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汇总20篇】

浏览

1506

范文

209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_策划书范文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方案措施,全文共 3994 字

+ 加入清单

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社会实践主题: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地:X镇

实践时间:7月XX日至XX日

指导老师:队长:

X学院文学院总支部

一、实践背景

广东省第十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宣传贯彻落实这次大会的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奋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胜利迎接党的xx大召开。建设幸福广东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民生的建设和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涌进城市,而把子女留在了家乡,因此,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问题,关爱留守儿童是广大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职责,同时这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践目的

1、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去年开始,肇庆市通过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着力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使广大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然而,广大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为进一步落实建设幸福广东的政策方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特组织这支由文学院团学干部组成的三下乡队伍,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肇庆德庆市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为建设幸福新农村出一份力。

2、通过这支XX市实践队伍,构建学生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平台,努力践行青马工程,引导作为团学干部的青年知识分子深入了解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入到农村、企业、工厂等基层一线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实干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这支中文人共同组成的队伍,充分体现出社会实践的学术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围绕建设幸福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收获调研成果,为建设幸福广东出谋划策,并从中锻炼我院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中文人的核心竞争力。

4、这支由团总支与学生会干部组成的务实高效的三下乡队伍,通过在社会实践中一起工作与学习,增长各自的才干,增进彼此的友谊,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与团队战斗力。

三、实践主题

采撷阳光情暖乡村X学院文学院关爱留守儿童幸福我先行社会实践活动

四、实践地点

肇庆市德庆县凤村

五、实践内容

1.播散阳光义教活动:为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义教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用爱心传递知识,为留守儿童讲述大学生活的美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树立自己的理想。

2.阳光健儿工程:启动七色光体育锻炼工程,带领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并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我运动,我快乐趣味运动会,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阳光天使,我心飞翔主题教育活动:(留守儿童的自身发展和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关注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身心健康尤为重要),通过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小游戏等,了解留守在家的他们的心理情绪,促进他们对彼此的认识,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采撷阳光情暖乡村文艺表演:为留守儿童送去欢乐,送去温暖。

5.阳光志愿之爱心捐赠活动: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开展校内爱心募捐活动,将募捐的物品赠给为留守儿童,为他们带去图书及学习用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6.追逐阳光走访帮扶活动: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进而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并对特别贫困的家庭进行帮扶,同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有必要的话帮助他们解决现存的心理问题。

7.采访当地人大代表和老党员、老革命家,并请教他们对于建党9年以来发展的见解以及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对于发展幸福广东的重要性,并听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建议。

8.在镇委和团委的介绍下参观本镇工业区,进一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

9.开展幸福乡村阳光先行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活动形式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

六、具体工作计划

1、活动时间:

培训时间:7月XX日到7月XX日

行动时间:7月XX日到7月XX日

2、培训阶段

7月XX日至XX日五天时间,各小组根据需要进行培训,如:授课技巧、调研采访注意事项、文艺演出节目排练以及拍摄技巧的学习等等。

4、总结阶段

7月24日前,各组上交调研报告及实践总结,队长和副队完成整个实践活动的资料总结。

每个成员上交实践总结一篇,外加一篇感想(文体自由、题材自选,可以日记的形式抒写自己对本次社会实践的感悟),小组相关成员负责将其编辑成册。

七、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安排

7月XX日:

上午:出发到达实践地点,开工作布置会,带队熟悉当地的环境。

下午:与当地镇委、团委进行座谈。

座谈内容:

a、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之路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

b、就大学生如何深入基层,服务农村,建设农村,更好开展三下乡活动进行讨论;

c、听取当地镇委、团委对我们这支实践团队的建议;

晚上:召开工作会议,完成本日的通讯;着手准备实践工作。

7月XX日:

(1)阳光志愿之爱心捐赠活动:开展图书、玩具、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资金捐助,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2)在当地学校开展播散阳光义教活动

义教内容:a、根据事先编好的课程表进行授课;

b、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教授部分中华传统诗词和书法;

c、传授一些自然、生活、健康和心理小常识,古今诗文赏析和朗诵。

d、好书推荐。

(3)启动阳光体育锻炼工程,带领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并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我运动,我快乐趣味运动会,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义教期间,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并对特别贫困的家庭进行帮扶。

总结会议:晚上召开会议,总结授课效果,分享授课经历,着手准备明天的工作。

7月13日:

上午:开展阳光天使我心飞翔宣传教育活动

阳光天使我心飞翔宣传教育活动。留守儿童的自身发展和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关注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身心健康,通过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小游戏、了解他们留守在家的心理情绪,促进他们对彼此的认识,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主题班会

在义教期间利用三节课时间召开有关安全自护的主题班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自我保健、生活技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和自护自救方法,引导学生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自护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期间穿插观看一些安全教育专题片,或者有益的电影片段。

2、为配合主题班会,提高活动效果,将加大力度进行教育宣传:(1)在学校板报内以漫画、照片、图片等形式布置一组宣传板块,出一期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将安全自护知识普及到每个学生。(2)发放《告家长书》,联合家长力量,切实做好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下午:参观当地工业区、企业,采访其负责人,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之间的关系。

晚上:总结当天的活动体验,分享各自的收获,着手准备明天的工作。

7月14日:

白天: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深入到各村、社区、街道。

1、访问本地居民,了解他们心中幸福的概念,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对政府工作的期望等。

2、进行幸福新农村的调研活动,深入探访研究农村的供水排污系统、医疗保险、卫生建设、养老以及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等问题。

晚上:总结当天的活动体验,队员分享各自的收获,并准备明天的工作。

7月15日:

上午:采访当地人大代表和老党员、老革命家,了解他们对于建党9年以来发展的见解,以及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对于发展幸福广东的重要性,并听取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议和期望。

下午:排练,准备文艺表演。

晚上:举行以采撷阳光情暖乡村为主题的三下乡文艺表演。

(1)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排与分工,准备主持稿;

(2)提前与当地媒介联系,加大宣传,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

(3)队员们做好节目彩排;

(4)准备好音响设备以及表演道具等。

7月16日:

上午:实践总结会,汇报实践工作的成果,并将调研资料总结反馈给当地镇委。

下午:返校。

八、实践团队队员名单及不同时期分工安排

指导老师:

队长:

副队长:

队员: (共33人)

1、筹备期分工安排表

组别

组长

工作内容

备注

策划组

策划、统筹、与实践地联系

调研组

确定调研主题、制作调查问卷、策划调研路线

支教组

确定教授课程、写授课教案、收集整理教学知识点

宣传组

制作宣传单、策划宣讲会内容

文艺演出组

制作演出节目单、组织排练

后勤组

各种物质的采购与供应

摄影组

负责实践队伍的拍照以及录影工作

运动组

负责趣味运动会的策划、组织

2、实践中分组安排

组别

组长

工作内容

备注

支教期

授课组

组织授课

全部人员参与授课组,各队员兼顾其他组的工作

后勤组

保障供应

准备活动物资

趣味运动组

策划趣味运动会

宣传期

宣传组

宣传活动

全队参与

调研期

调研一组

开展主题调研

调研二组

开展主题调研

调研三组

开展主题调研

调研四组

开展主题调研

总结期

整理实践总结的各种资料

九、实践前期准备工作:

1、召开社会实践队队员全体大会,传达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等相关信息,并细致地进行活动分工;

2、与接收地谈妥,确保供应物资与各方面的支持,联系当地媒体;

3、提前编排行程表、支教的课程安排表,提前编排文艺表演的节目;

4、准备活动所需物品:义教课题的材料与内容、相关调研活动的调查问卷、党旗、校旗、校三下乡旗、院旗、横幅、海报、捐赠物质、马克笔、药箱、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dv机、伞等;

5、做好活动经费预算。

共青团X学院文学院总支部委员会

二〇XX年XX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24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73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19

20xx年**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及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探索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性别、年龄段及监护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以及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假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应温--总理发出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我院组织了以一位经历资深教师指导、一位07级学生队长、6位08级精干学生及下车乡政府的2位大学生村官为队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今年7月份在灌云县下车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携手明天、共享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团委响应江苏共青团省委“服务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号召,我院采取“双赢”政策,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小分队成员在实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回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突出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受到了淮海工学院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多次召开服务团成员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经过服务团全体成员的几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确、实际结合紧密并结合学科特色的方案出炉。

为了使此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院特别邀请了历年来多次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的资深教师佟瑛亲临指导。小分队成员是由院学生会主席为分队队长、08级各班学生中经过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和自愿请缨加入的当地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此次实践活动增加了筹码也是历次实践活动所没有的成员,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实践团队,可以说,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务团成员到下车乡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同时下车乡两名村官自愿请缨加入。由于村官长期居住于此,对下车乡实地情况相当了解,有他们的加入更能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在的生活情况、心理问题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官加入,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如虎添翼。

2、指导老师也成了“服务队员”。

此次实践活动,文学院指导老师佟瑛亲自带队,与队员们一起生活、一起开会讨论、一起和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完全成为一个“小大人”,成为服务团队员,他没有架子,没有教师的严肃,很多孩子们都很愿意和他交流。

3、领导亲临,指导监督。

在实践开营式上,校团委书记金芙蓉、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芦海英等一行人冒雨前来现场指导慰问,给实践分队成员极大鼓舞,大家当场表示认真完成学校赋予的使命,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4、活动多样,孩子们受益匪浅。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开拓思路集众人之力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缩短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达到了亲子情感互动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培养留守儿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合作;爱心家教,让孩子们能在暑期得到免费的辅导,解决了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世博宣传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深深扎在孩子们心中,开启了还在们放眼看城市的窗口等等。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增加了见闻、增长了见识。

5、家访,感触颇多。

时间后期,在指导老师佟瑛的带领下,服务团成员们自筹资金买了一些文具、水果等慰问品,以表他们的关切之情,看到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队员们都感触很多,让队员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大家当即表示要趁次机会好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活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爱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 班的学生,我叫 ,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今天我代表留守儿童们说说心里话。

在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我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们生活在一起,有的同学甚至独自一人在家。

每当看到别的同学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家人高高兴兴的,我是多么羡慕呀!我多么想每天睁开眼睛就能看见爸爸妈妈关切的眼神、灿烂的笑容,多么想每天放学都能见到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多么渴望夜深人静或雷雨交加的夜晚爸爸妈妈能在身边,当我做错事被老师批评时、当我得到表扬时……这所有的痛苦与快乐我都想与爸爸妈妈分享。可是这小小的愿望却无法实现。有时我甚至有些恨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独自留下我。

爸爸妈妈,我深深地爱着你们。我知道你们背井离乡、奔波忙碌都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爸爸妈妈,今天我们学校来了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送来了过冬的棉衣,我们兴中格外高兴,请你们放心,我们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请你们安心在外打工,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和所有关心我们的叔叔阿姨,我们一定会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传递爱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在这里,我想谢谢所有的领导、老师们,因为至少在学校里我是快乐的。有了你们的关怀,我们才能享受那久违的父爱母爱,才能体会人间的关爱与真情,我们将以这份爱为动力,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请你们放心!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855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妇联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XX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XX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微信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并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生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乡村,全文共 294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网络,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思路。本文根据调研情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妇联系统2019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 阳山县有3.9万多人,英德市有2.6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基本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宽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 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只进行简单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6.2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36.4%,读幼儿园的占了12.3%,学龄前的占了16.3%。

(二)主要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的差异性,使其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隔代教育负面作用,学习水平和心智水平难以提高。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由于祖辈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计,有的自己也体弱多病,对于管教孩子是无能力也无精力,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同时“隔代亲”现象的普遍存在,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祖辈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文化辅导和行为习惯、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对孩子疏于管教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如清新县禾云镇的小健,今年 13岁,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他的父母长期在广州打工,由奶奶负责监护其生活学习。奶奶不识字,对其也十分溺爱,少有对其进行严厉管教。小健对学习非常不自觉,成绩是越来越差。同镇10岁的小发读一年级时,有妈妈在身边监督、照顾,能上课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回家更会帮助妈妈做点家务。到了二年级,妈妈随父亲到佛山打工,由行动不便的外婆照顾他。结果他的成绩是直线下降,成为班中的差生。而且越来越调皮,和同学追逐打闹,有时更是不上学,骑着自行车到处游逛。像这样由于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辅导,造成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佳。部分更是因为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导致出现性格偏执或行为偏差,出现厌学、逃课、迷恋网吧和电子游戏等现象,甚至与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搞在一起,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2.缺乏亲情抚慰与倾诉沟通,心理问题显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正处于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正是极需沟通倾诉和正确引导的时候。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些儿童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连山县上帅镇9岁的小琴,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外出务工,剩下她和正在读学前班的妹妹跟随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天长路远,父母对两姐妹的生活学习情况甚少过问。两姐妹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贴身照顾,性格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往。13岁的小豪读六年级,父母在广州打工,由奶奶照顾他的生活。当他违反学校纪律时,班主任只能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远方的父母只能通过电话只言片语对其进行教育。为了加强沟通,他的父母甚至留下了手机,但手机却变成了“游戏机”,成为其学习的障碍。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差异大,巨大的代沟让两者难以交流沟通。父母忙于务工且身处远方,对孩子的情感沟通和心理关怀也少。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帮助。有的儿童和父母感情生疏,甚至怨恨父母无情,久而久之对家庭缺乏温暖感和归属感。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极易产生社会认知、行为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这对于儿童人格的健全健康发展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

3.缺乏安全监管,生命安全受威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人或年纪老迈,或病痛缠身,对他们上学、放学途中、节假日的安全问题难以监管到位。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更加突显。他们上山捉蛇捕鸟,下河洗澡摸鱼,骑车到处游荡,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连州市龙坪镇7岁的小军,父母到了番禺打工,留下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去年12月,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军由隔壁50多岁的大叔帮忙接他放学,结果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政策社会因素。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其实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但由于现行户籍管理等相关政策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无法更好地解决孩子进城后的入学、医疗保障和居住等问题,迫于现实的压力,把孩子留在农村就成了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无奈的选择。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极需得到家庭外的社会教育体系的更多帮助和疏导,弥补亲情、监管、教育等方面缺失对其成长形成的消极影响。但一方面,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农村学校中开设专门的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课程还是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社会教育相关服务体系更是还未发展成熟起来。这样的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的不断产生。

(二)家庭个人因素。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弱,传统种植业收入水平低,农民往外走是必然的。农民外出务工谋生,目的是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希望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有的家长认为,毕业后没门路照样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早点就业。在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再加上忙于务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就不太重视和关注。委托的监管人又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更加不会对留守的孩子进行更多的教育。这些都是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723 字

+ 加入清单

20x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及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探索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性别、年龄段及监护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以及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儿童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782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主题:对本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活动时间:20xx年1月9日

活动地点:**市湖村马湖二队

活动内容:1、调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

2、调查留守儿童比例

3、面对以上问题该如何做

实践人员: 熊梦杰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

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最近,通过走访,座谈,对**市湖村的这个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邻广东,跨省务工成为该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该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八千多人,超过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全乡中小学校的调查。现有“留守儿童”1503人。其中,“留守儿童”902人,占全乡小学生总数的6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基于以上情况存在的问题:(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一位班主任对我说,她班上有个叫小罗的学生,跟爷爷一起生活,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经常逃课去打电子游戏或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考试都倒数几名。(2)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许某,三年级时曾是全乡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广东工作后,她的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已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了。据一位班主任介绍,他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占70%,这些“留守儿童”中,80%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上以下水平 。其中,超过40%的人属于差。对很多教师而言,“留守儿童”已成为教学成绩后退的一快“心病”。(3)家教缺位,不良行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31%的 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话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4)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 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有20%的“留守儿童”上学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经常沉迷于打游戏机;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1)用亲情温暖留守儿童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2)给留守儿童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儿童”与 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儿童",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儿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各级政府应承担更重的责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面局和规划之中,让当地公办教育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要给接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学校予以补助。同时,做到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收费、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总之,社会要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4396 字

+ 加入清单

2021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20xx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我校共22个教学班1114人,其中留守学生693人,占学生总数的62.2%。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校20xx年荣获郴州市教学质量优胜奖,20xx至20xx年连续三年荣获汝城县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郴州市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示范学校,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校一直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摸底建档,明确每一个关爱对象

建立留守儿童台帐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基础。每个学年初,我们都会利用新生建档的机会,详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信息,重点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出身,家庭主要成员,父母的工作性质、工作去向,平时的监护情况等,然后以班为单位,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台帐。学校专门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班子,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务处、总务处负责人及班主任为成员,并安排专人管理全校留守儿童档案。

二、努力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创新家校合作模式

影响留守儿童心理、性格、学业、品德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带来的亲情缺失。为了更好的建立家校联系的渠道,我们着力于办好家长学校。我们确立了“一个体系、三条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即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最终通过“校讯通”、“家校联合”和“社区互动”三条重要途径来实施。

“校讯通”网络平台是将学校重要信息,学生在校表现等向家长传递的最快、最便捷的平台。每个学年开学初报名时,我们都会要求家长留下准确的移动电话联系方式,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家长与移动或其他电信部门签订校讯通使用协议。学校每逢节假日和寒暑假放假,以及新学期开学等都会通过校讯通统一发送短信通知,以便家长及时接送,确保了学生平安回家或返校。与此同时,假期中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要求也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通知到家长,以便家长配合监管。各班主任每个学期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及学生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也通过校讯通直达家长。这避免了过去那种学校发放书面通知或学生手册,由学生带回家,而家长却始终见不到的现象,保证了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家校联合”即通过精心设计“家校联络卡”及学校意见箱,学校可以随时联系家长,家长也可以随时将意见建议向学校反馈和交流。我校在门卫室醒目处设立专门的校长信箱,主要搜集来自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定期在每周星期四行政会前开箱一次,如有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则在行政会上予以研究解决,同时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建立“家校联络卡”,落实好责任人,整改措施及回复办法。确保家长意见建议条条有回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见实效。

“社区互动”主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进行。“走出去”,是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一次“留守儿童”大走访活动,由校级领导分组牵头,中层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分别深入村组、深入留守儿童家中了解情况。“请进来”,是我们每个学期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家教经验交流会”,“感恩励志教育会”“学生学习成果展览会”等。在“家长开放日”期间,学校在校园主干道的两旁,以展栏的形式展出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试卷、优秀书画作品以及文艺、体育等活动的照片等等。家长可以进入自己孩子所在班级听课,亲身体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学校也会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有针对性的邀请部分家庭教育好的家长进行经验介绍,比如“如何帮助孩子戒掉网隐”,“如何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何教育孩子尊敬师长、友善邻里”等等。20xx年4月,还特意从长沙请来专家举行“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听报告,一起与专家互动,场面蔚为壮观,生动感人。如此一些活动,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安装爱心电话及视频设备,建立有效的亲子交流沟通的平台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不受干扰,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为解决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通电话的问题,20xx年1月,在县关工委与县妇联的关爱下,争取县扶贫办的支持,给每一个班捐赠了一台铁通固定爱心电话,共20台。每台电话预存话费500元作为基础话费,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按市话0.1元/分钟,长话0.2元/分钟的标准予以优惠通话。当基础话费不足时,则由学校予以补足。这极大的方便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沟通,有效地促进了亲情的培养。20xx年下学期,学校又借创省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的机会,建立了爱心视频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通过与父母视频聊天,提供了亲子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远隔千里的父母近在咫尺,进一步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的亲子交流平台。

四、构建快乐课堂,丰富课外活动,营造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为了让留守儿童热爱学校生活,集中精力专注于学习,学校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过去那种机械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为教师主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主体的模式,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努力构建快乐课堂。将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均衡编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利用学校少年宫的资源,成立音乐、美术、舞蹈、书法、体育、经典诵读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快乐的课内课外活动中逐渐成长,从而形成独立坚强的性格,顽强拼搏的毅力。

五、开设心理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抚慰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每周还开设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六、抓好后勤保障,开设绿色窗口,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

要让留守儿童在学校里能找到家的感觉,我们既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方便。为此学校将留守儿童的后勤服务保障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好抓实。一方面,竭力抓好校园环境卫生和教室、寝室的净化、美化工作,让他们感到居室的温馨。另一方面,在市、县关工委的关心下,我校认真实施了“春苗营养厨房项目”,厨房设备焕然一新并高薪聘请手艺好的师傅做厨师,严把食品采购关,使食堂的饭菜香甜可口,安全放心。开设绿色窗口,建立留守儿童购买饭菜的专用通道。充分保证留守儿童的饮用开水和洗澡用水。总的一句话,创造一切条件保证留守儿童生活无后顾之忧。

七、争取社会关爱和多方支持,让留守儿童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了让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从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品德,学校高度重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家等协调配合,积极争取他们的关心与支持,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20xx年9月,在县教育局的关心下,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向每一个留守儿童捐赠了爱心包裹;20xx年1月,县关工委、县妇联、县教育局在我校开展了“共享蓝天,健康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送来20xx多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手册》,向部分困难留守儿童赠送了书包和学习用品,争取县扶贫办出资捐赠了20部爱心电话。汝城县民营企业家谭合平先生向留守儿童捐赠了300多册图书,县关工委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并对留守儿童走访慰问,牵线搭桥结对支持。

总之,我校多措并举,让老师变成留守儿童的父母,把校园变成留守儿童温馨的家,让留守儿童心灵不再孤寂,亲情不再缺失,学业不再放弃,性格不再冷漠,良好品德逐渐形成,有利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二: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校蔡东剑同学被评为莆田市留守孩子“自强少年”。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 “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3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研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70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省人大会内司工委的要求,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调研,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关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已有163万农民进城务工,其中不少务工人员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困难等原因,无奈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为1473436名,留守儿童约有41万名(约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7.8%),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31万名(小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中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一),处于学龄前的约有10万名。据某县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26.5%,由祖辈监护的约占62.1%,由亲友监护的约占9.86%。此外,还存在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有1048名,初中阶段有4069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二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三是学习成绩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四是习惯养成问题。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五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主要做法

几年前,我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一名留守儿童曾写下 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 的打油诗,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并开始踏上了解决 留守儿童 问题的 破题 之路。几年后的今天,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包括霍山县在内的我市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关爱渠道不断拓宽,关爱内容不断丰富,关爱成效不断显现。各地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是加强关爱工作领导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视,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大普查、大调研活动,努力采取实际措施,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各地制定了《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意见》、《关于实施农村留守儿童 暖心工程 的意见》;不少县区教育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为切实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基础。霍邱县教育局还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学校关爱工作进行了督查。舒城县作为省、市级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实施县,县和各乡镇都成立了由政府负责人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下发有关文件并制定了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县领导组成立后,连续召开了县妇儿工委暨领导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试点乡镇会议、工作汇报会议等,全面部署和推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 ,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为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金寨、霍山等地的乡镇、学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金寨县各村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学习和日常行为情况;该县全军乡和青山镇等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时专门设置 关爱留守儿童岗 ,采取结对帮教、关爱承诺等办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将关爱落实情况张榜公布。

二是积极探索推行 代管家长 等制度。针对留守儿童多为 隔代监护 ,监护人 无法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市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行了 代管家长 等制度。这一制度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 代管家长 或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通过 一对一帮一 的结对帮扶形式,努力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回失落的亲情,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使这项制度收到实效,有的县区妇儿工委统一印发了聘书;舒城县有的中心学校还向全体 爱心家长 发出倡议书,号召他们与结对的儿童多交流、多接触,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有的乡镇还根据实际制订了 帮扶合同 ,明确 爱心家长 的帮扶责任。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包括社会热心人士)25114名,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生力军,并涌现出一大批认真履行 代管 职责的先进人物。如舒城五显镇 爱心家长 王守法,悉心为留守儿童蒋云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曾在该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汇报会上介绍做法。

三是通过学校主渠道实施关爱。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全市城乡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留守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舒城县从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出发,积极实施了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定向培训监护人和班主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学校联系制度、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评价激励制度为内容的 八项行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霍邱县教育系统倡导各中小学开展 八个一 活动,即:签一份留守学生教育目标责任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开通长途热线并要求学生家长每两周至少与孩子或老师通一次电话、班主任每学期发给留守学生父母一封信、动员每个教师至少当好一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每学期为留守学生参加兴趣活动提供一次专题指导、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表彰大会、开通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一个心语小信箱。在实施 八个一 的过程中,该县一些乡镇和学校还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实行了关爱留守学生信息卡等制度,千方百计拉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距离。不少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家长学校2507所,在培训留守学生监护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裕安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区,全区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努力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提高管护水平。舒城县连续举办了留守学生班主任和监护人培训班,该县高峰乡聘请五桥中心小学副校长邹书平在全乡各村开展巡回培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4场,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350名,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通过提供寄宿或托管实行管护。20xx年以来,经各级政府拨款,全市已建成30所寄宿制学校;一些地方在公办学校办学基础上,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和引入社会资金、个人集资等办法,新建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较短时间内使公办学校具备了寄宿功能,解决了不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寿县保义镇民办兴华中学以寄宿制学校为依托,率先创建了 寿县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20xx年春学期共招收留守儿童766人,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1%,为此学校进行了改建并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室外娱乐场所。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住宿、就餐、活动 三优先 ,督促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招聘志愿者实施结对帮扶等措施,该校对留守学生积极实施关怀。今年,该校获得了省 留守儿童之家 的荣誉称号,全国妇联儿童部长和六安市委主要领导也前往看望慰问该校留守儿童。霍邱县岔路中心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教师集资等方式,建起了许多基础设施,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共招收寄宿制学生4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开办以来,通过严格管理、实施关怀、加强帮扶等措施,许多留守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自理能力、集体意识、互助精神有了显著增强。金安区施桥镇大窑村支部书记张克平已连续五年通过与家长签协议的方式,在家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所,每学期为5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和监督辅导学习服务,同时还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以家的温暖,为此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此外,有的乡村学校教师自发垫款建起学生食堂,有的利用家庭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收费寄宿。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近年来市妇儿工委组织了以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市妇联、团市委等积极筹建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等场所。金寨、舒城等县也在部分乡镇创办了 留守儿童之家 并向全县推广。今年以来,舒城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让贫困留守儿童优先享受 春蕾计划 救助,给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救助资金累计达10余万元。金寨县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期间,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把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各方面都加大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关怀力度。作为关爱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地新闻宣传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报导力度,较好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配合、促进了关爱工作的开展。

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把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关爱办法和措施不多,已开展的关爱工作广度、深度不够,一些留守儿童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对开展关爱工作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无私奉献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受工作力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关爱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

二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得不到满足。据有关部门20xx年统计,全市需要寄宿的学生有228179人,已寄宿58935人(其中留守儿童28084人),未寄宿169244人(其中留守儿童132553人)。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寄宿学校,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小学留守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独立生活且无人照看的留守儿童,仍然缺乏进入寄宿学校就读的机会。一些寄宿学校(包括社会个体开办的托管中心等)规模还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开办条件、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教学质量、亲情关怀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是关爱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协调。有的地方妇联、团委、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往往从各自系统要求出发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安排,政府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形成。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关爱工作基础不够扎实,规划难以制订,资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难到位,合力无法形成。同时,个别部门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情况不理想,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把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关爱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要借鉴舒城县的经验,依托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有关政府部门及县、乡(镇)、村有关干部和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统计、监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要巩固和完善 代管家长 等制度,加强对 代管家长 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等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和参加社会、集体、文娱活动的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应尽快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等设施建设,列为全省民生工程。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和指导、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政府补贴;从扶贫基金或其他有关基金中专门划出一块,用于对部分特困留守儿童实施救助以及对认真履职的 代管家长 等的奖励、补助和表彰。

发展并凭托县域经济,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本地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在积极做好宣传和保证一定工资标准基础上,优先考虑录用留守儿童家长,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在决定外出谋生前一定要周密思考,多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前途。此外,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入学,接受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义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珠晖区第一中学曾星秦芳

摘要: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本文就胜利村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其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探讨。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胜利村是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现有人口1927人,外嫁未迁户口56人,常住人口1437人,未满14岁的留守儿童74人,占全村人口的3.84%,有52人和奶奶、爷爷在一起生活,22人在家独立生活。在调查中发现,6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情况比较突出。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性格比较内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们表示一般他们放学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很少出去,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主要的活动就是在家看电视,这主要是10岁左右的孩子,更大点喜欢到网吧去打发时间。和爷爷奶奶这些大人,他们认为没有多少话讲,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们讲。这些孩子在群体活动中通常比较静,调查显示,他们很羡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讲笑话的小孩,而他们只是人群中的一个观众。长期的这种生活形成了他们性格上的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精神抑郁,很难找到快乐

这些孩子大多都是14岁以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而稳定的心理特征还未形成,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更加的突出,在学习上困难、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这些问题使得他们无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这让这些人群无法获得快乐,内心的痛苦、郁闷纠结使得这些孩子没有自信,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缺乏生气。

(三)情绪暴躁,容易失控

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几名留守的孩子,“对你在学校和家里和老师及大人吵过架吗”的回答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过,有些甚至经常和大人及老师吵架、甚至有两个孩子因为经常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换了三个学校。有2个孩子表示很厌倦现在的生活,不想读书,也想早点出去打工。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学校关爱留守儿童自查总结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学校关爱留守儿童自查总结

自我校 “留守儿童之家” 建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领导组织,抽调精干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赢得了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特别是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但是对照县教育局XX学年考核量化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室内布置、软件资料、信息报送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现将自查整改意见报告如下:

一、努力创造条件,建设“留守儿童之家”。

虽然我校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了专门的房屋布置“留守儿童之家”,做到了干净整洁,硬件齐全,但是感觉缺乏家的温馨感,因此我们将加大资金投入,购置贴画、拉花等装饰材料,积极发动学生布置好自己的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儿童之家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软件资料管理。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文体器材、图书借阅、信息报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资料立卷归档工作。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整体水平。

为使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关爱工作更显成效,要加大对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在学习生活常识、生理健康等方面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工作中采取切实的措施,形成多方配合、层层联动的工作格局。

总之,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补差补缺,切实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起来,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505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调研究发现农村“留守生”主要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和性格缺陷、道德素养欠缺和不良行为习惯等问题。因此,农村“留守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家长的关爱、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建立农村“留守生”档案,更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有效政策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 社会实践 农村留守生 学习生活状况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农村社会表现出两个特征: 一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发展建设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二是,外出务工不断提高和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所以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这就使得广大年青的夫妇纷纷双双离开故土到外地去打工,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将正在读书的孩子留在家中让祖辈照管,这便产生了社会的又一特殊群体——农村留守生。特别是地处农村偏远地区, 去外打工已经成为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 “ 留守生” 现象更为严重。然而农村“留守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学习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农村“留守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探讨解决这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本文拟通过深入到邵东县的边远农村与农村“留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深入分析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问题,现就他们目前的现状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现状调查

据我们调查走访了解,现在邵东县有80%左右的青年夫妇在外务工,孩子多数留给祖辈照管(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数交给叔伯和姑姨或其他亲戚照看,由于缺少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和教育,使得其学习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据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大现状:

1.缺少家庭温暖,产生心理障碍

父母经常性的对子女教育交流,对于儿童的良好情感培养至关重要。就调查了解,90以上的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的联络特少,90%以上的父母只有春节才回家,有10%左右的父母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在问到“留守生”父母在外是否关心自己时,孩子总是默不作声,有些父母除了寄钱回家给孩子读书之外,从不关心孩子学习生活。在这种亲情、关爱和交流缺乏的情况之下,使得“留守生”产生孤独感,许多“留守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有被父母抛弃感”、“怕见生人”、“不爱说话”“看到别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很开心,自己感觉到很难受”、“有困难、困惑但不知道找谁倾述”......,上述的种种心理障碍,致使他们特胆小,怕交流,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敢举手发言,不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有问题不敢问老师,自学习惯差,对学习、未来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较差,在我进行过调查的“留守生”中,有85%以上的同学成绩在60分左右,只有个别的成绩还过得去。

2.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不良习惯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管,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任落到了他们身上。身在外乡的父母会隔不久就要打电话回来问这问那,要孩子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这固然好,但有些父母往往还要许下诺言:爸爸妈妈回来后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这样在孩子心中产生只有爸爸妈妈才能给好东西的意识,无形中给孩子以不好教育,也给老人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生怕照顾不好孩子,让孩子受委屈,便姑息迁就,溺爱放纵,好坏难分;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在家的一方多为母亲,她们大多也都忙于劳作,或白天在家附近的什么地方打工,晚上回家,有极少部分家长沉迷于麻将,对孩子教育方式、观念和语言行为习惯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百依百顺,或动辄就是粗语相对、拳脚相向、棍棒相加,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健康将受到极其不良影响。这两种家庭教育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看起来好像还非常有效,殊不知是在埋定时炸弹,这样的家庭教育种下的苦果将会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初中年级的学生中突显出来。这部分孩子也就因家庭教育失败而习惯了,娇惯了,学坏了,厌倦了,学校教育听不进去,家庭教育无技可施,父也只能是恨铁不成钢,但为时已晚,孩子出现厌学、逃学、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彻夜不归。调查表明,出现这种教育缺失问题的孩子中留守儿童比其它孩子比例要高。

3.隔代教育,导致心理、性格缺陷

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年纪较大,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差,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观念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他们大多是物质生活上照顾孩子,安全上保护孩子,学习上除了问孩子作业做了没有,有做作业先做作业再去玩外,没有能力更科学的教育孩子。孩子回家跟祖辈们讲的事或问的问题,大部分祖辈们的回答或解释难以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不具备启发教育的能力,一般是敷衍了事,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好胜心理和模仿能力极强的特点。这部分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与学校较好教育相匹配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亲情和关爱,孩子受的爱中溺爱占主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期生活的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将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心里话没有地方说,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变得自卑、沉默、孤僻、自私、悲观,表现为暴躁、冷漠、内向、任性的性格特点。

4.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导致道德素养不乐观

保证孩子的安全,照顾孩子的生活是大部分留守老人带好孩子的想法,他们对孙辈较多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法。孩子物质生活上虽得到了满足,却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每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随便打人、说脏话、对人不礼貌、不该得到的东西一定要等)时,他们往往称当第一支持者或间接支持者,或采取置之不理,或随便说一下,当孩子因此而生气、哭闹时,则想办法用物质或许诺来劝慰孩子,姑息纵容孩子,认为“树大自然直”,殊不知“小来不束,大来是根毛南竹”。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学校里的正面教育顿时化为灰烬,日积月累,孩子养成骄横任性,漠视规矩,对长辈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难以接受,形成对抗情绪,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严重的出现逃学、厌学、迷上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打群架,参与偷盗等。

二、原因探析

根据调查了解和对现状的分析, 留守生不良习惯的形成有下列原因:

1.祖辈和亲属们对留守在身边的第三代在生活上都比较溺爱, 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 疼爱有加, 逐步形成了留守生好吃、贪玩、任性、不认真学习等不良行为习惯。

2.由于没有文化, 不知道怎样配合学校对其进行作业检查等教育, 有的问一问:“ 作业做好了吗?”对孙辈们“做好了” 的谎言明知是在欺骗他, 却也无可奈何。

3.不敢大胆地管理教育第三代。怕管严了, 孩子们哭哭啼啼, 父母不在身边显得可怜, 怕引起儿子、儿媳的误会, 招来虑待孙子之嫌, 只好听之任之。

4.有的沉迷于打牌, 没有心思去过问孙子们的学习, 甚至经常对孙子们说:“ 今晚我出去了, 你自己做好作业后就上床睡觉。”结果, 孙子们的兴趣也被吸引到牌桌上去了。

5.有的亲属自己的事都忙个不停, 根本无暇照顾别人的孩子。给他们饭吃, 给他们一个地方住就行了, 至于孩子们想什么、爱什么、做了什么, 他们却管不了那么多了。

6.有些留守孩子根本就无人照看, 家里虽有漂亮的房子, 但从学校回家后, 看不到任何人, 还必须自己动手做饭, 洗衣, 清理房子。

三、解决对策

教育和关爱“ 留守生”对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 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家质的提高, 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关注“ 留守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理解他们的处境, 懂得他们的需要, 给“ 留守生”创建一个成长的新空间。及时删除他们的缺点, 把他们的优点粘贴在一起,让他们学会“ 自理、自律、自强、自学、自护” ,这是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的。如何让农村的“留守生”更好地接受正常、健全和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就此谈几点建议:

1.多份关爱,多份沟通,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生”更多的关爱: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就算不能经常回来也要经常通过电话和孩子沟通,要千方百计的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们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一样很爱他们,心时刻在自己身上。有条件的尽量将孩子接到身边上学,给予更多的关注,没有条件的,可以父母双方之中留一个在家中陪孩子上学,若是都不在身边,寒暑假应该抽时间多多陪陪孩子,父母的关心,亲情的温暖,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措施都不可比拟的。

2.加强“留守生”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讲得多的德育教育形式,学校正规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有这样一个式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5+2

3.加强“留守生”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为了整合教学资源,撤并了不少中小学校。目前,中小学人数趋向稳定,而区域生源比较分散,一部分家长希望学校为孩子提供寄宿条件,一些留守儿童家长的要求更加强烈。寄宿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健康、舒适、安全、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缺乏的留守儿童在充满温暖和快乐的集体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隔代教育缺陷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内部管理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县的农村初级中学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寄宿生,他们中有绝大部分为“留守生”。但是各校的寄宿条件参差不齐,整体寄宿条件还比较差,寄宿制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农村“留守生”寄宿开绿灯,让“留守生”在校感受到更多的帮助和爱护,学校就是他的家,老师如同他的父母,这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4.加强“留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祖辈的沟通又比较困难,缺乏亲情的抚慰、沟通与帮助,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有专人(一般为兼职)负责。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还没有设立这个室,日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在校长室,或是在政教处(教导处),或是在班主任的办公桌边,或是在任课教师的办公桌边。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其中班主任是他们中的主流,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既分散,又不具有专业性,往往难以击中孩子心理障碍的要害,教育效果不明显。有条件的学校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心理咨询员(师)的培训工作,没有条件的学校要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培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他们传授经验,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能力,更好地为缺失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5.加强“留守生”的个人档案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对象,我们大家都在共同关注。为更全面并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时、准确、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教育。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其个人生活学习情况、监护人监护情况及个人受家庭教育情况等纳入档案中,追踪了解,形成成长记录,为完善和改进留守儿童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6.呼吁社会重视,共同关注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问题,同时是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村“留守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有赖于社会的共同关注。首先:省市有关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民子女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其次,乡镇应该成立“留守生”寄宿制学校或设立“留守生班”,给与高度重视和关注,为农村”留守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再次,乡镇团组织与当地工会、村委会、学校联合,共同构建农村“留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鼓励当地的退休教师和青年志愿者参加。最后,农村基层组织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留守生”实行规范化管理,帮组或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关注“留守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道德建设。

总之,农村“留守生”数量多、涉及面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仅靠家庭和学校短期行为难以解决,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和总结,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协作,更需要政府的有效政策的支持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生”的学习生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事件及其受侵害事件逐年增多,对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越来越大,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有效的降低这种危害性,连云港市赣榆县妇联联合县司法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发放问卷调查800份,其中有效问卷785份,并通过进村进行入户深度访谈,受访留守儿童共有583名。

一、背景与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比例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逐年增加。二是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事件的社会破坏性越来越大。农村留守儿童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往往是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观念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受侵害事件频发。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拐骗、性侵犯等恶性事件屡见报端,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状况令人堪忧,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二、主要做法

(一)送法进学校,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学法兴趣。赣榆县妇联联合县司法局大力开展儿童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此次宣传活动以学校为主阵地、主渠道,积极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举办以“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为主题的“送法进学校”活动,做到“四个一”:上一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配一套青少年法制教育图书音像资料;设置一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固定宣传栏;开展一场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方式,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学法兴趣和守法意识。

(二)送法到课外,丰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丰富课外生活,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法制教育。县妇联、县司法局为外出务工者相对较多的几所“留守儿童之家”送去法制故事、绘画、漫画等10多类法制书籍1000多册,并将创作拍摄的8集《法在身边》法制情景剧制作成DVD光碟,向全县“留守儿童之家”赠送发放。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未成年人保护行动”和“争做文明守法小公民”活动,并与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对子,着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送法到身边,开辟农村留守儿童绿色通道。为有效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向全县所有留守儿童之家发放了法律援助卡,按照“应援尽援”的要求,对涉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问题,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条件,实行随来随办;各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还负责收集登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资料库,优先受理、精心办理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全县累计办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百余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家庭原因: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教育基本上失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管教的地步。

(二)学校原因:一部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和在校学生的管理,学生在家中的时间缺少有效监管。

(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各级组织齐抓共管的活力。

四、下一步工作

赣榆县妇联立足实际,下一步将联合县司法局,进一步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渗透于各个方面。县司法局将有计划地培养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还应加强对全体教师法律知识的培训,不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181 字

+ 加入清单

2020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致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就越来越多。我们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市几个村的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提出我们的建议。

关键字: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国家近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关心,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况,让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进入到人们关注的视线之中,让他们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帮助。为此,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安顺市平坝县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

1 调研时间

xx年7月23日——xx年7月25日

2 样本选取

抽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的4个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收回率92%,在调研过程中,以匿名的形式实施调查,并分层随机抽取50名儿童进行了个别访谈。

齐伯乡位于平坝县西北部,东接清镇市犁倭乡,南接十字乡,西接乐平乡,北连织金县,全乡总面积80.74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十个,二类贫困村3个,全乡总人口1.8万人,大概有5千人外出打工。乡民知识文化相对偏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外出打工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滞留在家的儿童达到大约1200人。

3 调研过程和方法

齐伯乡地处偏远(据县城28公里),山势起伏较大(南高北低),地势险要,平坝县最高和最低的地方都在齐伯乡。为了全面了解齐伯乡留守儿童的现况,我们在乡团委的帮助下对齐伯乡的齐伯村、下寨村、跑马村、格支村四个村进行抽样调研。为了更多的收集信息,我们采取徒步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在调研地点,深入到每户农家 ,对农村留守儿童采取问卷调查及对儿童和监护人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儿童的现状。

4 调研结果及分析

结合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统计总体状况如下:

4.1 生活状况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其余一部分跟其他亲戚住在一起,还有极小部分自己单独住。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主要责任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监督他们的学习,但能给留守童辅导作业和在思想上进行教育的监护人很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左右的监护人能够辅导儿童做业和进行思想上的教育,60%的留守儿童会自己做饭,洗衣服,独立生活,40%的父母会经常打电话回来和孩子通话。

4.2 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容易发现但其影响较大。根据我们走访四个村的留守儿童家庭所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以下三个问题:

1、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没有父母关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18%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7%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与孩子分开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需要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孤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心理上的寂寞与生活上的不足,造成孩子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留守儿童很少参加集体活动,33%希望在学习上得到老师的关注。

3、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20%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会时常产生矛盾,特别是爷爷奶奶管不了就放任自流。7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导致一些孩子也想读几年的书就出去打工。因此,关注他们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的。

4.3学习、教育状况

在齐伯乡四个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儿童的学习下降:

1、结果显示,85%的儿童喜欢学习。但是学习成绩55%的都是在中等,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只有25%的同学会去问老师,其余50%希望父母帮他们解决,但是父母不在,这些问题就一直积压而又的不到解决,就导致了他们成绩的下降。

2、留守儿童放学回家,50%的学生会先做完作业,然后在去干其他的事情。但是其他一半的人分别是去看电视或是找其他朋友玩。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但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监护人会监督他们学习,而孩子不愿意被监督认真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大多数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调查结果中,50%的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都是小学,只有8%的监护人是高中以上文化。这也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关键因素。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及时的解决,成绩的下降也就必然了。

5 对关注留守儿童给出我们的建议

留守儿童,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只靠学校教育是很困难的,“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又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出,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5.1家庭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应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家关注。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5.2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首先,学生的后天性格与能力的好坏有大部门和学校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应该对带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留守儿童希望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老师关注,这对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重要;其次,学校在教学资源分配上对于留守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的分配,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第三、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5.3社会方面

社会是将来孩子们所必需走上的人生舞台,社会的关注对于留守儿童极为重要,社会关注、支持。会让他们更快的学会感恩,人学会感恩了方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孩子们对社会一个很好的理解,是他们走入社会的必要过程,提前认识到社会的光明,然后在看到社会的另外一方面,那么他们会尝试着去改善社会,使社会充满光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孩子的影响缺一不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人生就像一张白字,是这三个因素给了颜料,但是图画的绘制是他自己来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是怎样使得我们给予他们的颜料更加的丰富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94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求发展。在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较为全面地了解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现状,我们利用开展大调研的实际,对高密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此份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为便于数据的统计和梳理,此次调研中,我们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确保调研数据和相关分析的准确定,调研过程中,我们随机选取了高密市不同镇街的200名留守儿童(男孩109名,女孩91名),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了解、家庭走访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层面探究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摸清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情况、打工地域、回家频率,留守儿童抚养、安全保护、学习教育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感到,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和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亲情缺失的问题。在作为调查样本的200名留守儿童中,超过半数的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不能和父母同时生活在一起。37%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在外打工,51%的父亲单独在外打工,25%的父母连续外出打工时间在2年以上。15%的留守儿童父母并不是在潍坊本地打工,部分离开潍坊市,前往济南、青岛、烟台等地,有的甚至在外省打工,由于离家较远,回家不方便,进一步加剧了亲情缺失的问题。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父母(父亲)每月回家一次或几次的占40.8%,几个月回家一次的15.9%,还有8%左右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1-2次,农忙时一次,过年时一次,与孩子在一起时间较长的集中的春节期间,因此,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中,57%的母亲基本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其他的有的一周通一次电话,有的一月一次,但也有极少数父母与孩子联系比较少,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因长期在外,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父母只好将留守儿童托付给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我们发现,调查的200个孩子中,有98人和他们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16人和关系较近的亲戚在一起生活,有的白天在自己家,只有晚上和吃饭时去(外)祖父母家。虽然留守儿童的(外)祖父母、亲属等能够尽心照顾他们的生活,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有什么问题也希望能够第一时间讲给自己的父母,出现什么困难希望父母能在身边。

(二)学业缺教的问题。调查中发现,27%左右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足20%,还有一少部分成绩较差,经常垫底。在问卷和座谈中发现,“学习无用论”在极少部分留守儿童身上有所抬头,他们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片面的认为学习读书没什么用处,不如向父母在外边挣钱那样实惠,加之学习成绩较差,发生厌恶学习的情况,做作业以抄袭为主,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常与其他同学打闹,是老师比较头疼的“刺头”。分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必要的学业辅导、学业监督和兴趣引导;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久而久之,学习成绩相较其他同学已产生差距,成绩不断下降;即使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只有8%的孩子会向家人(临时监护人)求助,这在求助对象中的比例是最低的,我们在分析中感到,这往往由于临时监护人,特别是(外)祖父母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孩子的作业,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视生活照顾,轻视学习上的督导,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甚至由于“隔代亲”的原因,不少(外)祖父母对孩子一味的溺爱和袒护,即使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也是放任自流,疏于管教。

(三)安全缺护的问题。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大约有14%左右的留守儿童在个人感冒、身体不适时并没有选择看医生或者买药,说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强。一方面,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之间的关系远不如与父母亲密、随意,一般的身体不适,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告诉监护人,以至增加他们的麻烦和负担;另一方面,监护人对孩子的关注,往往也不及父母持续、细致,存在着疏忽大意。我们认为,这是留守儿童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发现,有74%以上的临时监护人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但也有28%的人只是在暑假、寒假等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期会注意,还有8%明确表示自己本身很忙,对孩子有些顾不过来,很少注意孩子是不是会发生意外伤害。一些年龄较大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特别是寒假、暑假或“五一”、“十一”等假期,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往往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特别是暑假期间,留守儿童往往因天气较热,与其他孩子结伴去水库、池塘游泳,溺水事故时有发生。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原因,要做一些力所能及农活,承担部分家务。如高密市李家营中学的陈小贝同学,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家中的一切家务、农活等都得由她承担,虽然造就了她坚强和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其在干农活、做家务时的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

(四)心理性格的问题。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调查中,有46%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三、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工作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进城务工农民只得将孩子留在农村。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较低,很大一部分进城务工农民无力承担因子女在城市求学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直接推动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提高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从我们访问的部分留守儿童父母的情况来看,他们更多倾向于获得更多经济收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认为和孩子分开只是暂时的,但恰恰是这种认识往往导致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三)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四)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团市委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坚持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构建以各级团队组织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关爱帮扶体系,强化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团干部恳谈日等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希望乐园”项目,持续推进社区青少年“启航驿站”建设,依托“心愿直通车”少年儿童关爱行动,开展社会化帮扶联动,先后筹集款物60余万元,帮助少年儿童13000人次,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起良好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关爱氛围。但我们同时也感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涉及政府、社会各个领域,仅凭共青团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立足自身发挥好各级团队组织作用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落实。

一是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留守儿童问题,不单纯是教育和家庭问题,其实质是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在农民问题上深层次的反映。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将留守儿童问题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全市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各相关部门一项常规工作予以布置与落实,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来保护留守儿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齐配强必要的师资力量,推动学校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对少年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二是加强留守儿童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团市委留守儿童“希望乐园”、“启航驿站”作用,强化社会资源整合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希望乐园”和“启航驿站”建设,加强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和服务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学习、教育、生活、安全、兴趣等服务,引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由共青团牵头,妇联、工会、街道、教管办、村委、学校等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保护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的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给予住宿便利,让他们在社会、老师、同学中成长,以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

三是不断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加强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大力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表扬自强不息的优秀留守儿童,宣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微博、qq群等新媒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关注。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际,召开家长会,向其介绍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情况,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留守儿童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_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工作总结,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七月,在酷暑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同时也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们“七月天”暑期社会实践分队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想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我们“七月天”实践小分队的实践内容是——走进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

我们希望用我们微薄的力量联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机构在陪伴孩子们欢乐的同时也能唤醒人们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我们的目的更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孩子们如何安全地、有意义地度过暑假,尽量避免暑假意外的发生。

活动前期,也就是六月份,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虽然时间很紧而且与期末考试时间有冲突,我们还是认真的写策划,联系有能力的同学组队,终于我们组成了一支相当有规模且有专业能力的实践小队,队里成员包含来自南师大动力工程学院、教科院、新传院、物科院以及南中医南邮在内的南京其他高校的具有专业能力的同学。紧接着我们分工明确,有的去联系指导老师,有的去联系社会各方面社会机构,有的去制作队服横幅,有的去采购必需品,还有的就是去联系尧化门民工子弟小学的校领导。虽然中间也遇到了一些阻碍,但我们还是一一克服了,一切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7月1日到5日是我们真正的夏令营时间。由于我们准备工作做的而相当充分,所以一切都顺利的展开了,七月一日上午,我们举行了一次简单而又有氛围的开营仪式,我们请来了南师大动力工程学院09级辅导员王磊老师和南京尧化门流动人口小学的老师为我们作指导讲话,请来了南京电视台和南京日报的媒体朋友来为我们做宣传报道,并且请来了所有小朋友的家长到场了解我们举办夏令营的意图和内容,得到了老师,家长,媒体朋友,小朋友们的支持,然后我们还举行了一次礼物赠送仪式,送给小朋友们一些书本和笔,代表我们的心意,希望他们能更快乐。开幕式上还有个精彩环节,就是让所有到场的人把手涂满颜料,将手印留在我们的宣传横幅上,算是对我们夏令营活动的见证。

1号下午,我们便正式开始了我们夏令营的支教活动,我们的课程内容也安排的非常丰富,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有安全教育(急救知识、安全用水电、交通安全、演习教学等),卫生环保(夏季饮食卫生教育、环保节能小常识等),音乐教程(通俗的励志歌曲,由专业的同学带乐器来调动小朋友的学习热情),美术手工(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环保袋等,同时也是环保的宣传),语文(成语故事短剧表演、随堂讲作文等),算术比赛(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孩子们做一份算术题,前三名能获得一定的小奖品),趣味单词(用有趣的方式来教小朋友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户外拓展(举行各种小朋友感兴趣的趣味活动),每个科目都有专门的队员负责,我们都认真备课,希望能带给小朋友们最好最生动的夏令营。

而我则是负责户外拓展的部分,事先,我们上网搜了几百个适合小朋友玩的游戏,然后一一认真筛选,我们希望我们的户外拓展课能给小朋友们带来新奇的感受,让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得到欢乐。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关爱留守儿童_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心得(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时间:xx年7月19 日——xx年7月26日

社会实践地点:雅安市名山县新店镇中心小学

参与人员: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团总支实践小分队

社会实践目的:播撒爱,传播爱,感受爱

实践报告内容: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参加由大二的师兄、姐组队的实践小分队,我感到很高兴。活动时间为8天,在这8天里,所有队员共同合作明确分工顺利完成这次实践。在这次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农业院校学生吃苦的精神,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较好地反映了我们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遇到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使我再三思索,颇有所获。今天,我将自己此行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希望对于自己、对于我们这个群体能有些许的帮助。

新店镇中心小学是雅安市第一家留守儿童之家,这是一块急需社会给予关注的年轻的土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父母逐渐地从农村走进城市务工,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而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产生了隔代的问题,小孩子们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性格孤僻等问题。有句话叫少年强则中国强,那么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我们这次实践主要就是希望能带给他们快乐,尽可能的同他们敞开心扉地交流,享受到大哥哥大姐姐带来的爱,实践证明我们是成功的。

从走进校园看着孩子们微笑的那一刻,我知道这次实践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实践。进入学校我就安排队友将他们行旅搬到教室安排住宿,由于我负责搞后勤,安排完住宿的事我就去联系学校的老师帮我们准备厨房做饭用的用具。第一天晚上大家开了个会,讨论第二天的教学任务。感觉真的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我们大多数都不是师范专业的,如何备课成了一大难题,想到以前老师上课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其实老师他们也是很认真地做好备课工作的。还好有一个从西华师大过来的师姐帮拿主意才弄好明天的上课内容,以后几天我们的备课工作很顺利。由于是以暑期夏令营的形式开展我们的活动,上课时就没像平时老师上课那样严肃,就上课时间而言主要是给他们讲英语,让他们提前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此外还讲述普通物理小实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也有剪纸课,让他们学会动手,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这都是教学上的事儿了。

几天下来我感觉到与孩子相处还是很容易的,他们缺少父母的爱,只要我们给他们一点儿关怀,他们都会感动不已。平时老师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太多,每个老师所能顾及到的人有限,有的学生难免会觉得老师偏心什么之类的,在心里面就会产生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这几天来的相处还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小女孩除了上课外都是一个人单独一起,还好我们多有注意观察,每天都由一个同学送她到家,几天下来她就愿意同同学一起耍,这让学校的老师及我们队员都感到高兴。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但愿孩子们以后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

虽然我没参与到教学中,但我的后勤工作还是开展得很好,尽管每天都很累,看到大家开心我也就满意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后勤,几天下来收获颇多,作为各种工作或是活动开展的重要保证,做好后勤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习中生活中的事儿一样,后勤工作需要细心的对待,每件事落到实处,可将任务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总之,这次经历的在以后我想都会用到的,实践就是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实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7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范文一】

七月的开封高温渐有愈演愈烈之势,偶尔一丝的风也是毫不客气的干燥,十二号的早晨,我们与朝霞齐上,踏上这未知而美妙的“征程”。对于兰考这座城市,我并非全然陌生,参加党课培训之时曾经与它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但这次,虽然今天只是去简单的考察实地,可是携着另一个愿望,怀揣迥然不同的心境再次与它相遇,仍旧令我悸动不已。七月十三日,再一次的行程颠簸,我们正式开始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遣发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手册和调查问卷。此举旨在究明除了我们之外,其他的小朋友们,父母们,其他长辈们以及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广大群众们对于留守儿童的认知和关心程度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多少人了解他们,有多少人关注他们,有多少人愿意聆听他们,又有多少人想要帮助他们。在汽车站门口,我们建立起第一个站点,做宣传手册和活动的定点咨询。简单的午饭过后,我们决定留下两名志愿者守岗做定点咨询,其余的队员们都深入到兰考市中心的大街小巷。我们顶着烈日沿柏油路的边缘行走,手拿纸笔,面带微笑,做好了迎接各种回应的准备。无论是笑脸,冷漠抑或是拒绝,我都会以最大的真诚尊重每一个路人的选择,人事经历渐多,便懂得不强求,我想这也正是一次对自己进行磨练的机会。

街头匆忙行走的人群,因为我们的出现而短暂驻足。我用最真诚的态度向每一个我所面对的人认真地讲解着我们的活动和我们的期望,递过问答卷的那一刻我接收到了许多理解与善意的目光,感受到了人们深藏在心底却从不曾遗忘的纯朴与善良,原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本善,每一个人在关心自我生活之余,对于其他同伴也有着臻贵的恻隐之心。当他们了解到原来在自己的认知与接触之外,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无法感受到正常的关心与爱护,他们的心自然而然地柔软起来,大家愿意集结力量去温暖更多人。许多人询问我们来自哪个学校,为什么要做这种活动,在了解缘由之后对我们表示了由衷的肯定和祝福,说实话心里除了温暖更多的是感动,这个活动没白做!穿梭在这个久负盛名,以人民公仆焦裕禄为城市形象的小城里,寻找着著名前辈遗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日光中在清风中我似乎感受到那些遥远的美好品德跨越时间的洪流传递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三天,真正的活动就要拉开帷幕。早上我们一行人集结在会议室,仔细地统计了前一天调查问卷的答卷数据,对每一个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答案都做了尽可能准确的分析。我们发现,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尤其需要重视,同时许多人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急迫性,很多善良单纯的孩子由于长期感受不到应有的照顾与重视,从而觉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人群产生了遥远的距离,由此产生了被抛弃的感觉,更有甚者转念妄图报复社会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愤怒与不满。我们决定在下午的近距离接触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在这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其他同胞的真心爱护。

下午我们抵达了兰考乡郊的一所小学,这个小学里有许多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跟随家中的爷爷奶奶或者较大的兄长一同生活。两名队员首先在主席台上分别做了两场演讲,一个阐明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以及活动的期望成果,另一个讲述了作为法律人我们能够给予这些孩子以及他的家人怎样的帮助,当普通人面临儿童的抚养教育或其他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哪些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孩子们对这些新鲜的议题显得很是好奇,听得认真异常,他们的眼神里透漏出对我们的琢磨和打量,似乎是在判断我们到底“是敌是友”。当我们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试图邀请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孩子怯懦与躲避的神态,对于陌生人他们的警戒心远远要高于普通的孩子。我的心里一阵酸楚,可能是好久没有其他人这样走入他们的生活,以致他们惧怕正常的社会交往。我和队员们商议后一致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心急行事,我们要先和他们交流,慢慢地走近他们,然后再成为他们值得信任的好朋友。这样的方法果然奏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磨合,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对我们放下了戒心,更有活泼好动的已经主动向我们发出了做游戏的邀请,我们顺势而行马上开始了游戏环节。和这些孩子一起跑着跳着,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似乎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记忆里选捡那些美好的片段。游戏过后,大家开心地合了影,依依不舍地挥手道别,虽然接触短暂有限,但一同拥有的珍贵经历已经永远地存在于我们和孩子的脑海中,永生难以忘怀。我们是哥哥姐姐,他们是弟弟妹妹,大家已然把彼此视作亲人,在心中把这种美妙的情感联结当作天赐的礼物。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融化在夕阳的余晖之中,这一天是最疲劳的,却又是最问心无愧的,我甚至觉得我所收获的远远多于自己付出的。我感谢这次的经历,庆幸自己和同伴的坚持初心,用真诚的心发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又用虔诚的爱去浇灌他们稚嫩的心灵,反过来他们又以自己最质朴的情感治愈了久在樊笼的我们。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范文二】

“爸爸和妈妈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当《桔子的天空》中的小福果用晶莹的双眸望着眼前的小桔树,向身旁年事已高的爷爷问出这句话时,当这颗手植的幼小树苗经过一年又一年时光的磨砺年轮渐丰枝叶渐茂,但父母回家的音讯仍旧杳杳无期时,无声的烈日炙烤的不是孩子的体肤而是孩子企盼的情绪,凛冽的秋风侵袭的不是孩子的身躯而是孩子焦灼的心灵。有这么一群孩子,父母是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心情无关春夏秋冬,他们的喜乐不在玩具多少,一切的幸福和快乐都来源于与爸爸和妈妈相处的分分秒秒真实的时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从第一次观看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第一次留心留守儿童这个话题起,这群和我们相似却又特殊于我们的孩子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渴望怎样的情感?我的心里对于有朝一日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们,感受他们,帮助他们怀着很大的憧憬和期待。我希冀一个契机,一个能真正地从心底连接起我们和他们的机会。未承想,竟然在进入大学之后如梦般的获得了曾经惦念了好久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意见下,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几番商议决策之后,我们拿出了“暑期走近留守儿童”的活动方案,由于地域的因素,我们将目的地定在了开封周围的兰考市。此时不光是我,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心情都十分激动,渴望早日启程的心情里也夹杂着对自己接下来行动是否妥善的担忧。作为新时代的法科生,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小行动能够唤起社会中更大的共鸣,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细心缜密地策划布置每一个环节,查阅资料,准备具体的活动,心中的愿景是我们的到来能为他们的生活稍稍添上一抹色彩,成为他们童年中一道特别的彩虹。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