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通用20篇

浏览

2245

范文

29

篇1: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867 字

+ 加入清单

【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方法】

1.借助学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2. 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3.引导学生构建解决抽屉原理类问题的模式:明确“待分的物体”→哪是“抽屉”→ 平均分 →商+1

4.完善评价体系,进行小组捆绑,激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

5.师生课前准备:①学生:每组5根小棒、4个杯子;课件②学生记录自己是哪一个月出生的。③教师准备1副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

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组5根小棒、4个杯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用一副牌展示“抽屉原理”。 (师生合作完成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客串一下魔术表演,想见识见识吗?请全班同当老师的助手,每一个小组有一副牌,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去掉两张王牌,剩52张,现在用它变一个魔术。这个魔术的名字叫“猜花色”。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人随意抽五张牌先反扣在桌上。我猜,每位同学的手中至少有两张花色是相同的。是这样的吗?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请翻牌看看,老师猜得准么? 生:猜对了。

生:猜对了,给点掌声吧。老师为什么猜的那么准,想知道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课题)相信你们认真学习后,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 老师通过一个魔术展示了在生活里 “抽屉原理”问题中的一种,勾起了学生对这个魔术很好奇心,为原本枯燥的数学课注入了活力。)

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建立明确的目标,就会引起师生注意的集中性和指向性,引起对某类知识,某种能力的强烈注意。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最省力地完成“三个维度”的目标,最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动手实验、 探究新知

师:为研究这个原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

生:小棒和杯子(板书:小棒、杯子)

师:那我们今天就用小棒和杯子做几个有趣的数学实验来研究这个原理。

(一)第一步:研究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中的现象。

1、请看大屏幕:

师: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请小组的同学摆摆看,在动手之前请看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组摆一摆,要求将小棒全部放进去,允许某个杯子空着。②边摆边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用1 表示小棒,用 0 表示杯子(画一画)看看一共有几种摆法?

师补充:每个组要认真记录不同摆法。希望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愉快,开始

2.汇报展示

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草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放法:

师:大部分学生都摆完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

学习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成果。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草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放法:

4 0 03 1 0

2 2 02 1 1

(引导学生明确虽然摆放的顺序不一样,但是同一种放法)

师:老师欣赏这组同学的操作步骤,按一定顺序,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还有别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3)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观察4种方法,从而得出:总有一个杯子里面至少有2根小棒。

师:是的,这4种放法,不管怎么放,你有什么发现?)

1组:(可能会出现不同发现)

2组:我们发现不管怎么放,总会有一个小杯子里面至少有2根小棒。强调至少!总有

师:说啥?再说一遍。

生:

师:还有谁发现了什么?

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鼓励每个小组都说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只有通过多种思维的碰撞,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对抽屉原理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

师:再次观察四种方法,哪种方法能直接得到这个结论。

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引导平均分)

师:关于平均分有没有问题?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平均分这一种方法,就能得出总有一个杯子里的至少有2根小棒这个结论。

(二)第二步:研究5根小棒放入4个杯子中的现象。

1、课件出示:5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里你感觉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再往下继续研究,5根小棒放在4个小杯子里你感觉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猜测:5根小棒放在4个小杯子,不管怎么放,肯定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师:对不对需要实验验证,我们还要像刚才那样一一把所有摆法都列举出来吗?用什么方法操作验证这个结论对错就可以了。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可以了。

师:咱们试试看,小组合作交流,用这种平均分的方法操作验证,并像黑板上那样记录在学案里。

2、展示摆法,引导观察发现: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展示分享一下?

生:5根,每个小杯子放一根,剩下的一根放在其中的一个小杯子。(实际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一样的,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板书:平均分)

课件演示

师:,既然用平均分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会用算式表示这种方法吗?

生:5÷4=11

师:能解释算式里每个数的意义吗?

生:5表示小棒数,4表示杯子是,商1表示平均每个杯子放进1根小棒,余数1表示还剩1根小棒。

师小结: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杯子里一定至少有2根”,先平均分,余下1根,不管放在那个杯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杯子里一定至少有2根”。 )

3、学以致用---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往前走:

课件出示:把7根小棒放进6个小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根,。

100根小棒放进99个小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

根。

师:这么大的数字,同学们这么快就得出了结论,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小棒的数量与杯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还要操作验证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以上问题,在展示汇报时学生要说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4、引导学生知识点小结:

师: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放进的小棒数怎么算,你用谁加上谁就是我们想要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顾知识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1)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 (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边、三角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2.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能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画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运用平移解决问题。

3.进一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并画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重点难点】

重、难点: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举例说明三角形特性在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复习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指名说一说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3.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你是怎么分的?

4.完成教材第110页的第3题。

二、复习轴对称、平移

1.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平移。

三、复习观察物体

在同一角度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8~13题。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六、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师出示问题(2)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问题(3)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 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 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2、出示问题(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 估算。

(1) 出示问题(1)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2) 出示问题(2)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的是多少?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59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__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 :8。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前 项

:(比号)

后项

比 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 ):( ),比值是( )。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2.P4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

(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46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教师叙述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小黑板出示例1的相关内容。

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4.练习:教科书20页做一做。

三、作业: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二课: 位置与方向(二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掌握画图的方法。

2.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名师点拨第二题。

二、教学例题2

1.教师叙述例题2中一段文字,并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6.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三、作业

练习五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确定观测点。

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三课: 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三)]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

了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639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 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 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 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 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38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等互化

表格出示:给出其中一种,要求转化成另外几种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说明转化方法。

0.35 1/4 140% 六成五 八折

二、分数、小数有关性质及其关系

出示:12÷( )=3/4=( ):36=( )/12=( )%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填写时从哪开始思考?运用了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第86页第12题

独立完成,说明填写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第1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大,越来越接近1.

第2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小,越来越接近0

2、第86页第13、14题

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

四、补充练习

填空题

1.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精确到亿位是( )。

3.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 )。一个自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 )和( )。

4.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5.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它缩小了( )倍。

6、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

7.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 )、( )、( )、( )。

8.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 );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比最小的三位纯小数大( )。

9.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

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29 1.024 1.6 0.705 1 0.333…… Π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 最大的小数单位与最小的质数相差( )。

A. 1.1 B. 1.9 C. 0.9 D. 0.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 )个。

A. 2 B. 4 C. 6 D. 8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 增加100倍 B. 减少100倍 C. 扩大100倍 D. 缩小100倍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二

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4-11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的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出示课本85页第1题)谈话:同学们,细心观察上面信息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数?除此之外,回想一下你还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一下好吗?学生回顾、举例,教师按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自然数如:0、1、2、3……;

负数如:-1、-2、-3……;

整数如:0、1、2、-1、-2……;

分数如:2/3、1/2、3/4、4/3……;

小数(包括: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如:0.1,1.2,……

百分数如:30%、15%、25%……

谈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呢?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先来复习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静与动的结合中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整理建构做好铺垫。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一)复习数的意义

1、师: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各种数的意义,再根据不同的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最佳表示方式并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238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初次探究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产生共鸣

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播放足球比赛录像片断)

2.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初次探究

刚才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的一名队员罚球球进了,你看到了吗?高兴吗?是啊,真是太高兴了,不光你们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

今天,我正好有一个关于罚球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投影表格)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2

10号

18

13号

43

是这样的,某校足球队,在一次十分重要争夺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计划从这三位罚点球成绩较好的队员中挑选一人去罚这个点球。如果你就是主教练的话,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为什么?

罚中次数多,他罚球的质量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如果学生说出应知道罚球总数,就出示下表。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5

22

10号

20

18

13号

50

43

现在有了罚球总数,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怎么办?动手算算?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

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学生尝试写。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再次探究

1.自主学习 合作研究 探究新知

看来罚点球的问题,我们用上百分数就可以解决了。那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39页,看你能获得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全班讨论。

2.展示交流 解决疑难 再次探究

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已经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通过自学、讨论所获取到的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等,教师及时点评、鼓励,相机板书、讲解,适时追问、引导,组织讨论、释疑,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A 尝试解释

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了,那你能根据这个意义(指板书)来说说88%表示的意义吗?

你能说一说另外两个百分数90%和86%表示的意义吗?

B 再次解释(课件出示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36%。

20__年,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18%。

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及格率为100%。

山西名酒汾酒中酒精占一瓶酒总量的53%。

伊利牛奶的包装上写着:含蛋白质2.5%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也可以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C 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带有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你们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小组推荐代表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展示交流,师随机引伸拓展。

D 百分数为什么又叫百分率呢?课件出示下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为什么第一、二题中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而第三题不能呢?

前面我们学过分数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表示分率,二表示具体的数值,而百分数呢,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值。所以说后面带单位的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特别强调它只能表示分率。

百分数还叫什么?百分比强调它主要是两个数的比较。

(2)百分数的读写

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读、写法)强调: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师示范写出88%,重点强调%的写法。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分,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这种带有百分号的形式。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个百分数,写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了他们写的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那我们现在都来写百分数。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

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九十二

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零点三

百分之三十八点五 百分之四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一点零二 百分之六十八

我这里提供了10个百分数,你如果写完了呢,还可以自己出题目再写,这样算超额完成任务。

用刚学到的百分数,每人说一句话,让别人来猜一猜你写了几个。

四、回归生活 应用提高 拓展延伸

1、出示一张格子图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蓝色的占整个图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课件出示)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

我们上数学课把语文中的有些成语也巩固了一番,用我们刚才说到的成语就是?(一举两得)

五、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结束本课

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并运用抽屉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对抽屉原理的问题模式化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学 案 内 容

一、知识回顾:(2分钟)

二、学生自学:(15分钟)

(1)自学例1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 学生思考各种放法。

(2) 第一种放法: 第二种放法:

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

教学过程:

5÷2=2……1 (至少放3本)

7÷2=3……1 (至少放4本)

9÷2=4……1 (至少放5本)

1、提出问题。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 )铅笔。为什么?

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 )铅笔,最多放( )枝,剩下( )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 )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

(1)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二自学例2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

2、摆一摆,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 )本书。

3、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 )本书,共放了( )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4. 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三、小组合作交流(8分钟)

四、教师评价释疑。(10分钟)

五、当堂检测(5分钟)

1. 做一做。

(1)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 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 )鸽子,最多飞回( )鸽子,剩下( )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 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想:每个鸽舍飞进( )鸽子,共飞进( )鸽子。剩下( )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 )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学会分析并能正确列式解答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时安排:9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课本第23——26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认真看课本第23页信息窗和红点1的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内容。

思考:

1、 两个方框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结果呢?(同桌说一说)

2、 仔细观察第2个方框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说一说)

(5分钟后,比谁会正确回答对检测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把手放下。老师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同桌互相讨论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二)检测(做一做)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请两名(后进生)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3、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检测题: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题错了,先圈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2题,一样的请举手,若错,请说出错在哪里?

追问: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如何计算?(板书)

2、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相信你只要根据方法认真学习,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五、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咱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全做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必做题:自主练习第1题。

2、思考题: 自主练习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课(第24——26页绿点的内容及练习)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队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分数除以整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二、检测

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赛,比谁能做对课本上的“自主练习”。老师也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1、打开课本第24页绿点的题目、4、5、6题

2、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3、时间15分钟。

4、学生做题。

四、出示答案同桌互批

五、统计各题正确率,评讲重难、易错题

1、绿点题目:怎样计算的?说一说

2、第4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第5题:说一说解题思路,为什么这样做。

4、第6题:全对的举手,要求正确率100%

六、学生补错题

七、当堂训练:

今天这节课的收获不少,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自主练习:第8、9、10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从单元分析入手) 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本课目标:

1-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求比值;

1-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正确地写出比。

2、教学方法:比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代数初步知识,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比时要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实例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对一些已有的知识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比的关系。在认识比的基础上揭示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通过揭示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出求比值的方法。比的性质是在学习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四)教学设计过程: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0:21=60÷21= =

前项 后项 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相,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六)作业预设:

作业本:36页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倾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教具准备】课件、扇形统计图卡纸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法、直观法、引导法、归纳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健康饮食教育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课件出示),膳食是什么意思?(日常吃的饭菜)从宝塔图中你知道我们每日需要那类食物最多?其次?接着?……最少呢?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同学们平时必须养成不挑食,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只含前两列)

(1)观察统计表,提问:你认为笑笑家这天的膳食合理吗?

(2)如果要能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的多少,应选用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统计表(添上第三列)

(1)师:如果再增加一栏,你知道增加这一栏统计的是什么内容吗?(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3)师启发: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能不能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折线统计图行不行?那么,哪一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1、下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自己先观察、思考,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探究(一)(课件出示):

①用整个圆表示什么?

②圆内各部分形状像什么?用各个扇形表示什么?

探究(二)(课件出示)

①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②扇形的大小反映了什么?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多少?

③从这个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总摄入量,用圆内各个小扇形表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扇形面积越大,这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越大。从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5、引导学生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出示)

(1)师:那么,你能不能归纳一下所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呢?

(2)小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量,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1)师:扇形统计图与学过的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

(2)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百分比关系,而且可以直观的比较各部分量的相对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一)“试试我能行”

1、填空:

(1)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 )占( )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与( )的关系。

(2)想知道果园里每种果树棵树占果树总棵数的百分比,应绘制( )统计图。

2、P58“练一练”第1题。

(1)观察这几幅扇形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馈交流。

(二)“比比我最棒”

1、观察东山小学图书情况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 )书本数最多,占全部图书的( )%。

(1)(2)( )书本数最少,占全部图书的( )%。

(1)(3)如果有125本画册,则共有图书( )本,科技书有( )本。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其中第(3)小题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观察红星小学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跳绳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 )%。

(2)喜欢( )的人数最多, 喜欢( )的人数最少,喜欢( )和( )的人数差不多。

(3)若全校共有400人,则喜欢踢足球的有( )人,喜欢踢毽子的有( )人。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的课堂表现如何呢?如果满分用五颗星表示,你能得几颗星?

五、布置作业

P58“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特点{用一个圆表示(总量) (单位“1”,100%)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作用: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小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案。

二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三 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四 教具准备

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 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 84公顷

棉花 24公顷

油料作物 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 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_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4)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排球、网球、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2 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成份 水 蛋白质 脂肪 其他

占百分数 68% 20% 10% 2%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 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 18%=450(只)

鸭:2500x 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 “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小球、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游戏要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的组长手中有3个小球和2个杯子,要求把所有小球全都放进杯子里。同学们看看老师猜的对不对。

请三位小组长上台来猜另外三小组同学小球是怎么放的。生讲师板书。

师小结:一定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个小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会知道呢?板书课题:鸽巢问题

二、探究原理:

1、动手摆一摆,感受原理。

(1)探究物体个数比抽屉多1的情况。

例1、现在要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会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大家摆一摆,边摆边记录。

全班分小组摆一摆。

各组长边摆边记录。教师板书,全班同学报数,一起记录。

联系小球放进杯子的游戏,引导学生讲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有2根小棒。

师: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

师:A、总有是什么意思?

师:B、“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至少’的意思是2根或2根以上。

师:如此往下想,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

10根木棒放进9个杯子里

100根木棒放进99个杯子里会有怎么样的结论?

要证明这个结论能想出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吗?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想出什么办法?谁来说说。

刚才这样分是怎样分?为什么要用平均分,才能证明这个结论?

(边摆边说。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板书(4÷3=1……1)

学生得出:只要小棒数量比杯子数量多1都有这样的结论。

2、探究商不是1的情况。

讨论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想知道结论吗?还要摆吗?

那8本书进3个抽屉里。

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又是怎样?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7÷3=2……1

8÷3=2……2

10÷3=3……1

板书:至少数=商+1。

小结:我们今天探究的原理就是数学中有名的鸽巢原理。

三、本课总结:

鸽子÷鸽巢 = 商…… 余数

至少数 = 商+1

四、用今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一做

2、玩扑克的游戏。

五、板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全文共 1662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需求

谈话引入: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李星明等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如下: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提问:根据这张表,你认为哪位同学投篮练习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并在讨论中确认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在统计表右边增加“投中的比率”一栏)

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引入百分数。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统计表。指名说说16/25、13/20、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吗?

指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指名口答改写结果,教师板书。

2、揭示百分数的意义。

(1)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2)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3、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通过阅读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教师进一步示范64/100的读、写方法,并要求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写一写。

指导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导做练习十四第2题。

提问:根据题中的百分数,你对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了哪些直观的印象?

三、指导完成“试一试”,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指导完成第(1)题。

启发: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由此,你知道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吗?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2、指导完成第(2)题。

3、提问:通过解答上面两题,谁来说说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四、巩固应用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第3题。

告诉学生: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是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练习十四第4-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难点: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理解。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说一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2、出示判断题

(1)一种商品降价15%,现价是原价的15%。…………( )

(2)大于45%而小于46%的百分数不存在。……………( )

(3)有99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师: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100份,那么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别占多少份?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说一说比是怎样改写成百分数的?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师问:你是怎样将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先读题,说一说题中两个百分数的含义。 独立完成并汇报。

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先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第(1)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指名口答。

思考:如果将65和35相加,结果是多少?

6、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完成后师指出: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

思考:如果将佳美超市的营业额看作100份的话,至诚超市与大达超市各应看作是这样的多少份?

7、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延伸

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师小结:若两校总人数相同,则女生人数也相同;若两校总人数不同,则女生人数也不同。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见解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3课时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15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1、出示例2。

师问:1.15倍是指什么?110%是什么意思? 讨论: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再问:求谁完成的个数多?

2、师明确:要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的多少,就是要比较1.15和110%这两个数的大小。

二、讨论比较方法

1、师: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2、组织交流讨论结果。

归纳:(1)可以把1.15改写成百分数,与110%比较。

(2)也可以把110%改写成小数,与1.15比较。

3、体会互化方法

(1)师问:怎样将1.15改写成百分数呢?

师板书:1.15=115%

(2)完成比较

因为115%﹥110%;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

想一想:那怎样将110%改写成小数进行比较呢?

三、归纳改写方法

1、完成试一试。

师呈现去掉中间环节的两个等式:

0.3=30% 0.248=24.8%

问:百分号前面的数与原来的小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师:根据刚才总结出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想一想,怎样直接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呢?

指名说一说,并相机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再说一说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发现进行逆推,并在应用规律解题的基础上,适当总结。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4、完成练习十四第13-15题。

(1)指名说一说:1.36和3.9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和结果。

(2)师:200%和0.7%是怎样改写成小数的?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4课时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6-20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2、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学

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分数、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黑板出示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百分数。

0.12 1.8 5 0.07 0.109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小数。

106% 0.8% 34% 20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引导讨论。

师问:你会用百分数表示上面的分数吗?

(3)师根据学生发言评点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分数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方法二: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教学方法一。

师问:分数可以怎样改写成小数?

指出:在除不尽的情况下,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教学方法二。

(1)师:有时候,也可以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例如:3/5=60/100=60%

(2)像这样很容易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哪些?

(3)这种方法有没有局限性呢?引导学生思考。

(4)引导归纳:将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和局限性,同学们要合理善用。

4、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再归纳。

师:根据以上学习,说一说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师:分数化成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

(1)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先将分数化成父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2)不能的,用除法先将分数改写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3)除不尽时,要保留三位小数;

(4)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运用约分和通分。

2、完成练习十四第16题。

独立完成、评价。说一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四第17题。

先分别说一说:4/7和9/11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125%和0.6%改写成分数的过程。

4、完成练习十四第18题。

提醒学生:能化简的要先化简。

5、完成练习十四第19、20题。

指名分别说一说每组中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5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推、迁移旧知,掌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出示例4及统计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以及根据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

2、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探索列式。

师问:如果要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是一样的

(2)探索计算。

师:你会计算出结果吗?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具体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完成“试一试”。

师:要求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通常直接用一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

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指名回答列式及结果,进一步明确方法。

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提醒学生:单位“1”是什么?这两题在列式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6课时 百分率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百分率的意义,完善统计的初步知识,了解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有关百分率的计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出示例5及统计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以及根据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

2、在学生讨论中相机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3、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

(1)出示例5及统计表。

师:什么叫做出勤率?

师指出: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你会求出周一田径队的出勤率吗?

指名回答,适时板书。

39÷40=0.975=97.5%

(2)总结出勤率的计算方法。

师:任意选择两天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出勤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第2题。

先说一说成活率的含义,再列式计算。

2、完成“练一练” 第3题。

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以进一步体会百分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独立完成、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直接写出得数,完成集体核对。

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提醒学生:单位“1”是什么?在列式时要注意什么?

5、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8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7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3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

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引

1、说出数量关系式。

红花比黄花多1/3。

( )× =( ) ( )÷( )=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①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②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③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3、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提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怎么思考?

二、探究

1、出示例6。

指名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师生共同画线段图。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1)单位“1"的量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谁和单位"1"的量进行比较?

(3)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能否转化成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4)有几种解法?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这道题。

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2、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3、和例6比较。

小结: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十五第10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11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页练习十五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练习:

(一)根据下列问题你能想到怎样的数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实际超产百分之几?

3、一种服装售价降低百分之几?

4、用水量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二)口答。

1、100千克比80千克多百分之几?

2、35人比40人少百分之几?

(三)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四)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五)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开展节电活动,十月份用电由计划的200度降低到120度,降低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参加达标活动,达到优的原有50人,现在增加了15人,增加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计划生产1000台机器,实际超额200台,超产了百分之几?

(六)完成练习十五第16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七)完成练习十五第17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八)根据所给信息,选取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解答。

①今年造林40公顷

②去年造林32公顷

③今年比去年多造林8公顷

④去年比今年少造林8公顷

⑤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几?

⑥去年比今年少造林百分之几?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12、14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9课时 纳税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

教师介绍: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种。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八月份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是60万元。如果按该部分的5%缴纳增值税,这个书店八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指名学生读题后全班学生再次读题。

提问:题里的按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的5%缴纳增值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说说这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实际获得的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后全班交流。

三、反馈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是260000元,如果按该部分的3%缴纳增值税,10月份应缴纳增值税多少万元?

2、李华买了一辆12万元的汽车,按规定买汽车要缴10%的购置税。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0课时 利息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例8,“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重点: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课前准备:

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也是能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过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压岁钱?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你们拿了那么多的压岁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引导学生存入银行)

2、联系生活,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

师:压岁钱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多余的存银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时间要用身份证才能拿。……)

师:储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储蓄的利率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较多?(生齐答:利息。师板书)

师:那么谁来举例说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师: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师板书)

师:看来定期储蓄的利率比较高,定期储蓄中又分了一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们来看下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储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

让学生把计算利息的公式补充完整。补充问题:两年后他从银行拿回的钱一共是多少?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核对。

3、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如何计算利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5、6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页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0题。

教学目标:

懂得商业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按折扣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对折扣的理解,并正确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春节假期是人们旅游和购物的好时机,许多商家都看准这一机会,搞了许多促销活动。课前我让同学们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有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一个新的词:打“折”。同学们所说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买一赠一、买四赠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打“折”。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

1、提问:看到“打折”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小结:工厂和商店有时要把商品减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这种减价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华联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呢?

小结:“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提问:一件衬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打“七六折”呢?

质疑:刚才很多同学课前了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词,现在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问:说一说下面每种商品打几折出售。

① 一辆汽车按原价的90%出售。

② 一座楼房按原价的96%出售。

③ 一只旧手表按新手表价格的80%出售。

2、教学例9。

学生自己读题。

出示例9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提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过程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4、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四、课堂总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9、10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页练习十六第11-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一件上衣打八折售出。

(2)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增加20%。

(3)定期三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00%。

2、计算。

40%X=144 X-25%X=3 X+20%X=180

二、比较练习

(1)一台电视机原价1800元,打九五折销售,现价多少元?

(2)一台电视机打九五折后的售价是1710元,原价多少元?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讨论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读题,引导提问:“一共可取回多少元”是什么意思,首先必须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

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独立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

3、独立完成第14、16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1、15、17题。

六、指导阅读“你知道吗”知识。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3课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2--103页例10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一)解方程:

χ+40%χ=7 χ-15%χ=10.2 140%χ-χ=0.5

(二)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1)阳光机械厂有职工130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阳光机械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阳光机械厂中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26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3/5。阳光机械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出示例10。

(1)读题,理解题意

问:6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你能想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2)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画线段图

(3)学生列方程解答

(4)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

(5)让学生尝试检验 ;

(6)小结:这样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求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思考?

2、教学“练一练”。

(1)第1题,先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再列方程解答。

(2)第2题,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完成后交流讨论:

1、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的?

2、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决这类题目怎样思考?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4课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4页例1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40%。

2、实际比计划节约 25%。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12%。

4、乙数比甲数少20%。

(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 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3。

(三)列式解答。

钱大伯原计划培育400棵树苗,实际比原计划多培育20%,实际培育树苗多少棵?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出示例11: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意、说数量关系式。

提问:比原计划多20%,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3)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问题。单位“1”知道吗?

(4)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5)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原计划的棵数+比原计划多的棵数=实际培育的棵数。

(6)让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

(7)检验。

2、进行对比。将复习题和例11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3、教学“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提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75%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25%比它的75%少30,求这个数。

2、对比练习。

①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②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第4-8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练习十七第9-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准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60%。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

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了80%。

树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猪肉单价比去年上涨了80%。

二、比较练习

第一组;

(1)一桶油共35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

(2)一桶油用去的比剩下的少21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

(3)一桶油剩下的是28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

(4)一桶油用去了7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练习后将这四题逐一比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组;

(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40米,两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一根钢管长30米,第一次接去全长的 ,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多少米?

学生独立练习后将这两题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0题。

(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做练习十七第14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答。

3、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11、12、13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讲。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所学的知识。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时怎样思考?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第9、15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6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7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

小组讨论: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

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我们已学习了哪几种类型百分数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1、先判断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

平山绿茶的单价是太湖碧螺春单价的60%

种一批茶树,已种了80%

太湖碧螺春的面积比平山绿茶的面积少20%

茶苗的成活率是95%

今年的茶价比去年提高了20%

某商品打八折出售

数学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实际节约了15%

今年比去年增产25%

归纳总结:单位“1”的量×(百)分率 = (百)分率对应的量

2、分类归纳,集中比较。

(1)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2)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鸡比鸭少百分之几?

(3)饲养场有鸡500只,鸭600只,鸭比鸡多百分之几?

(4)饲养场有鸡500只,鸭是鸡的120%,鸭有多少只?

(5)某公司20__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12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15%缴纳消费税, 该公司全年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6)我校今天学生的缺勤率是2%,有420人到校上课。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7)一种商品,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是160元。原价是多少元?

(8)王大妈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她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先列式,然后思考:

(1)这些应用题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

(2)每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对以上各题,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

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三、指导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6题

1、完成第1、2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

2、完成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3、完成第4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

(3)填表计算。

4、完成第5、6题

(1)先画图

(2)解答

(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学过后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7、8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7课时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8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补充训练

(一)根据信息,先提出问题,再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

(1)某水果种植专业户今年秋季收水果50000千克,十月份卖出了45% ,十一月份卖出了30%,_______?

(2)中大附小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十月份用电450度,比九月份节约了10%,?

先由学生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又全班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做法

(二)一组基本应用题。

1、菜籽的出油率是42%。榨制出200千克菜油,需多少千克菜籽?

用450千克菜籽能榨制多少千克菜油?

2、我校本月用电1200度,比计划用电节约200度。节约百分之几?

3、学校科技组有20人,舞蹈组人数是科技组的20%,又是田径组的30%。田径组有多少人?

4、某服装厂一月份计划生产5000套童装,实际生产了5800套,实际比计划超产了百分之几?

5、一台电脑原价4500元,现在降价9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

6、一套家具降价400元后以36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评讲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0、11题。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

2、完成第12题。

(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

三、探索与实践

1、指导第14题。

(1)理解题意。

(2)布置任务。

2、指导完成第15、16题。

让学生课后分组调查必要的数据填写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9、13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百分数

第18课时 互联网的普及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实际,通过调查、整理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整个统计过程,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分析整体状况的统计思想。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与讨论

1、师:同学们,你们了解互联网吗?谁上过网,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全班交流。

说明: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学习、工作、经商、娱乐等等,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出示P110表格。

问:你能读懂这个表格吗?互联网普及率是表示什么意思?

20__年互联网普及率是多少?表示什么?20__年呢?20__年呢?

追问:你知道20__年互联网普及率是4.6%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为什么用上网人数除以人口总数?

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统计与分析

1、调查方案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在哪里上的?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互联网的普及情况可以从哪方面了解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要知道我们班学生互联网的普及率就要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上网的有多少人。

追问:如果老师想知道我们六(2)班学生家庭互联网的普及率,又需要我们事先做怎样的调查呢?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2、数据统计。

(1)分组设计统计表。

要求:自己设计统计表,统计出本小组接入互联网家庭户数、上网学生数及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

小组之间交流设计统计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评选出最佳统计表。

(2)学生分组统计。

利用刚才评选出的最佳统计表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在全班交流。

(3)全班情况统计。

讨论:怎样在小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接入互联网户数、全班上网学生数、及全班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统计?

汇总全班统计数据。

3、统计计算普及率。

(1)学生计算普及率。

师:我们已经把全班接入互联网户数、全班上网学生数及全班同学家庭成员上网人数统计出来了,仅看看这些数字我感觉还不够清楚,达不到数据分析的目的,我们最好还要怎样做?(算出普及率)

你们会算吗?试一试。

(2)对普及率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上面的统计和分析,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家庭互联网的普及率怎样?有什么想法?

过渡:我们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很高,说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那你们在互联网上都做些什么呢,你能进行一个调查吗?想一想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4、学生上网内容调查。

先小组统计,再全班汇总。

让学生计算出查阅资料、学习知识、阅读新闻、联系同学、下载音乐的人数各占上网人数的百分比。

引导思考:通过上面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师适时引导学生:网络有利有害,要科学合理上网。

三、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向学生介绍数据统计的方法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