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奥尔夫指挥教案(汇总20篇)

浏览

6139

范文

1000

主题班会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为响应学院的号召,针对《综合素质培养专题教育活动》,我们班进行了四次的学习和讨论。

第一天,在我的带领下大家了解了什么是综合素质、如何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和形成综合素质的途径。由于这些问题大家之前没有钻研过,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为他们准备了课件,里面有图片,很形象、具体,易于大家理解和吸收。结果,第一次的主题班会开展的很顺利,大家都积极配合,争相回答问题,进行讨论。班会后,向同学们询问,他们都说班会开的很好,充分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很容易理解。

第二天,辅导员带领大家学习、消化、践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考评办法》,主要学习了《文明教室考评办法》、《文明寝室管理与考评办法》、《寝室长考评方法》、《班委管理及考评方法》、《学生班级考评方法》、《学生会工作办法》。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教室是学生学习上课、师生沟通、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展现当代大学生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而寝室是我们休息的重要场所,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我们不仅要规范教室管理,更要保持整洁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秩序和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一个班级的好坏,不能仅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努力,它需要大家的集体配合,需要在班委的带领下,成为一个班风、学风优良的班级。通过辅导员的讲解,有利于促进大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天,我带领大家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准则,做人准则,校园文明“十大不",八荣八耻。其中在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准则时,我为大家讲述了我的一位老师的求学历程,他们都为之感动,感触颇多。然后我就即兴让他们自由发言,讲述自己进入大学的目标,信念,以及毕业后的打算。再后来,同学代表对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考评办法》检讨自己德行修炼与日常言行、学业状态、身心锻炼、能力培养和遵章守纪等问题发言。

第四天,我带领同学们在交流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塑造完美人格,培养综合素质。大家积极性挺高,畅所欲言,班会开展很顺利。

总之,这次班会开展的很顺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大家积极回答相关问题。班会期间,会场安静,认真听讲,无不良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2743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学生通过老师的方法引领,小组合作探讨,实践练习和多种方式的朗读,能赏析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赏析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说明简单事物。 学习重点: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学生通过老师的方法引领,小组合作探讨,实践练习和多种方式的朗读,能赏析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大量的赏析训练,并在老师方法、例子的引领下,能运用拟人化手法,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说明简单事物。 教法与学法:

情境法、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老师:ppt、微视频、导学案

学生:默读课文两遍,朗读课文一遍,搜集作者资料,预习生字词,完成导学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提前板书课题和蝉的简笔画) 播放微视频:金蝉脱壳的视频配文字说明。

师语言: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现的是什么情景?

生齐发言:蝉脱壳的过程。

师语言:不错,镜头中是一只蝉,它在蜕皮脱壳。这段文字来自于法布尔的《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知“蝉”识,品《蝉》言,学《蝉》语。(出示ppt)

师过渡: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题材,借助文学手法写成的说明文,因此知识性和文学性是它的两大特点。那么这篇文章中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跳读第一部分,快速勾画蝉的相关知识。

师:提醒学生标注:科学小品文、知识性、文学性 二、知“蝉”识

1、跳读课文第一部分“蝉的地穴”,勾画有关蝉的知识。 2、老师提问有关“蝉”的内容

师语言:老师问,你们来答,测测你们的阅读质量。 (1)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 ? (2)蝉的身体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 ?

(3)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是在 地方? (4)蝉脱皮时最先出来的是 ? 接着是 ? 最后是 ?

(5)脱壳的过程大概要 ? 时间

(6)幼虫脱皮后由 ? 变成 ? ,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

3、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师语言:梳理这些知识点,你会发现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师提醒学生标在书上。

4、浏览第二部分“蝉的卵”,勾画蝉的相关知识。 5、老师提问第二部分有关“蝉”的内容 师语言:老师问,你们抢答。 (1)蝉喜欢在 ? 产卵

(2)卵生在小孔里大约有 ? 个 (3)蝉的卵常被 ? 掠夺 (4)卵的孵化最初像 ?

(5)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可 ? 去 (6)落到地上的幼虫像 ? (7)弱小的幼虫需要在 ? 藏身 6、归纳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师语言:把这些知识点整合,你会发现“蝉的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师过渡:本文主要讲了蝉从卵到幼虫到成虫的生命历程,那么作者是借助怎样的语言来说明这些知识点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蝉》言。(出示ppt)

三、品《蝉》言

1、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出示ppt)

(1)方法指导:先解词,后作用,再说准确性。 (2)示范引领

品析“约”字的准确性:

先解词:“约”的意思是大约,表估计,不确定: 后作用:文中说明蝉生十个卵是个大概估计,不确定; 再说准确性: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合作闯关,赏析“大概”“十分”。

(4)师总结:法布尔在介绍蝉的知识时,用词十分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同时他的介绍又不乏诗意。

2、赏析语言之生动性(出示ppt)

(1)方法指导

语言要生动,修辞和描写。 方法加作用,时刻记心中。 (2)示范引领 蝉脱壳的片段:

接着,

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 使头部倒悬, 折皱的翼向外伸直, 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 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学法指导:

一读:第一遍朗读:女生读全句,男生读动词 第二遍朗读:男女生轮读 第三遍朗读:齐读 二分析:老师引导分析 三发言:指名发言

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

(3)合作闯关,赏析最后一段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因为它掘土四年,

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学法指导:

一读:第一遍朗读:一女生领读,其他部分齐读 第二遍朗读:男女生对读 第三遍朗读:齐读

二讨论:小组六人讨论,师巡视指导 三发言:小组代表发言

这段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师总结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大半生命都在黑暗的地穴中度过,这也正是法布尔先从蝉的地穴写起的原因所在。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不管生命时间长短而好好地活着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这正如香港作家小思说过的一段话,“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地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过。”此时我们想到了一个人,史铁生,那个去北海看菊花的人,他记住了妈妈对她说得话:“要好好活。”这就是法布尔的伟大之处,他将虫性探索写出了人性反省的境界,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学习。

(4)课堂检测(出示ppt)

师过渡:法布尔在《蝉》中共写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课文只节选了两部分,下面请赏析来自另外两部分的文字。

A、“从未”——品语言之准确性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蝉的音乐》)

B、品《蝉和蚁》之生动性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 拖住它的翅膀, 爬上它的后背,

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 竟当着我的面, 抓住蝉的吸管, 想把它拉掉。 (《蝉和蚁》)

师过渡: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学习蝉的语言来介绍你的手机。

四、学《蝉》语 1、写法指导: 准确方面:大小、外观 生动方法:第一人称、拟人

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你的手机,注意写出手机的外观和作用。

2、放作文师范视频

3、学生一分钟思考,打腹稿。

4、说给对桌听:口头作文,对桌互相指正。 5、呈现点评。当堂评析,提出修改意见。 五、课堂小结

1、回忆品析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方法。 2、师总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场科学与诗的探索之旅。科学是语文学习的态度,诗是语文学习的情怀。让我们满怀激情与诗意,在语文学习上一路前行。更多未知的奇妙故事,我们留待下次相遇。更多未知的有趣故事,我们留待下次相遇。

六、作业

1、课堂练笔继续完成。 2、课外阅读《昆虫记》

3、摘录你喜欢的五句话,并做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全文共 3146 字

+ 加入清单

一、依据课标学情,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的课程内容为知道元代通过宣政院来管辖西藏,进而了解西藏在元代时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依据该课标内容,本课在教学设计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拓展。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1330年)》,让学生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在了解行省制度的深远影响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主线:让学生知道西藏在通过宣政院管辖后,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通过对这些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此来拓宽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为他们后续的历史学习服务。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六课。在衔接第五课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讲述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治理,推行了行省制度,全国分设10个行省;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治理,设宣政院管辖西藏。通过一系列有建树的行政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尝试,对后代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本课为后面几课的讲述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单元中的位置也至关重要。

但由于本课讲述的是元朝的统治,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其内容也比较枯燥;相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经过了一个多学期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和对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上行省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学生可通过寻找家乡现在行省名称和建制与元朝所属行省的关系来提高对本课的认识,为重、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二、紧扣教学重点,设计学生活动

“元朝的疆域”一目,教材是从元朝疆域范围、元朝疆域很辽阔两个方面来展开叙述的,对该子目的了解主要是为后两个子目的学习服务的。

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关于行省制度这一部分,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元朝行省设置。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十个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在这十大行政区域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地区。第二,行省设置的作用。设计时只有通过对行省官员行使权力的解读,来说明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加强了统治。

另外,“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目,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该子目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策略——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在最初的设计中想到要运用一些图像或视频资料切入,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单就元朝统治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影像资料很少,其中就本课对元朝总体评价的有价值的资料就更少了,于是就想到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的办法来加以概括。后来在翻阅姚大力教授的《追寻“我们”的根源》一书后找到了灵感。遂把他对于元朝统治的经典评价加以归纳,开篇直接引入,并设问:为什么姚教授会对元朝给予这样的评价呢?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何无法抹杀的贡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对元朝的整体感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设计“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知晓元朝疆域范围,特别是让学生知道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中国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版图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并通过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关于民族交融的理解,在最初的设计中,把它和后面的第三子目进行了融合,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又进行了调整,从编者的设计意图出发,理解到在元朝,除了辽阔的疆域外,更多的民族也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之后才有了对这些地区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样做既顺应了教材原有的体系,也符合对知识整体建构的规律。

3.关于行省制度的设计,在设计前,首先得认识到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要把它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加以理解。首先关于元朝的中央机构,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为核心的元朝官僚机构不仅汉式特色明显,而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也很明显,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来完成。其次在对地方行省制度的解读上,通过史料研读、图片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让学生明白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并通过对地方史的解读,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理解。

4.在第三子目,据教材编写体系理解,那就是在不设行省的区域,元朝也因地制宜的进行了很好地管理。根据课标要求,在设计本子目时,教师重点以西藏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例,让学生在理清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明白西藏和中国台湾地区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径都是不能得逞的,必将遭到失败。然后分别以东北、西北、西南等其它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为例,重点解释“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三、挖掘教材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加强对地图的研究,建立历史空间概念

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元朝疆域图(1330年)》,以该图贯穿始终。如在设计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话的理解,设计中把元朝和唐朝的疆域图加以对比呈现,通过寻找其中的区别,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元朝疆域的辽阔。另外关于民族交融这一内容,通过地理区域和动向图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了辽阔的疆域外,更多的民族也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概念。

此外,在讲解“行省制度”时,教师也紧紧围绕该图展开教学。通过寻找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十个行省及元朝地图与现行中国行政区划分图的区别,帮助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更好地建立历史空间概念。

最后,在讲解“因地制宜”这一管理方式时,同样也引用了该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以上地区的管理与其他大部分地区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元朝因地制宜管理边疆地区的方式,使学生的历史空间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引用相关史料,适时进行释疑解惑

对某些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缺少相关史料的补充和解释,显然是不足的。如在讲“元朝的疆域”一目时,除了引入地图外,还适时引用了明代宋濂在《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中的一段描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理解,正确描述出元朝的疆域范围,这比起简单的读、讲印象更为深刻,也更便利于理解。

元朝的“行省制度”一目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要理清该制度,首先得理解元朝的中央机构。关于这一内容,教材有明确的文字表述,但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读背显然是行不通的。设计时,教师除了精心制作“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以框架体系的形式进行呈现,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归纳概括、理解填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增强他们对教材体系的掌握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外,适时补充一些史料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关于中书省和行省之间的关系以及行省官员的权力的说明在教材中没有非常直接的呈现。而这一内容的掌握对理解行省制度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设计时教师及时引用了韦庆远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元史·百官志》中的一段话进行释疑和解惑,帮助学生掌握行省制度的内涵,为突破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关于对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及对中国台湾地区管辖的过程的理解,也是通过一些史料的引用来加以说明的,但如能对以上这些史料的选择上再多一些甄别和删选,可能会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开学第一课活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的:

1、带领孩子熟悉校园环境,教育孩子爱校、尊师,激发其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进行坐、立、行、路队等训练,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3、初步排好座次,为第二周走向正常教学作好铺垫。

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爱校教育

1、老师祝贺小朋友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

2、班主任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二、常规训练:

从现在起,你们可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知道一年级学生该怎样做吗?让我先来看看谁坐得最像一年级的小学生。表扬坐姿端正的同学。

1、训练坐姿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学校的哥哥姐姐们上课是怎样坐的(播放照片)。

老师说明要求:上课的时候正确的坐姿是:小手平放桌面(右手在上),双脚平放地面,腰背要挺直,小眼睛要看着老师或黑板。

老师示范。

现在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念一个神奇的咒语,老师说:123,你们说:快坐好!我们小朋友就能变成一个个坐姿端正挺拨的小学生了。咒语你们记住了吗?我们来练习一下。老师与学生配合练习口令。现在老师要念咒语了,看谁能很快地变成一个小学生,坐得的小朋友,由副班主任老师发给孩子贴纸,作为奖励。师在课桌间检查指导坐姿还不太端正的孩子。

2、听课、发言常规训练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上课的时候坐姿要端正,不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也不能和边上的小朋友说话。

如果老师说话了,你们就要看着老师,认真听老师在说什么。如果你们也在说话,老师的话就听不见了。

现在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正看着我,听得最认真。(班主任发贴纸奖励做得好的小朋友)如果老师请小朋友在课堂上发言,你也要静静地听。

你如果你要提问,或者发言,要先立起你的右手,经得老师同意后再发言。

训练发言(师示范):立起右手,经老师同意后,左移或右移一步,站立在课桌边的空位,双手自然垂直在大腿两侧,腰背挺直。发言要大声。老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巩固训练,发贴纸。

3、课前准备和下课时的常规训练

小朋友们学会了正确的坐姿,学会了眼睛看着老师认真地听,还学会了先举手再大方地发言。真棒!

现在,我们就要准备上课了。上课之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老师教孩子摆好学习用品。从书包里拿出语文书和文具盒,提醒动作要轻,不要说话。照老师的样子,把书和文具盒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老师又要说咒语了,老师轻轻地说:头往左边偏。

小朋友们接:闭上小眼睛。训练口令。训练动作。指名做得的当小值日生。

班主任对小值日生做培训,班主任说:上课,值日生:起立,全体起立,起立的要求与发言站立的要求一样,师行弯腰礼:同学们好!生行弯腰礼:老师好!要求问好声整齐、响亮。值日生:坐下。全体速度坐下,注意动作要轻。表扬坐下便坐姿端正的孩子。练习两次。

4、训练路队,带领孩子参观学校。

你们看,哥哥姐姐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啊。

要求:排队要安静,快速。排队、走队的时候要有精神,眼睛望着前一个人的后脑勺,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能说话。

师示范

在教室的过道内排队(从矮到高),发放排队序号牌,记住自己的位置。

训练走队,要求:眼睛望着前一个人的后脑勺,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能说话。上楼梯时,轻步靠右行走,眼可以看脚下。边练习,边带学生参观校园(重点是:水房、操场、厕所、饮水机),强调:在课间休息时不能追跑、打闹,不要到别班教室玩耍。

5、回教室安排座次。

回自己刚才的座位上休息片刻。背上自己的小书包,安静迅速地在过道里按刚才的队型站好。男孩女孩先后站好,先女孩,再男孩。

按照从矮到高的原则,迅速安排好座位。

6、下课训练。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要下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课训练:如果老师说下课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老师说:准备下课。

一来,学生说:轻轻收,小朋友收好本节课用到的学习用品。

二来,学生说:轻轻摆,小朋友摆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

起立,老师喊口令:起立,师行礼: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再见!生行礼: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师:请同学样轻轻地把椅子推回桌子下面,把课椅摆正。练习两次。发贴纸。

三、放学。

注意路队的纪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精品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三,全文共 220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罗迦8226;费8226;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__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蒂(dì)孜(z)汲(jí)渊(yun)恒(héng)榨(zhà) 锲(qiè)

(2)重点词语

探求:探索追求。

汲取:吸取。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谈创造性思维”,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作者论述的对象。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的见解;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指出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人。

二、深层领悟

1.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道 理的?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时,列举了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8226;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引用论证,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 的研究结论。

【结束语】

本文由一道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板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8226;费8226;因格

提出问题: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层层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雷锋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模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3398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主题:孝敬父母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录音带、诗、录音机。

活动过程

宣布“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部分

主持人甲:最近我们班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同学们一定非常关心这个结果,现在就告诉大家(1)知道父母生日的有20人,(2)在家做家务活的有14人,(3)跟父母闹过矛盾的有23人,(4)每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有3人。(5)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15人

(6)在家吃饭时,摆碗筷7人(7)如果妈妈生病了,会照顾妈妈的人6人。

主持人乙:听了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个主题班会,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今后会做得更好。

甲: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眼里是阳光,是希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吸取知识,增长智慧,快乐成长。为了这一切,爸爸、妈妈付出了很多努力。

现在请大家欣赏一则小话剧,

主持人乙:请六位同学上台表演话剧《苹果树》,大家热烈欢迎

一位同学扮演苹果树,其他五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年龄段的小男孩。

第一阶段:(同学甲表演小男孩)

从前有一棵树,她好爱一个小男孩。每天男孩都会来,收集她的叶子,把叶子编成皇冠,扮起森林的国王。男孩会爬上树干,抓着树枝荡起秋千,吃吃叶果。他们会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男孩就在他的树叶下睡会。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喔!树好快乐!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男骇长大了,树常常好孤单。

第二阶段:(同学乙表演小男孩)

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树说:“来啊孩子,来,爬上我的树干,抓着我的树枝荡秋迁,吃吃苹果,在我的树荫下玩耍,快快乐乐的。”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树和玩耍。”男孩说:“我要买东西来玩,我要钱。你可以给我一些钱吗?”

“真抱歉”,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孩子,拿我的苹果到城里去卖。这样,你就会有钱,你就会快乐了。”

于是男孩爬到树上,摘下她的苹果,把苹果通通带走了。

树好快乐。

男孩好久没有再来……树好伤心。

第三阶段:(同学丙表演小男孩)

有一天,男孩回来了,树高兴地发抖,她说:“来啊,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着我的树支荡秋千,快快乐乐的。”

“我太忙了,没时间爬树。”男孩说,“我想要一间房子保暖,我想要妻子和孩子,所以我需要房子,你能给我一间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过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去盖房子,这样你就快乐了。”

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枝,把树枝带走去盖房子。树好快乐。

第四阶段:(同学丁表演小男孩)

可是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所以当男孩在回来时,树好快乐,快乐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来啊,孩子”她轻轻地说,“过来,来玩啊”

“我又老又伤心,玩不动了。”男孩说,“我想要一条船,可以带我离开这里,你可以给我一艘船吗?”

“砍下我的树干去造船吧!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你就会快乐。”树说。

于是男孩砍下她的树干造了条船,坐船走了。

树好快乐。但这不是真的。

第五阶段:(同学戊表演小男孩)

过了好久好久,那男孩又再回来了。

“很抱歉,孩子,”树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苹果没了。”

“我的牙齿也咬不动苹果了。”男孩说。

“我的树枝没了,你不能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没有办法在树枝上面荡秋千。”

“我的树干没了,你不能爬了。”

“我太累了,爬不动的。”

“我真希望我能给你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我只剩下一块老树干。我很抱歉……。”

“我现在要的不多,”男孩说,“只要一个安静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好累好累。”

“好啊!”树一边说,一边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树根是最合适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休息。”

男孩坐了下来,树好快乐……。

甲: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

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

乙: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

像高山似大海,他包容着一切。

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与母爱。

主持人甲:那棵树,就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就好像那个小男孩。

乙:下面,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诵读《我的母亲》:

我的妈妈好像是一座永不停息的摆钟。一年四季的忙忙碌碌,又极有规律。清晨,天刚刚蒙蒙亮,她就悄悄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餐。早餐准备完毕,才轻轻地摇醒我:“起床吧!小懒猫。“我向妈妈道一声“早上好”的时候,她的脸上便会露出满足的笑容。每天早晨,当我喝着妈妈亲手热的牛奶,品着妈妈亲手煮的鸡蛋,吃着妈妈亲手烤的面包的时候,心里便会涌出一种温馨之感,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每逢下雨,哪怕是小雨,妈妈也要为我送雨具。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又为我送伞,但没有把准时间,到早了。

于是她就在风雨中等待着。当我从教室里跑出来的时候,她的头发上已经溅满了雨珠,衣服也是湿漉漉的了。她一见我,立刻高兴地说:“快,穿上雨衣!”当我在妈妈地帮助下,穿好雨衣的时候,我顿时觉得心理暖融融的。有了妈妈的关爱,再大的风雨我也不怕啊!

甲:下面有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则父亲的故事:

许多年前,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名叫阿尔?卡彭的人,名噪芝城,不是因为英雄业绩,也不是因为非凡创举,而是因为他罪大恶极,从走私到谋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然而,他总是能逍遥法外,逃脱法律的惩处。原因是他有一个人称“铁齿埃迪”的大律师。

埃迪伶牙俐齿,精通法律,他的如簧之舌一次又一次让卡彭摆脱牢狱之灾。卡彭为了感谢他,不但给他很高的酬金,而且分给他不菲的红利。埃迪因此过上了庄园别墅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对于卡彭的社会危害,他毫不关心麻木不仁。

但是,铁石心肠的埃迪心中也有一块柔软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儿子。他深爱他的儿子,希望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一切——最好的衣食,最好的汽车并享受最好的教育,为此,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尽管他庇护坏人不遗余力,但是他还是希望他的儿子将来走上正道。然而,他发现,要让儿子走上正道,他有两样东西是无法给予的——好的名声和好的榜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有一天埃迪做出了改邪归正的决定。他向警方揭露了卡彭的一切滔天罪行。埃迪清洗了自己的罪恶之身,让儿子看到了一个英勇、正义、诚实的父亲。可是他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年后,他在芝加哥的大街上遭遇卡彭同伙的枪杀。他用生命给了儿子最珍贵的礼物。

主持人乙:妈妈,多么亲切的字眼!

主持人甲:爸爸,多么诚挚的称呼!

合: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体贴我们;在学习上督促、指导我们,。父母都会把他们身上最好的、最符合我们需要的东西交给我们,我们要怎样回报父母呢

讨论

甲:有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演唱《妈妈的吻》

歌词: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

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

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

吻干我脸上的泪花上的泪花,

温暖我,那幼小的心,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

叫我思念到如今,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

女儿有个小心愿,小心愿,

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

吻干她那思儿的泪花,安抚她那孤独的心

女儿的吻,纯洁的吻,

愿妈妈得欢欣,吻干她那思儿的泪花,

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女儿的吻,

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

乙:听听父母的心声。请家长发言谈培养孩子的感受。

甲: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心灵表白)

乙: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甲:让我们对天下的父母说:“我们永远爱你们,我们永远是您们的骄傲!”

乙:千歌万曲,难以抒发我们对父母的爱戴!

甲: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

合:请全体同学起立,宣告我们的承诺: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向你们郑重承诺;

在思想品德上让你们安心:

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

在生活上让你们省心。

我们要“不负天下父母心”

班主任总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如何孝敬父母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

希望你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们能做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中,初三,全文共 2443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 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入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中国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注意诗的节奏和重

(3)合作探究:

A、“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B、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C、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D、这首诗如果去掉第四节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四、教师总结该诗的构思特点、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 (意象) ,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诗歌的绘画美 乡愁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v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是 实现了的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诗歌的建筑美 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v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

诗歌的音乐美 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v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五、拓展阅读: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乡愁四韵》)

2.比较阅读。

中国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中国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3.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1Myclassroom》优质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1464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材料及分析: 本课时为PEP4 Unit3 Let’s spell内容(P26)分为Read, listen and chant; Read, listen and number; Look, listen and write三个板块。第一部分呈现了字母ar和al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第二部分通过读单词,听音排序的活动强化记忆ar和al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根据发音规则读出新词,巩固学习ar和al的音-形对应关系;第三部分则通过听音写单词活动帮助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单词。

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学中通过拆音,拼音和分类等语音意识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学习,观察、感知、体验并自己归纳出ar和al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尽量给学生自己思维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内容:

1 通过chant复习er, ir, ur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2 通过单词的音-形对应呈现,由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ar和al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并学习跟唱课本歌谣

3进行感知,拆音,拼音等活动,拓展ar和al的单词读音

4完成书本Read, listen and number; Look, listen and write

5综合学习朗读故事

教学目标定位

1 学生能够感知并归纳ar和al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2 学生能够读出符合ar和al发音规则的单词

3 学生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出符合ar和al发音规则的单词,补全短语,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ar和al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并读出,拼出符合发音规则的单词

难点: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自己发现并归纳总结发音规则,并能见词就读,听词能写

板书设计 Let’s spell

card small wall

car ar arm ball al tall

ch sh t c ar mall hall call talk walk chalk

b n m k p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Warm up

1 Enjoy a phonics song

2 Review

Read it loudly

Let’s chant

二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Teach the sound of ar

(1)Present the words: car, card, arm, read and find the similarity and the sound /a:/

(2)Practice a sentence

2 Teach the sound of al

(1)Present a story.

(2)Present the words: ball, small, wall, tall, read and find the similarity and the sound /ɔ:/

(3)Practice a sentence

3 Watch a flash of a book

4 Enjoy a chant

5 Magic ar

(1) Show a flash

(2) Make words with ar

6 Magic al

Show some words with al and try to read the words.

7Read, listen and number

8 Look, listen and write

三Homework

1 Read the knowledge in the book

2 Try to find out more words with ar and al, try to read them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父亲节主题教育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有的家庭责任感。

2、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心父母的健康,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班会准备:

1、书籍《新三字经》

2、《七旬父母将五名子女告上法庭》、《小黄香》等故事

3、同学准备发言稿

4、歌曲《妈妈的吻》

班会形式: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分析道理与故事赏析相结合

班会过程:

一、由母亲节、父亲节引入

1、同学们,母亲节早成过去,父亲节才刚刚迈步。我听说不少同学都为父母准备过礼物,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在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是子女的天职和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却有不少人丧失良知,未能很好地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

2、讲述报纸上《七旬父母将五名子女告上法庭》的事情。

3、听了这真实的事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认为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

二、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投影出示《新三字经》

(1)学生齐读“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亲养儿,多辛苦。报春晖,寸草心。

(2)学生讲《小黄香》的故事。

3、教师小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感情。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并花费了不少血汗和汗水将我们哺育成人。若没有父母的.悉心照料和苦心教导,我们能够茁壮成长吗?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作为子女的是怎样报答也报答不完的。

三、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出示《新三字经》,齐读“孝父母,不能忘。爱父母,生孝情。存孝意,献孝心。父母心,知体谅。心里话,不隐瞒。求上进,父母安。孝父母,不能忘。”

2、结合《新三字经》小组讨论。

3、说说怎样孝敬父母?

四、自省自察及今后做法

1、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些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如何改正?

2、根据平时的观察,表扬班上孝敬父母的好同学。

3、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

(可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朱德总司令孝敬父母》,《陈毅外长爱母亲》,《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之一——杜瑶瑶的故事》,《争孝》等)

五、总结

1、通过今节班会课的讨论,大家应该知道了对父母的养肓之恩要报答,要懂得孝敬父母。

2、齐唱《妈妈的吻》结束本课。

自我评价:

这个教案针对我班部分同学在家庭中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常忽视父母的感受,甚至有意抵触父母意见,听不进教育而做出的一些努力,首先是针对性强;其次,借用事例,古今贯通,贴近生活,说服性强;再次思路清晰,平易浅显,注重交流,活动性强;且包含了一定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育效果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雷锋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模板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班会,设计,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主题班会,能够使学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思考奉献的重要性。结合学雷锋主题,能够从身边找寻体现奉献精神的实例,重新给予“奉献”新的定义,并且能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找到体现奉献精神的各个方面,并能联系实际将奉献精神融入到平时热爱集体,关心班级,乐于助人等细小方面。

教学过程:

一、3月5日学雷锋日简介:

今天是学雷锋日,为何定在3月5日呢?1963年3月2日,雷锋同志因公牺牲后,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二、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提问:为什么今天还在谈雷锋精神?(学生思考并发言)

能否从我们的生活中有所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谈当今社会上无私奉献的例子。

512大地震中那些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还有无数好心人捐款;

上海各区的无数好心人为挽救四名抢救中的消防员捋袖献血。

最近地铁二号线上的那些志愿者,辛勤为人们指路等等。

小结: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需要奉献。

三、读两则小故事,谈谈启发:

四、结合自身

我们能将奉献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例如同学们的乐于助人,关爱集体,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的表现。谈谈班级里同学中乐于助人关爱集体的好人好事。

王肖骏,在运动会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班级同学加油助威;胡玉虎每天认真做好劳动委员的工作,热爱集体等等。

五、你能为班级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学生写下自己力所能及却又体现关爱集体的例子,并进行交流。

六、班主任总结:

不要以为“奉献”离我们很远,不要以为“雷锋精神”离我们很远。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发现那些默默却又闪光的奉献精神,并且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去关心我们的集体,关心身边的伙伴。用我们的行动和新时代中学生的独特个性去诠释奉献的新定义。

学生感受:学生从一开始觉得谈雷锋精神,奉献精神离他们非常遥远,到后来结合了如今社会中那些奉献精神的实例,也将奉献的范围缩小到班级同学的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他们能够体会,其实在身边也有很多有爱心,无私奉献的人和事,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说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需要奉献的原因。

班主任反思:这次主题班会,没有太多的环节和形式。主要还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在形式上可能过于单一。但是内容是层层递进的,让学生能够慢慢去理解奉献精神,理解为何要在班会中谈奉献精神。所以内容的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我感觉这点还是比较欣慰的,希望能够延伸到学生课后的思考和价值观形成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说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

二)、研读课文

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

“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

“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读课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现,体现人物此时兴奋的心情。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可以有三种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写得这样的一波三折,同时人物的内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实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书:

直接描写人物内心

欣喜

兴奋

喜悦

描写人物外在表现

着急

失望

环境描写烘托心理

(七)作业

我们也会盼望着很多事情的发生,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个小片段,我此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补写50字,要求使用两种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晚饭时可以看电视。我自然“见机行事”,分秒必争地打开电视。我把视线从电视上收了回来,才发现碗已经空了。

母亲:“吃完了就去做功课吧。”

……

正是关键时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还没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缓兵之计。

“我还没吃饱呢!”为了大饱眼福,我急忙嚷到“再来一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年级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班会,设计,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自理小能手》

主题班会设计

执教:邹艳鸿

一、活动目的:

今天的儿童将是未来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通过“我是自理小能手”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断地劳动可以促使自己的小手更勤快,大脑也会更发达、更聪明。

二、活动准备:

1、在家练习叠衣服、穿衣服、系鞋带;

2、学会整理自己的文具盒、书包;

3、学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召开主题班会——《我是自理小能手》。首先,请同学们用掌声欢迎光临我们班指导的老师们!

2、开始之前,先让大家猜个谜语,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知道这个谜语的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说:一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全体回答:手)

3、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让我们在歌声中拉开活动的序幕吧!请听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美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运用课件,激趣导入,张显文章意境,体悟文章美感。品读文本,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赏美景,营造氛围,引入课文

1、播放课件,观赏富春江风光。

2、插入解说: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富春江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豪情,他们留下了许多吟咏的佳句。(播放佳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由此引入: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来细心体味,尽情欣赏。

二、由学生讲述作者的简历,教师作评价补充

展示课件:吴均,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骨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人效仿他这种文体,称吴均体。著有《吴朝清集》和小说《续齐谐记》《齐春秋》《庙记》等,不少作品后来失传了。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展开课件,提示重要词语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并对其进行评价。

(教师可适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

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教师的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理解文中加粗词的含义。(多媒体显示)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上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绝

2、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准备质疑。

3、让学生自主提出翻译难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求助于老师。

播放课件:(学生有可能提到的疑难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理清课文的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富春江的景物特征?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全文都是围绕着异和奇这两个字来写的,总领全文的作用。

2、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富春江山水的异和奇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引导边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 水之清

从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天下

飘 奇山:高山寒树 树之奇

荡 独负势轩邈 山之势

泉鸟蝉猿 山之音 绝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六、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摘抄文中景物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一、教师检查背诵

二、播放音乐,让学生想象富春江之美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教师评点,并提出问题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引导学生进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可以通过同桌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品味。)

四、再读课文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1、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展开课件进行总结)

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让学生划出作者感怀的句子,细细体会。

展开课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以骈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富有韵律美。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多媒体显示写景佳句:

风烟俱净,天上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要求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六、探究拓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七、课外延伸

阅读吴均诗歌三首,进一步了解作者独树一帜的写作技巧。

山中杂诗 从军行 梅花落

山际见来烟, 男儿亦可怜, 终冬十二月,

竹中窥落日。 立功在北边。 寒风西北吹。

鸟向檐上飞, 阵头横却月, 独有梅花落,

云从窗里出。 马腹带连钱。 飘荡不依枝。

怀戈发陇坻, 流连逐霜彩,

乘冻至辽川。 散漫下冰澌。

微诚君不爱, 何当与春日,

终自直如弦。 共映芙蓉池。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不少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会使人流连忘返;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整齐的句式读来令人赏心悦目,琅琅上口;文中那些哲理性的语言,也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把你的阅读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写出来。字数在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主题班会总结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上了一节《我自信我能行》主题班会这一课,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自信的快乐,感悟自信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其自信心。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人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美中不足及改进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歌曲《相信自己》营造一种自信快乐的课堂气氛,为后面关于自信的学习及体验做好了感情铺垫。同时通过让学生欣歌曲,谈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并设想、交流自信者常有的态度,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而且也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只有满怀信心、只有“我能行”才能取得成功。

2、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自信

本节课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展开教学,说一说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我能行” ,在学生在回顾自身努力进取、成功的经历深刻体验到信心的巨大作用;“试一试”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我才艺的同时放飞自信的翅膀,在人生旅途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同时还通过分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既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并将课堂学习推向一个高潮。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其真正感受到自信的快乐及其重要性,区分自信、自负与自卑三者的差别,帮助培养其自信心,从而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赏识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这节课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多用 “真好”、“请”“很不错”“精彩”等词句,同时对于学生表现精彩处带领全班学生送上热烈的掌声,真正给予学生大力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下更加踊跃地参与学习并增强了自信。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六年级,全文共 1618 字

+ 加入清单

1、学会生字“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赞美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古诗课件、背景音乐、诗人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雨吗?谁来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遮”读翘舌音,是遮住、遮盖的意思。

3、默读本诗,给古诗划节奏。

黑 云 / 翻 墨 / 未 遮 山 , 白 雨 / 跳 珠 / 乱 入 船 . 卷 地 风 来 / 忽 /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 水 / 如 天 .

4、解释诗中词语。

5、教师范读,强调注意停顿。

6、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 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6、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

(6)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7、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1)学生自学

(2)提问考察 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

(3)让学生说说三、四句诗的诗意。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四、感受诗意境美:(品 诗) ①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②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③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⑤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这里可加唱诗歌。五、背诵古诗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各种形式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小结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了) 七、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 墨水

白雨 跳珠

大风 忽 吹散 去得快

湖水 水 如天 奇(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适合大学生的主题班会致辞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班会,全文共 1798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成绩的那一刻,也许不该骄傲,但我突然多了一份自信。我终于也可以让大家重新认我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要改变了。也许从马老师开学初说我学习状态好了开始;也许是从上黑板做数学题能够独立思考开始;也许是从主动举手讲物理题开始。我很高兴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有了一股能够打破自己内心自卑的力量。但同时,另外一种矛盾的心情也随之涌上心头。成绩单下发的那一天,当于文博说:“你竟然把我挤出前十了。”我擦着黑板的手突然停住了,我已忘记了当时自己的脸上是一种怎样的表情,“竟然”两个字也许是轻描淡写的被说出,确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自从进入一班开始,我也许一直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没有成绩,没有贡献,甚至没有值得老师表扬、大家学习的地方。在学习成绩上,我已经渐渐用自己的落后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被忽略的人,每次下发成绩单,我都要从后往前看,数一数自己是倒数第几,而前十甚至前二十的位置都是我看来可望不可及的。

这次考试后,我突然多了一个称号——“黑马”,这是一个褒义词也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黑马”说明我曾经不优秀,但也说明了我也可以很优秀。既然自己能做到优秀又为什么不自信,不努力呢?

我很欣慰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也正是周围人对我的影响才让我逐渐有了奋斗的力量。

首先我感谢姜凤怡,在学习上,她是一个总能带给我正能量的人。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她总是很坦然,很平静的接受任何挑战。最让我敬佩的是,当有些人一心只想挑战难题时,她却能安安静静的花时间认真梳理基础知识,她的脸上从来没有毛躁与不耐烦,也正是从她身上,我明白静下心的重要性。在与马老师的谈话中,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想要学习和真正学进去根本就是两回事。以前的我就是这样,每天脑海中闪过无数遍“我要学习,我要学习”可真正拿起笔来却无从下手,练习册平均2分钟就翻一页。成绩下来后自己还糊涂,怎么我学了还没有成绩呢?相信在座的也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曾错把“想学习”当成了“学进去”。能坐在一班教室的都是好学生,没有谁不想学习,但我们要把内心的火扑灭,让心平静下来,让真正学进去代替“我想学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还要说说胡家欣,论年龄她比我小很多,但论学习,她却比我成熟很多。就举数学的例子,现在的数学难题越来越多,面对困难,我也见她哭过,但那眼泪只是代表了她的不服气,眼泪过后,她又开始遨游题海,丝毫没有丧失信心。从她的身上,我明白了学习也需要坚强,需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曾经多少次我都因为题目太长而直接放弃了,曾经多少次我因为数学老师批评了我而开始讨厌数学,同学们,所有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批评就意味着老师很在乎我们,也很看得起我们,相信我们能好。我们要坚强的走过学习之路,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对我们的洗礼,我们都需要欣然接受。

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每个人都有优秀的潜力,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全班都有资格考清华、北大。关键就在于你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有一次徐良駿要借我的数学卷,我跟他说我做的不一定对,他的回答点醒了我,“你就是不自信,你说你做的不一定对我就不想看了,你失去了一次机会”。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能渴求别人相信自己?

举个例子,平时上课老师提问了一个问题没有人举手,但随便点几个都能答出来,我自己也是一样,说白了还是胆小,不自信。

我们都是年级的佼佼者,没有必要低调的刻意地隐瞒自己的才能,自信的笑容是最美的,有好的学习方法也要敢于同大家分享,有自信善于表达自己是得到机遇的必要充分条件,也许我们怕说错、怕别人笑话、被别人看不起,但请相信那只是我们的猜测,高三了,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没人会故意挑你的毛病笑话你,相反,在大家都不举手时你表达了自己,反而会成为大家敬佩的对象。有时候,学习也需要甩开包袱,不受外界干扰,把杂念都抛开,一心向着目的地就能学好。

只剩三百多天就高考了,所以课堂上的时间就更为宝贵了。物理课上,我们要学习孙晓凡、陶春润等人积极思考;数学课上,要学习周林博等人举一反三,多角度思考;语文课上要学习杨永利不浪费任何一秒,认真地跟着老师的脚步。

就像电子一样,忽然的跃迁反而会带给我更多能量,为了让别人相信我的实力,我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下次依然保持这个成绩甚至更好才能证明自己。

希望接下来的一年,我可以和同学们共同进步,创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二,设计,全文共 376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景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言之成理即可)

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第2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一、导入新课

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明确: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赤壁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深入赏析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渔家傲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词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

在词的创作,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渔家傲》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目标导学二:理解词意,概括主旨

1.理解词句的含义。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阕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

2.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反思

可取之处

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不足之处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但有些学生还是难以通过诗词内容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优质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感情朗读课文。

情意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1、欣赏《山林鸟鸣》乐曲。

2、说一说,听后你们有什么感受?(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发挥学生想象)这个鸟的天堂是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2、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播放“大榕树”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随机介绍巴金)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大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做“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

4、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讨论: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生读后交流,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6、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3、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初一,设计,全文共 252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要求】

1. 知识:学习叠词运用,细腻逼真的情态描写,积累优美语句,

2. 能力:培养朗读能力,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学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3. 情感:通过对本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品味,体悟文章主题,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让“爱”的清泉流淌心中。

4. 方法: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合作探讨,听说结合。

【重点难点】

1. 课文美的意境的品悟。

2. 多角度理解课文主题。

【教具课件准备】

计算机 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

音乐背景:《凝聚这份爱》

画面显示:白衣天使们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非典”病人场面。

(导入语)

同学们,在20__年的春天,非典病魔肆虐地袭击着人类,袭击着我们的家园,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多少人难逃病魔的侵袭,陷入极度的恐慌。而白衣天使们,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与非典病人几乎零距离的接触!一曲曲爱的赞歌强烈地响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她那诗一般的语言构成美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这就是著名诗人金波的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课件展示)

背景画面:美丽的风景画

主题内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二. 学习新课:

1. 整体感知:

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我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勇于探究,善于合作。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圈划出生字词,和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课件展示):

整体感知:大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圈划出生字词,优美语句。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

下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疏通文字。之后,把你划出的优美语句也交流一下,看看大家的想法是否一致。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最后明确)

哞 mōu 酥 sū 蔷薇qiángwēi 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孪生luán 泥泞nìng

2. 重点理解: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请同学们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自主学习,请大家快速默读,划出文中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其次,合作学习,我们小组讨论,归纳文章情节发展步骤。

(课件展示)

重点理解:(1)快速默读,划出文中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

(2)小组讨论,归纳文章情节发展步骤。

(学生自主学习后,单独回答,最后明确)

问题(1):心情变化的语句:

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 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意见,最后明确)

问题(2):情节发展步骤:

盲孩子寂寞——“影子”陪伴使他很快乐,给他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3. 朗读强化训练:

一个盲孩子,因为看不见光明,过着孤独寂寞的日子,后来,影子的陪伴使他获得了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在困境中,萤火虫、影子、以及太阳、月亮的爱,都使得盲孩子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最后,那本无生命的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多么美丽的童话啊,让我们用心去品味这曲爱的赞歌。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的把握。

(课件展示):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 探究研读:

问题一:美的意境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绚丽的境界。分析一下,文章从那些方面创设这种意境的?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明确: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愉快,情境多姿多彩。 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荧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切织成了一种绚丽的境界,吸引着、感染着读者,使读者获得美的熏陶。)

问题二:美的语言

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品位一下美的语句,体会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1)按句排行,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渓流水,自然流畅,叮咚有声,适合表现童话内容,适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

(2)大量运用叠词,如“静静”“轻轻”“潺潺”“沉沉”“幽幽”“飘飘忽忽”“模模糊糊”“踉踉跄跄”“跌跌爬爬”等等。这些词语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

5、多角度理解主题:

同学们,关于文章的主题,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和有一个集中而明确的表达。不过,有时候,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比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这篇文章的主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请同学们参照课后练习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组讨论课后练习一)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理解一:对于像盲孩子一样的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理解二: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理解三: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三、课堂小结:

一个盲孩子,由于受到来自多方的关爱,获得了光明,获得了幸福;一个没有生命的影子,因为关爱他人,最终也获得了生命。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童话。让我们带着美的体验,去抒写心中那永恒的“爱”。

(音乐响起《凝聚这份爱》)

四、巩固练习

1、加点字注音

潺潺( ) 咩咩( ) 泥泞( ) 孪生( )

嬉戏( ) 踉踉跄跄( )( ) 哞哞( )

2、仿写句子:

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仿写:

他还看见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上明亮的露珠。

仿写:

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仿写:

五、拓展延伸:

金波的诗:

读自己的影子

金波

小时候,不识字,

总喜欢坐在那里,

读自己的影子,

像读一本童话的故事。

总是读一头黑熊

或是几只很黑的小兔子,

坐卧在我的脚下,

和我有说不完的话。

直到太阳落山,

影子消失,

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

我知道,明天

影子还会来,

还会有新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幼儿园2024父亲节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幼儿园,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活动目标:

1、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爸爸的本领,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2、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达爸爸的本领。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爸爸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

物质准备:爸爸调查表(姓名、属相、爱好、本领)、几位幼儿的爸爸等。

活动过程:

一、爸爸调查表:

1、“前几天请宝宝们回家对爸爸进行了采访,你们知道了爸爸的哪些事情?

(幼儿自由讲述)

2、出示幼儿共同收集的调查表。

(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

3、小结:“宝宝们真厉害,你们知道了爸爸的许多事情,有的知道爸爸的生肖,有的知道了爸爸的年龄,还有的知道了爸爸的职业。”

二、爸爸的本领:

1、“今天我们班级请来了几位爸爸,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呢?待会你们就会知道啦”

2、鼓掌欢迎爸爸上场

3、请爸爸做自我介绍

4、观看爸爸的歌曲表演、做手工表演、变魔术等。

5、“宝宝们观看了爸爸的表演,喜欢吗?觉得爸爸怎么样?

小结:我们如果要像爸爸一样本领大,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好每一个本领,将来才能像爸爸一样

三、散文欣赏:《爸爸的手》

1、“宝宝有一双小手,爸爸呢有一双大手,爸爸的大手有什么本领呢?我们一起听一听”

2、欣赏散文《爸爸的手》

(交流散文中爸爸的手的本领)

3、“想一想爸爸的手,还会有那些本领呢?”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加深了父亲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密切了父亲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父亲的尊敬和亲近感,并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谢的心情,同时也让当爸爸的男人们体会到了自己的自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爱眼日主题班会教案

范文类型:教学设计,适用行业岗位:班会,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主题班会名称:自律成就梦想(5·4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 5·4青年节

活动目的:通过次班会,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务,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立足现实,激发他们“为中华之突起而念书”的热爱自己的国家热情。让同学们更加明确本身的抱负,以激发更大的进修热情,为进修年的进修注入更大的动力。

活动主题:责任 理想 爱国

活动背景: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x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x,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国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活动过程:

1. 组织散播有关优秀青年志愿者事迹的影视作品或是爱过电影。

2. 可以评选我们的青春偶像:采访学生,统计其中欢迎的青春偶像,调涨其中的积极向上,能体现青年风貌的。制成展板,与学生展板同时展出。

3. 寻找有特长有特殊经历有青春活力的学生,撰写他们的个人小简介,制成展板,惊醒宣传。

活动的意义: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80年的风雨征程。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我们的节日。

青年, 朝气蓬勃的人; 青年, 我的中国. 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 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年青的中国, 奔流的中国, 我的中国. 我们中国青年,浩然正气满乾坤!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兴奋的统一体。通过活动把积极地风尚散播开来,将这样的精神更加深入到每个年轻人心中。

活动主旨:

弘扬年轻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彰显新一代青年的朝气与活力。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与思想作风。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中心,服务他人社会,为创造更好的环境现出自己的力量。

班会总结: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