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师德师风手册读后感(汇编7篇)

浏览

5042

范文

7

篇1:企业员工守则读后感

范文类型:员工手册,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企业,职员,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读了《德胜员工守则》,开始觉得看到那些严格的规章制度时,庆幸自己不是德胜的一名员工,后来,再认真看后却被书中德胜员工提倡的价值观是: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所深深地吸引。

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敬业精神、关心集体、遵守制度等良好品质。

以下我就谈谈我的感想:

一、具有敬业精神让自己更专业。

“德胜员工守则”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员工管理素质的办法,确实是一条解决员工管理素质的现实途径。

书中告诉我们,企业管理素质分三个层面:员工层面、领导层面和系统层面。

员工的管理素质,不仅表现在遵守制度、接受管理上,还表现在如何在一个团队里工作、与人协作,以及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等。

而管理素质的另一个卖劲面是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管理者除了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

在德胜,从普通员工到管理者都体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

是呀,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负责,具有敬业精神。

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是需要敬业精神,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每次想起自己不是幼师毕业的,开始时拿起画笔时,觉得很是难为情,但在大家的鼓励下,在一遍一遍的练习下,也能画出漂亮的图画来了;面对歌谱时,我自学一般弹琴的知识,碰到难一点的,向专业人事请教,在长期的练习下,能流畅弹出一首曲子来,对我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面对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又自学了电脑知识,不但打字快了,而且会制作图片了,会发电子邮件,能自如地发送文章,制作表格了,能用很快的方式发信息和家长联系,能在博客上与各位同事切磋技艺。

回首一看,原来自己付出的很多努力没有白费,自己居然也能走进专业的行列了,而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敬业精神。

二、关心集体让自己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在德胜员工守则有这样一段话“珍惜是一种善良,珍惜是一种修养,珍惜是一种朴素的知恩图报。”只有心中充满爱,你才会有感恩的心,你才会有满足感,你才懂得去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

学会用感恩的心做事,学会用感恩的心做人。

德胜守则认为:修养提高,就不得不提爱心。

爱心需要勤劳、诚实做基础,爱心同样也要求不走捷径。

事实证明在各个岗位,人们只有密切配合,一起合作,才能圆满完成各项交付给我们的任务。

在我的周围有太多的感动让我觉得这个集体的温暖,当我走进教室,我发现早就有其他老师把门窗打开帮你做好了通风工作了;当你感到口渴时,阿姨早就帮你泡好了一杯开水了;当有的老师扭伤了腰时,你会发现已有别的老师帮着擦台抹凳,拿着拖把在拖地了;

当你还在因家长晚来接孩子急急忙忙走进教室准备打扫教室时,你会发现地面早被其他老师打扫干净时了,当大家一起制作教学图片……当你看到这些情景时,你自然会感叹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实在太强大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爱的集结,所以,我也要做个关心集体,给别人以力量让自己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只有做这样的人,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升信誉度。

在德胜的封面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德胜要求每一个员工甚至于管理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及规章制度来办事,守则制定的规章制度很详细,强调了遵守制度的重要性。

而我们幼儿园工作也是繁琐而艰巨的,相信我们也会认真学习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在业务方面学有所得,在安全保育方面我们老师也时刻紧崩安全这根弦,严格遵守幼儿园安全法则操作才会使学校、家长、社会放心,在考勤方面,做到有事先请假,决不弄虚作假,做到休息、工作两不误。

当然遵守幼儿园其他制度,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老师遵守制度,相信对下一代会起到典范作用。

老师遵守制度,不但提升了自身的信誉度,更能提升幼儿园的信誉度。

以上就是我读完《德胜员工守则》这本书后的感想,对我来说都是有用的,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企业员工守则读后感

范文类型:员工手册,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企业,职员,全文共 1885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德胜员工守则》后,有了很多感想,与其说成感想到不如说学到很多的知识,书上概括说是本能指导管理的书,但我觉得到不如说让人们学会如何做事情的书。

不知道为什么《德胜员工守则》既不算是文学著作,也不是什么理论典藏,但《德胜员工守则》却给人很多典藏中没有的生活中必要的实际性的道理。

这里也非常感谢纯粹能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和提供这么方便的平台来有幸看到这本书,非常感谢。

再读《德胜员工守则》前我还在想,同样是守则制度,我看过很多,这能有什么不一样呢,但读完《德胜员工守则》后,首先我感觉到我个人在对遵守守则上就有很大的不足,看过后感觉自己真是一个不怎么遵守守则的人啊。

书上的话说我就是刚进城没有好习惯的“农民”了。

一个守则,一个规定,都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还有遵守制度,不表示素质高,接受程度,团队的工作,与人协作,都体现了个人和集体的素质,保证这么素质的最好的风发就是守则。

守则还会提高效率,让人不会每天简单的劳作,单纯的脑细胞过日子。

守则说小是做事的规范,说大就是国家的法律,这也是量度一个人对法律的遵守情况。

在一个单位把守则看小,觉得无足轻重,而说法律就觉得很大,但这表明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恐怕以后大事小事都不会有人去信任他。

所以遵守守则意义深远。

书中还提到,中国现在强大就是有个良好的守则——法律,还例举了希腊等国家,昌盛到灭亡,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守则。

这些都反映了这个问题。

德胜员工的制度。

他们的制度,大的框架都是和其他制度差不多,大方向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细节却很好,有很多我们要值得学习留意的思考的。

一个公司的整体素质好上去了,员工不实行打卡制度。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德胜员工守则》第七条:公司永远不实行打卡制。

员工应该自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员工可以随心所欲的调休,但上班时间必须满负荷地工作。

看看人家,这是什么样素质,我想我们中国半分之九十九的公司都做不到这点,说明不光领导层有这样的素质,下面的基层也都具备了,而且这样也有很多好处,更人性化。

但这样的方法到别的公司就不能继续下去,人与人的素质是不一样的。

所以看过了《德胜员工守则》我觉得我与他们的差距还很多啊。

第三十条:一个好的公司对某些人来说是如鱼得水,对另外一些人则如喝毒药。

第三十二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是出类拔萃的员工,然后才是管理者。

高层管理人员每月至少要下基层顶岗一次。

这两条可以看出他们对用人的高明之处,他们让人的能力发挥的极致,何等的明智啊。

他们的新员工守则和奖惩基本都大同小异,主要为了主体服务,约束新人和激励大家。

《德胜员工守则》中的《同事关系法则》我觉得是个非常明智的,它把大家生活中的细节考虑的很周到,这样避免了不少的麻烦和矛盾,让工作的气氛更清馨,这个法则可以说是老一辈,用很多的经验总结下来的,建议大家都看一看想一想,都会明白的。

这样巩固了员工的关系,巩固了最关键的人心,就巩固了这个公司,这个集体。

《德胜员工守则》还制定了很多的细节标准和准则,这是针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而定的,做到最细,这样就能做到最好。

从生产,到质量,到卖出,到售后,到厂房,到仓库,到施工,每一个都有很详细的规定。

《德胜员工守则》更大的重点是它们的企业文化,这个是一个企业存活这么久的精髓,也是它们关键点,学习一个企业,就是学习它们的命脉,文化,一个文化是这个企业的思想,就像核心一样,和一个信仰一样,大家都遵守这个信仰它就能存活,如果不好好的遵守那就是一堆散沙,很快就倒塌了。

诚信,实力与竞争力,一个公司无论规模多大,有多少资本,都要有诚信,如果没有诚信,无人和你交易,你只能是一个空中孤岛,很快就会消失。

无论公司多小,物资人力再少,有了诚信也会慢慢发展起来,越来越大。

实力,认真做事,它们的领导人这样说的:“今天无论你是杨振宁也好,李政道也好,无论你是陈逸飞也好,张艺谋也好,只要在这工作,你每天早上一定要默读一句话,我是在没有什么大的本事,我只有认真做事的精神。”认真做事你就会具备实力,虽然说你什么本事都没有,但你认真了这就是你的实力,一个公司也是一样如果太浮夸一点实力都没有,工作不认真,那也是白费力气。

在强大的竞争时代,这点就使我们的最厉害的竞争力和竞争手段。

它们的工作动力——爱心,没有爱心就和行尸走肉没有分别,没有爱心,没有人味没有什么分别,这样的公司是死定的。

《德胜员工守则》还强调每个人基本要有的素质,1.做敬业的真君子,2.拥有一份职业,一定要有有一种荣誉感,3.反对官僚文化,等等,这些都是老一辈的事实实例拿出来给大家作为以后的路上的参考,总的来说这是本非常值得看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朗读手册》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员工手册,读后感,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日子,在团委那里取了一本书来看,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写的。这是一本看似纷杂凌乱的的睡前故事,但里面的故事却有条不紊的向你描述着人生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像在写你自己。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

俗气点说,张嘉佳的这本书应该算是心灵鸡汤。但是又感觉他煲鸡汤的手法不同于别人,可以说是强于他人。如今心灵鸡汤大多饱受诟病,主要的一点是作者在煲汤的时候还总想把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给读者带来醍醐灌顶的阅读感受。原本只是想暖胃的读者不得不在喝汤的同时冒着流鼻血的风险滋阴壮阳。张嘉佳的心灵鸡汤,走的则是用料简单,味淡肉鲜的传统路子,在如此多大补鸡汤的映衬下反而多了几分返璞归真的美。

书中有一段写到:“十年醉了太多次,身边换了很多人,桌上换过很多菜,杯里洒过很多酒。那是最骄傲的我们,那是最浪漫的我们,那是最无所顾忌的我们。 那是我们光芒万丈的青春。 如果可以,无论要去哪里,剩下的碳烤生蚝请让我打包。”突然让我感觉多时间易逝,许许多多数年的友谊慢慢的来不及经营,原来真的是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座城市,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能只能往前走。

每个人都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帝会让你付出代价。照顾好自己,爱自己才能爱好别人。如果你压抑,痛苦,忧伤,不自由,又怎么可能在心里腾出温暖的房间,让重要的人住在里面。如果一颗心千疮百孔,住在里面的人就会被雨水打湿。你千辛万苦地改变,觉得要去适应这个世界。因为怜悯自己偷偷留下的一小部分,在抵达美丽的地方后发现,那一部分终于重新生长。生长到热烈而宁静,毫无恐惧。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很容易让人感动,原因在于他真实。一个真实的世界观摆在你面前,就如在说着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是轻而易举的,对这个世界挚爱是举步维艰的。你要学会前进,人群川流不息,在身边像晃动的电影胶片,你怀揣自己的颜色,往一心要到的地方。 听完这首歌,你换了街道,你换了夜晚,你换了城市,你换了路标。你跌跌撞撞,做挚爱这个世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朗读手册》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员工手册,读后感,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连的高尔基3岁就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起先不怎么样,可后来又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而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朗读手册》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员工手册,读后感,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我相信,读一本书,总是会得到些什么的,不论是他让你思考,还是让你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那么一点点的改变,甚至是一丝丝改变的可能性,那么这本书就成功了,或许你可以再读读它,或许你可以转借或推荐给他人,让他人也得到点什么。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这本书是我在陪孩子在新华书店游戏场玩耍时无聊拿来随便翻翻的,可是没想到,开篇第一页就让我有 一种迫不及待地想看完这本书的感觉,我想说我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年女性,或许更可以算青年女性,我从没去过美国,更不知道白人与黑人在美国此前的几十年的差距是有多大,我只是把它联想到了我们身边的生活,至少我觉得和我身边的生活的差距真的很大很大,那种博大的爱是我好向往的,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往这条路上走。或者这样,经过慢慢时段,不论是我们个人的梦想还是伟大的中国梦都会逐渐实现,或者在实现的道路上。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不紧不慢,刚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坐在一条不宽不窄蜿蜒曲折的河流旁边,清澈的河水缓缓流着,听着身边的一个刚刚认识的对你敞开心扉,讲述他长长画卷一般的流年忘事。

整个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也很单纯,故事中的他叫丹佛·摩尔,是一个流浪汉,每天不停为“主子”捡棉花,但积蓄始终是零。后来,他跳上了路过的火车去流浪,万万没想到在那座陌生的城市里,他会遇到一个白人百万富翁,并且成了他的朋友。另一个他叫朗·霍尔,是一个百万富翁,有着敏锐的艺术眼光,以及绝佳的生意手腕。从卖罐头蹿升到投资银行,再到买卖毕加索、凡·高的名画。他在好莱坞有大庄园、画廊及欧式古堡。而他也想象不到,他的下一页人生,竟是与一名流浪汉一起写下。两人的交往,改变了他们各自的命运,两个人的友谊超越了各自的地位和金钱,是一种心灵上真正的相互寄托,而两人在一起共同努力做出的慈善事业,让他们的灵魂超脱了世俗的观念。

我想我们很多时候,在面临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甚至有些些臭味的流浪汉,大多会加快步伐绕道而行,不愿意看他一眼,我们都主观的认为这一定是他自己不付出、不努力、不上进造成的结局。我们从不会主动去帮帮他,在我们这里的社会这种原动力会更小,就算有点动力也会瞻前顾后,生怕惹了一身麻烦。

现在,我们这里也有很多人做慈善,特别是一些富商和明星,其实无论什么目的,在这里能做已经非常不错非常难得了,此本书却强调了做慈善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高尚,或者只是在节目中做做秀,或者你希望得到些什么,那么这不是真的慈善。我想这样的思索应该传递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而做慈善最终也救赎了自己本身。我想,在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来吧,先是有人做慈善,然后是有人做真正的慈善,再是有人无目的地做慈善,最后是大家无论贫富,都有一颗慈善的心。慈善就像一粒种子,种在心中,人生就会开满鲜花,种在世界上,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也许这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就是自己吧。

霍尔和丹佛的故事总是使我内心变得平静。虽然我的生活离流浪汉或者富翁都很远,或者离流浪汉近一点也不一定。我想我不可能有两位主人公如此深刻的切身感受,我想我在这本书里学着爱,至少要爱着应该爱的人,然后去爱着陌生人。也许几月之后,这本书的热度消散而去,此时的感动也消失贻尽,但是至少它曾经滋润过我的生命,至少它曾经把我浮躁的心放在了这本书上,净化过我的心灵,我想这样就够了。

这是一本诚恳的书,希望还有别的朋友看了以后可以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朗读手册》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员工手册,读后感,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印象中,和尚——守着孤灯寡影,清规严律,敲度一生,和尚的世界里,万物皆空。 虽说落地生根,逢根生源,但何尝不是如浮萍般漂浮于空暝之中,生于尘世之间,却又苦苦追寻 境界,是真忘我还是假忘我?真亦假 时假亦真,吃斋念佛,岂不是虚度光阴?

《受戒》并不是倾诉和尚苦行的载体,也不是道明受戒苦旅的读本。明海已经出家四年了,使我不禁以为这呗世人推崇的名篇不过是和尚枯乏生活的絮絮念叨。我怀着闲读的心情往下看,不知不觉被其中的字眼所吸引。恬静闲适的村庄,朴实憨厚的村民,美丽纯朴的英子,助人为乐的明子,构成了一幅最为和谐的景图。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美的故事,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是唐玄奘心中的极乐世界。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亩亩良田,一座座青山,一个个人家,而不是险恶的人心,利益熏心的村民。这儿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和尚不用受清规戒律,可以喝酒吃肉,可以娶妻生子,活似神仙。仿佛到现在,我还能看到舟山的英子和明子,听见山间英子优美的歌声。村民之间相处融洽,而不是如今的近邻不识;人们互相帮助,而不是如今的冷眼旁观别人的悲惨;人们之间无私奉献,而不是如今的追名逐利。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性,久违的人性之美,陌生的人性光辉。

其作者汪曾祺将这个爱情故事谱写得淋漓尽致。他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尽显文致。他的语言美,但不是矫饰。他写的爱情纯,干净的如溪水一般,并不像外国多数作家那样露骨,明子与英子并没有经历什么风吹雨打,却让人刻骨铭心。他们的爱情不像是张爱玲说的,经得起挫折却经不起平凡。他们的故事是那些在一起以及不在一起的时光,他们的故事在我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里。那份淡淡的却又浓厚的爱,沉淀在文中的每个字里,在那小舟上方升华。

再看现在,人与人之间隔着一层纱,彼此看不清,识不透。再看社会,处处宣传构造和谐社会,可是食物毒加工,贪官污吏,打砸抢烧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是人心乱啊!正如韩寒所说,社会不和谐就是两种人给闹的,一种是吃不饱饿的,一种是吃饱撑的。人人都在道和谐,但还有多少人不明白和谐也是需要从身边做起的道理。政府时时倡导和谐,人民盼着和谐。政府出台政策,是靠人民去构造和谐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只能尽微薄之力,真正的力量在于人民。和谐也是一种人性美。

人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类能够超越功利与得失,懂得悲悯、敬重和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朗读手册》读后感800字

范文类型:员工手册,读后感,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工作中经常发现,很多父母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爱孩子。可对于孩子学习上,却不舍的做出牺牲,这就是我们孩子的悲哀。而《朗读手册》却恰恰教给我们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教我们如何激起孩子兴趣。

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每一张解释有关阅读中的一方面的各种问题,则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知道我们怎样带领孩子阅读。他有很多的研究数据,让我们知道这些做法为什么对孩子的阅读有帮助。看完整本书,收获很多:

收获一:看书与阅读的效果不同。长看电视的孩子会影响学习、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原因:

1、电视打断了人们的注意力。

2、电视没法让孩子与成人互动。没法提问、与家长对话。

3、没有困难,造成孩子观念上的误解。

孩子们都喜爱看电视。看电视占去孩子太多的时间,才是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当他们看电视时,就不能和父母一同说话、整理自己的玩具、也没有时间游戏或画画。而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孩子转变成具有判断和思考能力的成人。父母应该对看电视定下规矩。最好是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怎样让孩子们离开电视呢?只有书的内容非常有趣,孩子们才会舍弃电视,把时间用来阅读。孩子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一页一页看下去的小说。所以要选择一些孩子爱看的书。在书中有很多好熟的介绍,及各年龄段适合的书。

收获二:每天为孩子读书。

书中说: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初二时才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此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所以为孩子读书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识字量不多。所以,大声地给孩子们朗读,要成为我经常做的事,让孩子在书的浸润下,爱学习,爱读书。

收获三:规定孩子读书,让“规定”变得美好而吸引人,使它成为一种乐趣--这时阅读便发生作用了。我觉得这里的“规定”一词用得比较人性化。作者认为让孩子阅读也可以像我们规定孩子每天早睡早起一样,时间长了,习惯了,孩子就会乐坚持下来。当然,这个规定的最初制订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书中作者举了不少让规定变得美好而吸引人的方法。这里,我对“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样”颇有感触。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有家长跟我说自己的孩子不愿看书,家长苦口婆心强迫孩子看,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我给家长的建议是,请家长先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可以同看一本,看完后一起讨论书中的问题。因为爸爸妈妈和自己读一样的书,孩子们会觉得有意思。在随后与家长的交流中,我知道,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的效果非常好。可见,大人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