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汇编20篇)

浏览

3917

范文

99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参考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担任高三256班,259班和260班的语文课教学任务,其中256班是美术特长班,259班和260班是文化班.所教班级的学生总共165人.本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研究考纲和试题,探索动向;本期共进行月考两次,周考四次和郴州地区质量监测四次,做到了每次考试有试卷分析与讲评,学生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但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人在本期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二,经验与体会:

第一,要搞好高三复习,关键是要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一定要向课堂的45分钟要质量.而如何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呢关键是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的确如此.高考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考生理解能力强,尤其是政治科目,时代性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阅读大量的资料,以充实教材内容.而学生时间紧迫,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理解掌握,就要精选材料,而不能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全部倒给学生.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效果会适得其反.其次是要精讲.高三复习本来就是重复学过的内容,学生有点似懂非懂,没有新鲜感,不爱听.因此教师绝不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既要抓书本,抓重点,更要联系生活,联系时事,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学科内综合与学科间的综合.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材料,以提高解题的能力.

第二,要搞好高三复习,应注重精练.

高三复习时,一般课课有小题练习,单元有过关测试,月月有考试.通过加强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适应高考.但是,到高三时,各地来的资料,试卷等,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这就需要教师精选材料和试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练习,而不能让学生被题海淹没.

第三,要搞好高三复习,还得以人为本,关心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高三学生,同样如此.高三学生学习非常紧张,难免心理上,身体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情绪紧张,缺乏信心,疲劳等.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其疾苦,关心其生活.进行心灵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既使教学有针对性,又让教师在学生中有亲和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四,要搞好高三复习,集体备课很重要.

高三是一个整体,高三复习需要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资料.尤其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应经常在一起研究教学,提高整体成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年的高三教学,我虽然收获不少,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己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在专题复习方面还钻得不够深.理论总结有欠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及计划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348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的等方面去展。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二。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启示

本人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将近30年的时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接触高中新课改教学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搞好高中数学新课改,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

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

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5。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 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美术,教研,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已是第二次教这章,总得来说数列也是在函数的基础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这点。在数列这章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不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由于在整章中主要教授四个内容:等差、等比数列及其性质、数列的通向公式的求法、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但是,这里面等比等差数列又是平行概念,因此总的来说,只有三大板块。在教学中,我按分版块的思路将本章内容进行教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等差数列中的性质很多,又很杂,但是使用率又相当的高,为此我采用的是由题引出结论,让学生先有切身体验,再进行讲解,这样使其感受到用性质解题远远比用定义简单得多,从而促使其自觉地使用性质,而且所有的性质我都是从所给的例题中让学生自觉总结归纳出来的,这样比我直接给出性质再让他们用效果好的多。在学好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等差学等比数列的内容,一是让其注意二者的共同点,二是让其注意到二者的本质区别。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这样的效果是可见的,学生在对照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相应的练习使其掌握知识并自己的运用知识。

学生给我说,他们总觉得这章的内容很多很杂,好像一个题可以用到很多的性质,但是正确的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性质会使得问题变得简单,但是往往又不知道到底该用哪个性质来解相应的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对于这样的内容该如何很好的教学,即达到效果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找出对照学习的方法。对于性质的运用,则采用一对一的例讲及练习,达到例题示范及对应练习。最后再用综合试卷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达到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美术,教研,全文共 1845 字

+ 加入清单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送走繁忙充实的X年,又迎来充满希望的虎年,回顾过去的一年,自己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上都有所收获。现将20xx年的个人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平时,我认真学习了xx大精神,仔细体会“三个代表”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圆满完成任务。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区优质课比赛中,我动脑筋、想办法,将教材进行分段教学,每段之间都是递进关系。同时,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按能力分组,教学因人而异,是每位学生各需所求,各挥其能,各展其才。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节课上的有声有色,效果很好,获区优质课一等奖。

学生普遍都害怕长跑50m×8这个项目。为了让学生达标,必须树立他们的信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我给他们讲“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凡事在于人为,坚持就是胜利。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课课练,学生每节课准备活动中沿操场跑三圈,每位学生每周有两次练习的机会,一学期结束时,五、六年级的学生达标合格率为98%,效果明显,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发挥特长,刻苦训练,办好女子田径队。

我是田径运动员出身,训练田径是我的特长之一。围绕着把我校田径队保住全区领先指导思想,组建田径队要从长计议,长要有规划,近要有打算。在选材时,我要求二年级至六年级都有学生参加,不仅要考虑眼前队伍的适用构成,而且要考虑队伍的后继有人。在训练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能力,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狠抓队员的基本功训练,要求每个队员动作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在训练中,我不仅对队员们严格要求,而且对自己也严于律己,要求队员做到的,我也必须做到。无论是冰冷的寒冬,还是炎热的夏季,我都能坚持训练,每次都提前早早到校为队员们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此外,我还经常找队员们谈心,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关心她们,爱护她们,为她们排忧解难,让每位队员都能感受到田径队就是自己的家。

在训练中,我给予了诚挚的爱生之心,端正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正因为如此,在参加区组织的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好成绩,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的好评。同时,为在周边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以上是我一年多工作的小结和体会,如果说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也是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爱护分不开的,再次,我要真心真意地感谢他们。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勇攀教育事业的高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美术,教研,全文共 3134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9537 字

+ 加入清单

一、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语言技能和提高交际能力的任务。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者与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语法具备生成力,学会一种语法规则可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句子。那么,掌握语法是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法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语法教学质量,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 任务型教学与语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即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任务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并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要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语法教学理念,将大量课堂时间用来讲解语法知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述做法与新课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正确领会新课程精神,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是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将结合一堂英语语法随堂课谈一点感悟。

三、 两次语法教学实例的设计与反思

1.教学背景

(1)学情分析:

上课课型:高中英语随堂课—“倒装句”语法课

(2)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题是“Making the News”,阅读课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讲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语报社第一天上班时,和上司Hu Xin的谈话,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新闻采访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访时要注意的要点等等。文章里出现了四句倒装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3)教学目标设计:

①教学内容: NSEFC M5U4 Making the News, Grammar: inversion

②教学目标: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grasp inversion and learn to use it in various real life situations.

(4)学生基本情况:这是高二的第一个学期,文理平行班刚分不久。高二(16)班是文科班,英语基础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语基础比较差,能开口讲英语的同学寥寥无几,但两个班的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复习课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记住成长为一名好记者需要的基本素质。同时,根据教师的要求,背诵并默写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装句(见教学实践,只让他们背诵,并未告诉他们这是倒装句)。

2.第一次语法教学实例

在高二(16)班,我采用了PPP教学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语言材料,(Practice)对语言进行实践,(Production) 自由运用、产出。

Step one: Lead in and Presentation;

Lead into the topic—“inversion” by going over the text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especially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some basic skills on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While reviewing the major information, present the invers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Present the related sentences in normal order,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discover the differences. Then conclude and lead into “inversion”.

其次,运用演绎法讲授倒装的诸多情况,即罗列大量倒装句的语法规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然后再辅以各种练习巩固,也就是练习阶段(Practice)。

最后,我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该语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输出(production)。

First, work in pairs and do exercise2 and 3 on page29

Second, now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e adverbs below. Make them into a story. Then finish that story and write one of your own.

There, here, out, in, away, up

There came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So I opened it. In the doorway stood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them was a broken bicycle lying on the ground. “Here’s my son’s bike,” explained the man.

最后,布置回家作业,要求各个小组完成自编的故事内容,并再次复习倒装的句型以及语法规则。

我原以为以上的课堂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和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的目的;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低效现象,值得反思。

第一:学生主体地位不到位

在呈现大量的倒装句的语法规则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忙着抄写倒装的句型、看着呈现的例句,做着重复的习题,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机会发言,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有一小部分基础差的学生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反思: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中心。在教学中,由于我采用了演绎法,即罗列了大量的倒装句的语法规则向学生展现,然后又辅以各种练习巩固,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教师应把语法规律的发现、讨论、学习和吸收交于学生自己去进行,语法规则是自己“发现”的,学生才感觉到学习语法的乐趣。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

第二:缺乏趣味性

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一直在机械地背诵、记忆,然后强化练习,一堂课下来,既没有高潮也没有低谷,枯燥无味,老师和学生都累得够呛,实际效用无从得知。

反思:出现上述这个现象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罗列了大量的语法规则,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拼命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很快就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语法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教学任务设计难度偏大

在输出阶段,我提供了文章的开头和放在句首的几个副词,而接下来的都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空间,自己编写故事。本以为这样的开放性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大多数小组的作文了了几笔,内容贫乏,句式单一,而有一个小组甚至没有按照倒装句的要求进行写作。

反思:这个现象,关键在于教师的任务实施设计环节。在任务实施环节,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贯通,层层深入,构建阶梯性任务链。只有这样,才能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防止把任务设计得过于简单,而使学生索然无味,或把任务设计得太难,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第四:学生的互动性相对缺乏

二人活动和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的确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多半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发言,在代表小组汇报;而一些学生却习惯于作为听众,很少甚至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学习活动都漠不关心。

反思:出现上述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不少教师喜欢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且对他们肯定和表扬,渐渐的,基础较差的学生都习惯做“看客”。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人格和差异,以适合学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每个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发展,创造性的成长”。所以,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话可说,有活可干,任务的结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3.第二次语法教学实践

通过对第一次教学实践的反思,我对第二次语法教学实践作了适当的调整。虽然高二(8)班英语基础比较差,但是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二次语法教学设计主要是对第二阶段(practice)和第三阶段(production)进行了修改:

Step 2: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1)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I was wrong.

(Key: I realized I was wrong then.)

(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rogress.

(Key: We can make progress in this way.)

(3)Only when we help others do we become happy.

(Key: We become happy when we help others.)

Q: Work in pairs. Compare the three pairs of sentences and discover what usually makes a sentence with “only” at the beginning inverse.

Summary:

“only+ 词/ 短语/ 从句”位于句首,句子常部分倒装。

谓语部分结构为:

1. 动词

动词 2. +主语+谓语其余部分

3. 动词

4.

Practice: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only + adverbial” at the beginning of your sentence. Next, lead into the second form of inversion— “negative words”.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比较正常语序和倒装语序的三组句子,归纳出only引起倒装的三种情况,进而推论出部分倒装句的谓语部分的特点。然后,我选了本班学生的图片(王旭霞和史陈昌:她们两位同学上学期成绩进步很大,此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用“Only…can you…”的结构面对面去祝贺。通过虚拟情景的练习,学生能够“现学现卖”,掌握only引起的倒装句。 )

Step 3: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2)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either.)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Neither/ Nor could Shi Chenchang.)

(设计意图:继续运用王旭霞和史陈昌为话题,由“Only…can you…”的结构顺利引入新知识—“否定词位于句首引起倒装”。同时,以旧引新,印象深刻。)

Summary:

当前面的情况也适用于另一人或事物时,可用结构:

So + 助动词+主语(肯定句中) Neither/ Nor+助动词+主语(否定句中)

Exercises:

(1)My cousin is not 19. .

A. So am I. B. Neither am I. C. Neither is I.

(2)I haven’t been to New York. .

A. So haven’t we. B. Nor have we.

(3)Mary can speak English. .

A. So can we. B. So do we.

(4)Bonnie enjoys classical music. .

A. So can I. B. So do we.

(5)Lily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

A. So went Tony. B. So did Tony.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到“在做中学”,快速掌握新知识。)

Well, in fact,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ill not only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Not only (key: will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王旭霞和史陈昌,道出他们的内心想法:今日多努力,明日多贡献。同时,通过观察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并列连词not only…but also…的倒装特点。)

Summary:

not only…but also…并列两个句子时,(not only)分句部分倒装,(but also)分句不变。

→(Not only)Wang Xuxia(but also) Shi Chenchang will work hard at present, and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注意:not only…but also…并列(主语)时,句子顺序不变。

拓展:

否定词位于句首,使用部分倒装。常见的否定词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设计意图: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奥运冠军──郭晶晶、张怡宁和杨威的照片,并在他们的照片上打出他们的“口号”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写为“Never will I give up!”运用演绎法,引导学生运用从“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论。)

Game: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设计意图: 课间分发纸条任务时,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52位学生俩俩合作,26个小题各不相同。故这个活动从合作教学和交际教学的原则出发,不仅提供情景教学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新鲜感不断的亢奋状态中,促进有效学习。)

Step 4: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3)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语道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语法——完全倒装)

Open your mind and find one more example in this unit.

(key: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Rewrite the sentence above in normal order.

(key :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Group work── 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the rule: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2)①Mr. Black went there. ② There went Mr. Black

(3)①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② On the table is a book.

(4)①He went away. ② Away she went.

(设计意图:提供四组句子,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探究法、观察法、发现法等找出每组句子的不同点。从而归纳出下面的结论。)

Summary: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点的 (副)词、(介词)短语可置于句首,以示强调。主语是(名词)时,完全倒装;主语是 (人称代词) 时,主语和谓语的语序不变。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1)她已经来了。

(2)我的建议如下。

(3)我们教室前面有一排高高的树。

(4)前面做着一个老妇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正常语序翻译,再结合刚才summary中完全倒装句的特点改写为倒装句。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超强的模仿力的特点。)

Step5: consolidation:

Work in group of 4 and do use inversion!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Fairy tale DIY(自编童话版)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Help: a small wooden house小木屋

(1) In no time Snow White .

(2)In front of her .

(3) Nearby a river .

(4)Not only Snow White , but also .

(5) (否定词) (助动词)Snow White forget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 seven dwarfs(小矮人也不会忘记。)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 :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贴近学生的阅历,能迅速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而且我采用了造句和连句成文的半开放式作文,最后才过渡到作文,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Step6: homework

Finish DIY your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

(设计意图: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旨在巩固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设计了造句、连句成文的半开放式作文,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务的结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 实践反思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务型教学在“做中学”的原则,把课堂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课堂内容取材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课堂设计的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目的,层层推进;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表演型任务”,“展示型任务”和“小组讨论观察法”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提高语言实际的运用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两次语法教学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位置。作为教师,一定要辨证地处理好语言设计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注意语法教学与其他方面知识的整合,特别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做中学”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及计划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__月,我有幸参加了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远程培训的高中数学教师远程教育研修,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让我得以与众多数学教师在网上学习研修,深入了解全新的数学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作为一位参与培训的高中数学教师,我觉得收获颇丰。

一、专家引导,理念更新

本次培训,各位教师的研讨,阐述了他们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在这些教师的引领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师,我们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甚至于忽视这一方面。

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局限于单一解答方法的教学;不要盲目地迷信新课程标准,而应辨证地看待它。

二、同行交流,教学相长

本次培训,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数学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位教师的不同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学习中,我们不断地交流,并且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教学相长。

三、更新理念,学以致用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学到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我通过实践,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认真学习,我也圆满完成了本次培训的各项任务。

尽管网络教育培训那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我受到的思想振荡将伴随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与各位同行之间的交流还将延续,教学业务水平还得精益求精。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使我领悟到了教学 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 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 乐数学 因此, 。...

科技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迅速占领了世界各地,从而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将多媒体资源运...

远程教育培训这种学习方式我很喜欢,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充实了自己,也更加了解了我们这个学习共同体,我发现我的工作伙伴、学习伙伴真好。说起远程网络教育,我不是第一次接触,但这次学习印象是最深的。

这次培训即将结束,课程涉及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提问和反思、组织互动交流、测试命题、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等方面。每个主讲人都是精挑细选的教坛精英,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通过这几天的业务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将自己的感受总结一、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职业道德。

这次我校政治学习一改过去由领导主讲,改为由学校教师中学政、史专业毕业的老师主讲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既给广大职工进行了讲解又促进了主讲者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下面就参加这次集体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谈谈学习期间对党的进一步的认识。从中学开始,在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上,我就学习了关于我党诞生发展的历史,研习了我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通过这次党课培训学习,我对党有了更系统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__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本着对党、对社会、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解题过程也是能省就省,但是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甚至有些学生渐渐的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现在讲的复习课,尤其是集合,命题极其条件,逻辑连接词等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2.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责任心和耐心,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我的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参考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3216 字

+ 加入清单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

1、语文教学无差生

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而实际上,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遣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的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3、授之以“渔”,求得学生主动地发展

“最好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进入高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让学生坚持“多读、多听、多想、多写、多说”的“五多”做法,并严格要求,这样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普遍能够迅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老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的实现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授课教师要讲出个性,讲出风格,讲出精彩,讲出意蕴,为学生展示一个既得天独厚又异彩纷呈的世界,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整体把握教材,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努力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只抓住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正是他毕生追求——向往平民化、回归自然——这一伟大人格的外化这一重点讲深讲透。莫泊桑的《项链》中外驰名,学生乐于阅读,但仅此一篇又怎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莫泊桑的其它小说如《羊脂球》等,并把莫泊桑和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作以比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

2、把科学性和思想性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历史伟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等,他们的爱国豪情充塞着青年学生的胸膛;张衡、蔡伦、沈括,他们之所以历代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天山的壮丽,泰山的博大,黄山的神奇,三峡的秀美,内蒙的辽阔,都让学生心向神往,爱国的热情澎湃于胸中。其次,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从中领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拿来主义》教会了学生如何对待传统;《〈呐喊〉自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伟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转》让学生了解了一个灵魂残缺之人的可悲;《师说》可以让学生摒弃盲目自大,养成求实好学的习惯。在贯彻这一原则时,我努力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结合课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思想价值的魅力。

3、课内要求与扩大课外知识范围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是个例子,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我注重扩充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缤纷的课外生活引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每学期我都要结合课文教学引入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思考习惯。并在课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名着以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专题文章,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社会,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是导游图,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有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品德。

1、养成思考习惯,为写作提供持久动力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

生活中充满了哲理,认真反思生活,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极大丰富他们的思想。如在教《阿Q正传》一文时,我提出“我是阿Q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点;教《药》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的道理,让学生认识到它保护环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引导学生关心他人;“中国足球腾飞说明了什么”,从中悟出苦难与辉煌的含义。让学生在争论中学会了思考,摒弃了无用的牢骚。一系列密切联系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单调,调动了学生思考积极性,增添了高中生活的色彩,发掘出了写作宝库。

2、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效率

目前,作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完整成体系的教材,作文教学也就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课堂作文与练笔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作文抓规范抓时效,练笔作文抓基础抓思想,收到了较好效果。

课堂作文规范性要求必不可少,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必要的写作知识讲授和严格的时间要求,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课堂作文紧扣人生思考、社会现实、课文内容、单元写作训练几个主要方面,力求让学生写出思想,写出生活。练笔作文重在抓基础,重在让学生通过作文去认识生活,去理解人生。形式不拘一格,这样一来练笔作文成了学生驰骋思想的原野,成了师生畅谈交流的渠道与平台。规范化的要求,写作源泉的开掘,写作形式的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小结:人们常说中学教师难当,中学语文教师更难当,而我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了中学语文教师的乐趣,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原来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探索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工作,积极去探索,一定会迎来高中语文教学灿烂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及计划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450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感谢郑州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这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更感谢市教研室领导冯瑞先老师等对47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肯定;同时,我也感谢47中校领导一直对我们数学组的关心和支持;还有我们高三数学组的各位同仁,正是大家辛勤的劳动和团结一心,让我们在去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代表备课组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加强两纲研究,紧扣课本复习,注意新课程与大纲之间的关系备课组认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仔细琢磨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熟悉高考命题的题型与要求,明确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首先放在中档及其以下题目上,要在“会、熟、快、准”上下功夫。

通过研析每年高考试题,我们发现源于课本的考题总在100分左右.那么怎样研究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呢?

1、钻研教材,追根溯源.一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话不断在重复。事实上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延伸与交错、再生与裂变,在教材中早有它的脉络和雏形。这些课本上的例题、练习、习题就像散落的珍珠,只要经过老师的发现、打磨、提炼,它们就会变成学生所需要的项链。

2、就地取材,锐意开发。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是考查教师的研题水平。 研题一类是对他人试题的鉴赏,另一类是改题编题。不懂得鉴赏,教数学就丢失了味道;不学会创新,教数学就失去了活力。

紧扣课本复习问题上,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点:

(1)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必须联系课本的相应部分。不仅要让学生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方法,还要弄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

(2)在训练中,如遇到障碍,要学生有查阅课本的习惯。通过课本,查明学生在知识和方法的缺陷;

(3)关于答题表述,要求学生以课本为标准,通过课本来规范。

(4)注意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推广题目的训练功能。

复习中同时要注意对新课程中与大纲教材有结合点,有变化点的知识,以更好在把握复习的要点。认真研究全国已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试卷特点,揣摩新课程卷的设计意图,深刻领会“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新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和复习备考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内容的新的考查方式,有其独特的复习功能。它既可作为复习课的例题、练习题、测试题,更可用作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加以开发。因此我们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应研究新课程高考和渗透新课程理念。

二、尽量帮助学生纵横梳理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利于提取的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对数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的前提。狠抓基础,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这就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也在选择题中有所体现。

(1)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作位: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防误用或错用;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记号。

(2)要注意通性通法,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怎样灵活运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怎样选择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等逻辑学中的方法:是否熟练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具体数学的数学方法。做自我诊断,会什么?你是怎样处理问题的?(成功、失败)怎样把新题转化成为你熟悉的知识方法?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并发展成一种能力,在高考时就能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3)掌握中学数学贯通的观点,如在立体几何中用平面图形合成表现立体图形的观点;将立体图形分解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观点;用关于形的逻辑思维统帅识图,做图的技能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观点,学生运用好这些观点,就比较容易驾驭立体几何的解题。

三、使学生从“模仿型”向“领悟型”的方向转化

(1)注重双基,突出重点。真正理解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的来龙去脉,不死记硬背。

(2)提炼和运用数学思想,常能使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挖掘知识内涵,提炼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尝试发现方式、自主探索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亲历发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开发潜能,提高素质。

(4)倡导研究交流。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过程就是加强理解的过程。

(5)进一步强化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养成。学会阅读,学会正确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正确运用信息,并将所掌握的信息转换成数学模型,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文化科学加以观察现实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加以分析、判断,并将其解决。

四、注意强调学生书写规范,合理运用答题策略

在平时考试阅卷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为一些学生的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感到可惜,高考阅卷也不例外。因此,在解答题的答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解答既要简单又要准确,要紧扣关键步骤,当然也要思路清晰明了,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要重视和加强解题策略的训练与研究,在平时要多给学生应试策略指导。如:(1)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即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效率);先小题后大题;先点后面(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2)审题要慢,解答要快,一慢、一快相得益彰;(3)确保运算、推理的准确性,立足一次成功,但也不放过检查得分这一环节。要善于不断积蓄解题经验,回顾反思,不断完善。

有人说高分是学生学出来的,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其实我们认为老师对高分学生所起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经过规范训练。学生要考出高分,老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严格要求: 适时调控“桃子”的高度,培养学生追求完美,不断超越的学习品质。要想考150分就得用高于150分的水准要求自己.

2、规范表达:不同题型和不同内容的题目都有不同的书写格式。数学语言要严谨、准确、简洁,卷面要整洁。因此我们在批改作业、评析试卷和上课板书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细节与表述细节。

3、挖掘潜力: 与学生交流,给尖子生心里暗示;及时肯定,适时鼓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同时适当加压,另开小灶,让他们的潜力得以开启和释放。

4、探求最优:一般的难题都有多条路径,都是值得欣赏、比较、玩味的。让尖子生在不同解法中PK,寻找最简最优的解法是件很有趣的智力活;也是让尖子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情挑战的游戏。应该说这与我们的充分备课、经验积累、学养沉淀有很大的关系。

5、杜绝低级错误:因为低级错误是导致失去高分的尴尬情景想必大家都熟悉。扼腕叹息还是因为功力不够,因为防范低级错误也是一种能力。它要求考生的注意品质、兴奋点把握、追求完美的意识等方面都有上乘的发挥。这些都要来自于平时规范化的训练.

五、明确复习计划,侧重阶段提升

高三数学的复习要按计划复习,阶段提升,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以及所选定的复习资料综合分析认真修订的。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不可冒进,否则欲速则不达。所以三轮复习要有条不紊、不折不扣地进行.

第一轮:加强基础,落实知识。这一轮复习重选材,侧重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完善解题程序,渗透思想方法,突出规范、缜密、全面。本轮复习应以教师为主,教师的备课选材不能生搬复习资料,素材的来源有复习资料、课本以及老师的经验积累。纠错微型训练题:要依据近期学生的错误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编,加强变式题型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能力。这一轮复习重在提炼,重在通性通法,重在第一轮的薄弱环节和高考的重点、热点,以中档题为主,点缀难题.突出主干、板块、链接。本轮复习应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典型题型的分析让学生归纳出解题规律。综合训练卷,必须要模拟近几年高考试题难度,注重知识交汇,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第三轮:综合演练,模拟测试。这一轮的重点在于掌握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经验性,不做偏题、怪题,冲击难题。突出稳、准、快。那么具体教学中该怎样操作呢?本轮复习应重组卷,以实战为主。不同时期的组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轮的组卷要有整体性,兼顾知识点;要有侧重点,重点知识,重点突破;要有前瞻性,研究上几年高考试题;要有时代性,广泛采集信息。客观题的限时训练:在第二、三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入客观题的限时训练,以提高学生解答客观题的准确度与解题速度。

六、重视集体备课,科学安排备考

在每一轮的复习备考中,我们注重加强集体备课以及与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集体力量,精选、精编每一轮复习资料,科学安排备考。依据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和编好练习题,力争使每一套训练题有针对性,有实用价值(说明:我们第二轮的资料都是组内老师编写的)。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对每班内容上要讲的内容,每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认真分析并制定措施,通过小专题训练去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每周全组统一听一位老师的课,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专题讲座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加强集体备课,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从而能使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从容发挥。个人单干是向来没出路的。

七、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的各类教研活动,为复习备考把握方向

一年来,我们备课组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和协作区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能虚心聆听各位主讲老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一摸、二模后的高三复习备考会,我们能从发言的各个学校中,学习到各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市教研室冯老师和孙老师等在会上的总结,既高屋建瓴,又实实在在,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了方向。例如冯老师屡次强调的“不等式考的很基础”,“圆锥曲线解答题一般不考双曲线”,“规范做题要从第一轮复习就要求”,“今年高考要与宁夏卷结合,注意收集他们的试题,把握高考的难度,一定不要做难题”等等。我们坚定的认为市教研室的方向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特别欢迎他们到学校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正是基于对上述精神的领会和落实,在复习备考中,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各位老师,20__年高考的硝烟虽刚刚熄灭,20__年高考的脚步即将来临。面对挑战,我们应满怀信心,更要从容应对。自信应来源于我们聪明和睿智的备考计划,应来源于我们坚持不懈的实践和行动。47中备课组的点滴体会,如果能给你的工作带来益处,我们将无比荣幸。今天,在各位老师和高手面前,舞刀弄枪、班门弄斧,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本节课讲述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 Travel Journal Reading 。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部分:pre-reading, reading 和post-reading,充分发挥自制网络课件的优势,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容量更多。既贯通了所要学的知识,又拓展了课外知识,使得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更加浓厚,积极的自主探究 。 课堂教学反思如下:(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方面:信息技术与课堂英语交际教学活动相结合,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能提供理想语言交际环境,有利于课堂交际实践活动的实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主要是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很重要。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的强调教师“教授”的作用,把英语学习看作是一种“知识”的获取,而不是一种“技能”的习得。在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种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训练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不能实现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的采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加强了他们学习的感性认识。(二)英语课堂教学方面:本节课英语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采用“任务驱动”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故本人在这节课中通过安排学生的个人探索、协作学习、讨论等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阅读,有创造性的完成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极高。

存在问题:1、在本课设计导入部分的时间用于过长,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较多,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成果。

2、在reading 的教学环节中,没有讲解知识点的运用。如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后,再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这样让学生更能牢固掌握知识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复习时,是记忆的激活者;在呈现新内容时,是示范者;在操练时是组织者或是指挥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努力探究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查漏补缺,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美术,教研,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教学反思一: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教学反思二: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三:

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教学反思四: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美术,教研,全文共 2048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校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材。该教材全学期共分5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3教时。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内容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0教时。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9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9节

三、学期音乐教学反思

总结本学期音乐教学,我坚持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在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积极思考面对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通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音乐教学资源中的音乐审美要素。将围绕学习材料中的审美要素的体验和表达设计出明确的学习行为渗透在教学目标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言美,选择美的音像,动作美,音乐作品处理美等。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设计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看,唱,舞,表演,创作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构思上也积极结合新课标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同时把听音练习、情绪感受等“双基”很巧妙地融入聆听欣赏中,并将其与歌唱、表现和评价几个环节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体验,获得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与提高,取得 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渗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学生看指挥唱,看指挥进行创作表现,引导学生把握歌唱的力度与控制气息运用等都做得很好。从教育手段上看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精心雕琢,体现“无言的教育”和“有声的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并举与统一。我想,如果每位音乐教师都坚持这样设计教学,实施教育,相信音乐鉴赏的学习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然会与音乐审美素养同步得到提升。

总结上学期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希望。 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接受的现象。

因为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己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回想上学期我感觉自己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我这学期每堂课前都要尽力搜集、准备大量的音像资料,精心备课,多让学生“动”;高中生思想逐渐成熟,具有自己一定的世界观,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别能力,单纯的听觉欣赏也许太“闷”,很难提起兴趣来,于是,我准备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前设计时,我想突破欣赏课沉闷的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模式上设计较多的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参与点、扩大参与度,看看是否能让课堂 “活”起来。

我想在下学期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253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表明,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一个激情满怀、充满文学气质的教师影响下的学生,怎么可能不热爱作文呢?作为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最轻松最快乐的情绪来引领学生步入写作殿堂。想让孩子们爱说话,说好话,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生动形象、风趣严密的语言能力;想让孩子们热爱作文,教师自己要真正热爱作文。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举了7个很平常的生活例子来证明他受蔡芸芝老师的文学影响是终身的。许多成功的文学家,在谈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时,共同的影响是来自他们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饱含激情的声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饰,巧妙的引导和鼓励,都可能是引领学生走上文学道路的“魔咒”。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知道不露痕迹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获得他们的尊敬和崇拜的。但说实话,有太多的语文教师自己就没有生活的激情,更没有思考和创作的激情。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如果要给别人一杯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们做语文教师的是不是也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点燃自己的创作激情呢?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笔者和同学校的老师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敬请同仁批评。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和一个作文教学的研究者。

此外,我们还申请了一个市级课题《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结合日常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条“阅读积累·咀嚼消化·感悟创新”的作文教学思路,并在全校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近三年的江苏省作文大赛中我校选手获一、二、三等奖人次居全省前列,学生发表作文300余篇,学校校刊《风帆》在兄弟学校享有盛誉。因此,要想教好学生作文,教师就应该投身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只有对学生有所研究,对写作的规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经验,才有可能授人以“渔”,而不仅仅只是授人以“鱼”!积极和有方法的引导往往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的良策。

其次,作文教学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课题。

在上面的内容中,笔者谈到我们将作文教学的研究与作文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就是一个实例。《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题的提出与学校开展校本研究不无关系。在全校上下积极申报校本研究课题的氛围中,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就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一箭双雕”,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务的同时让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相结合,让作文教学走出长期以来的无目的化、无序化、无纲化的窘境。目前,我们的课题已经结题,一本有关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即将由出版社出版,校本课程也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样,我校的作文教学就有纲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这本教材的帮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我们首先为学生高中三年开具了一个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经典散文等,并且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的成长,与高中三年各个学期的教材配套。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我们都会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此外,每学年订阅报刊杂志时期,要求学生在老师开具的若干目录中选择订阅。这些目录包括《作文与考试》《中学生阅读》《杂文选刊》《读者》《意林》《语文报》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阅读有经验

每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学校就有必要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经验交流体会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大会无疑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些网上交流平台,如“阅读bbs”等。

“阅读bbs”是学生最喜欢的沟通平台。这个平台其实在校园局域网上开设一个专区进行阅读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台分成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小平台,每个小平台下又有班级交流平台。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做好各个平台(论坛)的版主,每天实时为学生解决一些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并做好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鼓励各班语文教师随时(尤其是假期)参与与学生的交流。

3.开放阅览室,让学生阅读有地方

阅览室有两种:常见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阅览室。我校图书馆藏书30万册,订阅期刊100余种,三个大型阅览室可供300位学生同时阅读;网上阅览室就是学校与一些著名的网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资源共享。学生只要打开网络,进入学校网上图书管理系统,输入个人信息,就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学作品,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下载保存。当然,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都经过了过滤!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阅读课,这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时间有地方阅读,又有东西可读。

4.推荐佳作,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

总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定会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文教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参考范文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承担的是高二(X、X)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教学资料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欣赏》和《现代诗歌和散文欣赏》,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一、情景分析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本人这学期担任高二级(X)班和(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少,语文基础积累少,理解本事较差,口头表达本事低,作文本事更低,有个别学生甚至有一点厌学情绪,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好几个心理压力很大,这更给教学带来困难。

二、教学设想

1、强化语文的日常交际功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语文的应用性。是素质的载体,就要学会运用语文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就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和濡染。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知世界的本事,丰富自我的情感。

2、反应语文是个人的平时素养体现。为此在正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并开始读书心得讨论会。同时,学生字写得难看,本学期将布置练字任务和作业,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本事。

3、加强教学趣味化,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重要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既要在课堂教学中扩大知识容量,注意教学方法,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爱上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4、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法上不能陈旧,教学过程不能单一,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当研究:量要少,目标单一,强化练习,练习多样,必须有自我的个性。此刻,两个班的学生都已经熟悉了我的特点,就如我熟悉他们一样。当然,教师不能一层不变,防止学生失去兴趣。要不断提高,不断创新,教书就和发明创造一样,是可能无限的。

5、可运用的教法:讲读法、问题导入法、练习法。

三、具体措施

1、课堂教学注重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能掌握运用更多的字词;

2、注重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灵活运用教材,搜集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炉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料;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5、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调动他们学习进取性;

6、注重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相互适应,相互学习,共同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美术,教研,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在丘广辉主持人的领导下,教研组秉承“立足教研,服务教研”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交流、研究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 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 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20xx年安徽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的曝光,我国海尔集团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说明有关的理论观点,同样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有关例子也可随手拈得,闹得沸沸扬扬的联合国改革,我国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党的先进性教育,只要我们有心,具有时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与此同时 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 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 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 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 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学校所创立的丘广辉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我们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及计划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工作总结,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高中,教研,全文共 1469 字

+ 加入清单

一、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敬业是做教师的根本素质,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说:“一位教师,要做经师,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育人。做经师、做人师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育人是语文教师份内的事。”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否定的道理。要做人师,育人者,这无疑需要人师,育人者,要有更高尚的道德休养更渊博的语文知识。为此我们组的全体教师十分重视人格修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上,既控制宏观框架,又进行微观运作。我们组教师认真学大纲,学《高考语文说明》,按框架要求进行教学,不做无用功。高中语文的宏观框架,具体分解来讲,包括知、情、能。按魏书生的思路,既要控制宏观框架,又要进行微观运行,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目标明确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观去实现。由于我组教师的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方法得当,因此我校学生的语文成绩大面积提高。

二、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抓好常规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抓好常规课教学。

1、个人备课刻苦钻研深挖教材。在此基础上,每周按学校要求每个年组按固定的时间集备一次,集备时统一目标、重点、难点、关键。我们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人,因为备人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各位教师要掌握所教各个班级该学科的整体水平,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不断增强备课力度。

2、课堂教学。我们努力贯彻“三主”原则,尤其重视训练为主线这一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树立大语文观,全面进行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3、抓紧抓好批改、辅导、搞好单元验收。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语文组的一年级、二年级的老师坚持每周批改一次作业。批改作业是语文组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组的教师坚持两周批改一次小作文,一次大作文,批改时全批全改。由于批改的细致,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了解的清楚,因此讲评作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对个别学生在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辅导解决,另外也可以通过辅导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我们组的教师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组的教师辅导认真负责,除了正常的辅导外,还经常在下午自习时间或周六、周日的时间深入班级辅导,或在办公室中为学生个别辅导,学生的自习时间便是我们语文组教师最忙碌的时间。由于坚持经常辅导,语文成绩的及格率很高。

备课、上课、辅导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单元验收也不容忽视,因为通过单元验收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便极时解决。我们组坚持搞单元验收,同年组教师一起出题,考试、批卷。由于注重单元验收,让学生在平时下功夫,因此在联校考试中我们语文组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教研活动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并努力搞好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记录,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学习外地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每当市县举行公开课,我们都参加听课。听课后我们便在一起评课,学习先进经验,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

2、坚持教学评估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音乐鉴赏课后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高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已经第三周,做了一次写作,因此,有感而发。高中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体现。《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写作习惯。在倡导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英语作文写作训练,遵循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原则,尤其像我们二中的学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狠抓基础写作,规范写作习惯

增加词汇量。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词汇量少,则无法表达清楚、完整写作内容。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狠抓词汇教学,要求学生词汇一定要过关。除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量之外,必须多阅读课外英语读物,自己扩充单词、词组和短语,小组互相借鉴并记住;牢记基本句型。同时,我注重学生写作模式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写作打下基础。其中包括:(1)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意,弄清要点;(2)抓住中心,紧扣要点,既不要遗漏,也不要增添;(3)语言正确,规范地道,尽量使用学过的、有把握的词汇、句型结构,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二、及时批改、反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根据遗忘规律的特点,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没有遗忘前及时地进行反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上交的作文,我一贯的做法是,以最快的速度批改,及时的讲评,反馈各种信息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纠正错误,发扬优点。而对于当堂完成的作文,我一般会抽出一篇到两篇习作当堂进行评讲,把作文投影到大屏幕,和全班学生一起欣赏、评论。以肯定的鼓励为主,指出文中的不足之处,肯定可取之处。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自己或是他人的作文,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反思自己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觉得自己在这一块还非常欠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对写作感到无从下手,胡乱写些英语单词或不着边际的句子充当字数,错误频出,行文不流畅,表达不地道,无写作质量可言。但是该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能把写作课上的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不畏惧作文,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认真去探索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