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政绩观

政绩观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政绩观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政绩观问题。

分享

浏览

8

范文

2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_经验交流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780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在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按照中央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忠实实践党的宗旨,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呢?就此,谈几点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政绩观是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决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一此领导干部重“显绩”,轻“潜绩”,避实就虚,拈轻怕重,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不愿投入精力;一些领导干部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干部做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虚报浮夸,工作还没做,就急着向上报经验,把纸上计划说成实际结果,把几年的成绩说成一年所为,出了问题就遮遮盖盖,糊弄上级。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出了偏差。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解决本源上的问题,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必须加强学习,加强教育。除了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外,党委、政府要经常开展集体学习和教育活动。要根据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学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质教育,奠定干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的科学理论基矗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政绩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重要思想的精髓。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出所谓“政绩”,不顾客观实际,或盲目建功,或急于显功,或造假邀功,说到底都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政绩,才具有客观性、科学性,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才算真正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反之,所创造出的所谓“政绩”就失去了根基,就怕见阳光,怕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样的“政绩”越大,危害也就越大。为此,领导干部想问题、干工作,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考虑本地、本单位实际,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不能好大喜功,定过高的指标、提过头的口号;一定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展示才干,在实践中创造业绩、实现价值,而不能贪图虚名,把劲头用在空喊口号、坐而论道上;一定要坚持看实际效果,不能陷入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搞那些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搞那些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搞那些有头无尾、只开花不结果的“半截子工程”。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

政绩观与发展观密切相关。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以至产生严重问题。比如: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干部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绩就是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而把发展经济又简单地视为量的增长,单纯扩大数量和追求速度,而不顾质量和效益,甚至只以gdp论政绩,以致在一些地方演出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政治游戏;又如,一些地方为图一时的经济增长和资金积累,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低价拍卖土地和其他资源,杀鸡取蛋,竭泽而渔,严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再如,一些领导干部为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一番业绩,不顾民力乱铺摊子,乱上项目,以至造成“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与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有关外,主要就是与领导干部缺乏或根本没有科学的发展观息息相关。为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整体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基层干部政绩观偏差的观察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部长,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基层干部政绩观偏差观察思考

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决定了平时的工作取向,对整个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在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交流过程中,发现少数同志在为谁创造政绩、如何树立政绩等观念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

一是树立政绩的意识存在偏差,体现在过于求稳,造成发展滞缓。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稳定,只要不出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许多基层干部基于前些年的工作教训,认为开拓性地抓发展、抓调整,难免会冒一定的风险,既然如此,不如得过且过,稳中求“升”,有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没有任何起色。二是创造政绩的方式存在偏差,体现在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以后,为了突出本人的工作,喜欢将前任的发展思路丢在一边,另起炉灶,人为地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连贯性;有的忽视群众的创造性,仅凭个人好恶和意愿,从主观上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事与愿违。三是追求政绩的目的存在偏差,体现在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发展。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多,更热衷于向领导邀功请赏,喜欢超越现实条件,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和指标,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为在短期内出效果、出政绩,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政绩观念上出现的一些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思想观念方面存在问题。个别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目的更多地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围绕个人升迁做打算,而不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以这种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政绩观,势必偏离正确的轨道。二是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缺陷。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过多偏重经济建设内容,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占的份额偏少;考核标准比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许多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就是围绕着上级领导转;考核项目过于繁杂、笼统,考核方法简单死板,效率低下;有的地方看政绩仅仅凭数字说话,将政绩绝对化,造成频频出现数字政绩、虚假政绩。三是选拔任用环节需要改进。干部政绩考核与选拔任用衔接不够紧密,有时选任干部让年龄、资格、学历等硬框框成为了更重要的因素;有的地方调整乡镇干部没有严格按届期来,不利于干部政绩的科学评估;三年一届的乡镇班子任期偏短,不利于干部在基层领导岗位上作长远打算,扎根一个地方工作。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强宗旨教育,解决好“为谁创政绩”的问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创造工作成绩的实践中去。促进基层干部深入体察~,凝聚民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在亲民、为民、富民中树立政绩。二是改进考核机制,解决好“如何评价政绩”的问题。考核干部政绩时,既要了解当前工作,又要注重了解前些年的工作,通过回访考察、离任后~测评等办法,看任期工作的后续效果;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创新精神,区别好在不同工作基础上创造政绩的大小以及个人在创造政绩中所起的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将群众对干部政绩的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好“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要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坚持从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要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做到懂农村、交贫友、办实事,自觉地把自己与农村、农民融为一体,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农民群众拥护和满意的政绩。四是转变工作思路,解决好“创造何种政绩”的问题。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普及教育,使基层干部正确处理开拓进取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近期成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个人进步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认真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创造经济发展、群众舒畅、环境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