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朱彦夫

朱彦夫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朱彦夫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朱彦夫问题。

分享

浏览

16

范文

46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3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实现教乡亲们学文化的目标,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艰难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给村民上课。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来都费劲,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不知在夜间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的8名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们砌石垒堰、改天换地,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治理了3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绘制图纸,带领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同时,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的花椒园、2万株的桑树园。如今的村民,单是果树每年就能收入几万元,生活富足,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朱彦夫自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主动辞去干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英雄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他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说:“我是二十六军的战士,我要替连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战斗经历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彦夫写书有多大困难。残疾的身体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用嘴衔笔、双臂抱笔、单臂绑笔,三种方法交替使用。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另一个拦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写成这本书,他舔烂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视力持续下降,原来的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

熬过了严冬,熬过了酷暑,经过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人们说朱彦夫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而迟浩田将军则说,朱彦夫就是活着的“钢铁战士”!

《极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淄博市的一场报告会上,朱彦夫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场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治疗后,虽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却从此瘫痪,没了知觉。英雄永远是英雄,他硬是撑着病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极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彦夫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书记的亲切接见,朱彦夫说,这种荣耀和幸福,他终生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是啊,当干部只凭一个好思想还不够,就和管好一个家庭一样,还得会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想些法儿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长说道。

沉默,好一阵子沉默……

“哎,朱彦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后面的保管小寇响亮地说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里老老少少哪个不尊重他?再说,大叔回村以来,不吃老本还立新功,变着法儿要为乡亲们办好事,又是办图书室,又是办夜校,还动不动拿自己的钱为别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话之后,大家七嘴八舌都说让朱彦夫干准行。

“胡闹!”刘书记板起脸来说道:“怎么能让他干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干起来都很吃力,他这样一位‘特残’功臣咋干再说,休养所刘所长上几次来,每次都嘱咐要好好照顾他。不行,绝对不行。”

停了一会,老村长说道:“刘书记,我数算来数算去,也只有这么办了。让彦夫干,只要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指挥指挥就行,不用他亲自出去干。只要他给撑着架子,有啥事俺登门找他商量,有啥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到他家里去解决,只借他个威望就行。”

刘书记又点燃了一支烟。

朱彦夫深感事情突然,一直没做声的他这时语气平缓地说道:“不是我不愿干,感谢同志们这么看得起我,可我残情太重,为人民服务真是有心无力,哪有蹲在家里干支书的?”

听到这里,刘书记掐灭烟头,站起来说:“通过讨论,我看得出同志们对这次班子改选工作是重视的,也是积极的,都想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好的支部班子。围绕着能否让朱彦夫同志出任村支书,同志们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最后,我看咱就来个一锤定音,举手表决吧。”

党员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全部通过,请放下手。”刘书记笑道。

之后,根据张家泉村党员的实际情况,由刘书记提名,举手表决通过了支部另两名委员的选举。

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了蓝蓝的天空,新的一届村党支部班子成立了。从此,这被群众称之为“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便重重地压在了朱彦夫的肩上。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出生,1947年9月入伍,山东沂源人。获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首位“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等称号,被誉为“永远的战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他参加过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失去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立功。1956年,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特护待遇回乡。1957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使群众过上了温饱殷实的好日子。1982年,为弘扬革命传统,他以超常毅力,历时7年,创作完成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

有这样一位英雄的老战士,他的名字叫朱彦夫,被誉为活着的“中国保尔·柯察金”。他的传奇和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山东沂蒙山区。他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就赶上了两场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进行着殊死战斗。敌人每天在阵地上抛下数百颗炸弹,山头被削去几十厘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几块小弹片。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友相继牺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1、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暨南大学20__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

2、苏炳添,1989年生于广东,从小就表现出了良好的运动天赋。20__年11月,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就以11秒72的成绩夺得第一,成为轰动一时的“追风少年”。

3、之后他又被选拔进了省队、国家队,成绩突飞猛进。20__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周伟保持13年之久的全国纪录。之后的两年,苏炳添一直雄踞中国男子百米第一的宝座。而对于这些成绩,苏炳添并没有感到满足,因为他要向国际水平挺进。

4、20__年5月6日,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10秒04夺冠,但因比赛超过了国际田联规定的赛场顺风速上限,成绩不被认可。但此次初试锋芒,让他信心倍增。同年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晋级半决赛,但在8月6日的半决赛中,他却只跑了10秒28,无缘决赛。

5、20__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开创了黄种人百米短跑成绩的新纪元。

苏炳添没有赢得冠军,输了比赛,但他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永不满足的努力,赢了每个0.01秒的进步。人生犹如赛场,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也要进行“比赛”,不可能总是赢。但是,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夺取哪怕是一寸,哪怕是0.01秒的进步,即便输了也无妨,因为有进步的输就是赢。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同志是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伤残军人。1956年,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开拓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经过25年的艰苦奋斗,使全村群众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20__年3月31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月16日第二次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一)自费办起山村图书馆和第一所夜校

1957年,那时的张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穷村,老老少少识字的没几个。朱彦夫意识到要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朱彦夫决定在村里建个图书室,但是,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他拿出微薄的抚恤金,置办图书,创办图书室。又办起了山村里的第一所夜校,教群众识字。他亲任教员,为了在黑板上写字,他把粉笔上套上弹壳,用两只残臂夹着写字,弹壳扎进残臂钻心的疼。夜校离家很远,朱彦夫每天拄着双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天天晚上风雨无阻。

他的心血没白费,在2年多的时间里,100多名学生从夜校走出,成为张家泉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此后各生产队、大队的历任会计,都是夜校的“毕业学员”。

(二)棚沟造地,向山沟要良田

张家泉村两山夹一河,村边的赶牛沟、腊条沟、舍地沟,把农田分得七零八落。尤其是最大的赶牛沟,常年洪水冲刷,沟里乱石如阵,寸草难生。

要脱贫,先改地。朱彦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棚沟造地,用石头把沟棚起来,上面填土,让农田连成片;下边淌水,洪水来了也冲不了地。朱彦夫说:“不干,沟还会一年年荒下去;整起来,就是咱村的粮囤子。讲困难,我这个残废都不怕,你们还怕啥?”一番话,说得人人面露愧色。士气鼓起来,发展就有了希望。忙完秋收,张家泉人开进了“赶牛沟”。镢刨锹挖,筐抬车推,一干就是一个冬春。

一个冬春下来,搬了2万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长的暗渠。荒废了的赶牛沟,变成了40多亩平展展的良田,当年增产粮食5万多斤。舍地沟、腊条沟也变成了70多亩良田,直到现在仍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修建大口井,解决山村缺水问题

张家泉是个缺水村,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别说浇地灌溉,吃水都是难题,为了吃水,村民得跑几里山路。

朱彦夫请来水利专家,翻山越岭,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水源找到后,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现场指挥。数九寒天,张家泉的打井工程热火朝天。打到10米多,井底开始见了水。朱彦夫放心不下,非要下井看看,混合了断肢创面上磨出的血水,生生把假肢和断肢冻在了一起。

经过一个冬天,一眼深6米、东西宽24米、南北长33米的大口井终于竣工了,张家泉村有了历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后的两个冬天,朱彦夫带领乡亲们一鼓作气,又打出两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长的水渠,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匮乏和无水浇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他的人生很“壮美”

朱彦夫有一句名言:“与其腐烂,不如燃烧。”他渴望求生自强,宁要一天的自理,不要永恒的护理!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是英雄,在寻求生活自理这个新战场上,同样不能够当孬种!

失肢者的潜能,只有从嘴巴上开发!他如果想要走向社会,首先要渡过“写字关”。他没有手,没有脚,而且眼睛看不清楚,嘴巴含不住物(兜不住涎水)。

他练习过很多次,终于可以用嘴写字了。只是神经失控,补皮弹性差,张合吃力,需要逐步适应。他用假腿倚住桌棱,躬腰低头,张大嘴巴咬住笔杆,笔尖在舌口的搓托下,在纸上徐徐蠕动。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两片嘴唇和舌头一翘一收、一伸一缩、一探一动指挥的结果。

写着写着,口涎顺笔而下,流到笔尖,洇在纸上,同落纸未干的墨迹融合,成了一滩滩淡灰色污渍。衔笔久了,口劲小了,写着写着,“呱叽”——笔掉了!那就歇一歇,再衔再写。短短十几分钟内,钢笔滑掉十多次,累得汗流浃背,也就能够写成几个字。写出来的字大得怪异,既不像汉字,又不像外文,只有自己认得出、看得懂。

他说:“只要活着,只要有信念,就没有啥做不到的。”他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牛虻》。为了教育、激励后人,他用嘴衔笔,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完成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落水前,教导员让后面的救援艇快调头。船快翻了的时候,他还喊我的名字让我小心。”劫后余生的消防救援队员常青在回忆起落水瞬间,非常沉痛。常青说,救援艇翻船后自己被卷入水中。当时洪水中一片浑浊,他还出现肺中呛水呕吐。搏斗了20分钟后,常青逐渐体力不支被卷入水中,失去了挣扎能力,万幸,他在撒手卷入水中后从下游浮了上来。

另一位消防救援队员李俊杰说,“我落水后努力保持清醒,教导员(陈陆)和王松我都看到了,可浪太大,就被激流卷进去了。”

“教导员在落水后呛了水,他脸色发白。我俩在落水后还对视了一眼,但谁也没能开口。”李俊杰回忆道。

陈陆、王松被洪水吞没后,坚持没多久的李俊杰也逐渐体力耗尽,被卷入水中。

“我被‘滚水坝’吸到水底,在漩涡里转了一圈。那水底都是各种被冲来的垃圾杂物。当时我心想自己逃不出去了,好在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不至于以后无人赡养……”

说起体力耗尽卷入洪水中的绝望和无助,李俊杰的眼泪冲了出来。

李俊杰与常青一样,都被洪水冲到下游后浮到了水面。紧接着两人相互扶持,抓住了一根下游的电线杆,被搜救直升机发现后被救上岸。

消防救援队员李顺是救援艇上的第三个幸存者。他在落水后坠入“滚水坝”底,通过暗流冲了出来。

“我漂了20多分钟后看到他们(常青和李俊杰)浮出水面。但我一直没等到教导员……”李顺说。

幸存的三人在回忆着落水前后的情景时,坐在一旁接受采访的大队长方锐望向他们的眼睛,似乎想在他们的目光中再次见到陈陆。

然而,他没有……

方锐眼眶红了,转头看向窗外。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6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翻看已确定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3人简历,进行首次飞行的航天员汤洪波系湖南湘潭人,20__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是首位飞向太空的湘潭籍宇航员。

杨洪波,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__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__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__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鼓励在中国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中国大陆。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1958年,当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共产党人讲“无我”,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是心中无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是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老百姓着想,处处为老百姓办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彦夫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朴实而闪光,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无私奉献,触动着你我内心最敏感的情感。

朴实,是立身之本,是大爱无私的人生态度。朱彦夫作为一级伤残军人,毅然放弃优越的特护待遇,主动回到家乡为群众服务。他担任村支部书记25年,没有领过工资,作了上千场报告,没要过一分钱报酬,还用自己的抚恤金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自掏腰包采购公用物资。“作为共产党员,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这些朴实话语,折射着坚定的信念,体现着“无我”的境界。

朴实,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展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共产党人讲“无我”,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是心中无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是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老百姓着想,处处为老百姓办事。朱彦夫用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无我”境界。

朴实“无我”的人,常常也是精神富足的人,还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起初,自己走几步不摔倒,就是一种幸福;干村支书,为群众多办点好事,也是一种幸福;苦熬七年,写成一本书,奉献给社会,更是一种幸福。”在这里,朱彦夫对幸福的理解是那样朴实,完全超越了个人欲望。从朱彦夫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奉献者的“无我”风采,听到的是一曲奉献者的“无我”之歌。

心底无私天地宽。今天,我们讴歌英雄、崇尚楷模,不应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扎扎实实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朴实而“无我”,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人人如此,涓滴之水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杨垱镇明星街北端的一处两层民房,是聂海胜母亲张金秀晚年的住处。

20__年,当地政府得知聂海胜的母亲一直住在舅舅家后,挤出有限资金8.5万元,在镇上修建一座占地168平方米的小楼给张金秀居住。

20__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这栋楼房张灯结彩,门口的空地上摆着一部电视机,当地数千名乡亲在这里聚集,和聂海胜的家人一起见证历史时刻。已中风卧病在床的母亲张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儿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安全返航,楼房门口挂着气球,乡亲们舞着狮子、吹奏乐器,庆祝航天英雄平安归来。

20__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聂海胜二度执行“飞天”任务,小镇又一次沸腾。这栋楼门口搭起了象征喜庆的气垫红拱门,拉起写有“海胜在天揽四海胜景,举国欢庆贺神州腾飞”的横幅。乡亲们又一次见证出生于枣阳的英雄航天员,顺利征战太空。

“他是我们的骄傲。”明星街居民张女士说,8年前那热闹的场景她历历在目。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崇尚教师 立志教书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就渴望做教师。张丽莉进入依兰师范学校后,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上积极上进。依兰师范学校的培养,为张丽莉在日后工作中逐渐显露出的优良品质打下了良好基础。20xx年,张丽莉顺利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进入大庆师范学院。丽莉自从上了师范,几乎每次见到当教师的大伯母,都会很认真地向她求教,询问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 丽莉的大学同学郑海峰回忆:“丽莉毕业时,她实习过的单位大庆油田宣教中心想留她,被她推辞了。这是我们大家都争着去的好单位,丽莉放弃了很可惜。她只有一个信念,回佳木斯陪爸爸,当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近日,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一个在战场失去四肢的铁血汉子,一个身残志坚的农村带头人,一个挑战人类极限的精神楷模,朱彦夫用自己不平凡的事迹和精神力量感染了无数人。

在1996年山东省委发出的向朱彦夫学习的决定中,提出要学习朱彦夫的“四种精神”,这就是奉献牺牲精神、奋斗拼搏精神、公仆精神和严于律己、立党为公、勤政廉洁精神。时至今日,朱彦夫精神又有了新的含义,全国掀起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号召大家学习朱彦夫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

本网专访了数位全国各地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基层干部,看看在他们心中,是如何理解和学习朱彦夫精神的。

作为一名基层村书记,我要时刻将朱彦夫的奉献牺牲、顽强拼搏、人民公仆和立党为公这“四种精神”作为一面镜子,细照、深学、笃行,为建设美丽定山奉献自己的一切。

村看村,户看户,庄户人就看党支部!好的支部书记就是“领头雁”,能让村民心里像吃了秤砣一样踏实。我们要向朱彦夫书记学习,一心为村民生活着想,把全部精力奉献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上。

我完全可以想象,朱彦夫同志多次经历生死考验而存活下来,他一定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家乡父老,也是对逝去战友的最好回报。我曾是一名和平年代的战士,今天已在村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一定会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把富民强村当作自已最大的价值追求。

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前进的目标,点燃了扎根农村务实为民的激情,我将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朱彦夫精神,竭尽全力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走上群众期望的幸福之路。

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基层党总支书记,我更应该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带领全村上下迅速把朱彦夫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行动,真抓实干,为建设美好桥头、美丽桥头、富裕桥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缺手缺脚不缺“钙”,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用钢铁意志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他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和精神榜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将以他为榜样,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将汗水播洒在社区,将真心融入到社区,在造福群众中谱写一曲昂扬的青春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在14岁的时候加入解放军,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荣获立功,十次光荣负伤。因为伤势严重,前前后后动了47次手术,心脏里放五个支架。他的传奇经历,堪称是现实版的“长津湖”。

虽然是名一等残废军人,但朱彦夫在退伍后仍然带领乡亲们建设家园,在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情况下,完成了自传体小说的书写工作,用坚强的意志和为民情怀挑战着人生的极限,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有人说,朱彦夫的人生是艰难的,也是英雄的,更是光辉的,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老英雄,走进他的传奇人生。

朱彦夫,1933年生于沂源县张家泉村,这里位于沂蒙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朱彦夫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座低矮的小石屋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但人穷志不穷,朱彦夫从小就十分有大爱精神,懂得家国天下的含义。

朱彦夫的童年,是在侵华战争的屈辱历史中度过的,他的父亲被日本人活活打死。虽然当时朱彦夫年纪还很小,但反对侵略战争,向往和平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14岁那年,朱彦夫背着母亲偷偷参加了解放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多场战斗,历经上百次战斗。戎马一生,负伤不在话下。

不过,在朱彦夫传奇般的人生中,不得不提一提250高地的那一场战争。

1950年,伴随着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朱彦夫踏进了朝鲜的土地。而他不知道,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据老兵回忆,当年朝鲜战场上的气温非常低,如果不戴手套直接握枪,那么手在离开枪体的瞬间,手心也会被撕下一块皮。如果耳朵不戴防护,在户外待上一会儿,手一碰,耳朵就掉了。

加上因为在进入朝鲜之时,我方没有准备好充足的冬装,很多战士因此被冻伤,造成了非战斗减员,且程度非常严重。

12月,敌我双方为了争夺250高地,均蓄势待发。

在这场250高地争夺的血腥恶战中,朱彦夫所在的二连全连战士,和敌人装备精良的两个营进行了殊死搏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和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这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先是又碎又硬的霰子,后又变成了鹅毛大雪。没用多长时间,厚厚的积雪就将刚刚激烈的战斗痕迹全部掩盖在了白色海洋之下。

二连的49名战士,身上只穿着单薄的单衣,持续了几天几夜的战斗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但他们却各个都将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稍微一松懈就会被敌人钻了空子。

一群美国兵开始对250高地进行“地毯覆盖式”的轰炸搜索,经过他们确认,250高地已经再没有任何的生命体。在之前的战斗中,敌人的伤亡非常惨重,这也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然而刚刚爬上250高地,这群美国兵各个都吓傻了。

在他们的眼前,赫然站立着49名战士。有的手扣着扳机趴在地上,有的双手端枪,跪在地上目视前方,但他们却各个都保持着战斗状态。美国兵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二连的战士们已经被冻死了,只不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大概是被我军打怕了,这些美国兵对着我军二连战士的遗体们,又挨个都捅了一刀。汩汩的鲜血从战士们的遗体上缓缓流了出来,但他们却仿佛失去了痛觉一般,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伤残士兵,当年完全可以躺在功劳本上、颐养于荣军院中,平安无险地度过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为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朱彦夫,却全然没有这样去选择,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入世坐标在哪里,他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该多大。他决心像苏联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那样,做一名中国的钢铁战士,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

我们学习朱彦夫,就是要学习他身上所永恒具有并固守着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斗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什么条件下,都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层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牢记心间,把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到底,始终叫响“我是共产党员”的口号,及时发出“有困难跟我来”的倡导,争做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当人民群众的好榜样。

朱彦夫虽然身体伤残,但是信仰和追求却比一般人更健全、更坚定、更光彩夺目。正是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全了朱彦夫的身心,让他像一座“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在人类精神史上。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国家领导人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朱彦夫缺手缺脚,但从不缺“钙”;他浑身是伤,浑身有病,但就是没有“软骨病”朱彦夫的身上充满了精神之“钙”,它穿越时空、地域、民族和国界,放射出透彻心扉的光芒。

朱彦夫回到生养自己的小山村之后,开始了艰难的自理训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避免别人的干扰,他时常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克服了常人难以

想象的困难,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志站了起来,尽管双腿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他也丝毫不在乎。为了办夜校,教群众识字,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倒,脸被石头划破,残臂断截处也受了伤,却仍矢志不渝。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朱彦夫又开始向另一个看似不可能企及的高度挑战:写书。他一天正规学校也没上过,要写作面临着写字、身体和文化“三座大山”。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朱彦夫用两只残臂和嘴巴驾驭着钢笔,开始艰难的写作生涯,凭着坚强的毅力,他练出了“无指翻书”的硬功,靠着视力仅有0.3的右眼,“啃”下了100多本中外名著。历时7年,七易其稿,写出了一部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些时?朱彦夫只说了这么几个字:为民服务的精神不可忘。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全村真正实现了荒山变果园、粮食亩产提高上千斤的梦想。他还自己出资在村里建图书馆、办夜校,用自己伤残的身体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历史。自从担任村书记以来他从未领过工资,就连自己的抚恤金也都用在了村里的建设上,战场舍生忘死,和平年代无私奉献,他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践行在了实际行动上,“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携手,为了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为了可爱的人民更加幸福,永远信守我们当年在党旗下举手握拳的庄严承诺,始终做到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悬头上,像时代楷模朱彦夫一样,立志不言悔,信念不放弃,以共产党员的诚挚与坚毅,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社会人民,续写人生豪迈,挑战极限人生,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阳光明媚的明天一路前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81岁的老人,手脚尽失、半身瘫痪。究竟是什么,让他放弃疗养院的优待,回到家乡投身建设?是什么力量让他为群众无私奉献,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在退下来后写出呕心沥血之作,警示后人?

纵观朱彦夫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部坚定信仰的践行史。

到各地宣讲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的主要任务。朱彦夫当兵时就在一营,汪祥松,可以说是朱彦夫的小战友。他说,虽然每次都在讲一样的故事,但每一次作报告,都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朱老14岁参军,16岁入党,历经上百次战斗,经过47次手术才从死神那里挣脱出来。活着已是奇迹,本应在疗养院颐养天年,却不忘党的教育和组织的培养,毅然回到家乡自食其力。让人肃然起敬。”汪祥松说,朱彦夫经常念叨,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他一辈子的奋斗,为信仰的力量作出了生动诠释。”

如今,在张家泉村,依然能感受到朱彦夫留下的痕迹。他整治的山沟,挖掘的机井,还在继续造福着这里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几代村民津津乐道。

张家泉村现任村支书刘文和说起朱彦夫,心存敬意。“老支书是个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老天爷对自己眷顾太少,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是看看老支书,他一辈子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同样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底蕴。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处长宋文军说,朱彦夫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一部书,他所表现出的不屈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领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看似无形,却是顶天立地。”

“国家领导人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时代楷模朱彦夫身上体现的最宝贵品格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认为,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彦夫四肢残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为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道路而拖着假肢四处奔走;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嘴含笔艰难写作,为我们留下催人泪下的作品。

包心鉴说,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生动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认真学习朱彦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起人民赋予的责任,应当成为所有共产党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1956年,朱彦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省张家泉村。回到家乡后,他还遇到了好女人陈希永,两人结为了夫妻,相伴一生。结婚后,朱彦夫也没有让妻子照顾他,他坚持自己练习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在生活上他已经不用别人照料,能够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他又把眼光看向了村里乡亲们贫困的生活,他决心要让村里的生活变样,家家户户都能够过上好日子。

说做就做,“扶贫先扶志”,要过好日子先要有知识,于是他白天自己先去学,到了晚上再回来教给乡亲们。后来还带领着乡亲们办起了企业。他一心为了乡亲们好,乡亲们自然也看在眼里。1957年,村里一致推荐让24岁的朱彦夫担任村支部书记。

起先,朱彦夫也犹豫,当了村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就重了,自己一个残疾能当好吗?最终他还是接下了这副重担,他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只要活着就能发光,就能改变他身边的环境。”为了尽快改变村里的样貌,他每天拄着拐杖,拖着17斤重的假肢走遍了山里的坑坑沟沟,去勘察地形,走访了家家户户,去调查民情,掌握着第一手资料。

在张泉村支部书记这个职位上,朱彦夫一做就做了25年,在他的带领下,很多荒山变成了青山果园,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实现了他自己许下的愿望。

退休后朱彦夫,始终也忘不了在朝鲜战场上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他决心要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50多岁的他重新开始学写字,不知道练了多少遍,他终于学会了写字,他把笔牢牢地扎在断臂上,依靠断臂的力量写字。

结语:凭着惊人的毅力,他写坏了500多根笔,历时7年终于完成了书稿《极限人生》。完成这部书稿时,他泪流满面,跪在地上说:“战友们,你们可以安息了。”20__年,朱彦夫被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后又被授予“人民楷模”的称号。朱彦夫不愧这两个称号,当之无愧为人民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朱彦夫,我们首先要了解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他是山东省沂源县人,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18岁的他失去了手脚以及左眼很快入党,1950年在朝鲜战场成为特等伤残军人。1956年,朱彦夫离开疗养院,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在随后的2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走上富裕路;辞去村支书后,年近古稀、从没进过学校的他,又亲笔写下了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只有朱彦夫自己和村里的乡亲们知道。正像乡亲们所说的那样,老朱心里装满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从朱彦夫的四种“走法”就可见一斑,一是立行,第二种就是跪行,跪着走,第三种就是爬行,第四就是滚行,滚行快一点,但是损失很大。可他从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没日没夜的为乡亲们奔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

朱彦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自己入党时的庄严誓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说,朱彦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沂源,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中国。省委书记姜异康说,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有这样一位88岁老人,

他从小加入人民军队,打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他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参加过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他是特等伤残军人,昏迷93天,经历47次手术,坚强地活了下来;

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改变了山乡面貌。

他就是朱彦夫,20__年“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父亲这些年身体确实不好,无法与人交流,但这些日子他也一直关心着沂源,关心着国家,我们做子女的也会传承父亲的精神,来影响周围的人。”4月23日,朱彦夫儿子朱向峰告诉津云新闻记者,虽然老人年事过高,各种不便,但老人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变化。

他是一位活着的“烈士”

和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1933年出生的朱彦夫有一个不幸的童年。10岁时父亲去世,他跟着母亲要饭,尝尽人间疾苦。

幸运的是,14岁时朱彦夫加入了人民军队,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并光荣入党。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朱彦夫励志永远为国家奉献自己。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7岁的朱彦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12月,在争夺某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最后全连官兵仅剩下他一人。

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朱彦夫头部、胸部、腹部七处重伤,肠子流出体外,昏死在阵地上。后来,增援部队把重度昏迷的朱彦夫从雪中扒出来,送到战地医院。由于冻伤严重,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必须截肢。这位钢铁战士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却永远失去四肢和左眼。

朱向峰回忆说,父亲一直对那段日子念念不忘。当朱彦夫的意识逐渐恢复的时候,感知到伤口的疼痛。他举起两只胳膊,发现手腕以下没有了双手。他动动双腿,发现膝盖以下没有了小腿和双脚。第一次喊出的是“我没有手了,还怎么打敌人,扣动扳机?”

朱彦夫在医院这段时间,看到自己残缺的四肢,终日郁郁寡欢,一度想结束生命解脱自己。

“像你这种情况,有勇气活下去才是英雄!轻生是自私,自杀是孬种!”医院主治医师的话像一把重锤敲击着他的心,使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在医院先后经历47次手术——颅脑取弹、面颊植皮、腹内排异、眼部摘取弹片……朱彦夫以超常的生命力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坐起来了;会大声说话了;手术部位愈合了,痛楚渐渐远去,大脑日趋清醒。

朱彦夫在朝鲜战场重伤回国治疗,入院初期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他所在部队确认他所在连队已经全部阵亡,已经全部被追认为“烈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