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加快

加快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加快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加快问题。

分享

浏览

21

范文

26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快改革发展步伐_党建党委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3894 字

+ 加入清单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化执政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现代化建设;不断健全执政体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大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打牢执政理政的坚实根基;不断丰富执政理论,增强执政理论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不断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重庆市而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事关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们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奋进,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执政党在履行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责任感,集中体现为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执政意识的强弱,是执政党能否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因素。从重庆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看,应着重强化几种意识:一是强化执政的自觉意识,尤其是一些普通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应着力克服“执政与己无关”的思想,自觉履行执政职责,宣传好、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的执政形象。二是强化执政的使命意识,始终以加快重庆改革发展为己任,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实现重庆新的振兴。三是强化执政的为民意识,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用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是强化执政的忧患意识,积极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等问题,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不断深化执政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任何一个成功的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都有其鲜明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正确执政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得到了新的升华。我们应从重庆的实际出发,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把握“科学”二字,始终突出“发展”主题。应切实解决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妥善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加快重庆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根据各区域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下大功夫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繁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倡导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认真解决城乡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建设“平安重庆”,保持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现代化建设 正确的执政方略是执好政的前提。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坚持并不断完善执政方略:一是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持“三步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到重庆改革发展的各项实践之中。二是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继续坚持直辖以来确定的富民兴渝、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进一步实施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依法治市等重大战略,认真落实好参与西部大开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等重要部署,加快重庆改革发展的步伐。三是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及时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不断健全执政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解决好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执政的问题,是我们党执好政和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我们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执政体制,保证党的大政方针和重庆市各项工作部署的顺利贯彻落实。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畅通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使各项立法、决策、监督、选举和任免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二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重大情况通报会、双月座谈会、市委领导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等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三是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和法律咨询制度,坚持同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不断丰富和完善群众参与决策的形式。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全市深入开展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 不断改进执政方式,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一是努力掌握重庆市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科学执政,坚持以科学思想、科学制度、科学方法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重庆的特殊市情,继续抓住整合行政资源、理顺市和区县的关系、提高区县领导综合素质、强化区县管理职能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探索行政管理新路子,努力使新兴直辖市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高效。二是大力推进民主执政,着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规范决策程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不仅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在执行决策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三是大力推进依法执政,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市,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尽快完善适应重庆特殊市情的地方法规;不断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和方式,建设法治政府;支持各级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切实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司法公正。 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打牢执政理政的坚实根基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基础越牢,根基越稳,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下功夫做好强化执政基础的工作。在巩固思想文化基础方面,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教育广大群众,坚持用“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的斗志,积极发掘和利用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三峡文化的丰富资源,努力打造体现先进文化要求和时代精神、具有重庆特色的优秀文化。在巩固经济基础方面,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增强重庆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巩固阶级基础方面,始终坚持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积极把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在巩固群众基础方面,始终坚持为人民执政和依靠人民执政的思想,切实做到真诚爱民、真心为民、真正靠民,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防止矛盾激化;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尤其要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着力解决下岗职工、城镇困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三峡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在全市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凝聚起来,共同投身于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不断丰富执政理论,增强执政理论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我们应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切实加强党的执政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研究、提炼重庆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党的执政理论宝库提供丰富素材和有益成果。重庆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市情的新兴直辖市,在执政理论研究和执政实践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我们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面的有益实践,与坚持和完善党的执政方略是直接相连的;我们积极探索适应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方面的经验,对于党的执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成功推进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壮举,为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等等。当前,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搞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重庆市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全力打造第三产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_经验交流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744 字

+ 加入清单

全力打造第三产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全力打造第三产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中共ⅹⅹ县委书记  ⅹⅹⅹ   近年来,ⅹⅹ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来抓,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门类齐全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占gdp总值比重达到40%,税收入库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7.2%。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发展观念,切实摆正位置。借鉴外地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第三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此,我们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了功夫:一是彻底“换~筋”。近年来,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和我国实施大开放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按照“不论所有、但求发展,不论所属、但求所得”的发展要求,坚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彻底“换~筋”,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营造了“没有不可开放的地方,没有不可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可开放的产业”的强大发展氛围。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发展第三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县委副书记主抓第三产业发展工作。同时,将计划发展委员会的内设机构“三产办”升格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5人。各级各部门也相应建立了第三产业专抓班子,明确了专人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实责任机制。县里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第三产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量化管理。对联系战线和乡镇的县级领导、农村各镇、县直部门分别下达了年度发展第三产业目标任务,纳入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并实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考核,其结果与干部的工作实绩直接挂勾。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发展第三产业奖惩办法”,由县财政拿出了专项奖励基金30万元,对发展第三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硬、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从而增强了各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整合发展要素,提升壮大规模。我们按照“整合要素、聚集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优化政策为前提,以扩大商贸流通为基础,逐步带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集聚发展,实现第三产业优化升级。一是优化政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白水科技工业园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和《外来投资企业保护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行县收费中心、政务中心办事制度,实行“一栋楼办事,一站式审批,一个窗收费,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对一些就业容量大、经济拉动力强的第三产业项目实行“一路绿灯”,特事特办。目前,全县新上大型百货超市、药品超市、宾馆酒店达28家,小型商业超市、餐饮店铺达1000余个。二是培育龙头。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我们实行县级领导挂点服务,积极引导这些企业上档次、创品牌。目前,全县已逐步形成了以百惠超市、家家乐超市、友谊家电商场、东方服饰城等为龙头的商贸流通业,以富丽华、乐都、仙踪林为龙头的文化娱乐业,以浯溪碑林、金洞漂流、大江自然风光、石洞源名人故里为龙头旅游业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以住宿、餐饮、娱乐为主的华天大厦,年纯收入达400多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百惠超市,年销售收入达1800多万元。三是整合市场。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大力整合市场功能,巩固、完善和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和县际边贸市场,实现了市场向专业化,商品流通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目前,全县已建有各类大小市场73个,其中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2个,年成交额达13亿元。 三、突出发展重点,开辟新兴产业。我们结合ⅹⅹ的优势和特点,着力发展了一批收入弹性高、效益上升快、辐射能力强、关联度大的新兴产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逐步优化。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充分利用浯溪碑林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和陶铸同志的名人效应,重点抓了浯溪、石洞源、金洞等三大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和大江旅游景区开发,开辟了旅游精品线路3条,开发了大小旅游景点60多个。今年以来,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余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110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产业。我们在不断深化公办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产业运作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办学。目前,全县兴办各类民办学校63所,在校学生达1.2万人;劳动技能培训机构13个,年培训1.5万人次。如占地120多亩的云龙中学,三年来共投入1000余万元,发展在校学生XX余人,被评为全国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我们以县城浯溪镇为重点,设立了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完备的社区服务中心13个,创办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经济组织18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40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00多人,社区就业已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渠道。 四、集聚发展资金,扩大融资渠道。我们广辟融资渠道,千方百计扩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一是盘活国有沉淀资本,推动发展。按照“公退民进、公有民营”的改革思路,我们积极引导、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加快实现了第三产业的低成本扩张。目前,全县先后有近20余家从事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租赁、收购国有集体企业,盘活资产5600多万元。如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与县交通局合股投资640万元,对濒于破产的县运输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后,组建了县汽车总公司,使企业呈现勃勃生机。去年已完成客运量17万人次,运输收入达740余万元。二是聚集民间闲散资金,拉动发展。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法律保障”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投入到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全县共吸引民间资本投入18.5亿元发展第三产业,有力地

促进了服装、餐饮、副食、车辆交易等行业的大发展,造就出一大批“专业市场”和“专业街道”。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浯溪路食品厂为中心的副食品批发一条街,以商业城为中心的水果批发一条街,以人民路电影院地段为中心的精品服饰、鞋业一条街,以椒山北路为主的建材一条街,以滨湖西路、白竹湖为主的餐饮一条街,以黎阳大道为主的摩托车一条街,有效地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大力引进外来资本,带动发展。我们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举办的重大投资贸易活动,吸引境外、省外、县外等外来资本投入到我县的基础设施、商贸流通、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项目上来。全年共引进合同项目137个,合同利用外资2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7亿元,增长52%,其中实际到位境外资金1000万美元。如投资2.13亿元的晒北滩水库电站已正式动工;投资7亿元浯溪电站已正式签约,即将动工兴建;总投资4.8亿元的县城西区开发、投资8000万元的陶铸中学搬迁、投资4600万元的县城沿江路改造、投资XX万元的大江旅游区开发等21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展示了ⅹⅹ大改革、大开放、大开发的新形象。 五、拓宽发展领域,增强互动效应。为进一步拓宽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我们主要抓了三手:一是抓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按照 “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户与销售企业加强协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先后建立和发展了优质稻、瘦肉型猪、草食动物、水产养殖、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烤烟、席草等十大“万字号”特色农产品基地,为活跃农村集贸市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目前,全县涌现出了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永州酿酒公司、金藤生物公司等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收入3亿元以上。二是抓大户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各类流通、中介服务组织、经济合作组织30多个,培育种养加工和流通大户6200多户。农村流通服务组织和各类中介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全面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市场,逐步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抓园区开发,努力构建发展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祁黎工业小区、羊角塘镇烟花爆竹工业小区、大村甸镇玻璃制品工业小区、观音滩至白水加工贸易区和白水科技工业园,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目前,全县95%以上的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餐饮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均在园区落户,年产值达8.7亿多元。如白水科技工业园,自去年8月创建以来,县财政已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主干道硬化、电线架通、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工程,吸引了丰达电机、金藤生物、惠丰包装、香港华英电子、长沙(雨时)超微粉磨等9家入园建设,投资规模达1.94亿元。同时,直接拉动了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的协调发展,使之成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水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_经验交流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833 字

+ 加入清单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博湖县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县名。县辖五乡两镇,驻县单位有巴州种畜场、农二师25团、27团种马场、宝浪油田项目开发经理部等,总人口5.66万人,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全县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现为16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2%。县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水产、芦苇、旅游、石油为主的资源优势,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鲤鱼、池沼公鱼、草鱼、鲢鱼、赤鲈等30多个淡水鱼类品种,是博湖县优势和特色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博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水陆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博斯腾湖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加大水产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把作大作强水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认识培育水产支柱产业的重要性 博斯腾湖具有良好、无污染的水域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资源,适合鱼类生长繁衍。博斯腾湖水产业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过程。80年代前利用原始渔业资源;80年代后建立渔政管理体制,实行渔业许可制度,走以法治渔的道路;90年代以后进入渔业捕捞、加工经营新阶段;到目前的养殖、捕捞、加工、销售综合经营的产业化初级阶段。博湖县水产产业化体系虽已初步形成和建立,但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供、销一条龙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发展机制不健全。博斯腾湖目前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其巨大的资源极不相称,巨大的资源开发空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条件。 “九五”期间,自治州提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博湖县在对博斯腾湖经过多年开发利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提出了“水陆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强化管理抓水产”的思路,博湖水产业日益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xx年县第六次党代会上,将水产业做为我县的五大支柱产业提出,并做为当前首要扶持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提出了“湖泊经济”的发展口号。近几年,我县经过对水产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利用,水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到xx年,博斯腾湖水产品产量达到4090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200余万元,比建县初期增长了一倍多。 二、积极创造水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 为进一步挖掘博斯腾湖水产资源潜力,博湖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出水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强水产养殖开发的组织领导。xx年底成立了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水产养殖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沿湖滩涂、沼泽地和被淹没土地进行实地勘察,初步划出了4万亩适宜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地带,由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进行实施。二是积极制定水产发展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博湖县水产养殖开发带优惠政策》(博党办[]142号)、《中共博湖县委员会、博湖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博党发[~]7号)、《关于博斯腾湖围栏养殖管理的实施意见》(博政办[~])60号)等一系列文件,采取水产养殖政府每年贴息50万元,大湖苗种投放资金政府每年保证不少于100万元,配齐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以及水、电、税收、水产基地建设和水产市场开发等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县内外水产发展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建立与水产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与技术交流。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水产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县在多年的水产合作过程中,与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等水产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我县进行授课和实地考察。同时聘请了本地多年从事水产工作的3名退休高级工程师共同研究开发博斯腾湖水产资源。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水产品种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无污染的天然绿色水产品前景广阔,名、特、优水产品的发展潜力也日益增强。为此,我县一是在稳定天然捕捞量的同时,采取一年四季活鱼上市的方式,保证天然野生鱼类的均衡上市。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充分利用湖滨水产养殖的自然优势,大力引进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引导渔民和农牧民打破常规传统的养殖方式,精养名特优水产品种,以无公害产品为主,主养赤鲈、云斑鮰、虾、蟹、乌鳢等。减少鲤、鲫、鲢、鳙鱼等常规鱼类养殖。目前沿湖水产养殖户已达70余户,面积达5000余亩,其中名特优品种占到了30%以上。三是通过不断探索水产开发的新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水产发展理念、经验和技术,多渠道快速实现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经过对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多年开发、管理、利用经验,~年,经自治区水产专家组论证同意,我县对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整体承包经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商,引进了浙江绍兴市多年从事水产发展的投资商。通过浙江发展水产业的成功经验和方式以带动和发展沿湖的水产发展,尽快扭转我县传统土地为本的发展观念,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快速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我县已吸引内地3名大户来博湖县投资开发水产养殖,他们成功精养的蟹、虾等名特优品种,极大地带动着我县农牧民发展水产养殖的信心。这是外来户的加盟,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而且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通过西南小湖区整体经营承包的成功运作,使我县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成功缔结为友好县区,这将为联合开发博斯腾湖水产等自然资源,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不断发挥水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我县在建立水产业龙头企业之前,一直以捕捞鲜鱼,出售冻鱼的传统生产方式缓慢发展,年产量停留在—2200吨左右,渔业生产工具原始而单一,经济社会效益很低。80年代,初步建起了鱼制品企业,开始生产商品鱼罐头,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使鱼制品产销量很低,水产渔业效益低下。随着池沼公鱼资源的迅速壮大,1998年在原有的鱼罐头食品厂、水产饲料加工厂、水产供销中心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了以水产产业化为目标的水产龙头企业---蓝翔水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抓生产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实施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完善设备,建设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积极与国内先进省区市进行横向技术交流和合作,实现了加工技术的顺利嫁接和有效跨越,拥有了自己的水产品牌—“斯腾”,取得良好效

益。1999年,蓝翔公司生产的水产加工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也由原来年产量250吨的鱼制品厂发展到年产3000吨的现代综合水产企业。形成了冻烤系列出口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其中池沼公鱼制品在日本市场被评为特a产品。池沼公鱼产品出口也填补了新疆鱼类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一项空白。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xx年初,我县以内引外联的方式引进辽宁丹东诚丰公司,组建成蓝翔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完成企业整体产权出让,使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做强做大。公司拥有罐头厂、养殖场、烤鱼车间、急冻车间,以池沼公鱼深加工为主,年生产能力在3000吨左右,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年出口创汇200—300万美元。主要产品包括公鱼系列和鱼制品罐头食品,其中公鱼系列散烤公鱼、带卵气烤公鱼、油炸公鱼、水煮公鱼、单冻公鱼、串烤公鱼、鲫鱼串、烤麦穗鱼、河虾串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深受欢迎。目前,在各种水产品的出口的同时,国内各省区都有“斯腾”品牌的产品。xx年公司所产的辣味鱼罐头被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公鱼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腾湖”水产品被评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公司采用绿色环保加工工艺,开发绿色特色水产食品,已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正在积极申报naccp认证。xx年,企业经自治区外经贸厅审批获得产品直接出口权,实现了为当地直接创汇的能力。蓝翔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不断地调整博斯腾湖水产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龙头带动作用。 五、继续强化水产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不断强化提高两个渔场和一个养殖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确保苗种供给、捕捞这一基础性水产经营环节的正常运转。通过养殖场多年发展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逐步实现了养殖品种向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目前养殖场已经成为我县一个重要的优质特色养殖基地。自xx年以来,我县已完成本地野生名特优品种赤鲈、云斑鮰的人工繁殖及人工驯养科技攻关,xx年实现人工繁育赤鲈苗100万尾,云斑鮰20万尾。xx年,成功完成了南美白对虾、云斑鮰、赤鲈、翘嘴红舶、加洲鲈、螃蟹、湖藕等7个项目的科技攻关,为今后大面积规模化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发建设博斯腾湖水产苗种早繁基地。该工程已于~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年底竣工。早繁基地主要是利用博斯腾湖特色优良鱼类品种及国内外名特优品种建设年产早繁良种鱼(虾)苗1—2亿尾,培育大规格优良鱼类品种100吨,供应本县养殖开发带、大小湖资源增殖及南北疆市场所需的优良品种,示范养殖部分名、特、优商品鱼的综合良种生产基地。基地的建成,将为博斯腾湖乃至新疆的渔业发展起到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工建设的博斯腾湖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也将于今年完工,该中心将集科研、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生产以及保护动物经营于一体,3—6年可实现博斯腾湖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放流及鱼类生物学、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饲料、鱼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极大地改善博斯腾湖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三是加大水产品牌宣传促销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和原产地保护意识,积极申报博斯腾湖野生鱼类绿色水产品认证。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加大“博斯腾湖牌”、“斯腾牌”、“西海牌”商标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扩大博湖水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今年采取了设立博湖鱼销售专营网点,县财政补贴网点建设经费10万元的方式,建立建全营销网络,保证常年供应博湖鲜活鱼、冻品鱼和软包装半成品鱼,通过产品均衡上市,树立博湖鱼的品牌,把博湖绿色水产品更好地推向了市场。 六、做好技术推广和服务 良好的水产技术服务是发展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条件。针对我县水产养殖起步晚,农牧民发展水产养殖顾虑较多等因素,我县在积极扶持鼓励和大户带动的情况下,在水产养殖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配备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或挂职。基本上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使每一个养殖村都产生了1—2名养殖技术骨干。同时渔业科技人员每年到乡、镇举办3至4期养殖技术培训班,年底统一举办养殖技术研讨会,促进农民养殖技术提高。通过加强渔业科技部门和养殖户的结合,参与或带领养殖户举办水产专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在农牧民养殖户中推广应用渔业科技部门及时总结制定重点养殖品种的规范化养殖技术,定期向养殖户提供技术资料和市场信息资料,更好地促进生产和销售。 七、积极推进水产资源整体开发经营步伐,加快水产产业化体系建设 按照整体整合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目标,大力实施水产产业化经营战略,根据目前湖区水产渔业资源由我县统管的经营管理现状,加快资源整合和生产经营优化组合步伐。充分利用博斯腾湖资源优势,实现博斯腾湖资源的增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水产产业化体系建设,实现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产业化整体经营目标。通过主攻大湖增值与保护,发展湖滨、湖湾养殖,提高大湖产出能力,规范小湖生产经营,搞活流通加工,树立品牌形象,强化以法治渔,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水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 到~年,实现水产业(含芦苇业)占农业总产值由目前的13%提高到18%;到xx年,实现水产业(含芦苇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通过整合实现全博斯腾湖水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体经营,实现水产业的飞跃发展,力争把我县建成疆内乃至西北最大的集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品加工、生产、批发、销售为一体的水产基地,把水产业做成博湖县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为推动博湖乃至巴州的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音乐开题报告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音乐,全文共 2180 字

+ 加入清单

音乐开题报告-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笔者以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 研究步骤

(1)依据论文参考题目查阅资料

(2)根据对搜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呢提纲写出开题报告

(3)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继续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

(4)进行论文撰写

2 方法及措施

(1)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文献

(2)与同学相互讨论

(3)请教论文指导老师

3 研究工作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论坛》 四川教科研所理论室 XX年9月

2. 李秉德主编,《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任益波撰写,《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4. 杨红撰写,《探索音乐教学的新路子》……《中小学音乐教育》.12

5.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

6. 曹理 何工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决议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决议,汇报报告,全文共 606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决议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xx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系统回顾总结五年来《决议》的执行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城建环保工委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到市环保局、住建局、经信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局、民政局、卫生局和部分镇,听取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和部分人大代表、村级组织负责人的意见。同时,市人大代表各中心组通过视察、调研等形式组织代表开展检查活动;11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又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和部分代表视察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决议》执行情况

五年来,市政府根据《决议》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采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规划、细化目标任务、出台相关政策、强化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坚持外引内治,水环境整治持续深化。水生态治理保护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汤浦水库引水、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和下姚江应急引水等境外引水工程全面完工,郑徐水库和大塘江入口引水环通工程开工建设。大力推进河道治理,建成骨干河道81.3公里、生态河道206.6公里。推进了新一轮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城河水质逐步趋好。加快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污水处理厂4座,建成污水收集输送管网近750公里,完成3360家单位的污水管网接纳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62个村的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和17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治理工作,建成粪便集中处理中心18座,至年底可改造公厕440座。目前全市污水处理总量达到12万吨/日,中心城区和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40%。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生态治藻及水源保护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杜湖、上林湖、梅湖等饮用水库开展库底清淤,对14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和73座山塘水库实施维修加固。

(二)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完成漂印染电镀行业整治、取缔非法小印花加工经营,推进小熔炼行业整治,组织开展豆制品加工、医疗废水废物、造纸行业、餐饮食堂油烟污水等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废塑料行业整治,关闭取缔非法废塑料经营户4104户,规范提升原审批经营户116家,开展再生塑料产业基地建设。有序开展轴承油污染整治,治理年销售XX万元以上轴承企业51家,建成横河镇轴承含油废水集中治理工程并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达到40吨。关闭砖瓦企业36家,关停小火电机组7.34万千瓦,淘汰落后空压机352台、六角车床750台及s7变压器60台,淘汰燃煤锅炉6台,规范提升“七低行业”企业30家。实施投资超过20万元的节能改造项目532项,共节能42.2万吨标准煤。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新增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06家,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位84家。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0个。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治理,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创建活动,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启动建设腌制废水集中处理中心。大力开展“森林慈溪”建设,全市新增平原绿化造林面积1万余亩,完成沿海防护林7000余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预计到XX年底可达到39.1%。治理废弃矿山50座,中心城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区域治理率达到90%。清理新“三沿五区”坟墓1.1万余穴,绿化治理县乡道两侧坟墓近2万穴,生态墓葬服务范围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桶)装化收集,42座垃圾中转站全部达到压缩式中转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至今年7月共焚烧生活垃圾98万吨,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期间,我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净削减量分别累计下降20.2%、28.76%、35.26。

(三)坚持控管并举,行政执法监管不断加强。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审批和“三同时”制度,依法审批建设项目6000余个,依法否决不符合审批条件项目496个,完成项目“三同时”验收1522家。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累计作出环境行政处罚1585件,罚款4429万元,实施强制执行案件1069件,拘留20余人次。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组织开展放射源、危险废物、铝酸蓄电池等专项整治,有效防止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四)坚持齐抓共管,生态建设氛围日渐浓厚。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建立健全生态建设组织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探索建立村级环保专管员机制,完善环保监管网络。积极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共创建成国家级生态镇5个、省级生态镇8个、宁波市级生态镇(街道)6个、宁波市级生态村169个。加强环保宣传引导教育,把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公务员培训和中小学课程,通过开辟媒体专栏、拓展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大型环境公益宣传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全市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全社会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市已建成环保自治组织297个,志愿者人数达1.6万余人,群众的环保满意率由XX年的74%上升到XX年的83.6%。

二、《决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决议》要求,我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实际工作进展与《决议》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环保工作保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所有镇、街道,一些职能部门和部分镇、街道责任不清、监管不到位、协调配合意识缺乏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整体合力还需加强。由于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较大且见效较慢的工程,造成就事论事抓环境的多、一如既往抓环境的少,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市、镇(街道)环保机构人员不足,制约着环境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村级组织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因素主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亟需政府财政的有效扶持。

(二)水环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饮用水源地监管难度大,无证无照餐饮、禁养区畜禽养殖、非法开采滥挖矿山资源及乱搭乱建房屋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水质安全受周围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湖库富营养化已成为饮用水源水质的主要问题。基层反映饮用水源上游村庄因规划控制,村民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创造经济来源的要求十分迫切。市域污水治理工程配套收集管线网络尚未完全建成,各镇生活污水治理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推进速度不快,部分已纳管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地段管道沉降脱节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污水厂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仅达到设计规模的52%,工程日常运行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建立。中心城区河道漾面宽度不一,河道贯通性和流动性差,河网水系普遍存在富营养化和蓝藻现象,偏黑偏臭现象在局部河道还有发生。村庄内部家庭作坊式企业直排现象还普遍存在,部分村级公厕和户厕污水处理设施达不到技术要求且改造推进速度不快,严重污染当地土质和河道水质。

(三)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任务艰巨。“七小产能”属于传统产业,是当前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其地域特征明显,从业人员众多,且往往与当地产业结构相配套,大量小产能业主淘汰后的出路问题及市场需求、产业配套等因素阻碍着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同时,由于近期银行信贷紧缩,融资难度大,设备淘汰成本高,部分企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动参与淘汰提升落后产能的积极性不高。

(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待全面加强。桥头、观海卫等地的废塑料加工行业仍面临着反弹的压力,横河轴承行业油污处理任务繁重。有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污染处理设施不完善或运转不正常,偷排、漏排、不达标排放等现象还有发生。城区污染源面广量大,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城镇人均绿化面积增幅较慢,城区公厕、城区渣土中转站等基础环保设施落地困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机制还不完善,餐厨垃圾处理工作进展缓慢。区域性农业污染仍较严重,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仍然存在。

(五)全社会环保意识亟待增强。市民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一些居民乱倒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踩踏绿地、随地便溺等不文明的陋习依然司空见惯,工业垃圾乱焚烧、建筑垃圾乱倾倒等现象仍比较突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还比较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足够关注和自觉参与,氛围营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和建议

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一项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切实解决《决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定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采取更积极、更务实、更有效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努力把慈溪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业乐居”的一流幸福家园。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一是建立环保综合协调机制。增强对环保工作的调控协调能力,突破单一的职能部门权责限制,理顺各级各部门工作关系,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对需要多方联合执法的整治行动,要整合执法力量,强化部门联动,提高执法效果。二是强化考核指导和行政监管。要提高对各镇(街道)的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考核分值,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镇、村环保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切实提高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水平。加强政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一支业务精、作风硬、公正廉洁的环境执法队伍。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排污企业尤其是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提前介入和“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杜绝引进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推进排污总量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行。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检查、督查和巡查。三是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治污纳污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增加水源地保护区居民的补助额度。减轻镇级区域性整治及村级环境整治、公厕户厕改建等带来的资金压力,夯实环保工作基层基础。关于龙山、观海卫、周巷财政体制调整后的实际情况,建议统筹考虑生态资金安排。

(二)继续突出抓好水环境整治,确保工程项目效益的有效发挥。一是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饮水水源地保护,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旅游业发展行为,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周围无证无照餐饮、禁养区畜禽养殖及乱搭乱建房屋等行为的取缔打击力度。加强对水库水质的日常监测,采取有效举措努力遏制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加强对外引饮用水源突发事件的研究,保障市民饮用水安全。二是继续大力开展截污纳管和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快支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加快推进污水接纳工作,强化镇、街道工作职责,加强对企业等用户纳管的技术指导,提高污水处理率。科学评估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设效果,强化对市域污水治理工程的管理,健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明确运行管理方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解决处理好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网沉降破裂、主管支管衔接困难等问题,持续推进工程环境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及时总结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优化工艺流程,制定后续管理养护政策措施,提高实际使用效果。全面摸清当前全市公厕现状,列出具体改造时间表,加快推进公厕改造,努力消除公厕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三是有序推进城河治理。加快推进大塘江入口整治工程、漾山路江综合整治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和中心城区引水环通工程建设,充分运用外引水加快推进城区水体流动,提高城河自净能力。健全城河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四是全面推进河道和水资源开发保护工程建设。继续大力实施“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建设,持续推进镇村生态河道建设,增加河道自净、排涝能力,优化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切实抓好和推广“河长制”的成功做法,努力提高全市河道水质。推进郑徐水库和慈西水库建设,切实发挥好外引工程效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三)有序开展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服务指导,正确处理好淘汰落后和规范提升的关系,帮助各地解决落后产能认定、落后产能淘汰举措等相关实际难题,摸准、摸细全市淘汰提升落后产能情况。强化要素调控,规范企业行为,提高落后产能企业(项目)的经营成本。优化财政政策补助方式方法,切实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企业创建活动,推广节能技术,培养节能产业,加快节能改造。加强统筹谋划,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科学务实推进减排工作。

(四)全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全市生态环境。继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巩固废塑料行业整治成果,稳步推进小熔炼、轴承行业污染治理。继续加强“森林慈溪”建设,按照“种一片、成一片、绿一片”的思路,积极推进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注重种植质量,规范日常养护,提高树木成活率。加快中心城区未完成绿化项目工作进度,推进峙山公园西扩二期、乌山公园和万亩畈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建设,提升城区绿化档次,全面提高公绿面积。继续加大对非法乱挖滥采矿山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废弃山塘治理。着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研究餐厨垃圾处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出路问题。同时,针对当前工业垃圾乱焚烧、建筑垃圾乱倾倒现象突出的现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联动,组织开展一次治理行动。加强农业生产污染标本兼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切实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快建设腌制废水处理设施并尽早投入使用,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清洁空气行动,努力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

(五)更加注重环保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强化对各级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环境宣传教育,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提高项目的综合决策水平。建立固定的、多样化的宣传教育阵地,把传统的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同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相结合,广泛、高效地开展大众化环境宣传教育。注重宣传内容的多样化,着眼于群众关注度高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把宣传环保知识、环保中心工作、环保先进典型和曝光违法行为、剖析环保案件相结合,强化宣传效果,切实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好环保志愿者和环保自治组织作用,努力打造一支群众基础好、联系广泛、拥有各类宣传教育人才的队伍,推进全社会支持环保、参与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汇报_工作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企业,全文共 226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委、市政府历来对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使我市乡镇企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x年x月xx日,市委接到xx县位乡镇企业站干部职工来信反映“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对xx乡镇经委(企业站)工作影响情况”的报告后,立即批示:“请x副市长阅研,这是一个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不少县接到这一重要批示后已经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目前,xx县政府已经基本解决部分企业站人员的待遇问题,xx区政府也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副书记在机构改革中多次过问市、县两级乡镇企业管理机构改革及基层企业站队伍状况等问题。市政府副市长几年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市乡镇企业局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乡镇企业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强调要重点主攻农产品加工业。去年八月三日,市政府还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副市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这是近十年来召开的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乡镇企业专题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加快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困难不少。

但是,目前在我市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确实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外部原因是:乡镇企业的作用、地位以及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逐渐弱化。内部原因是:乡镇企业结构趋同、布局分散、管理粗放、融资封闭、体制传统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企业管理费停止收取以后,原来靠自收自支的这部分乡镇企业站工作人员工资及办公经费无法解决,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管理队伍建设不健全;二是机构改革后,隶属关系无法理顺,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国家乡镇企业局归口农业部,省乡镇企业局归口省经贸委,文章版权归文秘资源网作者所有!市乡镇企业局归口农业局,九县(市、区)乡镇企业局则归口经贸局。而乡镇企业局的工作性质则是面向“三农”,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过去,乡镇企业在发展农业、解决农民温饱,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它仍然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原来乡镇企业的税收优惠、原始积累的优势有所削弱,乡镇企业贷款在银行商业化改革之后,变得非常困难了。

虽然,目前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必须看到我市,市、县、乡三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还有一支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的x人的管理队伍。只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乡镇企业再铸辉煌是完全有可能的。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乡党政一把手,要集中力量抓乡镇企业,为乡镇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搞活乡镇企业,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副市长几年来一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经过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20xx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家,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家,比上年净增 24家,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54.15%。千万元企业家,5000万元企业家,上亿元企业x家。出口交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3%;农产品加工率4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种类涉及食用菌、茶叶、水产品、竹木、蔬菜、水果等十多个品种;创品牌三十多个,其中“”虾皮等16个产品被列为省级名牌产品;有六十多家企业被列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省、市财政不同程度的支持。

20xx年,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化油器、石板材、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全年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市全部乡镇工业产值的74%。其中:全市船舶修造业个数xx个,实现产值16.37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6.55%;全市石板材加工企业个数已达x个,实现产值27.57 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11.04%;全市电机电器企业个数已达x个,产值亿元,占全市乡镇工业产值比重的24.41%,尤其是电机电器这几年飞速发展,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去年实现产值亿元,拥有企业个数x个,净增8亿元,增长17%,计划20xx年打造百亿电机城。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建议:

1、出台一个“方案”。即由市政府办的名义转发《xx市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力度。

2、做好一个“规划”。即由市政府办组织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各县(市、区)的资源优势,制订出《xx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农产品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3、制定一套“政策”。即以市政府办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针对目前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问题,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真正使企业得到实惠。

4、建立一个载体。结合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和培育产业集群工作,在高速公路互通口和主要交通干道沿线重镇规划好农产品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有个载体。

5、成立“三个机构”。一是成立“xx市人民政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乡镇企业局)。这个机构主要是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这项工作。二是成立“xx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运作,使行业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三是成立“xx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的,也是基层企业迫切要求的一件事。要通过这个担保公司,实实在在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长期以来贷款难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以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受益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一、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于九十年代后期,现已形成包括旅游、娱乐、演艺、艺术品经营、教育培训、新闻出版发行、互联网经营等各类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我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市场体系。但仍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发展还不够充分,缺乏大型的文化经济实体。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理念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认为文化只有意识形态属性,而缺乏产业意识,没有一个自己独特的鲜明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思路还不宽,就文化谈文化,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具体的工作和产业经营过程中,缺思路、少策划、路子窄、办法少,走市场求效益的渠道不多。

二、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区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一方面,文化总量小,文化产业值、利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缺乏创新精神,核心竟争力不强。文化产业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但在我区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业和一般文化用品的生产、加工业,一些景点和文化产品毫无文化创意可言,动漫制作、数字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为空白。同时,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尤其是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我区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地域文化挖掘开发,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和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软实力的基础,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十分突出。是中华陶琉文化城,中国鲁菜名城,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孝文化、饮食文化、陶琉文化、老字号等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区域文化特征鲜明、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名人较多。但是,目前这些文化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区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在华北及中国的知名度还较弱。充分挖掘这些社会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将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推动建设经济文化强区的强大动力,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

四、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缺乏政策环境支持。同张店、临淄等区县相比,至今我区尚未有效形成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人才市场、文化设备市场、文化技术市场、文化信息市场、艺术设计市场,以及各种文化策划中介组织等,造成了我区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建设严重滞后,使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先进地区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在初期发展需要政府在资金、项目审批、用地、用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区目前在这些方面尚未落实。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4930 字

+ 加入清单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以“五抓五促”措施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农,促科技含量提高。一是深化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建设。以我市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为抓手,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领域,达到新效果。继续抓好农科教结合“511"工程(即5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户示范户),通过抓点带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强化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找准选好科教兴农的载体,开展“五个一批"活动,使农科教结合进入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领域,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在市农科所建立“三明市农作物种苗基地",并以全市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32个农业科技示范片为依托,建立一批高标准、设施现代化的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增强示范效应和辐射能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目的。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支持和鼓励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改编为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队伍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155"和“村会协作"活动,加强农业155服务网络的规范运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快捷的科技、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村会协作"要扩大协作对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协作活动,使“村会协作"成为科技兴村的一个重要载体;还要总结推广服务农业的新模式,如农技干部挂牌培育示范户活动、“一

站一示范、一师一项目"服务活动、一元钱科技服务队活动等。     五、抓应对入世,促外向型农业发展。大力宣传和了解wto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农村干部和生产经营业主的培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并落实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开发项目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设开放型农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推介工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各级和有关部门领导及企业业主广泛接触客商,寻找商机,吸引区外国外的财团、企业、客商投资我市农业,并有计划、有组织邀请国内外客商来明考察交流,重点加强明台农业合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围绕实效,抓出成效。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果茶、食用菌、笋制品等有机农业,“打有机牌,走特色路",形成一批特色型、外向型农业基地。加强山海协作,通过与沿海地区共创协作区、共结对子、互设窗口、联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吸引和鼓励沿海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带动山区资源开发;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就业。         通过以上“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即:一要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进展;三要在科教兴农上迈出新步伐;四要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上有新举措;五要在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开辟新途径;六要在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上有新起色;七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内容;八要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业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五抓五促"、实现“八个新"的落实措施。     一、抓结构调整,促订单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放在发展订单农业上。订单农业是现阶段各级领导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订单农业;二是发展行业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三是发展区内外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订单农业;五是发展科学技术带动型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订单农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数量与质量、市场价与订单价、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等“五个"关系。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农民的思想观念的积极变化,达到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抓产业化经营,促农业龙头壮大。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全新观念,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今年要在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在龙头企业的体制和科技上有新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4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力争在现有9个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亿元龙头企业。尤其在永安竹地板和竹炭加工、融燕鸡加工、永安养猪协会,沙县天洋莲业食品有限公司、侨丹技改,建宁闽江源饮料系列加工、文鑫万吨莲业系列加工,将乐腾荣达绒毛浆加工,明溪紫杉醇加工,尤溪和顺鸡系列加工,宁化客源酒业加工等11个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烟叶、木业、竹业、果业、粮食转化、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并以此扩张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竹业深度开发工程、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即百万袋的村、千万袋的乡、亿袋的县)、优质水果151工程(即要有一批年产优质水果10万吨的县、5000吨的乡镇、1000吨的村)等“五大"工程,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抓畜牧水产业,促大产业形成。把畜牧水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规模养殖工程"和“畜禽保护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生猪养殖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比上年增长30%,全市实现生猪自给;肉牛、肉羊生产要抓好品种改良,发展竹山养羊,扩大饲养规模;禽业生产大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推广“三赊二保"(赊禽苗、饲料、药品,保收购、防治疫病)的做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水产业要立足山区优势,发展冷水鱼、海水淡化鱼等珍稀鱼种和具有我市特色的稻莲田养鱼、库湾养鱼等,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产量、品质和效益。大力发展牧草业,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养鱼养殖畜禽,既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推动养殖业发展。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禽肉加工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四、抓科教兴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加快我县失地农民转型为城市市民步伐的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加快我县失地农民转型城市市民步伐思考

在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同时,大量土地被征用的农民面临着转型为城市市民的问题,加快其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经今年8月县妇联对全县18~50周岁的农村失地妇女分布、从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止XX年6月底,全县11个乡镇,土地被征用的18~50周岁的劳动妇女数为8231人,占全县18~50周岁劳动妇女总数的10.9%,其中有2669名失地妇女参加了社会保险,占总失地妇女数的32.4%,有4807人在企业或其他单位打工,占58.4%,有739人个人经商,占9%,有241人从事家庭种养业,占2.9%,有2237人从事家务,占27.2%。从调查数据按比例可估算我县有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闲置在家,找不到合适的出路,如何帮助这部分失地群众进行劳动力转移、如何帮助失地群众顺利实现身份转变,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其直接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一、失地群众实现身份转变的几处瓶颈

(一)劳动就业难问题:1、就业竞争激烈,由于“城中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相应对劳动条件、报酬的要求较高,而目前,嘉善县有10万余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劳动力,这些外来民工对工资要求低,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主的欢迎,他们在为本地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一定压力。2、劳动技能、素质较低。惠民镇土地被征用的1036名女性劳动力中,有90%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低导致劳动技能低,他们很难进入较高的产业层次,很难成为日益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合格员工。从目前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中、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将越来越困难。3、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渠道单一。农村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习惯劳作时间自由支配,与现代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作息不相适应,对工作的工种既要求适合自己低素质的实际,又怕吃苦丢面子。就业目光大多停留在工勤杂员等清闲岗位,对进一步学习技能招考就业没有信心和兴趣。失地群众对生活出路的后顾之忧普遍存在,已就业的怕下岗,工作无着落的等政府能给予就业安置。

(二)社会保障难问题: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险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制度差别很大,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残缺不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占失地农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即使在这三分之一里,他们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也得不到充分保障,居民、农民两种制度的对接难,是阻碍农民市民化的根本问题。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多数农民缺乏投资理财意识,对土地征用补偿费如何用于养老、医疗保障缺乏长远的考虑,大多会在几年内很快用完,今后的生活没有了着落,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许多失地妇女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就业的风险很大。

(三)居住方式变换难问题:农民在农村无偿占有宅基地,并可自行建房,获取房租收入,使得失地农民不愿农转非,这是其市民化的一大障碍。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建造住房免交各种费用,在城乡结合部,农民纷纷建了新房,而且面积很大,除了自己一家人住外,多余的住房都出租,每月收益少则几百元,多达几千元,成为“城中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农居点既不利于城市建设,影响城市景观和品位,而且不利于农民转变传统观念、小农意识和落后的生活、社会活动方式,阻碍农民再就业、再提高积极性,不利于农民的市民化。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800 字

+ 加入清单

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问题对策研究

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十项工程”稳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已现雏形。

但是由于我市是因矿立市、依矿建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天不足导致历史欠帐较多,加之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资金渠道单一,财政风险不断增加。我市城市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市财政预算内投入只是补充,这些贷款都是经市人大批准、财政担保兜底偿还为前提的,届时由省财政直接扣款偿债。

二、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建设不尽配套。生活性设施相对滞后,城市建设规划先天不足,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综合的规划,整体框架没有很好拉开成型。原来一些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又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变成了影响城市建设的障碍物。

三、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的力度不够。重建轻管、重投入轻产出现象较多;部分项目审批程序不完善,设计不充分;有些项目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设计方案未完成或不完整就开始进入招投标程序;项目建设事中监督不够;有些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或不科学,使项目建设失败或建成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垄断经营缺乏竞争,造成项目建设预算过大及存量设施经营维护费用居高不下;征地拆迁协调力度有待提高。

四、征地拆迁工作矛盾加大。安置房建设缓慢、办证难,由各辖区负责的回迁安置房建设积极性不高,进展不快。拆迁补偿标准与实际造成直接损失差异较大,补偿标准大大低于实际造成直接损失,导致拆迁户有抵触情绪。部分拆迁户要求过高,漫天要价,不达目的不罢休。

围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加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化运作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

(一)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城市空间演变规律,通过城乡功能网络的完善,缓解中心城区发展的资源压力,带动周边地区共同繁荣,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同城市、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有城市在皖江城市带,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和区位特点,充分张扬城市个性,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生态山水铜都为基本目标,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基本前提,以市场化改革为基本取向,以整合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为基本措施,不断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

(二)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要从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入手,重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实现决策、管理、执行相分离。首先完善决策机制,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市投融资管理委员会,对全市投融资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审定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决策投融资工作的重大事项。成立市投融资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管理政府项目的投融资业务,编制年度政府投融资计划。理顺执行机制,实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施工“六分开”:市规划局根据城市规划安排具体建设规划,建委进行综合设计,发改委审核立项,招标中心统一招标,建投公司统一核拨资金,重点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施工。二是做大做强各级投融资平台。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是以骨干国有投资公司为基础搭建投融资平台,快速扩大投融资能力。要将原有隶属市发改委、建委、交通局的建设投资公司、城建投资公司和交通投资公司的职能、资产进行整合,组建集中统一的投融资平台——铜陵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简称“建投”),授权其从事城市建设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代表政府运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资产。三是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以建投公司为平台,在巩固传统融资方式的同时,积极开展融资方式创新,打开社会资金进入市政基础设施的渠道,实现政府融资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运作。四是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坚持“借、用、还”一体化,把政府债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实行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五是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契机,同步推进土地储备与交易管理、招投标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降低综合建设成本。成立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整合建立统一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严格执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农业,全文共 13237 字

+ 加入清单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调研报告

今年,市政协围绕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各调研组深入各县区、走进田间地头,摸实情、察民意、汇民智,全面了解了我市农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和查找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这次调研非常重视,在调研课题确定、重点内容把握等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指导,余学友书记参加了推进农业现代化专题协商会,对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对深化调研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对市政协调研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良好机遇,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提升、求实效,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增长,品质不断优化。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1亿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9倍、1.9倍;平均亩产791.4斤,分别是1978年、2019年的3.4倍、1.6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86万亩、总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玉米优质率在95%以上。全市有3个县(上蔡、西平、正阳)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百强县,西平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小麦生产重点示范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花生、蔬菜、烟叶、白芝麻、食用菌、花木种植和生猪、肉牛、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都达到一定的规模。2019年,全市油料总产量达到11.19万吨,其中花生总产居全省第一位;肉类总产量达到86.2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拥有4个全国油料百强县(正阳、汝南、泌阳、确山)和2个全国肉类百强县(西平、正阳),正阳、平舆、泌阳县分别成为全国花生、芝麻、香菇生产第一大县。

(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一是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9.7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项目536个,建成高标准粮田243万亩。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125座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工程等项目,打配机电井8.15万眼(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3平方公里,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72万亩,新增旱保田58万亩。不断完善农村土地、道路、电网、水网等农村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改建县、乡公路336公里,新建农村公路连通工程115公里。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至2019年底,我市拥有大型农业机械的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达到800家;全市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5.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了1451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1%,均居全省第一位。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产业化集群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21个,销售收入达414亿元,带动农户82万户,其中11个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1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6家,有5家企业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26家,实现总产值1096亿元。农业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至2019年6月,全市已注册农民合作组织11464家,其中农民合作社8841家、家庭农场2623家。

(四)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不断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全市已发展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430多个,年成交额超过50亿元,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功能比较完善的市、县、乡三级市场体系。汝南三门闸蔬菜批发市场已被确定为农业部重点市场,正阳中原花生批发市场已成为豫南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场,泌阳香菇市场获得了“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称号。加快构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立了“驻马店农业信息网”和“驻马店兴农网”,基本实现了网络一体化和农业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部分地方已形成了“网上订单、网上种植、网上收获”的网络农业生产新格局。积极推动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已制定和发布各级农业标准规范9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市级地方标准规范88项;全市“三品一标”产品已达170个;泌阳、西平和汝南等县被列入“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逐步建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96个,其中市级14个,县级82个,从事农技推广和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1724人。规划了8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已开工84个、交付使用4个,计划在年内完成所有建设任务。

(五)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序推进。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全部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已完成30%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已经启动。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全市基本形成了村信息员、乡镇服务站、县区服务中心、市网络交换一体化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各县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县级农村信用社全部完成了股权改造工作,有2家组建农商行正式挂牌营业,有2个县成立村镇银行。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全市小麦保险面积524.4万亩,玉米保险面积275.9亩,花生保险面积86.5万亩,财政保费补贴13460万元,赔付金额8870多万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从资金、税收、水电、土地、登记管理等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发展特别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一是中低产田比例较大。目前,全市仍有600万亩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48%),其中有150万亩基本是“靠天收”的岗地旱地,350万亩为低洼易涝地。这部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制约着粮食的稳产增产。二是高标准粮田建设进度缓慢。我市目前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仅占2020年规划面积的四分之一。由于资金渠道分散和投入标准、建设标准不统一,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也存在着建设标准低、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三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全市规模较大的水库、湖泊等水利工程设施不够配套,有些年久失修,灌溉、排洪能力远未发挥。如宿鸭湖、板桥、薄山、宋家场四大灌区涉及灌溉面积17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在50万亩左右。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水利设施线长面广,国家顾不上,地方没钱投,农民建不起,原有设施老化失修,新建设施难推进。因产权不清、使用和维护主体不明,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效益发挥有限。另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和城镇发展与农业生产争地的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加上各地出现的“非农化”、“去粮化”倾向,我市要实现到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155亿斤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二)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不高。一是粗放经营和分散经营普遍存在。一家一户三五口人五六亩地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营方式还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存在着农业科技难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证等问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二是农业生产效益偏低。农业生产分散投入成本大,生产效益不高,抗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即使是在农业生产基地内部,“公司”和“农户”之间大多停留于一般购销合同关系,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体系远未形成,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和优势产业的大起大落。2019年全市虽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93.84亿元,但平均农业劳动力人均创造增加值仅有7164元。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总体数量虽多,但真正形成规模经营的不足300家,“空壳社”的问题突出;县区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县还存在一些空白村;产业链条短,品牌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管理不够规范,职业化经营程度低。四是土地流转规模小。到2019年底,我市土地流转面积为148.7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三)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发挥有限。全市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有53%。一是农业科技研发不健全。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大市地位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缺乏国家和省级研究研发机构。二是农技推广人才缺乏。县、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少、工资低、条件差,留住人才难,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更难;有些地方对农技推广人员的配备把关不严,非专业人员比例较高;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缓慢。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总体比较薄弱,专职农业技术人员与乡村人口比例为1∶3384。三是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财政对农技推广安排的经费非常有限,大多数农技推广机构仅有的事业费只能勉强维持正常办公,开展相关的试验、示范等工作十分困难,连测土施肥、配方播种等一些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也难以大面积推广。四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我市农村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特别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老人和妇女占较大比例,大多只能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新技术在农村难以推广。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一是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不强。全市132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处于“小、散、差”的状况。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家,占全国1253家的1.6‰;省级只有46家,占全省760家的6%。涉外经营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匮乏,对外形不成市场,对内缺少辐射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率为1.58∶1,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区域内一些优势农产品加工能力更是严重不足。二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脱节严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普遍联系不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市有全国粮食大县、全国油料大县和畜牧大县10多个,至目前没有一个农产品加工大县,大多数农畜产品以原字号销售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很多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一些经营者对名牌产品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够,缺乏争创品牌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驻马店号称“中原粮仓” 、“中州油库”和畜牧大市,却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五)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比较滞后。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不全。虽然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市场,但规模普遍较小,大多处于区域性自我循环状态,仅仅起着区域内调剂余缺的作用,在全国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辐射地域非常有限。二是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缓慢。尽管我市香菇、白芝麻、花生等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在农产品期货发展方面还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的作用远未发挥,造成近年来农产品“卖难”与“买难”交替出现。三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缺乏负责收集、分析、预测和发布信息的专门机构,各业务部门提供的农业和农产品信息零星分散且不及时,大部分农户对市场供求把握不准,继续沿习传统种植模式和种植习惯,极易造成农产品的生产过剩和过度竞争,农产品交换经常出现“买涨卖低”的现象。

(六)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政府投入方面,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全市财政收入用于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支出仅占财政总支出的14.6%。金融投入方面,由于各级金融部门加大对不良贷款的监控力度,农村新增贷款必须有担保或抵押物作为放贷条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贷款十分困难。经营主体投入方面,绝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都是流转过来的,成本较高,出于收益考虑,他们在农业生产方面投入的真金白银不多。农户投入方面,201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437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87.7%、全国平均水平的83.6%,直接约束了农户的投资行为。2019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入78.24亿元,户均仅4289元。

三、对策和建议

在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正逢其时,机遇难得。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富民为根本,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全面推进,走出农业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加强引导,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支持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掌握一定专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回乡大学生、复员转业军人等,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成为种养专业大户。二是支持各类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机经营大户、经纪人、农业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和农村基层组织,依托自身发展基础和专业技术优势,组建种植、养殖、农机等专业合作社。鼓励不同类型的合作社组成联合社,提高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三是支持专业大户和在外务工回归农民、农村经纪人、农村能人等依托技术、资金优势,开办家庭农场。四是支持农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拓展经营领域,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合作,组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形成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五是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经营的种养业,向农村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模式。建议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县区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工程,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高标准抓好一批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注重规范,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机构,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基层组织作用,深化课题研究,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一是结合各地实际,区分不同类型,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登记制度,防止“空壳社”的出现。二是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章程,建立运作机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及时提供法规政策、土地流转、农业科技、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3、多措并举,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业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现代化。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和造就“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农民的地位。推动城乡一体化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淡化传统农民的身份性质,促进有专业技能的农民自由流动,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依赖农业职业技能而非依靠土地的职业化农业从业人员,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二是坚持普及和重点相结合,培育农业产业人员。依托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培训机构,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力量、农业经纪人、农业技术人员、社会化专业服务人员等的培训,增强市场化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县区职业培训机构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等培训工程培训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建议有关培训机构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区分不同类别,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完善“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三是吸引各类人才,形成高素质的新生代农民队伍。建议出台能够增强农村和农业对各类人才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返乡农民、投资参与者等群体投身农业现代化,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

(二)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1、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土地流转。按照稳定所有权、维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总体思路,以推动农村土地确权为重要抓手,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流转,推动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一是按照《物权法》规定,赋予土地生产经营者的物权属性,明确确权后的农村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有偿出租、转让。建议在完成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加快做好确权证书的发放工作。二是针对目前农民承包地条块分割、分散布局和部分农民不愿参与土地流转的现状,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对现有农村土地作出适当调整,把不愿流转的农户土地向村庄周边集中,解决大块土地流转难的问题。三是采取设立专项资金、利用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资金等形式,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流转大户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2、强化服务保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加快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一是规范土地流转流程,完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水平。建议各县区制定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在区域内推广。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三是积极搞好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资质审查、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和鉴定等服务。四是建立和完善县区、乡村土地承包经营和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及时处理各种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切实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上蔡等县通过建立“村有信息员、乡有服务站、县有流转中心”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度,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3、尊重群众意愿,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一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搞行政干预,不下硬性指标,严禁“一刀切”。二是坚持农业家庭联产承包的主体地位,对现有从事特色种植业、收益较好的农户,不强行要求参与土地流转;对以种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应允许他们自主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引导流转双方合理定价,并对农民在流转土地上的劳动、使用家庭农业机械的报酬,以及入股分红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写入土地流转合同,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利益不受损失。

4、加强监管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驻马店作为农业大市,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建议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防止 “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功能区规划,划定粮食生产和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区域,明确界定不同地域的土地用途。二是针对目前农业补贴分散发放、收效不明显的问题,遵循“谁种田补贴谁”的原则,逐步将各种农业项目补贴直接补给种粮大户,并加大对农技、仓储、良种、农资、水利设施的补贴力度,引导农民多种田多种粮。三是建立审查机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土地开发和使用,保证土地的农业用途,严把基本农田“红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三)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持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建议各级政府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市地理、区位、农业资源的多方面优势,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科学规划,持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下大力调整农业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蔬菜、芝麻、花生、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大力发展花卉种植和林果业,持续发展牛、羊、生猪养殖等畜牧业,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形成各种种养殖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坚持发展种养殖业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重。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经济效益明显、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具有驻马店地域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一是科学搞好规划,加强政策引导,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六大基地”建设,即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基地,生猪、肉牛生产基地,花生、芝麻油料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水产、花木、茶叶、林产品等特色种养基地。二是依托产业聚集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打造面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油脂加工、皮革加工等基地。力争今后5到2019年形成产值处在全省前列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2个。

3、不断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市政府选择10个左右起点高、规模大、生产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和省扶持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支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扩大招商引资。以政府为主导,围绕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驻马店。以中国“农洽会”为重要平台,组织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扩大项目和技术合作,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品牌,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三是重视培育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已具规模和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支持优先发展;对规模小、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指导其创新发展思路,转换经营方式,提升发展水平;支持本土企业之间合作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4、着力打造知名品牌。结合农业大市实际,把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摆在我市质量建设、品牌创建工程的突出位置,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奖励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鼓励龙头企业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档次,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产品,以新取胜,以特取胜,以质取胜,大力开发具有驻马店地域特色的高、新、精农产品,努力提升“夏南牛”作为全国第一肉牛品牌的知名度,把“一加一”、“悦生合”、“泌阳花菇”等品牌培育成国内知名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1、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建议市政府加快制定完善全市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加大建设力度。一是加强板桥、薄山、宋家场等大型水库和宿鸭湖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疏通引水渠道,增加泵站数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二是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加强灌排管网建设,完善机井灌溉配套设施。同时,尽早展开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完善管护机制,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是在确山、泌阳县等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应加强小型水库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岗地旱地的灌溉条件。四是在高标准粮田推广喷灌技术,在设施农业区域推广滴灌技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进度。建议市、县(区)政府抓住国家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省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机遇,不断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进度。一是超前计划安排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力争提前完成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二是针对目前资金渠道分散、建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积极向上级反映,促进国家政策支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千亿斤粮食规划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方面资金的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标准粮田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注重长远规划,有效解决目前高标准粮田建设布局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实施区域连片开发,为实施大型机械耕作、推广农业灌溉新技术创造条件。

3、抓好低洼易涝地治理。建议市政府和各县区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推进350万亩低洼易涝地改造工程。加快实施低洼易涝地域的农田改造工程,增加田间排水沟渠管网密度,提高田间排涝能力;疏浚河道,新建闸站、涵闸、泵站,提高集中连片低洼地的排洪能力;通过新修水库和扩大现有水库的库容量、开挖池塘等途径,提高低洼易涝地域的蓄洪能力。

4、加大岗地旱地改造力度。我市有150万亩的岗地旱地,这类土地保墒保肥能力差,应加大对岗地旱地农田的改造力度。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平整地势相对宽阔的岗地,对山区陡坡地兴修水平梯田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这类土地的形态;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推行地膜覆盖、植物保护等综合栽培技术,提高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5、加快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道路“村村通”建设标准,并逐步向田间延伸,不断增加农村路网密度,为大型车辆和农业机械进出提供方便。二是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增加田间输电线路,加强配送电站建设,提高农业用电保障能力。三是完善农村信息化设施,加强无线通信站点建设,实施有线电视通村入户工程,加快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推广使用,逐步实现农村地区“三网融合”,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五)加快建立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1、建立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市本级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尤其是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充实县乡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改善结构,加强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健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力争在每个村建立农技推广示范户;加快完成8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任务,落实部门责任,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运作机制,使其尽早发挥作用。二是加大农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在农技研发上,鼓励农业科技研发机构自主研发农业种植新技术。在品种改良上,大力推广小麦、水稻、玉米和畜禽、水产品、花生、芝麻、烟叶、林果、食用菌、花木等优良品种,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优势主产区。在生产加工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推动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三是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机制。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实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机制,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奖和推广应用专项奖,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机构和企业大胆创新。

2、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加强统一规划,积极引导国有、集体、个人和外商参与市场建设,新建和改建一批布局合理、服务规范、管理有序的农产品集贸市场,重点兴建辐射国内外的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大小结合、城乡衔接、专业与综合配套的市场体系新格局;大力发展农业市场组织,对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经营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使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等以各种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培养一批大型“农产品联营公司”。

3、建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期货交易,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搞好各类市场信息的预测和分析,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和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使现代农业朝着信息农业、精准农业方向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合作,着力打造电子商务阿里巴巴驻马店产业带和淘宝特色中国驻马店馆,努力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育和引进力度,逐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4、建立完善农机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特别是要着力抓好玉米机械化收获、花生机械化收获和设施农业、农作物植保、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发展重点。二是建立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为平台的农机服务机制,通过农机补贴、装备引进等形式,进一步增加大型拖拉机等农机数量,扩大深耕面积,实现秸秆还田,改善品质,提高地力。三是要加强培训,培养能熟练操作使用现代农业机具装备的新型农民。

5、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服务机构为主导、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以及产后销售、运输、加工等一体化服务。建议各级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制定相关规范,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各职能部门要在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办理注册登记时简化手续,严格落实国家农业生产资料购置补贴政策,对经营有困难和新开办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减免的优惠。

6、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准入体系。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广播电视、互联网向社会定期发布禁用、限用以及推荐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品种目录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抓好驿城区、汝南县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并在全市各县区推广,逐步达到只有经专业机构认定的农产品才能进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从销售环节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建立检测体系。争取资金,补充设备,完善手段,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检测能力,加快建设由市、县(区)和批发市场三级组成、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态监管。三是建立认定体系。选择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超市,开展“三品一标”认定、产品包装标识和连锁配送、超市经营、专柜销售的销售模式试点工作。

(六)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生态化水平

1、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按照规划,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确山、遂平、汝南3个组团县县城周边,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农业园区,打造一批集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和“菜篮子”工程为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工程。

2、推广生态化农业生产技术。一是引导各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对地表质地黏重的沙姜黑土、黄褐土等农田,通过大型农业机械深耕土地,活化土壤,改变土壤理化性状。二是采取增加补贴的形式,鼓励各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户购置和装配秸秆还田设备,引导农户搞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各地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加强对农田养分丰缺状况的检测,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肥料养分的利用率,为农户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和施用方法,减少因过度施肥对土壤的破坏。四是在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预防土壤板结和肥力流失。同时,要通过土地整治养护,尽可能扩大轮休轮作,加大劣质退化土地改造和修复的力度。

3、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索基本农田、水源地、公益林等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明确补偿的环节、主体、标准等,发挥激励作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七)建立多元化现代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要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增加财政在“三农”方面的支出。二是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非粮化”倾向,增加种粮补贴项目,提高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针对传统农区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力有限的实际,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反映,减少或取消重要农产区市、县涉农项目资金配套。

2、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搭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瓶颈。一是落实中央“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布局,推动金融服务下乡。二是主动对接农行、农发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展开试点工作,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细则,探索农民合作社产品订单、大型农用生产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财产抵(质)押贷款的办法。三是综合运用优惠政策、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现代农业。四是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探索土地信托、土地银行等新的融资方式。

3、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针对当前涉农项目资金种类多、管理渠道分散、使用效益低、浪费较大的实际,改变涉农项目资金的投放方式,统筹规划,集中安排项目资金,发挥涉农资金的集聚效应。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安排项目资金,保障农业重点建设任务;建立“一个项目库、规划一个本、审批一条龙、实施能同步、标准能统一”的项目运作机制,解决同一地域项目推进难同步、建设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4、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一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二是引导和支持农业保险机构把保险的功能与农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优势农产品保险产品,提高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保险覆盖范围。三是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把农业保险机构向基层乡镇延伸,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农业保险信息、保险销售和理赔等服务。四是加强农业保险政策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之间的衔接,建立完善地方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五是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确保大灾之年农民的基本收入和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议由农办牵头,联合农业、农机、畜牧等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有关种植、养殖、农机保险的试点工作,推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保险业务,制定完善政府财政保费补贴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加快依法治市进程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813 字

+ 加入清单

进一步学习贯彻实施宪法加快依法治市进程

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宪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推进我市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这次修改宪法的重大意义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定修定程序,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正,体现了宪法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志的统一,讲政治和~制的统一,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意志和利益,顺乎人心,合乎民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过这次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一)这次修改宪法,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的需要,体现了与时俱进。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1988年、1993年、1999年先后三次对宪法部分内容作了修改。这些修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本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举世瞩目、关系长远的大事,一个是2002年11月党的xx大召开,一个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党的xx大把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而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就是,通过法律程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变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重要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已经在现实中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必须在宪法中确定其指导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改革开放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按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律修改完善法律体系,首先要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上进行修改,增加保护私有财产、尊重和保障~等内容,以使宪法更加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可见,修改宪法是发展了的客观形势的需要,而且时机、条件成熟,具备了这种可能。     (二)这次修改宪法,是坚持宪法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的需要,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需要一种稳定性,宪法不稳,治国安邦就无所遵循。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它又必须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不然就会成为一种束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次宪法修改,一方面把实践中取得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写入宪法,另一方面只是对非改不可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体现了宪法修改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现行宪法虽经历过包括这次在内的四次修正,但总体上说,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变,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有制为主体、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等也没有变。     (三)这次修改宪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确保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是扎扎实实地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向前进的重要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治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本质特征。这次修改宪法,有利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用宪法和法律来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四)这次修改宪法,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领导修宪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了重要思想。从修宪的内容上看,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以推进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确保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宪法已有大量条文确认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基础上,增写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并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机构,使其更好地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等等,都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关于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几个部分组成,共138条。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有14条,修改的地方23处,其主要内容是:确立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中央确定的这次修改宪法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以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根据中央的要求,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坚持以“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把重要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二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把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四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维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切实保护社会生产力。 六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的科学内涵,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促进我国在国际~事业中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工作     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性,把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     (一)要提高对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重大意义的认识。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宪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工作。党的xx大指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00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今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召开会议,部署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宪法实施工作。最近,党中央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部署和指示精神上来,以这次修改宪法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宪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牢固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不断增强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贯彻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营造全社会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浓厚氛围。     (二)地方国家机关要在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中发挥作用。地方国家机关要通过学习贯彻宪法,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监督与制约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触犯法律就应受到制裁的观念。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措施,推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立25周年,推进宪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全力支持与督促“一府两院”的工作;密切与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行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设法治政府;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司法机关要强化和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执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的问题,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要以宪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推进三明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关键就是要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从我们三明来说,也是“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内在要求。我市各级人大、政府和审判、检察机关在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负有重要责任,要在中共三明市委的领导下,以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奋发工作,致力发展,推进发展。要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作用。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市进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把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搞好服务、保驾护航。要坚持以人为本,模范地践行重要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贯彻实施宪法和两个《条例》为契机,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加快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46 字

+ 加入清单

加快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课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区于4月25日至5月10日对相关单位、企业、文化场所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文化建设现状

(一)文化资源丰富。**区人杰地灵、文化昌盛,光辉灿烂的本土传承山地文化与内地文化浸溶并袭,融汇成边地多元文化。以蚂蚁堆、邦东、马台、博尚及澜沧江茶马古道和南美拉祜族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平村革命老区和博尚革命战斗历史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以澜沧江、南汀河、五老山、旗山、叫雨山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南美拉祜族文化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碗窑土陶、昔本咸菜、稀豆粉米线和卤子米线为代表的工艺、饮食文化异彩纷呈,影响广泛。拥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0个,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53项,其中有1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区内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二)文化事业建设初具规模。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完成区图书馆的新建,按部颁标准改建乡级文体活动中心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4个。目前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乡(镇、街道)文体活动中心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50个。优秀文艺作品、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杨丽萍、罗永娟等优秀文艺人才知名度日益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电视覆盖率达94.98%,广播覆盖率达87.49%。《南汀河》和“吉祥”网站的创办,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产业群体。

(三)群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文学创作、音乐、歌曲、书法、摄影等艺术有所起步。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式日趋丰富,不断组织和筹办节日文化活动、下乡服务活动、竞赛评比活动等,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平均文艺演出、民族民间广场舞、各类文化艺术展等活动达1000多场次,参与活动人数上百万人次。

(四)文化市场日趋活跃。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引导和建设,我区文化市场已形成分门类、多行业、多层次、上规模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358户,从业人员1500人,初步形成广告、娱乐、音像、图书、网吧、茶室等几类综合型文化市场,近年来每年平均实现利润60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00多万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区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社会思想已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思想道德产生深刻影响。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二分之一的村没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一些地方在城乡建设中缺少对文化设施项目的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功能不强,精神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精品力作不够多。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四是思想观念存在差距。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对文化认识还不到位,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五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国家和省里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六是人才匮乏,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足,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七是**区多年来一直没有专业艺术团队,文艺创作之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加快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加快我县体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体育事业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全县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现将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规划汇报如下:

一、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以全民健身月、举办体育竞赛活动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重点开展了青少年、妇女、职工、农民、老年人等五大人群体育活动。学校体育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目前我县有单项体育协会,分别是篮友篮球俱乐部、足球协会、棋类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木兰拳协会、钓鱼协会、门球协会、太极协会等。协会工作正常、活动经常、管理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2,其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县性群众体育活动每年2以上,承办市级以上赛事。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2以上。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工作始终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的业训工作方针,以县为重点,体育训练项目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业训格局,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全面落实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布局,向市、省专业队输送人才。

(三)体育设施

近年来我县以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径、农民健身工程等为重点,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加快体育中心建设,注重加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体育中心体育场工程,体育场进入开工程序。我县现有篮球场、田径场、室外活动场地共30。

二、存在不足方面:

1、体育组织网络队伍建设有待建立健全。

2、场地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看,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不。

3、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县群众体育活动广泛,竞技体育成绩显著。

4、全民体育意识淡薄,全民健身意识不强,全民健身覆盖面还不够广,全民健身存在“两头热、中间冷”,即:少年儿童、老年人参与活动多,中年人忙于工作参与活动少;农村受环境条件、思想观念等影响,活动面不宽,参与面不广,农村体育工作还有有待于突破。

三、下一步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以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多层次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完善体育训练体制,强化体育训练和管理措施,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促进整个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89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 济宁市农业局   李长江 (XX年5月)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安排,为掌握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对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转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我们采取调查统计与典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就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情况 调查情况表明,自XX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经济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初步调查统计,到XX年底,全市乡村总人口645.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55万人,其中,从业人员为343万人,常年性剩余劳动力资源约20万人,季节性临时剩余60万人。其中按从业结构分,从事第一产业的19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57%;从事二三产业的146万人,占43%。在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行政区域(指县市区)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73.4万人,行政区域外劳务输出72.4万人,境外就业人员1926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近50亿元。综合分析,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带动促进情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以种养业为主的现代集约型农业呈现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潜力巨大。以露地瓜菜、反季节精细瓜菜、苗木花卉、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精耕细作、精养细管相结合,呈现出对农村劳动力较强的吸纳潜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促进畜禽、林果、瓜菜和优质专用粮棉油等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把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到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上来。金乡50万亩大蒜,仅收获季节就吸收15万外来打工劳动力。二是农业产业经营已成为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200余家,其中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810家,年销售收入280亿元,吸收本地和外地15万劳动力就业。像兖州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鸭饲养、苗鸭孵化、饲料供应、肉鸭宰杀、出口创汇为一体的大型肉鸭综合加工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固定资产1.4 亿元,年销售收入4亿多,该企业从基地养殖、生产经营管理到肉鸭加工、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吸收当地和外地不同层次技术、管理和普通工人共1900余人就业。菱花集团是一家拥有固定资产8.2亿元、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玉米为主要加工原料的味精企业,仅在济宁本地就吸收3200名劳动力就业。三是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的主体。近年来,农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吸收和消化农村富裕劳动力重要载体。到XX年底,仅全市24.3万户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就吸收120多万劳动力就业。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就地消化的新途径。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农业设施建设以及以荒山、荒滩、荒水、陷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农业综合性开发,也吸纳了一批富裕农村劳动力,并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新途径。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劳动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整分析,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在消化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宽、容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就总体上看,通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产业经营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不够强,消化吸收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无论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还是与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要求都不相适应。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落后。受传统陈旧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在农业内部从事种养业生产经营,是没有出息和没有本事的表现,主观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82%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8%。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仅50%左右,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没有一定的技术特长。由于文化素质低下、专业技术水平差,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目前就全市来讲,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结构调整的数量规模小,农业结构调整的质量档次低,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档次不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缓慢,造成农业产业化工水平提升不快,影响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消化吸收。五是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受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我市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大差距,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 针对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转移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扩大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对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吸纳的容量,通过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低水平的农业生产结构和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全面改革创新,通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方位开发等来挖掘农业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下步工作中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是以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强化

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适应能力。以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提高农民素质培训为重点,切实搞好对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需要,搞好订单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从业适应能力,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是以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深度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和现代集约型农业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农村五大主导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加快膨胀产业规模,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大力发展高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通过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市场为导向,依据资源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又为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求农业生产应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调整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劳力、资金、技术等资生产源要素的投入,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据我市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包括棉花、粮食、油料、畜产品、水产品以及水果、花卉等农畜产品生产业。加快农业生产从耕地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劳动力需求。 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农产品产、供、销对接,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改变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渠道仅局限于农业生产部门的局面,形成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部门就业的新局面。适应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力度更大、更直接的措施,特别是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贷款、出口退税等方面,进行多方面扶持。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吸纳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通过产业化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借鉴学习经济发展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农村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消化吸纳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是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培植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吸纳更多农村富裕劳动力。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继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良好机遇,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自身立项和制定更宽松的政策调动基层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吸纳更多的临时性、季节性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01 字

+ 加入清单

加快我县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总量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生猪、茶叶、烤烟、中药材等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以烟草、设备制造、化工、建材、矿产冶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支柱和以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XX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由XX年的26位提升到19位;XX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81亿元,增长13.1%,三年年均增长12.4%,增速比“十五”期间加快3.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完成30.56亿元,XX年达到13.25亿元,增长32.2%,年均增长21.27%。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72亿元,增长24%,年均增长1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增长23.5%,年均增长2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167元,增长20.3%,年均增长17.5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360元,增长20.2%,年均增长18.1%,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跳出南郑看南郑,我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破第一范文网解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经济总量仍然较小,XX年尽管我县生产总值达50.81亿元,但与位居全省首位的神木县相比相差近3倍,神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70349元,我们是10307元,仅是神木的14.65%。财政总收入神木是712050万元,我们是107187万元,仅是神木的15.53%。发展速度仍然较慢,XX年,全省83个县市中,有53个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汉中市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市生产总值增长12.8%,南郑增长13.3%,均低于全省14.4%的增幅。农民收入依然偏低。XX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9%。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93元,占全省90.4%,南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3360元,虽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特色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小;工业骨干少,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综合抗风险财政体系尚未形成,单极化(烟财政)现象十分突出,财政自给率仍然较低,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能力脆弱。培育壮大群体支柱财源,构建综合抗风险财政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四是城镇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4.9%左右,全省为40.6%,而我县仅为33%。特别是县城人口少,规模小,难以形成聚集和辐射带动效应。

二、思路和重点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但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近一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服务业等,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二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农业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经济园区建设、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随着西汉、成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规划中的宝鸡至南充铁路、西汉蓉高速铁路、襄樊至天水国家级高速公路、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汉中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使南郑有望融入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圈、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和以武汉为重要节点的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为我们突破交通等瓶颈制约、加速信息沟通和经济横向联合,扩大招商引资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三是由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急于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城乡面貌,提高民生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四是我县生物、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为我们立足资源抓特色,依托特色强产业,围绕产业上项目,依托项目求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特色取胜的路子提供了巨大潜力。五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人民谋发展、促和谐、奔富裕的真切期盼、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率先突破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证。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409 字

+ 加入清单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思考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¾¾对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XX县委副书记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03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1、积极培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培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发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发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到2003年末,全县共发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不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发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管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同时,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管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4、努力开展了招商引资。现有的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新建了XX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设立了招商引资专栏,并发挥各地经促会、同乡会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安化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44个,引资额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同比增长39.7%。今年上半年引进项目15个,合同引资1.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77万元。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县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县域经济仍然是筚路蓝缕。一是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2003年全县GDP为23.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0.93亿元,人均GDP仅2517元,人均财政收入仅98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无论在全国还是全省、全市都处于中下水平。由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弱,导致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运转举步维艰。二是城镇化水平低。我县30个乡镇中,虽有建制镇18个,但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量小且渠道不畅,对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弱,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据统计,目前我县95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只有12.6万,仅占全县总人口的13.3%;镇均人口仅4.1万人(含农业人口)。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2003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分别为9.45、7.23、9.4亿元,分别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6.24%、27.72%、36.04%,其中一产业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14.8%高21.44%,而二产业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52.94%低25.22%,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工业规模和比重过小,工业化进程缓慢。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县尚有66家国有工商企业没有改制,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债务包袱沉重,效益低下,资产负债率高达114.1%。同时,虽然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有所发展,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整体实力不强,经营规模小,税收贡献率低。

与全国全省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比较

类别

县域人口(万)

县域GDP规模(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人均(元)

GDP 财政收入

全国

45.6

26.2

1.0

5745.6

219.3

全省

61.9

26.4

0.98

4264.94

158.32

95

23.91

0.9315

2516.84

98.01

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如近两年来为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

2、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地处内陆山区,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目前的南北通道至今还没有彻底打开,全县还有110多个村不通公路,9个村103个组不通照明电,180多个村不通电话,221个村不通广播电视,14.1万人饮水困难,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远不及其他地区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这些都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在有限的经济总量与拮据的财力状况下,县乡两级政府仍然首先要挤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低,影响了县域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

3、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县提出并实施了竹木、茶叶、建材矿产、绿色食品、养殖、药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县内涌现了建玲竹业、富源牧业、山山食品、宏辉食品、阿香果品、求喜茶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但受长期以来短缺经济和重复建设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上,工业企业少而不大,土特品种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如全省竹产业龙头企业建玲竹业年设计生产能力达100万平方米,但因企业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年实际生产量仅40余万平方米。

4、经济环境不优,发展合力不强。“四乱”歪风禁而不止。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营运。行政效率低下。有的部门和干部不运用改革方式和市场经济手段抓经济工作,该取消的程序不取消,不该管的事情还在管。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在行政审批和办证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社会环境较差。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城镇郊区,经常有个别人为一些无理要求聚众滋事,阻拦项目建设,使项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5、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我县由于区位、信息、经济基础等条件差,加上农村改革、国企改革滞后,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且流失严重,经济增长点匮乏。如县级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惜贷而不愿放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县域范围以外转移资金,造成县域经济“失血”,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发育发展慢,许多好项目、好企业无法发展,长期只能小打小闹,艰难度日。

6、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加快发展和维稳的压力大。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集山区、库区、老山、边远区、灾害多发区于一体的农业大县,历年来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尤其是扶贫开发问题、库区移民问题、农业灾害问题、“两会一部”兑付问题、国企改革和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等,都给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400元,全县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23.5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5.28万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不拿出相当部分的人财物力用于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加快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杜绝只图高速度、快增长、以牺牲环境与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县域内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是必须把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打破各类条条框框,反对因循守旧与任何形式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要破除认为基础条件差,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善于扬长避短、化被动为主动的进取观念;破除仅仅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要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观念;破除只满足于在一地一隅谋发展的狭隘思想,树立善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观念。

三是要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县情,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特色县域经济。要立足县情与资源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努力打造特色县域经济。要打好人文、资源、产业三张牌。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是羽毛球世界冠军之乡,通过打好这两张人文品牌,使外界了解安化,认识,可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与加工开发力度,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要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加速县域经济的民营化进程。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小水电业、生态旅游业、中药产业、劳务输出等朝阳产业,适度有序发展竹木加工业与矿产业,努力壮大第三产业。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四是要实施大开放与城镇化带动战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要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全国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量引进境外资金和项目。目前,市场、文化环境、产业配套设施已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要素。要敞开县门,坚持以人为本,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品位与内涵,提升其辐射与带动力。城镇化建设要防止出现盲目圈地、无序发展的状态,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城镇提质扩容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通过市场运作与建管相结合推动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五是要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一个好思路一抓到底的做法,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同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应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培养为经济服务,共促经济发展的意识。各级领导与党组织应主动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有关体制,加大督查力度,促使各条块部门摒弃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共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调整税收分配体制。按照现有财政管理体制,县乡财政在国税、地税与行政事业收费中的分成比例太小,县乡财政普遍运转困难,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解决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扩大县一级政府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审批的中间环节,适当提高县级财政的税收分成比例,确保县乡财政的正常运转。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上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事业,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人才、信息等瓶颈,为加快县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在全区加快发展会议上的表态发言_发展改革_网

范文类型:会议相关,演讲稿,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全区加快发展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听了李书记、张区长的讲话,深受鼓舞和启发,更加坚定了加快海化区及央子镇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虽然海化区、央子镇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和过去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通过进一段时间,到兄弟乡镇和其他县市区的观摩学习,我们感到同先进地区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项目投资强度低,项目质量不高。二是缺少具有拉动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引进项目没有做足优势文章,没有充分体现出资源的优势,在拉长产业链条上还需狠下功夫。四是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少,建设档次低,而且在热、电供应方面存在缺项,承担大项目的能力尚有待加强。五是居住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抓住全市“三北”开发的发展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努力把海化区建设成为我区北部的一条经济隆起带,为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围绕这个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好海化区的细布规划,打好经济发展基础。以现有的“寒北”开发框架规划为基础,聘请天津科技大学、潍坊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院所的教授、专家,通过充分考察论证,做出切合海化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诸项细布规划。这项工作在最近 一、两个月内完成。二、抓好小城镇建设,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在现有的城镇建设基础上,按照城镇建设规划,迅速掀起新一轮的城镇建设高潮。一方面抓好旧镇区改造。重点抓好鸢飞路、央赣路、青年路、幸福路等镇区主要道路两侧平房改楼房和街道绿化、净化工作。另一方面加快新城区的开发建设。重点抓好繁华路北侧的别墅区建设工程、工业加工区与河北岭子沿街商用楼的建设,以及崔家央子、横里路等中心村的村庄规划建设工作。通过新一轮的城镇建设,力求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增强承载力和吸纳力。从而适应发展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配合城镇建设,按照工业加工区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和突出重化工业基地特色,进一步抓好工业加工区建设。依托在建的北海路,完成央赣路以东、新海路以北区域内的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抓好工业加工区建成区内的绿化和亮化工程;协调海龙集团加快海龙工业园,特别是园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投向调整的发展机遇,立足引进一批投资大、强度高、有拉动效应的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05年底,工业加工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平方公里。招商引资合同利用资金突破10亿元,其中有5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四、拉长产业链条,做好优势文章。围绕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注重各类产品、产业间的上下游关系。大力强化产业关联,拉长产业发展链条,实现对有限卤水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积极学习借鉴潍坊海化“一水五用”的经验,在项目引进和空间布局上进行合理规划,逐步形成区内企业高度关联、闭路循环,上下游产品、产业连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片,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特色的盐及盐溴化工产业基地。五、抓好投资软境,形成竞争优势。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提高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形成竞争优势,推动经济的发展。一是继续推行项目包靠制度。对项目从立项审批、征地建设、设备引进安装到投产运营,提供“保姆式” 、“亲情化”一条龙服务。二是实行扶持奖励政策。对投资强度大,投产后纳税多的大项目,按相关政策给予适当奖励。三是抓好人文环境建设,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四是抓好法制环境建设。凡是进入海化区发展的企业,都享受到政府保护。无海化区管委会的许可,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进入企业检查。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发展”大讨论活动总结_教研活动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835 字

+ 加入清单

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发展”大讨论活动总结

银山镇教育办公室按照《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教育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落脚点,从我镇工作实际出发,分步骤、高起点、严要求在系统内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活动中注重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深刻查摆存在问题和困难,采取统一要求、同步开展、上下联动、共同提高的方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大讨论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我镇教育系统有近400多人的教职工队伍,涉及点多、面大,要切实组织开展好大讨论活动,建立一个敢于负责、高效有力的领导机构是关键。根据县局的要求,我镇成立了以教育办公室主任邵泽周为组长,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包各中小学,责任到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体系。各中小学也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调研分析制定出《 银山镇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发展” 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以文件形式下发全镇各中小学。并召开动员会,对全镇开展活动进行了布署安排,各中小学进入了时间程序要求的大讨论活动。

二、加强学习、把握重点、强化落实

大讨论活动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环环相扣,合为一体,为确保各个阶段的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成效,教育办公室和各中小学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

学习好是讨论好、反思好的基础,为使学习活动扎实开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计划、拟定统一的讨论提纲,认真学习县委书记陈湘安、县长赵德健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把全镇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镇党委王建伦书记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作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采取以个人学习为主,集学习为辅,学习工作两不误的方式,做到个人学习写体会,集体学习讲心得,紧扣加快发展的主题,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统一思想。在学习中,教育办公室中心学习组成员分组深入到各学校与基层教职工一起开展学习讨论。通过深入的学习讨论活动,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实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对我镇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有了清醒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通过学习,切实把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安排部署要求上来,为全面完成大讨论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抓重点,在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学习效果的检验,在于敢不敢正视问题,解决矛盾,有没有勇气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管理方式和机制体制。针对实际,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于XX年9月20日召开查摆问题阶段动员会。对查摆问题工作作出具体要求∶第一、查摆问题要从每位干部、教师做起,先个人查摆再进行学校和集体查摆。查摆要紧扣系统方案制订的论题开展,要按照 “实、准、高、深” 的要求进行,每位干部、教师都要认真写一篇学习心得。第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查摆问题工作中教育办公室、各中小学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开展恳谈活动的方式,广开渠道来发现问题,化解矛盾。

(三)集中整改,强化落实

一是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意见建议,存在的困难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并向全县中小学进行镇了反馈。二是要求教办领导、学校干部、教师,由上而下带头整改,强化认识,统一思想。三是对集中起来的意见建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落实。

三、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对素质教育的实质有了正确的理解,认识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对我镇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广大干部教师进一步树立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争先意识,干部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全镇教师和教育工作共同奋斗的目标。

(二)各校普遍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优树先奖惩办法,荣誉资金向一线倾斜,做到“先画圈后打枪”,理顺了教师的情绪,提高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内在潜力,调动起了一切积极因素。

(三)各中小学纷纷加大了课改力度,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提高了教学实效。我镇被评为课改先进单位,涌现了周长安等一批课改优秀典型。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履行职责,加快发展年”学习总结_活动总结范文_网

范文类型:制度与职责,工作总结,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履行职责,加快发展年”学习总结

xx中学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对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取向等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中学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全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毅的意志的最佳阶段与关键时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教育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任重而道远。

一、加强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应抓好小事,从“小”处着手

学生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学生思想品德及行为的发展也是不断受小事的影响,因此,对中学生思想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特点展开工作。

1、重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他们对照规范要求,认真查找自身的不足,让学生们明理怎样去做人、做事。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围绕学生的生活、学习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如开展“文明标兵”评选与宣传,召开主题班会、举行国旗下讲话与演讲比赛、召开学生大会,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宣传月和检查月活动等,使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每一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

二、加强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应务求实效,从“实”情立足

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要注重教育形式与内容、方法的统一,从求得实效上做文章。

1、建立强有力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群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教育者的教育观点、态度、品格、行为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政治思想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应对新形势,注重政治思想教育的渗透和技巧的挖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的过程。

2、结合学生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逆反心理、从众心理、冷漠心理、困惑心理、厌倦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必将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给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与阻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这些心理障碍的形成也正是由现在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因素所导致。因此,我们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认识错误、明辩是非、吸取教训,从一件件事情当中受到教育与启发,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热情。采取经常与学生谈心交心、召开主题班会、走进学生家庭、举办心理辅导讲座、举办法制讲座、举办德育培训班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

三、加强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同步,从“合”字上做文章

面对工作实际,正视学生状况,学生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所能包揽的。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品行,缺乏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许多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家庭残缺而导致其人格、心理上的扭曲,或性格孤僻怪异,或行为放诞;许多贫困家庭子女自卑自闭心理特别严重;许多农村“空巢”家庭导致其子女教育出现空档,亲情的缺失给留守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感情伤害。学校既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又是联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纽带。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会多方面密切合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通过家教学校开展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与学生家长互相沟通、达成共识;要通过走进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实情,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与难题;要通过邀请校外专家、辅导员到校举办讲座,拓宽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渠道。通过请走来、走出去的途径,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时代在不断发展,给新形势下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适应时代特征,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模式、增加新内容、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适应课改的新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切实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人才做出更大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