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秋节的日记怎么写三年级【精品20篇】

浏览

6258

范文

1000

篇1: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从这天开始,人们都忙着准备格式的年货,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到了大年三十可真热闹,家家敢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大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漂亮的年画,每一家都灯火通明,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相互谈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门外的鞭炮声起伏不断,我忍不住拿了一挂鞭炮跑了出去。

正月初一这天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们拿着长辈发的压岁钱高高兴兴的去买爆竹和玩 具。

正月十五是过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观看社火表演。社火的队伍可真长啊,有锣鼓队,秧歌队。。。还有许多学生组成的方队。到了晚上人们举头赏月,吃元宵,看烟火,观灯展,猜灯谜,忙的不亦乐乎。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过年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都有热闹的气氛。我们全家在一起过年。

晚上,全家人都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吃完后,奶奶在洗碗,爷爷在看春节晚会,而我就和哥哥们一起放烟花。

这时,哥哥拿出一个“花蝴蝶”小心翼翼的点燃,不一会儿,开出一朵金黄的的花,到处乱飞,过一会儿又是绿色、红色、蓝色。还真是一只“花蝴蝶“啊!我有点燃了“糖果炮”那火星直冲一米高的地方,又洒落下地,就像一朵朵菊花。

这时,哥哥拿出一个“五彩珠”点燃,又喷出一到火焰,像美丽的喷泉,五颜六色的火花上下起伏,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越来越多的人出来了,鞭炮声响成一片,烟花把夜空照的跟白天一样亮,仰望星空,烟花洒下的星火如同金雨。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人们都在放鞭炮,鞭炮声一直持续袄天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是一个令人快乐的日子。

正当我熟睡之时,闻见了一股呛鼻的烟火味儿。一阵阵的爆竹声连绵不断,噼哩啪啦。仿佛把新年的祝福送给了千家万户。

我急忙穿上新衣,和爸爸妈妈一起给长辈拜年,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他们,每当遇到长辈我总是不忘对他们说一声:“新年快乐!”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盈盈的。

走在路上万家灯火通明,无数盏形状不同的街灯,饰灯和路灯全亮了,大放异彩,与五颜六色闪烁着的霓虹灯相交辉映,煞是美丽!仰望天空一串串的烟花腾空而起,宛如流星,“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十几种烟花在夜空中争奇斗艳,把整个天空渲染的无比壮观,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在这新春之余,我真心地祝愿小朋友新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春节。是新年的第一天。

早上,一阵急促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时天还是漆黑一片。但因为等会儿要出去拜年,就急忙穿上新衣服起床。吃完饭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天刚蒙蒙亮,街上已经有很多人了。熟悉的人们都见面互打招呼,拱手问声“过年好”,有人说的玩笑话引得周围人大笑。小孩子在街上放鞭炮,街上热热闹闹的,和平时冷清的街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先后去了几个老人的家里,那些爷爷奶奶不是给我抓花生就是往我的口袋里装糖,不一会儿口袋就装满了。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啊。

今天我很快乐!很快乐,真喜欢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一个让人值得回忆的20xx年,匆匆地走了,一个新的岁月20xx年来到了,人们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有一些家庭在过年前正在忙着把房子焕然一新,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前,我走到集市,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人在买春联、灯笼等等装饰品,热闹非凡,集市里的商人也忙个不停。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上象征着如意吉祥的对联,童景着来年的五谷丰登。

大年三十,吃过团圆饭后,人们纷纷出去游花市,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深夜12:00,一声鞭炮声打破寂静的黑夜,随着鞭炮声升起一团团硝磺的烟雾在天上盘旋,烟花像一条条火龙在天上飞翔,五彩斑斓,漂亮极了!

过年,大家欢聚一堂,放开繁忙的工作,开开心心回家团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放鞭炮啦!这是过年最常听的话。我家过年就是这样的。

过年时,我家赶着做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满屋子的香味,让我的肚子感到很饿。都会穿起新的衣裳,门外贴上衣服火红的对联,屋里挂上鲜红的新年装饰物,再放上几响爆竹,这就是我家过年。

早上,我们全家会一起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别人也会热情的招待我们,感觉很开心。小孩子的荷包,自然会又大又红。

中午,小孩子们爱去最热闹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可以买到爆竹.糖果,还有新年特有的玩具。还有套圈,一元钱十几个圈,套中了什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什么,非常好玩。

到了晚上,最为热闹。边吃团圆饭,边看着新年特有的节目。吃完后,大家不会睡觉,而是去楼下玩爆竹,把新年不吉利的东西给扫除掉。

过年是最热闹的,我非常喜欢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过年的一天,那可是我盼望已久的日子。

那天,姑姑大爸爸来了,爷爷奶奶来了,表哥表姐来了,房子里顿时热闹非凡,把我家挤得满满的,不一会儿,就吃年夜饭了,看着眼花缭乱的饭菜,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我记得两道菜是每年都要吃的,是年糕和汤圆。年糕的含义是吃年糕年年高,汤圆的含义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我过年不是为了吃好吃的东西,也不是穿漂亮的衣服,而为了放鞭炮。吃完饭,我和表哥表姐一起去放鞭炮,我们还要看联欢晚会,看联欢晚会,可是一道精神大餐,呀!等到快12点时,我眼皮都打架了,可我还撑着,我一定要到新年钟声的敲响。终于12点到了,爸爸叫我去放鞭炮了,我穿好衣服,精神抖擞地向外走去,震耳欲聋的各种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大地。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啊!我们大家共同迎来了这崭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的春节就要来了,过年可是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着火红的对联呢!当然,我家也一样的。

春节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打扫卫生、买年货、蒸年糕、贴对联。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很高兴。一切准备就绪了,春节悄悄地来了。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可开心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被鞭炮声吵醒了。呀,该起床了,我赶紧穿上妈妈买的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过年好,身体健康,爷爷奶奶高兴极了,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同时也祝愿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我们一起吃了香喷喷的饺子。吃完饺子后,我和爸爸妈妈去邻居家拜年,送去我们的新年祝福。

大年初二开始,我跟着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大人们在一起互相问候、祝福,有说有笑、我们小孩子们在一起玩各种游戏,气氛很融洽。看到大家脸上写满了笑容,我也很高兴,要是每天都这样的话该多好呀!

过年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我们家总要穿新衣,贴春联,贴福字。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春节,我们很早就洗澡和吃饭。中午十二点刚到,我们就陆陆续续的去洗澡,穿新衣服。刚洗好澡,看到爸爸刚包好红包,我们就跑到爸爸那里说一些吉祥话还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爸爸就拿给我们红包。我乐滋滋地接过爸爸的红包,接着,奶奶、妈妈他们一个个都给了我们压岁钱,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到了四点,妈妈就说:“吃年夜饭了。”我和弟弟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扑向桌子,桌子上已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有甲鱼,鸭肉…。。奶奶还做了我们最喜爱吃的红烧排骨,我们三个人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把筷子都对准了红烧排骨,一眨眼功夫,满满一盘子排骨就只剩下一点点了,大人们在一旁看着我们都笑了。

我爱收压岁钱,更爱过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前,人们就忙开了。有的给孩子买新衣服,有的备红包,有的备年货,还有的在家里打扫卫生,有的

春节那一天就更忙了,家家户户忙于做年夜饭,我家也不例外。妈妈一大早就拎起菜篮蹬上自行车买菜去了,爸爸在家打扫门窗准备贴春联,我也当上了爸爸的小助手。

大年初一就更热闹了,天还没亮就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惊醒了沉睡中的我,醒来了可好,我也跟随爸爸一块打爆竹,爸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爸爸还说:“中国传统,大年初一谁家爆竹响就意味着来年事业钱财响当当,谁家爆竹放得久就来年好运红似火”因为这些我也放了不少爆竹,更何况我也喜欢打爆竹。一大早我就打爆竹乐开了,最开心的还要算是领压岁钱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都给我压岁钱,早早祝愿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春节,真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春节。每到过年,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都洋溢着春节的喜悦。

记得年三十那天吃团圆饭,我早上一起床,穿上了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高兴极了!一会儿家里聚集了爷爷、奶奶、姑姑、叔叔,好热闹。奶奶为我们准备了一满桌子的菜,有鱼,有鸭肉,有土鸡火锅,还有我喜欢的瘦肉丸子。我还帮忙倒上了饮料,摆好了碗筷。

吃完晚饭我们全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可精彩了。有小品,有唱歌,有跳舞……

春节的夜空更是美丽极了,美丽的烟花把乌黑的天空点缀的五光十色。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有的像流星一划而过,让人眼花缭乱。小朋友们在广场上追赶着,欢笑着,

远处还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或许是节日的气氛吧!

春节真是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客家过春家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大家都要去准备过年用的、吃的、穿的、喝的东西。除此之外.还要用米泡上一些米酒和泡上一些美味的酱汁.还有全家人一起做豆腐和制做一些牛筋糕.把盐摸在鸡上拿去晒等等很多数都数不清.然后就在门上贴上红色的对联.到天黑时大人们点上红红的爆竹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乱。在年二十八时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爸妈都不上班等到初六才开张.除夕真热闹家家都做一些年菜。全部都穿上新的衣服。家家都灯火通宵。孩子们就在门前玩一些烟花爆竹等等。

到了初一家门前还堆一堆红色的爆竹纸皮。然后就去亲戚朋友家里拜年。在家里招待亲戚和朋友。然后去郊外走走玩玩看一下花市和灯市。

到了元宵节孩子们在外面拿着灯笼玩。一条街都是红红火火的。孩子都爱问爸妈灯迷。一到九点钟都要和全家人一起吃汤圆。

一眨眼一个年就过去了,大家都回去上学工作了。这就是客家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的春节,每年都是过得很热闹。

客家的春节分为几天,每天有每天做的事情。

春节的第一天,是到自家的祠堂里。拜祖先。是在早上十二点前去拜祖先。客家人拜祖先一是对祖先的尊敬,二是让自家的孩子学会以后也要在春节的时候来到祠堂拜祖先。同时还要带点纸钱,到祠堂外的炉子里烧。烧纸钱,是让祖先在另外的一个的世界有钱可以用。

春节的第二天,就是要和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每户人家都要做一种小吃。这种小吃是用红萝卜和一些剁碎了的猪肉做成的。外表是用面粉做成的。颜色也不同,有的人是做白色的,也有的人是做红色的。吃完团圆饭后,全家人要一起动手贴红色的对联,红色是一种幸运色。所以要选红色。

后几天的事情就特别多了,要去拜访亲戚,和要拜访年迈的老人们。到了晚上,大伙门都聚集在一块空地上,一起看表演。表演的都是一些小孩,因为小孩的身手比较敏捷。每次表演都持续到深夜才结束。

客家人的春节是分外热闹的,分外美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年级春节日记300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年13岁了,在记忆中家乡过年时可热闹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一片万象更新的面貌.

除此之外,这一天我们还要向亲朋好友拜年,在自家的墙上贴年画,自家的窗上贴窗花,自家的门上贴对联,据说这样能带来财运赶走年怪!

当然,吃团圆饭是少不了的.到时候一家人都带着礼物穿上漂亮的衣服,不约而同地来到年长的亲戚家里,几十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男的一桌,女的一桌,都讲着各自喜爱的话题,不时的还说上两句恭喜的话,非常的忙,但忙的高兴,忙的热闹,忙的喜气.

吃完喝完,一些人回了家,一些人留在那唠唠家常,玩玩扑克牌,打打麻将,看着新年晚会,十分惬意。

我们小孩没事,拿着几盒花炮、夜明珠,到外面放去了,黑色的夜空顿时被照得闪亮,十分美丽!!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施工员实习日志

范文类型:日记,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xx年x月x日星期x晴20℃

今天又有大面积的垫层做好了,需要在上面进行柱子及剪力墙的放样,我与其它二位施工员一起去完成。做了整整一天,可以放样的地方全部放好了,真是累埃还好是平地上。感受:剪力墙与柱放样是一样的,只是把它当是扁的柱来看待。

一天具体工作:测量放样了32根柱子4榀剪力墙。

xx年x月x日星期x晴20℃

今天又有大面积的垫层做好了,需要在上面进行柱子及剪力墙的放样,按排我与其它二位施工员一起去做。今天我来操作仪器,在二位施工员的帮助下,终于学会了操作。注:这台仪器与学校学的不一样,先进多了,很好操作。

一天具体工作:测量放样了22根柱子7榀剪力墙。

xx年x月x日星期x晴到多云22℃

今天按排我对钢筋下料单进行审核。这个在学校学过,有点忘记了。呵。钢筋下料单主要是底板钢筋的内容。

一天工作内容:对底板钢筋下料单进行了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日记,全文共 5004 字

+ 加入清单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

实习单位:香港《星岛日报》

实习时间: .8.1—.8.31

不要说:我不行

——XX年暑期实习报告

写在前面:曾有放弃的念头

还记得,在学院发出通知的时候,我怀着对香港的几多幻想,递上自己的申请书,并用一口不是很标准的粤语参加了面试。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兴奋不已,然后开始筹钱。等来了香港那边的批准、办理了这边的签证,搭上深圳的车,在罗湖关走过那座桥,就到了香港的地界了。才五个小时,我就彷佛走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存在于电视里和脑袋的幻想里的世界。虽然一路奔波,但还是觉得亢奋,对于实习充满着期待,还有惶恐,深恐自己跟不上做不来,毕竟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毕竟这是传说中那个不同于国内的媒体社会。

到《星岛日报》报到的时候,接待的人事部同事说,我们被安排到“地产版”实习。在这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会在什么版面实习,连抱佛脚都不知道脚趾头在哪。当场我就懵了,对于“地产”,我是一窍不通,叫我怎么做呢,心里升起强烈的不安来。第一天首席记者就交给我写稿任务,当时的我在无措中,边看旧报边照葫芦画瓢,手忙脚乱的费时二个钟头才完成了一篇稿子。整个星期我都在恶补行业术语和相关的新闻写作,整个星期都不断有新类型的稿件要我写,整个星期我都在精神的高度紧张和身体的饥渴中度过。那时候的我对“地产”提不起一点兴趣,甚至很抵触,想到在其他报社的同学可以去跑“港闻”就觉得“学以致用”了,而“地产”似乎并不能让我发挥所学。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第一个星期我过得异常艰辛,三餐不定时、食物往便宜里挑经济的;勉强自己去看地产新闻;又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快节奏,每天深夜一两点才回到宿舍,精神几近崩溃。于是,不争气地,偷偷躲进厕所哭,很想甩甩手说“我不干了。”

后来,觉得自己很傻,多难得才有这个机会啊,多难得才攒到的钱啊,我怎么能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就放弃了呢?实习之前就信誓旦旦地说准备好要接受挑战和锻炼的了,怎么可以临阵退缩呢?多少人盯着自己来香港的呢,回去两手空空怎么都交代呢?于是在宿舍里和同学互相倾诉,互相给对方打气。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厚着脸皮问,还好那里的同事都很热心,也有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我告诉自己要认真努力,坚持对每一次的采访任务负责,这种坚持使我小心谨慎,没有犯错。虽然回到宿舍以后,我仍然会和舍友掰着指头数回家的日子,但此时我们已经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分享一天的工作见闻,打起精神互相鼓励。

钻到“地产”里一个月,我掌握了常用的行业术语,尝试了不同类型的“地产新闻”的写作,平均每天发表二至三篇稿件,登在不同的栏目里。在“星岛”工作的这一个月,我的写作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象深刻的某一天,我在六个小时里写了七篇稿子,非常有成就感。当听到首席记者夸我学习能力挺强的时候,我心里真乐开了花,那是对努力的回报。

我最怕别人问,“你实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很难回答。你永远不知道现实会给你带来什么意外,所以,假如实习的是完全陌生的领域,那就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要有随时学习的准备。要告诉自己:我行的,我行的。当然,还要学会倾诉,如果有个伴儿,同行的或不同行的都可,互相分享所得分担所忧,互相鼓励,则更好不过。

实习:我是一名记者

在香港实习,没有人把你当成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公司,大家以同事相称,实习记者也是记者,公司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在香港实习,我并不缺乏机会,与其他人一样,要完成采访和写稿任务。外出采访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独立完稿、不同体裁的写作训练了我挑选新闻重点的能力,而天生的内向给实习带来了障碍,我始终没有克服。空闲的时间我就看看报纸(尤其是地产版),观察其他人的工作,找寻“星岛”集团的资料。当实习结束了,若能从这纷繁中、从一堆乱丝中抽出条理来,找到一些可以算是成果的东西,那么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一)关于“星岛”

星岛新闻集团有限公司由着名商人何柱国创办,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传媒集团(编号1105)。集团致力于建构一个以媒体出版与服务、人力资本管理和宽频内容与服务为主的资讯平台,其中又以媒体出版业务为重点。媒体出版方面包括以下几个子公司:星岛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星岛杂志集团有限公司、头条日报有限公司、星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星岛报业杂志集团在香港取得理想的发展,在市场上保持稳固地位。

中文报章《星岛日报》则属于星岛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它创刊于1938年,具有超过65年的办报历史,是香港报界的元老级,在全球超过100个城市发行。由于《苹果日报》《东方日报》等新兴报纸的竞争,《星岛日报》将为中产阶层确定为目标读者群,以全面深入的财经和地产新闻吸引受众,其中“地产”又是《星岛日报》的顶梁柱,《星岛日报》上的广告绝大多数是房地产内容的,头版一整版也往往是房地产广告,据说登一次头版要十几万。我到“星岛”实习时,恰好赶上“地产版”扩版,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新闻界同是跑地产线的行家们有一个说法,《星岛日报》的地产版是全港最辛苦的地产版了。《星岛日报》内部也有一说法:“星岛”最晚收工的就是地产版了,规定上班时间是下午二点至晚上十一点,但经常的情况是一天工作12小时。于是,地产部的同事都匆匆忙忙的,地产部的键盘声总是不间断的。

“星岛”地产部分为《星岛日报(地产版)》、《睇楼王》、《超级睇楼王》三个部门。我所在的《星岛日报(地产版)》除了负责地产版的采写工作、还有负责《头条日报》的地产版的采写,首席记者和地产部的老板偶尔还要写财经版的稿子。

《星岛日报》也有其网络版,提供资讯。这是对外的,为方便日报工作,1999年公司建立了对内的“星岛电子图片系统”。这个中央电子图片系统提供大量的新闻照片,并配有详细的图片说明。它包括三个部分:通讯社图片库(六大通讯社照片)、星岛摄影部照片库(最新摄影照片)、星岛图片库(历史照片、星岛分部照片和政府新闻处照片)。该图片库储藏的大量图片,索引简单易操作,大大方便了记者的工作。  往往被要求再讲一次,令我十分尴尬,所幸后来讲多了就错少了,沟通流利多了。然而我毕竟是菜鸟,有时候问了对方一些笨问题,人家觉得我没料,也就不愿意和我多讲了。有一次,我电话采访一拍卖师,由于技巧上的缺乏和语言的笨拙,他听出我是新手便搪塞而过。没有要到资料的我灰溜溜的告诉首席记者,她打过去不消一会就拿到了。她还告诉我要怎么跟对方讲、要注意那些词语的运用等等,给我上了实际的一课。对于不善言语的我来说,采访这一课我还有待加强。

外出采访,除了要注意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还要注意与行家们的沟通。主动交换名片是沟通的第一步。我是没有名片的实习记者,也要微笑的向对方自我介绍。参加一场记者招待会,一定要留下主办方的公关或发言人的名片,以便日后联系。与行家们交换名片是为了工作,香港记者常在记者会结束之后凑在一起“对稿”,以防漏听或误听。如若与其他人不认识,谁也不会愿意跟你交换信息的。而认识人是需要主动的。我素来内向,在公共场合便显得静默和离群,结果是见得人多认识的少。后来,我学着他们的样子见面多打招呼,也就认识了一些行家,有两次单独采访恰好遇上认识的人,就不那么紧张了,也不怕被排斥了,所谓多个人好照应。香港的记者的记忆力很好,见过一面的人也大概能记住哪家报纸在哪里见过。我就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因此要到名片以后,我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时间地点和那位记者的特征,以防下次见面认错人。

写作:脑力革命

写稿是我的最重要工作了。香港是个很讲究实际的社会,新闻也是同一准则,“写什么都围绕‘钱’来做就不会错了”,一位同事如是说。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地产发展商的展览活动,回来之后,按照五个w和一个h写了新闻稿出来,并且把活动写得简略而全面。可是首席记者告诉我“你那篇稿子完全不行”,我特受打击。第二天看修改过登在报上的文章,发现只摘了其中一个部分,关于活动本身只字不提,原因是“那些只是宣传,没有意义”。在香港写稿,只要把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与经济利益挂钩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于是,写稿变得简单一些。我写得多半是楼市交易的稿件,只要抓住数据就可以,这条指导路线基本上方向正确,只是有时候为了增加篇幅可以适当加入其他辅助因素。然而,写另一类型的稿子就有另外的写法了,这些需要多看以往的报纸以熟悉写作模式,还要多请教同事怎么写。

在“星岛”,外出采访回来首要做的不是写稿,而是讲听到的信息全部报给首席记者,由他们来决定你的信息里哪些要写、哪些要写在前面。然后记者才开始写稿。但并不是记者本身只安命令行事。一般一个地产公司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往往由同一个记者跟踪报道,他(她)会比较熟悉,知道哪些是“新”闻,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一个活动采访完回来,可能没有任何新的经济利益上的信息,记者便需要将采访中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写成花絮,这极考记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这花絮一般只要50至100来字,非常难写。对我自己而言,写长文章不是问题,要写不过百字的稿却煞费脑筋,“短小精悍”四个字太难做了。当“读图时代”来临,短文必成趋势,多些这方面的训练将有裨益。

因为我是“地产”的新手,很多新闻不熟悉来龙去脉以及信息的意义何在,所以我大多写些软性的文章,例如写“示范单位”。这是地产商为推销楼房而斥资装修的单位示范屋,写“示范单位”就是介绍其设计和装修,考的是文笔耍花枪的功夫,说白了就是看记者会不会“吹水”。我写第一期的时候是很轻松的,文思泉涌。后来看的多了写得多了就没感觉了。所有的装修理念都差不多、摆饰大同小异、难有突出之处,但是仍然要写。有时候一天要写两三间,那时可是费尽心思找感觉,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找新词,此时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星岛”一个月的训练,我下笔的速度快了很多。第一天只写一篇稿子,后来慢慢熟悉以后,首席记者便交给我多一些任务,平均一天要写三四篇稿子,一般为500至1000字左右。多的一天甚至写了七篇稿子,手指头完全没有感觉,也直觉词穷。回想起来,那段忙碌的日子我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

(三)曾有过的郁闷与开怀

《星岛日报》有传统,除了特别的栏目,一般的稿子都是不署名的。一开始,这让我郁闷了一阵子。我一想到实习结束以后要交实习成果,而我所交的全部没有署名,似乎没有说服力。当我问到同事们对于“署名”的看法时,他们都不以为然。后来我也渐渐认同他们一些看法,自己做过的,自己知道,而且永远是自己的,何必要管别人是否知道,这对他人没有意义。于是,我相信我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在将来被映证的,只要放了心血在里面就好了。

当然,有名为证还是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的。写“示范单位”是可以署名的,这还是让我高兴,想想一整版的文字都是自己的,特有满足感。最让我高兴还是那一次专访一位北京地产公司的经理。由于日报地产版只有我会说普通话,他们便把这个专访任务交给了我和另外一位会听普通话的记者。采访很顺利,写稿也很顺利,同事帮我稍加修改后就发表了。终于走出“软性新闻”的版面,还可署名!那天我激动的心情仍犹在心。

写在后面:毕业后还选新闻吗?

实习回来以后,有人这样问我,我也问自己,答案常常在变卦中。在香港呆了五个星期,在《星岛日报》实习了一个月,我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却也开始思考:“我是否适合记者这个行业呢?”

香港记者的敬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常常为了某个信息而打无数通电话,他们一天可能要赶好几场记者会但决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们有时候马不停蹄的忘食赶稿,他们对每一个数据都吹毛求疵。见识了这些记者前辈的工作,我心里十分佩服,却也道不明我是否还想从事这个行业。当我问到他们是否喜欢新闻这个行业的时候,约八成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新闻行业的时候,他们只答:“打份工而已。”

不是追求真相的信念,不是维护正义的斗志,不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真正的答案很简单很实际——为了生活。毫无疑问的,生活是很现实的,可是记者的生活是不是我所要的呢?我一直处于矛盾中。

一方面,作息时间的不稳定,赶场搭车的奔波,激烈的竞争,让体力不好、内向的我却步。另一方面,实习证明了我有实力的同时,又显露出我的劣势,刺激我想提升自己,想看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可以走多远?

于是,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仍在摇摆,寻找答案。

(XX年9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_实习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日记,全文共 5731 字

+ 加入清单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 实习单位:香港《星岛日报》

实习时间: 2019.8.1—2019.8.31

不要说:我不行

——2019年暑期实习报告

写在前面:曾有放弃的念头

还记得,在学院发出通知的时候,我怀着对香港的几多幻想,递上自己的申请书,并用一口不是很标准的粤语参加了面试。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兴奋不已,然后开始筹钱。等来了香港那边的批准、办理了这边的签证,搭上深圳的车,在罗湖关走过那座桥,就到了香港的地界了。才五个小时,我就彷佛走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存在于电视里和脑袋的幻想里的世界。虽然一路奔波,但还是觉得亢奋,对于实习充满着期待,还有惶恐,深恐自己跟不上做不来,毕竟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毕竟这是传说中那个不同于国内的媒体社会。

到《星岛日报》报到的时候,接待的人事部同事说,我们被安排到“地产版”实习。在这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会在什么版面实习,连抱佛脚都不知道脚趾头在哪。当场我就懵了,对于“地产”,我是一窍不通,叫我怎么做呢,心里升起强烈的不安来。第一天首席记者就交给我写稿任务,当时的我在无措中,边看旧报边照葫芦画瓢,手忙脚乱的费时二个钟头才完成了一篇稿子。整个星期我都在恶补行业术语和相关的新闻写作,整个星期都不断有新类型的稿件要我写,整个星期我都在精神的高度紧张和身体的饥渴中度过。那时候的我对“地产”提不起一点兴趣,甚至很抵触,想到在其他报社的同学可以去跑“港闻”就觉得“学以致用”了,而“地产”似乎并不能让我发挥所学。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第一个星期我过得异常艰辛,三餐不定时、食物往便宜里挑经济的;勉强自己去看地产新闻;又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快节奏,每天深夜一两点才回到宿舍,精神几近崩溃。于是,不争气地,偷偷躲进厕所哭,很想甩甩手说“我不干了。”

后来,觉得自己很傻,多难得才有这个机会啊,多难得才攒到的钱啊,我怎么能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就放弃了呢?实习之前就信誓旦旦地说准备好要接受挑战和锻炼的了,怎么可以临阵退缩呢?多少人盯着自己来香港的呢,回去两手空空怎么都交代呢?于是在宿舍里和同学互相倾诉,互相给对方打气。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厚着脸皮问,还好那里的同事都很热心,也有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我告诉自己要认真努力,坚持对每一次的采访任务负责,这种坚持使我小心谨慎,没有犯错。虽然回到宿舍以后,我仍然会和舍友掰着指头数回家的日子,但此时我们已经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分享一天的工作见闻,打起精神互相鼓励。

钻到“地产”里一个月,我掌握了常用的行业术语,尝试了不同类型的“地产新闻”的写作,平均每天发表二至三篇稿件,登在不同的栏目里。在“星岛”工作的这一个月,我的写作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象深刻的某一天,我在六个小时里写了七篇稿子,非常有成就感。当听到首席记者夸我学习能力挺强的时候,我心里真乐开了花,那是对努力的回报。

我最怕别人问,“你实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很难回答。你永远不知道现实会给你带来什么意外,所以,假如实习的是完全陌生的领域,那就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要有随时学习的准备。要告诉自己:我行的,我行的。当然,还要学会倾诉,如果有个伴儿,同行的或不同行的都可,互相分享所得分担所忧,互相鼓励,则更好不过。

实习:我是一名记者

在香港实习,没有人把你当成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公司,大家以同事相称,实习记者也是记者,公司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在香港实习,我并不缺乏机会,与其他人一样,要完成采访和写稿任务。外出采访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独立完稿、不同体裁的写作训练了我挑选新闻重点的能力,而天生的内向给实习带来了障碍,我始终没有克服。空闲的时间我就看看报纸(尤其是地产版),观察其他人的工作,找寻“星岛”集团的资料。当实习结束了,若能从这纷繁中、从一堆乱丝中抽出条理来,找到一些可以算是成果的东西,那么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一)关于“星岛”

星岛新闻集团有限公司由著名商人何柱国创办,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传媒集团(编号1105)。集团致力于建构一个以媒体出版与服务、人力资本管理和宽频内容与服务为主的资讯平台,其中又以媒体出版业务为重点。媒体出版方面包括以下几个子公司:星岛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星岛杂志集团有限公司、头条日报有限公司、星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星岛报业杂志集团在香港取得理想的发展,在市场上保持稳固地位。

中文报章《星岛日报》则属于星岛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它创刊于1938年,具有超过65年的办报历史,是香港报界的元老级,在全球超过100个城市发行。由于《苹果日报》《东方日报》等新兴报纸的竞争,《星岛日报》将为中产阶层确定为目标读者群,以全面深入的财经和地产新闻吸引受众,其中“地产”又是《星岛日报》的顶梁柱,《星岛日报》上的广告绝大多数是房地产内容的,头版一整版也往往是房地产广告,据说登一次头版要十几万。我到“星岛”实习时,恰好赶上“地产版”扩版,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新闻界同是跑地产线的行家们有一个说法,《星岛日报》的地产版是全港最辛苦的地产版了。《星岛日报》内部也有一说法:“星岛”最晚收工的就是地产版了,规定上班时间是下午二点至晚上十一点,但经常的情况是一天工作12小时。于是,地产部的同事都匆匆忙忙的,地产部的键盘声总是不间断的。

“星岛”地产部分为《星岛日报(地产版)》、《睇楼王》、《超级睇楼王》三个部门。我所在的《星岛日报(地产版)》除了负责地产版的采写工作、还有负责《头条日报》的地产版的采写,首席记者和地产部的老板偶尔还要写财经版的稿子。

《星岛日报》也有其网络版,提供资讯。这是对外的,为方便日报工作,1999年公司建立了对内的“星岛电子图片系统”。这个中央电子图片系统提供大量的新闻照片,并配有详细的图片说明。它包括三个部分:通讯社图片库(六大通讯社照片)、星岛摄影部照片库(最新摄影照片)、星岛图片库(历史照片、星岛分部照片和政府新闻处照片)。该图片库储藏的大量图片,索引简单易操作,大大方便了记者的工作。

(二)像个真正的记者

在《星岛日报(地产版)》实习,就像真正在岗位上工作的记者一样,大家叫我同事,感觉受到了尊重,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独立完成任务。在这里,每个人都很忙,连我这个对“地产”一窍不通的人也有很多的稿子要写。但是没有人会手把手地教你,只有靠自己边学边做了。

在“星岛”,我一天的工作大概是这样的:外出采访,回来报料;打电话采访代理行要新闻稿的信息,写新闻稿,上图片系统找相片;写外出采访活动的稿子,找图片加图片说明;完成首席记者临时交给的任务;截稿后开始动手下星期要出的稿子(有些任务是提前分配好的,多半是通过电话采访可以完成的)。

对于“地产”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必须恶补功课。行话术语是要向同事请教的,写作模式可以从旧报纸中学习,采访技巧则要偷师并慢慢实践,摸索出自己的路。其中,处理人际关系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采访:考验情商

采访是记者工作的重要部分,采访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香港人非常有礼貌,在街上问路都能得到有礼热心的指引,在公司听得最多的也是谢谢。由于时间、交通等条件的限制,有大部分的新闻是通过电话采访得来的,因此,采访技巧就非常讲究。在“星岛”,我“偷听”了不少同事们的电话采访,了解他们如何自我介绍、如何进入话题、如何转个弯套话……有时候记者只是与电话那头像随意聊天话家常一样,便有得到了一些信息。“偷听”为我在自己的采访中打下了基础。我认真地向人介绍自己是《星岛日报》的记者,解释为什么打这个电话,一般有礼貌的开始是可以得到所需的信息的,因为那些公司的公关和经理早已熟悉媒体的工作。但是由于我的粤语不是很标准,在采访时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 往往被要求再讲一次,令我十分尴尬,所幸后来讲多了就错少了,沟通流利多了。然而我毕竟是菜鸟,有时候问了对方一些笨问题,人家觉得我没料,也就不愿意和我多讲了。有一次,我电话采访一拍卖师,由于技巧上的缺乏和语言的笨拙,他听出我是新手便搪塞而过。没有要到资料的我灰溜溜的告诉首席记者,她打过去不消一会就拿到了。她还告诉我要怎么跟对方讲、要注意那些词语的运用等等,给我上了实际的一课。对于不善言语的我来说,采访这一课我还有待加强。

外出采访,除了要注意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还要注意与行家们的沟通。主动交换名片是沟通的第一步。我是没有名片的实习记者,也要微笑的向对方自我介绍。参加一场记者招待会,一定要留下主办方的公关或发言人的名片,以便日后联系。与行家们交换名片是为了工作,香港记者常在记者会结束之后凑在一起“对稿”,以防漏听或误听。如若与其他人不认识,谁也不会愿意跟你交换信息的。而认识人是需要主动的。我素来内向,在公共场合便显得静默和离群,结果是见得人多认识的少。后来,我学着他们的样子见面多打招呼,也就认识了一些行家,有两次单独采访恰好遇上认识的人,就不那么紧张了,也不怕被排斥了,所谓多个人好照应。香港的记者的记忆力很好,见过一面的人也大概能记住哪家报纸在哪里见过。我就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因此要到名片以后,我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时间地点和那位记者的特征,以防下次见面认错人。

写作:脑力革命

写稿是我的最重要工作了。香港是个很讲究实际的社会,新闻也是同一准则,“写什么都围绕‘钱’来做就不会错了”,一位同事如是说。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地产发展商的展览活动,回来之后,按照五个W和一个H写了新闻稿出来,并且把活动写得简略而全面。可是首席记者告诉我“你那篇稿子完全不行”,我特受打击。第二天看修改过登在报上的文章,发现只摘了其中一个部分,关于活动本身只字不提,原因是“那些只是宣传,没有意义”。在香港写稿,只要把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与经济利益挂钩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于是,写稿变得简单一些。我写得多半是楼市交易的稿件,只要抓住数据就可以,这条指导路线基本上方向正确,只是有时候为了增加篇幅可以适当加入其他辅助因素。然而,写另一类型的稿子就有另外的写法了,这些需要多看以往的报纸以熟悉写作模式,还要多请教同事怎么写。

在“星岛”,外出采访回来首要做的不是写稿,而是讲听到的信息全部报给首席记者,由他们来决定你的信息里哪些要写、哪些要写在前面。然后记者才开始写稿。但并不是记者本身只安命令行事。一般一个地产公司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往往由同一个记者跟踪报道,他(她)会比较熟悉,知道哪些是“新”闻,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一个活动采访完回来,可能没有任何新的经济利益上的信息,记者便需要将采访中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写成花絮,这极考记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这花絮一般只要50至100来字,非常难写。对我自己而言,写长文章不是问题,要写不过百字的稿却煞费脑筋,“短小精悍”四个字太难做了。当“读图时代”来临,短文必成趋势,多些这方面的训练将有裨益。

因为我是“地产”的新手,很多新闻不熟悉来龙去脉以及信息的意义何在,所以我大多写些软性的文章,例如写“示范单位”。这是地产商为推销楼房而斥资装修的单位示范屋,写“示范单位”就是介绍其设计和装修,考的是文笔耍花枪的功夫,说白了就是看记者会不会“吹水”。我写第一期的时候是很轻松的,文思泉涌。后来看的多了写得多了就没感觉了。所有的装修理念都差不多、摆饰大同小异、难有突出之处,但是仍然要写。有时候一天要写两三间,那时可是费尽心思找感觉,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找新词,此时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星岛”一个月的训练,我下笔的速度快了很多。第一天只写一篇稿子,后来慢慢熟悉以后,首席记者便交给我多一些任务,平均一天要写三四篇稿子,一般为500至1000字左右。多的一天甚至写了七篇稿子,手指头完全没有感觉,也直觉词穷。回想起来,那段忙碌的日子我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

(三)曾有过的郁闷与开怀

《星岛日报》有传统,除了特别的栏目,一般的稿子都是不署名的。一开始,这让我郁闷了一阵子。我一想到实习结束以后要交实习成果,而我所交的全部没有署名,似乎没有说服力。当我问到同事们对于“署名”的看法时,他们都不以为然。后来我也渐渐认同他们一些看法,自己做过的,自己知道,而且永远是自己的,何必要管别人是否知道,这对他人没有意义。于是,我相信我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在将来被映证的,只要放了心血在里面就好了。

当然,有名为证还是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的。写“示范单位”是可以署名的,这还是让我高兴,想想一整版的文字都是自己的,特有满足感。最让我高兴还是那一次专访一位北京地产公司的经理。由于日报地产版只有我会说普通话,他们便把这个专访任务交给了我和另外一位会听普通话的记者。采访很顺利,写稿也很顺利,同事帮我稍加修改后就发表了。终于走出“软性新闻”的版面,还可署名!那天我激动的心情仍犹在心。

写在后面:毕业后还选新闻吗?

实习回来以后,有人这样问我,我也问自己,答案常常在变卦中。在香港呆了五个星期,在《星岛日报》实习了一个月,我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却也开始思考:“我是否适合记者这个行业呢?”

香港记者的敬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常常为了某个信息而打无数通电话,他们一天可能要赶好几场记者会但决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们有时候马不停蹄的忘食赶稿,他们对每一个数据都吹毛求疵。见识了这些记者前辈的工作,我心里十分佩服,却也道不明我是否还想从事这个行业。当我问到他们是否喜欢新闻这个行业的时候,约八成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新闻行业的时候,他们只答:“打份工而已。”

不是追求真相的信念,不是维护正义的斗志,不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真正的答案很简单很实际——为了生活。毫无疑问的,生活是很现实的,可是记者的生活是不是我所要的呢?我一直处于矛盾中。

一方面,作息时间的不稳定,赶场搭车的奔波,激烈的竞争,让体力不好、内向的我却步。另一方面,实习证明了我有实力的同时,又显露出我的劣势,刺激我想提升自己,想看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可以走多远?

于是,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仍在摇摆,寻找答案。

(2019年9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月建筑工地实习日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建筑,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甲方检验钢筋,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钢筋并不在放线的范围里面,于是工人们就强行把钢筋扭曲放在线的里面,这样就造成了钢筋的一次疲劳所以应该截断重新打孔焊接,有的预留电箱孔洞的四周没有加附加筋,还有些窗台梁的两边不一般高,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范围,这是由于工人没有按标准标高施工的原因,经过甲方监督修改,所有的都检验合格了才进行下一道工序。

下次来到现场没什么事,自己到工地上转悠,看见有在那放线的,就凑上去看了看,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放线是在浇筑的混凝土面上定出柱子和墙的位置,因为墙是竖直浇筑的所以他们既根据在一层墙上的标记在地面上定好经纬仪然后瞄准拿一点直接向上打上一层的轴线。这些都定好后就在屋面上定墙、边柱、和梁的位置,而且在楼梯和电梯口的边缘都定二道线,最外边的一条是控制线是防止装上模板后把梁的边线挡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工业设计实习日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有一位师傅带着我,教我东西。他教了我很多事情,比如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情,设计的时候应该往哪方面想,软件的操作等等。要想把事情做好,主要还是靠自己,自己多努力才能进步。虽然有很多不熟练不熟悉的地方,但是有他的帮助让我安心了不少。

工作期间我发现我的软件学的一点的不好,有待加强。不仅不会使用快捷键还有的功能都不会。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只是用ps做一些抠图之类的作业,所以有很多功能用的都不熟练甚至没用过,这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别人做一个图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是我却要磨蹭很长时间。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工业设计实习日志

范文类型:日记,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过程中不仅熟练了我对专业技术,比如photoshop软件及计算机操作的娴熟,更增加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猎取。在制作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也开拓了我的艺术想象力,同时将想象与实践相结合,又锻炼我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实习时间即将结束,这次实习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有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要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特别的当你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的时候。这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