分歧的焦点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等。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作一番加工整理的工作,把别人认识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起点,在前人和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三、知己知彼,轻易适中

(一)知己知被,量力而行

毕业论文是对学员学习知识相成果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做到“知已知彼”。

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桥和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对自己定下的标准高一些,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应当看到,大学生的学识水平是有差距的。有的可能在面上广博些,有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钻研,有的可能在这一方面高人一筹,而在另一方面则较为逊色。在选题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感的题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深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包括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料。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大致掌握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劳动。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有疑点、漏洞的问题,不少是重要的学术论题,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在理论上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只要做到了知己知彼,就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譬如,政治专业中从事党政工作的学员,写“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题目;党史、党建学得好的,写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反腐倡廉和党纪党风等问题,就容易写好。学经济专业的,在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写“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题目,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在流通部门工作的写市场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流通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清理三角债等,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

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业余学习的学员还要受到工作、家务等牵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也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 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文章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还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此外,题目大小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这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来加以确定。

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具体些小些,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如《××厂行政科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就足够了,如硬要写论文,意义也不大。 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笔,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有的一鳞半爪地接触到一点国外的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为了一鸣谅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囫囵吞枣,东拼西凑,这样的论文当然是写不好的,选题时要引以为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的具体方法

(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

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业余学习的学员还要受到工作、家务等牵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也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 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文章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还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显得角度?。?针对性强,容易深入研究br> 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此外,题目大小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这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来加以确定。

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具体些小些,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如《××厂行政科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就足够了,如硬要写论文,意义也不大。

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笔,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有的一鳞半爪地接触到一点国外的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为了一鸣谅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囫囵吞枣,东拼西凑,这样的论文当然是写不好的,选题时要引以为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的重要性

所谓选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即在写论文前,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

在论述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楚。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转引自《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朱光潜等著,第59页)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不错,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这种飞跃必然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等等。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对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讲,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不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作为主要领导,如何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

二、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我们在研究客观资料的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累,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杏来,这期间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看法,对我们都是十分宝贵的。但它们尚处于分散的状态,还难以确定它们对论文主题是否有用和用处之大小。因此,对它们必须有一个选择、鉴别、归拢、集中的过程。从对个别事物的个别认识上升到对一般事物的共性认识,从对象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输入大脑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使其确定下来。正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产生并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着眼点、论证的角度以及大体的规模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

选题还有利于弥补知识储备不足的缺陷,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获取知识,早出成果,快出成果。撰写毕业论文,是先打基础后搞科研,大学生在打基础阶段,学习知识需要广博一些,在搞研究阶段,钻研资料应当集中一些。而选题则是广博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在选题过程中,研究方向逐渐明确,研究目标越来越集中,最后要紧紧抓住论题开展研究工作。爱因斯坦说过,“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够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引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页,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较多的知识积累。对于初写论文的人来说,在知识不够齐备的情况下,对准研究目标,直接进入研究过程,就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补充、收集有关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这样一来,选题的过程,也成了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理解的好时机。

三、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就难以完成写作任务;反之,题目过于容易,又不能较好地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达不到写作毕业论文的目的。因此,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

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通过选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以条理使其初步系统化;对这一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找出症结与关键,不仅可以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清楚,而且对研究工作也更有信心。科学研究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但专业知识的丰富并不一定表明该人研究能力很强。有的人书读得不少,可是忽视研究能力的培养,结果,仍然写不出一篇象样的论文来。可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研究能力不会自发产生,必须在使用知识的实践中,即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加以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提高。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选题需要积极思考,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初步的锻炼提高。选题前,需要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下一番钻研的功夫,需要学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选题中,要对已学的专业知识反复认真地思考,并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联想和发挥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的学生自己不作独立思考,完全依赖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拿过题目就写。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一方面不利于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再调动,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再发挥,不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不经过选题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过程,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更显不足,这样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一筹莫展,可能推倒重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建筑工程毕业设计16年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建筑,工程,设计,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16年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建筑工程)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569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一 实习概况

1.1 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

1、通过学习,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整个施工过程和监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有较清晰的了解,巩固课本上的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并为以后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积累经验。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参加工作作好准备。

4、通过实习和劳动,了解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技术规范的监理细则。

5、了解目前我国过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与监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7、 虚心学习,了解具体施工细节,学习工人师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8、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实习报告,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1.2 实习时间

xx年2月21日——xx年3月18日

1.1.3 实习工地

某大学新校区 32#学生公寓楼

1.2工程概况

1.2.1 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学生公寓住宅楼,位于某大学新校区。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7083.6㎡,占地面积4627.2㎡,建筑总高度20.15㎡,宿舍间数706间,总容纳2820人,本工程由2幢多层砖混结构楼组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屋面防水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2.2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系数1.0,抗震设防烈度7度。本工程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除标高以m为单位外,其余均以mm为单位。设计室内地面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0.75m。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及抗震缝内的施工垃圾应全部清除干净,充分保证设计所要求的缝宽上下贯通。

二 实习的工作和内容

2.1 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2.1.1基础工程

由于基础是整幢楼最为关键的部分,所以也是工程的重中之重,做好基础至关重要,基础工程包括了土方开挖,打桩,断桩处理,承台、地基梁的施工等等。 由于整个工程的土方开挖和打桩已经基本结束,实习期间没能接触到。所以以下只做简单的介绍。主要介绍一下工程上比较常用的人工挖孔桩的做法: 首先介绍一下断桩的处理流程。打完桩,做完静载实验后,做动测实验,动测报告出来以后就知道桩断在几米深的地方。若动测报告显示桩断在4m左右,然后进行人工挖孔。在人工挖孔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安全,洞口的保护至关重要。围护结构一般有二种,一种为-0.00 m ~ -1.50m之间,用砼作为围护结构,再往下一般用钢护筒作为围护结构。待挖至断桩处再深20cm~50cm,用吊车将桩断的部分取出,将预制好的钢筋智笼吊下去,较正以后,开始浇筑砼。整个浇筑过程需要混凝土搅拌车、吊车、挂篮一起配合,工人还得用振动棒加以振动。

在浇筑桩的过程中,将钢护筒拔出要有相当的技术,大约浇筑2~3挂篮的砼时,就应将铁护筒取出。

断桩处理完则进入下一个流程为浇筑桩蕊和浇筑承台垫层,在这一流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混凝土标号的控制,用来浇灌的混凝土需要添加膨胀剂,因为这样待混凝土凝结以后可以使承台和桩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承台的模板也需引起特别的注意,由于体积比较大,所以承台模板的加固体系间距应比较小,防止胀模的发生。承台和地梁钢筋安装也比较复杂,特别是交接处的地方,由于属于隐蔽工程,所以应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2.1.2钢筋工程

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依靠握裹力与混凝土结合成整体。钢筋工程乃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三大工程之一。

钢筋的分类一般可以按生产工艺的不同,直径大小,钢筋的强度进行分类。生产工艺与一般可分为热扎钢筋,冷扎钢筋,冷拉钢筋,冷拔钢筋。按不同的直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筋: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等。在强度上钢筋可分为hpb235、hpb335、hpb400、rrb400级钢筋。其中hpb235、hpb335为最常用的两种钢筋。

因为混凝土浇筑后,钢筋的质量难以检查,因此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并建立起必要的检查与验收制度。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正常工作钢筋工程施工时,钢筋的规格和位置必须与结构施工图一致。

一般的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结构施工图→绘钢筋翻样图和填写配料单→材料购入、检查及保管→钢筋加工→钢筋连接与安装→隐蔽工程检查验收。钢筋的安装对工人的看图能力要求较高,钢筋的型号,数量,位置要求很高,一般应和图纸一致。

工程中钢筋往往因长度不足或因施工工艺的要求等必须连接。所以钢筋的连接在钢筋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是学习的三种连接方式

1、绑扎连接:绑扎是目前仍为钢筋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绑扎连接时其位置和搭接长度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4-)中的规定,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接头。钢筋的绑扎接头是采用20~22号火烧丝或镀锌丝,按规范规定的最小搭接钢筋长度,绑扎在一起而成的钢筋接头。本工程中在梁、板钢筋的连接上通常使用绑扎,但当钢筋的直径过大时则不能采用绑扎连接,因为这样会产生偏心作用的不良效果。 2、焊接连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与钢材的焊接性、焊接工艺有关。焊接又分为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其中闪光对焊以及电渣压力焊在工程上使用较为频繁。本工程中柱筋的连接通常采用电渣压力焊,而梁筋中直接较大的钢筋则采用闪光对焊。

3、机械连接:钢筋机械连接是通过机械手段将两钢筋端头连接连接在一起。本工程中地下室的梁筋连接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机械连接质量上会优于焊接,但是在造价上处于劣势,成本较高。

2.1.3模板工程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模板其实包含了两部分,其一是形成混凝土构件形状和设计尺寸的模板:其二是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支撑系统。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混凝土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侧压力作用下不破坏,不变形。支撑系统既要保证模板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又要承受模板、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因此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在上荷花载的作用下不沉陷,不变形,不破坏。

模板在材料与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本模板、钢模板、胶合板,本工程多数使用胶合板模板。

模板的作用便是在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刚从搅拌机中拌和出来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浇筑在与构件形状尺寸相同的模型号内,这样砼凝结硬化之后,才能形成所需要的结构构件,模板就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成型的模型。

2.1.3混凝土工程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混凝土工程包括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任一过程施工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 混凝土的制备包括了混凝土的配制与混凝土的搅拌,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混凝土的配制还包含了混凝土的设计配合以及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是根据实验室的设计配合比提高一个数值,并有95%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施工配料计量必须准确,才能保证所拌制的混凝土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其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施工配合比与实验配合比的差别在于含水率的区别。由于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实验室在试配混凝土时的砂、石实际含水率。为保证现场混凝土准确的水灰比,应按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对用水量予以调整。

混凝土的搅拌,要获得均匀一致的混凝土,必须对其原材料充分搅拌,使原材料彻底混合。工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一般采用机械搅拌,一般要注意搅拌时间的控制,以及送料机时间的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只有合格的浇筑,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符合设计的要求,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尺寸准确,才能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而且还检查模板的尺寸,轴线及其支架承载力和稳定性。浇筑质量还以浇筑工人的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若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够很容易产生离析现象,而且容易产生蜂窝、麻面,甚至产生露筋现象。

施工缝的留置也是混凝土浇筑的一种特殊工艺,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且停歇时间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部位留置施工缝。一般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应用时考虑施工的方便。

2.2 施工技术 2.2.1 木工

1、模板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2、各种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4、现浇结构模板拆除的时间和顺序; 5、模板拆除的注意事项;

6、模板的清理,堆放和维修的方法及要求;

2.2.2 钢筋工

1、钢筋的种类及外形特征; 2、钢筋的焊接方法及质量要求; 3、钢筋冷加工的方法及工艺; 4、钢筋的绑扎的方法及质量要求; 5、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要求

6、各种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 7、掌握隐蔽工程记录方法及主要内容;

2.2.3 混凝土工

1、搅拌机的种类,规格,拌和的原理; 2、震动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3、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及标志牌的内容; 4、施工缝的留设及其处理方法;

5、混泥土的养护方法及要求;

6、混泥土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7、混泥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内容;

三 实习总结

3.1 问题与不足

不实习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习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实习,虽然不长,但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2、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3、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4、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5、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3.2 认识与收获

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实习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本此实习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工地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墙体也会发生偏移,楼梯支模时楼梯间的高度不够,阳台、凸窗的尺寸标高有微小变动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设计,全文共 1946 字

+ 加入清单

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专题:总体设计

专 业:机械工程

班 别:机自041

学 号: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XX年3月31日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1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1举3得,是1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3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 (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

水源热泵系统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shp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1次和2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水 --- 空气热泵系统

水 --- 水热泵系统

空气---空气热泵系统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1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1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图。1。2土壤换热器(竖直埋管)图

图。1。3 地表水系统图

图。1。4 地下水系统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是1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最先开始于19xx年,瑞士zoelly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1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目前已安装了400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供热或者取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变得严重,在各个方面节能也被更多的考虑,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地源热泵研究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各种交流探讨会。中国制冷学会第2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4次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从90年代开始,每届全国暖通制冷学术年会上都有“热泵应用”的专题;XX年6月19~23日,中美地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国外的应用状况和在中国的推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与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承办“国际地源热泵新技术报告会”于XX年3月17日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加强了国内外地源热泵先进技术的交流。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语毕业论文选题英语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570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毕业论文选题英语开题报告

英汉翻译方向

On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

On Treatment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ese (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ames of Commendation (英语商品名称的翻译)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Skill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技巧

An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Poetic Image诗歌翻译的意象问题探讨

A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itles of English Films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A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itles of English Novels英语小说题目的汉译问题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oem “ Untitled “ by Li Shangyin李商隐的诗〈无题〉的英译比较研究

Foreigniz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Idioms

On Culture Translation under Foreignization

On Faithfulness in Translation

On Fidelity and Expressiveness in Translation

Interpreting and Interpreting Skills

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Arts in Verse Transl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 of Hong Lou Meng

On Translating the Passive Voice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ong Sentenc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Exploring English-Chinese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O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On the Criteria of Interpretation

On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Arts of Translation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On Transformation between Parts of Speech in E-C Translation

Exploring Substitution and Ellipsis in Translation

On English Proverbs Translation

On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yl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ransl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Yeaching

Chinglish in C-E Yranslation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llusions and their Translation

English Neologisms in Newspaper and their Translation

On Translation of Humor in Pride and Prejudice

On Features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Cultural Discrepanci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ranslatio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Song lyrics

Translation of Address Ter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un into Chinese

The Role of Dictionary in Translation

Thought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English and Legal Lexicon Translation

Features of Foreign Trade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Model

On Euphemism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Features of Tourism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生活中广告英语的翻译特色

对翻译原则“以信为本,求真求美”的思考

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南昌旅游景点中英翻译错误及纠错对策

背景知识在口、笔译中所扮演的角色

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不对等性

英美文学

The Gift of Magi and Consumensm

A Brief Comment on An American Tragedy

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Dichsons Death Poems

On The Call of the World

Love Tragedy and War—An Analysis of A Farewell to Arms

Sister Carrie and Jennie Gerhardt

The Evil of Mankind Portayed in Moby Dick

On Henry Heming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Emily Dickingson and her Poems

Analysis of A Rose of Emily

The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Ezra Pounds Poetry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of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On the symbolism of The Old Men and the Sea

Some English Learner’ image of America(survey and study)

Influence of the Bible on English Literature

Deviation and Foregrounding in … (using literary works for a case study)

The Language of Shakespeare’s Sonnets, or of any particular literary works

Cultural Shock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extbooks

Deep Love And Deep Hate—A Brief Analysis On Wuthering Heights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s In Hemingway’s The Snows Of Kilimajaro

On Ernest Hemingway And His Novel The Sun Also Rises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Reflected In Social Manners

鸟的赞歌--------评英国浪漫派诗歌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海明威英汉形象和冰山风格

《名利场》的现实意义

苔丝的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的犹豫再探讨

爱伦坡小说的艺术创作成就

爱伦坡小说人物塑造

O Neill剧作对美国戏剧的影响

华兹华斯的语言风格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诗人哈代

简述哈代的悲剧性叙事艺术On Hardys tragedy narrative art

奥斯丁与勃朗特写作风格异同The comparison between Austen and Bronte in writing style

杰克·伦敦(或某作家)《 》(某作品)评述On Farewell to Arms of Hemingway

浅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塑造

《还乡》的悲剧艺术特色

蓓基形象再解读

蘩漪与伯莎梅森的比较研究

爱玛形象的魅力

海明威研究——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硬汉子

《苔丝》的悲剧性与现代性 Tragedy and Modernity in Tess of D’Urbervilles

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 On the View of Harmony in Wordsworth’s Poetry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意识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创作特点

《红色英勇勋章》的叙述技巧分析

论《白鲸》的象征含义

论吴尔夫的《1间自己的房间》中的女权主义

论简。奥斯汀对《爱玛》主人公的塑造

《红字》中的象征

哈姆雷特的人物特征及悲剧根源

华兹华斯《孤独的割麦女》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行政,全文共 4879 字

+ 加入清单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

以下选题供参考:

1、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2、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3、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4、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5、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6、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7、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

8、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

9、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10、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

11、系统政治理论的原则与运用研究

12、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13、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14、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比较研究

15、中外行政组织体制 较研究

16、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17、我国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8、生态组织与我国当今行政组织体制的关系研究

19、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20、西方文官制度研究

2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22、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3、公务员考绩研究

24、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25、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6、建立社和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

27、中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研究

28、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29、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30、公务员辞职、辞退理论与实践研究

3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32、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

33、论社会主义国家政民关系的本质研究

34、试论政府公关与企业公关之异同研究

35、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府公关的必要性研究

36、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研究

37、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

38、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39、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40、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41、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42、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的影响研究

4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44、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4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46、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47、行政监察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研究

48、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

49、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

50、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

51、舆论监督研究

52、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53、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54、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55、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56、行政道德与行政法制的关系研究

57、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58、"会议"与行政决策研究

59、我国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研究

60、行政文化研究

61、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

62、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63、企业人事管理研究

6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65、国民政府五院制与孙中山五院制思想之比较研究

66、香港廉政公署研究

67、新加坡行政监察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68、英国地方政府组织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69、美国各州独立管理机构的地位、组织和职能研究

70、法国省长地位的演变研究

71、论印度联邦制的特点研究

72、德国、加拿大联邦制比较研究

73、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研究

74、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研究

75、论地方人大的职权范围及其实施办法研究

76、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77、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研究

78、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研究

79、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中可资借鉴的本土化资源研究

80、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

81、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研究

82、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83、我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84、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85、我国公民参政议政制度研究

86、行政管理法制化研究

87、我国法院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88、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89、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90、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91、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92、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93、县级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4、政府行政执法研究

9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法制监督研究

96、政府"法制"研究

97、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

98、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研究

99、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100、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101、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2、我国中等学校的人事改革与激励机制

103、我国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104、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05、我国地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06、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变革

107、WTO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0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0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变革

110、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研究

111、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12、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13、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4、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

115、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116、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7、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8、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12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行政管理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_官僚制在当前行政改革中的价值

学 院 法政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级) 03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 授乙

教务处制表

二00 年 三 月二十六 日

一、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选题依据: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改变不仅改变了经济运行环境,而且引起了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的深刻变革。这种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进程,对政府的管理、决策以及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改革,西方国家兴起了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代表的政府创新活动,他们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韦伯的官僚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一段时间以来,“摒弃官僚制”“突破官僚制”和“政府再造”等成了广泛关注的话题。那么,官僚究竟是走到了尽头,还是依然具有生命力?对于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改革路径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怎样正确合理的对待官僚制?这个问题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行政改革而言,无疑是具有指导和现实意义的。

理论意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中,对官僚制的研究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可以这样说,公共行政学是无法回避对官僚制发表意见的。研究者们要么接受官僚制的理论体系并为其建构、改造和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建言;要么对官僚制理论体系提出批评,并试图寻找替代性的方案。尤其是以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对官僚制所展开的学理研究使之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韦伯是无可厚非的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逻辑严密且内涵丰富,十分具有理论研究价值。

现实意义:研究官僚制在当前行政改革中的价值亦有其必要的现实意义。官僚制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应用与理论研究交相呼应,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处处都与官僚制形态及其人员联系起来,密不可分。现代官僚制是近代西方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在现代社会具有普适性价值。而现实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中国在行政模式的选择上应如何对待官僚制,是沿袭?是摒弃?是完善?还是超越?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怀着检视历史和理论以服务当前问题的想法,本文将选取对韦伯官僚制的分析作为论文选题,从管理学和行政学的视角入手,希望从韦伯思想中提取一些认识,在实践分析上作一点尝试。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查阅的主要文献(可另加页)

研究现状:

韦伯虽是20世纪初的人物,但越是影响深远的理论,越易受到广泛的批评和锤炼。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的兴起,“重塑政府”、“政府再造”、“企业化政府”成为行政改革的主要方向,而长期以来指导政府构建的权威理论———官僚制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韦伯的批判几乎不绝于耳。在这方面,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行政改革中应该如何对待官僚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应顺应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要求,摒弃官僚制,超越官僚制才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尤其在电子政府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官僚制的理念与现实已格格不入;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官僚制在中国不是过多,而是不足,在这样的现实下,谈“超越官僚制”只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应着力于官僚制的完善,官僚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 马克斯·韦伯.韦伯文集(下)[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19

4. 赵景来.新公共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5).

5.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6. 唐皇凤.超越官僚制_现实抑或乌托邦[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9(6)

7.张璋。新公共管理:典范还是交响曲[J]人大复印资料,2019(2)

8.唐均。西方公共行政新视野[J]人大复印资料,2019(3)

9.唐均.官僚制的挑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J]、2019(6)

10. 黄小勇.韦伯官僚制范畴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学报.2019(4)

11. 刘中兰、师智峰. 对韦伯理性官僚制的再审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

12 .肖扬伟. 反思新公共管理.[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9(9)

13. 张定淮,黄国平:西方理性官僚制与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取向[J]、深圳大学学报、2019(3)

14.龚咏梅:韦伯的理想与现实[J],社会科学战线、2019(2)

15.王强:全球行政改革浪潮与中国行政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9(2)

16.吴镇聪: “中国官僚制”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2)

17. 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M]2019

18. 王义.西方新公共管理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M]2019

以上文献不准确

三、研究内容

1.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全文分为四个大的部分来完成:

一、官僚制的理论介绍(简要)

二、官僚制相关概念分析及可取之处

三、如何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官僚制

四、当前中国行政改革应吸取官僚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核心观点:一味强调官僚制的过时还言之过早,在官僚制的理性精神尚未得到张扬、其合理性的一面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妄谈摒弃官僚制,不仅不合时宜,误导行政改革的方向,更背离实事求是的精神。官僚制理论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对行政领域的制度建构也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国内外学者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逐一进行分析,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力求逻辑严密。同时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考究官僚制这一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的现实在哪些方面有交*融合,最后得出结论。

四、论文进度安排

起止时间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3.5——3.31

4.1——4.15

4.16——5.15

5.16——6.5

6.6—— 6.15

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搜索尽可能多的资料

官僚制理论本身的相关基础知识

结合当前行政改革研究,完善论文格式、摘要、参考文献等后续工作

在导师指导下修改

再次修改,定稿

约5本书籍,50篇网络文献

完成论文第一、二部分

完成论文第三、四部分,第一稿完稿

完成论文第二稿

论文第三稿,最终完成

五、审核意见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审核小组意见:

审核小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注:审核小组应至少由三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必要时可召集开题报告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土木工程硕士论文致谢词范例_论文致谢信_网

范文类型:致谢词,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土木工程硕士论文致谢词范例

致谢一:

行文至此,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离别在即,感谢导师汤斌教授对我论文的指导,让我克服一个个困难、解明疑惑,直至论文顺利的完成,在此谨向汤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正是他们的养育、关心支持以及温暖的关怀下,让我专心致志、积极向上的完成自己的学业。衷心地感谢俞晓教授、雷学文教授、陈朝峰老师、史洁老师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陈朝峰老师在我数值模拟过程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在资料文献收集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师兄单子宁,师姐王婷、师弟郭凡夫、涂文杰、程涛、师妹张一鸣以及同学谢亮、谭晨等都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在论文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指点。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诚挚的感谢评阅和出席论文答辩的各位专家和教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审阅论文,并给与了宝贵的意见和指导。

致谢二:

本文以科研项目为出发点,以曲江公司副西进风石门为试验对象,在导师徐颖教授的全力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获取以及论文的撰写部分,徐老师都给了作者很大的帮助。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转眼即逝,在这三年里最难忘的的莫过于导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土木建筑学院的领导和各位老师,三年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关于论文,还要感谢曲江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们在试验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和帮助。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项目也不能顺利的完成。还有淮南顺辉锚固公司的同仁们,他们也为论文的撰写出了一份力。感谢娄培杰博士和李国鹏师弟在论文写作中的帮助。论文中的若干内容是他们给的指导才得以完成,在此表示感谢。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评阅论文,在此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由于本人科研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会存在不严谨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致谢三: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宗琦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宗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宗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徐颖教授、傅菊根教授和吕渊教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

由衷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硕士学业。

最后,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致谢四:

本论文是在导师姚传勤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选题、过程分析到最后撰写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及对我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

姚教授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严谨的治学以及务实的科学作风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是我今后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值此,谨向我的恩师姚传勤教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祝愿姚老师及其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感谢白蓉教授和我所在的实习单位项目部成员给予我的关怀,谢谢你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我的同门王成洋、焦璐琳、石雪洁、马瑞鹏、满宁等在我写论文时给我的鼓励与帮助,谢谢你们!感谢研究生期间曾给予我许多帮助和关怀的同学、朋友们,正是有你们的陪伴,这三年的回忆很可贵!

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在情感和生活上的理解、支持和教育,才使我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祝我的家人身体健康,永远开心!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许多国内外的期刊和文献,在此感谢原作者!

特别向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及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衷心感谢你们对这篇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3月开始,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毕业实习。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的老师还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全程中给予指导,带领我们从实际工程中去认识书本知识的现实存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

专题推荐:

实习报告范文大全

这次实习期一共五天:结构和施工四天,建筑一天。

实习的工程项目有:x办公楼、枢纽、x学院新校区、xx大学xx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和学院综合楼、xx大学建筑馆

结 构

一、结构选型

本次实习工程项目多为多层结构。对于多层结构而言,在xx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功能需要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性好,因此结构形式多选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结构选型中常用的形式,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架结构易于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从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者尽可能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xx地区主要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在这次实习中,所有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规整,不满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结构设计者通过灵活的设缝和柱网的布置,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平面,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分体系满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区设缝应为防震缝,平面形状复杂时,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宜尽可能不设缝。

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的要求是: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均匀且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由于本次参观的工程项目都属于多层建筑,因此在竖向布置上的要求体现得并不多。

三、基础设计

任何建筑物都建在地层上,因此,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

本次实习中各工程采用的基础形式,既有柱下独立基础(浅基础)又有桩基础(深基础)。以xx市xx办公楼项目为例:该项目处于江畔,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位较高,并根据综合评价,采用承台桩基础最为适宜。枢纽的一幢配套用房也采用了桩基础的形式。但与前者不同的是这里的桩直接与地基梁连在一起,取消了承台,二者类似柱与梁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形式的选择和组合,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

四、柱网的布置

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柱网的布置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力学性能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优良的柱网布置能够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设计,全文共 3928 字

+ 加入清单

2019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目的: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可以通过毕业设计这一事件较长的专门环节,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所学基 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应技能,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 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意义: 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 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 践中的常用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 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次的整个毕业设计,由我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这一复杂的课 题,对于我们即将走出学校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必定是对于将来极其深远的一课。这不 仅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理解掌握,而且也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 学生迅速成长和成熟。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打牢基础知识,吸收更多的 专业知识,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来创造我们的未来。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建筑设计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进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1、建筑工程规模及功能设计;

2、平面布置、立面设计及防火疏散组织设计;

3、初步装饰设计;

4、结构体系选择、结构布置;

5、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和效应组合;框架截面设计;

6、建筑、结构施工图绘制;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基本建设投入还在逐年增加。如何用好这笔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教学、活动、生活、交往、休憩的校园环境和校舍环境空间,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成为不可缺少的育人要素,它以成为当今教育界、建筑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重视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教学室内空间;合理利用地形及屋顶平台布置活动场地和庭院绿化;重视建筑造型的多样化,使建筑外观形象具有新颖、简洁、轻快活拨的风格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日益深化;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多媒体时代,并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这些变革必然对学校建筑各类用房的配置、布局、环境、空间、设施等在满足原有的功能基础上,又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更多地具有创造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利因素,使未来的学校建筑智能型、多功能、高效能发展。校园环境空间将是学生生理、心理、行为、文化、艺术方面的综合体现;校舍环境空间将更趋向于使用、舒适和完善;建筑风格更具有文化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总之,学校建筑的整体环境将更好地广大师生在物质、精神、社会以及视觉诸方面的需求。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出的物质空间环境。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结合物质技术、环境条件确定房间的形状、大小、高低,并进行房间的组合。而室内空间与外部体型又是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房间外部形象反映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特点,美观问题紧密地结合功能要求,这正是建筑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点之一。因此,各类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千差万别,室内空间全然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导致不同的外部体型及立面[2]特征。体型是建筑物的轮廓形状,它反映了建筑物总的体量的大小、组合方式以及比例尺度等。立面是指建筑物的门窗组织、比例与尺度、入口及细部处理、装饰与色彩等。体型和立面是建筑统一体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建筑外型设计中,可以说体型是建筑的雏形,而里面设计则是建筑物体型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只有将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意考虑,才能获得完美的建筑形象。民用建筑类别繁多,体型和立面千变万化。但无论哪一类建筑、尽管在体型和立面的处理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方法,但基本的构图原则是一致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功能、材料和结构等的制约因素,运用前面所讲的构图法则,从体型入手,逐步深入到每个立面,进行进行反复推敲,不断修改,使体型和立面相协调,达到完美同一。体型和立面设计不能脱离物质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特定的功能、环境而任意塑造,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使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经济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制约。因此,每一幢建筑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它们是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幢完整统一的建筑物。这些规律包含有建筑构图中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法则。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包括单一体型,单元组合体型、复杂体型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功能与造型需要,采用主附体结合,以附体陪衬主体,或局部体量升高等方式进行转折与转角处理,不仅可以扩大组合的灵活性以适应地形的变化,而且可以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完整统一。体量的组合设计常采用直接咬接、咬接,以走廊或连接体相连等连接方式。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立面比例尺度的处理,立面虚实与凹凸处理,立面的线条处理,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建筑设计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经综合所学知识和查阅大量文献和工程实例,大学综合楼建筑物一般包括办公室、普通教室、多功能厅、会议室、多媒体教室、仓储和辅助生活用房等,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大学综合教学楼建筑规模约为6000平米,层数4-5层。建筑设计需考虑以下方面内容:建筑物满足功能要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防火要求(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多层综合教学楼结构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框架结构,经济、适用,可灵活安排大、小空间。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9]。随着结构高度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4]。

楼板选用肋梁楼板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内容和步骤包括[5]:结构体系选择;初选构件尺寸;结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组合;构件截面设计(楼板、梁柱和基础[8]等)。框架内力分析分别计算各荷载下结构内力,竖向荷载下内力分析采用弯矩分配法[6];水平荷载下内力分析采用底部剪力法。最后将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组合,得到各构件内力设计值,进行截面配筋设计,并符合规范构造要求。最终形成结构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书。

框架的特点是由刚节的梁和柱来传递竖向和侧向荷载[7],墙体仅起围护作用。在建筑上具有大空间,便于布置各种尺度不同的房间的灵活性;在结构上则有构件分工明确,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由于梁柱的连接是杆件的交叉,使节点构造便于检查和施工。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教学楼功能布置设计;平面及立面布置;防火设计

2、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内力组合方法及构件截面设计。

研究思路和方法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

通过之前的毕业实习大量参观相关工程实例,搜集工程资料应用于毕业设计。设计过程中,再总结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图集、规范等),请教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建筑设计(四周)

方案比较、分析、确定(1.5周)

绘制建筑施工图(2周)

编写建筑设计说明书(0.5周)

结构设计(8周)

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1周)

主要框架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组合、截面设计(3周)

基础、楼板、楼梯、雨篷的计算(1周)

绘制结构施工图(2周)

整理计算书(1周)

机动(1周)

根据进度情况,酌情安排上机设计计算校核。

准备答辩(1周)

整理、打印装订计算书,整理图纸,准备答辩。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

建筑构造图集,山东省标准图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

【5】茹恩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6】程文瀼,康谷贻等,混凝土结构(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8】 h. f. 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 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社出版社,1989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11】james g. macgregor, reinforced concrete mechanics and design,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92

【12】arthur h. nilson and george winte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11th edition. mcgraw-hill inc. 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设计,全文共 4868 字

+ 加入清单

机械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专题:总体设计

专 业:机械工程

班 别:机自041

学 号:1037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XX年3月31日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1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1举3得,是1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3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 (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

水源热泵系统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shp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1次和2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水 --- 空气热泵系统

水 --- 水热泵系统

空气---空气热泵系统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1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1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图。1。2土壤换热器(竖直埋管)图

图。1。3 地表水系统图

图。1。4 地下水系统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是1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最先开始于19xx年,瑞士zoelly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1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目前已安装了400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供热或者取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变得严重,在各个方面节能也被更多的考虑,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地源热泵研究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各种交流探讨会。中国制冷学会第2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4次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从90年代开始,每届全国暖通制冷学术年会上都有“热泵应用”的专题;XX年6月19~23日,中美地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国外的应用状况和在中国的推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与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承办“国际地源热泵新技术报告会”于XX年3月17日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加强了国内外地源热泵先进技术的交流。

2、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目前在中国,地下水热泵系统已开始广泛使用,而土壤源热泵系统尚处于研究机构工程摸索和研究阶段。

从有关调查来看,地下水热泵工程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原因在于要实现100%的回灌,并回灌到同1含水层,不污染地下水,且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不容易做到。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不进行回灌的热泵工程,更有甚者,出现了直接利用地下水通入风机盘管内进行空调。这样做,1则污染水体,2则浪费水资源。

对于土壤源热泵的发展主要是从1998年开始。国内数家大学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实验台,且大多数进行了地下换热器与地面热泵设备的长期联合运行。其中1998年重庆建筑大学建设了包括浅埋竖埋管换热器和水平埋管换热器在内的热泵系统;1998年青岛建工学院建成了聚乙烯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湖南大学1998年建设了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1999同济大学建设了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这些系统为中国推广土壤源热泵奠定了基础。从XX年开始,在国内长春、济南、温州、重庆、米泉建立了1系列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示范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越来越多的被房地产商所关注和采用。

鉴于国内的国情和地源热泵系统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其各自的前景作1分析。随着地下水热泵工程技术改进和规范化,由于其突出的节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功能,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虽然占地面积大,但靠地表换热可以自然恢复地温,在年排热量和吸热量不平衡的地区应用比较有优势。而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随着专业安装队伍的发展,钻孔设备的完善,势必会使造价大幅度降低,无疑会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空调方式。

3、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属于设计改造现有热水系统,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

1、 学生的定时供热,需要的功率及系统响应时间问题。

2、 属于改造系统,要和现有的系统相结合。

3、 考虑到成本问题,造价是否合理。

4、 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费用及技术的要求是否合理。

5、 运行的安全及噪音处理问题。

6、 废物的处理及环保问题。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广西工学院北区5#的热水供应改装。

1、该大楼空调工程包括:

1-6层的热水供应,所有宿舍。

2、设计参数:

每层有14个房间,每间8人,共6层。

3、柳州地区基本气象参数:

根据物候报告,5月1号到10月1号之间为高温区很少用热水,寒假期间不用热水

(1)、循环水换热器的计算

(2)、土壤热泵系统(gchp)的土壤换热器设计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选择的形式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

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布置型式

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选择方式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1的选择。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初投资1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故1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3.1 水平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1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

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1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1种是螺旋状管。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3.2 垂直埋管

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1般有单u 形管,双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 形管,1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1般在φ50mm 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1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其换热效率较u 形管提高16。7%。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⑵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 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4)、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

串联方式的优点是:①1个回路具有单1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

②串联方式1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于其缺点是: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

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

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

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并联方式的优点是: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

②所需防冻液少;

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其缺点是: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

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1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同的流量;

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

(5)土壤换热器的埋管材料回路有相

5.1 管材选择

1般来讲,1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⑴ 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⑵ 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⑶ 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5.2 管件与连接

⑴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⑵电熔联结

(6)、埋管管长与埋管间距的确定

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可以通过热响应实验测得)。

6.1 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及间距

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 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 ——埋管总长,m

1 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kw,

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

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 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1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4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工程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_论文致谢信_网

范文类型:致谢词,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我的导师x教授和陈锦鹏高级工程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导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两位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科研工作的严格要求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两位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由衷感谢在生活中一直支持、鼓励和照顾我的家人。真心感谢给我带来无限快乐和希望的我刚满月的宝宝。

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范文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5214 字

+ 加入清单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20xx年1月,我在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新校区项目部实习,主要承担施工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绝不草率敷衍了事。对自己,对工作,对学校的声誉负责。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经过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成本重要性,了解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一、钢筋工程

(一)、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的绑扎

1.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3.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4.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二)梁钢筋的绑扎

1.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 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 d。

5.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符合设计要求。

6.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三)、板钢筋绑扎

1.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2.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双向受力板,短方向钢筋在下,长方向钢筋在上。

3.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4.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二、模板工程

(一)、模板安装前准备及安装注意

1.板进入现场后,依据配板设计要求清点数量,核对型号 ;

2.吊装模板是应平稳操作人员严禁随同模板一同起吊 ;

3.合模前必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4.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刷过隔离剂的模板遇雨淋 或其他因素失效后必须补刷;

5. 模板安装时遵循先内侧后外侧,先横墙后纵墙的原则安装就位 ;

6. 模板安装就位后,对缝隙及连接部位可采取堵逢措施(梁钢模板采用胶条外粘,柱模板采用双面不干胶粘连)防止漏浆,错台现象。

(二).模板的安装

1.墙、柱模板安装:

在基层上弹出墙、柱模板的边线和控制线,然后将模板就位。先将模板临时固定,按模板控制线调整模板下口,并做临时固定。模板加固后用支撑吊线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对模板进行最后加固。加固后再对其位置、垂直度进行二次检查,确保尺寸准确无误。

2. 梁、板模板安装:

(1)在墙、柱上弹出标高控制线(50线),根据标高控制线,在墙、柱上弹出梁、板模板的下口标高控制线。

(2)安放梁板模板立柱:梁、板模板的立柱,严格按设计的间距、位置安装,与下层的立柱要在同一位置上,立柱下垫50厚木板。

(3)梁、板起拱:先在梁两端和板四周,根据设计标高调整好支撑高度,然后拉一条水平线;根据起拱的高度(梁、板跨度的1‰~3‰)和每个中间支撑的位置,计算出每根支撑的起拱高,最后调整每根支撑高度后,铺设梁底模或板主龙骨。

3. 预埋件、预留洞:

在已完成的梁、板模板上,根据图纸要求确定预埋件、预留洞的准确位置,并弹线标识清楚,然后将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模板用钉子等固定在梁、板模板上。

4. 梁板后浇带模板处理:

支顶板后浇带处模板时,与整个梁板模板断开,拆除模板时,保留后浇带处的模板不拆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上部加盖竹编板对钢筋进行保护。

5. 顶板后浇带模板安装 涂刷隔离剂:

(1)隔离剂全部采用水质类隔离剂,主要有:海藻酸钢类、石花菜类等。

(2)墙,柱,梁侧模:加工好或拆模理干净后,涂刷隔离剂一层待用。 顶板:模板安装完成后,用滚刷涂刷一层,如遇雨淋,要重新涂刷。 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检查:

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设专人模板进行监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墙、柱的垂直度进行二次检查。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三)、模板拆除时注意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模板;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以后才能拆模板;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写拆模申请单同意后方可拆模。

墙、柱及梁侧模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一般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拆除。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环境温度或通过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控制。

梁、板底模拆除:梁、板跨度在2m以内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2-8米范围内时,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大于8m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悬挑构件的模板拆除:无论其跨度长短,均要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梁底模、板模拆模前由木工工长填拆模申请单,依据试验员提供的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报告,经项目主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拆除。

拆除阴阳角部位的模板时,禁止使用撬棍硬撬,以免损坏模板和混凝土表面,影响混凝土的观感质量。

后浇带的梁、板模板与其它梁、板模板,在安装时断开,此处的模板待二次混凝土浇筑后,方可拆除。

拆模时拆除高处钢管,二人配合作业,严防钢管等对楼面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支撑均开码放,并及时运出。

墙、柱模板拆除后,及时用木板条,将楼梯踏步、通道处阳角保护起来。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一).作业准备:

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经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清扫口高水平在清除杂物后再封闭。

(二).混凝土现场搅拌:

自拌砼用于防止商品砼暂时供应不上的应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现场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与商品砼的保持一致。

1 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要过称。

2 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

3 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4 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进行搅拌。

(三).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 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四、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体会:

通过参加图纸会审,我明白了图纸会审主要内容。 一般工程开工前,业主、设计单位、承建单位和质量监督单位等都要参加图纸会审,以发现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差错、矛盾及易在施工中产生模糊概念及在将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等问题,以避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会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找出图纸自身的缺陷和错误。审阅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等);图纸与说明是否清楚,引用标准是否确切;施工图纸标准有无错漏;总平与建筑施工图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图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各专业工种设计是否协调和吻合。

其次,施工的可行性结合图纸的特点,研究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在质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艺上、材料供应上,乃至于经济效益上施工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必要时建议设计单位给予适当地修改。

最后,地质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周边的建筑物或环境是否影响本建筑物的施工等;施工图纸的功能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等,都是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

对会审准备中的图纸等问题进行汇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内部初审。为了能更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查了有关图集,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见解性的问题,而且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争取把每处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我发现除结构和建筑上尺寸有误,钢筋有误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和图集的不相符,还有我发现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剪力墙上的门洞也很容易搞错。

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事当中,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此次的实习活动,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学习实践知识。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二】

短暂的毕业实习很快便结束了,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我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在实习工地的工人师傅、工程师的帮助下,我对实习过程出现的专业知识困惑和问题,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通过这次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建筑工人师傅老前辈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现将实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工程,技术,设计,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4)研究方法及技术途径;

5)实施计划。

2.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3.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格式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要求:

1.外文文献翻译的内容应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相关。

2.外文文献翻译的字数:艺术类专业不少于汉字,其他专业不少于5000汉字,格式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3.外文文献翻译单独装订:第1部分为译文,第2部分为外文文献原文,本附件为封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设计,全文共 4525 字

+ 加入清单

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专题:总体设计

专 业:机械工程

班 别:机自041

学 号: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9年3月31日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1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1举3得,是1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3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 (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

水源热泵系统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SHP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1次和2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水 --- 空气热泵系统

水 --- 水热泵系统

空气---空气热泵系统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1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1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图。1。2土壤换热器(竖直埋管)图

图。1。3 地表水系统图

图。1。4 地下水系统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是1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最先开始于192019年,瑞士Zoelly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1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目前已安装了400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供热或者取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变得严重,在各个方面节能也被更多的考虑,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地源热泵研究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各种交流探讨会。中国制冷学会第2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4次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从90年代开始,每届全国暖通制冷学术年会上都有“热泵应用”的专题;2019年6月19~23日,中美地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国外的应用状况和在中国的推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与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承办“国际地源热泵新技术报告会”于2019年3月17日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加强了国内外地源热泵先进技术的交流。

2.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目前在中国,地下水热泵系统已开始广泛使用,而土壤源热泵系统尚处于研究机构工程摸索和研究阶段。

从有关调查来看,地下水热泵工程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原因在于要实现100%的回灌,并回灌到同1含水层,不污染地下水,且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不容易做到。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不进行回灌的热泵工程,更有甚者,出现了直接利用地下水通入风机盘管内进行空调。这样做,1则污染水体,2则浪费水资源。

鉴于国内的国情和地源热泵系统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其各自的前景作1分析。随着地下水热泵工程技术改进和规范化,由于其突出的节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功能,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虽然占地面积大,但靠地表换热可以自然恢复地温,在年排热量和吸热量不平衡的地区应用比较有优势。而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随着专业安装队伍的发展,钻孔设备的完善,势必会使造价大幅度降低,无疑会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空调方式。

3、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属于设计改造现有热水系统,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

1、 学生的定时供热,需要的功率及系统响应时间问题。

2、 属于改造系统,要和现有的系统相结合。

3、 考虑到成本问题,造价是否合理。

4、 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费用及技术的要求是否合理。

5、 运行的安全及噪音处理问题。

6、 废物的处理及环保问题。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广西工学院北区5#的热水供应改装。

1、该大楼空调工程包括:

1-6层的热水供应,所有宿舍。

2、设计参数:

每层有14个房间,每间8人,共6层。

3、柳州地区基本气象参数:

根据物候报告,5月1号到10月1号之间为高温区很少用热水,寒假期间不用热水

4、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

(1)、循环水换热器的计算

(2)、土壤热泵系统(GCHP)的土壤换热器设计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选择的形式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

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布置型式

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选择方式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1的选择。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初投资1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故1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3。1 水平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1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

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1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1种是螺旋状管。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3。2 垂直埋管

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1般有单U 形管,双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 形管,1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1般在φ50mm 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1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其换热效率较U 形管提高16。7%。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⑵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 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4)、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

串联方式的优点是:①1个回路具有单1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

②串联方式1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于

其缺点是: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

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

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

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并联方式的优点是: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

②所需防冻液少;

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其缺点是: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

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1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同的流量;

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

(5)土壤换热器的埋管材料回路有相

5。1 管材选择

1般来讲,1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⑶ 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5。2 管件与连接

⑴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⑵电熔联结

(6)、埋管管长与埋管间距的确定

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可以通过热响应实验测得)。

6。1 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及间距

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 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 ——埋管总长,m

1 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Kw,

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

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 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1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4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1.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要在能综合本专业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从本专业某些基础理论和学术问题或从科技、生产、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中选定。鼓励学生选做教材、教法研究等方面的课题,鼓励学生选做结合学校科研项目方面的课题,鼓励和支持学生选做有创新特色的课题。

2.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题目大小适中,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经努力可完成或可独立地做出阶段性成果。

3.论文(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经教研室集体审定报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向学生公布。学生也可自定课题,经教研室主作审定后由学院教学院长批准。

4.学生确定论文(设计)选题后,要求认真填写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说明选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学生选题要做到一人一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年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建筑,工程,设计,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6年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建筑工程)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最新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如何选题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2018最新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如何选题

硕士毕业论文是每个硕士生在结束硕士生涯的最后一篇论文报告,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篇论文。在撰写论文之前,开题报告便是硕士即将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论题呢?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软件工程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词_论文致谢信_网

范文类型:致谢词,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软件工程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词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一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设计在任务书下达后,从开题报告到最终论文编写都是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周密的安排下才得以完成的。在这里我要感谢硕士论文指导老师,在长期的学习及生活中给子我的支持和帮助。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给我指出了很多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还给我提供了毕业设计中所用到参考文献的支持。*老师每次在查看我的进度的同时都是认真查看我的设计,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耐心的回答和讨论。毕业设计的细节部分的问题也被他看出。在此对于*老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精神表示衷心的敬佩。这让我铭记于心受益终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我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得到了新的提高。

此外,我还要感谢在此次毕业设计中给子我帮助的同学,正式他们的无私帮助才使我能得以顺利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正式他们在毕业设计中给子我的帮助才让我在设计中充满信心和勇气,让我跨越一道道难关,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感谢我的朋友同学。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给我审稿的诸位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2855 字

+ 加入清单

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对建筑工地的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专业兴趣爱好,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

【实习内容】

认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了解某些结构的施工工艺。辅导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初步认识建设施工图。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晨晖帝景府、天河小区望江郡、陕理工在建工程、汉江新城、陕理工单层工业厂房

【实习总结】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对建筑工地的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晨晖帝景府。在这里,经验丰富的何工给我们做了很多介绍。他告诉我们塔吊有什么用途,脚手架上钢管的间距,还有各种情况的锚固长度。他们基本上以每月四到五层的施工速度进行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工地上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我必须得加倍努力啊!

第二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天河小区望江郡。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建筑物的结构主体,它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不好看。在二楼我们看到了砌体砖,它有多种用途,可以用来做隔墙,有隔音、保温的作用,质轻,但是造价较高。老师还告诉我们构造柱的做法和作用,卫生间与走廊标高要有一定的高差。

在工地的门口,贴着许多安全规范,建筑物的主体外面也写着一些警示标语,还有随处可见的防护网,时刻告诉人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下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工程,让我们了解了打基础以及变形缝的一些知识。

第三天早上,不到七点就起床了,匆匆吃过饭就来到了汉江新城的工地。这项工程是一座18层的建设筑,占地1、97万平方米,造价1300多万。

在施工现场外,老师介绍道:“黏土砖经过干烧制成,既占土地,又耗能,还污染环境;而水泥砖则无污染,生产周期小,效率高。”进入建筑主体结构以后,我们看到了泵送混凝土,它可以送到100米以上,好的甚至可达200米,每小时输送20~40立方米。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建筑的顶层,也是正在施工的现场。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现浇楼层的施工过程。看到一些高低不同的钢筋,老师告诉我们那是花架,为了美观装饰用的。钢筋的连接有两种方式:焊接和套接。他们常用的是焊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成本较高的套接。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北区的单层工业厂房。为了保持现场的良好秩序,我们班排队进入。两个厂房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由牛腿柱、屋架梁、吊车梁、托架、制动桁架和挡风柱等组成。最后,我们来到了原土建系的基地。参观之后,这次的认识实习就结束了。

每次参观结束后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厂房的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又比如单层工业厂房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梁上设有吊车的槽钢轨道,为了使整体结构稳定,在厂房的第一段,最后一段是有桁架结构的水平支撑,在进深超过六十米时,中间的某一关也要加上水平支撑。竖直支撑则是在沉重的梁上起加固作用。而对于建筑工地,我的体会就更深了,无论是对施工过程还是对施工工艺我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的主要部分,他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可靠的程度,还有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现在的建筑结构是从解放的时候继承下来的,所以,有很多东西虽然还是适合建筑,但是,却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有待提高。首先,要从建筑结构安全的角度来提高,其次,在从建筑结构的材料、使用方面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提高将会给我们国家的建筑业的发展带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常说百年大计,这是建筑的年限,和你的身体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的骨骼非常的结实,那么他会是一个健康的人,也是能够提供很多的劳动力,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便。同样,建筑的结构和人的骨骼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事物。我们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的都有个健康身体来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建筑结构的发展也同样会带来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历史是悠久的,从原来的草棚到后来的用木头做房子再到用石头及其他的材料,这样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的发展都带来一次新的社会的变化,一种是社会制度变化,一种是社会的科技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如果在现在的社会中找到一种适合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建筑,因为,我们人类一直居住在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原来人们想的是如何能够生活的温暖和不受外界动物的侵袭,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变化,现在,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居住的环境要舒心才行,所以说,建筑业有待于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一种建筑正在来临,那就是——人工智能建筑。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心理趋向的一个产物,所以,它是合理的。我们现在就应该想一下现在的建筑是不是真的要走向人工智能,是不是下面还有更加先进的建筑等待我们,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社会就不能推辞什么,只有,为了建筑业的新发展去努力,才是我们当前应该做的。不难看出,建筑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协助才能有所发展的,对于,我们应该勇于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国的建筑能够成为国民的满意产品,也同样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产品。

几天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徜徉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在以后的道路上指导我走向成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没有实力就变成别人是你的精彩,而不是你是别人的精彩。

这次实习,意义重大,我们从中学到、体会到很多东西。只能用一句话概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3000字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全文共 2326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3000字

认识实习是房屋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实习中,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一相互论证,对房屋建筑学知识有个良好的感性认知,了解本专业概况,为以后的更多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做毕业设计及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时间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在徐东岳家嘴附近,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

四、工程名称

*项目部

设计标准: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构建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五、整个实习的情况和内容

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现场工地采用的是桩基础,这样可以减少土方量、节省降排水设施、改善施工条件,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施工方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通常的打桩顺序有: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想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打桩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吊桩-打桩-接桩-送桩-截桩。

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难于补救和挽回。影响基础工程的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这不仅是基础工程事故,它还使得上部建筑物发生破坏、倒塌。由此可见,基础工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模板工程

模板是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板,模板系统由模板和支架两部分组成。模板的作用就是使混凝土构件按设计的形状和尺寸浇注成型;支架则是用来保持模板的空间设计位置。模板是混凝土构件成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模板工程的造价约占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造价的30%,其搭设和拆除约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70%的周期,因此模板的选材和构造的合理性,以及模板制作和安装的质量,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工期及成本。

模板的基本要求: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4)接缝应严密,不得露浆。

1. 模板的类型

模板是使混凝土构件按几何尺寸成型的模型板。模板的种类较多,就其所用的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木模板、竹模板、钢木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铝合 寸准确,接缝严密,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好,并且装拆方便、灵活,能够多次周转使用。而且对于现浇结构来说,常用的模板有基础模板、柱模板、梁模板、板模板、墙体模板、楼梯模板。

2. 模板安装前准备

(1) 模板进入现场后,依据配板设计要求清点数量,核对型号。

(2) 吊装模板是应平稳操作人员严禁随同模板一同起吊。

(3) 合模前必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4)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刷过隔离剂的模板遇雨淋或其他因素失效后必须补刷 。

(5) 模板安装时遵循先内侧后外侧,先横墙后纵墙的原则安装就位。

(6)模板安装就位后,对缝隙及连接部位可采取堵逢措施(梁钢模板采用胶条外粘,柱模板采用双面不干胶粘连)防止漏浆,错台现象 。

3. 模板的安装

(1)墙、柱模板安装:

在基层上弹出墙、柱模板的边线和控制线,然后将模板就位。先将模板临时固定,按模板控制线调整模板下口,并做临时固定。模板加固后用支撑吊线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对模板进行最后加固。加固后再对其位置、垂直度进行二次检查,确保尺寸准确无误。

(2)梁、板模板安装:

在墙、柱上弹出标高控制线(50线),根据标高控制线,在墙、柱上弹出梁、板模板的下口标高控制线。安放梁板模板立柱:梁、板模板的立柱,严格按设计的间距、位置安装,与下层的立柱要在同一位置上,立柱下垫50厚木板。 梁、板起拱:先在梁两端和板的四周,根据设计标高调整好支撑高度,然后拉一条水平线;根据起拱的高度(梁、板跨度的1‰~3‰)和每个中间支撑的位置,计算出每根支撑的起拱高,最后调整每根支撑高度后,铺设梁底模或板主龙骨。

4. 预埋件、预留洞

在已完成的梁、板模板上,根据图纸要求确定预埋件、预留洞的准确位置,并弹线标识清楚,然后将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模板用钉子等固定在梁、板模板上。

5. 梁板后浇带模板处理

支顶板后浇带处模板时,与整个梁板模板断开,拆除模板时,保留后浇带处的模板不拆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上部加盖竹编板对钢筋进行保护。

6. 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检查:

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设专人模板进行监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墙、柱的垂直度进行二次检查。

7. 模板拆除时注意

拆模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前应制定拆除方案。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模板;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以后才能拆模板;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写拆模申单同意后方可拆模。 拆模时拆除高处钢管,二人配合作业,严防钢管等对楼面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支撑均开码放,并及时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优秀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设计,全文共 4366 字

+ 加入清单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优秀篇)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毕业设计是集理论与实践一体,是大学四年里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回顾与总结。通过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制图标准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较系统地认识了解。

此次毕业设计我做的课题为四川宜宾育才中学教学楼设计,这不仅能使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同时也能让我了解现代框架结构的特点,使我对建筑结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框架结构以坚固耐用而著称,被广泛应用,其结构外表可以设计的多元化,既美观又实用,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所以被广泛应用。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板系构成,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均宜采用刚接模式。抗震设计时,为协调变形和合理分配内力,框架结构不宜设计成单跨结构。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筑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以梁受弯为主要受力特点,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成为梁结构的控制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承担水平剪力和柱端弯矩,并由此产生水平侧移,在梁柱节点处,由于协调变形使梁端产生弯矩和剪力,因此产生于柱上下端截面的轴力、弯矩和剪力是柱的控制内力。

教学楼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功能分为教学空间、办公空间和交通空间。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要求即安全、经济、实用、美观,教学楼作为公共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楼一般为多层建筑,多层建筑的防震能力强,它的平面类型较多。

(2)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以满足教学建筑的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教学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

(4)教学楼为满足学生课间活动要求,一般布置为外廊式,竖向则布置多部楼梯。

(5)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作用也因功能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便于各功能部门的服务要求。

(6)教学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合班教室,自然教室,史地教室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能布置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式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7)教学环境的好坏会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现代教室应充分考虑保温隔热,消音通风等要求,采用新型无毒装饰材料,减少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8)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缺,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现代教学楼建筑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bj94—)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9)《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下册)》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0)《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建筑结构计算手册丛书编委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2)《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3)《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李宏男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4)《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杨志勇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15)标准图集

a、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图集 (西南 g-231, 西南 g-232)

b、平表法标准图集 ( 11g101)

16) 教材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1)课题任务

本毕业设计题目属建筑、结构、施工三段式类型,三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分别为建筑3周,结构6周,施工3周。要求各阶段的工作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筑设计--总平面布置图,建筑平、立、剖面图,部分大样详图及技术指标。结构设计--结构荷载计算,计算模型选择,内力分析计算,截面配筋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绘制部分结构施工图、楼梯等结构详图并完成结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部署,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工具、机械、设备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质量、安全和节约措施,经济分析,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图纸用手绘制部分达到要求比例数量,其它部分图纸用计算机cad绘制。该题目要求完成的工作量饱满,能锻炼综合应用所学专业课程的能力。

(2)重点研究内容

一、建筑设计:

1、根据建筑指导教师下发的地形图,完成“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题目的建筑方案。要求总建筑面积4000~5000平方米,层数3~5层;采用内廊式或外廊式;主要横向承重框架方向跨数含走道一般按3跨设计,柱网尺寸为6.6m~8.4m;

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设电梯,主结构考虑不设缝(设计主结构纵向长度宜控制在55m内);

3、满足基本功能、流线通畅、造型简洁;

4、建筑设计的最后一周,学生应在建筑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及部分建筑大样图、设计说明等要求(具体按建筑指导教师的要求);

二、结构设计:

1、设计条件

(1) 建筑物3~5层,其中需手算的承重框架3~4跨,柱网尺寸为6.6m~8.4m。

(2)建筑场地为ⅱ类,环境类别为i类;

(3)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无软弱粘性土层,地下水位很低,设计时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4)基础可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底面持力层为中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pa;

(5)楼、屋面板均现浇。

(6)根据建筑的性质、特征、地理位置等条件,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标准;

2、结构方案

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楼、屋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3、设计计算内容及要求

1)根据建筑方案及设计条件确定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2)结构平面布置

a.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确定承重框架方向并进行梁柱板的布置;

b.结合抗震要求确定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考虑平面形心与质心位置、高宽比限值、竖向刚度变化等);

c.确定是否设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及是否将其作为防震缝等;

3) 手算

a.选取计算单元(具有代表性的框架):一榀横向(或纵向)承重框架

b.确定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并分别绘出各荷载简图:

竖向荷载(恒荷载、活荷载);

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

估算梁柱截面尺寸;确定柱计算长度,梁计算跨度;确定梁、柱截面形状;

计算梁、柱线刚度、抗侧刚度、刚度分配系数。

c. 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

活荷载作用下,采用满布荷载法(梁跨中弯矩放大1.1~1.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地震作用采用底部剪力法,其中重力荷载代表值按手算框架近似计算;

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结构效应采用d值法。

d. 荷载组合、内力组合

求出各构件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以进行构件的设计。

e.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结合构造要求,由控制截面的控制内力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

若设计条件需要,进行1个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

正确给出节点区的钢筋锚固与搭接长度。

f. 抗震变形验算

进行风载及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限值验算。

g 基础设计

独立基础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基础高度,进行抗冲切验算、抗弯计算,确定基础配筋。

h 楼梯设计

选取1部两跑楼梯进行设计。

4)电算

a、对手算的横向框架采用pk程序进行计算机复核

b、采用satwe程序对结构进行空间受力分析

4、绘制施工图(1号或2号)

1)施工图要求

设计说明 1张,机画

手绘框架施工图(立面、剖面和钢筋表) ≥1张,手画

柱平法配筋图 ≥1张,手画;

楼、屋面梁配筋图(平法表示) ≥2张,其中一张必须手画;

楼、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包括板配筋图) ≥2张,其中一张必须手画;

基础施工图 1张,手画;

楼梯施工图 手画。

2)打印内容

a、pk手算框架验算

恒载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活载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风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

b、satwe整体结构计算

各层构件布置及截面尺寸;

各层构件配筋图

5、完成结构计算书(按毕业设计要求,不允许用计算机打印)

三、施工设计:在施工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工程量计算,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及施工进度计划图等(具体指标及设计成果要求由施工设计指导教师做出详细规定)。

(3)实现途径

本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进行方案设计,使建筑设计达到房屋设置合理,使用方便,交通安全。结构设计首先是根据建筑技术、使用条件、场地条件和抗震设计等要求,合理进行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和基础形式等,绘制结构布置图;然后进行结构计算,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d值法等。求水平地震作用的时候采用底部剪力法;然后进行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 、和手工完成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3、进度计划

进 度 安 排

1毕业实习第四周至第四周

2确定建筑方案,确定建筑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剖面形式第五周至第五周

3深入建筑方案,细化初步设计,为结构设计提供必要条件第六周至第七周

4确定结构方案,进行结构平面布置,基础布置,荷载计算第八周至第八周

5建立计算简图,进行横向框架的内力及变形计算;进行梁、柱荷载组合,内力组合,进行配筋计算,进行梁、柱的节点验算;进行基础的设计计算; 进行一部现浇楼梯的设计计算第九周至第十周

6上机进行结构电算第十一周至第十一周

7绘制基础施工图,楼、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节点大样图第十二周至第十二周

8绘制横向框架(手算框架)的模板及配筋图;绘制楼面板配筋图、楼梯施工图;整理计算书及施工图图纸第十三周至第十三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