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财政所工作情况汇报(精选7篇)

浏览

1704

范文

7

篇1:财政系统核算中心春训作风整顿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234 字

+ 加入清单

财政系统核算中心春训作风整顿情况汇报

财政系统核算中心春训作风整顿情况汇报

2月27日,财政系统XX年年春训动员会后,核算中心内部随即集中开展了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前提,以县委、县政府x县长及x局长在动员会上的的讲话精神为重点,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体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通过此次整顿,使我中心干部思想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整出了成绩,改出了效果。中心同志进一步统一了认识,端正了思想,改变了作风,增强了斗志,对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充满了信心。下面,就中心整个活动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启动,精心安排,层层落实

组织领导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在财政系统春训动员大会刚召开完毕,我中心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由于本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中心放弃节假日,详细安排和落实了整顿工作的各项事宜。一是迅速召开了中心动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考勤、请假制度,把作风整顿工作落在了实处。二是制订了详细的安排计划,制定了《中心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安排意见》、《中心关于XX年年各柜组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材料,并设计制作了春训学习考核登记表,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各阶段的具体日程安排形成书面材料,做到了学习整顿活动时间清楚,任务明确,严密有序。在整个活动整顿之中,中心主任坚持亲自检查、督促和落实,真正把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工作

我们始终把理论学习贯穿于全过程,在学习中,提出“内容上求深,方法上求活,学习上求实,效果上求佳”的学习思想。在学习内容上,我们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等理论专著及x书记、x县长、x部长在全县三级干部及全民创业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了市财政局x局长的讲话,重温了x局长在动员会上的报告。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坚持集中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和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带着问题重点学,结合工作认真学,围绕七个讨论题目,针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年”及市财政局提出的“财政管理效益年”就今后如何干好本职工作及对改进集中核算工作有何建设性意见和合理性建议展开讨论,进行了大胆设想,每位同志都做了充分准备,进行了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分组学习期间,中心各柜组每天都能保证1—2个小时学习时间,进行了分组学习讨论,并作了详细记录。每个同志就本次活动都撰写了既有理论深度、又联系实际工作的作风整顿剖析材料、心得体会,中心及时举办了学习专栏。在学风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整个活动期间,无一人请假,无迟到早退现象发生。通过这次学习教育和整顿,使中心同志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立足本职,查摆问题,制定措施

由于这次学习整顿本身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会计科目的大范围调整,月底报表的报出,任务更是迫在眉睫。为了做到整顿、工作两不误,同志们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完成了所有账套报表的打印报出工作,以及1月、2月的凭证重新处理等工作,保证了核算中心报账业务的正常开展。在整顿中,我们坚持把联系本职工作与查找问题做为思想作风整顿的重点,要求每位同志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针对自己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学风不正,信念动摇,精神不振,无所作为,个人主义,小团体利益,以及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搞不正之风等问题,围绕“五查”内容,并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了全面查找和自我检查。一查“思想”,看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二查“学习”,看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坚持自学并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好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三统一”;三查“工作”,看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树立的牢不牢,工作责任心强不强,是否有拖拉之风、空谈之风、飘浮之风、虚假之风、懒散之风,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等问题;四查“纪律”,看是否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是否遵守局里和中心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五查“廉政”,看是否严格执行中、省、市、县有关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是否存在玩风过盛、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以及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问题。

通过学习和整改,我们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端正学习态度,力求精益求精,要将平时学习进行制度化和经常化;三是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统筹安排,求真务实,切实遵守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误务追究制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继续倡导“微笑服务”的工作风貌,举止言谈要文明有礼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将服务与监督融为一体;五是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六是在“反腐倡廉”问题上,要真正意义上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更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

以上是中心的春训作风整顿情况汇报,请予批评指点。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此次整风活动为契机,按照局里和中心指定的各项安排和计划为目标,立足本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2024年14月财政预算执行及财税工作的情况报告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40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2005年1-4月财政预算执行财税工作的情况报告

天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2005年1-4月财政预算执行及财税工作的情况报告

中共天城县委:

2005年1-4月,我县财税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县委十届三次全会会议精神,围绕年初县人代会提出的财税目标任务,以“先教”活动为契机,深化财税改革,强化财税监管,各项税收征管入库情况良好,财政预算运行情况平稳。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截止4月25日,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7,638万元,比上年增收4,408万元,增长19%。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756万元,比上年增收3,680万元,增长24.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214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40.5%,比上年增收3,059万元,增长42.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542万元,比上年增收621万元,增长7.8%。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774万元,比上年增收359万元,增长10.5%。完成上划“所得税”收入5,108万元,比上年增收369万元,增长7.8%,其中:上划企业所得税完成2,240万元,比上年减收494万元,下降18.1%;上划个人所得税完成2,868万元,比上年增收863万元,增长43%。

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2,800万元,比上年减支166万元,下降1.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958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22.3%,比上年增支1,137万元,增长19.5%;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842万元,比上年减支1,303万元,下降18.2%。

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214万元,比上年增收3,059万元,增长42.8%,增长势头较好,为年初人代会批准预算数25,200万元的40.5%。分税种看主要是:增值税完成1,1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7万元,增长23.5%,主要是烟草企业增值税增收、云南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以及云南滇能天城发电有限公司投产增加收入而使增值税增收,其他方面还有煤炭价格上涨、炼焦生产扩大、供电价格上涨也使增值税增收。由于主体税种增收,带动附加税费的增收,其中城建税完成531万元,比上年增收91万元,增长20.7%,教育费附加完成3,440万元,比上年增收436万元,增长14.5%;企业所得税完成19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2万元,下降17.6%,主要是烟草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减少所致。其他税种有增有减,增减幅度不大。

(二)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5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1万元,增长7.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完成8,506万元,比上年增收589万元,增长7.4%,主要是生态园、湖泉公寓、州烟草公司等建设土地征用取得收入。

(三)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958万元,比上年增支1,137万元,增长19.5%,为年初人代会批准预算数31,200万元的22.3%,支出进度偏慢,主要原因是资金调度困难,一些专项支出尚未拨付;部分项目尚未实施,资金无法拨付。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84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03万元,下降18.2%,主要是由于上年的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支出基数高。

三、预算执行中所做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各项收入指标。财税部门根据县人代会通过的预算收支方案,结合上级财税部门下达的任务,将收入任务及时下达到各乡镇,分解到各征收机关,落实到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肩上。

(二)积极组织各项收入。财税部门一手抓“先教工作”,一手抓“组织收入”,做到“先教”工作见成效,组织收入见成绩,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756万元,比上年增收3,680万元,增长24.4%。

(三)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财税部门在做好正常收入征收工作的同时,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如国税局以“推综”工作为契机,进行税源调查,加强与公、检、法、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加大税收执法力度,清缴欠税53万元,其中东风化工有限公司欠税48万元,法院执行追回税款5万元;地税局加强对建筑行业代征、代扣的清收,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采取以票控税等手段,使营业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收156万元、407万元、76万元;财政部门根据县委政府的决定,及时征缴自来水公司和县医院改制国有资产转让收入1,200万元,征缴土地出让金收入7,810万元,确保了各项收入做到应收尽收。

(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财政部门在确保工资发放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合理调度资金,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到4月25日,共拨付专项资金6,4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专项资金800万元,基金预算专项资金5,600万元。与此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小金库检查工作,抽调人员对上年度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五)开展税收宣传工作。今年的税收宣传月,税务部门开展了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头四个月,各项税收征管入库情况良好,财政预算运行情况平稳。但全面分析2005年全县的财税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收入方面: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因一些不可比的因素将上年的收入基数撑得过大,今年要在高基数上求增长非常困难。因此,要完成与省政府鉴定的县域经济财政考核目标(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2%),任务非常艰巨。支出方面:教育部门“一费制”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离退休人员由差额供养变为全额供养,公安系统执行新的公务费标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卫生人员、中小学教师划入地方管理,保县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支出,归还到期债务等将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压力,预算平衡困难。

五、下一歩的财税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分析调查工作。一是做好税源分析工作,财税部门要深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纳税大户进行税源调查,摸清底子,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监控,确保主体税种稳定增长,全面实行征、管、查三权分离,加大稽查、处罚力度,走强化税源控管、堵漏增收的新路子;三是要将农业税税率从5%降至2%的政策尽快落实到农户,以便加强对今年的农业税征收管理。

(二)千方百计做好组织收入工作,要完成今年上级下达的收入任务,任务非常艰巨。在组织收入上,一是要重视对零星税种的征管,既要抱“西瓜”,也要拣“芝麻”;二是要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入管理;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税收服务工作,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牢固树立“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思想,切实落实好“两个务必”的要求,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二是严格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弥办发〔2005〕10号文件,加大财政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力度,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确保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严格预算,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用车、开会、电话、接待”支出。

(四)加大财源建设的力度。一是加强与省州有关部门沟通,尽快落实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二是要全力筹措资金,支持天城工业经济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财源建设的步伐,为财政增收打牢基础。

(五)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建立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库,做实基本支出,确保预算编制质量;二是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减少资金拨付环节,使财政资金直达用款单位和扶持项目,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扩大采购规模及范围,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建立预算约束有力、管采分离、内部操作规范、办事方便快捷、便于社会监督的管理制度体系;四是要加强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要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和规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基层,并按规定管理使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及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五是要加大非税收入“收支脱钩”改革力度,逐步改变非税收入“谁收钱,谁使用”的状况,实现非税收入“财政统管、政府安排”的目标。

以上是我县今年1-4月的财政预算执行及财税工作的情况,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这一财税工作的主题,树立科学的理财观,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天城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天城县人民政府

二OO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对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65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对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省扶贫办: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对全省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安排意见》(陕扶办发[]48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贯彻意见,并印发了《关于对XX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执行和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对全市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县区完成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办组成4个检查组,分别由办领导带队,于8月20日-29日,对全市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以听取县区工作汇报、实地查看建设项目、查阅档案资料和帐务、走访贫困户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计划下达情况

XX年省上共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计划项目192个,财政扶贫资金18610.955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55个,财政扶贫资金530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财政扶贫资金365万元;扶贫移民搬迁9790户36273人,财政扶贫资金6280万元;移民基础设施项目49个,财政扶贫资金835万元;产业直补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480万元;灾后重建项目3个,财政扶贫资金84万元;互助资金项目34个,财政扶贫资金585万元;绩效考评奖励项目5个,财政扶贫资金270万元;实用技术培训项目12个,财政扶贫资金278万元;残疾人扶贫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洋县公益彩票项目1个,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资金530万元,项目贷款贴息资金596.925万元;“雨露计划”培训经费771.53万元,洋县试点49万元;贫困大学生资助819人,财政扶贫资金343.5万元;“两项制度衔接”经费104万元(市县62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扶贫项目管理费227万元。全市XX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按照中省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部下达到县区。

二、资金使用及报帐情况

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共拨付使用财政扶贫资金15781.3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84.8%,完成报帐12301.12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66.1%。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使用资金3864万元,占72.9%,报帐2830.29万元,占53.4%;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使用资金334万元,占91.5%,报帐324万元,占88.8%;移民搬迁使用资金6280万元,占100%,报帐4365.5万元,占69.5%;移民基础设施项目使用资金618万元,占74%,报帐410万元,占49.1%;产业直补到户443.73万元,占92.4%,报帐443.73万元,占92.4%;灾后重建项目使用资金84万元,报帐84万元,分别占100%;互助资金项目到村585万元,占100%,报帐455万元,占77.8%;绩效考评奖励项目使用资金226万元,占83.7%,报帐215万元,占79.6%;实用技术培训使用资金245.21万元,占88.2%,报帐242.91万元,占87.4%;小额贷款贴息511.75万元,占96.6%,报帐511.75万元,占96.6%;项目贷款贴息556.73万元,占93.3%,报帐556.73万元,占93.3%;残疾人项目使用资金10万元,占83.3%,报帐10万元,占83.3%;洋县公益彩票项目使用资金715万元,占47.7%,报帐560万元,占37.3%;“雨露计划”培训费使用612.12万元,报账612.12万元,分别占79.3%;洋县试点使用、报帐49万元,分别占100%;贫困大学生资助343.5万元,报帐343.5万元,分别占100%;“两项制度衔接”使用资金98万元(市县56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报帐98万元,分别占94.2%;扶贫项目管理费使用205.3万元,占90.4%,报帐189.6万元,占83.5%。

三、项目建设成效

全市XX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共新修和改扩建村组道路233.46公里,其中硬化水泥路105.8公里,建桥68座,建人畜饮水工程31处,解决安全饮水7856人,改造农电线路93.5公里,解决用电困难3350人,新修基本农田491亩,建河堤4586米;实施农户改厨2222户,改厕1822户,改圈1404户,粉刷房屋3452户,硬化庭院1892户,建沼气池593口,建村“两委”活动室11个,卫生室15个,文化广场7个;建集中移民安置点182个,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0022万户37203人,新建房屋31341间;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5个,项目覆盖农户4.99万户,小额信贷扶持贫困户6685户;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34个,发展会员2735户;产业开发扶持贫困户新建产业大棚47个,发展经济园林6789亩,干鲜果10411亩,蔬菜2470亩,中药材5107亩,食用菌287万袋,牲畜1.95万头;实施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3.2万人次,雨露计划培训就业3406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人819人。XX年,全市实现贫困人口脱贫8.12万人。

四、主要措施

1、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管理制度”。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中,严格按照省市批准下达的扶贫项目计划拨付使用资金,坚决杜绝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扣减项目资金等现象发生。

2、认真抓好资金安全教育。有效利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县区扶贫办主任会议和市县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检查、项目验收等时机,广泛宣传中省扶贫政策,加强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及监管教育,明确扶贫资金用途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浪费扶贫资金,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意识,认真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

3、坚持扶贫项目择优选定。在确定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中,市县严格按照中省有关政策及要求,坚持瞄准贫困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参与式方法,严把项目审定、申报关。在项目村确定上,通过公平、公开竞选,择优选定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开发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并优先启动建设,坚决杜绝人情关系“定项目”或“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确保扶贫项目符合村情民意,资金投向合理,有效调动了项目村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4、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要求县区及项目镇村在项目实施前后,必须将项目名称、扶持对象、资金来源、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市县政府信息网站、扶贫信息网站及镇村“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开、公示。所有扶贫项目的实施及资金使用必须有群众代表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参与管理,项目知晓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与决策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5、严格扶贫项目资金检查和审计。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报帐制”、“审计制”和“跟踪检查”等管理制度,要求县、镇、村必须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必须持有正规票据,由项目镇严格把关审核,报县扶贫办审定签字后,再报县财政局进行报帐核销。市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今年7-8月,市审计局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市、两个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顺利通过了市级专项审计。同时,坚持每年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视察监督;市县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每年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联合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省上下达年度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时间较晚,加之个别县区扶贫办与财政局沟通联系不紧密,特别是扶贫部门缺乏工作主动性,致使部分扶贫项目资金拨付到位不及时;二是个别县在申报项目计划时,对项目可行性调查不够,造成上级项目计划下达后难以实施而被动调整和重新报批计划,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三是个别县区对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指导督促力度不够,项目进度迟缓,已建成项目资金结算报帐进度慢,项目管护责任不到位,总结不及时,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四是个别县区、镇对互助资金项目村监管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项目村入会率、借款率低,个别协会对群众借款把关不严,将互助资金用于建房、子女上学等,违背了互助资金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产业的政策要求;五是个别镇村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公示制度落实的还不够好,群众知晓率尚待进一步提高;六是个别县镇扶贫办财务人员变动频繁,经办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加之培训工作跟不上,使县镇财务资料管理尚不太规范。

六、整改措施

1.认真搞好整改工作。结合这次扶贫专项资金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市办检查组采取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纠正的办法,对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严格要求,并分别在县区检查反馈会议上提出了整改意见。8月31日,李彦海主任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县区及项目单位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市办名义下发了《通报》,要求县区针对问题逐项进行整改。同时要求各级扶贫部门,特别是扶贫办主要领导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指导、监督、监管责任,不断完善和健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2.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一是要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的指导和监管,督促县区和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加快整村推进等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任务。二是督促县区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金报账资料,加快项目资金核销、拨付和报账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有续推进。三是加大互助资金政策宣传,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规范资金用途及运作程序,强化管理措施,努力提高项目村的入会率和借款率。

3.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对县区扶贫目标考评范围。三是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有效发挥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与绩效考评、反腐倡廉及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有机结合,强化资金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扶贫规划的制定、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实施、完工项目检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负起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报假发票,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以严肃财经法纪,确保扶贫资金封闭管理,安全使用。

5.加强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要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宣传力度,强化干部思想教育,抓好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规范全市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扶贫系统内部管理,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行风,努力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为提升扶贫开发效益,加快脱贫步伐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财政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_工作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62 字

+ 加入清单

财政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XX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认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以抓财政收入为中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公共保障,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强财政监督,通过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和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全力支持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我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财政预算变动情况

从XX年开始,州财政按上级要求对补助收入提前预告,编入年初预算,所以,经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财政XX年财政收支预算,上报州财政后根据补助内容进行了调整,经州财政调整后的年初预算已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在预算执行中,今年10月,根据收支变化情况和州财政下达的目标任务,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对XX年财政预算又进行了调整。

(二)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XX年我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可用财力增幅较大。决算结果是:上划中央两税、所得税完成50,305万元,占年初预算(人代会审议通过,以下相关指标同)51,068万元的98.51%,占调整预算51,832万元的97.05%,同比增长24.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211万元,占年初预算136,034万元的105.28%,占调整预算143,196万元的100.01%,同比增长29.52%,占州下达工作目标任务140,000万元的102.29%,下达奋斗目标任务143,000万元的100.15%;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3,845万元,占年初预算80,942万元的103.59%,占调整预算82,744万元的101.33%,同比增长22.05%。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93,516万元,占年初预算187,102万元的103.43%,占调整预算195,028万元的99.22%,同比增长28.15%。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00,50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补助97,406万元、地方政府性基金补助3,100万元),占年初预算45,998万元的218.50%,占调整预算68,40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68,107万元、政府性基金294万元)的146.94%,同比增长5.72%。地方债券转贷收入3,000万元。一般预算在完成的中央和地方两级收入、补助收入和债券转贷收入中剔除上划中央收入50,305万元,加上年结余8,323万元,一般预算财力收入完成251,940万元,占年初预算182,032万元的138.40%;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级补助及上年结余,地方政府性基金财力收入完成87,738万元,占年初预算80,942万元的108.40%,占调整预算83,831万元的104.66%,同比增长23.11%。总体上全面完成了州、市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

(三)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XX年地方一般预算本年支出完成242,389万元,占年初预算181,646万元的133.44%,占调整预算219,970万元的110.19%,同比增长18.88%;上解支出709万元,占年初预算386万元的183.68%,占调整预算709万元的100.00%;一般预算收支品迭后年终结余8,842万元(结转结余6,265万元、净结余2,577万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84,471万元,占年初预算80,248万元的105.26%,占调整预算83,831万元的100.76%,同比增长20.87%;基金上解支出2,000万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品迭后年终结余1,267万元。全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结余略有增长。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171 字

+ 加入清单

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铁岭市财政局局长 孙耀民

作为全省三个困难市之一,铁岭市县乡财政经济的运行一直引人关注。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省市财政体制的调整,省政府对困难县乡特别关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和调兵山市5个县(市)从体制上得到了省共享税种增量返还的政策扶持,尤其是西丰和昌图两个省级困难县享受到了省政府65号文件中关于税收增量定比返还、周转金缓还、转移支付补助等优惠政策,极大缓解了我市县乡的财政困难状况。但由于我市县乡经济发展规模有限,农业所占比重较大,自有财力来源十分有限,县乡财政困难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因此,全面考察县乡财政经济运行情况意义重大,我局结合市委政研室“大调研”活动,对我市县乡财政体制现状、成因及措施进行了调研。

一、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现状

目前,我市实行统一的市县财政体制。由于我市县乡财力基础不一,近两年,各县(市)区在开展财政资金县级经费财政统管改革、乡财县管、工教人员工资县级统筹等各财政改革中,本着一级政府一级财权、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各县(市)区根据自己财政运行实际,分别制定了本级对乡镇的财政体制。从我们铁岭市情况看,各县(市)区财政体制不一,大体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完全执行现行的中央、省市、市县财政体制,但未打破县本级与乡镇级企业隶属关系,实行部分税种共享。二是在现行的中央、省市、市县财政体制基础上,县(市)本级将中央、省、市共享税种以外的部分税种或专项收入(如城建税、农业税、教育费附加等)划分为本级收入,作为乡镇公教人员工资统筹资金来源。三是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差额缴补的财政体制。以基数算帐,通过测算各乡镇财政的可支配财力与各乡镇的标准支出进行对比,财力可以满足标准支出的乡镇,按比例上解,可支配财力不能满足标准支出的乡镇,本级进行补助。

此外,有的县区对县统筹收入的来源也从体制上作了相应规定,如各乡镇中央“两税”、所得税返还及省市共享各乡镇的税收返还作为县统筹资金来源,不再返还乡镇。

二、县乡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县乡财政体制都是在现行中央、省、市财政体制下,针对县乡困难状况,为基本保证广大公教人员工资、保证政府低标准运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体制。可以说,在上级越来越多的集中县乡收入,以及取消县乡赖以生存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尤其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后,县乡多样的财政体制已无多大的调控余地,真正影响县乡财政体制运行的还是现行的中央、省市财政体制,突出表现为:

(一)县乡财政的自身保障能力和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而且随着中央、省集中的增量财力的逐年增加,县乡用自有财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弱化。一是县区财政自给率明显降低。在我市县区一般预算支出中,用自有收入安排的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49.3%,下降为2003年的38.6%,下降了10.7个百分点。二是可支配财力中自有财力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由2002年的66.7%下降为2003年的45.5%,下降了21.2个百分点;包括税收返还在内的的县区自有财力所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91.4%下降为74.6%,下降了16.8个百分点。

(二)现行的财税体制对困难县乡财力的稳定增长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是新的省市财政体制运行的第一年,从运行情况看,非常不利困难地区财力的稳定增长。从共享税种情况看,目前中央和省共享的都是地方极具潜力的税种,而且共分享比例较大,占地方收入很大比重。2002年,省财政体制未调整前,我市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五大税种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62.2%,其中县区所占比重55.4%;2003年新的省市体制下,五大税种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为44.6%,县区为31.4%。由此可见,占地方收入最多、最具潜力的税种共享,比例之大,势必对困难地区财力的稳定增长造成很大影响。从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情况看,转移支付补助远远小于净上划收入财力,困难地区的财富不断上流,且逐年增加。从我市2003年决算情况看,全市上划中央和省收入合计10.5亿元,中央“两税”和省税收返还5.6亿元,净集中我市财力3.3亿元;而2003年省给我市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仅1.3亿元,地方财富上流2亿多元。

(三)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困难县乡的困难

一方面,经济发展中带来的增量财力大部分上解中央与省,地方政府运转和工资基本需求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困难和矛盾越积越多。2003年,我市共上划中央和省收入为10.5亿元,占全市17.8亿元税收总量的58.9%,净上划财力3.3亿元,其中:中央财力31000万元,省2481万元。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力增量在新体制的框架下,越来越多地被中央和省集中。另一方面,支出的责任,如:提高县乡公教人员工资标准、落实国家调资政策、社会保障增量、乡镇机构改革成本、农村税费改革配套等诸多现实问题,都让地方财政买单,这既不合理,也难以解决,特别是对困难地区财政的压力无疑是越来越大的。由此可见,目前分税的财政体制,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税,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权,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加剧了地方尤其是县乡财政的困难程度。第三方面,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县乡财源,不仅因一些减免税、提高税收起征点等优惠政策减少了县乡财政收入,而且财政还要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县乡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县乡财政的负担。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取消农业税等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不仅使得粮食主产区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全无,而且还相应增加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支出,一剑双刃,无疑使农业地区财政雪上加霜。2003我市税费改革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2559万元,2004年减征农业税我市需落实配套资金1191万元,两年合计我市县配套资金达到3750万元。财力的主要增量用于上级出台的农村税费改革支出,加重了农业地区财政负担。同时,农村税费改革降低了农业税率并取消,又取消了屠宰税、特产税,直接减少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收入。农业税是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我市农业税实征入库额为9577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9.9%,随着农业税的逐年减征直至取消,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县乡征收的屠宰税,征收对象是屠宰加工业厂主,不是农民,在我市虽总额不多,但相对集中,且发展空间较大,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屠宰加工业不断增多,屠宰税增量增加较快。2002年,我市征收236万元,取消后,不仅影响存量,也影响了增量,更集中影响了个别乡镇或县区财政收入。农业特产税是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业地区财政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1998年我市农业特产税实征入库高达2080万元,2000年由于特产税率下调20%,全市特产税的存量减少了732万元。2004年取消特产税,不仅减少存量,增量更不可能存在。虽然省财政厅对特产税取消后进行了转移支付补助,但同决算数比较存量财力仍减少了760万元,增量按前五年农业特产税平均增长率测算每年影响206万元。经测算,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每年影响我市财力4952万元,使本就困难的我市县乡财政财力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除保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外,财政调剂余地越来越小,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财政无力保障。

三、对继续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几点建议

现行分税制框架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进和完善都需要在上级财政体制完善基础上加以自我修整。治病还应治本,现行的中央和省市的财政体制从直接到间接,无疑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尤其是县乡财政的困难。如不抓紧加以改进和完善,势必危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县乡体制再完善、结构再合理,也不能解决财力不足的根本矛盾。铁岭市县乡财政困难状况全省有目共睹,几年来我们在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下做了许多创新性改革,推动了全市财政经济的发展,但终因经济总量小、支柱产业少、农业负担重等诸多因素,使多年财政困难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尽快调整和理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体制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农业地区的困难县乡尽快走出困境。

(一)建立规范的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把县级财政作为转移支付的受益主体,加大对困难县区的转移支付补助,提高县乡保工资、保运转能力。目前,从省政府对县乡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情况看,有些口径设计不甚合理,转移支付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在《2005年省对下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办法》(待定稿)中,对可支配财力和必保刚性支出口径的界定,其中可支配财力口径中一般预算收入全部界定为可支配财力,未考虑专项收入不能平衡财力,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的成本支出;必保刚性支出标准偏低(工资支出不含地方性补贴等)等等。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对县乡转移支付补助不足以维持县乡基本的支出需求,由此造成县乡为保政府运转、为及时按标准兑现公教人员工资等支出捉襟见肘,东挪西借,财力缺口较大,形成大量的财政挂账。因此,在现行分税体制下,结合税费改革、农业税减免等税费政策调整,应合理界定县乡标准支出,加大对县乡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调整和完善税收返还体制政策

分税制体制的实施,地方财政已对中央、省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农业地区的困难县乡,而与此同时,县乡财政的困境却逐步加深。调整和完善现行框架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应从充分调动地方组织中央、省级收入的积极性入手,实施县乡财源建设工程。调整分税制财政体制返还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以及区域特性,以财养财,加大返还补助的力度,调动困难县乡发展经济、涵养财源的积极性,从体制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从目前我省对县乡的财政体制看,省政府对全省40个县(市)的省分享的5个税种增量部分实行了全部返还政策(辽政办发[2005]1号文件),可以说对2003年新的省市财政体制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补充,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建议省政府还应进一步扩大五税增量返还范围,将省分享税种增量部分实行税收返还政策的范围,由“县(市)”扩大到含有乡(镇)的区级,加快远郊区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统筹,推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细化省对县乡财政体制中激励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从2003年省调整、完善省市财政体制后,省政府、省财政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辽西北22个贫困县、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既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策,也是省实施新的财政体制的配套政策。由于政策一视同仁,我们感到困难县区的发展水平与省支持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有些政策我们困难县乡没有能力对接。一是建议区别对待,制定针对特别困难县区发展的支持政策,尤其是财政困难的农业地区的扶持政策,切实增加县乡自身造血机能。二是在项目、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降低支持政策的门槛,向困难县区倾斜。三是上级出台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减免税等一系列政策,虽然有益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但却无益于地方财政增加收入。建议考虑农业地区财政收入特点,在支持县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等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等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既富民,又强县,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缓解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农业地区财政压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缩小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距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是上级出台的惠及农民政策,可农业地区财政本身就非常困难,再负担税费改革支出,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建议减征、免征的农业税收资金,省以上财政应全额给予补助,并且适当逐年增加转移支付补助额度,切实建立起强县富民和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的长效机制。目前,国家相继出台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粮食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提高城乡集市贸易税收起征点的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等政策,农民负担切实得到了减轻,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可以说,富民的政策已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和作用,但这些政策却起不到强县的作用,也不能够使困难地区财政状况好转,而且还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虽然农村税费改革省财政给予我市重点照顾,承担了较大比例的转移支付补助,减小了困难地区财政配套比例幅度,但由于我市基数较大,配套资金绝对额相对较多,使本已困难地区的财政又加重负担。因此,建议省建立以工补农,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度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度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大会提出XX年度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度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 XX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XX年度我镇财政工作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监督,较好地完成了XX年度财政预算。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XX年共完成财政收入3720万元。

1、预算内收入2290万元,其中:

(1)国税全口径收入1582万元,比上年增长35%;

(2)地税全口径收入666万元,比上年增长31%;

(3)财政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契税收入142万元。

2、预算外收入1070万元;

3、上级补助收入190万元。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XX年财政总支出3419万元。

1、预算内支出2015万元;

①农业支出240万元;

②水利和气象支出11万元;

③计划生育支出19万元;

④教育支出1077万元;

⑤其他部门支出36万元;

⑥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232万元;

⑦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119万元;

⑧行政管理费支出237万元;

⑨转移支付支出344万元;

2、预算外支出1320万元

①农林水利和气象支出358万元;

②教育支出197万元;

③医疗卫生支出10万元;

④其他部门支出138万元;

⑤行政管理费支出304万元;

⑥文体广播支出97万元;

⑦其他支出216万元。

3、上解支出84万元。

(三)财政预算执行结果

XX年度财政可用财力3464万元,其中体制内支出基数补助2025万元,专项分成及补助190万元,预算外收入1070万元,预算外补助收入360万元,减去财政支出2419万元,当年净结余5万元,达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预算任务。

XX年,我们按照年初人代会的要求,努力调整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收支改革,逐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镇经济建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培植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XX年,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6个,争取资金80万元,已到账51万元;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全力协作,当年完成税收收入1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万元,增幅 25%。

2、保压并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XX年我们坚决执行国家的财税和农民负担政策,下半年起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收取,认真执行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黄桥老区优惠政策,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农业开发、农桥农路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低保和农村大病对象的扶持,按时足额发放了粮食直补、农资增资补贴和农村低保资金,让公共财政阳光惠及普通百姓。

3、顺应改革,提高公共财政服务水平。

认真做好市镇财政体制、镇财市管、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改革,镇财政各项收支全面列入市级监管之中,财政管理更加规范;逐步提高事业人员保障水平,事业人员补贴提高到1万和1.6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财政改革以后,财力上收,原来从镇财政留成中给予企业的扶持资金无法落实,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适当调整。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对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自查报告_自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67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对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省扶贫办: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对全省20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安排意见》(陕扶办发[2019]48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贯彻意见,并印发了《关于对20xx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执行和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对全市20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县区完成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办组成4个检查组,分别由办领导带队,于8月20日-29日,对全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以听取县区工作汇报、实地查看建设项目、查阅档案资料和帐务、走访贫困户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计划下达情况

20xx年省上共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计划项目192个,财政扶贫资金18610.955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55个,财政扶贫资金530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财政扶贫资金365万元;扶贫移民搬迁9790户36273人,财政扶贫资金6280万元;移民基础设施项目49个,财政扶贫资金835万元;产业直补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480万元;灾后重建项目3个,财政扶贫资金84万元;互助资金项目34个,财政扶贫资金585万元;绩效考评奖励项目5个,财政扶贫资金270万元;实用技术培训项目12个,财政扶贫资金278万元;残疾人扶贫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洋县公益彩票项目1个,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资金530万元,项目贷款贴息资金596.925万元;“雨露计划”培训经费771.53万元,洋县试点49万元;贫困大学生资助819人,财政扶贫资金343.5万元;“两项制度衔接”经费104万元(市县62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扶贫项目管理费227万元。全市20xx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按照中省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部下达到县区。

二、资金使用及报帐情况

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共拨付使用财政扶贫资金15781.3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84.8%,完成报帐12301.12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66.1%。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使用资金3864万元,占72.9%,报帐2830.29万元,占53.4%;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使用资金334万元,占91.5%,报帐324万元,占88.8%;移民搬迁使用资金6280万元,占100%,报帐4365.5万元,占69.5%;移民基础设施项目使用资金618万元,占74%,报帐410万元,占49.1%;产业直补到户443.73万元,占92.4%,报帐443.73万元,占92.4%;灾后重建项目使用资金84万元,报帐84万元,分别占100%;互助资金项目到村585万元,占100%,报帐455万元,占77.8%;绩效考评奖励项目使用资金226万元,占83.7%,报帐215万元,占79.6%;实用技术培训使用资金245.21万元,占88.2%,报帐242.91万元,占87.4%;小额贷款贴息511.75万元,占96.6%,报帐511.75万元,占96.6%;项目贷款贴息556.73万元,占93.3%,报帐556.73万元,占93.3%;残疾人项目使用资金10万元,占83.3%,报帐10万元,占83.3%;洋县公益彩票项目使用资金715万元,占47.7%,报帐560万元,占37.3%;“雨露计划”培训费使用612.12万元,报账612.12万元,分别占79.3%;洋县试点使用、报帐49万元,分别占100%;贫困大学生资助343.5万元,报帐343.5万元,分别占100%;“两项制度衔接”使用资金98万元(市县56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报帐98万元,分别占94.2%;扶贫项目管理费使用205.3万元,占90.4%,报帐189.6万元,占83.5%。

三、项目建设成效

全市20xx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共新修和改扩建村组道路233.46公里,其中硬化水泥路105.8公里,建桥68座,建人畜饮水工程31处,解决安全饮水7856人,改造农电线路93.5公里,解决用电困难3350人,新修基本农田491亩,建河堤4586米;实施农户改厨2222户,改厕1822户,改圈1404户,粉刷房屋3452户,硬化庭院1892户,建沼气池593口,建村“两委”活动室11个,卫生室15个,文化广场7个;建集中移民安置点182个,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0022万户37203人,新建房屋31341间;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5个,项目覆盖农户4.99万户,小额信贷扶持贫困户6685户;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34个,发展会员2735户;产业开发扶持贫困户新建产业大棚47个,发展经济园林6789亩,干鲜果10411亩,蔬菜2470亩,中药材5107亩,食用菌287万袋,牲畜1.95万头;实施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3.2万人次,雨露计划培训就业3406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人819人。20xx年,全市实现贫困人口脱贫8.12万人。

四、主要措施

1、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管理制度”。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中,严格按照省市批准下达的扶贫项目计划拨付使用资金,坚决杜绝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扣减项目资金等现象发生。

2、认真抓好资金安全教育。有效利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县区扶贫办主任会议和市县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检查、项目验收等时机,广泛宣传中省扶贫政策,加强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及监管教育,明确扶贫资金用途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浪费扶贫资金,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意识,认真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

3、坚持扶贫项目择优选定。在确定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中,市县严格按照中省有关政策及要求,坚持瞄准贫困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参与式方法,严把项目审定、申报关。在项目村确定上,通过公平、公开竞选,择优选定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开发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并优先启动建设,坚决杜绝人情关系“定项目”或“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确保扶贫项目符合村情民意,资金投向合理,有效调动了项目村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4、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要求县区及项目镇村在项目实施前后,必须将项目名称、扶持对象、资金来源、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市县政府信息网站、扶贫信息网站及镇村“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开、公示。所有扶贫项目的实施及资金使用必须有群众代表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参与管理,项目知晓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与决策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5、严格扶贫项目资金检查和审计。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报帐制”、“审计制”和“跟踪检查”等管理制度,要求县、镇、村必须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必须持有正规票据,由项目镇严格把关审核,报县扶贫办审定签字后,再报县财政局进行报帐核销。市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今年7-8月,市审计局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市2019、2019两个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顺利通过了市级专项审计。同时,坚持每年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视察监督;市县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每年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联合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省上下达年度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时间较晚,加之个别县区扶贫办与财政局沟通联系不紧密,特别是扶贫部门缺乏工作主动性,致使部分扶贫项目资金拨付到位不及时;二是个别县在申报项目计划时,对项目可行性调查不够,造成上级项目计划下达后难以实施而被动调整和重新报批计划,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三是个别县区对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指导督促力度不够,项目进度迟缓,已建成项目资金结算报帐进度慢,项目管护责任不到位,总结不及时,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四是个别县区、镇对互助资金项目村监管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项目村入会率、借款率低,个别协会对群众借款把关不严,将互助资金用于建房、子女上学等,违背了互助资金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产业的政策要求;五是个别镇村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公示制度落实的还不够好,群众知晓率尚待进一步提高;六是个别县镇扶贫办财务人员变动频繁,经办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加之培训工作跟不上,使县镇财务资料管理尚不太规范。

六、整改措施

1.认真搞好整改工作。结合这次扶贫专项资金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市办检查组采取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纠正的办法,对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严格要求,并分别在县区检查反馈会议上提出了整改意见。8月31日,李彦海主任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县区及项目单位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市办名义下发了《通报》,要求县区针对问题逐项进行整改。同时要求各级扶贫部门,特别是扶贫办主要领导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指导、监督、监管责任,不断完善和健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2.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一是要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的指导和监管,督促县区和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加快整村推进等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任务。二是督促县区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金报账资料,加快项目资金核销、拨付和报账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有续推进。三是加大互助资金政策宣传,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规范资金用途及运作程序,强化管理措施,努力提高项目村的入会率和借款率。

3.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对县区扶贫目标考评范围。三是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有效发挥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与绩效考评、反腐倡廉及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有机结合,强化资金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扶贫规划的制定、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实施、完工项目检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负起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以严肃财经法纪,确保扶贫资金封闭管理,安全使用。

5.加强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要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宣传力度,强化干部思想教育,抓好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规范全市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扶贫系统内部管理,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行风,努力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为提升扶贫开发效益,加快脱贫步伐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