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介绍历史文化遗产长城导游词汇编20篇

浏览

1436

范文

1000

篇1:文化遗产景德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北街区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当行建筑群、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园、-鄱湖警备司令部驻地、薛家塘、啸月移、三都试馆、老营盘、翥山书院,以及花园巷3号汪大纲、汪大绶旧居,富贵巷13号明初县丞彭氏府宅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迹)。

乐平古城隍庙区,这是一处以民俗文化为主,集政治、民居、商业为辅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是北起东大街(现翥山东路),南至迎宾路,东至状元巷,西到南大街(现洎阳南路),总面积约25公顷,该区内巷道分布井井有条,纵向巷道有:状元巷、栽培巷、福禄巷、财贵巷等。横向巷道有:余家祠巷、支祠巷、翥山岭巷、小南门巷等。其中以城隍庙占地最大。以“城隍庙侧”巷而言,此巷东接小南门,西通何家台和龙神庙,全长65米。几乎占到老城东南区大半土地。

乐平城隍庙,始建于唐中和年间,因其具有“壮一邑之保障,肃百姓之观瞻”之功能,又具“默相人民辅佐治理者”之作用,故历经宋、元、明、清“屡敝屡修”,建国后,庙已多有改建,今食品厂是其一隅。

在老城隍庙区域中,有儒学里(文庙)、观音阁(凤游书院)、古县衙、五都试馆、龙神井、龙王庙、马王庙、马氏、洪氏、余氏宗祠,汪道诚府第、彭氏府第以及许还山、胡延龄等名人旧居,财贵巷还保留了一座古典烟花青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河北金山岭长城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游客,很高兴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姓苏,大家叫我小苏好了。我们现在正在通往金山岭的路上,很快便会到达金山岭长城。我将带您游览长城风光。

各位请注意了,我们现在已到达了金山岭长城。那远处的城台,名叫烽火台,是屯兵的堡垒。它们每隔二百多米就有一台,上面扔着晒干了的狼粪。因为狼粪升起的烟又黑又浓,别的城台见了,便会立刻燃起狼烟。这样,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引来救兵,剿灭全部敌军。

诸位朋友,金山岭长城很长很长,接下来我们继续游赏长城的美丽景色,您一定会大开眼界的……

各位,我们现在正行进在金山岭隧道。金山岭和司马台是长城主要风景……这条穿越路线正是行走在“时空隧道”之上。从金山岭往南走,就到了有名的司马台长城。司马台长城雄险奇巧,变化多端,有百余敌楼。从双眼楼到五眼楼,是金山岭长城最雄壮的一部分。

金山岭长城才只是长城的一部分,长城有一万三千里。因为时间紧,所以只能走马观花的大概看看。其它的长城还有很多,有机会请大家细细游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世界遗产长城导游词45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我将要带你们去游览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重点文物,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啊,我们身为中华的儿女们怎么能不来游览一番呢!

大家请看,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下面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勤劳聪明的孟姜女为了寻找被官兵捉去修长城的丈夫,千里迢迢来到长城,经过打听,却知丈夫已被活活累死了!听到了这样的话,孟姜女伤心地在长城吓哭了三天三夜,只听“轰隆”一声,八百里长城倒下了。游客们,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呀!

万里长城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它像巨龙一样盘旋在群山中,闻名世界!

我们此时站在长城上,我们脚下踩得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你们知道是怎么搬上来的吗?就是靠无数人民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来的……

这万里长城很美很美,说也说不尽,下面请大家慢慢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世界遗产长城导游词45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林燕来,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远看这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陡峭的山岭上蜿蜒盘旋。其中八达岭是我国保存得最好的了,而今天,我们正好也要去游览一下这雄伟的八达岭长城。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在八达岭长城的脚下了,大家下车吧!感受一下这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八达岭长城是秦始皇为了防御敌人而修筑的。你们可别小看这些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想想看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可真不容易啊!

现在让我们继续向上走。大家看现了那些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了吗?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共瞭望和射击用。那边还有方形的城台,名叫烽火台,敌人进攻时,就可以点上狼烟来传递情报。

为了建造这雄伟的长城,当时的劳动人民还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相传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要大量征用民工,其中有一个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孟姜女和范喜良相隔两地,所以孟姜女就去修长城的地方看户丈夫,孟姜女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来到了长城,却不见她的丈夫。孟姜女一打听,才知道她的丈夫已累死了,尸体已经埋在了长城里,于是孟姜女放声大哭,忽然山崩地裂,长城倒了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遗产长城导游词45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刘__,接下来,就由我来说说游览长城的注意事项吧。1、安全是游览长城的生命线,我们坚决反对爬野长城。2、慢一些爬长城,留意周围的提示语,保证自己的安全。3、不论上去还是下来,都要低下身段,降低身体重心,以免发生危险。

登上了长城,站在八达岭上向下望,一辆辆汽车变成了“蚂蚁”,行人变成了黑色的小点,在“蚂蚁”之间来回穿梭,好像变成了“小人国”十分有趣。向东望去,长城盘旋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中。稍微高一点的地方是烽火台,那是古代打仗的时候用来传递信息的“信号站”

长城是有方砖和条石搭建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双手才慢慢成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两旁还有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个大工程,秦始皇是用了二十分之一的劳动力呢!可见,没有大量的劳动人民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好了,被刺旅途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遗产长城导游词45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长城旅行社的刘远航,你们可以叫我小刘。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介绍长城。但是,请不要在城墙上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快到长城了,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有宇航员说:“在太空唯一能看见的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多么长,多么雄伟呀!

各位游客我们到长城了,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的军都山山上,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你们猜那些方形的口子是干什么用的?对!这位叔叔说的对了,这就是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的。大家往远处看,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俗说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好汉!你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会不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你们猜一块有几斤重,四五百斤?那就大错特错了,一块可是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着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时间过的真快,长城一日游结束了。希望大家再来细细游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世界遗产长城导游词45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大家好,我叫diyifanwen.com,今天由我来当大家的导游,大家也可以叫我林导游。

游客们,今天我带大家去的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长城。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既然我们来到了北京那就一定要去长城游玩一番。

游客们,我们现在正在去长城路上了,现在已经快到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长城很长,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呢!长城是由一块块灰色的巨砖砌成的,城墙弯弯曲曲地向两边伸展着。长城上有许多瞭望口、射口和垛子、还有条石。长城是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呢!其中八达岭海拔1015米,是长城最高的位置,也是居庸关的前哨和门户。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在长城门口了,我在此温馨提醒大家,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哦!有带孩子的游客,请带好自己的孩子……总之,请大家不要让这美丽的长城变成垃圾场呀!

游客们,我们现在要登上长城了,大家继续加油!一定要登上长城!毛泽东爷爷曾站在长城说过一句话,还记得吗?对!那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难道有游客不想成“好汉”吗?毛泽东爷爷曾经写过一首赞扬长城的诗,在此我想大家朗诵一下,也希望大家能听了之后快点登上长城。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燕。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诗毛泽东也是为了感慨长城宏伟的气势而写的。

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了美丽的长城,我们旅游就要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遗产长城导游词45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闻名的长城,我是导游露露,很高兴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长城。

大家看!咱们游览的这段长城是八达岭长城,这段长城像不像一条长龙呢?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它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你们知道长城在古时候是干什么用的吗?它是防御敌人外来侵略的。

大家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累死在这长城脚下。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叫《孟姜女哭长城》。据说孟姜女和她的丈夫刚结婚三天,她的丈夫就被抓去修长城了。三年以后,孟姜女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她就决定去找丈夫。走到以后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丈夫早就死了,被埋在了长城底下。孟姜女坐在长城上哭,她哭得 太伤心了,突然长城被她哭塌了三百多米。

大家看!这块石碑上写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毛主席题的一句话。请大家在这里拍照留念,下面自由活动,两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城世界遗产导游词怎么写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林添,你们能够叫我小林。我们来到了素有“世界遗产”之称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由很多块条石组成的一块条石有两三斤重。墙上凹下去的叫垛子供了望用,垛子下面的口子叫射口,我们此刻站的地方叫城台也有了望口和射口,下面能够放武器和粮食。万里长城像一条很长很长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能够并行。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女人,大家都叫她孟姜女,她的丈夫被官兵抓去修建长城,于是孟姜女便千里寻夫,最后让她找到了长城,一问才明白她的丈夫早死了,孟姜女顿失所依,在她丈夫的坟前放生大哭,最后把长城给哭倒了。

下面大家自我游玩,但要注意安全,保护文物,一个小时后准时在长城脚下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779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大研古城的位置→历史]

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请看盆地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峰,丽江盆地则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难怪人们说丽江文化昌盛是因为丽江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选址]

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狮子山,东南向着千顷沃野,地势北高南低。这样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东南暖风,使古城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我们身边的玉河水则为古城提供了洁净而充足的水源。可以说,古城的选址是十分科学的。

[水车→照壁→水龙柱]

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地方也还在使用。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

水车旁是写有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这个样子。照壁右侧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

[世界遗产徽记→石刻墙→巴格图]

再看世界文化遗产徽记图案。外圈呈圆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内框为两只手合围,代表人类的创造;圆圈和方框内外密切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环绕圆圈的文字,分别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遗产”一词。

右边的这堵石刻墙,采用丹霞地貌区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围环境,于1999年建成的景观。这堵巨型浮雕墙,高9米,长55米,名为“丽江古城盛世图”,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城三个片区的古代日常生活场景。其代表性场景有白沙壁画、束河四方街、大石桥、大研四方街,还刻有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演奏、男耕女织、古城民居大屋顶,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民间东巴祭司以青蛙躯体部位象征宇宙空间方位,布局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门,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图,用来解释自然界,预测人类生活。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城布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象山脚下的黑龙潭泉水流出千米长的玉河,玉河泉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院,流遍全城,使丽江古城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情趣。古城的街道、房屋随着水势、山势自然伸展,与我国许多古城的方正严整的棋盘式布局迥然不同,更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园林之美。以水为脉的布局也告诉我们,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这里。下面就请大家跟我沿着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们脚下的铺路石,这叫五花石。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美丽的砂砾石板,经过千百年人马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这样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阵雨过后进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花道”伸向远方,简直美不胜收。这种五花石是花岗石的一种,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石头,难怪日本客人说:“你们丽江人真阔气呀!”

[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们左边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们的右边是随着山势而建的纳西民居。这里玉水滢滢,垂柳依依,木桥座座,瓦屋鳞鳞,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据统计,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365座。丽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桥城。水,对古城来说,是脉络,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满活力,水给古城平添秀色。可以说,没有了水,丽江古城将失去一半的妩媚。

游客们,在这古城里,除了这水给古城带来活力外,还有一个给古城带来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直到今天,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里。他们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风犹存而又生机盎然,因此人们又把丽江古城誉为“活着的古城”。大家随时可以见到纳西大妈们,身着宽腰大袖上衣,腰系百褶围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经商,在娱乐。她们年轻时披星戴月地劳作,现在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她们有时在古城中联袂而行,成为与古城十分和谐的一道风景,请各位注意观察。

[四方街]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它是由成排连接的铺面围成的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广场街面,街场占地约有6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如果说我国北方有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那么,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古往今来,白天,这里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并且自然地归行划市,连周围的几座桥都成了一些商品的专卖地,如科贡坊前的这座桥叫“卖豌豆桥”,西南角的这座桥叫“卖鸭蛋桥”。到了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这里又成了各族儿女的歌坛舞池,人们燃起篝火,在这里对唱山歌,跳起锅庄、阿丽哩、芦笙舞,通宵达旦。如果你巧逢这样的盛会,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明代木公土司的诗句“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就是这种盛况的真实写照。

也许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东稍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纳西谚语所说的,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圾,古城又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民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冲洗街场。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街头河上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子乘着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净,又免了扫地之劳,这在我国的城市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科贡坊]

这是科贡坊,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的。丽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即由原来的土司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丽江从此就由封建领主社会进入了封建地主社会。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子弟的读书热情,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180年的时间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七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两层的科贡坊。清朝末年,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并且升为三层。实际上,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取消科举,光古城就有两家“一门三举”。现在,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的纳西族,却拥有成百的专家教授;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按人口平均数在省内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纳西族是一个崇尚文化、善于学习的民族。好了,大家可以在四方街活动30分钟,也可以买一些土特产和纪念品,3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下面我们前往“纳西四合院”参观。

[纳西民居→四季博古]

纳西族的善于学习也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设上。古城民居在广泛吸收汉、白、藏等民族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其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等,并在门楼、前廊的设置和天井铺地、门窗隔扇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目前,整个丽江古城(包括白沙、束河)的重点保护民居共有140户,而大研古城里就有112户。现在我们就进入“纳西四合院”参观。这是四合五天井,四合就是东南西北四方房屋,每相邻两房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这四方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相通的,所以又叫“走马转角楼”。大家看,这四方房屋的前檐柱下都垫有很高的五花石柱础,既保护了柱脚,又很美观,却不利于房屋的防震抗震,而丽江可是一个多地震区啊!主人难道不懂得这一点吗?大家说呢?原来,这种“走马转角楼”有一个特点,就是相邻两房有一棵前檐柱是共用的,两房的山架斗在同一棵柱子上,建筑上称之为“同梁合柱”。这种结构,不仅省了一棵柱子,还使房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所以主人才用那么高的柱础。

如果问这个四合院里哪一部分最富有纳西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芯——“四季博古”。虽说这些也是学习汉族、白族文化的结果,但是到了现在,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居家必有六合门,必有四季博古。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两扇,遇有红白二事、客人较多时,六扇门均可卸下来。所雕的窗芯称为四季博古,构图内容多为四季花卉、博古器物,以寄托纳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禄寿禧、耕读传家的美好意愿。大家看,这叫“松鹤同春”,寓“春”和“寿”;这是“喜鹊争梅”,寓“冬”和“禧”;这是“鹰立菊丛”,寓“秋”和“福”;这是“鹭鸶采莲”,寓“夏”和“禄”;这是“孔雀玉兰”、“锦鸡牡丹”,请大家展开联想,看看它们有何寓意。

[丽江紫禁城“木府”]

现在我们就顺着木府的护城河前往木府。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四百多年,在占尽天时地利的狮子山麓,营造了规模宏大的土司府衙,被人们称为木府,护城河从北、东、南三面环绕着木府。大家会说,这也算护城河吗?原来护城河是又宽又深的,“改土归流”后,随着土司势力的衰落,护城河就越来越小了。

丽江古城还有一奇,那就是古城没有城墙,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答。我来提示一下:土司姓木,而且历代土司热心于学习汉文化,也讲究文字避讳,请大家从汉字上去考虑。对了,木家居住的地方如果筑了城墙,就如同“木”字加了个框,成了“困”字,这当然不行。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就请大家见仁见智,议论一番吧!

木府快到了,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牌坊上写着什么?“天雨流芳”,对。这“天雨流芳”四个字,原是明代的木公土司写的,后来散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纳西族书法家、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群杰先生补书的。这四个字,既可以用汉语解释,同时它又是一句纳西话。用汉语可解释为“皇恩浩荡像春雨一样滋润着神州大地”;在纳西语里,“天雨流芳”是“去看书吧”的意思,真可谓一语双意,别出心裁。

木府到了。据说木府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这种僭越本分的做法,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决不允许的,因此,木氏土司从不让外人进去,连徐霞客也不例外。徐霞客受木增土司的邀请,在1639年明朝末期来到丽江,远望着楼阁巍峨的木府,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写下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感叹,这句话已写在东边的照壁上。

这座石拱桥形似马鞍,叫金鞍桥,又叫玉带桥。这座桥之特殊在于它的长宽之比,一般的石拱桥,长比宽要长,这座桥则不然,它长仅3米,宽却达9.6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木氏土司出巡或者回府,总是八抬大轿以示显赫威严,桥太窄当然不行,还同时考虑到这桥与高大的忠义坊之间的呼应协调。

木氏土司对中央政府忠心耿耿,上贡不断,特别是明朝万历年间,据说木增土司曾用马帮驮着万两金银,万里迢迢到京城进贡,明神宗大受感动,钦赐“忠义”二字,并下圣旨建这忠义石牌坊。土司对朝廷的忠义还可以从木府大门的对联上看出来,“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这副对联来自木泰土司所写的纳西族第一首汉文诗《两关使节》,意思是皇帝的诏书一来,就好像离太阳更近了,感到十分温暖;如果好久没接到朝廷的文书,那么,就觉得天上的白云都懒散了。请大家进木府参观。

[仁寿桥→大石桥→阿溢璨]

现在我们前往百岁坊、大石桥、阿溢璨游览。大家看,在临街的房屋中,有的不是正面朝街,而是山墙一面朝街,对这一点,与梁思成齐名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1938年来丽江考察时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请大家想一想山面朝街的优点。由于中式建筑不太高大,屋坡又长,如果正面朝街则采光不足,所以山面朝街的优点是采光好。

仁寿桥到了。这是中河,这里本来只有栎木桥,清朝后期这个巷道里一户纳西人家出现过一位长寿老人,叫年世光,他活了108岁,一时传为佳话。于是,官府和街坊捐银建了这座仁寿桥,又叫百岁坊桥,并在东边五六十米处建过一座木制的百岁坊,这个巷道也就叫百岁坊了。

现在我们到了大石桥。这座桥建于明代,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它是古城中最大的石拱桥,是古城的东、西两个部分的交通要道。“大石桥”名符其实,它又是四方街集市的延伸,曾经是麻布的专卖地,所以又叫卖麻布桥。

游到这里,大家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啦。如果大家还想一饱口福的话,可别忘了抽个时间到附近的街巷里品尝丽江粑粑和鸡豆凉粉,它们可是丽江最著名的风味小吃。您既可以来个丽江粑粑酥油茶,或者来一个丽江粑粑鸡豆凉粉,这鸡豆凉粉还可以趁热蘸粑粑,也可以凉拌了吃。不论哪种吃法,都能让你余香满口,回味不已。

现在我们前往阿溢璨。丽江古城开始是由中河两岸的若干村落发展、连接而成,阿溢璨是最早的村落之一。我们面前的泉水井叫阿溢璨水井,井水甘冽纯净,据说还有养颜益寿的功效。井旁的碗是为方便行人喝水而放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丽江民风之淳朴。在过去,古城里有乡规民约,晚上十点前后到第二天的早上十点前后,是居民到河里打饮用水的时间,任何人不得在河里浣洗或扔垃圾。假如过了这段时间还要打饮用水,就要到散布在古城中的单眼泉水井或三眼井里去打,这就保证了古城居民的生活用水。

[大研古乐会→东巴宫]

我们左边东大街有著名的大研古乐会和东巴宫,他们的古乐演奏各有特色。丽江目前有十几支这样的古乐队活跃在城乡。这里演奏的古乐分为“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个部分。“白沙细乐”是土生土长的纳西音乐,是我国四大古乐之一,有笃、一封书、三思吉等调子,曲调舒缓深沉,缠绵悱恻。“丽江洞经音乐”原来是宫廷和道教音乐,有一江风、山坡羊、水龙吟等曲牌,由于丽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纳西人民对古乐的钟爱,许多在中原地区已经失传的曲牌,却在云岭深处的丽江保存了下来。经过在丽江几百年的流传,已具有比较浓郁的纳西韵味,所以叫“丽江洞经音乐”。纳西古乐的演奏以“三古”著称于世。哪三古呢?古乐曲、古乐器、古稀老人。在古乐演奏中,除了传统的笛子、云锣、古筝等等以外,还有波伯、苏古笃等在外地难得一见的古乐器,加上演奏者多是白髯飘飘的耄耋老人。在古色古香的氛围里聆听古乐,会觉得古风拂面,超凡脱俗,油然而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觉,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今晚我们要去聆听纳西古乐,到时候再作详细介绍。

过去,这附近有许多客栈,有的专门接待茶马古道上往来的藏族马帮。有马帮就得有草料,我们面前的这块空地叫卖草场,这里既卖骡马的草料,也卖编草席草鞋的稻草、山草等等。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土特产和木雕商店,欢迎大家参观选购。

现在我们已走到了东河边。大家还可顺道去东大街参观“金钥匙文化宫”与“和志刚书斋”。

[金钥匙文化宫]

在古城东大街“金钥匙文化宫”内挂着一把巨型钥匙,它是XX年为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5周年而做的,纯铜打制,高毫米,宽716毫米,厚72毫米,重800余斤,象征着丽江古城800多年的历史。钥匙手柄正面刻有世界文化遗产标识,标识右下刻有金钥匙的纳西象形文字,左有音译“涵紫谷”字样,再往下是纳西族东巴祭司头上戴的五幅冠示意图案,也是暗喻丽江古城曲折的街道水系。驮载巨型钥匙的神龟象征健康长寿,显得稳重如山,也象征“涵紫谷”这一纳西文化的厚重和悠远。

“丽江金钥匙”是由丽江嘉和有限公司于XX年8月8日投资260万元开发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丽江标志性旅游纪念品。目前投放市场的金钥匙,已有纯金、纯铜、纯银、铜合金、银渡金等不同质地、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二十多种产品。近年来,丽江嘉和公司还把“金钥匙”作为一种对人的夸奖和评价,奖给那些能干的人和长寿的人。

[和志刚书斋]

和志刚是纳西族残疾人书法家,被誉为口书奇才。他的口书作品笔墨浑厚酣畅,独具“雄鹰折翅、志在蓝天”的风格。和志刚于1968年出生在丽江白沙古镇一户纳西农家,11岁时不慎触电,导致双臂高位截肢,但他人如其名,志坚毅刚,投入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读完高中,同时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书法,用嘴咬住笔杆,练出一“口”好书法。和志刚于XX年荣获“中国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位于古城东大街的“和志刚书斋”也被列为丽江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标志碑]

这座标志碑的整体造型以纳西族东巴文的“人”字为基础,碑上嵌着世界遗产徽记和纳西族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的造像,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历史”的寓意,体现“各族儿女与山河日月同辉”的主题。东巴经《崇搬图》中说,经过洪水浩劫之后,世间仅有崇忍利恩一人存活下来,后来他与天界仙女衬红褒白成婚,并从天上带着谷种、牛马,来到丽江过上农耕生活。衬红褒白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说的是藏族话,次子说纳西话,三子说白族话,他们分别成了藏族、纳西族、白族的祖先。

游客们,今天我们跨过了古城的西河、中河、东河,不,我们跨过了上千年的时间隧道,从“清明上河图”中走了出来,即将汇入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希望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精选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精选

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这风景优美的武当山。武当山是世界历史遗产之一,1994年12月被入为世界遗产。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着名的道教圣地。它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武当的意思是“非真武不足当之”。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

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千米,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台、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画卷。

武当山有许多的宫殿,有紫霄殿、复真观、太和殿、金殿还有许多的宫殿。当年张三丰在这里是掌门人,是唐代的时候建的。当武当山建起的时候,唐代被元朝消灭。现在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建筑仍透着宏伟和精美,而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

看,这就是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再往前走,就是转身殿。这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

大家跟随着我一直往前走吧!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天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这种种奇特的现象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啊!

武当山风景到处是美丽的。希望你去细细游赏。下面自由活动,大家注意安全,多拍照啊!

篇二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

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

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36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下面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及乐山大佛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足石刻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大足石刻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首先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大足石刻的概况。

大足石刻以大足县得名,而大足县是因为境内的大足川得名,唐朝乾元元年建县,取“大丰大足,丰衣足食”的意思。大足位于重庆市西部,距重庆市160多公里,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过县境,交通通达性比较好。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所有石窟艺术的总称,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雕刻精美,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旅游价值,在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无处最为著名和集中。而我们今天参观的是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它是大足所有石刻中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完好的,所以我们一般参观的都是这个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宝顶山摩崖造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年—1252年组织开凿而成,历时70余年,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是一龛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造像,叫做父母恩重经变相。故事是从最中间“投佛祈求嗣息”那里开始的,在中国古代,是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所以大家顺着我手的方向看,有一对年轻的夫妻结婚之后,在佛祖面前祈求给他们一个孩子。心诚则灵,经过祈求之后,这个妇人就怀孕了,旁边的侍女手上端着一碗安胎药给她喝,母亲怀孕后,是要好好守护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的,所以这幅图叫做怀胎守护恩。

再看左手边,经过十月怀胎,这个妇人要生产了,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出生日就是母亲的苦难日,也就是说,孩子出生母亲是会受苦的,特别是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女人生孩子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因此这幅图叫做临产受苦恩。

再往右边看,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不管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有了烦恼,看到孩子就烟消云散了,你们看,那对夫妻抱着孩子多开心呐,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模样,这幅画叫做生子忘忧恩。

再将目光移到左边,顺着我手的方向,会看到母亲抱着她的孩子坐在膝盖上,孩子手上拿着一块饼,正在给他的母亲吃,也就是说,不管好吃的还是不好吃的,母亲都要先尝一下味道了,好吃的才给孩子吃,不好吃的就留给自己吃了。在她旁边的那位母亲,正袒胸露乳,给她的孩子喂奶,而她的手上正拿着一个窝窝头,这也象征着母亲吃下去的是粗茶淡饭,可是哺育给孩子的却是甘甜的乳汁,所以这两幅图叫做咽苦吐苦恩和哺育不尽恩。

再看右手边,我们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是很容易尿床的,母亲半夜醒来,发现孩子尿床,把床单都打湿了,于是将孩子抱到了干的地方,而自己却睡在了孩子尿床打湿的地方,这个叫做推干就湿恩。在旁边还有一位正在洗衣服的母亲,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顽皮的,衣服很快就脏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母亲来洗衣服了,所以这个叫做洗涤不尽恩。

再往左边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结婚是要大宴宾客的,而这个时候就要父母杀猪宰羊来招待这些宾客了,不过在佛教里面,杀生是会下地狱的,父母宁愿自己下地狱,也不愿儿女沾上杀生之罪名。这个叫做伪造恶业恩。

成家立业,孩子成家之后,就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自己出去闯荡了。可是父母非常舍不得孩子离开,送了一程又一程,父亲显得要稍微理智一点,送儿千里终有一别,他正用手悄悄地去碰老伴,意思是:唉,老伴,差不多了,天色不早了,儿子的前程要紧,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老伴扭过头来,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捣了老头子一肘子,意思是:你懂什么,儿子不是你生的,你就是不知道心疼!工匠师抓住这一瞬间人物的表情把他们打刻了上去,生动地再现了慈母那种“意恐迟迟归”的情怀,下面的碑文写到: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告诫儿女不要久久不回,免得妈妈依门盼望。这正是儒家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翻版。所以这幅图叫做远行忆念恩。

再看左边的最后一幅图,这个叫做究竟怜悯恩,从画面上可以看到老父母横排并坐,儿子跪在他们面前,父亲正指着儿子,神情严肃地进行教育。上有碑文写:百岁惟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之,观喜怒常不犯慈颜,非容易从来谓色难。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儿女又应该用怎样的孝道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都认为让父母吃好穿好,享受一下就行了,但佛家认为这并不算尽孝。那么如何才算尽孝呢?根据碑文我们可以得知,能做到时刻观察父母的脸色,顺承父母的心意来行事,才是对父母最高的“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等到父母都不在了,才来后悔当初没有在父母跟前好好尽孝。

这就是整幅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希望大家看完之后,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现在我们接着往下一龛造像参观。

乐山大佛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乐山,很荣幸今天能成为你们的导游,我姓邓,大家可以叫我小邓。下面我们将要看到的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景区是佛教旅游胜地,请大家在参观时一定要尊敬佛像,不要乱写乱画、乱扔垃圾。我们今天的浏览线路是从淩云寺开始,经东坡楼到达乌尤山。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讲讲乐山大佛的历史沿革和传说故事。

乐山大佛是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凿的,历时90余年。据民间传说当时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水深急流,经常发生翻船事故。凌云寺的海通和尚见此十分不忍。便募化钱财,在三江汇流处修建大佛,欲借法力无边的大佛来减杀水势,永镇风涛。虽然海通和尚为修建乐山大佛而死,但听说建国后海通和尚曾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乐山大佛眼前流过,大佛不忍看,一夜之间便闭上了眼睛。雄伟壮观的乐山大佛一直以来被文人墨客所赞颂,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曾题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大佛头部左边的一个平台,没错,这就是传说中乐山大佛的真面目了。可能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会这么大呢?说它大,那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就向大家具体介绍介绍。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大佛头的直径竟有10米之宽,而且耳朵长7米,大家可以看到它的一个耳朵便能钻进去两个人。它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而它的手指竟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与大佛的手指比,我们也小得不得了。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到大佛的脚下看看是不是有这么大。

大家请看大佛两侧的岩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岩吗?没错,这就是红砂岩,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2019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所以岩石风化较缓慢。二来大佛的排水系统也非常巧妙。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的折皱连成排水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为大佛洗一次脸就要花将近1万元钱。现在,乐山大佛己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我想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大佛的侧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孔穴。这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当时为了保护大佛而修的“凌云阁”。不过真可惜,凌云阁在明末战争中就被毁了,不能目睹凌云阁的风采,大家千万不要遗憾,等一会儿下到了佛脚,小邓还有更多的惊喜带给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700字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89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700字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三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供大家参考。

篇一:兵马俑导游词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导好了。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我们坐的车也是去临潼的,行程大约四十分钟。我想提到西安的临潼,你们肯定会想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按次序下车。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原来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来到了秦朝,一个大臣对秦始皇说:“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觉得这样对您不是很妥当,不如让能工巧匠们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何?”

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就答应了下来。其实要不是那时候秦始皇的一点头,今天就见不着这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军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19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个。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满是大将风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个体格健壮,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

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打仗时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驹。看前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将军俑、武士俑还是骑兵俑,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爱到轻微的呼吸声……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时光飞逝,今天的秦兵马俑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准备启程回宾馆,接着后几天的活动内容……

篇二: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2019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着,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篇三:布达拉宫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成为你们的导游,我姓苏,叫苏瑞林,大家叫我苏导游吧。希望我的服务能给你们带来方便,带来快乐。现在我们在布达拉山脚下,布达拉宫就是建在这座山上的,所以这座宫殿叫布达宫。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大家只要爬上这座山就能领略到布达拉宫的风貌了。

登上山的游客就可以看到布达拉宫了。它是不是很壮观呢?它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在阳光照射下还能闪闪发光,当然很壮观了。大家可以走近看看。

这四周有紫红色的柱子,上面雕刻的金色飞龙栩栩如生。五世喇嘛灵塔的塔殿,位于红宫西侧,有5层楼高,两旁陪衬着银质佛塔。灵塔用金皮包裹,球宝镶嵌。仅包金塔,就耗费黄金11万余两。整座金塔极其辉煌壮丽,称为“世界一饰”。塔高14余米,朱玉宝石遍缀塔身,十分华美,灵塔的前面,保存有一座用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是十分珍贵的工艺品。这说明西-藏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大家来到后山,后山是一片水明林幽之所。这里花木繁茂,林中一潭碧波,清澈见底。潭中有岛,建有龙王宫。这里是布达拉宫的后山花园。

这次旅途结束了,大家玩得开心吗?如果开心的话,请记住这里的美好风景吧。

大家好,我姓肖,以后你们就叫我肖导吧。今天我将全程陪同大家参观“布达拉宫”。抓紧时间,快跟我一起出发吧。

你们眼前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它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是由左边的白宫,右边的红宫,以及其附属的建筑物组成。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合,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了几分丰采。

布达拉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坐北朝南共七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右部,以红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竣工于1694年,共6层,这里供奉历代喇-嘛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今天,布达拉宫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世界所公认的藏民族象征。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的伟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被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导游词范文

中国的旅游景点真的是非常的多,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了中国被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兵马俑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处。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国都邯郸。13岁继承了王位。22岁举行加冕礼亲政并平息了嫪毐吕不韦的叛乱。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0xx年,用20xx年的时间灭亡了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于是各取一字称皇帝,并希望子孙千世万世,于是自称始皇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他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统一思想,焚书坑儒;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平百越修灵渠,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220xx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同年葬于临潼骊山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骊山风景如画,绿树成荫。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

秦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距今约20xx多年的秦兵马俑和铜车马。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兵俑出土后,以其严密的军事组织,雄伟壮观的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军阵,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艺术宝库。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即时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参观到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他是怎样制作的呢?我们说亲用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话来形容:“模塑结合、分段制作、入窑烧制、出窑彩绘。”他们是以泥土为原料,模塑结合,再辅以推,捏、刮、刻等技法。温度一般在950—1050摄氏度之间。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以北25米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共出土四马、一车和68个陶俑。三号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shu)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根据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三号坑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对坑道的东门,这样便于车马进入。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厢房内发现祷战厅。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而且战车通身彩绘配上华盖,车上的成员头戴单卷尾长冠,应该是级别较高的指挥车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合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第一个小阵是弩兵阵,其中约160个铠甲俑做跪射状,170个铠甲俑作立射状。临阵时,可轮番射击敌人难以靠近:第二个小阵是车兵阵,共有战车64乘,武士俑192件;第三个小阵是由战车、车兵、步兵、骑兵混编的纵阵。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

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骑兵俑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将军俑头戴双卷鹖尾长冠,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胸前。将军俑所戴的冠叫“鹖冠”。据说鹖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将军俑身穿双重战袍,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双肩及前后胸共有8个彩绸扎成的花结,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他脚蹬翘尖靴,双手相叠置于腹前,显得儒雅稳健,气度不凡。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xx多年,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在它刚刚出土时,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0张纸。经过鉴定,发现它表面有铬盐氧化层。它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铬盐氧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电子镀铬,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另一种是化学镀铬,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叹服!

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前去欣赏的是被誉为“奇中之奇,宝中之宝的秦陵彩绘铜车马。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前面的一号车为“高车”。 总重为1061公斤。后面的这辆为“鞍车”总重1241公斤。

我们再来看一下二号车上的华盖。华盖最厚处为4毫米,最薄处为2毫米。铜车马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而成的。最为广泛的是子母扣连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链的连接方法。像马龙头就是由一节金管,一节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而成的,装饰的是缨络,采用了青铜拔丝法。他们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最大、构造最复杂、制造最精美、驾系关系最完整的铜车马被誉为“青铜器之冠”。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讲解内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收获和快乐!

颐和园导游词范文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今天,我们来游览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颐和园,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请大家在游览时注意事项: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乱刻,不要乱丢果皮纸屑,不要随地大小便!

著名的颐和园主要是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90多公顷。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大家必到的景点。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大家看这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大家可以上下穿行。这是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大家来看!颐和园的大门,它称为东宫门。以东宫门内的仁寿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物,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区。

大家知道吗?排云殿,是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它北靠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在长廊上漫步,可以欣赏湖山的景色,而且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可供观赏。

请大家过来,这就是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期间朝会大臣的场所,殿内陈列着许多贵重文物。乐寿堂,是慈禧在园内居住的地方。室内的陈设,基本上保持当年的面貌。庭院里栽种了几株珍贵的玉兰,并点缀着一块名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请大家看,这就是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型优美。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颐和园共有各种建筑3000多间,游览颐和园,除了园林以外,观赏各种古代建筑物也是重要的内容。

这条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这美丽的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60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今天的游玩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观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颐和园,祝大家愉快,希望大家能把游览颐和园的快乐心情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请走好!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范文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浏览。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李导,希望我的讲解能为你们的旅途增添欢乐。

我们所在的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这里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各位游客朋友们,请您收拾好背包,现在我要带着大家大饱眼福了。

各位,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宫门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请看,中间门洞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子,以显示皇帝的威严。

朋友们,请随我踏入庄内吧!请各位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因此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养,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湖区最大的岛屿——如意洲岛观赏。如意洲岛上建筑很多,康乾七十二景中有十景在这里。主体建筑是一座宫殿。门殿的名字是“无暑清凉”,正殿为“延熏山馆”,面宽七楹,建筑宏伟,殿后有“水芳岩秀”殿。正宫落成前,这里是康熙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现在这里展出的是清宫用品。岛的西北处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沧浪屿,是仿苏州“沧浪亭”而建的。虽面积不大,但殿堂、水阁、清泉、小亭、回廊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

让我们跨过曲桥登上青莲岛。各位,迎面这座玲珑秀丽的建筑,叫烟雨楼。这是一座面宽五楹、有上下两层的小楼,楼的上下还有围廊。二楼上的云龙金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一个规整的方院,几棵古松苍劲挺拔。月台下面两座石须弥座上有一对铜鹿。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的烟雨楼而建的。每当阴雨时节,细雨蒙蒙,登楼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尽在轻纱薄雾笼罩之中,如入仙境。楼东有“青阳书屋”,是皇帝习文读书的地方;楼西南有“对山斋”,面对着假山。山上建有六角形凉亭,名字叫翼亭。

这里的养景真是说也说不尽,游也游不完,其余的景点就由你们自己去细细观赏吧!记住1小时后在正门集合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洛阳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6129 字

+ 加入清单

洛阳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洛阳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世界遗产--龙门石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咱们此次旅行的导游员钱宸琦,大家能够叫我小钱或钱导,我很荣幸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能够提出,我会尽可能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

相聚是一种缘分,我期望大家在相聚的日子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注意安全,为这段旅程留下一个完美而难忘的回忆。

大家都明白,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这天要去参观的龙门石窟了。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代的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另一座为西山,是我们这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的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

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经历了众多的朝代,开凿时光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实践的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带给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朋友们,此刻大家已经来到龙门石窟北端第一大窟,钱西寺,这是唐高宗初年雕凿的一个洞窟,洞中主佛是阿弥托佛,她面部丰满,双肩宽厚,衣纹整洁流畅,主佛左侧是大弟子家业,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第子两侧分别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钱西寺洞高19米,大势至菩萨是龙门石窟雕刻中最精美的雕像之一,雕像躯体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文雅文静,开起盛唐时期那种丰满,典雅的造型风格的序曲。

此刻我们面前的三座洞窟合称宾阳三洞,以中洞为代表,它是北魏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和母亲文昭皇后做功德而建,洞中三壁早三连像,从南到北依次为过去连佛燃灯佛,此刻连佛释迦牟尼和弥勒佛,完成于六世纪中叶,显示了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前面那便是石佛洞,洞内两侧雕刻有整齐排列的15000尊小佛。石佛洞即由此得名,是龙门石窟中造像组最完整的洞窟之一。

沿着台阶而上,此刻我们看到的是凤先寺,它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洞中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有17。14米,,头高4米,身长7。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雕像。

大家请看那佛首微垂,呈俯视状,下垂的目光,似在关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少中的俯首和下垂的目光是整个卢舍那大佛的精髓所在,更是雕塑的画龙点睛之笔,卢舍那大佛的双目,利用光的折射使用阴刻的刀法把眼球雕刻成前凹进去,而又持续着瞳孔部分的凸出,利用光线的反差,也就早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他那智慧的目光,恰好和朝拜者虔诚的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撼,凤先寺的整个布局好像是黄氏在预兆文武百官的场面,它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好了,各位游客,这天的讲解就到那里,下方留给两个小时的自由参观时光,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在龙门石窟全场留念。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20xx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光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那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那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透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构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那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构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方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一样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好处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必须影响。下方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此刻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20xx年开凿直到520xx年停工,历时长达20xx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此刻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貌。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一样,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构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此刻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此刻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超多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方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带给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证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证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到达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带给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先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构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此刻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用心树立自我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状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此刻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朋友们,此刻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比较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明白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一样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构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那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此刻,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到达高度

艺术水平。同时,在必须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构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建立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此刻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飘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方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持续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此刻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此刻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一样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光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建立,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一样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搞笑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能够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搞笑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十分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此刻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贴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证明她与李志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证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此刻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一样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的超多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建筑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20xx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在宾阳洞)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xx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xx年6月完工,历时达20xx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xx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20xx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

宾样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

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

(前往万佛洞)

我们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洞口过道北侧上有“沙门智运,奉天皇太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的题记。两个题记互为补充,说明什末人,为什末发愿造像的原因。永隆为高宗李治的年号。太监为宫中的女官。沙门智运和内道场运单师,指比丘尼智运的号。因该洞为智运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运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

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这种手势说明阿弥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说法,故称“说法印”。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季节袒胸、筋肌突起、体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在莲花洞)

这里为什末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0xx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为立佛)。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其左的伽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显示着艰辛跋涉、风尘仆仆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执锡杖,这是龙门石窟造像中所独有的。莲花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侧上方有一块平面下凹的碑记,上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伊阙”二字,说明龙门的原称

(往奉先寺)

在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0xx年左右。

请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在古阳洞)

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马蹄形,顶似穹隆。由于此洞时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气氛。洞内两壁井然有序的雕凿成三列佛龛。这些小龛都十分精细华丽,龛额装饰细致灵巧,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造型艺术之大成。

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03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导游词范文

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是值得去瞧一瞧的,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了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乐山,很荣幸今天能成为你们的导游,我姓邓,大家可以叫我小邓。下面我们将要看到的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景区是佛教旅游胜地,请大家在参观时一定要尊敬佛像,不要乱写乱画、乱扔垃圾。我们今天的浏览线路是从淩云寺开始,经东坡楼到达乌尤山。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讲讲乐山大佛的历史沿革和传说故事。

乐山大佛是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凿的,历时90余年。据民间传说当时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水深急流,经常发生翻船事故。凌云寺的海通和尚见此十分不忍。便募化钱财,在三江汇流处修建大佛,欲借法力无边的大佛来减杀水势,永镇风涛。虽然海通和尚为修建乐山大佛而死,但听说建国后海通和尚曾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乐山大佛眼前流过,大佛不忍看,一夜之间便闭上了眼睛。雄伟壮观的乐山大佛一直以来被文人墨客所赞颂,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曾题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大佛头部左边的一个平台,没错,这就是传说中乐山大佛的真面目了。可能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会这么大呢?说它大,那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就向大家具体介绍介绍。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大佛头的直径竟有10米之宽,而且耳朵长7米,大家可以看到它的一个耳朵便能钻进去两个人。它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而它的手指竟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与大佛的手指比,我们也小得不得了。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到大佛的脚下看看是不是有这么大。

大家请看大佛两侧的岩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岩吗?没错,这就是红砂岩,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20xx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所以岩石风化较缓慢。二来大佛的排水系统也非常巧妙。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的折皱连成排水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为大佛洗一次脸就要花将近1万元钱。现在,乐山大佛己成为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我想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大佛的侧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孔穴。这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当时为了保护大佛而修的“凌云阁”。不过真可惜,凌云阁在明末战争中就被毁了,不能目睹凌云阁的风采,大家千万不要遗憾,等一会儿下到了佛脚,小邓还有更多的惊喜带给大家。。

龙门石窟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龙门石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服务。

龙门石窟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xx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公元494年)开始开凿,历经六、七个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了400余年才完成的。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很高的艺术造诣。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首先,我带大家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卢舍那佛像两边的是二弟子迦叶和阿难。旁边这座金刚力士雕像最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你看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接着我们就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现在,我们要去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雕刻中带有明显的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结构天成。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的洞窟多不胜数,今天只是介绍比较著名的一部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共同品味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精髓。再次谢谢大家的光临。

苏州园林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苏州游览观光。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 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给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小贾你问的问题好没水平啊,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在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以400000元买下了这块地。(400000钱购得园址)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 沧浪” 。(傍水构亭名“沧浪” )取了《孟子·离娄》和《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大家要积极进龋白者自白不会沾污。)之意,作为《沧浪亭记》,自称“ 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 韩园” 。1860年时毁于兵火,1873年重建。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1520xx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体现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请跟我走,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是一座方亭,4个圆洞门使人联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看过了东园田园风光,欣赏过了中园的池岛假山胜景,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sa)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从里面看是一个大厅,南北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盛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们3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范文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导游,全文共 841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导游词范文

我国好多的旅游景点都是被列入世界遗产的,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平遥古城导游词范文

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平遥旅游!很荣幸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早晨认识大家,更荣幸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或者?导。我们这个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我身边的这位王师傅。王师傅已有二十多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现在,为了王师傅能够以十分的热情为大家服务,大家先为王师傅鼓鼓掌加把力好吗?恩,谢谢大家~

想必在座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平遥,对于平遥比较陌生,但不要紧,大家尽可放松身心,在平遥尽情享受旅游的乐趣,希望平遥古城的独特风景和人文情怀能送给您一份好心情,更希望这份好心情能伴随您一生一世。

现在我讲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基本就是在平遥古城的县城里面进行游览。我们将会重点介绍几个比较大的点:平遥传统民居,魁星楼和孔庙,“日升昌”票号,以及双林寺和镇国寺。中午吃完饭后是自由游览时间,大家可以自行游览自行拍照。

好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想必大家对平遥古城的历史也有一点点的了解。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这是一座二千八百年历史的小城,保存了现今中国最完整的城墙,有三千多处明清时期的院落,是一百年前中国的金融中心,它拥有最古老的佛教彩塑,是四万多人的生活家园。今天,它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平遥古城大致呈正方形,面积仅二点二五平方公里。古城中心的南北大街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高十八点五米的市楼屹立在城市的中心点上。四条横贯东西南北的大街、八条均匀分布的街道、七十二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共同构建了小城井然有序的交通网络。

现在我们看到的平遥古城传统的民居,建筑类型属于中国北方汉民族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每个院落或以砖做的矮墙,四周外墙高达七八米,有利于抵御北方的风沙天气。院落多为坐北朝南便于得到更多的阳光。平遥古民居最独特之处在于正屋保留了西北地区窑洞的形式。这种窑洞不再是凿土为窑,而完全是在平地上用砖砌成的,一般为三孔到五孔。砖砌窑洞的外面一般还要加筑一道木廊瓦檐以防风雨日晒并饰以题材繁多的精美木雕、彩绘。现在平遥普通的民居住宅大都为清代所建。

屹立在东南墙头的这座建筑叫魁星楼。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中国道家称它为天罡星,是主宰科举文运的星辰。平遥城墙上三千个用于射击的垛口,七十二座用于瞭望和贮藏武器的敌楼则象征着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的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

在古城中和魁星楼遥遥相对的则是祭祀孔子的孔庙,中国人又把孔庙叫做文庙。文庙大成殿大约为公元1163年宋金时期重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建筑。在大成殿背后的山墙上书写着一个巨大的“魁”字。据说这里曾放置一面大鼓,只有中了状元的平遥人才能敲响它。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平遥不得不提的“日升昌”票号。平遥古城的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平遥票号创立时间之早,延续年代之长,票号数量之多,网点分布之广,资本实力之雄厚,因而,一度执金融之牛耳,闻名于海内外。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并在北京崇文门外设有分庄。清嘉庆末年,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埠际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而过去的起标运银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西裕成颜料庄首先在京、晋间试行汇兑办法,结果效果很好,便开始兼营汇兑业。道光初年,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专营汇兑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

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双林寺,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寺各殿满布彩塑群体,大的三米多高、小的不过十几公分,共计两千零五十尊,保存完好的就有一千五百六十六尊,历经六七百年建造完成,在中国被誉为是集宋、元、明、清历代彩塑艺术宝库。

进入双林寺之后便是天王殿,屋檐之下是四尊高过三米的巨大塑像,被俗称为四大金刚。四大金刚的眼睛是用琉璃珠装嵌而成显得生动传神,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在一进院落的释迦殿内,佛祖释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站立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双林寺二进院中的大雄宝殿是全寺最高大的建筑,因佛祖能降伏各种恶魔又叫大雄。这三尊巨大的佛像皆是佛祖的三种化身。

千佛殿位于大雄宝殿的东侧,殿内彩塑达五百多尊。主像观音菩萨姿态随意、面相恬静妩媚,是菩萨造像中罕见的迥异之作。而在其身旁护法神韦驮的造像被称为中国第一韦驮。像高一点六米,表情和眼神的配合极具动感,产生了一种真正刚劲有力的武士之美,是双林寺中最杰出的彩塑品。四壁周围五百多个彩塑菩萨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佛国圣景。

这个位于平遥古城东北十二公里之处的寺庙,名叫镇国寺。镇国寺始建于公元963年,后历经了中国各个朝代的修缮。整座寺院坐北向南,两进院落,面积近一万三千平方米。

镇国寺内部最著名的即万佛殿。万佛殿始建于一千多年前,完整地保持了中国唐朝的建筑风格,它的最大特征是整个殿宇近似正方形,屋顶庞大,屋檐如展翅欲飞的双翼,显示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气象,它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在万佛殿内有十一尊彩塑,刻画的是佛和他的弟子们。这些塑像是中国寺庙中现存的公元十世纪时期的唯一彩塑作品,堪称国宝。二进院中的三佛楼创建于明代,至今保留着三十七尊彩塑、五十二幅壁画的原貌。这些佛像和四尊菩萨造型优美、仪态自然,是典型的中国明代的作品。镇国寺院内这棵古槐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世代僧人相伴,长得虽没三米之高,但却造型奇特,是镇国寺内的奇景之一。

欢迎大家回到车上,估计大家都已经饿的不行了。来到平遥,必须要吃还要带走的就是平遥牛肉。平遥牛肉这一美味食品历史悠久,最早由何人创始,史无记载。现在的平遥牛肉多采用现代化加工和包装工艺,其品牌众多,知名的有“冠云”,以及“欢春”等等,均为上品。平遥碗脱则是平遥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是在清光绪初年时,由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傅所创,距今已有120xx年的历史。当然还有其他不属于平遥但是是山西的特色美食,面食居多。刀削面啊,考姥姥啊等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尝的。一会我会带领大家去比较正宗的地方品尝一下这些美食。

吃完饭再游览一会我们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同时也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这么开心的一天。最后下车的时候不要遗留东西在车上,检查好自己的行李。今天大家估计也都累了,回去睡个好觉!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员滑新宇。今天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那么也欢迎各位游客来到这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相信各位朋友来到大同,来到云冈,一定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确实,从20xx年起,云冈石窟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治理区域达22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亿元。经过治理之后呢,现在云冈石窟不仅在规模上突出了皇家园林和佛教胜地的恢弘气势,在规划布局上也有了全面的改进。营建的新景区包括:地堡式游客服务中心,“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帝后礼佛图”,“山堂水殿建筑群”,演艺中心和陈列馆,和主石窟群,组成串联式游览路线,形成新的云冈石窟国际型大景区。

现在咱们参观的云冈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那么同时在20xx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好了朋友们,现在大家就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在我身后的便是云冈石窟的参观示意图。

因为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而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根据武周山势的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自然的分成东区、中区和西区三部分。其中第1~4窟为东区,5~13窟为中区,14~45窟为西区.

今天咱们参观的对象主要是第5.6窟和昙曜五窟的18.20窟。

请大家跟我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第五窟,五窟和六窟为一组毗连在一起的双窟,也是云冈石窟种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五窟分为前后两室,为椭圆的穹窿顶马蹄状。那咱们进入5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盘坐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表示着释迦牟尼佛进入标志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行,卧4个庄严的身姿之一。这尊大佛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像。可能这么说,大家觉得还不够形象,那它到底是有多大呢,具体的说大佛的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可站12人,所以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这尊大佛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那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窟中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侧为未来佛,由于立佛身上的泥装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当时石刻技术的精湛。主佛的对面有约1米的8尊佛教造像,衬托着主佛更加高大雄伟,拱门东侧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都十分精湛。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后面有一条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好了,在我们参观第5窟后,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去看因雕刻技术精湛,雕刻内容丰富而被称为云冈石窟第一伟窟的第六窟。大家可以回忆第五窟的风格来对比参观。第6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环绕塔柱下层四周和东南西三壁的中心,是工匠们精心雕刻33幅表现释迦摩尼本传的故事图。这是中国现在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点没有雕刻的空间,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玲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窟中石雕造像有3000多尊,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称之为佛母洞,其实此窟也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氏开凿的一个祈福洞窟。

接下来咱们再来重点参观昙曜五窟的18.20窟。请大家跟我来。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着千佛袈裟的释迦立佛,之所以称之为千佛袈裟,是因为袈裟上刻有无数的小佛像,属世界罕见。既然这么独特,那么大家也应该想到了这其中必有内涵。请大家仔细观察。佛像左手将袈裟扶在胸口,手势呈忏悔状,给人深思忏悔的感觉,其实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焘,在昙曜造佛像时,一边考虑到太武帝曾经灭过佛法,一遍又想他也完成了北魏统一大业,于是合情合理地设计出此千古独有的一尊造像。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参观第20窟大佛,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佛就是被誉为云冈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我想大家之前应该在很多明信片、宣传片中都一览过它的容颜。露天大佛是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发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关于他有两种说法,一说它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昙曜为报答知遇之恩而造,那么另一说它是完美的佛的化身,不论哪种说法吧,都有着很好的涵义。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可以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双眸,略带微笑的嘴角,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那么朋友们,好了,咱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自行观看,半小时后我们在这里集合。

开平碉楼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门,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彩玲,但愿今天的旅程我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快乐。

今天我们将参观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参观之前,大家对它是否了解呢?看来大家对开平碉楼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哦,不过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碉楼,游览碉楼,了解碉楼,了解碉楼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或建筑。于20xx年6月28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这也是广东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现在我们正向今天的第一站马降龙镇出发。马降龙共镇有五个自然村,环境非常优美,碉楼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的碉楼是建于20世纪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村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

这里就是马降龙的兴林里村落了,在20xx年被联合国称为“广东最美的乡村”。眼前的这座碉楼叫:官骏龙楼。观看碉楼时,主要要注意碉楼的三个特点:一是层层有厨房;二是有防盗门和天窗;三是二楼有逃生窗。层层有厨房是防洪所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常发生洪灾,一旦洪水来了,就会淹没到一楼甚至更高,且洪灾一发就是几天,所以就只能在上一楼做饭。可是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厨房烟囱都是建在房子的外墙壁吧?那么这里的为什么会把烟囱建在房子的内墙壁呢?可能大家都想不出它的缘由吧?这是因为要预防土匪从房子外面的烟囱爬到楼上去,可见当时的人们为了预防土匪的层层攻击,在建造房子时想得如此周密。防盗门、天窗和逃生窗是防盗所需,若一旦有土匪来侵,就可立即关上楼梯口的防盗门,在楼上用石头通过天窗对土匪进行攻打,逃生窗建在二楼,请问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么?呵呵,这位游客答对了,就是因为二楼不会很高,土匪来了,情况紧急时,可以从这个逃生窗跳下去,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这二楼客厅的地面是由意大利进口的地板砖而铺成的,以及这个供奉神像的神台是由潮州木雕雕塑成的。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就能有如此精密周全结合中西文化的建筑,是有多么高超的技术和富裕的家境。

参观完这第一个碉楼,大家有什么感想啊?看来大家都有不同深处的感想,接下来我们将会参观到更加壮观的建筑,第二站:赤坎古镇的影视名城,我们视目以待吧!

我们现在走过的这座桥叫成龙桥,曾经因为战争被摧毁,是在修建后成龙在这里拍过戏,故被称为“成龙桥”。经过这座桥时可以一眼概览对面由将近600座骑楼连绵成片的骑楼群,如此大规模的骑楼群,在广东的小镇中是非常罕见的。赤坎能有今天的面貌,有两个家族实在是功不可没的。最早进入赤坎镇设墟的是司徒氏家族,随后关氏家族也移居到这里。经过数百年的营建,赤坎形成了以中华路为中心街的两条东西相互平行的街道,从而确定了赤坎古镇的基本格局。以唐底街为分界,分为上、下两埠,西边的关氏为上埠,东边的司徒氏为下埠。上下两埠除了中华路和沿堤街外,上埠还有西龙街、壳窑路、二马路、复兴路、龙兴路、东兴路等街巷,下埠有塘底街、牛墟、长盛街、中兴路、东堤、拱北街等。可以说,两大家族的人掌管着小镇。如果要找小镇最有特色的建筑,方法很简单,朝着钟声响起的地方走便成。小镇有两座钟楼,就是两个家族的图书馆了。下埠于民国十四年(1920xx年)建成的司徒氏通俗图书馆高高耸立,楼顶那洪亮的钟声在小镇上空回荡,这对当时的关氏家族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压力。于是,两年后,也就是1927初,关氏图书馆在堤西路西端潭江边奠基开工,用了两年才建成。现在我们来到了上埠,这座就是关氏图书馆了,里面收藏着很多关于关氏家族的资料。再往前走是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广州三家巷为背景而建的三家巷,通过三个家庭及其亲朋好友在三十年中的悲欢离合,反映了革命势力与势力的尖锐斗争、各个阶级力量的对比和消长。我们现在走入以洋人买办代表的陈家洋楼大门,该楼主是一位官人,在大门口可以看到的这张牌匾写明了何时在这个影摄城拍摄了哪些电影剧,进到楼里可看到的都是以西方为特色的建筑,广东的骑楼、西方的罗马石柱、雕花门楼在这里结合得天衣无缝。大家在这有10分钟自由参观拍照的时间,由于楼梯比较窄小,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小心。时间差不多了请大家跟我来,这是以传统中国封建地主代表的何家大宅,该楼的主人是一位商人,不过在进入这个何家大门时是要讲究左进右出的规定,是意味带来好财运的意思,那么我们现在就左进右出给我们都带来好财运吧!因为何家的主人是位生意人,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当时他们做生意的操作工具,在这里大家同样有10分钟自由游览时间。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以中国小市民阶层的周家宅,周家的主人相对而言是比较贫困的,是小市民阶级的代表,所以这座楼层的建筑就没有那么豪华了,不过里面的这个歌舞台可是很有上海滩有钱人在歌舞时的那种感觉,大家可以坐到上面体验一下那种感觉。

通过参观完这三个大宅之后,大家都应该会有更高的赞叹吧!看来游览了一个上午大家都有点累和饿了,我们要去的第三站:福纳千家,就是最适合不过的啦!那里有一个农家饭庄和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由名厨精心烹制的地道开平农家菜与虫草宴为特色,最适合旅游期间的休闲用餐,超市主要销售五邑地区的土特产及粤西一带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大家对今天的午餐还满意吧?用餐完后我们在这休息半个钟就要去参观今天的最后一站:自力村。

自力村有铭石楼、居安楼、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楼内保存有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自力村碉楼群既保留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又将外国不同的建筑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派,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广东最美的地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我们现在参观的这座楼是叫铭石楼,和之前参观的官骏龙碉楼略有不同,建筑上显得更加壮观更加先进和豪华。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该铭石楼与官骏龙楼有哪些些方面的不同呢?对了,这位游客又说对了,在碉楼上部的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是哨兵的站岗位置,以便提前发现土匪“来访”时易于反攻,同时还会发现在楼上有众多内大外小的小洞,称为“枪口眼”,这也是防卫土匪时对其进攻的设备,所以在当时就算是有钱人也不能过上舒适无忧安然的生活,而是时刻要防备土匪会来攻。从这些房门、客厅设施设备以及墙壁上挂着的时钟更现出一种以中西建筑艺术、防卫和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我相信大家在参观完前面的碉楼,应该是一次次的叹为观之吧?赞叹碉楼的建筑技术是如此的高超,如此的精湛而周密,建筑艺术是如此的华丽。但大家又是否会同时带着一个疑问――这些灿烂的辉煌是如何获得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回忆,看开平华侨话史,看碉楼背后的故事。这里是华侨话史展览馆,我们可以从挂满图片的墙壁上,及图片旁边的简介了解到当年的华人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当年为了生计、为了逃避饥寒交迫的生活,我们的华人千里迢迢漂洋过海来到了世界各地谋生,寻求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到当时的华工职业有:渔业、餐饮业、洗衣业、淘金业、修铁路、开杂货店、农业等,也就因此出现了唐人街,但大家看看当时的唐人街并不是像今天的唐人街那样的豪华的,而是很破旧很落后的生活环境,可华人们都很团结,一起拼搏、一起努力工作,希望争取更多的钱回家乡建设,让更多的中国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一路走来,他们坎坎坷坷、历经沧桑与磨难,当年的华人为了漂洋到国外,在渡船下面忍受着很肮脏的生活环境,但最终能到达国外的是很少很少的,在半路就已经有很多被饿死渴死了。为了到国外,13岁的邓文钿先生就备受外国人的审拷;如果当时的华人在国外没有挣到足够的钱的话是不能回来的,所以为了圆梦,为了回家探望家中的妻子和儿女,谭积兴先生在国外拼命地努力挣钱,可最终与妻子一生只见了两次面:结婚和死别,儿女却是一个被饿死一个被撑死,一个家庭就这样散了,这令人感到是多么的心酸、多么的痛心。看这一张张的图片却感到是在看一个个令人心酸令人痛心的故事。其中让我感到最痛心的是: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能建成长城,那么也一定能在不管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所以很多华人被迫去经常会发生泥石流现象地带建铁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当时很多的华人活生生的被埋在了铁轨和泥土下面,看这张图片就是当年的华人在修铁路时的情境了,可想而知,外国人的铁路是牺牲了多少华人的性命,流了多少华人的血泪啊!这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痛心很痛心的事。这一张张图片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都体现出了当时在外华人吃苦耐劳、艰辛、团结、爱国的精神。

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后代应该要引以为荣,应该要学习华人们吃苦耐劳、团结爱国的精神。我们现在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应该不能忘了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血泪。我们能处在这样好的环境,应该要为自己脚下的路作出更加坚定的选择,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去奋斗,相信付出了未来就会是有回报的。

各位游客,相处的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我们今天的旅程即将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处了这么难忘快乐的一天,也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我在某些方面做到不足之处的,希望大家能多多见谅,祝大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事事顺心,天天开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700字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

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

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世界文化遗产景德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我是你们游览丽江古城的导游。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共渡这快乐时光!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游。

请大家跟我来。这里是丽江古城。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好了,现在大家跟我进古城看看。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看,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

前面就是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了。这里工艺品琳琅满目。人气兴旺。来古城没有不来四方街的。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拍个照吧,你一定感觉很好的!

在丽江古城区,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着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19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这里还有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一会大家自由参观吧。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很独特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祝大家旅愉快!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世界文化遗产景德镇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答案都是——藏戏!

藏戏是有一位叫做唐东杰布的人发明的。当时雅鲁藏布江十分难渡,很多很多人都在那里丢掉了性命,被无情的河水吞噬。于是,年纪轻轻的僧侣——唐东杰布便许下宏愿,发誓架桥。可是他手头上没有钱啊,大家都嘲笑他。他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

藏戏有许许多多的特点,如戴面具表演,藏戏的面具可多了,有白色的面具,是代表善者的纯洁;有红色的面具,是代表国王的威严;有绿色的面具,是代表王妃的柔顺;有黄色的面具,是代表活佛的吉祥;有青面獠牙,是代表妖魔的压抑与恐怖……

藏戏还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舞台,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做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需要幕布,不要灯光,只要有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还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还可以表演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观众们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悠哉游哉,毫无倦意。

这就是藏戏,大家一起去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