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放映员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全文共 1835 字
+ 加入清单优秀放映员事迹材料
提起数字电影放映员郑x的名字,注泔镇的广大电影观众无人不知,无人不夸!他坚持四年用一片忠诚的心和工作热情、为农民放好每一场数字电影。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感动了每一位观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优秀放映员!
电影放映工作是他钟爱一生的命根子。郑x,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他1980年在解放军某部服役时,曾经在部队两用人才培训班里就报名参加了电影放映技术的系统学习,还先后参加了兰州军区和甘肃武警总队的电影放映技术专业培训,后被分配到部队电影放映队工作6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放映员,技术能手,受到过团队的表彰奖励。从部队复退后,他一直渴望能有一台自己的放映机为农民服务,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党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政策给他带来了机遇,他以优良的成绩,良好的个人素质形象和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事业的热爱于96年被x县数字电影服务站应聘上岗。
技术过硬是他做好数字电影放映的生命。技术上精准,才能为农民服好务.数字电影这一新生事物对这位老胶片电影放映员来说几乎使他变为"盲人".从把设备拉回家起,他就一头扎进了书堆里,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被他攻克了。在他眼里不光是要做一名合格的电影放映员,还要为数字电影的发展改进做贡献.他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记满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制造厂家的联系电话以及指导意见.正是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保证了四年来所放映的796场公益和收费场次电影无一差错出现.
爱护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为党和政府赐于服务农民群众的造福设备,严格按照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操作保养规程办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检查设备的技术状态是否良好,做到了勤检查、早发现、小维护、大保养,在历次机器年检中机器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可运行状态,他的设备成为全站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维护保养的样板设备,有效的保证了年度放映任务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受到了院线公司领导在年终总结会上的表扬赞誉。
热情为农民服务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他即是放映员,又是宣传员.什么是数字电影?党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政策是什么?放映的电影农民看懂了没有?他每场电影放映都要提前3小时到场.他架好设备后就开始了观影调查,向群众解说当场映出影片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和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他还经常和村干部交谈,了解村情民意,以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并结合影片故事编写成小故事,快板书等,为群众现身说法,与群众友情互动.大伙说:老郑把数字电影映活了!为了让群众对放映时间,地点,内容早知道,他自费800余元钱在各村建起了,>,提前一个月就进行了当月放映内容的公示.他还两次应邀走进陕西农村广播直播间,为全省的听众朋友介绍了数字电影,热情回答了听众的有关提问.《xx日报》,电视台也先后播发了他热心为群众放映的情况
服从站上管理做名副其实的形象最佳放映员。屈家村两位老汉看完首场数字电影激动的说:"胡主席派人给咱放电影来了!","温总理给咱农民送来的数字电影就是好!".他听了身有感触.深知自己的责任不光是放几场电影那么简单,自己就是党的这一民心工程的形象代言人.他严于律己,爱护设备,遵守放映程序纪律,做到了公益场次,授权广告不漏映,收费场次如实上报站上.放映中,音响配带齐全,银幕上架不胡拉乱挂,拒绝未授权音像与放映之外.他把服务站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装订成册随机携带,他积极听从站上放映计划调配,在完成自己的年度放映任务的同时,多次义务配合服务站进行县城广场公益电影和影院收费电影的放映,积极参与服务站订购影片内容调查和放映工作简讯的采写,为宣传数字电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把党和政府送给农民的电影圆满送给了农民。四年来,他坚持按放映计划进村放映,遇雨必补,因事必加,没有那下一场电影。他坚持不随意改变放映计划,因事电话通知村干部不使观众失望。放映后,他坚持观众签字确认,村长检查盖章,拒绝弄虚作假,到去年底他圆满完成电影放映796场,场场群众满意。
热情为农民服务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片喝彩。他热爱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体现在了他的每一场放映工作之中。他和广大观众成了最亲密的朋友,观众的观影需求就是他的放映追求。他随身携带的放映笔记,记录了观众最需要观看的电影名称,写满了观众对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意见建议。他印制了自己的数字电影放映联系卡几乎观众人人一卡,“看电影,找老郑”成了当地大人小孩的口头禅。他为人随和,热爱放映工作、热情为农民放好每一场电影的精神,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同。
更多专题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农村电影放映员的坚守_事迹材料_网
xx市xx区xx镇农村电影放映员郝,现年47岁,从1988年担任农村放映员至今,二十几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不怕吃苦,常年活跃在农村电影放映战线上,为农民能看到电影而奔波于乡镇村社,深得百姓喜爱和尊重。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先进个人、“2131”工程优秀放映员、全省农村电影“2131”工程先进个人和xx市-xx年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
xx镇地处xx市区东南部。现有8个行政村、28个社、x户、多人。镇所在地离市区中心25公里。1986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郝除了干农活外无事可做,心里空荡荡的。他觉得作为一个有知识的青年,应该干些与文化有关的事。于是,他向亲戚朋友借了x元钱,购买了一台八成新的电影放映机,并参加皋兰县电影公司组织的放映技术培训,顺利拿到了放映登记证和上岗操作证,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每次下乡放映时,他会事先与村干部联系。当他用三轮摩托车载着两套300多公斤重的音响、放映机、幕布等放映设备赶赴放映地点时,村民们奔走相告,扛着板凳来看电影,孩子们则簇拥过来,并兴奋地喊道:“放电影的来了。”顿时,整个村子如同过节般热闹。村民们帮忙立木桩、拉幕布、架音响、摆放映机。从1988年担任放映员起,郝热心为乡镇村民服务,共放映影片100多部,1200多场次,观众达多人次。其中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片50多部,230多场次;农业科技教育影片20部,150多场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影片10余部,50多场次。尤其是xx年全国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郝全年放映影片90部,322场次;观众达x万人次。
在长期的放映实践中,郝深深体会到,建设小康社会农民群众渴望得到精神食粮。改革开放的农村日益腾飞,社会要发展,要靠党的富民政策,也要靠科学技术插上翅膀,农村青少年需要社会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哺育培养才能健康成长。因此,郝十分热爱放映员这个岗位,利用电影这个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他们热情服务。
xx村,地处黄河岸边,长期以来小麦亩产达800斤,村里人都认为增产到顶,再无潜力可挖了。可是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大部分土地又是高扬程提灌,水费高,投入大,农民实际得到的收入却很少。郝为他们放映了《小麦高产之路》、《无公害蔬菜》、《北方养猪》等影片后,大家打开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随着电影里介绍的办法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养猪养殖业,用小麦地膜种植技术,全村种植蔬菜50亩,户均增加收入500元以上;户均养猪5头以上,仅出售生猪和猪崽,每户增收入x元以上;小麦亩产达到斤。村民们高兴地说“看电影、学科学,找到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了”。xx村、民乐村把科学技术用到田间地头,掀起了种植大棚菜的热潮。现在两个村已建起蔬菜大棚200座,生产反季节蔬菜,变农闲为农忙,不仅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小偷小摸、赌博、打架斗殴的现象少了;不务正业的人少了,交流经济信息和生产技术的人多了,消除了许多影响农村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
郝做事认真负责,十分爱护自己的放映设备。每次放映前都仔细检查,及时保养和维护,发现设备故障,及时维修。认真做好入库登记,检修等工作,杜绝放映现场出现故障。“国家肯把这么好的数字电影设备交给我,我就要把它保管好!电影机就和上战场的枪一样,我只有把它保养好了,到了战场上我才能用着得心应手!” 郝经常这样说。
这几年,农村电影普及率提高,家家户户有电视,有的人家还安装了卫星天线,可接收到十几个频道,其他业余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农村电影市场受到了一定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强电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赢得观众,赢得市场,郝也不断调整思路,努力聚集人气。
一是精心选择影片,让影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农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革命领袖,郝就围绕革命伟人诞辰纪念活动,放映《走进毛泽东》《毛泽东与斯诺》、《邓小平》、《国庆纪事》等影片,并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在农村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土地法规和计划生产的宣传,放映有关学习片,让群众直观生动地接受知识和政策教育,增强了法治观念,逐步与无知和落户告别。
二是改进放映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在农村巡回演出,每晚郝都演2-3部片子,精心安排,尽量做到故事片、武打片、科教片搭配放映,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信息量,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多方面的需求,以吸引更多的人看电影。为了扩大宣传教育范围,有时郝不厌其烦,多次上门联系。有一次他早上去金山学校找负责人联系,因为经费紧张,领导不同意给学生放电影。郝在办公室门口一直等到中午领导开会回来,再三地给他说:经费事小,可孩子们错过了这个机会,看不到《闪闪的红星》这样好的电影,可能是一生的遗憾。学校领导被郝诚心所打动,终于同意了郝要求,围观的孩子们高兴极了,帮着郝抬机器、拉银幕,一直到电影散场后,孩子们还对郝说,郝叔叔欢迎你再来,多给我们放电影啊!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