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村民调解纠纷案例汇编十篇

浏览

4733

范文

10

篇1:村民信赖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3378 字

+ 加入清单

村民信赖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

现年50岁的刘任村支部书记已经近15年了。15年,是一个不算短的光景,能透释的问题太多了。是他的心系群众获取了人们的爱戴?是他的兢兢业业赢得了群众的拥护?还是他的先人后己换来了百姓的信任?或许以上的因素都有吧。15年里,他荣获的各种称号数也数不清。说起他的事迹,并无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没有所谓流芳百世的业绩。由于客观上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前进村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所属的桃园镇范围内也仅属一般。但他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事事处处都在体现着有别于一般群众的先进性。用群众的话说,建国是一个:“干事、公道,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先锋作用和堡垒作用要突出

了解前进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宗教村,95%以上的村民信奉基督教。全村只有5名党员,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如何带好班子、抓好队伍,是他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强调:前进村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尤其要注意发挥好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前进村的班子是大家公信的好班子;是上级党委放心的好班子,团结、干事、务实、廉洁、战斗力强。与建国搭档的几位成员均是村里的老干部、老伙计。人们普遍认为打伙计的事长久的不多,可前进村却是个例外。几位伙计一起共事这么多年,虽也经历坎坷、风雨,却总能够和和睦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交情越打越深。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与书记刘建国这个好“班长”不无关系。他讲原则也讲风格,他严以律人也严以律己。在带好班子的同时,建国并没人因人数少而放松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他经常利用农闲、业务时间组织进行学习,沟通思想和工作。支部要求每位党员都要保持应有的先进性:在工作难以推动时,党员要带个头;在涉及切身利益时,党员要让一让;在急、难、险、重面前,党员要走在前头。在“好事”前面,建国以及其他党员、干部从来都是先人后己,从不与群众争抢。近年来,镇政府偶尔给上村里几个从事市容环卫工作的临时用工名额,可建国他们从不沾边,全部分给了村里的一般群众。在这些事上,他们总是说:现在就业这么难,村里需要事干的人又这么多,还是先照顾那些更困难的户吧。在2003年那场突出其来的非典战役中,建国带领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命保卫战。防治非典、控制疫情的一线总能看到他高高的身影。在党组织的发动下,党员们义务担当起了抗击非典工作的政策宣传员、疫情排查员和各项防控措施监督员,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实现了“不传播、不发生、不死人”的目标,该村的防治非典工作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彰。在事关人民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前进村的干部、党员总是能挺身而出,在群众中树立的很好的榜样。村民都深有同感地说:“俺村的党员就是不一样”。

不能光占着茅坑不拉屎

2002年初,省委决定实施党校改扩建工程,需占用前进村90亩地。不少村民包括个别党员、干部了解到有关情况后,以征地价格低了等为由,表示坚持反对,使得前进村与省委党校未能及时完成相关协定,直接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对此,省、市、区主要领导相当关注,多次指示一定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保证征占地事宜正常进行。在这件事情上,作为一村之长的刘建国头脑十分清醒,用他的话说:“省委党校作为全省培训县(处)以上党政干部的最高学府,作为干部成长的摇篮,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党校改扩建是全省的一件大事,作为村党支部、作为村干部必须给予支持”。同时,他也看到,党校征占本村土地中,上级所给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前进村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必将加速旧村改造、改善民生的步伐,是前进村的一次机遇。他的想法在村两委会全面陈述后,得到村干部的一致认可。但部分村民由于对相关的土地政策掌握得不够或理解上的片面性,情绪十分激烈,形成很大的阻力,甚至诅咒声、谩骂声、威胁声接踵而至,给村干部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有的干部暗地劝说建国:既然村民反对,我们又何必做呢,倒不如图个清静自在,落个安稳宁静。建国耐心解释道:征占地在我村还是个新鲜事物,本来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一些村民对其中的大事小情不理解、闹情绪也属正常。我们当干部的就应该比百姓站得高、想得多、看得远,只要是对村集体和村民有利的事,我们就要抓住不放。部分人有意见,可以慢慢做工作嘛。就这样,建国带领两委班子多次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反复细致地宣传当前土地政策,宣讲本村的发展前景,教育村民衡量利弊得失,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还发动村干部及党员,针对百姓的思想实际,广泛深入地做好他们的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一时间,征占地事宜成了前进村民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的热门话题。干部、党员们也利用一切机会,不失时机地同群众交流、座谈、沟通思想。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时间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使得为数不少的村民转变了思想,改变了立场。在清苗赔偿过程中,由于个别人仍然坚持己见,以赔偿金额少、赔偿不合理为由,拒绝领取相关款项。建国就带领有关人员,配合区、镇工作组一起,先后深入到5个村民家中做进一步的工作。有一位叫廉科的村民,认为自家种的果树时间最长,管理也最下功夫,眼看就到收获时节了,因征地说砍就砍了,虽然获得了赔偿,但从感情上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建国与工作组一道先后3次登门入户做他的工作,给他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他的耐心说服下,廉科终于心情舒畅地办理了领款手续。在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省委党校改扩建征用前进村土地工作,虽经历一些波折,最终较好地得以解决,群众中无一人上访,全村总体较为平稳,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在保证党校顺利实施改扩建的同时,建国同有关人员还积极跑区进市,为本村办理相关开发手续事宜,还争取到不少的政策支持。为了村里的事,建国总是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最大的利益。一年下来可谓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人看起来比以前更黑、更瘦了,整整掉了10斤肉。他的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曾多次对很晚回家、满脸憔悴的建国说:这么难,不然咱不干了还不成吗。每当这时,建国总是那一句话:唉,谁让咱现在还干着哪。说完,便倒下呼呼睡去了。

调 地

在与人谈论“三个代表”时,建国总爱这样说:“三个代表”是什么,最主要是说话、办事要寻思和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想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党校占地使得部分村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根据村民的意愿,去年秋种前,前进村重新进行了土地调整。熟悉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调地在农村是件难事,谁也怕赶上这样的事。为了把地调好,建国又可谓是费尽了心思。起初,他并不急于做决定、出方案,而是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利用与村民闲聊的时机,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后进行细致地梳理和归纳;二是走访了3个村,并索要调地相关方案,而后结合本村实际,逐渐清晰了思路。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正式征求各方面意见。经反复讨论,形成本村调地的3套方案,交由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最终将表决生效后的方案公之于众,贯彻实施。由于“台下”功夫深,方案一经公布,即被多数村民所拥护。可事情往往不太会顺利,即使这样,仍有部分村民不满,甚至反映到镇政府。个别村民情绪显得十分激动。有的还扬言:这次地调不好,村干部要立马下台。对这种情况,村两委一班人出乎意料,但建国并没有灰心,也没有被逆境所吓倒。他坚信方案是经慎重考虑、多方征求意见后出台的,事实上大多数村民也是拥护的。少数人不满,主要是因为他们太看重自身利益所致。于是,他决定召集村民进行专门座谈,但这些村民根本不到。针对这种情况,他选定了3个情绪较大、在村民中有影响的重点人,逐一到其家中了解他的想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一次做不通,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白天没人晚上找,晚上没人早上找,最终使这些人放弃了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在调地这样一件复杂的事情上,党支部、村委会不仅不折不扣地依照既定方案进行运作,在对待一些特殊情况,特殊家庭上,还总是能够给予关怀和照顾。对于孤寡、年老、体弱多病、残疾或没有一技之长的困难户,村里拿出一定数量的机动地,让他们优先承包租种,以作生计。不仅如此,就是在其他任何事上,支部和村委会都时刻惦记着这些老、弱、病、残,难怪这些人逢人就说:俺们村有个好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村民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村民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笑谈村庄的趣闻轶事……

■把多病的叔婶接到家中1983年春,74岁的养母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年夏天,二叔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处漏雨。二叔没有孩子,看到叔叔、婶婶体弱多病,他干脆把二老接到自家的小院里奉养起来。父亲爱吃饺子,二叔爱吃面条,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长辈的要求。逢年过节,总会给3位长辈添置新衣、改善伙食。1985年秋天,婶婶患上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卧床不起。不嫌脏、不嫌累,像对待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婶婶,直到婶婶去世。二婶去世后,、弟兄二人白天在一起吃饭,晚上在一个炕上睡觉,日子过得倒也舒心。两位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会早早地为他们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10个春秋匆匆消逝,1996年底临近除夕,82岁的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也是在病床前服侍老人,一周后老人走了,也消瘦了许多。

■把单身的舅舅也接进了家养父去世后,二叔神情很抑郁,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为了让叔叔有个伴,也为了照顾单身一人的舅舅,把73岁的舅舅孟玉曙也接到了自家的小院里。,84岁的含笑离开了人世。村民何小忙说,的二叔活了84岁,这多亏了计香两口子的精心伺候啊!计香这孩子特孝顺,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去年夏天,84岁的孟玉曙老人患了脑血栓,夫妻侍奉老人比往日更精心了,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接屎接尿,从没有嫌弃过他。老人脾气很倔,有时也会与两人顶几句嘴,但夫妻不气不恼,坚持为老人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拆洗被褥。

■真情感动许多人一晃30年过去了,先后送走了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4位老人,他也从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51岁的中年人,额角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5位老人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情感动了许多人,他也成了三里五乡孝顺老人的典范和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村民实用人才事迹情况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猎头,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家住,在村内搞养殖产业,主要以养鸡为主。之所以选择养鸡我认为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养鸡方法,值得在刚开始从事养鸡业、经济条件较差的养鸡户中推广应用。 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场地宜选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树木,以便鸡到树荫下乘凉。搭棚方法。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

一般来说,优质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

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通过我不断细致的管理,养鸡为我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因此我也常常为村内有养鸡的户进行技术讲解,为村内其他养鸡户提供帮助,这也是我觉得最骄傲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带领村民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884 字

+ 加入清单

,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xx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xx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xx年7月开始到20xx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20xx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xx年至20xx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村民实用人才事迹情况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猎头,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男、布依族,中共党员,任XX乡XX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自从其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一心为全体村民谋福利,为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呕尽心血。几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执着与追求,诠释着对党和农村事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用慧眼和丹心,把科学技术带给农民,使绿色的田野收获着不尽的希望和硕果,他用科学文明新风,剔除愚昧迷信,帮助广大群众走向了致富奔康之路。他根据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以养殖为重点,种植业为辅的致富路子,并采取先树立典型,自己先示范,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推开,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该同志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及农业科技知识,提升自身服务本领。

20xx年报名参加了县政府组织的新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的学习,每年精读农业科技书籍及其它类型的书刊上百本。掌握了大量的农业养殖技术,尤其对养猪技术有独道的研究。还多次到贵阳市等地学习管理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了养鸡、养猪管理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罗仕敏同志深深地认识到“没有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要实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目标是难以达到的。

二、率先示范,积累经验带民致富。

为了让村民能切实感受养殖既适合本村实际,又是能实现致富的的好路子,彻底打消村民们有顾虑,他率先作出示范,利用自家的房屋,自筹资金5万元,购买10头母猪,30头仔猪,200只小鸡,办起养殖示范点,动员本村有能力的8户农户建立养猪示范点,为了减少风险,规模从小做起,目前,本村已发展养鸡、养猪示范户26户,该村目前在乡政府的协助下,已有专门的孵化机,养鸡最多的户已有上千只。

三、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他主动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资金困难的户,他主动为他们提供担保筹措资金。他还亲自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组织观看录象与印发技术资料,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20xx年到20xx年,其先后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技术培训达31场次,受训人数达3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300余份。他还经常组织村民到自己的养殖场和其他养殖户进行参观学习,请养殖经验较为丰富的养殖户对群众现场授课。目前,在其鼓励和带动下,今年该村争取小额贷款40多万元。为解决技术难题,他个人出钱为本村购买了养鸡、养猪管理技术光盘和书籍,放在村委会办公室供大家观看和阅读。同时,他还鼓励本村青年到外面学习先进经验和专业技术后回来创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村民信赖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3402 字

+ 加入清单

村民信赖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

村民信赖的当家人

----记前进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

现年50岁的刘任村支部书记已经近15年了。15年,是一个不算短的光景,能透释的问题太多了。是他的心系群众获取了人们的爱戴?是他的兢兢业业赢得了群众的拥护?还是他的先人后己换来了百姓的信任?或许以上的因素都有吧。15年里,他荣获的各种称号数也数不清。说起他的事迹,并无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没有所谓流芳百世的业绩。由于客观上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前进村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所属的桃园镇范围内也仅属一般。但他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事事处处都在体现着有别于一般群众的先进性。用群众的话说,建国是一个:“干事、公道,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先锋作用和堡垒作用要突出

了解前进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宗教村,95%以上的村民信奉基督教。全村只有5名党员,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如何带好班子、抓好队伍,是他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强调:前进村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尤其要注意发挥好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前进村的班子是大家公信的好班子;是上级党委放心的好班子,团结、干事、务实、廉洁、战斗力强。与建国搭档的几位成员均是村里的老干部、老伙计。人们普遍认为打伙计的事长久的不多,可前进村却是个例外。几位伙计一起共事这么多年,虽也经历坎坷、风雨,却总能够和和睦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交情越打越深。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与书记刘建国这个好“班长”不无关系。他讲原则也讲风格,他严以律人也严以律己。在带好班子的同时,建国并没人因人数少而放松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他经常利用农闲、业务时间组织进行学习,沟通思想和工作。支部要求每位党员都要保持应有的先进性:在工作难以推动时,党员要带个头;在涉及切身利益时,党员要让一让;在急、难、险、重面前,党员要走在前头。在“好事”前面,建国以及其他党员、干部从来都是先人后己,从不与群众争抢。近年来,镇政府偶尔给上村里几个从事市容环卫工作的临时用工名额,可建国他们从不沾边,全部分给了村里的一般群众。在这些事上,他们总是说:现在就业这么难,村里需要事干的人又这么多,还是先照顾那些更困难的户吧。在2003年那场突出其来的非典战役中,建国带领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命保卫战。防治非典、控制疫情的一线总能看到他高高的身影。在党组织的发动下,党员们义务担当起了抗击非典工作的政策宣传员、疫情排查员和各项防控措施监督员,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实现了“不传播、不发生、不死人”的目标,该村的防治非典工作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彰。在事关人民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前进村的干部、党员总是能挺身而出,在群众中树立的很好的榜样。村民都深有同感地说:“俺村的党员就是不一样”。

不能光占着茅坑不拉屎

2002年初,省委决定实施党校改扩建工程,需占用前进村90亩地。不少村民包括个别党员、干部了解到有关情况后,以征地价格低了等为由,表示坚持反对,使得前进村与省委党校未能及时完成相关协定,直接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对此,省、市、区主要领导相当关注,多次指示一定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保证征占地事宜正常进行。在这件事情上,作为一村之长的刘建国头脑十分清醒,用他的话说:“省委党校作为全省培训县(处)以上党政干部的最高学府,作为干部成长的摇篮,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党校改扩建是全省的一件大事,作为村党支部、作为村干部必须给予支持”。同时,他也看到,党校征占本村土地中,上级所给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前进村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必将加速旧村改造、改善民生的步伐,是前进村的一次机遇。他的想法在村两委会全面陈述后,得到村干部的一致认可。但部分村民由于对相关的土地政策掌握得不够或理解上的片面性,情绪十分激烈,形成很大的阻力,甚至诅咒声、谩骂声、威胁声接踵而至,给村干部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有的干部暗地劝说建国:既然村民反对,我们又何必做呢,倒不如图个清静自在,落个安稳宁静。建国耐心解释道:征占地在我村还是个新鲜事物,本来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一些村民对其中的大事小情不理解、闹情绪也属正常。我们当干部的就应该比百姓站得高、想得多、看得远,只要是对村集体和村民有利的事,我们就要抓住不放。部分人有意见,可以慢慢做工作嘛。就这样,建国带领两委班子多次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反复细致地宣传当前土地政策,宣讲本村的发展前景,教育村民衡量利弊得失,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还发动村干部及党员,针对百姓的思想实际,广泛深入地做好他们的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一时间,征占地事宜成了前进村民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的热门话题。干部、党员们也利用一切机会,不失时机地同群众交流、座谈、沟通思想。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时间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使得为数不少的村民转变了思想,改变了立场。在清苗赔偿过程中,由于个别人仍然坚持己见,以赔偿金额少、赔偿不合理为由,拒绝领取相关款项。建国就带领有关人员,配合区、镇工作组一起,先后深入到5个村民家中做进一步的工作。有一位叫廉科的村民,认为自家种的果树时间最长,管理也最下功夫,眼看就到收获时节了,因征地说砍就砍了,虽然获得了赔偿,但从感情上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建国与工作组一道先后3次登门入户做他的工作,给他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他的耐心说服下,廉科终于心情舒畅地办理了领款手续。在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省委党校改扩建征用前进村土地工作,虽经历一些波折,最终较好地得以解决,群众中无一人上访,全村总体较为平稳,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在保证党校顺利实施改扩建的同时,建国同有关人员还积极跑区进市,为本村办理相关开发手续事宜,还争取到不少的政策支持。为了村里的事,建国总是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最大的利益。一年下来可谓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人看起来比以前更黑、更瘦了,整整掉了10斤肉。他的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曾多次对很晚回家、满脸憔悴的建国说:这么难,不然咱不干了还不成吗。每当这时,建国总是那一句话:唉,谁让咱现在还干着哪。说完,便倒下呼呼睡去了。

调 地

在与人谈论“三个代表”时,建国总爱这样说:“三个代表”是什么,最主要是说话、办事要寻思和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想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党校占地使得部分村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根据村民的意愿,去年秋种前,前进村重新进行了土地调整。熟悉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调地在农村是件难事,谁也怕赶上这样的事。为了把地调好,建国又可谓是费尽了心思。起初,他并不急于做决定、出方案,而是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利用与村民闲聊的时机,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后进行细致地梳理和归纳;二是走访了3个村,并索要调地相关方案,而后结合本村实际,逐渐清晰了思路。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正式征求各方面意见。经反复讨论,形成本村调地的3套方案,交由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最终将表决生效后的方案公之于众,贯彻实施。由于“台下”功夫深,方案一经公布,即被多数村民所拥护。可事情往往不太会顺利,即使这样,仍有部分村民不满,甚至反映到镇政府。个别村民情绪显得十分激动。有的还扬言:这次地调不好,村干部要立马下台。对这种情况,村两委一班人出乎意料,但建国并没有灰心,也没有被逆境所吓倒。他坚信方案是经慎重考虑、多方征求意见后出台的,事实上大多数村民也是拥护的。少数人不满,主要是因为他们太看重自身利益所致。于是,他决定召集村民进行专门座谈,但这些村民根本不到。针对这种情况,他选定了3个情绪较大、在村民中有影响的重点人,逐一到其家中了解他的想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一次做不通,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白天没人晚上找,晚上没人早上找,最终使这些人放弃了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在调地这样一件复杂的事情上,党支部、村委会不仅不折不扣地依照既定方案进行运作,在对待一些特殊情况,特殊家庭上,还总是能够给予关怀和照顾。对于孤寡、年老、体弱多病、残疾或没有一技之长的困难户,村里拿出一定数量的机动地,让他们优先承包租种,以作生计。不仅如此,就是在其他任何事上,支部和村委会都时刻惦记着这些老、弱、病、残,难怪这些人逢人就说:俺们村有个好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村民实用人才事迹情况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猎头,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王红星,男,1965岁8月出生,白庙河乡潘氏祠村农民。近几年来,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农村实际,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不断发展新的创业项目,不断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为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

王红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后,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自身贫穷面貌,然而。经过自己的多次努力,无情的事实将他拉回到了现实。于是,他也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走上了南下打工的道路。几年的打工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贫困面貌。20xx年,他看到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许多人在农村也很快地发家致富,使他看到了致富的美景,充满了希望。于是,他毅然辞工回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当一名养殖能手。初回家乡,王红星看到牲猪市场行情不错,于是试着养猪,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第一年就初步获得了成功,尝到了甜头。于是他开始扩大养殖范围,养起了鸡和羊,使家里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年后,由于牲猪行情出现下滑,他开始尝试只饲养母猪、母羊,以便在行情好转时东山再起。同时,他开始琢磨如何挖掘新的致富门路。

当一名种植大户。王红星家田地不多,每年庄稼地里的收获只够糊口。怎么办?他看到很多打工人家的田地撂荒,心里是又高兴又难过,难过的大好良田因无人种植荒芜了,高兴的是看到了有田可种的希望,于是,他包种了三户人家的近10亩水田,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喜获丰收,第一次通过种田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随着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他种田的积极性更高了,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他一下子包种了40余亩水田,为了能提高生产效率,他投资购买了整田机械,20xx年又购买了插秧机、夹米机,形成了耕、整、插、夹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农忙时节,他不仅能独立完成自已的生产任务,还能抽出时间帮助村民们整田、插秧。现在,每年种粮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当一名致富典型。作为一名农民,一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应该说是相当不错了,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王红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近两年,他多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除利用自己的机械低价帮助群众生产外,还利用各种门路承包一些小型工程,然后让乡亲一起干,所有收入大家平分,自己从来没有从中赚一分钱,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村卫生室用传统医药服务村民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卫生,医药,服务,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卫生室用传统医药服务村民事迹材料

走进xx市新市镇新利村卫生室,一股淡淡的中药香便扑鼻而来,这里,很难见到一般诊所到处是输液架挂着盐水瓶的情景,反倒是一墙摆开的中药柜、配药台上搁的厚厚一沓中药处方、诊桌上的脉枕、火罐、银针等等,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从医四十多年的老肖医生一谈起中医便拉开话匣子:中医药老百姓认为实在,怎么实在呢?一是简便,不像到医院去看病,脑壳都转晕还看不出个道道来,用不着检查这化验那的;二是便宜,一般的一副药几块钱的事,在村卫生室像扎银针、拔火罐之类基本根本不收钱;现在稍贵的抗生素几块钱只能买一粒;三是有效,对于一些慢性病和西医搞不清原因的病疗效明显;四是副作用少,从医几十年来,很少有服中药出什么大事的;五是成本小,不需要添置什么特殊设备,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也难怪肖老医生感受如此之深,因为在他心里那都有一个个病例留下的印记。本村村民黄,因第一腰椎粉碎性骨折造成截瘫,术后两个月未见恢复,到卫生室就诊后,采用针灸治疗两月余,病人大小便恢复正常,病人居然可以自主行走,村民无不称奇。团罗村戴某,全身肌肉痿软无力,多方求医并在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都无明显效果。没抱什么希望到卫生室就诊,肖老医生指导儿子肖卓精心辩证,先用补中益气汤,再用健步虎潜丸加减,月余痊愈,总共才花药费三四百元。村民李金湘,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辗转求医,效果不佳,到卫生室后,肖卓医生先给他消炎,再连服黄芪建中汤加味十副,病人痊愈,至今未复发。诸如这些病例,实在是不胜枚举。

由于传统医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上经济实惠,村民们都愿意到卫生室看病,在新利村卫生室,中药处方和中成药销售都在业务量的五成以上,这与大多诊所以西医为主,以输液为主的情形不同。肖老医生说:从生意角度考虑,中医药许多时候利润确实不如西药,特别是一些新特药,利润高,但价格也吓人。一方面村民承受不起,二是当医生的赚了点钱也内心不安。肖老医生感叹:都乡里乡亲的,心太狠,对自己都对不住啊!“但一算细帐,我们仍赚了人气。”说到这里,肖卓医生呵呵一笑。

肖老医生自小跟老中医学徒,师傅的言传身教和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使他对传统医学很有感情,儿子初中毕业,便送到卫校,当时没有单纯中医专业,便学中西结合专业,儿子肖卓毕业后一直与父亲一起承担卫生室的工作。在父亲影响下,他也认识到传统医学的优势所在,不断钻研中医药技术,有些难题,甚至到市级医院中医大夫那里去请教,去年xx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他认认真真地在那里学了三天,感觉提高了不少。他认为:只有学好了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才能促进卫生室的发展。

谈及中医药的前景,父子俩自信中透出希翼,肖卓医生说,在基层而言,对还不太富裕的村民,许多疾病还得用中医,比如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发热、胁间神经病、慢性胃病诸如此类,用中药又安全又有效,但是国家还得多重视扶持,要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员,要多让乡村医生有免费学技术的机会,要推广更符合基层需要的中医药技术,要给中医药技术应用得好的医疗机构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传统中医药才会更加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带领村民致富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707 字

+ 加入清单

肖海山,从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今日白城市膨润土厂的厂长。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勇气和诚信,在商海中奋战搏击,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经受磨砺

1967年,年仅16岁的肖海山,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可是,就在初中第一个学期结束,第二个学期还没有开学时,他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艰难的决定——辍学务农。是什么原因迫使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就在他上初中的那年,他看到过年包饺子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从袋子里倒出后,把口袋翻过来,又仔仔细细的扫两遍,当饺子端上桌来,父母看着他们兄妹六个高兴地吃着,而自己却舍不得动筷时,他的心像针刺一般地难受,他再也吃不下。当他抬头看见父母额头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时,他体味到了父母的艰辛,作为长子,他感到自己应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决定辍学务农。辍学后,肖海山回到平安三甲村当了一个“半拉子”,虽然每天只拿一半的工分,但他终于能用自己年少的肩膀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的重负!这份责任感,让年少的他多了一种动力。在生产队里,为能早日不当“半拉子”,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干什么,学什么,学一样,精一样。干活时,别看他年纪小,可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干什么都要抢个头,占个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1969年,刚满18岁的肖海山便当上了生产队长,从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分责任。在队上,别看他年纪轻,可处理起事情来,却显得少年老成,透着一种精练。干活时,他总是把重活、脏活留给自己;队上有什么好事,他总是想着别人;平时无论对老对小,他都以诚相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主动帮助解决,用他的话说:“一家有难,大家都伸伸手,难关也就过去了。如果有难的是自己,没人来帮,你想想那是什么滋味。”凭着自己的吃苦和为人,肖海山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工作积极,努力向上,但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又加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他家生活过得依然十分清贫,一年到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苦干。但16岁务农,18岁当生产队长的经历,却磨练出了他的才干和胆识,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商海行舟

1986年,时任三甲村村主任的肖海山,由于工作出色,被镇党委调到镇建材厂任厂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一没抓工业的经验,二没搞经销的经验,要经营管理好一个刚刚起步的工厂,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靠不服输的劲,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摸索,积累各种生产、销售经验。为了抓好生产,他吃住在厂子,同工人一道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为了产品销售,他风里来雨里去,亲自跑市场。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产品,他就耐心的向人家宣传。他把产品赊给人家,靠他的诚信,市场慢慢的打开了,产品销售有了门路。经过他两年多的苦心经营,建材厂共创利17万元。1988年,建材厂的生产经营刚刚步入正常轨道,他又被调到镇办植物油厂任厂长。又得一切从头来,4年下来,共创利60多万元。1993年,他又被调到镇办企业白城市特种耐火材料厂任厂长。当时,耐火材料市场萎缩,产品的销路不畅。他上任后,根据所做的市场调查,做出停止生产其它产品,专攻市场前景看好的膨润土生产的决定,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与膨润土的使用大户长山化肥厂建立起了供货关系,经过几年努力,到1997年,膨润土的销量突破了两千吨,工厂有了良好的收益。1997年,他荣获了“白城市质量管理十佳厂长”称号。十年的商海闯荡,肖海山家里的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让肖海山的眼界更开阔了,胆识更大了,才干增强了。

艰难创业

1998年,镇集体企业实行改制,镇政府决定用以资抵债的形式,将特种耐火材料厂通过竞拍的方式卖给个人经营,经营者通过分期分批替镇政府及镇办企事业偿还群众的集资款及利息的办法,取得经营权和所有权。当时特种耐火材料厂被竞拍到137万元,有两个城里人竞拍成功。不料,办交接关系的那天,债权被转到特种耐火材料厂的200多户群众,来了一多半,将厂子的大门堵住,不让办理交接手续,并说还是让老肖来经营,我们放心,他是本乡本土的人,靠得住,别人我们信不过。竞得经营权的人一看这阵势也撤走不干了。但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必须进行,于是,镇党委当晚召开党委会,研究解决的办法,并派人征求肖海山的意见,看他想不想接过手来经营。让肖海山把刚刚好转的企业交给别人经营,他还真是从心里往外的舍不得,这工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倾注过他的心血,他怎能忘记,自己在机器旁边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又怎能忘记带着方便面与销售人员一同跑市场,找销路。现在,大家想让他来接手这个厂子,镇党委也有这个意思,他还真动了心。镇领导找到他,让他把厂子接过去经营,但要再多为镇里还20万元的债。他深知,这157万元的本金加利息多达234万元,对刚刚好转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包袱。但作为有一定经营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和党员,他感到这也许是一个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绝佳机会,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为镇里减轻负担,尽一个党员的职责。经过反复思量,肖海山决定接管经营耐火材料厂。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个人创业的道路。厂子是接过来了,但要偿还234万元的债务,不扩大生产不行,不上新产品不行,不开发新的市场不行,而这一切都要钱,不踢好这头三脚,厂子就没有前途,所说的一切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劳。面对这一切,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对原来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又购置了一套输送带、一台翻斗车,两台四轮车,新建了4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两个新库房,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库存能力。经过改建和扩建,工厂的膨润土年产量可达4000吨。生产中,他更加注重抓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产膨润土在20xx年被省质量万里行评为省级质量放心产品。为了给产品找到销路,打开市场,他一方面加强与老用户长山化肥厂的关系,帮助化肥厂在三甲村搞了三年的化肥试验,使农民认识了长山多元素复合肥,使化肥厂在当地打开了销路,在他的建议下,长山化肥厂在当地建了一个年收益100多万元的化肥分厂。为了增加膨润土的销售量和加快资金的周转,他又主动提出以货易货的建议,用生产的膨润土换回多元素复合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农民。这样,他不但帮助化肥厂增加了销量,也让自己的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加快了资金周转,又让群众买到了质优价廉的放心肥。同时,他又根据化肥厂的需要,上了生产硅钙镁的项目,现在年可生产销售硅钙镁600吨。另一方面,他不断的开拓新市场,由于在铸造、防水、钻井、型煤生产等上都需要大量的膨润土,他亲自到白城市的五个县(市、区)、突泉和通辽等地的膨润土用户处,推销产品,让人家免费试用,一次不行,就再去,直到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只要用户有用货的需要,不论用量的大小,他都保证按时送到,逐渐的,他在用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用户们与他建立起了信任。现在,这些地方都有他稳定的老客户,他用诚信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占有了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偿还了167万元的债务,自己的固定资产也增加了50余万元。

无私奉献

肖海山在努力经营,搏击商海的同时,没有忘记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

在工厂用工方面,他一方面处理好原厂职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注意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户子女。现在,共从本乡镇招工18人,其中14人来自贫困户。他每月都按时为每名工人发放500至600元的工资。哪个工人家里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老工人潘贵财的房子不行了,他拿了一万多块砖,出工出资帮助他重新建了三间砖房,老潘激动地说:“这辈子我都没敢想能住上这样的好砖房,这全仗着肖厂长啊!”贫困职工郑庆武的父亲病了,是肖海山借给郑庆武4000元钱,帮他给老父亲看好了病,并说:“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工厂女工呼兰英两口子没有房子住,是肖海山借了3000元给她在镇上买了房子,去年,他还出工出料帮助她家重新维修了房子。

对职工是这样,对贫困户和公益事业他同样十分热心。20xx年,平安村刘占海家,没钱买化肥,眼看着种不上地了,肖海山听说后,给送去了价值2400元钱的化肥;20xx年,给平安村的贫困户宋宝军送去了价值1100元的化肥;20xx年,给三甲村的杨春林解决了1400元的化肥……几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户无偿解决化肥14吨。20xx年,镇敬老院搞维修,他为敬老院更换了所有的照明灯具,并为一对新结合的老人购买了一套高级席梦思床垫。20xx年,他又捐资2600元,购进10吨水泥,为镇中学硬化了篮球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场地。

肖海山,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商海中奋力搏击,以进取为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以奉献为荣。在他身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人事迹:6旬老人亲入灾区 免费为村民修电器_申报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人事迹:6旬老人亲入灾区 免费村民电器

今天的感人事迹主人公是一位老人。

吴和春老人正在为村民修理电器。

自7月27日,吴和春老人走进我们灾区,如今整整54天了,他一直在我们大贤村为村民们免费修理电器,这可真是一个大好人啊!”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大贤村村主任高永忠说。

20日,记者来到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大贤村一户村民家中。在这里,吴和春老人正在为村民修理被洪水浸泡过的电视机。提起他来,村民无人不伸大拇指。

吴和春,河北保定人,今年66岁,从保定电力修造厂退休。1976年,年仅25岁的他参加了唐山地震的救援,使他对救灾救援的特殊意义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唐山、汶川、玉树、涞源、彝良、余姚……40年来,老人行程数十万公里,奔赴一个个地震、泥石流灾区进行救援。当得知邢台遭遇洪灾后,7月27日上午,老人从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区直奔邢台经济开发区大贤村,为村民义务修电器。

9月20日,在大贤村村主任高永忠家,记者再次见到了吴和春。一如初见,老人正埋头修电视。

“我家冰箱、洗衣机全被水浸泡,不能用了,正发愁呢!”在老人修理的过程中,又有一位村民来到这里。“你先登记,我挨个上门免费维修。”说完,老人从兜里拿出一个小本本。

“电视进水了,开始通电还能看,后来就不行了。”高永忠妻介绍说。说话间,村民徐俊丽走进门:“我刚把洗衣机推过来,响声特别大,想让吴师傅看看咋回事。”

“不用着急,保证将村民的电器都修好!”吴和春边说边拿出两个小本本。

在本子上记录着,谁家的电器该修了,电器怎样坏的,什么时候修好的,记得一清二楚。

记者统计了下,在54天内,包括大贤村、王麻村、景家屯在内,老人共为村民免费修好了268台电器,其中包括洗衣机、电冰箱、电视、电饭锅、电风扇等。而在另一个本上则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谁家需要修电器的信息。

“前段时间,老人在村委会集中修洗衣机,那队伍排得可长了。”徐俊丽告诉记者,老人自掏腰包购买零件,免费维修电器不说,还从自己的退休工资里拿出1100元,送到了11户有需要的村民手中。

“给谁修电器,老人从来不在谁家吃饭,即使村民给东西,他都不要。”村民高军廷介绍,这样一位“活雷锋”,不多见!

“只要灾区村民需要,就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家服务,最大程度为灾区挽回财产损失。这是我第22次参加救灾了,我就是想用我最大的努力去为灾区的重建出一份力。”吴和春说。

感人事迹:6旬老人亲入灾区 免费为村民修电器一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