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革命圣地,踏寻先辈足迹”特色党日活动总结_党日活动总结_网
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性觉悟,构筑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响应学院党委加强对党员教育的要求,在学校组织部和经管学院分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支部书记吴铁雄老师的带领下,我支部特组织开展了以“参观革命圣地,踏寻先辈足迹”为主题的西柏坡之行系列活动,让支部全体成员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不断端正自己的价值认识,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
支部的全部党员11人和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从策划到正式开展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通过支部博客及时进行了宣传,扩大了影响。活动中,每一位支部成员都热情参与,积极配合,用心感受,使这次西柏坡之行的系列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前期策划、宣传和安排
前期阶段以支部博客作为宣传阵地,由支委会成员发布一系列关于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学习资料,包括它的简介、革命地位、历史内涵等,让支部成员对西柏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主要是从5月5日到5月14日这段时间进行,同时在这段时间进行了整个活动的策划和安排工作,相关文件都会通过支部博客公布出来,提高了支部工作的效率。
2、“红歌传情凝党心”车上活动
5月15日早晨6:30大家准时在北林正门前集合,一起坐上了去西柏坡的汽车,在长达5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在车上举行了“红歌传情凝党心”的特色活动,活动由支部党员曲苗同学主持,主要是唱红色歌曲,中间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每个人都很投入,欢歌笑语洒满了一路;
3、“简单午餐,快乐共享”
到达西柏坡已经是中午11点多,我们找了一片阴凉的地方,铺上准备好的“餐桌布”,大家把各自带来的食物都放了上去,围坐在一起共享午餐。午餐吃得很简单,但是没有人抱怨,每个人都踊跃地把自己认为好吃的拿给大家一起分享,他人需要什么就马上递过去,互帮互助,表现出浓厚的集体意识,营造出家一样的温馨氛围。
4、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
午餐结束之后,在支部书记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齐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以及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在身临其境之中感受革命不屈不饶、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且跟着导游学习了不少党史,领悟到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真正内涵,接受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5、入党宣誓及重温入党誓词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前面有一面鲜红的党旗,党旗旁边还书写着庄严的入党誓词,在大家的一致认可下,在这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我们给刚成为预备党员的王洪丹同学做了入党宣誓仪式,同时支部其他正式党员也和她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激起大家回想积极要求入党时的激情和追求,以及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和奋斗决心,增强了支部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6、党知识竞赛
5月19日晚,此次活动的党知识竞赛部分在三教502隆重举行,吴老师是此次竞赛的裁判,支部副书记仇萍负责计分,竞赛由支部党员李靖元和周游同学主持,支部全体成员分为“和谐”、“友爱”、“团结”三个参赛小组,三个队竞争激烈,比赛气氛活泼而友好,最后由和谐队夺得冠军,友爱队名列第二。最后由吴老师分别给三个组的成员颁发西柏坡纪念品作为奖励。
7、“传承西柏坡精神,勇担新时代重任”学习研讨会
在党知识竞赛结束之后,我们召开了以“传承西柏坡精神,勇担新时代重任”为主题的学习研讨会,会议由仇萍同学主持,大家就5月15日参观西柏坡的感受,结合之前博客资料的学习,针对西柏坡精神进行了集体讨论,每个人都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亲身感触,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重大意义,加深了支部成员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大家都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这为以后在支部大力弘扬和传承西柏坡精神做了很好的铺垫。
8、总结大会
学习研论会后,每个人就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进行了发言,大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动”,为吴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真切关爱而感动,为支部里每一位真诚的同学而感动,为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支部而感动;大家也说了很多发自肺腑感谢的话,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自豪和满足。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支部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了,大家积极响应各项活动,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和力量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整个活动丰富了我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创新了组织生活的方式,提高了组织生活的质量,也远远地超出了支委会成员的预期,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和充分肯定,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
革命先辈英雄人物事迹素材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革命先辈英雄人物事迹素材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异常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进取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活力,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期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我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很多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进取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中国共产党组织。1921年,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