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汇集20篇)

浏览

2865

范文

1000

篇1: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764 字

+ 加入清单

《杨氏之子》精品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__-03-2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正确规范地书写“梁、惠、禽、诣、乃、曰”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读懂文言文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4. 初步感知文言文,运用逆向翻译法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文章的意思。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教师准备:学习课标,通览教材、教参,细读文本,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活动。准备一些巧问妙答的小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田字格黑板贴、课文纸、练习纸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课前热身

1.讲述几个巧问妙答的小故事,体会语言艺术的精妙

2.白话故事导入

a.师讲述白话版《杨氏之子》。

b.点名复述。

c.同桌互讲。

一、导入课题

1.这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想不想看看古代的文言文如何讲这个故事的?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我们走近《杨氏之子》去感受一个古代孩子的智慧。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一书。(板书:文言文。课件出示文言文和《世说新语》介绍)

2.板书课题。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10.杨氏之子)

3. 理解题意。课题是什么意思?指名反馈。

我是姓敖人家的女儿,那我就是敖氏之女,你能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介绍自己吗?指名反馈。

二、初读文言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课件出示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强调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确读法,使学生学会根据文意判断多音字读音的方法:(课件出示多音字用法)

为wèi设果 儿应yìng声答曰

3.学生自己根据语感划分节奏读。

4.出示正确的划分,教师范读,生小声跟读,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课件出示带节奏线文本)

重点练习:“孔指以示儿曰”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为什么是“家/禽”而不是“家禽”)

5.再读,评价。

三、文白对译,疏通字词句。

(一)文白对译,疏通句意。师说,生读对应文言文。引导发现文言文语言精简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难点字词。

1.同桌合作学习:一起读读古文,完成练习——理解难点字的意思(“甚、惠、诣、乃、曰、示、禽”等)。

生汇报并反馈学习方法,师相机板书。

2.指导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四、精读品味对话之精妙

(一)把文章读短

1.引导学生回顾找中心句的方法,将课文浓缩成一句话、一个词。(课件出示下划线。板书:聪惠)

2.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杨氏子的“聪惠”?(相机板书:会听 反应快 会说)

(二)把文章读长,理解人物间关系,体会语言精妙

1.话说这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谁知他父亲不在。这不约而来,可以看出他们两家的关系怎么样?生反馈。

杨氏子知不知道来人是谁?从哪看出他知道?那又一次证明他们两家……生反馈。

2.理解人物内心: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这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看着这杨梅心里想到了什么?一句“此是君家果”是有意刁难吗?如果你是那聪慧的杨氏子,听到这句“此是君家果”又会怎么想?

比较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语气的不同,从“未闻”中感受杨氏子的委婉、礼貌及句子的言下之意。

3.学生反馈,教师随机点拨。

引导学生读懂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氏和杨梅的“杨”字做文章,杨氏子是用同样的方法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的“孔”字做文章,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惠表现。(相机板书:杨梅 杨家果 孔雀 孔家禽)

4.若来者是柳君平、黄君平、李君平、梅君平呢?杨氏子又会怎样应声答?扮角色演一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5.趣味练习:看白话说文言。(课件出示练习,视学习情况出示)

五、熟读成诵

生读没有标点的、竖向排列的课文;背诵。(课件出示)

六、自选课外拓展

1.发挥想象将《杨氏之子》扩写为一则生动的故事。

2.收集有趣的巧问妙答故事、经典的广告语等,与同学交流。

3.阅读《世说新语》中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七、总结

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出示课件16)

“泊”: 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7)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 “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19)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出示课件20)霜满天。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 (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内容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3260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断章》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425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鲁迅,原名____,字豫才,现代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2、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4、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 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5、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 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课文朗读录音,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

阔绰 舀出 羼水 荐头 蘸酒 打折了腿 间或 附和 颓唐

2、画一画鲁镇酒店的格局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说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咸亨酒店)展现人物一生的悲惨遭遇的?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开端、发展)

(1)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 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3)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 到酒店喝酒。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阅读课文,讨论分析

(1)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时间:清朝末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2)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地点:咸亨酒店 —— 社会环境)

(3)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

“短衣帮” 短 外 站 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穿长衫的” 长 里 坐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开头三段起什么作用?

(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5、小说写“我”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

(⑴“我”——12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⑵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

⑶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 )

6、讨论: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

①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②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1)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第三层(12-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二、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孔乙己》这篇小说选取了5个生活片断,展示了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的孔乙己的畸形性格,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会及其科举制度。

请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五个片断的内容。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评析:人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作者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无聊的嘴脸,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笑声里蕴藏着悲凉的意味。

“我”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低,说明了人们鄙视孔乙己的原因。

三、分析思考讨论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分析他的地位。

“站着喝酒”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 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刻画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惟一”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2、分析刻画人物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整体、肖像、服饰)揭示特殊身份、揭示出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语言 揭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点。

动作、神态 揭示他追求功名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

3、文中还有几处也间接交待了孔乙己的地位?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能……”,

“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

“ 孔乙己还欠十九……”

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

4、研讨作者为什么给主人公取名为“孔乙己”并以此为题?

小结:“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

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小结: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性格

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神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

作者用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

五、分组合作,完成孔乙己履历表

填表说明:

①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系)

②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

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

③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第三课时

一、思考讨论文章的“笑”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 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 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笑的艺术效果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 “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小结: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二、赏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 “大约”表估计、推测, 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三、讨论本文的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适合小学三年级的主题班会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班会,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尚美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对于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美的行为、美的心灵需要从各方面来培养,针对三年级学生,应有一个规范的行为,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好心灵的创造是起步工作的重点。为此,举行了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使学生明确在校、在家庭、在社会都应该有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

二、活动材料:

1,《小学生行为规范》

2,小品《课间十分钟》

3,多媒体图片

4,小品剧《墙壁的_

5,歌曲

三、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四、活动准备

1、确定主持人和节目表演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自已熟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

五、活动程序:

(主持人甲——江蔚、乙——张美莹)

甲:尊敬的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乙:对你们的来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甲乙:三(3)班《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尚美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三年前,我们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不再是父母身边撒娇的娃娃,而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乙:我们就要以新的规范和准则来要求自己,希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甲:古人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个组织都要有一定的准则和规范。

乙:那么,我们小学生行为的规范是什么?它就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甲:三年前,我们告别了幼儿园,迈进了学校的大门。那时,我们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不了解。

乙:但三年以来,我们组织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了作为一名合格小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

甲:那么,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幻灯打出“在校做个好学生”)

甲:《规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但你们有没有真正地去理解?

乙:现在我们进行一个竞赛来考验一下你们。我宣布《行为规范》竞猜开始。

甲:我们将采取竞赛,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

《行为规范》竞赛

甲:各位同学请听题目: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几条?请背诵第一条的内容。

2甲:我说出《规范》中的一句,请接着背下来,并说出是第几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

3乙:《规范》第12条中说,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请说出你的理解。

甲:来些有点难度的题目:

1请接下去背诵出我所说的条款,“爱护公物”

乙:2遵守交通法规……

甲:说《行为规范》你们都说得很不错,但结合实际,你们还懂吗?

乙:下面进行案例讨论题。请看小品《课间十分钟》。

表演者:老师——李梦菲;小明——曹海荣;小刚——王钰枫。

甲:小品看完了,请你们结合《规范》的条款评价他们的表现。

乙:讨论分析人物做得好在哪里,错在哪里,我们要怎样做?

其他学生回答:

乙:每一个参赛选手表现得都很出色,看来大家真的已经把《规范》的各项条款牢牢记在心中。

甲:我们不光要记牢,跟重要的是要按照条款的内容去做。

乙:我们来看看生活中这些行为是否美?(幻灯片)

甲:以上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我们千万不要学习,如果碰到还可以劝告他们不要那样做;我们要学习他们好的行为。

甲:我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同样,也要努力做一位社会的好公民。(幻灯打出“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乙:所以我们不仅要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还要遵守社会公德。

甲:这堵墙壁是危墙,那个人不顾生命安全去攀爬,结果会怎样?我们再来看看一堵新粉刷的白墙壁,它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乙:请欣赏小品剧《墙壁的_

表演者:白墙壁——江蔚;同学A——黄佳泳;同学B——梁家禧;

同学C——张蓓诗;同学D——谢雨珍;同学E——韦朝杰。

乙:小品看完了,请你们结合《规范》的条款评价他们的表现。

其他学生回答。

甲:你们回答得非常好,希望生活中也要做到自觉爱护公物.

甲:来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朗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全班的同学共同学习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个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乙:队歌起,同学们,祝你们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甲:《小学生行为规范》指导我们的言行,使我们懂得了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必须履行的义务,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行为规范》的每一条内容,共同拥有美的行为,美的心灵。

乙:欢迎班主任刘老师为我们总结。

教师结合班会主题总结,向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的要求。

甲乙:让我们在欢乐的歌声中勇往直前,迎接美好的明天!三(3)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全班同学起立掌声欢送听课的老师。

六、课后反思:

教师小结是整节课得重要部分,教师应抓住学生整节课的表现分析总结。我只是针对主题作了简单的总结,没有及时对这节课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没有向他们提出存在的不足。这节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前期的准备工作是老师“引”的主要作用,课后的“导”工作做得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风雨吟》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一、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领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二、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战争场面,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然后再展示“醉里挑灯看剑”图,请一学生描述画面内容。画里的这位老者他在沉思什么?他在追忆什么?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共同学习这首《破阵子》,来了解和认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二)下阕: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描绘出来。 (小组讨论后描述)

2、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小组讨论后表演)

六、课后作业:

把《破阵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语文的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2914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人,男生23人,女生21人,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有小部分同学纪律依然散漫,行为习惯很不好,学习无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不规范,所以存在着学习偏差现象,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树立自信,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勤于学习的氛围,使大家在三年级的中段学习中打好基础。在使用钢笔写字时,力求规范整洁,在写作文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改变,如习作的重点突出,语句通顺,语言精美,做到不离题,不罗嗦,力求真实、生动、具体。对于个别几位同学应特别对待,如:李雨轩的书写与不完成作业,以鼓励为主,激励孩子改正,并与家长沟通共同改变孩子。郭丽媛不完成作业,记不住所学的内容,同样以鼓励为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与家长交流共同改变。李忠桧的书写(因为先天有点抽风),书写与读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尽力降低难度,以基础知识为主,让他自信的去学习。对于个别特殊家庭的孩子,我将以鼓励为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总之,在本学期我依然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其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主要教学内容、编排体系及其特点):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人体器官的字等。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三.教改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4.重视朗读指导,给学生示范,听录音或范度,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5.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交际的信心,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6.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

四.教材教学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__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识字和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本学段重在训练孩子自主识字,加大识字量,写字量,强调书写质量,教师注重写字书与注音本的指导,力求书写整齐规范,及时纠正错字,减少错字出现。

2.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加强词、句的训练,以理解和积累为主。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感受体验文本。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读,不出声读,悟。精读课文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感悟读,要师生配合读,生生配合读,读后交流感悟,体验。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质疑问难,落实独立、自主、创造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

(2)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低于精读课文,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就可以了。

3.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全员参与,扩大交际“面”和“量”

(4)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4.习作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多激励、多表扬、不受条框的局限让孩子尽情的发挥。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先说后写,让孩子在习作中有东西去写,表达真实感受。

六、教学重难点

1.学会3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6.初步培养学生做简单的注释,主题解析能力,在课堂中放手让孩子去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7.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理解部分内容分,剖析课文内涵,教师适当指导,而后让学生体验感悟,学生交流,从而达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403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懂得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

教学难点: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自主突破】

1.说明文是指客观地 或 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两类:(1) 说明文 (2) 说明文

3.常见说明顺序:

① 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 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总体—部分……)

③ 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式、 式。

5、注音 惟妙惟肖( )匀称( )洨河( )暴涨( )倾听( )

6、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记载 横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和谐 支撑 推祟 巧妙绝伦

C.漳州 优久 弧形 独一无二 D.合拢 残损 拱圈 长虹饮涧

7、了解作者:茅以升, 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设计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合作探究】

8、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9段):

第三部分(第10段):

9、默读课文,分别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拓展延伸】

10、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根据示例特点,以“路”是什么开头写一段话

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条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山谷,就形成了一座桥.

路是什么

【当堂测试】

1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拱(gǒng)桥 桥礅(dūn) 艰(jiān)固优(yōu)久

B.陡(dǒu)坡匀称(chēn) 和协(xie) 疏浚(jun)

C.翌(yi)日 湍(tuān)急铺砌(qi) 并行不悖(bei)

D.鸟瞰(kān) 老妪(yu)迥(jiǒnɡ)异 窥(kūi)见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提心吊胆才疏学浅 B.言简意该改邪归正姹紫嫣红流连忘返

C.栩栩如生性命悠关偃旗息鼓惟妙惟肖 D.美轮美奂潜然泪下就地取材锲而不舍

13、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相似) 窥(从缝隙里看)见 孩提(六、七岁时) 匝(遮蔽)道

B.风格迥(完全)异 俨然(很像真的) 惬意(称心舒适) 情愫(感情)

C.美轮美奂(有光彩的样子) 昭苏(苏醒) 徜徉(安闲自在步行) 偃旗息鼓(倒下)

D.姹紫嫣(娇艳)红 并行不悖(相反) 豁(开阔)亮 鸟瞰(向下看)

1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2.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

4.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

5.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自主突破】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展开全文阅读

2、默读4、5段,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3、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合作探究】

4、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5、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拓展延伸】

设想一下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想象中的未来的桥。

【当堂测试】

【达标训练】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6.这段文字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7.第②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_______;

第⑥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_______。

8.这段文字中有一个描写性的语句,它的序号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9.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0.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应该怎么划分?并概括出层意。

11.第③句话中有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把它找出来,然后简要地进行分析。

12.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能力提高】

我国传统的桥梁有三大基本形式:用梁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梁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拱桥”,用悬挂的缆索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悬索桥”,亦称“吊桥”。

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有这三种桥。河边的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就成为“________”。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逐渐扩大,孔上面层,磨成圆形,就成了“________”。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上去抱着第二个。如此一个一个上去连成一串,把地上的猴子甩过河去,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猴桥”,形式上就是现代的“________”。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桥,都由此脱胎而来。

13.三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16.文中加粗词“脱胎”一词指什么?

17.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一样,为什么这样安排?

【总结反思】

《中国石拱桥》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2、事物、事理 3、时间,空间,逻辑 4、总分式,递进式 5、xiào chèn xiáo zhǎng qīng 6、D 7、桥梁,钱塘江大桥8、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9、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10、示例:不过是深深浅浅的脚印。你的,我的,他的,大家的,这些众多的脚印集合起来,就成了路。11、c 12、b 13、c 14、列数字、作诠释、引资料、摹状貌、打比方

第二课时

1、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由整体到局部,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由整体到局部

3、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5、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6.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7.列数字,雄伟;作比较,坚固。8.⑨;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9.逻辑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 10.第一层(①)交代修建时间;第二层(②③④⑤)介绍桥长、宽及其特点;第三层(⑥)与以前作对比,说明它的坚固;第四层(⑦⑧⑨)介绍柱子上的狮子,强调其形式优美。 11.“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说明了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平行关系。 12.联拱石桥;由两个以上并列在一起的石拱构成的桥就是联拱石桥。卢沟桥是由11个石拱相联成一个整体,所以它也被称为联拱石桥。(二)13.梁桥;拱桥;吊桥14.桥的三大基本形式;分类别;下定义 15.三种桥的成因或由来;分类别;作诠释 16.在文中指以后的桥大都由此演化而来。 17.由最常见的入手去写,逐渐加深,使人容易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风雨吟》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 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2、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

教学难点

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完成这节校本课

师:播放《精忠报国》。

师:听过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内容上说一说,也可以从歌曲的情绪上说一说

师:关于岳飞,你都了解些什么?

预设: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关于岳飞,我知道一个小故事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老师了解到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在南宋时期抵抗金人的侵略,保家卫国,是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 (课件出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听清楚每一个字音,并且想一想,这首《满江红》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句子比较多。 每一句的字数不同,长短不一。分为两段

师:这就是与诗并称双绝的,叫做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词有词牌,即曲调。词分为上阕和下阕。 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词。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并且纠正字音。

师:还有谁想读?

师:那请你把这首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读的字音准确,流畅,就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竖起大拇指,看来你们的字音都读的很准确呀!

师:同学们都知道,无论是读诗或者读词,都应该有停顿和重音的地方,请你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把停顿的地方用 / 标出,重音的字下面加点。

师:老师也把自己的停顿和重音画出来了。(课件出示)

师: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词,你可以按照自己停顿的方式,也可以按照老师的停顿方式。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停顿在什么地方,重音在什么地方。

师:指名读,找两个学生 ,指导重音和停顿、师:重点指导: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高昂)

师:这句话的意思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这首词的意思就是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向祖国献捷!

师:岳飞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师:这首词是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已经逼近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但就在岳飞胜利在望的时候,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师:既然怀有这样的情感,那我们的情绪、语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语速:缓慢的

情绪:悲伤地 后来是信心满怀,高昂的

指名读,评价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著名播音员方明老师的范读,注意他的语调、语速和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能像播音员这样读一读吗?

1、找一人读 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2、再找一人读

3、再找四人读 (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4、老师也想跟大家读一读这首词,我独上半句,你们齐读下半

5、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

6、 试着全班背一背

7、 我们试着每组一句来读一读, 读的时候要起立,最后一句要全班齐读,读两遍。

师:岳飞不仅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他也有留下了后世传唱的文章,除了这首《满江红》,同学们课下也可以读一读那首《小重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

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提问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

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

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

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

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

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

三、整体感知,了解“蝉” “蝉之烦”

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 (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

“蝉之恕”

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

(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

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蝉之敬”

1.文中作者与朋友进行的第二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过活,这就是蝉生命的意义,在属于他的那个夏天里,拼尽它小小躯体额全部力量去响彻一个夏天。

2.蝉的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除了赞美之外。也意在唤醒人类向蝉学习:好好过活,热爱生命;理解、尊重蝉)

“蝉之悟”

1.我们已经了解到蝉的生命的意义了,那么老师要请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对待自然万

物,人类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只有人类的生命和事业才是有意义的吗?人类如何和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生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进而关爱)

2.作者最初表达对蝉态度的贬抑,而最后表现对蝉的态度褒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是褒扬显得尤为突出)

四、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想。

五、作业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要对周瘦鹃说的吗?请写下来,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堂的迁移,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种扩大,取得互文解读的效果。

在大热的几天里,一天到晚,总可听得蝉声如沸,小园里树木多,所以蝉也特别多,便织成了一片交响乐,简直闹得人心烦意乱。天气越热,蝉也越闹,清早就闹了起来,直闹到夕阳西下时,还是无休无歇。听它们的声音,似乎在唤“知了!知了!”所以蝉的别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周瘦鹃:《苏州游踪》】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的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2368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课堂拓展

问题: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怎样预防这类事情?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明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例如,"爸爸"松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如果想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法方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七零五班58人,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5、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7、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8、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设计,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

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

1. 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

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

3.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作者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和误会,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说说这些悬念、误会及它们的妙处。

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

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

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驿路梨花》领略到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和他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也提到“文明、和谐、友善”,我们的自愿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现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谈谈。

六、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处处开

爱暖人间

雷锋精神代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222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课文重点:第二、三部分; 朗读训练点: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读写结合点:写一段庆祝节日时的场面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提纲

4、火把节 导语:我们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 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满山遍野 不约而同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日上三竿 不屈不挠 企盼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正确又美观。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矫 健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5.概括课文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2)第1—4自然段: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批注。 (3)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最喜欢哪一个?在课本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4)说说火把节的来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你想到了什么?

7.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或询问长辈、朋友等方式,收集火把节的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彝族的这一传统节日。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蒿枝 犄角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宰牛羊 熊熊烈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 )矫( )跤( ) 赛( ) 娇( )狡( )塞( )骄( )寒( )

3、近义词:矫健——强健 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 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 山寨 嫉妒

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四、读句子

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五、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 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六、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 不惧恶势力

2、斗牛。 火把节

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 不屈不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年级语文下册《三月桃花水》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263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A案

第一课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④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⑤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①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②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③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求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①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②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③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B案

第一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研读,感悟重难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抄读,积累字词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读课文,复习巩固

①听写字词。

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讲读,学当“解说员”

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

解说要点:

a.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

b.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C.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解说员”。

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解说情况,主要是表扬与激励。

●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①指名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什么是仿生学,教师出示课件(图文并茂),补充介绍相关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②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课外资料,教师下发“资料卡片”,指导学生阅读、精选、仿照课后“资料袋”制作自己的资料卡片,注意内容要精选自己读得懂的,不要长篇大论原文全抄。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可设计为:

类别仿生学小资料搜集人_________日期_________编号_________

③展示交流资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读、实物投影展示,张贴在“学习园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伙伴交流。

●回读,观察小练笔

①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②课堂小练笔:描述“配合”的情景。

a.齐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词。

b.请两名学生表演一幕双簧(可事先排练并“保密”),其他学生观看后写一、二段话,描述两个小演员相互“配合”的情景。

c.宣读交流,点评两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How many?》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三年级,全文共 4729 字

+ 加入清单

预习提纲

1. 课前让学生准备以前学过的五个字母的大写和小写卡片。

2. 让学生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单词卡。

一. 热身/复习(warming up)

1. 随着录音机唱一唱ABC的歌曲。

2. 猜一猜

把学过的字母A-E 写在卡片上,依次展示卡片的背面,让学生猜字母。对猜对的同学给于口头表扬。

二.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游戏(game):

将两张字母卡连同前面学过的五张让学生准备好。教师每念到一个字母,持有这张字母卡的学生便站起来,响亮的读出来。

2. 教师将学过的字母一一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引出字母Ff,教读并将大小写出后再教授几遍。用同样的方法教学G g。

3. 出示以这些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的相关图片,问What’s this? father和girl在前面已学过,复习一下。

4.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Let’s say 的部分。问: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man .问;What is he doing?然后指着鱼:What’s this ?Can you tell me? 教学教读It’s a fish.用同样的方法教goose,并不时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

1. 游戏:找朋友

将学过的七个字母按大小写分开,一部分学生拿大写字母卡,一部分拿小写字母卡。让拿大写字母卡的学生分别起立读出手中的字母,那对应小写字母卡的学生跟到他前方举起手中的字母,说:I’m… 两人握手并说:Nice to meet you.

2. 将图片与单词卡片同时呈现,让学生找出本课刚学的字母。

3. 教师在四线三格上教写字母,强调学生注意占格,学生观察后在活动手册上描红。

4. 听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学生跟着节奏一起拍手说,

注意under和tree的发音。

四. 拓展活动(Extension)

1.找出我们所学过的单词中分别含有字母F和G的单词(good goodbye girl food friend)

五. 课堂总结(Assessment)

1. 让学生总结本课要求会读的单词。

2. 听录音,跟着说唱 chant。

3. 把字母学会。

课 题 Unit 2 My family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句型:Is she/he your…?. Yes, she’s my sister. / No, she’s my mom..

词汇(短语):Come on! Really? Watch TV.

2. 使学生掌握一些感叹词来表达心中的想法,如Cool!Great!Wow!及常用口语 Come on!Really?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句型:Who’s this girl/boy? She’s/He’s…

Is she/he your….? Yes,shehe is. No, shehe isn’t.

2.词汇(短语):Come on! Really? Watch TV.

教学难点 本课句型:Is she/he your…?及回答Yes, she’s my sister. / No, she’s my mom.

教具准备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 课前让学生听录音,复习Part A Let’s talk的内容:who’s that woman/man? She’s/He’s…

2. 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并练习对话。

一. 热身/复习(warming up)

学生各自拿出自己的全家福,根据Part A的句型,两人一组进行操练,表现好的同学奖励贴花。

S1:This is my family。

S2:Who’s that woman?

S1:She’s my mother.

S2: Who’s that man?

S1: He’s…

二.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Game: I say you do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教师发号口令,学生做动作。教师说:Come on, children!

Stand up, please! Cool!

Sit down, please.

Open your books.

Watch TV. (手指电视,做按遥控器的动作)等。对于学生完成的动作,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如:Great!Cool!等。

2. 领读词组 Come on! Watch TV. 并板书。

3. 对读的好的同学适当表扬,用上语气词:Wow, cool.

4. 板书Wow, cool.,教授几个感叹词,其实此词学生已大多数知道Cool! Great! Wow! 的意思。

5. 让学生看书,听录音边跟读,并注意新授词组 watch TV, come on, 并讲授中文“Really?”“How funny!”的发音和释义。特别是语气词一定要读出语气来。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

1.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画,教师指着画中人物问: Is she/he your…? 反复问几次,提示学生用YesNo 做简单回答。

2. 教读句子:Is she your mom? Yes, She’s my mom. No, she’s my sister. 表扬读的好的学生:Cool/Great.

3. Listen and number.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及顺序,给对应的图标标号,教师放录音,指导学生标号。

4. 游戏(game)

学生用自己课前准备的画分小组完成Let’s practice.中的游戏活动。

四. 课堂总结(Assessment)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感叹词和常用口语。

总结本节课需掌握的句型,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课题 Unit 2 My family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sister, brother

2.在学习Let’s Chant 中的歌谣时,要让学生通过有节奏地说唱,复习和巩固本课所学单词。

教学重点 1. 单词sister, brother。

2. 学习Let’s Chant 中的歌谣

教学难点 能够听懂本单元的小故事。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2. 本课相关的照片,挂图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 课前先让学生复习本单元Part A Let’s Learn 部分的内容。

2. 让学生准备好与本课相关的照片。

一.热身/复习(warming up)

用句型:Is she your …?来做对话。

教师作示范:教师拿出自己家庭成员的不同照片,让学生提问,教师根据提问回答。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变换小组成员),拿着家庭成员的照片互相询问:“Is she/he your …?”

做的好的同学贴画奖励!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B Let’s learn的挂图

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doing? 在挂图中有几个人?他们什么关系?引出单词brother, sister,指导学生认读。

告诉学生:在英语中,brother既可作哥哥讲,也可作弟弟讲,而sister既可作姐姐讲,也可作妹妹讲。

2.在挂图上,你还看到什么?What’s this?依次引出单词“fish,boat,goose,flower”

学生回答:fish, boat, goose, flower等并板书。

教师领读单词。

教师指着鱼说:Wow! What a big fish! 教师做动作并领读句子,提醒学生注意语调,体会句子的意思。

出示句子,试着理解:

What a big goose!

What a tall tree!

What a nice girl!

3.出示17页上的感叹句,读一读,体会感叹句的语调。齐读并做动作表示一下这些词。

Great! Cool! Oh! Look! How funny!

4.听录音,教读单词。

5. 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卡片,请读的最好的学生到前面来带读,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6..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树,在树上贴出家庭成员的单词卡片。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 Listen and do听一听,做一做

教师和学生一起问一问,答一答。问到那个人物,就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

T: Who’s he? Who’s he? S: He’s my father.

T: Who’s she? Who’s she? S: She’s my mother. ….

2.Let’s chant

展示Let’s chant的挂图,先帮助学生理解Chant的意思。

边看边跟读。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Chant,表现好的哪一组加小红花。

四、扩展性活动(Extension)

学生们做自己的Family Tree.

学生们自由走到其他同学那里,谈论家庭成员,运用句型“Who’s he/she? Is she/he your …?”进行问答。

课题 Unit 2 My family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字母H h, Ii,并能听说认读以这些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hamburger, hot dog ,ice-cream, ice.

2.听懂Let’s do 中的字母和短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A B C, look and see.

3.听懂Story time 的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字母H h, I i单词:hamburger, hot dog ,ice-cream, ice。

教学难点 1.能够听懂一些指令性短语,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 Story time 的内容

教具准备 1.本课时相关的单词卡和图片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 课前了解一些食物英语的名称。

2. 课前先让学生复习三年级上册Unit 5 Food Part A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cake ,bread, chicken…

一.热身/复习(warming up)

1. 游戏:找朋友

将学过的七个字母按大小写分开,一部分学生拿大写字母卡,一部分拿小写字母卡。让拿大写字母卡的学生分别起立读出手中的字母,那对应小写字母卡的学生跟到他前方举起手中的字母,说:I’m… 两人握手

2.让学生听三年级上册Unit 5 Part A 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了解相关的食物的名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出示肯德基海报,问这是什么,在这些食物中你最喜欢吃什么?引出“hamburger”领读。

同样的方法教hot dog, ice-cream和ice并总结出这些单词的首

字母H h,Ii,教师出示字母H h,反复教读几遍,然后,出示hamburger, hot dog, ice-cream和ice的图片,教师可出示其中一张问:What’s that? Oh ,it’s a hamburger.教师先让学生跟读单词,然后模仿回答。

2.出示图片背后的单词,让学生认读,并让他们从中找到本课学过的字母。

3.放Let’s say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两遍。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 放Let’s do录音,学生先听两遍,然后教师讲解并示范。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止作出相应的动作,然后边说边跟教师一起做动作。

3. 听录音教师讲解Part C Story time的内容意思。

四.课题总结(Assessment)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2.听录音,跟读字母,单词和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6018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与能力

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心远”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以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这两句属景物描写。描写了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此两句虽写景,实则抒怀,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4.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这两句诗,直抒胸臆,点明主旨: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饮酒(其五)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返璞归真

杜甫《春望》

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被誉为“诗史”,大家说他是谁?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诗反映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听音频朗读,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对照注释,查阅资料,弄懂每一句诗的含义。

(1)诗的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都、山河、草木。描绘出山河依旧、国都残破不堪、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愤。

(2)诗的颔联写到“花”“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鸟语花香的景象本是赏心悦目的,让人欣喜的,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却“溅泪”“惊心”,可见诗人内心伤感的程度之深。此句诗,诗人以乐景衬哀情,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痛之情。

(3)诗的颈联以叙事为主,“连三月”“抵万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极言战争时间之长,家书之珍贵。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家思乡之情。

(4)尾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白头”的意象,“搔”的动作,刻画了一个因焦虑、伤感而频频搔头的诗人形象,突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家、悲己的心情。

这首诗描写了都城沦陷后春日远眺中见到的荒凉、冷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首联写景对比忧国

颔联写景反衬伤时

颈联叙事夸张思家

尾联描写夸张悲己

李贺《雁门太守行》

今天,我们先玩一个抢答游戏。请听题:①他是唐代诗人;②他年少早逝,一生只活了27年;③他被后人称为“诗鬼”;④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为国而死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请问他是谁?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诗《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

1.教师范读,同学自由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边塞紧张的战斗气氛,叙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感受意境美。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颔联: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3.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4.时间从白天到傍晚,激战过后气氛从紧张到悲壮苍凉,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激战过后的苍凉气氛?

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5.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6.尾联用典寓意,有什么作用?

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

杜牧《赤壁》

赤壁,是我们所熟知的地方,这里在三国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即赤壁之战。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借史咏怀,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杜牧,是晚唐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2.这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赤壁之战留下的一把折断的戟引发议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李清照《渔家傲》

1.指点学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2.说说《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李清照的《渔家傲》。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漱玉词》辑本。

1.读准字音

帆(fān)殷勤(yīnqín)嗟(jiē)谩(màn)

2.读出节奏

3.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1.这首词,诗人叙写了一次梦境,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梦到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慨叹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2.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3.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三山中”是仙境,那里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首词,全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写进词中,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辉。

渔家傲

李清照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1.诗文总有魂,教师在教授诗歌时,如能迅速把握诗的精魂,往往能提炼出课之魂。

2.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升自己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整合中简化教学头绪,在整合中扩大教学的容量,在整合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

3.课因简洁而美丽,因速度而美,因深入而美,因灵动而美。“一剑封喉”“一矢中的”确实应该是教学的一种神奇绝美的境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校三年级主题班会主持词开场白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班会课时间了,今天的班会课由我和主持,希望同学们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

乙:在班会课开始之前先请同学们猜两个谜语。

第一个谜语是:白色线条地上躺,不怕雨雪和冰霜,行人踏在它身上,交通安全有保障。谜底:(人行横道线或斑马线)

甲:第二个谜语是:圆圆三只大眼睛,十字路口做卫兵,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起提个醒。谜底:(红绿灯)

乙:安全在你脚下,生命在你手中,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合:芦台一小二年级四班《珍爱生命,重视交通安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下面让我们先看一段小品《在路上》:

(小品《在路上》的故事情节)

在放学的路上。两个骑自行车的学生,边谈笑边并排骑车。一个青年人疲劳着驾驶车子,车子超载,飞速向前行驶着。恍惚中,司机向路中间的学生冲去,一个学生倒在血泊中,另一个撞到在地上。车子飞快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乙:天哪!又一起悲剧发生了!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甲: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可由于不注意交通安全而发生的人生悲剧却经常重演,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车祸的照片。(展示幻灯片)

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就有10万人以上,每天平均大概有280人死于交通事故。全国各地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交通安全事故不断,仅20xx年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学生死亡1767人,小学生死亡2656人,受伤将近3万人。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同学们,再让我们看几张宣传交通安全的漫画:(展示幻灯片)

大家说他们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啊?

对,他们的做法都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是很危险的。

甲: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吧:(展示幻灯片)

乙:1、人行横道。表示该处为专供行人横穿马路的通道。

2、鸣喇叭。表示机动车行至该标志处必须鸣喇叭。

3、禁止机动车驶入。表示禁止各类机动车驶入。

4、禁止鸣喇叭。表示禁止鸣喇叭。

5、禁止行人进入。表示禁止行人进入。

甲:6、停车场标志

7、人行天桥或人行地下通道标志

8、残疾人专用设施标志

9、禁止向左转弯标志。表示所有车辆禁止向左转弯。

10、危险标志。表示接近此处会有危险。

乙:下面请大家说一说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交通安全的行为:(请同学举手回答)

好,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还是看一下图片,多掌握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5年级共有学生58人。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还没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此外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本班约有五分之二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

1、思想内涵丰富。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2、安排了四个重点训练项目

苏教版国标本中年段阅读教材,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

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注重向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就是说,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就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而言,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除了肩负“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编排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1)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阶段目标”阅读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朗读、默读的技能,阅读理解、概括等能力,第三学段较之第二学段有明显提高。本册教材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

(2)注重读写结合。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读写结合,是分长、短两条线来安排的。长线结合是指突破了按单元对应地安排读写训练,以使学生的阅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内化过程,力图限度地避免学生习作的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短线结合是指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这种与阅读对应的片段训练,用时少,见效快,既是作文教学的补充训练,又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牧场之国》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全文共 2075 字

+ 加入清单

课文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