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excel实验报告模板两篇 实验报告怎么写精选20篇

浏览

3486

范文

748

篇1:电机与运动控制实验报告格式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名称:电流、转速调速调节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了解用MATLAB软件工具对系统的电流环和速度环作PI调节器设计 3、熟悉对系统进行仿真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过程 1、设计要求

(1)静态指标:无静差

(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10% 2、电流环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经计算得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为0.0037s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采用PI调节器

(3)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为0.03s,ACR比例系数为1.013

(4)校验近似条件:均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电容:按照计算得出的电阻电容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4.3%,小于5%,满足设计要求 3、转速环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经计算得转速环小时间常数之和为0.0174s (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采用PI调节器

(3)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ASR超前时间常数为0.087s,ASCR比例系数为11.7

(4)校验近似条件:均满足近似条件

工学院实验报告

(5)计算调节器电阻电容

(6)校核转速超调量:转速环可以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8.31%,小于10%,满足设计要求

4、电流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图1电流环仿真模型

5、转速环仿真设计

图2 转速环仿真模型

6、不同PI参数下仿真图对比

表1中序号1为以KT=0.25的关系式按典型I系统设计得到PI调节器的阶跃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此时无超调、但上升时间长;序号2为以KT=0.5的关系式按典型I系统设计得到PI调节器的阶跃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此时超调量小、上升时间较短,兼顾了稳定性和快速性;序号3为以KT=1的关系式按典型I系统设计得到PI调节器的阶跃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此时上升时间短、但超调大;序号4为开环时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系统将不会达到稳态。因此序号2的电流、转速调速调节器的设计合理。

工学院实验报告

表1不同PI参数下仿真图对比

三、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学会了使用MATLAB软件对系统的电流环和速度环作PI调节器设计,熟悉了对系统进行仿真的步骤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二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二,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醋酸能否与碳酸钙反应

2实验器材:食醋适量,带有水垢的热水瓶

3实验步骤:

A将适量醋酸倒入有水垢的水瓶中

B振荡并静置一会,使其充分反应

C打开瓶塞,(现象)发现水垢消失,即水垢中的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被溶解了。

4实验方程式: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5实验结论: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由方程式还可得,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一、 背 景

为了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展现全新的形象,某厂准备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机构内部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协作和通讯,并和属下个部门互连,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现代化的企业应用系统,实现智能型、信息化、快节奏、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在本方案中,我们借鉴了大型高端网络系统集成的经验,充分利用当今最成熟、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该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提出方案。

二、企业需求

1. 从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来看

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查询以及预测决策等工作量越来越大,原来的电脑只是停留在单机工作模式,各科室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致使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纯粹的手工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需求,这将严重妨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社会进步要求企业必须改变现有的落后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企业的新形象,建议本企业的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2. 从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

通过网络对网络资源的共用来改善企业 内部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满足业务部门对信息存储、检索、处理和共享需求,使企业能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使企业信息更有效地发挥效力;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对每项业务的跟踪,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业务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及掌握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投资导向信息,为领导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企业内部网 建议,企业各业务部门可以有更方便的交流沟通,管理者可随时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情况,并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合理调度,切实做到系统的集成化设计,使原有的设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网络规划

企业网络由多种完成不同功能的网络设备组成,包括路由器、交换机、Internet接入设备、防火墙等以及各种服务器。企业内部网络采用共享或交换式以太网,通过DDN、ISDL/PSDN等方式,选择中国科研教育网接入到Internet,企业之间通过国际互联网的方式互相连接,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通讯数据的安全、保密。系统运行要安全可靠,故障小。

1. 拓扑图

2.Vlan划分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属于同一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在不同的建筑物中,但需要在一个逻辑子网中,网络站点的增减,人员的变动,无论从网络管理,还是用户的角度来讲,都需要虚拟网技术的支持。因此在网络的主干中要支持三层交换及vlan的划分。在整个网络中使用虚拟网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和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三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报告

试验日期 实验一:昆特管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

【实验原理】: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 【实验内容】: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

受到物理的神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 鱼洗实验

【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 】

【实验仪器:鱼洗盆 】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随着双手同步

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实 验 三:锥 体 上 滚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

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

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注意事项】:1:不要将椎体搬离轨道

2:椎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滚动式摔下来造成损坏

报告部分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 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 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 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634 字

+ 加入清单

卤素元素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溴、碘的歧化反应

①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四) 卤素合氧酸盐的氧化性

(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0.5mL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0.5mL0.2mol/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五) 氯化氢HCl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

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

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

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

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外语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外语,全文共 523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外语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从初中开始上外语课,上几 学期外语课之后就迅速地产生 了对外语课的厌烦情绪,即使研究生毕业之后, 绝大多数人也只能书面翻译和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而不能 流利地与外国专 家进行口头学术交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语教学方法与指导思想 有误,另一方 面是学生接触外语太晚,错过了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双序 结合整体教改实验力求改变这种局面,从改革 传统的设课方式入手,遵循"语 言发展先于数理思维发展"这一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传统的结构语法教 学思想:从学前中班始开设英语说话课,小学,一、二年级不开设数学课,而开 设以培养学生日常交际能力为 目标的英语课,三至五年级进行认读、读写能力 的培养,初中侧重阅读和语法教学,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 力。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的阶段划分

幼儿阶段侧重听说和语感的培养,坚持让幼儿在游戏中多方感知语言材料; 小学阶段,要求在学生五年级 毕业时能比较流利地运用外语交谈,掌握基础读 写技能和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初中阶段进行以阅读、写作为主 的系统训练和语 法知识学习,实验班学生初中毕业时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2.教师、教材与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师的选择上比较注重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

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二年级,使用山东师大教科所与实验教师共同编写的 《少儿英语教材》,从小学三年 级开始,使用L. G. Alexander编写的《Look, Listen & Leam》(简称3L)教材,为迎接中考,初中二年级开 始用两年时间学 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材"6册。

由于我们的实验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在低 年级较重视听、说训练,到了 小学高年级特别是从初中开始,才强调对写和语 法结构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比较注重交际教学方法的运用,以 培养学生运用英 语的交际能力。

3.实验结果的评估

(1)在实验结束时对这生听、读、写和语法知识进行全面的测试。测试所 用材料为高中二年级期末高中统 考题。

(2)结合本班特长,对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摸底考试,试题由课 题组编写。

(3)对学生学过的单词、词组、句式做全面考查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幼儿段实验结果

实验班幼儿经两年英语学习,平均掌握单词476个,日常用语215句。英语 歌曲20首,发展了幼儿外语听说 及口语能力。幼儿普遍发音准确、清晰,培养 了良好的语感。幼儿段结束前,通过师生对话、看图说话、听录 音找图片、汉 译英、英译汉等方式,对幼儿英语水平进行全面鉴定。测试题目涉及213个单词, 300句日常语。 测试结果是及格率100%,优秀率86%。

2.小学段实验结果

二年级实验班学生平均掌握英语单词1037个。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听力及会 话能力,能进行日常会话,能与 外宾进行简单交谈。听、说、会话程度相当于 初中毕业生。三年级实验班学生能阅读简单课外英语读物,会唱 英语歌曲28首。 四、五年级实验班学生的听力及会话能力相当于高中毕业生,五年级学生认识单 词20xx个左右 ,提前完成了实验预期目标。

3.初中阶级段实验结果

(1)实验班学生综合测试结果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班和高中二年级的一个普通班同时进行了测试。测 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总 成绩优于高中二年级普通班的成绩,在阅读理解、 写作等各分项能力上成绩与高二普通班成绩持平,听力、读 音、语法成绩高于 高二普通班,语法知识中close test的成绩最好(实验班平均分11.93; 高二普通班平 均分为6.14,t=14.59,P<0.001),说明实验 班学生语感强,语言经验积累得多,语言材 料掌握得更熟练。

(2)学生听力与口语方面的测试结果

实验班学生对熟悉单词组成的短文的听力正确反应已达90%以上。小学阶 段已基本掌握了语音、语调,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及简单的英语会话。 经过初中阶段的教学,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测试 表明学生英语的会 话能力亦较高。但会话能力低于听力的发展水平,听力较好的,相应的口语能力 也较强,在 会话时反应迅速敏捷,回答问题正确率高,但仍达不到听力所能达 到的水平。而那些听力较差的学生,口语能 力则更显不足,单纯考查语法知识 尚能应付自如,而应变能力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则不足,显示出外语学习中语 法 知识的掌握易于听力的提高,听力提高易于口语的发展这样一个顺序。

(3)学生掌握词汇和句型的情况

实验班学生现已学习和认知了近4500个单词,约1200个相关的惯用 语及固定搭配,其中领会式掌 握3200个单词,复用式掌握约2000个单 词。动词时态句型方面,已学了12种时态中的8种,对其中 有4种(一般现 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已能在写作和会话中应用,各种 词类、句型都 已接触过并能运用自如。

四、讨论

1.关于开设外语课时间的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学习母语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6—7岁的几年 里,如果在这几年里尤其是早期 ,人被剥夺了学习语言的机会,那么这—损失 将是终生难以弥补的。有研究表明,学习外语口语的最佳期也在 学前的这几年 里。因此,国际上有外语教学低龄化的趋势。这种低龄化体现了近年来教育界的 研究成果,即低 龄儿童比大龄儿童或成人在外语学习上有优势。其优势体现在 一是语言模仿、接受贯通和运用的能力强、速度 快;二是文化传统与心理积淀 的定势小,因而能够较快地熟悉、理解与语言发展密切相关的异国文化背景和民 俗风情,易于接受语言的熏陶。另外,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母语还没有得到稳固 的发展,这就可以避免大龄儿 童和成人在学习外语中的"翻译"过程,可以直 接吸收和贯通外国语言的结构框架。关于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研 究也表明,0— 1.5岁是感知发展阶段,1.5—5岁前为运算阶段,5—11岁为具体运算 阶段,11岁 以上是形式运算阶段。在5岁至11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 能够认知一个具体事物多方面的特点(Case, 1985)。我们顺应人类个体心 理发展的这个客观规律,在幼儿园中班(5岁左右)就开设英语课,让儿童 在 活动中从各个方面认知、熟悉英语,积累外语语言知识经验,在积累了大量感性 经验的基础上认读字母及学 习语法结构,实验结果证明效果是好的。说明及早 开设外语课有利于掌握地道的外国语言,尤其是在听力与口 语方面其效果更好。 因此,及早开设外语课是学习地道外语、发展语言能力的前提。

及早开设外语课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呢?“双序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一是 在幼儿阶段开设英语,早期只 让儿童听、说和认读,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非 常高,儿童年龄越小,头脑中语言潜在模式的可塑性越大,掌 握语言越容易。 二是在小学期间遵循"数理思维发展落后于语言发展"的规律,推迟了数学课开 设的日期,为 系统的外语口语学习和听力训练赢得时间,因而没有加重学生的 学习负担。

2.改革传统的"结构法"教学,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外语的"结构法"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先教语音、词汇和语法,后教口语 和听力,这种教学顺序违背了 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人类掌握语言的正常规律 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只有当口头语言发展到一 定水平之后,书 面语言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如果将这3个部分割裂开来或者是在学生还没有获 得一定的语言 经验之前就讲授语法知识,其结果必然不会理想。基于上述思想, 实验班的外语教学运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 观:先教口语后教认读,进而达到 听、说、读、写、译5种能力齐头并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班遵循 了 以下几条原则:

(1)阶段侧重,综合训练

学习外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在学习的不同 阶段可以有所侧重。在小学低 年级,以听说训练为主,同时进行适当的读写训 练。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和习惯,掌握了一定数量 的词汇,并初步 接触了大部分的基本语法之后,应在继续进行听、说、写训练的同时,侧重培养 阅读理解能力 。

(2)听说领先,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不 仅从教学实验总体设计上遵循 "积累语言感性经验,提炼形成语法知识"的原 则,在开始读写和系统讲述语法知识之时,我们也仍然坚持这 一思想。具体授 课中我们采用整体感知、分段掌握、精讲语法点的方法教学。首先,采取视听导 入的方法,先 放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其次,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单 词、句子把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地讲述一遍,并 且板书key words,让学生跟着 老师和黑板上的key words 试着复述所听到的内容,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 英语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再次,让学生整体上快速浏览课 文内容。回答老师就课文提出 的问题,在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 师分段精讲语言点和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先造句,然后朗读 课文、说出段落 大意、整理课文结构,接着根据老师设计的话题,就课文内容自由提问和会话, 最后进行写的 练习。

(3)听、说、读、写注重实用

"结构法"教学使学生产生对学英语的厌烦情绪,其主要原因是语法知识枯 燥乏味,学生在没有语言积累 的前提下必须死记硬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 必须在积累语言经验、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上下功夫。让学 生听读一些他们 感兴趣的材料,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写一些学生熟悉的题材,在说和写中遇到 问题会使学生 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于是主动地寻找能确切地表达思想的句 型、语法等。例如,课前进行5分钟讲演,学 生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大部分 学生用英语写日记。为了准备讲演材料和进行写作,他们常常主动问老师、查 字 典,这时教师再教相应的语法知识。他们就很感兴趣,而且因为学的东西一下子 就能用上,进一步激发了学 习外语的兴趣,提高了运用外语的能力。

(4)流畅性先于准确性

传统教学所教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只会"哑吧外语",是因为大龄儿童自我意 识较强,加之语言经验少,总 是用语法结构来套要表达的句子,因而不能很流 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提出在口语能 力方面坚持"流 畅性先于准确性"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幼儿阶段和小学低 年级我们试图 模仿母亲教孩子母语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语感和流畅性;当学生 对英语听力和口语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再教给 他们相应的认读、语音、词汇和 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当学生的语法知识逐步积累起来时,再进一步规范口语的 准 确性。我们认为,改革传统的"结构法"教学,按人类语言发展的自然顺序教学。 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教学保 证。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 形式。因此,课堂教学要增加 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坚持“大密度、快 节奏、多重复、滚动式向前发展”的原则,提高每分钟的效率 ,以减轻学生的 课外负担。坚持在课堂上精讲多练,也就是先操练,使之在操练过程中感知语言 结构特点;然 后引导学生归纳,加深理解。在这种语言现象的反复进程中促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我们从"精讲"中挤时间,让学生进行操练活动,这也为进行丰富 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基础和 素材。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 活动,如英语知识竞赛、英语书法和简笔画比赛、英语歌曲比 赛以及英语会话 比赛;组织学生改编课文并自编自演、参加大学生的英语角活动,课外阅读英文 报刊《China Daly》,读—些简易英汉对照故事等,有的学生已能借助字典阅读 英文原著。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激发 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 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测试 表 明学生的会话及阅读能力均达到或超过高二水平。因此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五、小结

1.经过几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外语综合成绩超过了高中二年级的水平, 在口语和听力方面能力的发 展尤为突出。

2.我们认为,及早开设外语课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前提:改革"结构法"教 学、按人类语言发展的自然顺 序教学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教学保证;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条 件。

参考资料:

[1]Lenneberg. E,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Wiley.

[2]Case, E. 1985.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Birth to Adulthood. rlando, FL:Academic Press .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注入温水,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沸腾前后水的温度变化和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的情况。 ........................

3、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30秒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4、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结论:

(1)气泡: ____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沸腾后::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 ____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2)温度: 。

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保持不变”)。

(3)吸放热情况:水沸腾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总结:

水沸腾的条件:1、___________,2、___________(两个条件必须 满足才能沸腾)。

根据实验得出水沸腾的特点:

(1)温度条件: 沸腾时在(选填“一定”或“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2)发生的部位:在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

(3)剧烈程度: 沸腾是一种 的汽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锥体上滚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65 字

+ 加入清单

锥体上滚的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锥体上滚实验

今天老师给我们开了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这节课里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好多实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锥体上滚。当我看到这个实验时,眼看着一个椎体从低处滚到高处并且不会在滚回来,感觉好神奇。这个设备是两根钢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个板子上,低的那边间距小,高的那端间距大,一个锥体架在两杆中间,将椎体移到钢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锥体就自动的滚到高处去了。

这个实验一开始让我看的目瞪口呆,还以为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椎就会从低的一端滚向高的一头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能量定理。首先这是一个椎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而是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形状摆开的,并且高处张得开。这样的设计会使椎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有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没有违背能量定理了。

通过椎体上滚这个实验说明了在重力场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动的趋势。从这个实验中我想到了如果能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能节约很多

能源。建筑工地可以用来运东西,医院里可以用来运伤员,游乐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东西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把我们蒙蔽到 ,但是我们如果认真的去对待就很容易把他们识破,我们不能总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演示目的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规律运动。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

二、原理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如图1。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AA1端处于高宽端,BB1端处于低窄端,若支撑点遇锥面相切位置如图2所示,则当锥体滚动时,质心在水平面内运动,锥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B1端固定,AA1端宽度一定,只调节其高

度,则AA1端下降,将会出现由平衡状态上滚的现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过此时滚动虽明显,但“往上”不明显。故本实验装置高低宽窄布局要适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锥体能自动滚动即可

三 注意事项

1  锥体放在最低端

2  锥体应该放平

3  手放开时要轻轻的放,不要让锥体掉在地上

篇二:锥体上滚实验

摘要: 从锥体上滚实验的几何条件出发, 分析该实验中双圆锥沿倾斜导轨向上滚动的根本原因, 并讨论了几何参数对实验的影响。

关键词: 演示实验; 锥体上滚; 力矩; 转动动能

一、原理: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如图1。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AA1端处于高宽端,BB1端处于低窄端,若支撑点遇锥面相切位置如图2所示,则当锥体滚动时,质心在水平面内运动,锥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B1端固定,AA1端宽度一定,只调节其高度,则AA1端下降,将会出现由平衡状态上滚的现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过此时滚动虽明显,但“往上”不明显。故本实验装置高低宽窄布局要适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锥体能自动滚动即可。

二、装置:

双锥体,V字形斜面轨道

三、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 在锥体上滚实验中造成双圆锥体能够沿倾斜轨向上滚动的真正原因是在实验系统满足一定的几何条件下, 双圆锥体的质心坐标在滚动方向上总是超前于双圆锥面与导轨的切点坐标, 导致双圆锥体的重力产生力矩并且该力矩起到了动力矩的作用, 从而使得双圆锥体在导轨上发生滚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解释这一过程, 是由于重力矩做正功导致双圆锥体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双圆锥体的转动动能。

四、参考文献:

【1】黄国雄. 神奇的双锥体[ J] . 物理教学探讨

【2】路峻岭. 物理演示实验教程[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杨文茂. 李全英. 空间解析几何[M ] .2 版

【4】漆安慎, 杜婵英. 力学[M ].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三:物理实验报告,锥体上滚,电磁炮

一、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现象: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二、电磁炮

实验现象:将小圆柱放入填弹口,按下开关,小圆柱就会以很高的速度射出,砸在墙壁上并发出“啪”的声音以反映速度。

实验原理:电磁轨道炮由两条连接着大电流源的固定平行导轨和一个沿导轨轴线方向可滑动的电枢组成。发射时,电流由一条导轨流经电枢,再由另一条导轨流回,而构成闭合回路。强大的电流流经两平行导轨时,在两导轨间产生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与流经电枢的电流相

互作用,产生强大的电磁力,该力推动电枢和置于电枢前面的弹丸沿导轨加速运动,从而获得高速度。 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定律可推得,电枢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与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F=KL2由此可见,要想获得弹丸的高速度,必须供给轨道强大的电流。通常该电流的数值在兆安级。而电流的脉冲宽度在毫秒数量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社区,全文共 2077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由栾传大研究员牵头成立全国总课题组,组织了20多个省市地区的中小学校参与共同研究。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从1997年初开始,广西课题组作为总课题组的副主任研究单位,组织了5个实验单位、88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参与实验的教研员、教师1200余人,学生近3万人。在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实验研究已完成了一个实验周期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确定和假设

(一)提出与确定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江主席还要求全国青少年“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中国有着50XX年灿烂的文化传统,素以文明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的情况比较严重,优秀的传统也被忽视,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差,德育效果欠佳等等,使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这一特有资源对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教育青少年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会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的需要。

与其它德育工作一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经过了解和考察,结合我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请示自治区教委领导同意,我们决定参与栾传大研究员组织的全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由广西教育学会牵头,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我区部分中小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二)假设

从时代要求出发,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探究“三结合”传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模式,继承中华美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品质;为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现代中国人打好道德素质基础,提高中小学德育整体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实验对象与组织

(一)实验对象

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教育所辖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内容的教育。

(二)实验研究组织

本实验研究课题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宏观调控、各负其责的组织管理办法。自治区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教育学会1名副会长任组长、教育厅基教处和学会秘书处各1名负责人任副组长)并设有办公室,在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负责制订本自治区的实验研究方案及工作规程、管理条例,提出实验研究的总体思路、模式,培训实验教师和指导人员,指导实验单位和实验校点的实验研究,控制实验进程,总结、交流实验研究经验,表彰先进等。

自治区课题组之下,成立了5个实验研究单位,其中有4个地级市,即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北海市实验研究单位;l个少数民族乡镇,即龙胜瑶族自治县平等乡实验研究单位。5个实验研究单位也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教委领导任组长,教科所和学会的同志任成员。由各实验研究单位确定实验校点,具体负责校点的实验研究管理和指导工作,交流本市实验研究经验。

各实验研究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政教主任具体负责,确定本校研究的子课题和实验的重点德目内容,组织教师具体实施。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实验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内容。具体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警语名言500句》为主要实验教材,辅之以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部分材料。

我自治区各实验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具体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略)。

具体实验研究的方法、途径与步骤: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根据传美教育的内容,设制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和社区等多种形式按德目内容调查了解当时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传美教育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 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传美知识的传授和多种形式、多渠道的传美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道德认知,探索“三结合”传美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实验四  函数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定义、调用和声明的方法

2、掌握实参和形参之间的传递方式

3、函数的嵌套调用

二、 实验内容

1、 写一个函数,将两个字符串连接。(习题8.6)

2、 编写一个函数,由实参传来一个字符串,统计此字符串中字母、数字、空格和其他字符的个数,在主函数中输入字符串以及输出上述的结果。(习题8.9)

3、 请将实验三中的实验内容三改正后,再改写成函数形式(排序部分)。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三、 实验步骤与过程

四、程序调试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各学段德育体系的构建要求在XX年底完成,XX年3月出成果,XX年4月召开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研讨实验方案,XX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实验学校中进行实验.XX年底总课题组向实验区,实验校征集实验报告,XX年第八届年会进行总结评审表彰.会后将各学段德育体系实验总结报告报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制定德育大纲或德育规程提供决策依据.

(二)《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

1.《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们编写了一套《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其中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师,中职,大学每学年一册共22册).总体思路是:遵循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原则,整体构建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大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构建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每个年级的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克服小学,中学,大学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过频变动和不必要重复,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德育》系列实验读本就是德育内容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贯彻实施的一个载体,是建立德育活动课的一种模式,是对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补充,是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探索.

《德育》系列实验读本的研究与实验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实验区,实验校领导和师生们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反馈.广大实验教师在《德育》读本实验过程中撰写出一大批优秀的实验报告,教案教参,活动方案,录制了一批优秀的活动课录像带或光盘.这些为《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总体思路

以《德育》系列实验读本为基础,以"整体构建"为基本思路,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新三中心论"为基本原则,以德育活动课为基本形式,研究编写新的德育实验教材,研究制作与之配套的德育课教学软件,为教育部德育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

3.《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1)认真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的动力.德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德育不仅有规范性的内容和要求,更应有创新性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应教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而不能使学生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学生的观察,记忆,注意,想像,思维等智力活动,必须而且必然以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德育的生长点,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必须突出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还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设计上狠下功夫,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增强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共21页,当前第1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血凝抑制实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31 字

+ 加入清单

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血清中抗体水平的监测,也可用于判断未使用疫苗群体的感染状态等。该试验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动物健康组织进行全球流感监测所普遍采用的方法,而且因其具有经济、快速、可靠、操作简便、能够处理大量的样品,并能在短时间内报告禽流感抗体水平等优点,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兽医实验室禽流感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因该试验受人为操作影响较大,经常因操作不规范、不严谨等造成结果偏差大、重复性差等问题,现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该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做一探讨。

一、 血凝试验操作程序

1、取96孔90°V形酶标板,用微量移液器在第一至第五排的1~12孔每孔加25 μL PBS液。

2、吸取25 μL标准禽流感抗原加入到第一排第1孔中充分混匀。

3、从第1孔吸取25 μL混匀后的抗原液加到第2孔中,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到第3孔中,依次进行倍比稀释至第二排最后一孔即第24孔,最后弃去25 μL。第三排孔至第四排孔同上操作。

4、依次向第一至第五排孔的每孔中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

5、将酶标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0秒,室温(20-25℃)静置30 min观察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

6、结果判定:将板作45°倾斜,观察红细胞是否呈泪滴状流淌。以完全凝集(不流淌)的抗原或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为1个血凝单位(HAU)

二、血凝抑制试验操作程序

1、根据血凝试验结果配制4HAU抗原。(即1HAU抗原除以4)

2、取96孔V形酶标板,用移液器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PBS。

3、在第1孔加入25 μL被检血清,充分混匀后移出25 μL加至第2孔,依次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2孔,弃去25 μL。

4、按以上步骤加入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做两份),作对照孔。

5、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4单位抗原,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下静置30 min。

6、每孔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静置40 min后观察结果,若环境温度过高,可于4℃条件下进行,红细胞将呈明显的纽扣状沉到孔底。

7、结果判定: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 log2,阳性对照孔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将酶标板作45°倾斜,以完全抑制红细胞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判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滴度。当被检血清效价大于等于4log2,判为禽流感抗体阳性。

三、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样品的保存及试验前处理

1.1 采集的血液样品应及时分离血清,最好分装至离心管中,标记清楚,离心后吸出血清,对应编号冷藏送检,并禁止运输过程中剧烈震动。

1.2 一般情况下,在5天内检测的样品可放置在4℃的冰箱中冷藏,否则低温冷冻保存。

1.3 在检测前血清样品应充分混匀,混匀时采用上下缓慢颠倒几次的方法即可,切忌剧烈振荡而引起产生气泡及血清中蛋白变性。

1.4 对出现胶冻状的血清样品,可采用反复搅动几下再离心的方法有助于缓解该状态。胶状物是含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血清,可能是由于放置时间不够造成的血清未完全析出状态。不建议直接吸取其中少量的清亮血清。

1.5 水禽等样品为排除非特异性反应,还应相应进行灭能反应。具体操作方法:56℃水浴锅30min或加等量10%鸡红细胞,轻摇后静置30分钟,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可。

2器材的选择

2.1 酶标板的选择:

建议使用96孔90°V型板进行试验,通过反复试验证明:90°V型板相对于110°板及130°板来讲,具有红细胞沉降速度快,产生的凝集图像清晰、结果容易判定等优点。

2.2 移液枪的选择及使用:

①单道、多道可调微量移液枪应选择合适的量程,以便精确度的提高。

②使用时应采用一档吸液二档排液的方法。吸取液体时,枪头要深入液下缓慢平稳吸液。加缓冲液时

应加在板孔底部。倍比稀释血清时,应每孔至少反复吹吸6次,以便混合均匀,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产生泡沫引起混合不均。加抗原及红细胞时应在板内液面上方加样,以免交叉污染,影响试验结果。

③加样、倍比稀释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漏加、重复加样等。

3试剂的保存及配置

3.1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所用的抗原、阳性血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和配置,试验前应提前将其恢复至室内温。抗原的保存温度为-20℃,反复冻融会降低抗原的滴度,应避免反复冻融。

3.2 PH7.2、0.01mol/L的PBS液的制备

①应尽量现用现配

②每次使用前应测PH值,以免时间过长而导致PH值发生改变。

③由于PH试纸跨度范围偏大,PH值不易准确介定,因此最好采用酸度计准确测量PH值,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④全部试验均采用同一种稀释液。

3.3 1%红细胞的制备

①为避免有些鸡只的红细胞有自凝现象,因此配制1%红细胞悬液时应最好选择采取2-3只SPF鸡或未进行过任何免疫过的成年公鸡血液。当然采血的前提条件是要按十分之一采血量比例在一次性注射器中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枸椽酸钠、柠檬酸钠等。

②采血完毕后最好分装至2ml容量的圆底离心管中,因为通过2ml与1.5ml两种容量离心管相比较,放入1.5ml尖底离心管中的话,离心后,离心管底部红细胞不易与加入的PBS液混匀,易沉积在管底部,达不到洗脱干净的目的。

③经20xx~3000r/min,5~10min,弃去上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加入十倍以上血量的PBS液,上下缓慢颠倒(切忌用力过大使红细胞破裂),使其充分混匀,再离心弃去上清液,反复几次直至上清液清亮透明为止。

④在加红细胞过程中还须不断轻摇以确保红细胞均匀,使其每孔加入相同数量的红细胞。

⑤制备好的红细胞液如果放置后上清液变红,说明有溶血,不可再使用。

3.4抗原液的配制

①先做血凝试验测定效价,以抗原与红细胞完全凝集的孔为1HUA抗原,配制4HUA抗原应往前推算两孔,即除以4后的值。

②每次做试验前,必须重新检测禽流感抗原的血凝效价,以免效价发生改变而导致抗原稀释倍数不准确,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③为保证配制的抗原准确,还要进行抗原回滴试验。具体方法:做二排抗原回滴,在两排的第1~8孔各加25微升PBS,取4HAU抗原25微升加在两排的第1、第2孔,混匀,从第2孔倍比稀释至第4孔,弃去25微升,另一排同样。从第2至第8孔补25微升PBS,以保持75微升总量不变,另一排同样。两排的第1至第8孔各加25微升1%红细胞,震荡10秒钟。静置30分钟观察结果。这样在第1孔为4HAU抗原,第2孔为2HAU抗原,第3孔为1HAU抗原,第4孔为1/2HAU抗原,均为75微升总量,第5至第8孔为空白对照。如果抗原回滴试验不成立,应相应调整抗原浓度直至回滴试验成立。因为如果抗原浓度过高,则所测定的抗体效价水平偏低,如果抗原浓度过低,则所测定的效价偏高。所以不调整抗原浓度至实验成立的话会对结果有很大影响。

4结果的判定

每次试验必须设阳性及阴性(空白)对照血清,判别试验是否成立。判读结果时,将酶标板倾斜45°,以孔底沉淀的红细胞流动性好,呈泪珠样流淌,边缘无凝集颗粒为凝集完全抑制。

5试验器具的清洗

每次试验完毕后,应将酶标板中液体甩净,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净每个孔,再放入3%NaOH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放入3%Hcl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几次,甩干水份,入干燥箱中干燥备用。实验用烧杯、加样槽、量筒等也应充分洗净、干燥。以免器具内有杂物、污物以及残留物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四、小结

在进行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提供的检测结果才会真实可靠,准确掌握禽类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而为科学防控禽流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报告本封面课程名称:《人体组织解剖学》。

每次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题目:实验二 骨骼和骨骼肌的大体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日期:201X年3月12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三、实验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纪律和要求:

一、1.实验前预习,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

2.进入实验室及时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穿实验服,带实验报告本、铅笔、尺子、填图纸、理论教材和实

验教材。

三、实验观察后,将请同学讲解模型和讨论相关实验内容。

四、1.实验后进行显微镜使用登记和材料用具清查;

2.值日生认真做好实验室卫生,清点实验材料、图谱及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星球的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星球科学实验报告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组天文学家对离开地球约95光年的两个双星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这两个双星系统拥有与我们太阳相类似的年轻恒星,因此研究它们能帮助天文学家预测太阳的强烈爆发和确定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因为当时太阳对我们地球的轰击要比现在强烈得多。

天文学家在5年里对β-英仙星座(最明亮和最接近地球的双星)和V711-捷利茨(拥有两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其中一颗比太阳稍冷,另一颗比太阳稍热)双星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不间断监测,类似太阳的恒星具有外部环流区域,该区域在激发磁场,而双星上的爆发图像表明该磁场在变化。天文学家试图发现双星上最强烈爆发时磁场变化的规律,这样的规律性已被找到,因此现在可以十分准确地预测下一次爆发什么时候发生。

双星的爆发强度取决于双星中稍冷恒星的年龄和旋转速度,上述两个双星远比太阳年轻,它们围绕自己轴的旋转速度也快10倍,因此它们的爆发大致也强烈10倍。专家们认为,为了查明这一规律性,只要观察5年时间就足够了。这两个双星中的恒星爆发频率为50~天,此外,还存在持续500天以上的活跃长周期。

我们的太阳不是双星而是单独恒星,它的磁场活性相对比较低,因此为了收集预测它爆发的统计资料,需要对太阳进行为期100年的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度实验小学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自评报告_自评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度实验小学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胶州市实验小学是胶州市教体局直属学校,也是胶州市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验基地。学校占地21888平方米,建筑面积1XX平方米,绿化面积6808平方米。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教职工159人。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校教职工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认同感不断增强。学校全力打造 “和谐教育”的实小品牌,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依据《胶州市义务教育学校XX年度教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估标准》,认真进行了自评,自评情况如下:

一、学校基本管理

2.校园及各场所达到“五化”标准: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满分20分,自评20分。

XX年,我校在文化建设中,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系列化。我们在操场东侧的设立了经典诵读长廊,在新加固致远楼设立了“和谐教育”专栏,展示了学校理念、快乐研究、德育管理等学校文化,见证了学校不断发展的历程。学校门口和行知楼的电子屏幕每天循环播放名言佳句,不仅为学生增加了知识积累,也陶冶了情操,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学生行走在校园得到浸染、获得成长。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室明净、餐厅整洁、厕所干净、垃圾箱放置合理、无卫生死角。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本年度学校又不断增添高品质图书,充实小书吧、班级图书角,使全体学生与书进行零接触,校园里处处书香飘溢。本项得满分。

4.办学设施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教学装备管理规范,使用率高。满分25分,自评25分。

XX年暑假期间,投资120多万元对致远楼进行抗震加固,11月份投资20  万元为操场铺设了人工草坪,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各个专用教室、教学装备管理规范,使用率高,在管理使用过程中,账物相符、维护良好,使用记录真实,使用次数充足。本项得满分。

5.校本培训活动针对性、实效性强;教师评价体系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满分15分,自评15分。

学校按计划组织各种专题培训,培训有主题,有组织,有实效性,有记录。本年度,学校制定了《实验小学关于评选和谐集体和个人的方案》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同,使学校和谐教育品牌打造更有方向性、针对性。每位教师都建立了业务发展档案,内容充实、实用性强,从而更好地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本项得满分。

6.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满分10分,自评10分。

我校学生评价以《实验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主要评价依据,以“新三好、四好少年”的评选为主要载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生的课业成绩采用等级制。学校的评价机制科学、完善,具有激励、引导作用,在学生中以行为习惯的培养为载体,全面关注学生,不以文化测试的成绩排名,依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手册》,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及时填写补充,资料完善。本项得满分。

7. 扎实开展德育和团队活动,全面开展生命教育、科技教育、环保教育活动。满分25分,自评25分。

学校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包括课堂教学、升旗仪式、社会实践活动、班队会、校园文化等工作。全校教职工全力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崇高理念,认真落实全员德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育人效果。学校组织了“学雷锋,争当文明少年”活动启动仪式,再次掀起了学雷锋热潮;成功承办了团市委在我校举行的“守护光明——青少年近视预防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专家现场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我校感恩教育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宗旨,从“感恩父母”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全面提升文明素养。同时,我们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环保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项得满分。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度实验小学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自评报告[页2]_自评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度实验小学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自评报告

8.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定期召开运动会。满分15分,自评15分。

我们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教育法规,按规定开齐体育课;上好两操和体育课,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均召开春、秋运动会,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及班级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本年度,学校成功组织了学校田径对抗赛、队列比赛、教师趣味运动会、学生春季运动会,并在市春季运动会上荣获第二名;首次组队参加胶州市中小学生足球赛;组织400名学生参加第7届胶州市全运会开幕式表演,赢得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各项活动计划、安排、活动记录齐全,安排合理。本项得满分。

9. 按规定组织学生健康体检和视力监测,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专门设立了卫生室,配备了专职校医;卫生保健器材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器材利用率高,记录齐全。学校每年组织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统计分析,分类指导。学生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低于1%,发病率低。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饮食、健身等习惯。在班级活动中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每年级开设6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认真对有不良倾向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食堂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并严把进货关,建立了食品卫生台账,坚持食品留样制度。确保师生饮食的安全。本项得满分。

10.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发展和培养学生艺术特长。满分5分,自评5分。

学校积极开展艺术活动,连续多年举办学校艺术节演出活动,成立了剪纸、书法、阅读、美术、舞蹈等28个兴趣小组,并经常性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成立了舞蹈团、合唱团、电子琴小组定期参加各种活动,组织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为主题的“六一”庆祝大会;组织学生参加了胶州电视台未来之星节目的录制。我校编排的胶州秧歌《欢欣鼓舞》参加胶州市教体局组织的中小学生秧歌比赛荣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了青岛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及胶州市艺术节的演出比赛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学生艺术特长、艺术骨干得到发展和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了学校知名度。本项得满分。

11.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满分10分,自评10分。

我校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紧急疏散演练,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学校制订了翔实、可行的安全公约,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班主任和家长建立家校飞信、qq群等多种信息渠道,对于缺课的学生进行追究,不留管理空白。本项得满分。

14.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创建学校特色。满分20分,自评20分。

我校办学水平全面发展、特色突出。全力打造“和谐教育”品牌,有规划、有措施、师资有保证、发展有成效。以“树形象,强素质,重管理,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精细管理,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实践载体,积极开展“四声一影”活动、二十八个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师生办实事等活动,解决影响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和谐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项得满分。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计算出1000以内10个最大素数之和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 if语句和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计算并输出1000以内最大的10个素数以及它们的和。

要求:

在程序内部加必要的注释。

由于偶数不是素数,可以不考虑对偶数的处理。

虽然在1000以内的素数超过10个,但是要对1000以内不够10个素数的情况进行处理。

输出形式为:素数1+素数2+素数3+…+素数10=总和值。

算法描述流程图

Main函数:

判断素数: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sushu(int n)/* 判断素数的函数 */

{

int t,i;

t=sqrt(n);

for(i=2;i

if(n%i==0)/* 如果不是素数,返回 0 */

return 0;

return n;/* 如果是素数,返回该数 */

}

void main()

{

int i,j=0,n,m=0,a[1000],x;

/*clrscr();*/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 form 1 to 1000:");

scanf("%d",&x);

if(x==2)/* x=2时的处理 */

printf("%dn",x);

else if(x

printf("Error!n");

else

{

if(x%2==0)/* x为偶数时,把x变为奇数 */

x--;

for(i=x;i>1;i-=2)/* x为奇数时,做函数计算 */

{

n=sushu(i); /* 做判断素数的函数调用 */

if(n!=0)/* 对素数的处理 */

{

a[j]=n;/* 把素数由大至小存入数组a[ ]中 */

j++;

if(j

m+=n; /* 统计前10个素数之和 */

}

}

if(j

{

for(i=0;i

{

n=a[i];

printf("%d",n);

printf("+");

}

printf("2=");

printf("%dn",m+2);

}

else for(i=0;i

{

n=a[i];

printf("%d",n);

if(i

printf("+");

else

{

printf("=");

printf("%dn",m);

}

}

}

}

测试数据

分别输入1000、100、10测试。

运行结果

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素数个数小于10时的处理不够完善,考虑不够周全。把“+2”的处理做的太勉强。

程序过大,不够精简,无用文字太多。

学习耐心与细心不足,如scanf(“%d”,&n);中的“&”经常忘记。

编程思想不够发散,例如如何判断素数,只能想出2种方式(其中1种为参考教科书上内容);在今后学习中应更多的动脑,综合运用所学。

基本功不够,如清屏clrscr()等函数用的不好,有时同样的问题多次犯,给实验课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这说明我的知识不够广,有很多有用但不做考试要求的书中内容没有学好,认识程度不够深刻。就算以后C语言这门课程结束后,也应多看相关东西,多上机练习,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自己。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知识不够广泛,如VC++6.0等程序,自己试了好一阵也不会用;说明我电脑水平还是不够,自学能力不够。已会的东西掌握的还是不够好。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C语言上机实验,我对这个介于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了一定的体验。其间开心过、郁闷过、无奈过、彷徨过……随着实验的胜利成功与实验报告的胜利完成,有点微微的自豪感使人难忘。感谢高克宁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感谢实验课上小老师们的耐心指点,也感谢我在实验中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伴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高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自己去挖掘。对C语言,我会更加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对实验小学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报告[页2]_情况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对实验小学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报告

20.学校重视教师岗位培训,有健全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教师培训有记载。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让教师走出去开阔眼界,吸取先进经验。以“五课”教研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知识大容量的拓展作用,组建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帮教体系,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教学专题研究”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育人理念得到了较快地转变。XX年学校公用经费收入362100 元,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为16748元,占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4.5%,外出培训教师25人次,教师培训经费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21.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学校重视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班主任津贴实施方案及奖励考核细则和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实施方案,落实了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2.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扎实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建立健全了教师师德个人档案,定期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广大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从教,尊重学生的人格。

23.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开足了课程。学校坚持每周开展1-2次阅读、合唱、舞蹈、七巧板、绘画、吉他、电子琴等兴趣小组活动。学校连续五年举办了 “实验小学书香溢满校园读书节”、“实验小学经典伴我行”和“实验小学少儿艺术节”活动,营造了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润心灵的校园书香文化和以美育爱的氛围。学校与州市交警部门联合举办了“向中西部儿童送安全(小黄帽、路队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了师生交通安全、食用碘盐、科普教育、法律教育、防震防火演练等专题教育。学校通过办手工小报、写作文、实地调查等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敬畏生命,健康生活的良好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xx省“绿色校园”、xx省文明交通示范校、市级科普示范校、市“七巧科级特殊贡献奖”和全市中小学文艺汇演一、二等奖等。

2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美化、绿化、硬化特色突出,校园干净整洁,育人环境好,XX年学校被州教育局命名为临夏州中小学校园“四项工程”建设达标学校。

25.学校安全设施齐全,制度健全,责任到人。

26.重视学生成长,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学业成绩合格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

27.学校严格财经纪律,财产分类造册,帐物相符,专人负责。

28.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两个共同”教育以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宣传教育,对突发事件有应急措施和办法,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督导评估结果:

12项核心指标中第10项基本达标。28项普通指标中第37基本达标,第22、40项不达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1.加大图书的年新购置率,进一步更新图书,更新知识。

2.学校无卫生室,无专兼职管理人员。建议学校按标准要求设立卫生室,配备兼职教师,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正常工作,并做好日常活动记载。

3. 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较低(69%),建议学校切实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逐年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4.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外出培训的力度,切实落实教师培训经费达到公用经费5%的标准。

5.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建设。要安排专人,一是要对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及建档目录和内容进一步查漏补缺。二是要按照《关于做好x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档案建设的通知》要求,按期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册(五表五册),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标准。

XX年6月9日

共2页,当前第2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5778 字

+ 加入清单

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用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

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及结论〕

〔实验评价与讨论〕

篇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篇四: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3月6日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0-5N ,分度值 0.2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是 。 2.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 N,分度值为 0.2N。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 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 N。 (2)数据记录: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是否有关?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η=W有/w总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所受重力。 3.组装斜面。

4.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5.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6.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有 关。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

实验目的: 知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斜槽、木块、铁球、 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有何不同?(越高铁球滚下的速度越快)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运动 越块 ,具有的做功本领 越强 ,动能 越大 。 (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速度相同)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质量 越大 ,具有的做功本领 越强 ,动能越大。 实验结论: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运动速度 与 质量 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速度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 质量 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