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视角

视角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视角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视角问题。

分享

浏览

13

范文

2

用信息论的视角分析旅游资料的翻译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翻译,全文共 3264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论视角分析旅游资料翻译

以下是一篇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浏览!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观光旅游,他们一方面是为了来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也想借此了解悠久而神秘的中国历史文化。

导游词的作用在于向国外受众介绍旅游景点的情况,它与其它文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带有浓重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而且强调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因此,导游词翻译不应该只是进行语言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应进行文化层面的论释。目前国内英语版的导游词翻译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用词不当、语言累赘、文化误译、漏译、译文不规范等亟待修正。由此可见,国内关于导游词的汉译英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旅游资料翻译也是一种传播,其特性自然而然地使其归入传播学的框架。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发展起来的学科,对于旅游资料翻译的意义在于,它为译者提供了更广阔视角,帮助译者将翻译看作是一项跨文化传播活动,旅游资料的传播特性得到重视,其中有可能影响到译本的众多因素都应考虑进去,避免了仅仅只是进行语言层面上的研究。本文正是通过应用传播学领域的主要理论一信息论,对旅游资料的翻译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通过分析旅游资料汉译英中所存在的问题, 借助信息论展开针对性的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翻译方法。

意义:把跨学科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是当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思路,它使翻译研究走出了囿于语言学领域的传统范式。目前对于旅游资料翻译的研究力度也不够,大都缺乏理论指导。本文正是通过应用通讯领域的主要理论一信息论,对旅游资料的翻译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试图为信息型这类实用型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评估标准。

由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共有知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和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才能把原文的信息适当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目前在旅游翻译中还存在用词不当、语言累赘、文化误译、漏译、译文不规范的问题,本文作者收集了一些旅游资料中的典型例子,运用信息论中的主要理论,对其中、英文本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分析,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对旅游资料翻译时采取的一些处理手法作了详细的阐述。旨在提高我国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

自1948年shannon提出了信息论以来,信息论被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著名翻译家奈达看到信息论与翻译之间的契合,认为翻译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由此将信息论引入到翻译领域。在信息论的基础上,代写论文奈达创立了翻译的等效理论,即译文在译语读者心中能产生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反应。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由于语言特质(linguistic idiosyncrasy)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原语信息会超出目标语读者的解码能力,给译语读者造成认知负担。为了达到译文的动态等值,则需要增加冗余度。按照奈达的逻辑,冗余度与等效原则成正比关系,冗余度越高,等效原则实现得越充分。

随后,国内译介对信息论作了详细地介绍,证明了其对翻译的有效性。廖七一(1996,1997)指出两种语言转换中往往会出现原语信息与原语信道失衡的情况,冗余度的增加则有利于读者接受;王斌、王晋瑞()提出翻译的任务是调整变换原语的冗余成分,保证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2.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2.1.2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2.2 previous translation studies on tourism texts

2.2.1 definition of tourism and tourism translation

2.2.2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translation and its representative studies

2.3the communicative attributes and sense in translation

2.3.1 the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2.3.2 the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3.theoretical basis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theory

3.2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odel

3.3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4.the analysis of tourism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heory

4.1 noise---the barrier to tourism translation

4.2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ference

4.2.1 analogy

4.2.2 deletion

4.2.3 restructuring

4.2.4 adjustment

5. conclusion

5.1 conclusions

5.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bibliography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从传播学中信息论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的汉译英。

重点:在旅游翻译中,噪音是影响受众理解的最大障碍。

难点: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将噪音减小到最低。

研究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  (月日——月日) 查阅资料,确定题目,完成大纲及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月日——月日) 完成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  (月日——月日)初稿送交指导老师审查并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

第四阶段  (月日——月日) 完成论文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第五阶段  (月日——月日) 完成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bittner, john r. mass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fourth edition.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prentive hall, 1986.

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non.c.&weaver.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9.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赖少华,旅游资料中的文化翻译,《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肖迎霞,奈达翻译理论与旅游资料英译实践,《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国翻译》1999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调查研究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礼仪,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大学,学生,全文共 2584 字

+ 加入清单

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文明礼仪调查研究报告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文明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其文明状况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文明礼仪,既是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个性修养形成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程发展的展示形式,因此,对和谐校园环境视角下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有目标地提出大学生文明礼仪的当前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笔者进行了社会调研,对武汉市武昌、汉口以及周边地区的普通高校大学生(a组)、社会大众(b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c组),实际发放问卷a组495份,回收489份,回收率为98.8%,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回收率97.97%,b组、c组各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和228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6%和91.2%。各组男女比例见图1。在回收的有效问卷基础上,对大学生当前的文明礼仪进行了分析。

1.1 当代大学生都能明确礼仪的重要性,关心和了解高校文明礼仪

98%的同学认为,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当被问及“个人礼仪方面,您最注重的是哪方面”时,调查结果见图2。

c组对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了调查,他们中的很大部分也是从大学生出身,96%的员工认为礼仪很重要,管理层职工尤其注重员工文明礼仪的质量,首先96%的员工知道并且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有所了解,并且有79%的员工做过文明礼仪教育,企业员工中对是职业才能重要还是文明礼仪重要的回答上,占44%的认为文明礼仪更重要。并且通过调查,所调查的企事业单位都存在不同的员工礼仪缺失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招聘的时候更注重了招聘礼仪方面。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而且在礼仪方面有个人注重的侧重点,同时,难以忍受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诸如吸烟、衣冠不整、打架、说脏话、乱丢垃圾等等,具体调查结果见图3。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大学校园中,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明确文明礼仪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2 当代大学生难以“知行合一”,存在不文明礼仪现象

(1)不遵守公共秩序。当问及“您在教室、图书馆、餐厅有占座的行为吗?”时,其结果见图4。

(2)缺少基本礼仪道德和言语不礼貌。对于餐厅中有学生将饭菜倒掉的行为,有9%的同学认为,那是自然现象,有56%的同学认为是饭菜不可口,35%的同学认为该行为是一种浪费,应该加以制止。b组调查中,16%的社会大众认为他们生活周围的大学生常有同学之间打架斗殴的现象发生,且有72%的社会人发现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有亲密举止的行为,有24%的社会众人在公共场合发现大学生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针对“您了解的大学生在说话一激动时是否会出脏话”这一问题,其调查结果见图5。

(3)大学生就业中的文明礼仪缺乏。大学生的社会表现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所以本次调查中,c组对企业单位中的大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的调查,结果确强差人意。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员工觉得目前公司企业员工不文明的现象多,在单位里迟到早退的现象普遍,结果见图6。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文明礼仪上,“知行”存在着差异,一方面表现出对文明礼仪的的了解和关心,但行为上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2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任何行为和言语的产生都有其根源,而影响这些言行的因素有涉及很多方面。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以及自身感知对文明礼仪的结果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的缺失,主要反映在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方法欠缺、社会的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自身素质修养的不足等方面(见图7)。

在家庭引导方式上,当代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学校教育方面,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而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缺乏礼仪教养就显露无遗,大学里的礼仪文明教育难以引起当代大学生们的重视。

在人们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成果时,精神文明的缺失伴随而来。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 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等等,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3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的引导和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

高校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重任,一方面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的熏陶,而课间的时候,教师的言行又常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评论,从而使得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尊重并爱护学生,言行举止得当,于无声中将文明礼仪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言慎身正真正起到榜样作用。

3.2 设置礼仪课程,加强文明教育

高校可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社交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并相应地开设实践课堂,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交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社交中能恰当地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当代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

3.3 开展评比评奖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指导大学生提高社交面试水平;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各类竞赛等给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交礼仪素养;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并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礼仪文明评比,并将校园文明传承下去,影响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从而使得校园和谐,乃社会和谐,形成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片文明祥和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