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构建

构建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构建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构建问题。

分享

浏览

48

范文

106

课题开题报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学生,全文共 3374 字

+ 加入清单

课题开题报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学生活化课堂

毕业论文

课题开题报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课题名称: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众多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课题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改革尝试的还鲜有人为。

(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元智能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同时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实。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10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验”。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做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学习问题,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论是1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益匪浅。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同时,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在研究中教师必将带来全新的课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验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是实践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56年级

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几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等1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的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5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不同学生的智能强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经验总结法.

5、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成就积极的自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教育理论

6、研究阶段:

第1阶段:准备阶段( XX年 9月—— 年12 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

3.做好对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

第2阶段:实施阶段( XX年 1 月— 年 12 月)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1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搜集材料,设计出针对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调查的智能光谱问卷

2.实施调查研究,对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比较、寻找原因,提出教育设想,撰写各个子课题报告。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 解决问题"4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的基本策略.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课题组有关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再次论述。

5、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1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第3阶段:总结阶段。( 年 1月— XX年 12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学生成长追踪记录、家长学校教学情况等)。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

7、成果的形式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1、成果的形式:

课题中期:完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

最终成果:《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玉玲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经担任过国家级105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和市级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赵凤君、李宏宇:研究在小学数学"。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苏惠贤、刘素丰、王恩瑞:研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8、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1.学校领导班子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通过必要的经费支持

2.本课题的研究人员是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数学教师3种成份组成,学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

9、参考文献:

《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         1983年

《生活教育10讲》                 4川教育出版社        1989.5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构建快乐课堂 激励学生自主发展_工作体会_网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构建快乐课堂 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在教学时,“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我校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日趋低下,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课程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开始实验。

在实验之初,我们提出了一个最核心的理念:构建快乐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15+30”的课堂教学时间模式,以此来控制老师讲述的时间,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我们都知道,“一言堂”会使学生厌烦。学生厌学了,学习效率就会低下,我们老师的教学就会低效,甚至无效。这就是我们想从根本上改变的东西。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一言堂”、“满堂灌”就是传统教学。其实这种误解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冤案,“一言堂”、“满堂灌”并不是传统教学。我们进行课改,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因为“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内涵上并不矛盾。它们都主张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都要求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都蕴含着教学要遵循的规律。只不过新课改要求的有效教学更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而传统教学更侧重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现在,我们进行课改,要求老师们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努力“构建快乐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那么,怎样构建快乐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呢?我们连续进行了两次实验。其中,刘后富老师的一节实验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构建新课堂,我们倡导的是:1、老师讲述不能超过15分钟,将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这种时间模式体现的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要求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在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点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教师要摒弃越俎代庖、一讲到底的做法;3、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努力使课堂气氛快乐和谐,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表现出自己的亲和力,将微笑带进课堂,将尊重带进课堂;4、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组织要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些基础上,我们鼓励老师们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新课改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探索、认真总结,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策略课题研究总结_研究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1720 字

+ 加入清单

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 让他们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之情,从而促使他们全面、主动地发展,我校于2010年4月至6月开展了“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的策略”这一课题研究,我们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近两个月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后,首先成立了以李超群为课题研究组长,由谭玉波、谭华、王先慈、唐海英、宋小玲、田彩忠等十四位数学教师组成的研究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研究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周三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月初、月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要求课题组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好实验记录,上好一节汇报课,写一份论文或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具体措施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2、博采众长,提升自我。

3、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是课题实施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在各自相关教学内容中采用巧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实践操作、实际应用等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构建空间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模式和手段,减少教学的强制性、统一性和标准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从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4、抓好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严格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是课题研究能否得到顺利进行的又一重要保证。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研究一体化。

(1)认真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方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题的开展。认真制定课题方案是课题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方法案的制定。在制定方案时,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细致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总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总方案要求,各实验教师进一步细化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找到结合点,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人实施计划。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落实课题实施计划。贯彻落实实施计划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为了使课题计划落到实处,我们定期开展实验研究,认真上好专题研究课,作好实验研究记录,及时作好经验总结。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做有机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坚持每周一次学习交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周写一篇随笔,每人每月写一篇阶段分析,每人上一节研讨课,每人至少发表一篇论文。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5、以课堂教学和课后研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载体,是课题实施的主阵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绝非是通过一两道图形习题或几次比赛就能做到的,必须通过长期的有目的的培养。

2个月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研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1)课前思考:本课适宜采用哪种教法?你为何选择此方法?如何优化图形教学?通过本节课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哪几种能力?培养学生何种空间观念?是否与其它学科进行了整合?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2)课堂重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激趣导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充分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构建空间观念,掌握新知。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5670 字

+ 加入清单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评价体系实验报告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

陈翠霞

一、问题的提出

(一)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的大问题。但长期以来,对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是个软任务、软指标3缺乏严格的考评和具体、规范的衡量标准。在德育管理与评价中,抽象的多,具体的少;要求的多,可操作的少;定性的多,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少,德育的实效性差。

(三)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等上级安排计划的多,自己主动设计开展的少;发现问题被动补偿性教育多,发挥德育主导作用少;零打碎敲的教育多,系列养成教育少等问题。在德育养成上形不成教育系列,建立不起实质性的教育评价管理网络。在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上得不到强有力的衔接和保证,不利于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育人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办好学校的硬任务。

以上各点都说明如何发挥德育评价的功能,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

(一)德育评价研究的基础、目标及任务

1.德育评价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和科技的竞争,都十分重视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鉴定和检验,教育评价作为衡量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同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评价的理论、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模式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和发展: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面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向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在评价教育的对象及范围方面由教师评学生扩大到对整个教育领域的评价;由单一狭窄的学习范畴,扩展到素质教育的更广泛的各个方面;在评价方法和技术上,由单纯的定量或单纯的定性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使评价对象由被动、客体地位转到主动积极参与的主体地位。当前,德育评价理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评价新体系的构建上必须认真学习、掌握、研究已有的理论经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校情,从实际出发,创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评价体系。

2.德育评价实验的目标及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建立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九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子课题的管理评价研究中,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变单纯的行政管理、单纯的衡量尺度为调动师生积极性,使评价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和保证。通过研究评价功能,使广大师生在对考评的理论认识和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破,充分认识评价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突破思想观念中僵化的评价模式,活跃评价的思想和理论,推进管理与评价实验的发展,拓宽评价功能范围,提高评价对实际工作的效能。创造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变评价对象为评价主体;变被动消极等待为积极主动参与;变外部行政监管为启动内因活力,使管理与评价相结合。

同时,通过德育评价研究要促进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力度,建立适合学校校情的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及班级、个人评价管理素质量表,在评价的操作和方法上有一个新突破。

实验研究的任务主要是:

(1)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考评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管理评价工作,优化各处室、各级管理部门及年级的管理评估机制,使评价在管理中实现,管理在评价中完善、提高。使管理人员既是评价人又是被评价者,使管理评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实现全员、全面、全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任务要求,对德育工作全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2)建立专兼职德育工作者岗位职责评价指标,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把竞争机制引入德育工作者评价中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评价水平,使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规律,落实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上来。

(3)不断修定、完善德育管理者、班级和学生个体评价方案。

(二)实验研究的依据 教职工工作质量考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区教师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等文件。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考评确定的依据为《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三)实验的原则

为使管理高效、优质,我们建立、健全全体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实现管理的最佳效果。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体现出以下几项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为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是每位学校工作人员重要的工作职责和必须承担的任务。

2.有序性原则:年级、处室各负其责,纵横管理,点面结合,形成网络,使学校德育管理有序,制度规范,要求落实,为学生成长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

3.动态管理性原则:各级、各面都要体现过程管理、动态评估,从发展看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学生教育成长规律。适时发挥和运用好管理过程中的激励、导向、反馈和校正的机制,使学生的成长进入良性循环。培养出高水平好学生,这才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构建班集体及学生德育评估模式的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提出的育人目标规定的人才质量标准。这是关系到育人方向的大问题,也是德育的基本准则。

2.导向性原则:目标要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传统的学生鉴定模式的误导,坚持体现时代特点的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3.可测性原则:具体目标分类要系统而不可交叉覆盖,要体现单项独立性、具体化、可操作、可评价,便于管理评估人员检查、指导、量化。

4.简明性原则:指标不要过于细化繁杂。尤其月检查,项目多了突出不了每月教育管理的重点。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使考核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少而精,使管理和被评对象有章可循。

5.形成性原则:班集体和个人都采用过程管理模式。以阶段评估为主,如一月有失误,第二个月可纠正弥补。考核与过程指导相结合,使班级和个人,自己和自己比,然后再与别班、别人比,循序渐进,逐步达标,再创优。

6.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成长中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提高心理适应水平,为今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能应付或战胜未来困难险阻的耐挫力。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保证

1.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是搞好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在建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实践中,我们狠抓了更新教育观念、统一思想这一重要环节。发展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的变化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教师思想必须跟上形势,认识跟上发展。几年来,学校每年暑假都组织班主任以上专兼职德育队伍的成员参加全封闭的德育研究学习班,学习新观念,解决新问题,制定新规划,落实新规程。几年来重点解决了在贯彻素质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生观,建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在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变“培养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为目标的教育”为“研究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打破旧传统,倡导新思维;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要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即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大教育新理念;政教处及专职德育工作者必须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我们要求政教处工作必须增强学生德育的计划指导性,学生重点工作的科学预测性,组织活动的针对性与系统性,提出管理要求的规范性,检测评估的具体可测性以及重点常规的连续性。从而为全校德育工作既作表率又做坚强后盾;全体教职工都要在各自岗位上寓德于教,搞好德育渗透;寓德于活动,注重实践性教育;寓德于服务,发挥学生自主性教育的主体作用。

2.建立科学、可测的目标管理体系,落实人人育人的岗位责任制

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和几年实践,我校在教职工工作质量管理评估内容上本着力求体现“目标可导向,行为可选择,过程可调控,效果可测试”的原则,分别建立了《教师工作质量评价目标考核》、《班主任工作质量评价目标考核》、《职工工作质量考核》以及各岗的岗位职责。所有这些目标考核及职责均有德育目标要求,从而使以德育人的任务层层落实、人人落实、处处落实。

3.建立目标管理的指导、监督机制,发挥管理评估的激励、导向、反馈、矫正的作用

(1)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每月通过对考核目标进行检查、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对履行职责进行评价。经常性的随机检查和日常抽查,有效地促进了德育目标的落实,月考核的累计进入学期总评。

(2)管理人员采取不同方式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对德育工作的意见,以此为依据对我校工作人员进行考评。比如: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及评价。同时我们还利用接待来访、专题调查、工作汇报等及时收集信息,调整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校正我们的指挥方向、目标要求,实施动态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求管理取得最佳效果。

(3)由于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自评与互评的结合,评价结果与个人奖金挂钩,与聘任挂钩,与职称晋升及评优挂钩,体现了每个人工作的价值,所以也较好地强化了育人意识,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4)由于管理与评估的结合,使处室主任、承担检查工作的组长、职员等管理层的管理、检查、督促、指导工作的过程也就成了评估考核的过程。从开学初计划到学期末总结,管理贯穿始终,评价伴随始末。从而形成“校长��主管校长��主任��分管职员��教师”这一管理评价体系,在管理评价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驱动,层层反馈,重点讲评,促进了德育层层落实、环环紧扣的良性循环。 4.抓好学生管理评估、探索班集体建设及学生德育个人评估管理模式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德育实效性,使素质教育内化,必须研究德育工作规律,优化教育全过程,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求德育工作创出新水平,获得新佳绩。

我们依据实验原则,结合普教和职教特点分别制定了班集体建设的管理评价模式。普教开展了《行为规范达标班》、《创市、区优秀班集体》等管理评估,职校开展了《争创多星级班集体》评比教育管理实验。学生管理评估开展了以《自我意识培养和训练》心理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学生自主评估实验。

(五)德育管理评价的方法

1.组织管理评价系统,实行过程管理监督和指导

(1)行政系统。由中层以上干部组成执勤、检查指导组,全天候上岗、分工负责,并有较具体的执勤记录以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解决与指导。每天均有校长带班。

(2)政教、团委系统。选派优等生组建执勤班,随时检查,定岗提示,把日常规范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在时间上包括进校、课间、午休及放学。在空间上包括楼内外、操场及校门口。在活动上包括课间操、眼保健操及分配的卫生区、责任区,以及组织外出活动的纪律管理等。

(3)监控、反馈系统。由行政、处室定期、不定期的教师、学生座谈会、家长意见反馈会等进行监控,以利指导。

2.评价方法:

(1)自评与互评和检查累积情况相结合。

(2)过程评估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3)个别指导与月评、学期中期授旗、期末挂牌、挂星相结合。

(4)评估与评优相结合(学生个人评:达标生、优秀生、标兵等。班级体评:达标班,市、区、校优秀班集体、多星集体)。

在班集体和学生个人德育评估管理中,优化的教育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全面落实。

三、实验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已初步形成了德育管理评估体系,并与其他评估体系相配套,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普教、职教都创出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一)通过管理、评价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评价模式,推动了素质教育在我校的落实。保证了我校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毕业生,并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教职工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当教师认识到育人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一严峻主题时,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更强了,他们认真负责,努力奉献,使学校工作上了一个新水平。

(三)管理体制的改革、评估机制与教职工利益的挂勾,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使大家更增强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质量的高标准成了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

(四)管理与评价机制也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了,公正、公平、科学的评价,增大了干部工作的强度、管理的力度和经得住检查的可信度,管理层的工作有了目标,管理有了依据,过程可以及时调控,工作成果有了评价,使人人方向明、责任清。形成的管理与评价网络也使学校管理指挥系统政令畅通,各处室工作效益得到提高,工作的任务完成有了保证。

(五)管理与评价实验,使班集体建设水平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并不断得到规范。

(六)结合“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主动发展”、“成功教育”、“中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等心理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综合评价成果更显著,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一些学困生由自卑转为自信,重新扬起了生活、学习的风帆,使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学生们在评价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优化自我,激发了他们的潜能,焕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管理与评价的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价值,激发自觉努力奋进,从而在学生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示范生、优秀标兵,市、区、校级三好生等。

展开阅读全文

构建惠民党建新格局 推进服务群众常态化_服务月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服务,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构建惠民党建新格局 推进服务群众常态

构建惠民党建新格局 推进服务群众常态化

xx县在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着力构建惠民党建新格局,打造服务型基层党建新品牌,有效推进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常态化,成功探索了党建与民生工作相融相促的新路子。

——进村社,在一线了解社情民意。结合干部下乡开展“五送五帮五推”活动,出台《县级领导“七联五访”制度》和《“百名领导干部联百村”活动实施意见》,x名县级领导干部深入分管部门和联系乡镇村(社),带头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有效促进了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和作风转变,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全县x名科级以上干部与各村结成对子,开展领导干部联村帮扶活动,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要求每名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不少于x天,每年为联系点群众办x件实事,并做好“民情实录”,使全体党员领导党员干部真正感知、感受老百姓的酸甜苦辣,解决百姓的所思所盼、所需所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大力倡导务实、实干的工作作风,精简各种会议和文件,使各级领导干部腾出时间、腾出精力抓工作落实。

——帮民富,在一线为民排忧解难。按照“服务指导在一线、信访接待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的原则,组织全县党政机关单位深入农村一线,广泛开展县乡村党建结对共建活动,采取县乡部门到所帮扶村过组织活动、主要领导进村现场办公、党建为民服务下乡等形式,主动为农村解民惑、分民忧。精心制定城乡党支部结对帮扶计划,进一步细化帮扶内容,扎实开展“百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省市县x个支部长期帮扶x个村,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如农牧局党委和下派干部帮助农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使x亩食用菌、青蒜苗等多种特色农作物实现订单销售,增加农民收入x万元。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各涉农部门和联建单位全力配合,全县x个共建村已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x大类x项,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

——解民忧,在一线提供便民服务。按照勇于创新、强化服务、高效落实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意识,不断创优发展软环境。结合全县农村产业特色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在充分征求各村所需专业技术服务内容,认真总结XX年“百名专家进村服务”活动的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抽调农牧、就业、林业等x个涉农部门和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x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x个村进行长期蹲点服务,不断加大对基层的技术帮扶力度,服务内容包括农作物栽培、蔬菜种植、畜牧兽医、养殖技术、实用技术培训等x类专业技术,为培育新型农民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广阔的服务平台。

——重实绩,在一线培养优秀干部。着力构建“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一线来”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引导优秀干部在经济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最前沿、民生改善第一线锤炼成长。并将服务领域进一步细化和延伸,采取县乡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主要领导驻点办公等形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机关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提升素能。对下派干部实行跟踪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干部在“一线锻炼、一线考核、一线提拔”的选拔培养机制,县委组织部每年对下派干部的现实表现、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汇总归档,量化考核,并由乡镇、村“两委”进行考核评议,记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评先树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倡议书

范文类型:倡议书,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老师、同亲爱的学们:

走进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你一定心情舒畅。学校为了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却有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楼梯上有很扎眼的糖纸、话梅核,楼梯扶手被晃得断裂,随处可见同学们扔下的冰糕纸、矿泉水瓶,这些现象每天都在发生……

我们每个人多么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而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在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废纸和塑料瓶等可利用的物品。建议在各班教室和老师办公室设立一个废纸回收箱。

二、在校园内不随便吃糖、冰糕等零食。

三、不践蹋草坪,不摘花摇树。“小草也有生命,需要你我的共同呵护”,“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

四、不往厕所内倒垃圾。厕所是我们的公共场所,请大家共同来维护它的卫生,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清馨的空间。

五、爱护校园内的水龙头,不乱拧乱拽,节约每一滴水。随时注意关灯,节约每一度电。

六、每个人不光从自己做起,而且及时督促身边的同学保护好校园环境。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养成“文明清洁”的良好习惯,共同创建一个美丽的校园。

同学们,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公物。要像热爱自己的家一样,让校园更美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美丽的校园在我们每个人的精心呵护下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舒适宜人吧。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倡议书

范文类型:倡议书,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___:

社会需要和谐,大学同样需要和谐。随着大同在国内影响力的提高,大同大学的发展也加了快了脚步,推进我校的和谐发展建的设势在必行。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美好生活”。近年来,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类的自省,低碳环保成为社会普遍热议的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置若罔闻显然是不正确的。建设和谐校园,应该将低碳环保进行到底。

节能减排可谓老生常谈,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却总会看到———在多媒体教室里,即使天色很好,一些同学在看不清屏幕时不是把窗帘拉开,而是索性打开电灯,把明媚的阳光拒之窗外;在水房里,即使水盆中的水足够使用,个别同学还是将水龙头大开着,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样漂洗得干净。这还不必说宿舍里没有人用却成天开着的电脑;也不必说园艺师傅手里浇灌花木的水管中哭泣的流水不少企事业单位迫于政府节能减排的压力,在指标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采取了限水限电的非常措施。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笔者倡议加大低碳减排工作的落实力度,这样才不至于落后于其他兄弟院校。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白色污染。在禁塑令颁发两年半以后的今天,塑料袋依然在我校大行其道。据笔者分析,在这些“白色污染重灾源”中,小摊处于各种监管的边缘范围,因而禁塑效果不佳;而对于学校餐厅,因为饭菜价格便宜,加上就餐座位有限,所以很多同学就选择用塑料袋把饭装走吃,导致塑料袋迟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记者在走访一家私营餐厅时,一个勤工助学同学说:“每天在这里把饭菜打包带走的学生都很多,人们都喜欢方便干净么。”那么此举真的可取吗?据了解,塑料本身含有大量有害成分,尤其在遇热时甚至会产生不少剧毒物质。当温度很高的麻辣烫、盖饭被放进塑料袋中,再被送入口中时,就不只是可口的食物了,恐怕还有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在此,笔者呼吁学校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禁塑令,同时也呼吁我校学子,为了个人健康和周围环境,请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环保低碳的概念范围其实很广。我们可以利用大四毕业的机会多购置一些二手生活必需品、书籍和衣物,这样不但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使同学节省了不小的开支。作为一名即将离校的大四学生,笔者建议学校设立“毕业生旧物银行”,用以帮助下一年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措施,不但表现了同学们的爱心,增强了毕业生对于母校的认同感,还可以支持环保、支持低碳。减少生产就会减少碳排放。我们的一个行动虽不起眼,却能对低碳环保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的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大同古都正逐渐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国内外游客的检阅,但只修建复古建筑,盖起摩天大楼不能真正把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打造出来。目前,市区一些人闯红灯、乱扔垃圾、不讲文明用语的现象还时常可见,甚至还有随地大小便并不以为然的人的身影。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文明行为,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并将这种文明意识推向大同市,以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推动大同城市文化实力的提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展开阅读全文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2]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整体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德育体系,就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使德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德育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道德文化,它的民族特色源于其母体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中国古代哲学是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的统一,以伦理道德,人生价值的探究为中心,是一种伦理型的哲学体系.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古代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认为宇宙的法则与道德的最高准则是一致的.中国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家和宋明理学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其中儒家伦理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与核心.通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最为典型的五个方面:(1)致思于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人际和谐;(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西方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取向,这就是个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功利精神.这五种精神凝聚着西方文化的精华.古希腊追求人的独立和权利,他们尊重人性,崇尚人的自主,自律和力量,把人看作是高于其他一切的实体.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思想家们主张从中世纪封建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要求从神性转向人性,高扬人的理性,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重新认识世界和人自身,提倡求索和创造文明.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崇尚理性,发展科学成为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从此以后,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功利思想和求利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上升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就是要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在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方法领域中实践古今文化的贯通和批判继承,同时,也在这几个方面实践中外文化的选择和吸收借鉴.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深刻领会"以德治国"重要方略,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在修改《宪法》时,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了新《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相比较而言,道德建设则比较软弱.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考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以为核心的党中央自XX年6月28日至XX年7月1日,在一年之内先后四次讲到"以德治国".形成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5]在教育系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需要我们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治国方略更加深刻,更加完整的认识和表述,是治国理论的发展,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德治与法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善的治国方略.首先是功能互补,法治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而德治是靠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是立法和执法的基础,遵纪守法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德治为法治创设良好的思想和社会条件.法律主要靠他律,道德主要靠自律,二者互为补充.其次是范围互补,法律只是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对"缺德"不违法的行为是不干涉的;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减少犯罪;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包罗人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特别是私生活的全部内容.而道德则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宽泛得多.第三是时间先后互补,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德治的作用在事先,法治的作用在事后,形成了时间先后作用的互补性.法律和道德,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共21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3]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839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以德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实施,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教";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就是要"以德治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

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首先要以德治教.要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在整个教育工作和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真正发挥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以德治校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要牢固树立德育首位观念,而且要以身立德,率先垂范,作师德建设的力行者.以德治校是一种重要的学校管理方式,也是构建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应有内涵,要遵循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德育管理和评价,增强德育管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德育人是构建贯彻治国方略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根本落脚点.在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体系中,继续深化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德育内容五要素的整体性研究.在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中,教师要以德育德,以情育情,这是以德育人的前提,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保证.以德育人是德育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德治教,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既是贯彻治国方略的教育理念,也是整体构建贯彻治国方略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环节.

(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整体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XX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体系的框架.这一体系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途径形式,方法手段,领导管理机制等方面.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思想原则和内容范围与《纲要》的内容要求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纲要》在第20条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应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6]第23条指出:"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7]在课题的深化研究中,要把《纲要》的内容要求自然和谐地融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之中,努力构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

整体构建适应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就要以中央关于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纲要》要求为指导,突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和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德育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对全面素质教育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同样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不再限于笼统的"德育",而对德育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一是按照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分别研究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大学德育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衔接;二是将广义的德育分解为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教育等五个方面,分别研究各自的特点,规律,内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操作的模式,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共21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6]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2)从个体德性的培养过程看德性的发展.根据中外关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人的德性随人的年龄的增长有一个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如科尔伯格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研究,大致反映出德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我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中,受教育者的德性发展并不是节节提高,日生日成的.以世界观教育为例,世界观是人的德性中的一个稳定的观念要素,世界观的稳定性决定德性也具有稳定性.但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建构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与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相冲突的思想影响,就可能导致受原世界观统摄的价值取向的中断或改变,以至动摇其世界观.从个体的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一般过程看,个体于3 12岁期间养成的德性或习惯,常常在13 15岁或者更晚些经历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这时,个体要对已有德性或习惯付诸于实践,让社会对他们的德行予以承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社会的反馈是积极的,他们对已有德性则信之弥笃.如果社会的反馈是消极的,他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德性或信仰是不是错了.这个反思常常对已有德性或习惯具有"促退"的作用.这说明在德性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反复性问题.

(3)从德性发展的动力看德性的发展.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造就并发展着活动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但对具体的道德活动而言,主体的道德需要及其同社会要求的差距和矛盾,往往对发展道德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客观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人们目前所达到的道德水平,道德境界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推动人们去进行自觉道德活动的动力.这表明,德性的发展,既有外部的动力,也有内部动力,主体的道德需要是主体德性发展内部动力的心理活动形态.外部动力是社会实践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要求和必然性只有通过道德活动主体转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推动道德活动的发展.

(4)从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看德性的发展.德性发展的现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主体性越来越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创造了比以往各历史时期都适合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二是人的道德素质对人和社会的完善作用日益增大.德育活动和德性修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活动,完整的德性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德性完善创造了更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三是道德活动和德性培养的领域日益扩大.当代伦理学不仅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而且关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人与电脑的道德关系,把环境道德和网络道德作为人的德性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德性的内涵也逐渐丰富.

德性的发展性给学校德育提出的课题是:德性的历史传承性要求现代德育解决好德育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问题;个

共21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17]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563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成长册》深化研究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和激励性原则.《成长册》的实验研究及编写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坚持导向性和激励性的原则,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整体素质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在编写框架座标系的设计上,要体现"全面,发展,创新"的精神.横座标要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和个性特征,创新能力,自育能力等八个方面;纵座标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总之,要体现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是科学化,系统化的全面反映素质教育要求的,既相互关联又体现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一系列指标的总和.一级指标包括上述八项内容,要把这八项抽象的一级指标分解为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就必须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分类,分级和分层,形成三级指标.第三级指标即细目应当具有代表性,简明性,独立性,可行性,可测性的特点.

(3)形成性和阶梯性原则.形成性评价,在评价体系的纵向发展上,必须坚持形成性和阶梯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鼓励创新,引导前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一刀切","齐步走"的,它必须呈现出渐进性,动态性,总的趋势是螺旋式上升.但是从静态"定格"观察,亦可表现为层次性,阶段性,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个阶梯,引导和激励学生沿着阶梯达到理想的境界.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贯彻形成性和阶梯性原则,注重衔接,螺旋上升.

(4)主体性和个体性原则.《成长册》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学生主体性和个体性原则,以学生个体自评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体素质评价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辅之以学生群体互评,家长助评,教师导评,校长审评.把整体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联络感情,交流思想,传递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形成推动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合力.《成长册》在形式设计上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空间,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学生成为自身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主人.

(5)操作性和趣味性原则.《成长册》的编写要求坚持操作性和趣味性原则.总的要求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使学生喜欢使用.小学阶段设计的更卡通化,插图更多一些.中学阶段还可插入名人名言,学习要诀,行为规范,趣闻轶事等.在版式设计,图文制作,表格设计,字体变化等方面都应更新颖,更活泼,更实用,增强可读性,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4.《成长册》深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1)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道德素质评价的比重.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把"20字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化为若干德目,遵循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分布到各个年级,并列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次.其他各项素质的评价指标同样应遵循具体化,层次化的要求.

(2)研制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资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成长档案,真实记录每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创新能力,自育能力等8个方面在每学年的成长状况.另一种是8个方面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每项指标都设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指标体系具有系统性和交互性,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此软件系统中看到自我成长的真实记录,并能进行自我评价,也可看到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的综合平均值.

共21页,当前第17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页21]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德育,全文共 1499 字

+ 加入清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3)加强管理.根据本课题参加人员多,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本课题的管理实行总课题组组长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总课题组下分一级子课题组,二级子课题组,三级子课题组.总课题组下设的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高职组,大学组为一级子课题组,实验区成立二级子课题组,实验校成立三级子课题组.一级子课题组和二级子课题组由总课题组直接管理和指导.三级子课题组由二级子课题组进行管理和指导.

(4)认真指导.总课题组建立实验区,实验校的业务档案,以便了解情况,加强指导.总课题组对实验区,实验校的指导主要通过现场考察指导,通讯(书信,电话,电传)指导,召开研讨会交流指导,《中国德育》杂志指导,中国德育网指导等五种渠道进行.实验区成立由当地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组成的指导组,负责对所辖实验校进行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管理和指导.

2.制订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管理制度

在扩大实验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实验区,实验校的管理,以保证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运行.

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管理制度包括:关于子课题申报的若干规定;实验区,实验校管理细则;关于实验研究成果的申报评审和表彰的规定;关于子课题结题鉴定验收的规定;关于评选表彰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实验区,先进实验学校和先进工作者的规定等五部分.(详见"管理文件"部分)

3.确立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工作方式

根据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总课题组确立了"自下而上,总分结合;先块后条,条块结合."的工作方式.

(1)"自下而上,总分结合",指的是实验校,实验区承担的子课题与总课题的关系.实验校先把本校的三级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到实验区,实验区汇总实验校的研究成果,拿出小学或中学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某一方面的二级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德育中心总课题组,总课题组根据各实验区的研究结果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研讨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途径和方法体系,管理和评价体系.上下之间的关系是:下为基础,上为指导.工作程序是:先分后总,总分结合.

(2)"先块后条,条块结合",是指总课题组内部分工合作问题.总课题组按学段分为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高职组,大学组,我们称之为"块".每一块先研究和构建各学段的德育体系.为了整体构建并搞好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衔接,总课题组又分为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研究小组,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研究小组,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小组,我们称之为"条".每一条在各块研究的基础上,负责统揽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和大学.条与块二者关系是:块为基础,条为指导.工作方式是:经常是块,集中是条.

同志们!我们承担的这个课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为决策服务,为实践服务的宗旨,走科研工作者与行政领导和一线教师相结合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总课题组与实验区,实验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为建立21世纪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6页.

[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9,20,21页.

[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XX年版第20页.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11,12页

[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31页.

共21页,当前第2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展开阅读全文

媒介对农民工形象构建调研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公关,全文共 1616 字

+ 加入清单

媒介对农民工形象构建调研思考

1984年以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农民工”。“农民工”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国家将公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的的结果,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许多城市中,农民工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却不被他们所服务的社区所接纳,甚至被排斥。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他们的社会身份决定了他

们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①传承人类文化、向社会提供消息和娱乐为己任的都市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存在着失衡的状态。

媒介对农民工的污名化

社会学家孙立平指出,在我国城市中,对农民工的污名化现象普遍存在。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不文明等,在某些报道中似乎这些就是农民工的特征,一个地方一旦发生了刑事犯罪,人们也总是首先将怀疑的目光投向进入城市的农村人。②中国传播学会会员、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李红涛曾对《工人日报》、《北京晚报》、《成都商报》三份报纸一年间的112则报道样本做了内容分析,结合“以农民工为主角的个体事件报道中的事件类型”,考察了“农民工在事件中的形象定位”。结果发现,农民工在媒体报道中完全纯负面形象的比例为9.8%,若将负面形象与“被侮辱与被损害”形象中偏向消极的形象建构累加起来,应该在20%~25%之间。在个别事件的报道和一般化的对农民工形象塑造中,都存在着对农民工污名化的倾向。

在媒介视野中,农民工被塑造成为主流群体的“他者”而存在,他们被认为是弱势的、病态的群体,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农民工的讨薪欠薪难题、农民工权益保障、政府部门有关农民工问题的会议和政策、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等相关议题,不难看出,报道中农民工被打上无力、无能、需要扶助等弱势形象的烙印,被定位在“需要拯救”的刻板印象中。

媒介中的农民工失语现象

面向城市人群的都市报近XX年来发展迅猛,几乎每个省会城市都有至少1~2家都市生活娱乐类报纸,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受众只拥有一家全国性的日报。而流行杂志所面向的读者群是城市中产阶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追求中产阶级的格调和口味;号称新媒体的网络不仅在入口处就已经设置了经济文化的多重障碍,而且各网站的定位有着更明显的城市化、年轻化、小资化的取向。③根据一项外来劳工社会研究项目的调查显示,农民工中有40%的人平时参加打牌、逛街、喝酒一类的娱乐活动,35%的人平时没有娱乐活动,只有25%的人平时有看电视、上网、读书报等媒介接触行为。这样的情况表明,愿意接触媒介的农民工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介针对弱势群体的节目太少造成的,媒介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农民工形象被曲解的深层原因及后果

传媒对农民工的歧视,最本质的原因是传媒产业化促使传媒极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④在此过程中,他们常常或主动或被动地将信息资源交由市场规则来进行分配。出于信息成本的考虑,他们到农村去获取新闻信息的成本远远大于在市区内,而收益却非常小。所以,农民工的信息表达权就在这样的经济利益权衡下丧失了。

其次,城市市民的观念向媒体流动,导致了媒体对这一城市外来群体的歧视。很多城市人自视甚高,认为农民工的素质低,为了迎合这些市民的论调,媒体的宣传也逐渐趋向与市民一致,在报道上歧视农民工。

第三,媒介产品的消费者是双重的,第一重是被受众消费,他们消费的是媒体的实体产品,即报纸上的新闻或者电视上的节目等;第二重是被广告客户消费,广告客户借助媒体在受众中形成的注意力和知名度,付出一定的金钱来获得一定的时间或空间用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媒体的第二重消费尤其重要,因为媒体需要这些收入来获利。而广告商在选择媒体的时候,除了媒体的知名度以外,更会在意媒体的受众是否和自己产品的目标消费者相契合;而从购买力和影响力上来说,农民工不是合适的对象,相反大众媒体更在意的是主流人群,也就是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所以农民工的话语表达空间就牺牲在媒介的市场逻辑之下了。⑤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新村农村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典型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045 字

+ 加入清单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新村--农村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典型材料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新村--农村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典型材料

xx村位于xx县城东面,城小镇南面,距xx县城5公里,辖7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07户,人口2709人,党员56名。近年来,xx村采取以支部领导、村委牵头、协会运作和群众参与的模式,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抓住核心,健全村级组织,推进村民自治

村党支部是农村全部工作的战斗堡垒,是加强全村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村里以支部建设为核心,提高村支两委的执行力切入点,推进村民自治为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是以支部建设为核心,推进村民自治。在xx年12月的村支委换届中,采取“两推一选”和“海选”的方式,组织村官民选,先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加强团委、妇联、调解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等配套组织的建设,加强蔬菜协会、农机协会、计生协会和劳促会等行业协会的建设,在协会中建立党小组,推进村民自治。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执行力。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五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提高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作为目的,采取集中学、分散学、自学、助学等方式,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村组干部、协会管理人员的社会管理综合能力。三是加强协调,理顺村支两委与协会关系。将社会管理作为全村工作重心抓好落实,明确支部抓社会管理的第一职责,由村委牵头,带领配套组织和协会分工抓落实。及时从村支两委中抽调人员充实配套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力量,调动全村力量致力于“和谐”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家乐业。

二、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扎实抓好社会管理工作

在实践中,围绕构建“和谐”,采取支部领导、村委牵头、协会运作和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全村社会和协稳定。

一是抓好村级社会管理队伍建设。以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为重点,合理安排村组干部、村后备干部和行业协会骨干参加社会管理工作,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社会管理骨干队伍,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二是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集中村民意愿,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规范行为;坚持用制度管理人、按规章理事,实现了各项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关口有人把,有效形规范社会管理;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引导行业协会进一步做好相关事务公开,及时消除误解,促进和谐。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党员联系基本户”创建十无模范村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由村组干部、党员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做遵纪守法模范,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加快社会和谐进程。

四是突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及时做好全村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矛盾及时化解;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户籍管理,加强对流出和流入本村人口的管理,做到了流动人口到哪里,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责任就落实到哪里;配合司法部门,加强对服刑、劳教人员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落实对“三无”人员、涉黑涉毒涉邪教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实现了所有矫正对象无一例漏管、脱管,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全村社会稳定。

三、围绕中心,加快发展,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经济社会协调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村支两委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中心,聚集民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发挥协会作用,加快产业升级。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由协会联系带领的群众,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上来。蔬菜协会带领群众完成了省级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在xx村的任务,建农贸市场1个,钢架大棚100余个,种植无公害蔬菜800余亩,种植优质水稻1500亩。养殖协会带领养殖户养殖二元、三元母猪1100余头,年出栏肥猪3500余头,出栏家禽10000多羽。劳促会每年培训村民600余次,有组织输出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年劳务收入近400万元。计生协会在抓好优质服务的同时,会同其他协会同共关心全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与教育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大村寨整治工作力度,全村修建垃圾池9个,水泥硬化7个自然寨道路;4个自然村寨实现路灯亮化,硬化机耕道11公里、修建水渠10公里、治理河道4公里,全村实现水、电、路、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电话等“六通” ,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村风民风。以抓好文艺宣传队建设为切入点,召集文艺爱好者组建设了5支有老年、中年、青年人参加的文艺队,队员达80人。队员们利用农闲时间,自编自排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文明创建活动、尊老爱幼等方面的节目,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村民,即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使围桌打麻将、玩扑克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推行完税审批制度 构建两税征管体系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材料案例,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推行完税审批制度 构建两税征管体系

“一书当关”推行完税审批制度“多管齐下”构建两税征管体系

自~年1月1日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交由地税机关征管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局关于加强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支持,主动寻求土管、房产部门配合,坚持“先税后证”原则,推行完税审批制度,构建两税征管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地税工作逐步走上精细化、科学化的轨道。截止9月底,全市入库“两税”税款1105万元,同比增长21%,同时,全市以“两税”为把手,狠抓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元至9月份全市房地产税收同比增长43.56%。

一、以完税审批制度为核心,整合征管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地税部门在“两税”移交初期,对两税征管工作不熟悉。为保证两税征管工作迅速走上规范化轨道,我们推行了完税审批制度,将该制度体现在政府纪要文件中,运用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起到了“一书当关,多税统管,政策到位,应收尽收”的征管效能。

(一)体现制度的政策性,坚持先税后证。在两税移交过程中,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发现原先房产、土管部门受财政部门委托代征“两税”,一方面房产、土管部门税收政策不熟,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少征、漏征现象,无法落实先税后证;另一方面征管效能不高,就两税征两税,无法发挥两税信息资源对相关税种的把手作用。为保证这些问题在地税部门征管两税时得到解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国税发[~]137号文件和省政府鄂政办发[~]157号文件精神,提出“确保地税执法主体资格不动要—实行直接征收,确保地税工作职能不旁落——实行各税统管,确保税收政策执行不偏离——实现应收尽收”的工作原则。实施了完税审批制度,有力推进了“先税后证”政策的落实。

(二)体现制度的可操作性,实行源泉控管。完 /> --> 堋⒃鹑巍⒐ぷ鞣椒凹喽街圃蓟啤8鞯氐厮啊⒎坎⑼凉懿棵旁诹戏⑽牡闹傅枷拢┒┝诵芑に靶椋徊铰涫盗送晁吧笈贫取t诖嘶∩希颐腔怪贫艘酝晁吧笈贫任饕谌莸摹陡卣加盟安僮鞴娉獭贰ⅰ镀跛安僮鞴娉獭罚ü嗲馈⑷轿坏耐菩校辛ρvち送晁吧笈贫仁凳┑娜ㄍ裕怪杆僭谌蟹段诘靡酝骋恢葱小?br>    (四)体现制度的服务性,落实一窗办结。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我们依据完税审批制度,制定了两税操作规程,要求各地办税服务厅设立“两税”征收窗口,专门负责受理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到房地产的开发、转让等诸多环节所涉税收的办理。在“两税”征收窗口中设立了税款征收和受理审核两个岗位:税款征收岗负责收取税款,开具完税凭证;受理审核岗负责对纳税人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初审,辅导纳税人填写纳税申报表。纳税人缴纳税款后,受理审核岗予以复核,在《完税(费)凭证审核通知书》上签署意见,加盖税收专用章,连同填有税票号码的贴花一并交给纳税人,并告知纳税人持《完税(费)凭证审核通知书》到房产、土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一窗办结”不仅提高了征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还为纳税人节省了办税时间和成本,深受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保证_解放思想心得体会_网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77 字

+ 加入清单

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大保证

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思想解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的思想保证,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把解放思想作为根本保证,才能夺取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构建和谐社会是解放思想的重大突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继十六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后提出的又一理论创新。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是又一个理论上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各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突破。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获得了一个持续、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们从“硬性”的方式转化到了以“柔性”的手段来管理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安定的社会。因此,和谐社会的提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新时代理论的新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目标。新一轮解放思想必须紧密结合我们这个时代最新、最前沿、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备革命性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思想突破。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历史性的发展,也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性实践,这就需要以解放思想、面向未来的思维态度来寻求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为和谐社会建设寻求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指引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解放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保证。改革开放使我国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改革越进入深水区,遇到的越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无从在经典著作中找到明确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用好解放思想这一制胜法宝,把握更新观念这一锐利武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试验、变革和创新,才能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科学应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新的行动纲领和新的大政方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回顾十六大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党和政府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为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党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既面临困难也面临机遇。广西仍然是一个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后发展地区,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很艰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等等。我们应该以新一轮思想解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并重的思想,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重视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动贫困地区社会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学会用民主的、法治的、协调的方法,即“柔性”的方法来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全市区域化党建推进大会暨XX街道区域党建共建联合总会和社区等22个分会成立大会在我街道召开,我代表XX街道党工委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杭州市、富阳市委组织部区域化党建工作要求和部署,按照‚区域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XX街道党工委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争先领先、和谐富春‛总目标,以‚建‘六力’团队、树‘三区’形象、保一方平安‛为抓手,努力打造‚富阳城市的中心区、融入杭州的先行区、‘浙江光谷’的核心区‛。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街道党工委作以下表态发言:

一、搭框架、筑平台,完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我街道将落实专门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服务设施,多渠道筹集经费,确保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同时,将以社区等基层党组织为龙头,采用共建、联席、分类等方式,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努力做到优势互补,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制度规范社区大党建管理网络,形成党建阵地多元化、活动阵地全覆盖,不断完善资源共享、工作共推、服务共担、群团共带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强服务、求实效,实现互利共赢。从党建工作与辖区单位关心的事务出发,从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主动深入基层,加强走访、联络和沟通,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了解需求、知晓诉求,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双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将社区的单位和个体全部纳入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使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努力打造服务型、和谐型街道,确保街道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三、重协调、抓保障,健全长效机制。为确保XX街道区域党建共建联合总会、XX街道区域党建共建工作委员会顺利建成,有序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扎实开展,街道党工委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抓好此项工作,建立工作例会、建议办理、信息互通、互评激励、经费保障等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丰富活动载体,积极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工作站、农村、园区等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互助机制,不断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街道将认真学习领会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并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扎扎实实做好区域化党建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推动街道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学生构建和谐校园国旗下精彩讲话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学校,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漫步于迎胜小学的校园里,欣赏着美丽、和谐、富有韵味的校园文化,陶醉于清幽的校园环境时,我想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联想到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不仅反映了校园的外表美,更体现了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更是深深地承载了学校领导对老师的关怀、欣赏与殷切希望。

在这个大家庭里,时时让我感受着来自“家”的温暖。当老师们取得了可喜的荣誉,学校宣传栏中就会有一份喜报向全家人传达中这份欣喜,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荣誉的喜悦;当哪位老师生病了,哪位老师需要帮助了,我们总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关心和帮助。在工作中,大家一起交流工作,交换心得,探讨教育的思想、方法,寻求培养孩子的有效途径。工作之余,大家也会开开心心的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将工作中一身的疲惫融化在欢声笑语中,我喜欢这个大家庭,也深深的爱着这个大家庭。

在迎小的这几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职业,越来越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学校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要属于自己的博客,我们在博客中记录了教学中、师生间的点点滴滴,在博客中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的听评课活动,更是给大家提供了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在讲评课中,不仅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而且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不断反思中,获得更大进步。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学校不仅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同时也大力支持教师们大量阅读,在这个环境的熏陶下,我喜欢上了读书,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我的教学风格。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起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花开有声,师爱无痕,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的专心志致,爱的无私无畏!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在这片热土中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校因我而精彩,我因学校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学生构建和谐校园国旗下精彩讲话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学校,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做好充分准备 迎接期中考试。

同学们,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到了一个检验我们学习状况的时刻,本周的星期四、星期五,我校将进行期中考试。 满怀信心地迎接期中考试,争取优异的成绩,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为了同学们能够获得好成绩,针对期中考试,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要求:

一、首先要重视考前的复习。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重视复习。在此

1、要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

2、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晚上按时作息, 9:00前必须睡觉,晚上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白天上课时精力充沛。

3、要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时间对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有珍惜分分秒秒,并提高效率,我们的成绩才能更好一些。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上好早读,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记忆力好,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希望同学们早读能按时到校,不迟到。利用好中午饭后时间,下午1:30开门,大部分同学已经到校,到上课前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可以在教室做作业或复习。值日生同学早上和中午要抓紧时间,十分钟内完成值日,然后到教室学习。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提问,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得知识要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还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不管作业多少,时间长短,不管是那一门功课,都要把字写整齐,书面要干净。

5、复习中一定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正确对待考试

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也是意志的磨炼。考试时不要紧张,要认真分析试题,仔细推敲,先易后难。要细心谨慎,做到先看清题目,再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最后动笔写答案。考题你容易别人也容易,因此遇到容易的,要细心谨慎,遇到难题不要心慌,要认真思考。很多时候考不好是因为粗心大意,把会做的题目随手做错了,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到基础题不失分,难题争取战胜,并注意把握考试时间。

考试同样一次行为习惯规范的考验。我们应做到:

(1)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只带考试有用的物品,如笔、尺、橡皮等必要的考试用具入场。(2)考试时应认真安静地答卷,有不清楚的举手问监考老师,不得交头接耳。(3)拿到试卷后,应在规定时间、地方答题,不乱写乱画,字迹认真、工整。(4)考试期间要爱护公物、保持考场内的卫生。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才能取得进步。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认真复习,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归类,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争取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同时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以认真、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期中考试。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期中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考取优异的好成绩。向家长、老师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年5月入党转正思想报告:构建和谐社会_转正思想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5月入党转正思想报告:构建和谐社会

敬爱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还有从改革这个艰辛而颇多坎坷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找到我们现在还需继续改革,继续加强的方面,这就是在17大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我认为创建和谐社会的时态不是一种过去时,而永远是一种现在进行时。它不是一项突击一阵子就可以完成的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不断地在建设中的一种社会状态,需要在共建中国共产党享,在共享中国共产党建。

在我看来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帮助。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和隐性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总是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以便从人们的内心深处给出一种价值标准,使这种标准内化为一种强大的自省力和约束力,在人们依据这种标准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能够“发而皆中节”,保持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创新。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应贯穿一种具有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

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对抗的世界格局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诸如,强权政治在以不同方式干预、颠覆别国政权,霸权主义以强凌弱用战争的形式推行它的“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为“软实力”把它的价值观进行“世界普适性”的包装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论家又以“世界级言论”论证它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战争的合理性。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冲突应对冲突,而应进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的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底蕴。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智慧的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

现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的一员,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