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足球传接球教学设计【19篇】

浏览

4959

范文

71

《课程理论》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766 字

+ 加入清单

课程理论》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研究

欢迎浏览,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课程理论》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报告人:

指导教师:副教授

杨开诚博士

开题时间:20xx年3月

《课程理论》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方面,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还太薄弱.

教学设计似乎还处在前理性认识阶段.(发现活动,创立活动,著述活动;)要针对高等教育达到教学设计的后理性认识阶段(理解活动,设计活动,加工活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必须率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本专业自身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造.

(二):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理论》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作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

(2)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该具有课程理论的知识基础.

(3)《课程理论》目前在我校教育技术专业还是选修课程,是第一次在我系开设,所以根据我系学生特征如何教授这门课还缺乏经验.

(4)《课程理论》这门课进行多种教学尝试后效果并不理想:

对问题归因:_ 缺乏目标导向,这样导致设计的活动成为无的放矢;虽然也进行了活动的设计,但是内容较空洞;学生的学习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活动支持和控制,活动没有落实到实处.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机制不科学.

(三):从实施的角度看教学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文献调研: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l____第二军医大学对《法医学》,《病理学》进行了学科教学设计;(核心思想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重视媒体的作用)

l______军医进修学院对《统计学》进行教学设计实验研究;(重点是进行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只针对一个单元)

l_____陕西师大电教系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和设计的参与者访谈得知只是针对重点章节进行了设计,主要是提供了大量的资源,虽然也进行了学习活动,但是实施的效果不理想.)

l__《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

l__《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培养方案的研究》;

l__《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尝试》——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初探(核心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整合应用,但是对学习活动重视不够).

问题分析:

(1)基于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较多.例如《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就设有"教学设计"专栏,但实质更象教案实例,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而且表现出来也多是基于媒体的设计.

(2)基于学科教学设计的几个案例虽然各有特色,但是最终效果并不象设计者所描述的那样成功.一方面评价标准不科学,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的要求定位太低.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对其进行归因,就是对教学设计中的边缘层次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给与的关注较多,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或者学习资源的设计.即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错了位置.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和媒体传递,并且这三个设计对象构成了层次关系(见下图).(杨开诚《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

1:即按照新的思想来指导《课程理论》教学设计.

(1)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其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重视学习资源的设计.通过内容给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培养学生选择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资源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自适应性学习等.

(3)有特色的目标体系选择依据和实施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4)对学生采用新的评价机制.即采用多元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

2.总结实施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

(1)建立一种开放式的设计范式.设计一种有弹性,可扩展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给他人以静态的理论上的指导和启发,同时又让他人有动态迁移的余地.

(2)研究已有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得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即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应用的具体描述理论.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何针对不同情景选择最合适的类型是一个问题.这需要对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进行比较,首先确定四个基本的比较纬度:即理论定向(描述性还是处方性).知识类型(程序性还是陈述性),所需专业知识(新手,专家,还是介于两者之间 ),理论起源(硬系统,软系统,还是直觉等),此外理论背景,应用水平等也要考虑.

(3)根据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情景,得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在充分发挥人类潜能的基础上促使人类潜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设计也必须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设计的四个理论基础中,学习理论相对较活跃,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也最大.

60年代以来国外教学设计学科发展中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包括: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奇鲁斯的教学设计理论,梅瑞尔的CDT理论和ITT理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设计理论等.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相对较慢,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两个最核心的思想:一是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情感,动作技能五种类型.另一个核心思想是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

瑞奇路斯教学设计理论是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方法变量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瑞奇路斯提出了细化理论,它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

梅瑞尔提出了教学组织的微策略--成分显示理论(CDT),"目标-内容"二维模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

何可抗老师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何可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993年雷博(lebow)曾提出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五条原则:在学习者和教学实践潜在的损伤性影响之间维持一个缓冲;为同时支持自治与关联的学习提供一个背景;将学习潜入学习活动本身;学习者为发展重构过程而承担不断增强的责任,应通过促使这些技能和态度的形成来支持自动调节的学习;增强学习者参与预定的学习过程的倾向,尤其应鼓励学习者采用错误探究策略.

再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观点就是:提供知识的多种外部表征;提供丰富认知工具;设置真实的任务情境;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教师控制相结合;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重点辅助差生;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杨开诚《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以上三种观点虽然看起来有很大区别,但也具有很大共同点:重视情景的创设,重视协作学习,重视学习者参与,丰富的资源的设计等.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标准,也是制定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有必要重点阐述一下有关学习目标分类的理论.当前流行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以下几种: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分为若干层次.认知领域又分为指导,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加涅和布鲁姆的分类方式是在一维上进行,梅瑞尔目标分类则更进了一步,即内容类型—行为水平二维模型.该模型的横轴代表教学内容类型,包括事实,概念,程序和原理四种;纵轴代表行为水平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记忆例子,记忆通则,运用通则和发现通则四级.梅瑞尔还认为事实知识一般只要求记忆,因此事实只存在记忆这一种行为水平.

新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按照两个逻辑轴进行分类(见下图).纵轴上的操作呈现的是一种不严格的层级关系.辨别,表象化,理解,记忆是一个层级,属于比较低的层级,对应于学习的意义建构阶段;运用和创见发现是一个层级,属于比较高的层级,对应于学习的能力生成阶段.低层级操作是高层级操作的基础.(李向荣,杨开城《对认知领域教学目类的再认识》)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进行调研,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找出不足力求能够避免或者进行改进.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增加任课老师对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理解,领悟理论中可操作的成分.增强设计者和任课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便利性.

3:观察法:通过观察深入课堂,了解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

4:访谈法:通过和老师访谈了解学生情况,和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等;

5: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风格,对该课的意见和建议等.

在实验之初,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搜集资料,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其次是用来帮助开展形成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教学设计的实施作后测,验证实施效果.

文献综述

观察

访谈

问卷

行动研究法

和任课教师的合作交流

资料的搜集

研究现状

确定问题,研究需要分析(意义)

设计方案(目标分析,内容分析等)

实施方案

总结评价,经验分析,理论验证

教学设计的具体描述理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观察

访谈

问卷

实物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加涅(1999),《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孙克平(1998),《现代教学设计纲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盛群力 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杨开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2019

8: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刘莉《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19年6月

16:汪颖,《基于问题解决的课教学方案探索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19

17:李向荣,杨开城《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的再认识》,待发表

18:尹俊华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19:桑新民,张傅苇,赵纳新_"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信息化探索",教育技术论坛2019

20: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1期

9:徐晓东,"学习文件夹评价法的理论与方法"http:lunwjlunw500.doc

10:张倩苇 桑新民 ,"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http:lunwjlunw508.doc

11: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9

12: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中国电化教育》2019年

13:容淑芳,张文兰,"ID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41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

以前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弓箭手能十次有八九次能打到十环,于是就和一个卖油的老大爷吹牛,卖油的没吱声,而是拿一个大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用水瓢盛满一瓢油通过大钱的四方孔往葫芦里倒,结果大钱居然一点油也没沾到,此时卖油翁对那个射箭的说:“无他,但手熟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

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

大家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的吧?谁家里烧过炭?谁来讲讲烧炭的过程?

选木头,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窑洞,洞上有通风口,下面有烧火口;把木头放入洞中,封口,烧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烧情况,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变灰;要烧好几天。

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艰辛吗?--艰辛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三、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这个交易有多不公平?

四、分析鉴赏诗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我们说叙事诗包括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地点在哪?--宫市南门外

文中写了哪两种人?--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那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3、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4、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谁来说一说卖炭翁长什么样?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在描写人物中,这些描写叫什么描写?(板书:外貌描写)

6、这句话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大

年龄大的人有什么特征?--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干什么呀?

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但文中的卖炭翁却在年龄很大的时候自己砍柴烧炭,以卖炭为生。

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板书:艰苦)

10、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呢?你找的真准确,可怜。(板书:可怜)

11、同学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一句说明卖炭翁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

找的太准确了,就是这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烧炭的季节都在什么时候呀?

--秋、冬季

那个时候天气怎样呀?--冷

在这么冷的天卖炭翁却穿一件单薄的衣裳,说明卖炭翁很?--可怜

12、看到卖炭翁的这样生活,你心里同情他吗?--同情

那么,谁能带着这种同情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是盼望天气怎样?--变暖和

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为什么呢?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卖了:天寒,炭的价格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那这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样的?--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

透过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怎样?--十分艰辛。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4、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

“一尺雪”说明什么?--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

“碾冰辙”说明了什么?--说明炭很重,冰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晓驾炭车”、“日已高”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个运炭过程?--艰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大家用笔圈出来。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15、这么辛苦的运炭来卖,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但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16、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

卖炭翁总共有多少碳?--“一车炭,千余斤”

是啊,卖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有用吗?

好亏啊,才一点点,少得可怜。

对啊,实际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你们是学服装的,你们说说“ 半匹”“一丈”是什么感念?少之又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板书: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17、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有钱

有钱还抢,说明什么?--霸道、野蛮。“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

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回、叱、敕、牵、系。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他能反抗吗?

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对比:地位悬殊)

18、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白居易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任意勒索、疯狂的公然掠夺。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篇文章写出宫市的这种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2、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六、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586 字

+ 加入清单

【导学目标】

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回眸20__,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文章。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

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

(2)词义

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

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__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3.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听范读录音,小组互读精彩片段。

2.整体感知

(1)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带上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交流点拨】①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②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因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了。)

③为什么出不来了呢?(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2)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我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了,领航员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无法看见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本文曾获得1999年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

【交流点拨】第2段:“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第43段:“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写出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伏笔。

2.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有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运用旁批法来体会其作用。课文中原有一些旁批,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伏笔和照应之处,通过旁批的方式,说说这里的伏笔和照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旁批,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或疑惑。写完之后交换看,精选最棒的一则旁批交流。邻座的同学互相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组长负责组织。

(1)“热,热得像--地狱。”小女孩说的这句话非常奇怪,为什么会热呢,因为太空中是很寒冷的,这不合常理。而且还说热得像地狱,这就更加难以理解了。这几处就是埋下的伏笔。

因为“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当然会热得像地狱。

(2)小女孩为什么不想让大家知道她现在的处境呢?不想让文中的“我”知道她是一个被囚禁在地心里再也出不来的人呢?

【交流点拨】小姑娘是想一个人承担这些生命中巨大的苦难,不想朋友们为她担心,这是一个懂事的小姑娘。从反面来说,这也说明这个小姑娘处境实在是太惨了,惨得连她自己都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这个事情。

(3)“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这是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交流点拨】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3.同样的脆弱,同样的悲惨。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请你设想一下。

【交流点拨】同它对接,在舱门打开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落日六号”内整洁的陈设。我走了进去,那个小姑娘同二十年前相比,长高了,这是在失重环境中长期生活的人的通病。她对着我微微一笑,说:“你来了。”这二十年的光阴,就在她的微微一笑中烟消云散。我带着她回到了地面,她留下的资料果然起了大作用,人类对地心世界的认识更为充分,一个崭新的纪元开始了。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文中的伏笔与照应,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无穷魅力。希望本文的学习能够为大家打开一扇阅读科幻作品的大门,领略科幻的神奇。

【交流点拨】今天通过对科幻小说伏笔的旁批与品味,我们不仅读出了构思的精妙,也读出了科学及献身的精神。愿同学们课外读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学上一招。

2.拓展延伸

平时我们接触过不少科幻小说,请展示一下这些科幻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学习活动,我有幸观看了我校三位老师的优秀教案,认真阅读了各位老师书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对于今后自己教案的书写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自身备课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这些优秀的教案,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态度认真,能够始终如一地对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设计风格独特,有的还配上了精致的简笔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文字书写、简笔画等教师应该具备的其他基本功。教师只有在基本功扎实,态度认真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准备。

二、优秀教案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密切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一点,在教案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点。

1、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2、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点突出,详细讲解;

3、强调讲课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议、多练、多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体现,把课堂能够新生成的东西都能在课前预设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

三、老师的教案课后反思很认真,也很真实,有的甚至在整个单元复习授课后还进行了单元整体反思,结合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出教学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同时提出了如何改进的设想。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授课有个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对整个单元的总体有所回顾,对今后教学做了更有效的延伸与拓展。我们每位教师如果都能这样进行整体性反思,必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能够写好教案,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更决定了一切。今后,我还需要向这些优秀教案学习,使自己在写作教案过程中提高、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然后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12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情感与德育:5、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参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及补充: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因是诗歌,牵涉的字词很少,教学时也应从快从简。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由教师介绍,学生适当笔记。详细介绍见《教师教学用书》P30、P31)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文本学习

(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 希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意象-意境)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二)学习《未选择的路》

方法步骤同上,学生自主学习。

练习及参考:

1.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重点不是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点对未来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

3.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

对已选择的路的不满,对未来选择之路的向往。

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课文小结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 练习题二

2、课外练习:教辅资料、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学生自我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教研,设计,全文共 2766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复习作者,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三、了解藤野先生

1、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抓住黑瘦、八字须……)

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考: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明确:说明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反映他工作认真、全身心投入治学。

2、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鲁迅是如何来评价的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学生回答:伟大

学生齐读第37小节,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这种情感。

3、为什么在鲁迅眼里和心理藤野先生都是伟大的?请同学们阅读11—35小节,思考:文中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又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格?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11-19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和对作者的关心。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

(2)、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

(3)、“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4)、“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

(6)、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7)、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

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

○2(第21-22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因“我”敢于学习解剖尸体而很高兴,表现他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3(第23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形的详细情形,表现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4(第24-28自然段)写“考试事件”,一方面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同时也表现了藤野先生和一些日本学生是主持公道的。

○5(第32-34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听“我”说不学医了,要改学生物学时的表情,表现藤野先生尊重学生的品质和待人憨厚的性格。

○6(第35自然段)写藤野先生临别前夕送相片并题词“惜别”,表现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真挚情谊。

藤野先生为什么“悲哀”?为什么想说却没有说?鲁迅为什么要说谎?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无民族偏见。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读材料(2)

四、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

○1、“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2、“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3、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2、通过这两件事情,你对藤野先生的“伟大”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五、探究分析

1、如此伟大的老师当然值得鲁迅先生怀念,请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最后三段

2、藤野先生对鲁迅的人生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为什么鲁迅会时时想起他,为什么把他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

学生自由讨论

○1有高深的学问,严谨认真。

○2关心异国青年

○3藤野先生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观点给鲁迅巨大的影响,使得鲁迅一直能够保持着对中国底层百姓和大众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4看到照片便能时时想起在日本的经历,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从而不断地鞭策着自己笔耕不辍。

○5藤野的出现恰恰在鲁迅思想的重要转型期间。

六、归纳本课所学

七、作业

课后作业: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注意联系写作背景)

板书设计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无民族偏见——伟大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惜别——————友好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思路:

1、整体把握——深入了解——讨论课文

2、走近鲁迅——学习鲁迅——反思自己

3、鲁迅的形象:伟大——平凡——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让我们一同走近鲁迅,请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鲁迅。

三、深入研读讨论

1、请大家默读课文,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可以归纳为几类?

明确:共10个6类,分别围绕外貌行动、待人接物、饮食起居、读书写作、休闲娱乐、与青年们交往6类生活场景来描写和塑造鲁迅先生的,使之具体、形象、生动。

2、哪一个片段最能打动你或者你认为写的最好?联系自身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1)、外貌行动

第1个片段,概括写鲁迅先生“笑”的情态,突出其“明朗”的特点;概括写鲁迅先生“走”的情态,突出其“轻捷”的特点。

(2)、待人接物

第2个片段,具体写鲁迅先生对“我”和许广平的衣着批评一事,充分显示出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既严肃批评其缺点,又不倦地给予帮助。

(3)、饮食起居

第3个片段,概括写鲁迅先生的饮食情况,喜欢北方饭菜,赞美萧红做的饭菜可口;鲁迅的胃不好。

第7个片段和青年交往中咖啡、可可、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家里“饼干”,“向日葵子”;

第8个片段,鲁迅简易而两用的台灯;

第9个片段,和青年的交往,一次外出吃福建菜,海婴说菜不新鲜,全座的人都不相信,鲁迅确信孩子的判断,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说明鲁迅先生不会轻易抹杀孩子的天性。

(4)、与青年交往

第6个片段,读青年人的来稿,直至深夜

第9个片段,泡一壶红茶,和青年们一谈就一两个钟头,谈论当时中国的局势,如“伪满洲国”

(5)、休闲娱乐

第7个片段,看电影,介绍“珂勒惠支”的版画,以及史沫特烈援助当时的中国的事情;

(6)、读书工作

第4个片段,帮助瞿秋白先生校订《海上述林》,联系出版社。

第5个片段,与冯雪峰交往,支持革命,热爱祖国;

第8个片段,写先生夜间工作的情景,饱含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敬,感念之情.

第10个片段,详细写鲁迅先生生病的情景,概括写鲁迅先生病中笔耕不辍。

3、请就文中描写的鲁迅背影,写一段你的感悟,80字。

四、小结 :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也一如他在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研,设计,全文共 163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重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教学难点:安全意识的树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从明天起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就开始了,我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亲人给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大家可以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只要开心就行。但是,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讲了许多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游玩时严格的遵守,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暑假安全要注意的问题再给大家讲一些:

一、安全使用液化气

我们已经长大了,同学们回到家中,要帮爸妈做些事,如果做饭,就要注意,正确使用液化气的问题: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液化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液化气中毒。

二、用电常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三、防溺水

(1)不私自外出到方塘、水库、海边等有水的地方去玩或游泳。

(2)要对防溺水安全有足够的认识,严禁同学们私自玩水。家长陪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

四.防暴力伤害

假期中同学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各类社会治安和违法行为就可能在同学们中出现。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正确的报警、求助,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意气用事,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

(2)、不参加打架斗殴、绑架勒 索等违法活动,不到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

五、防中暑

中暑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胸闷、面色潮红等症状,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的虚脱症状。重者可表现为高热,体温超过41℃、无汗,意识障碍,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预防中暑的措施:

(1)、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易加重中暑;在室外活动时尽量多饮一些水等等。

(2)、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时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重者送医院抢救。

六、.防拐骗

(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轻信陌生人说的话或答应给的种种好处,与非直系亲友外出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

(2)、不与陌生人网上视频,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家庭住址,不与对方电 话联系,不与对方相约会面,谨防上当受骗。

(3)、在受到伤害时的应急自救办法和机智求助报警能力。

七、交通常识要牢记

1、行走时注意的交通安全常识。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不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在马路上滑冰。

八、发现火灾应急处理

1、要打火警电 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九、防甲型流感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去玩耍。

3、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到医院检查。

小结:同学们,快乐的假期里,只要我们时刻注意遵守安全常识,做到谨慎、细致,就会过一个满意、平安、充实的暑期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413 字

+ 加入清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的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李祥森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考虑到学情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结合第三单元写作要求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把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对父亲的形象分析两条主线相结合进行备课,力求让学生了解父辈的艰辛和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理解、热爱自己的父亲。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有所理解。但目前的学情是留守儿童滞留农村和农村荒的问题使得农村儿童不理解父辈的艰难困苦,加之叛逆期的到来使得他们对父辈充满不理解甚至是怨恨。于是我没有对文章中的故事内容和情节脉络做深入的解析,浅尝辄止,而力求在品读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效果的前提下,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突出父亲的责任感和艰辛,以此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词句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热爱、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尊重父亲的感情,并学会理解,热爱自己的父亲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初步使用细节描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课堂随笔练习:描述你的父亲,并找一两个学生起立,现场朗读。

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刚才听过大家对于父亲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每一位父亲的外貌、体型、职业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份责任心,一份对家庭,对子女的责任,为了让家人享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为了让你们能享有现在的教育资源,父辈们辛苦工作,努力赚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台阶》,虽然名字叫“台阶”可讲的也是一位父亲的事情,下面让我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1课,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词句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热爱、尊重父亲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

教师:首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打开导学案,将学案上的作者简介及生难字词、成语的相关空格填上,并找一到两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答案。

作者相关: 李森祥;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 》 《 》

小说文体: 三要素:____ ;____;____,其中____是小说的核心;____是小说的背景;____是小说的骨架

生难字词

凹( ) 凼( ) 硌( ) 涎( )水 揩( ) 嘎( ) 筹( )划 黏( ) 撬( ) 尴( )尬( ) 过瘾( )唿( )嗒 熬( )住 憋( )住 门槛( )

成语积累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三.感知课文

教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速读课文。结合你的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本篇文章“台阶”有什么特殊含义?本文的故事情节怎样发展的,是否能将这篇文章划分一下文章结构?把答案填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

教师板书:

1. ________ (1--9)

2.造台阶的准备 (_--_)

3. _________ (17--24)

4.造好了高台阶之后——父亲老了 (_--_)

学生浏览课文之后,和教师一起填黑板上的空

[文章的脉络:

1.为什么要造台阶 (1--9)

2.造台阶的准备 (10--16)

3.开始建造新屋和台阶 (17--24)

4.造好了高台阶之后——父亲老了 (25--32)]

四.品味细节

教师:现在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情节脉络,也从中发现了文章前后数十年的岁月流逝,新屋造好了、台阶变高了、父亲也老了,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了一辈子的父亲建造了一栋台阶高高的新屋,扬眉吐气了一把。可是在他新屋建成的那一天却及其不适应大家的目光,很尴尬,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这段对父亲的描写

(21自然段 “父亲的双手……露出尴尬的笑”)

这一段描写及其传神,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父亲内心激动喜悦,却不适应大家的目光,手足无措的神态,这种有目的性的细化描写的方法,就是细节描写,请大家看白板

(白板展示 细节描写定义及相关知识)

现在相信大家对细节描写有了些模糊的印象,现在我们从这篇课文中找几段细节描写,一起分析一下,这篇文章从内容脉络上可以划分四个部分,现在以排为单位,每排重点细读一个部分,找出你所负责的部分里的细节描写,并前后桌互相讨论,说一说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

1.第4自然段 我对台阶的一系列举动

2.第5自然段 对于父亲脚的描写

……

第二部分

1.第13自然段 摇摆的树枝,父亲的目光

2.第15自然段 磨穿的鞋堆的超过台阶

……

第三部分

1.第19自然段 父亲的头发沾满露珠

2.第20自然段 父亲双手的描写 手足无措

3.第24自然段 父亲对台阶的一系列举动

……

第四部分

1.第26自然段 父亲在台阶上磕烟枪

2.第27自然段 父亲坐台阶的描写

……

(同学来找描写,能找那个说那个,不必找全)

归纳细节描写,从中总结父亲的形象

1.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兴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的身上还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谦卑。

五.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出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层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六.作业

描写你的父亲或母亲,最少采用三次本课所学的细节描写,总字数500字左右。

【板书】

台阶

李森祥

1.为什么要造台阶 (1--9)

2.造台阶的准备 (10--16)

3.开始建造新屋和台阶 (17--24)

4.造好了高台阶之后——父亲老了 (25--3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3772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理清脉络,概括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的独特情感;

3、了解明暗线交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理解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情志,教育学生为理想奋斗。

重难点:

1、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 深刻的意义。

2、明暗线交织,小桃树的形象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诗人笔下,春天的桃花是美丽娇艳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似乎只有桃花才能代表春天的美丽。然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却一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作品《一棵小桃树》。

二、文题解说

点拨:题目“一棵小桃树”点明了写作对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借小桃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词语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忏悔( chàn ) 伫立( zhù ) 纤纤( xiān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孱头( càn ) 蓄( xù ) 恍然( huǎng ) 猥琐( wěi ) 渺小( miǎo )

摞( luò) 马嵬坡( wéi ) 灼灼( zhuó ) 苦涩涩( sè ) 颤抖( chàn )

刹那( chà ) 赤裸( luǒ ) 幼稚( zhì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楚楚:软弱柔美。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孱,瘦弱,软弱。

矜持:拘谨,拘束;庄重,严肃。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文中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四、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思考写小桃树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

点拨:先写眼前情景 1、2;

接着回忆过去 3—8;

最后又回到现实 9—14

2、行文思路:

点拨:一、(1段)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二、(2段)写眼前情景,抒发怜悯、痛心、自责的心情;

三、(3 - 8段)回忆小桃树以及“我”的经历;

四、(9-14段)回到眼前情景,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3、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

点拨:引子。暗示小桃树与“我”的关系是不平凡的,有它的特殊意义、经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

五、分析比较,理解内容

1、文本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

点拨:“我”、小桃树、盆景、爷爷奶奶。

2、本文写盆景、爷爷种花有什么作用?

点拨:运用对比,突出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3、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有什么作用?

点拨: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

展开全文阅读

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4、文本叙述了一棵小桃树的经历,中间还写了“我”的经历,谈谈小桃树和“我”的经历,分析两者的联系。

点拨: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拱出一点嫩绿儿——长到二尺来高——有院墙高(猪拱,被遗忘)——开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是我的经历:荒僻山村,从小有梦想——走出山来到城里,感到渺小,孤陋寡闻,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感到自己太幼稚天真,经受磨难——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矢志不渝追求理想) 。

小桃树长在家里土院子的角落里,暗示“我”从小生长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小桃树得不到良好的生长条件,暗示“我”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孤陋寡闻,后来到城里才知道天地更宽广;它长得瘦小,暗示自己感到渺小,未能成为大才;着重写它在风雨摧残中的情景,暗示作者自己在生活道路上经受风风雨雨和种种磨难;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我被感动,不忘初心,对理想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总结:明暗两条线索交织,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使小桃树和“我”建立了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托物言志显得自然、感人。

六、精读重点,把握主旨

1.找出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表现了小桃树什么特点?

点拨: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蓄着我的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我的梦”是“绿色”的?

点拨:反映了作者孩提时代对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的朦胧向往;是说自己为美好幸福的未来而奋斗,这是生机勃勃的,欣欣向荣的,充满希望的。

3.重点句理解赏析

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点拨:(1)“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4.最后一段“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点拨: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七、主题概括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八、课堂小结

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九、加深理解

1.背景链接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追求理想的象征。

2.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的散文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十、拓展延伸

1、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不懈追求理想。

2、比较小桃树和紫藤萝的经历,体会作者要抒发怎样的真挚情感?

不幸遭遇 经历风雨后 面对挫折的态度

小桃树 角落里、被遗忘、被猪拱、讨人嫌、遭风雨、花零落 百折不挠、

欲绽的花苞 困境不气馁,心中有梦,

顽强斗争,不懈追求

紫藤萝 花朵稀落、伶仃、

东一穗西一串 紫色的万花灿烂的花瀑

生命无止境,人生美好,

生命永恒,勇气倍增

3、校园、庭院、公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哪一种你最喜欢?哪一种牵动过你的忧愁和欢乐?请写一段简短的话。

展开余文

十一、随堂测试

1.第⑩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点拨:写小桃树长在角落,不被重视;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2.文章结尾“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作者产生安慰之情、感激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点拨:因为在风雨摧残中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小桃树让作者明白: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点拨:将人世比作大书,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2)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点拨: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光,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十二、推荐阅读作品:

1.《丑石》

2.《文竹》

3.《静虚村记》

板书设计

我的小桃树

环境 经历 现状

小桃树:(明线) 角落里 遭遇 花苞欲绽

我:(暗线) 偏僻小山村 磨难 安慰追求

托物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设计,全文共 1858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工作站申报的省级课题《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自XX年1月经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组评审立项以来,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具体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准备与启动阶段情况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研究,自申报课题开始,课题组就开始积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这一阶段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情况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2月21日下午,工作站召开了关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会议。在开题会议上,课题主持人陈述了课题开题报告,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学校领导及课题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学校领导对课题组课题的研究表示了高度的支持,期望课题组能把课题研究工作搞得扎实有效,并拿出研究成果推进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抓好文献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在2月中旬到3月初,课题研究处于文献研读阶段,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学习。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并及时撰写了文献研读心得体会。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因为,通过学习我们得知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弊端。传统教学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化,机械化,无法适应教学现实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表演”,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参与”。

然而,参与式教学设计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学习观。这种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倡学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个过程本身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去接受他人提前预设的、选取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由教师独自进行设计的观念。它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能有效生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为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对话与协商能创设出师生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通过参与到教学设计来,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会更加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加清楚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氛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本阶段扎实的理论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开展与推进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后期的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及运用研究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三)立足课堂实践,有序推进模式构建

为了能有序推进高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工作,课题组积极开展了基于课堂实践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并进行定期交流以了解研究的动态信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模式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本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复习课、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和写作课的课题实验课。每次上课前,课题组针对课型特点与学生情况确定具有特色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方案,并认真研讨。上课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方案,进行个性化备课之后,组织学生执行参与教学设计方案,并做出评价与反馈。上完课后,课题组对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评议与优化。每次活动后,成员都及时撰写了活动感悟和改进意见。

扎实有效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逐步提高教师了的教学水平、更新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了教学设计模式,促进了教师成长。目前高中英语不同课型的参与式模式初步成形,但还需在后一阶段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完善与改进。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繁忙,水平有限,目前尚未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此外,课题组成员虽高度重视研究工作,并能精心设计、实施课题实验课,但在家常课中缺乏大胆尝试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与意识,造成了实验课与家常课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校暑假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学校,教研,设计,全文共 3437 字

+ 加入清单

为切实做好20xx—20xx学年度学校暑假工作,现将有关暑假工作安排通知如下,望我乡各小学严格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参与、实践、成长”为主题,以迎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进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阅读、观看优秀影视文学作品,参与健康文明的网络活动,接受先进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锻炼身体,学习科技,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充分休息的前提下,让中小学假期这一特殊的教育时段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暑假时间

1.学生:20xx年7月22日起,至8月31日止,假期41天。返校日8月31日。9月1日开学。

2.教师:20xx年7月25日起,至8月25日止,26日上班。

三、教师活动安排

1.各校党员教师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利用假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之中,努力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确保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2.放假前,要集中2—3天时间,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尤其是新颁布的《辽宁省义务教育条例》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依法从教意识和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形成师德建设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氛围,以对学生的挚爱、对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努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3.继续深入开展“千名教师进家庭”活动。教师要增加家访和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和学生所在班级的意见,以此增加对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单亲和离异家庭学生的关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出表率,带头到帮扶学生家庭进行家访,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学生家庭,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4.做好下列暑假干部教师培训工作: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攻读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和专升本学习;参加市区组织的其它岗位培训。

5.教师暑假结束上班后、至学生开学前的时间段,参加市区集中安排的教研活动及各教材教法培训。各校要在新学期开学前安排好教师集中备课,每位教师至少备好一周的课程,并写好教案。

6.各校要组织开展教师进社区活动。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活动,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流动未成年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开展爱心慰问、帮教结对活动;另一方面要与未成年人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提高育子技能。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做贡献。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确保学生的暑假安全。暑假前,各学校要以《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动员全体学生家长确实承担起学生在校外的安全教育和监护责任。各学校要组织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与家长签订一份《学生暑假安全委托书》。假期,学校要通过家访、学生返校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共同做好学生在校外的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工作。

四、学生活动安排

1.“60年光辉历程”网上答题活动。为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光辉历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沈阳市中小学德育网将以建国60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60年光辉历程”网上有奖答题活动。学生可直接登录了解具体事宜,参加答题活动。

2.“知荣明耻,文明出行”中小学生社会公益日活动。8月22日,以“知荣明耻,文明出行”为主题,区青教办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沈阳市中小学生社会公益日”活动,在我区的主要街道、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青少年学生暑假“六个一”活动,即:回社区签一次到,请社区作一次鉴定,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件好事,读一本好书,为环保做一件实事。

3.“我爱我的家乡”征文活动。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征文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省、市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实际,通过走访、参观、读书、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社会、家庭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写作征文,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征文体裁不限。9月5日前,将作文报中心小学德育处。

4.“我来做家务”自我体验活动。各校要结合学习好少年马鹏飞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学做家务活动,每人确定一个目标,制订实践计划,在暑假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自我总结。

5.“节约纸张、保护环境”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为增强学生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各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节约纸张、保护环境”——20xx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通过开展家庭、小组、班级、网站等系列体验活动,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存在的浪费纸张现象进行调查,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并通过网络提交活动信息和成果

6.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摄影书画大赛活动。组织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农村、商场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和沈北新区取得的丰硕成果,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五、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好假期工作,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设计,在搞好主体活动的同时,开展有本校特色的假期活动。

2.各学校要在放假前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思想道德和健康教育。重点围绕防范传染病、溺水、交通事故、雷击、火灾、食物中毒、触电等内容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教育,教育学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和旅游,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保持居住场所的开窗通风,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病人;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等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和社会公益性劳动,远离毒品,不进“三厅一社”和社会网吧,不接触不良书刊、影视作品、网络信息等;结合暑期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

3.各学校要结合暑期特点,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放假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对校舍、配电室、实验室、用电、用火设备、视频监视系统等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放假期间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检查和巡逻,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按照《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做好校舍排查鉴定工作。

4.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暑期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放假期间,学生一旦发生感染情况,须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学校班主任报告。暑假外出的师生要在开学前一周返沈,居家观察7天、排除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后,方可上学或上班。

5.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精神,切实加强暑假期间教育行风建设工作。严禁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有偿补课;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有偿补课;严禁学校在职教师参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或其他个人组织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教师利用补课讲新课及“课上不讲课下讲”行为。放假前,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教育,坚决禁止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将联合各区县(市)教育局采取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对乱补课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将从严处理。

6.鉴于今年汛期的严峻形势,加之国庆安保和甲型hini流感的不断蔓延,暑假期间,各学校不得组织教师或学生集体旅游。未经批准擅自安排集体活动并酿成事端的,要坚决追究组织者责任。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必须要有学校领导和教师带队。

7.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和带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在岗。如发生安全事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认真处理,决不允许瞒报、漏报、迟报。各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定期了解学生假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

8.暑假期间,各学校要与学生保持通畅的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定期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向。安排好假期值班值宿,保持联系渠道畅通。9月5日前,将暑假工作总结报中心小学德育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学设计参考心得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教研,设计,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xx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xx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xx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688 字

+ 加入清单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__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__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炽热(chì) 轮廓(kuò) 模拟(mó nǐ) 遨游(áo)

严谨(jǐn) 稠密(chóu) 瞬间(shùn) 概率(lǜ)

(2)词义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机率(几率)或可能性,它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烧灼:是指高温炙烫。

瞬间: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

稠密:又多又密;数量多密度大。

严谨:形容态度谨慎、细致、周全、完善,追求完美。

遨游:漫游,游历。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作者名片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 350小时之久。20__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3.背景链接

20__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升空,20__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__年奥运会会徽、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老师领读重点段落: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让学生听读;

(2)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部分,让其他学生模仿。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有哪几个小标题?

【交流点拨】(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与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举止?

【交流点拨】(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2)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3)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4)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5)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

3.画出文中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交流点拨】(1)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2)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3)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4)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

(5)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近地时,飞船靠什么摆正的?

【交流点拨】主伞变成双吊摆正飞船。

2.描写飞船落地时,哪三个短语准确写出了落地顺序?

【交流点拨】(1)离地面5公里;

(2)飞船离地面1.2米;

(3)飞船停住了。

3.“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话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

4.历尽艰难的飞船成功返回,少不了“我”的操作。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是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航天员。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通过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表现了航天员杨利伟不仅沉着、冷静、勇敢、有毅力,而且严谨。赞扬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

2.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向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向杨利伟勇敢的行为敬礼,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带领我国航天载人技术攀向了更高的山峰,是他们这些勇敢的航天员,让我们明白,生命也许真的需要冒险,是去征服自然,也是为了挑战自我。

(2)写一句励志语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

【交流点拨】①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②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③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④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3)查阅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交流点拨】20__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__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__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__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板书设计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沉着冷静

勇敢有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理解语言风趣含蓄、简练风趣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齐读课文后,找出生字词,师生一起解决。

○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在这篇课文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归纳: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作品写到“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卜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

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问题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2.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

指导与明确: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布置作业:(选作一题)

1.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2.在你的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他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周记本里记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 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等。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人生当___________ ,而不能____________。

3、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研读课文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二)论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三)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心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 --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材料: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八、课堂作业

1.摘抄本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的语句,并铭记于心。

2.收集有关勇担责任的小故事,与同桌分享。

3.试着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苦与乐的认识,写一篇小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学生。

教学结构:

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